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2016的經濟形勢怎麼樣

2016的經濟形勢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2-02-13 07:56:25

『壹』 2016年中國經濟形勢會造就哪些機遇

一、新型城鎮化將帶來巨大投資與消費需求。城鎮化首先是人的城鎮化,而人的城鎮化過程也是創造新的經濟需求的過程。目前中國的城鎮人口比例為51%(城鎮戶籍人口不到40%),如果10年後城鎮人口比例達到60%,則城鎮人口將比現在增加約1.3億人。如果一半新增城鎮人口進入現有城鎮,一半進入新建城鎮,每個新城鎮人口平均10萬人,則將增加650個新城鎮。相應地,已有城鎮擴大規模及建設新城鎮均需要新增廠房、住房、道路、學校、醫院、生活設施等,將形成新的、巨大的投資需求。農村居民轉變為城鎮居民後,隨著收入的提高,消費需求也將擴大和升級。新的投資和消費需求將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強大推動力。
二、非公有經濟在中國經濟發展中將發揮更大作用。非公有經濟創造了中國絕大部分新增就業崗位,吸納的就業人數佔全國總就業人數70%以上,創造的GDP佔全國GDP總額近70%,上繳的稅收佔全國稅收總額的比例超過50%。非公有經濟在支持經濟增長、促進城鎮就業、增加財政稅收等方面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未來10年,非公有經濟將發揮更大的作用,因為隨著全面深化改革戰略的逐步推進,非公有經濟將獲得更加有利的發展環境,包括:非公有經濟與公有經濟在權利、機會、規則等方面獲得平等地位,消除各種隱性
壁壘,打破國有企業壟斷地位,特許經營領域向非公有制企業開放,非公有經濟參股投資於國有企業,參與國有企業改造,等等。可以說,非公有經濟發展將獲得前所未有的寬松環境與政策支持,其在吸納就業人口、增加稅收、推動經濟增長等方面的作用越來越重要。 三、產業結構調整將推動我國經濟轉型升級、健康可持續發展。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長使中國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但是,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問題,產業結構不合理是其中之一,其表現是產業集中於中低端環節,技術水平低,導致研發與創新能力弱,產能過剩嚴重,環境污染嚴重,能源消耗大,資源消耗大。未來十年,我國將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淘汰落後產能,化解過剩產能,控制高能源消耗、高資源消耗產能,提升加工製造業技術水平,增強自主創新與產品研發能力。產業結構調整將使我國產業結構從中低端向中高端升級,產品技術含量更高,在國際市場上更具有競爭力,同時,將推動中國經濟向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健康可持續型轉變。
四、中國擴大開放與經濟全球化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廣闊空間。經濟全球化已經成為不可阻擋的趨勢,未來十年,全球貿易、金融、投資以及區域經濟將進一步一體化,並促進各國經濟互惠互利,相互促進,相互合作,共同發展。中國將進一步擴大開放,包括放寬投資准入,建立自由貿易區,擴大企業和個人對外投資,中國經濟將更深入、廣泛地地參與到全球經濟之中,更充分地分享經濟全球化的成果。
五、發達經濟體總體趨向復甦,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有利外部環境。目前,美國經濟復甦明顯,增長勢頭比較穩健,預計這一趨勢在未來較長一段時期將延續下去。歐洲經濟也表現出復甦的跡象,綜合各種因素分析,其復甦勢頭會逐漸明顯。日本經濟在投資、消費、出口增長的帶動下開始復甦增長,並已擺脫通貨緊縮的威脅。這三大經濟體與中國經濟發展關系密切,是中國商品的最重要出口市場以及投資來源地。三大經濟體逐漸復甦、穩步增長,為未來中國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利外部環境。
此外,教育體制、醫療體制、社會保障體制、行政體制的改革以及建設法治社會、反腐倡廉等均將為未來中國經濟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貳』 2016聽說經濟形勢很不好啊 是不是啊

差不多至少2015就不好

『叄』 當今社會的經濟形勢是怎樣的

1、需求不足尤其是消費需求和出口需求不足,影響經濟增長速度;

2、經濟增長的資源環境代價過大;

3、城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仍然不平衡,貧富差距拉大;

4、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難度加大;

