㈠ 重慶為什麼三次成為直轄市又是拿什麼支撐來重慶的經濟發展的呢
為什麼重慶能夠三次升為直轄市,拿什麼產業來支撐整個直轄市的經濟,在以後的經濟發展又會是怎樣的?
我們先來了解第一個問題, 重慶市第一次升為直轄市是在一九三九年五月五日 ,還是當時南京國民政府頒定的。當時的轄區范圍也沒有到現在這么大,大概是重慶的主城區有渝中區、九龍坡區,沙坪壩區,以及江北區,南岸區、北碚區。 第二次成為直轄市是新中國成立的那一年十一月三十號,中國人民解放軍進入重慶市 ,隨後成為西南軍政委的駐地,為西南大區代管的中央直轄市,當時西南大區駐地就設在重慶。 五年之後,也就是一九五四年的七月, 西南大區北碚市並入重慶,撤銷重慶直轄市,降為副省級市和四川合並。一直到一九九七年六月十八日,重慶直轄市政府機構正式掛牌。
重慶市到目前 歷史 上這是第三次成為直轄市,中央這個時候為什麼要把重慶單獨劃出來升為直轄市呢?原因主要有三點, 第一就是四川省人口大省了 , 當時人口都有一點一億人,面積有五十七萬平方公里,超過我們國內大部分的省份, 而且有二十三個地級行政區,二百二十一縣級行政區。 第二就是方便了三峽工程統籌管理。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因為重慶在長江的上游屬於最大的城市,而且又不是省會, 假如說選擇省會城市的話,作為直轄市會比較麻煩。比如說成都那就更麻煩了,因為要另選一個城市來做省會,所以才選擇了重慶。
我們現在再來講第二個問題,這么大一個重慶又是屬於山城,拿什麼產業來支撐整個重慶市的經濟發展呢? 二零一九年重慶市GDP總量兩萬三千六百零五點七七億元,在全國城市中排名第五。比同是直轄市的天津是高出一點六倍, 重慶有這樣驚人的成績,離不開以下幾點。
第一就是區位優勢 ,重慶市是西南地區最大的城市,輻射地區廣泛,也是西南地區的經濟、金融、科創、航運,還有商貿物流中心。 第二,雖然重慶屬於山城,但是耕地面積達到一百六十二點二萬公頃,農用耕地開發的比較高。第三,重慶還是中國老工業基地之一和國家重要現代製造業基地,形成全球最大的電子信息產業集群 。而中國國內最大 汽車 產業技術,甚至是全球最大的筆記本電腦生產基地。 第四、重慶是我國著名的 旅遊 城市,出名的 旅遊 景點有洪崖洞、大足石刻、武隆喀斯特 旅遊 區、長江三峽名單、大裂谷等等,這么好的 旅遊 資源也是給重慶帶來可觀的經濟。
第三個問題,就是重慶市以後的經濟發展情況。一個城市想要發展肯定是離不開交通,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重慶市的交通狀況, 二零一九年十月,重慶被確定為第一批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地區,重慶市的民用機場就有四個,軍用機場就不說了,通用機場還有兩個,而且還有兩個機場在建,分別是江南機場、仙女山機場。
高速公路重慶就有十七條,現在運營通車的鐵路也有十三條,還有三條鐵路在建,高鐵站都有六個,普通火車站有三個,交通算是極為方便,再也不會有蜀道難之說了。有這么強大的交通網,有這么好的區位優勢,又有工業、 旅遊 業、金融業的加持,重慶是未來的發展是不可預估的。
重慶 歷史 悠久,文化燦爛。地理優越,山城耕地多,人多,物產豐富,經濟發達,交通便利,工業化程度高,經濟總量大, 旅遊 資源十分豐富,有三峽水電最美風光。重慶是西南交通梳紐,有水,陸,空繁忙交通線。有民用機場,也有軍用機場。重慶三次成為直轄市,足見重慶人口眾多,物產豐富,交道便利發達,工業十分發達,經濟發達,經濟總量大。重慶腹地就是三峽庫區,其 旅遊 資源名勝古跡多,還十分豐富。黨中央對重慶直轄市十分重視,加大投入,讓重慶經濟進一步快速騰飛發達,一躍成為我們中國最美麗的風景。重慶直轄市,占盡天時,地利,人和,才有重慶經濟快速騰飛發達,為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做出積極努力和較大貢獻。我黃常成十分感謝黨中央領導的偉大戰略決策部署,加大對重慶市經濟投入和優先發展,才有重慶偉大的經濟成就,也才有祖國偉大的繁榮富強。
㈡ 重慶的經濟
1933年重慶有近代工廠和手工工場415家;截止至1936年,四川同類工廠僅583家,重慶佔四川省廠家總數的71%,資本數、工人數均佔全四川省2/3以上,在四川,乃至西南,重慶仍是工業最集中,最發達的城市;商業在重慶的主導地位,重慶城內有商業行業27個,店鋪字型大小3058家,而同期各類工廠僅400餘家,重慶仍然是西南最大的商貿中心城市。
抗戰初期,1938年的宜昌大撤退,將大量工業企業內遷至重慶。在短時間內,重慶工業企業數猛增到300多家。一時間,在重慶約300平方公里的區域內,僅兵工廠就有17家,聚集了9萬多兵工員工,接續著中國工業的命脈,也撐起了國家和民族救亡圖存的工業脊樑。抗戰時期,全國械彈2/3是「重慶造」,重慶成為以軍火工業為主的重工業城市。 重慶是國家重要的現代製造業基地,現已形成了電子信息、汽車、裝備製造、綜合化工、材料、能源和消費品製造等千億級產業集群。
2015年,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5557.52億元,比上年增長10.5%,佔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35.4%。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8%。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總產值21404.66億元,同比增長12.4%。其中,大中型企業總產值14668.15億元,增長6.3%,占規上工業總產值的68.5%;國有控股企業總產值5415.18億元,增長8.9%,占規上工業總產值的25.3%;高技術製造業總產值4028.40億元,增長12.6%,占規上工業總產值的18.8% 。 金融
截止至1937年,除中央、中國、中國農民銀行重慶分行外,重慶市共有銀行13家(錢庄23家)。1937年8月,原在重慶設有支行的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中國農民銀行三行成立了聯合辦事處。1938年1月10日,交通銀行重慶支行正式開業。中央信託局遷入中央銀行辦公,郵政儲金匯業局於1938年初遷渝,4月在重慶設了重慶分局。改組後的「四聯總處」設在重慶;11月,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中國農民銀行四行的總行或總管理處內遷到渝,中央信託局、郵政儲金匯業局都設在重慶。
1943年底,重慶金融業總資本達到64725.8萬元,是1937年1600萬元的40.45倍。
2015年,全市金融業實現增加值1410.18億元,比上年增長15.4%,佔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9.0%。其中,新型金融業企業實現增加值244.14億元,增長62.4%。金融機構資產規模達到4.3萬億元,增長11.6%。
國內貿易
2015年,批發和零售業實現增加值1345.38億元,比上年增長9.2%,佔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8.6%;住宿和餐飲業實現增加值355.76億元,增長9.1%,佔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2.3%。
交通、郵電和旅遊
2015年,全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761.31億元,比上年增長8.7%,佔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4.8%。全市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2526公里,路網密度2.96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市鐵路運營里程達到1929公里。軌道交通營運里程202公里,日均客運量173.3萬人次。全年完成貨物運輸10.46億噸,比上年增長7.5%;完成旅客運輸量7.14億人次,增長2.0%。
㈢ 重慶經濟三大支柱是什麼
重慶經濟三大支柱是汽車產業、摩托車產業、電子產業。
2020年重慶全年地區生產總值25002.79億元,比上年增長3.9%。按產業分,第一產業增加值1803.33億元,增長4.7%;第二產業增加值9992.21億元,增長4.9%;第三產業增加值13207.25億元,增長2.9%。三次產業結構比為7.2:40.0:52.8。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中,分產業看,汽車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0.1%,摩托車產業下降1.7%,電子產業增長13.9%,裝備產業增長2.9%,醫葯產業增長4.5%,材料產業增長7.1%,消費品產業增長0.8%,能源工業增長0.9%。
服務業說明
全年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2319.80億元,比上年增長2.8%;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952.87億元,與上年持平;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488.91億元,下降5.4%;
金融業增加值2212.80億元,增長3.9%;房地產業增加值1577.55億元,增長0.5%;其他服務業增加值5655.32億元,增長4.4%。全年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4458.38億元,比上年增長5.4%。
以上內容參考 重慶市人民政府—2020年重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㈣ 重慶是什麼在拉動經濟
出口、投資、消費,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重慶經濟發展中,目前投資的拉動有多大?
秦瑤說,2018年,重慶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長了7%,對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依然明顯。
重慶持續調整投資結構,使得投資更趨優化。秦瑤認為,這一點可以從三個緯度來看:
1、從投資主體來看,民間資本表現活躍。2018年,重慶市民間投資增長了12.8%,高於全市投資水平5.8個百分點,也高於全國的民間投資4.1個百分點,民間投資佔全市的投資比重達到了54.9%,比上年提高了0.3個百分點。民間投資較快增長和佔比提升了,表明了民營企業發展信心增強。
2、從投資的構成來看,工業投資和基礎設施投資,內部結構持續優化,工業投資中技術改造和設備購置通常更能有效地提高工業發展水平,2018年,重慶市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和設備購置投資分別增長了20.7%和14.6%,占工業投資的比重達到了40%和30%,分別比上年提高了6.5和5.8個百分點。基礎設施中交通和城建分別增長12.6%和16.7%,民生領域投資增長了11%,其中,公共設施管理業的投資增長了13.8%,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增長了121.6%,衛生行業和社會公眾行業分別增長了16%和71.3%,文體娛樂業投資增長了44.7%。
㈤ 誰知重慶經濟主要來源有哪些
重慶經濟來源以工業為主,重慶是一個綜合性的老工業城市,輕重並舉,門類齊全,製造業發達,摩托車、汽車、儀器儀表、精細化工、大型變壓器、中成葯等,是全國重要的生產基地。重慶擁有亞洲最大的鋁加工廠,有規模以上汽車、摩托車企業382家,摩托車產量佔全國的三分之一,出口超過二分之一。重慶已成為全國十大機電產品出口基地之一。 目前,由於惠普、宏碁等筆電產業及富士康、英業達等筆電代工企業的加入,重慶正在向億台筆電生產基地、亞洲乃至全球筆電生產中心沖刺。
㈥ 重慶的經濟為什麼這么發達僅次於北上廣深
首先我要給您潑涼水,重慶的經濟不是 全國第5名。 而是 全國第17名 。
重慶並非一座城市,而是一座以「重慶直轄市」為名的地方 省級 行政單位。按照我國現行行政構架,在國家層面下,地方政府最高級別的行政單位是省級。 目前我國(不包括港澳台)共有31個省級行政區,他們分別是:河北省、山西省、吉林省、遼寧省、黑龍江省、陝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山東省、福建省、浙江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江蘇省、安徽省、廣東省、海南省、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重慶市、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西藏自治區。
2019年度,我國31個省級行政區共創造國民生產總值 990865億元,其中廣東省最高,達107671.07億,可謂富可敵國;西藏自治區最低,為1697.82億,只相當我國一個經濟發達的縣份。
西部地區排名最高的是四川,地區生產總值為46615.82億,排名全國第6。西部地區第二好的是陝西省,GDP達25793.17億,排名全國第14名。做為直轄市的省級行政區重慶,經濟狀況在西部地區位於四川、陝西之後,排名西部第3位。 2019年度共創造產值23605.77億元,排在全國第17位,經濟水平屬於中等偏下水平! 但重慶經濟極不 健康 ,在23605.77億元的產值中,固投、房地產佔了90%以上,屬於「典型的土地經濟」,經濟發展不具有可持續性。
重慶不能跟北上廣深混為一談,只可與北京、上海相比。而廣州、深圳是副省級行政區,重慶不能與之相提並論。就如新加坡,它再小,論經濟它只能跟國家比,而不能跟每個國家中的城市相比。
重慶的經濟並不算強大,在西部只能排到第三,在西南排在第二位,在全國只能勉強進入第17名,2020年極有可能被雲南(雲南GDP為23223.15億,與重慶只差382億萬元)超過。重慶經濟結構組成相對落後,只靠固投、房地產、汽摩、筆電艱難支撐,與發達省份相差甚遠。重慶——任重而道遠!
在眾多經濟發達的城市中,北上廣深這四個一線城市地位相當穩定,但是在15個新一線城市中卻有不少城市來來回回,像是無錫和大連這兩座城市就一直在新一線與二線中起起伏伏,然而成都、杭州、重慶、武漢這四座城市的地位卻一直之比較穩定,堪稱是新一線城市中的四座「巨頭」城市。
然而面對眾多經濟發達、居民生活富足的城市來說,重慶這座城市卻成了最讓廣大網友們「意外」的城市,雖然它的經濟總量位居全國前列,但是它的人均GDP卻僅有7萬多元,甚至是不如眾多二線、三線城市的居民富足。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來看一下在我國的這座最「難」的城市——重慶,你猜到是它了嗎?
重慶作為我國與北京、上海比肩的直轄市,在近幾年的 旅遊 熱浪之下,它的經濟發展更是取得巨大的進步,從之前交通不便的「山城」,發展成為現在的 旅遊 名城,洪崖洞、解放碑、白帝城、巴渝民俗文化村以及豐都鬼城、萬盛石林等諸多山、林、水、崖的自然景觀和許許多多的人文建築,每年為這座城市帶來大量的國內外遊客,據不完全數據統計,重慶在2019年接待的遊客數量已經高達6.57億人次,是座名名副其實的 旅遊 之城。
並且在經濟轉型的當下,作為老工業基地的重慶也積極響應工業改造,現在逐漸形成,以電子信息、裝備製造、金融、 旅遊 等多方向發展的完善的產業結構,使得重慶的經濟發展在近幾年取得巨大的進步,數據顯示它的GDP已經高達23605億元,僅次於廣州,是繼北上廣深之後的我國第一座GDP破2萬億的城市,然而就是這座經濟發展極為迅速的城市,它的人均GDP卻僅有75555元,居民生活還不及新疆的烏魯木齊等城市,成為我國最「難」的一座城市,讓廣大網友對大失所望。
重慶雖然從經濟量上讓眾多城市望塵莫及,但是3000多萬的人口壓力讓這個僅有8.24萬平方公里的城市,成為我國人口密度最大的一座城市,這對它的經濟發展是一個極大地考驗,也是它的長久以來為什麼無法躋身於一線城市的一個最重要的原因,並且現在在繁華的城市外衣下仍舊吸引著一筆又一波的人前往重慶,你喜歡這座包容性極強的城市嗎?
這個問題很少人看得清楚,我發表我廠的觀點,都是日本人惹的禍,侵華其間。上海南京大量的機器設備運往後方,首先送達湖北,隨著戰事的不斷推進,湖北不保,大量的設備立馬搶運至重慶,日本人只轟炸了重慶,並沒有佔領過,也於我老家一樣,湖南有個洪江市如今的(古商城),那時日本東北遠輸線被蘇美封鎖之後,日本人只有開辟第二通道,從越南往中國移動,打到懷化芷江,中原鬼子打下衡陽常德後,勻往湘西南朴去,里外結合式,電影,電視劇許多片子可以看到,遠征軍的最多,鬼子從邵陽進功至原默陽地區袁隆平的家鄉,那時沒有懷化,默陽至芷江一百多公里未打通,我家鄉蔣介石把兵工廠,紡織廠軍校全壓縮在我鄉,日本人投降了,我家小鎮一躍化為市,才不到六萬人化為省級市,戰後的機器與設備一開,肯定優先佔領了經濟市場,大街上呈現了務工潮,主要街道人山人海好不輝煌,瓷廠七家,大型的兩家,化工廠四家,軍工醫療設備廠好幾家,從五,六,七,八,九十年代中期,人平收入,總產值樣樣全省第一,香港商報零幾年發表了一遍文章,洪江是湖南省的工業龍頭,九十年代沿海地區的開放,我市三百多個廠才落敗,重慶也是這樣的,匯總那麼多現成的設備,解放後一開始生產,肯定走在好多地方的前面,還有一個問題,國家戰略的調整也有關系,以前東北占據重工業的百分之七十,被日本人一佔領完了,這是不爭的事實,必須得調整,東南兩北必須得有輕重工業,備戰意義深遠,所以重慶一躍而起,
人口是一個省的人口,這叫經濟發達?
直轄市,就是現在家裡的掌上明珠的意思……自己悟吧
北上廣有重慶山高嗎?有重慶面積大嗎?沒有。現在連愛攀比的韓國人都對重慶甘拜下風。
重慶工業主要是一些電子產品代加工, 汽車 製造,裝備製造,醫葯生產等等再加上重慶人口相當於一個省的人口了,所以經濟數據比較高,
重慶名譽上是個直轄市,其實實屬一個省的存在?重慶能按個體城市與其他城市比較嗎?重慶城區拿出來與全國個體城市比較進前十都相當困難的
地緣優勢——
是大西南最大的都市,又有長江黃金水道的依託,重慶(四川人)人天生吃苦耐勞,因此重慶市的經濟發展突飛猛進
新一線城市每年都入圍15座城市,競爭比較激烈的是第11~15名,這里經常出現新城市上榜,舊城市被淘汰的情況。而比較穩定的是前10名,從2013年第一次評選到現在來看,還沒出現排名前10的城市,掉出新一線名單的情況。不過各入圍城市每年的名次升降卻不一樣,能做到年年上升的卻只有一座。
最「爭氣」的新一線城市:排名年年上升,GDP接近廣州
這座城市就是重慶。從表單來看,重慶在2013年排名第7,2016年排名第6,2017年排名第4,2018-2019年排名第3,今年更是超過杭州排名第2。相比於最早就在榜單中的城市而言,除了成都一直穩居第一以外,其它城市或升或降,但都沒有像重慶這樣穩定上升的。難怪一些網友評價說: 重慶是新一線中最「爭氣」的 。
作為我國中西部唯一的直轄市,重慶的發展變遷一直都是國人關注的重點。重慶三產結構比例為6.6:40.2:53.2,形成大農業、大工業、大交通、大流通並存的經濟建設格局。重慶的發展之所以會這么好,除了其直轄市地位、國家中心城市的地利以外,產業的均衡分布和發展功不可沒。
除了發展迅速以外,重慶的自然、人文風景都值得一提。重慶得名於宋光宗趙惇的「雙重喜慶」,是巴渝文化的發祥地,有3000多年的建都史和建城史,為現在的重慶留下很多獨特的文化印記。渝派川菜、川江號子、川劇、蜀綉等都是屬於重慶的巴渝文化代表,而當地不少民間文學、民間音樂、舞蹈、傳統戲劇曲藝等都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重慶的別稱有很多,人們比較熟悉的比如「山城」、「霧都」、「江都」、「橋都」,「 美食 之都」、「溫泉之都」、「山水之都」、「中國不夜城」等等,其中大家比較熟悉的是「山城」、「霧都」這兩個稱呼。稱山城是因為重慶不僅山多,城市也是依山而建的,這就是網上有人調侃在重慶導航沒用的原因。而稱「霧都」是因為重慶每年都有近1/3的時間在起大霧,一年平均霧天104天,一些地方甚至能達到200天以上。
所以,到重慶 旅遊 ,就算不專程去長江三峽、大足石刻、武隆等知名景區,僅僅在市區走一走,就能感受到完全不一樣的完美體驗。而且當地還有一些專門接待自由行遊客的平台,服務好口碑高,可以結合遊客的個人意願,提前為遊客規劃出一條最完美的旅行攻略,既能玩好還能省時間。
㈦ 重慶的地方支柱產業有哪些哪個產業是重慶外貿的主力
重慶經濟建設基本形成大農業、大工業、大交通、大流通並存的格局,是西南地區和長江上游地區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
2020年,重慶地區生產總值25002。79億元,比上年增長3。9%。按產業分,第一產業增加值1803。33億元,增長4。7%;第二產業增加值9992。21億元,增長4。9%;第三產業增加值13207。25億元,增長2。9%。三次產業結構比為7。2:40。0:52。8。民營經濟增加值14759。71億元,增長3。8%,佔全市經濟總量的59。0%。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9-27,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㈧ 重慶經濟主要靠什麼
重慶經濟主要靠推進供給側結構改革,加強改革導向、開放支撐和創新驅動,優化經營環境,加大「配送服務」改革力度,大力推動服務業發展。第三產業保持快速增長,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
重慶提出「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大突破,大踏步建設國家重要先進製造中心、西部金融中心、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和西部國際門戶樞紐」的目標,需要在相關領域不斷努力發展。要進一步促進產業優質發展和城市配套功能的全面完善。國內外經驗表明,只有行業向高質量方向持續發展,才是提高總指標、人均、平均土地指標的有力保證。反過來又需要城市的綜合配套。
㈨ 重慶的經濟以什麼為主
工商業、教育和第三產業。農業不是強項。
㈩ 重慶支柱產業是哪幾項
重慶市的經濟支柱主要有汽車、電子信息業、裝備製造業、材料工業、能源工業、建築業、金融業。
近幾年來,重慶可謂飛速發展,其GDP總量逐年增長率屢屢衛冕我國省域冠軍。在三次產業發展中,2006-2012年,重慶市是「第二產業增加值>第三產業增加值>第一產業增加值」。
而2013-2015年,重慶市是「第三產業增加值>第二產業增加值>第一產業增加值」。這說明重慶市第三產業(服務業)的發展趨勢良好,其對地區GDP的貢獻率越來越大。
重慶市我國重要的國防科研與生產基地,也是六大老工業基地之一,工業在重慶國民經濟發展中具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是該地區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
在第二產業中,重慶市汽車摩托車、電子信息業、裝備製造業、材料工業以及能源工業等產業增加值佔比較高。以2011~2015年為例,重慶市第二產業部分產業總產值變化趨勢詳見下圖。
(10)重慶經濟來源有哪些擴展閱讀:
在第三產業中,2006-2007年重慶市是「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建築業增加值>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金融業增加值>房地產業增加值>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
2008年重慶市是「建築業增加值>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金融業增加值>房地產業增加值>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
2009-2014年重慶市是「建築業增加值>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金融業增加值>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房地產業增加值>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
2015年重慶市是「建築業增加值>金融業增加值>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房地產業增加值>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
建築業增加值遙遙領先,逐年上漲,且增長幅度較大;金融業增加值後來者居上,近年來增長趨勢明顯,增長率最大;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優勢明顯,但是增長幅度較小;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作為基礎產業,其GDP佔比相對比較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