5、勞動就業、社會保障、收入分配、教育衛生、居民住房、安全生產、司法和社會治安等方面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仍然較多,尤其是醫療、教育和住房成為突出問題,部分低收入群眾生活比較困難;

6、食品葯品安全問題比較突出;

7、很多幹部群眾缺乏信仰,素質不高,思想道德建設有待加強;

『肆』 中國經濟形勢究竟怎樣

自4月25日起,經濟日報在頭版開設「平穩開局看亮點」專欄,持續刊發十篇文章,透視一季度經濟數據中呈現出的亮點,分析亮點形成的原因,以及對未來經濟走勢的影響,帶你全面准確認識當前中國經濟形勢。

一結構調整步伐加快
2015年一季度,盡管GDP增速放緩至7.0%,但細讀數據不難看到,國民經濟結構在分化調整中已然發生深刻變化,特別是服務業快速發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態勢十分明顯。

數據顯示,一季度,第三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9%,高於第二產業6.4%的增速,比GDP增速快0.9個百分點。從相關指標看,服務業用電量同比增長7.0%,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0.3個百分點;而第二產業用電量同比下降0.6%。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名義增長10.6%,其中,網上商品和服務零售總額為7607億元,同比增長41.3%。

「2013年,第三產業佔GDP比重為46.9%,這個數據在2014年提高到48.2%,今年一季度已經達到了51.6%。」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說,服務業增長速度快於工業,且在GDP中的佔比持續提升,深刻地反映了在宏觀經濟結構調整中,服務業發展步伐不斷加快,我國經濟結構由工業主導向服務型主導轉型的趨勢更趨明顯。

不斷加大簡政放權的力度,進一步放寬市場准入,加快投融資體制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把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相結合,增強了經濟主體轉型升級的信心,極大激發了市場活力,產業整體呈現出由「重」變「輕」的態勢,以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新一代信息技術為代表的信息化正在加快與工業化、農業現代化、城鎮化的融合,加快催生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的發展,新的經濟成分加速增長。

從發展趨勢看,隨著新產業新業態新產品新主體的繼續孕育成長,服務業發展水平將進一步提升。3月份,中國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3.7%,雖然環比小幅下降0.2個百分點,但仍高於榮枯線3.7個百分點,表明非製造業仍保持平穩較快的增長趨勢。從服務業內部結構看,升級類商品銷售明顯快於一般類消費品,旅遊文化等新產業快速發展,與互聯網相關的新業態繼續高速擴張,也進一步表明當前服務業市場發展勢頭良好,市場積極因素正在釋放。

此外,從投資指標看,一季度,全社會投資同比增長13.5%,但第三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4.7%,快於第二產業11.0%的投資增速。第三產業投資增速進一步加快,將為未來服務業的發展注入更強有力的動力。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下行壓力不斷加大,經濟運行中的困難仍然不少。不過,隨著經濟轉型的推進和經濟結構的優化,新生動力加快孕育,服務業在中國經濟發展中將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中國經濟結構轉型也將加快向中高端邁進。(經濟日報記者 林火燦)

二市場活力持續增強
打開APP,上傳一張蛋糕的照片,Orbeus不僅會告訴你上傳的是奶油蛋糕,而且還會自動為它打上食物、適合下午茶等標簽。這款APP由一群在美中國留學生創建,在蘋果商店上線不到半年,下載量已突破數百萬。

就在上個月,Orbeus公司回到了中國。Orbeus中國區總監王靜以前也創辦過企業。這一次她按「老規矩」,花幾百塊錢找了一家代理公司辦理工商營業執照。沒想到才短短5天,代理公司就告訴她執照辦下來了,而且還是營業執照注冊號、組織機構代碼證號、稅務登記證號「三證合一」的新版本。記者告訴王靜,即使是她自己去辦理,也只需要提交一次材料,5個工作日就同樣能拿到「三證合一」的營業執照。王靜聽完,一拍手說,「哎呀,虧了,讓他們白賺了這筆錢。我得提醒其他人,以後完全可以自己去辦理營業執照!」

2015年,我國繼續大力推進簡政放權,著力改革商事制度,市場活力持續增強。以簡化注冊資本登記,逐步實現「三證合一」為核心的改革讓許多像王靜這樣的創業者打開了事業的新篇章。一季度,全國新登記市場主體272萬戶,比上年同期增長14.3%;注冊資本(金)5.2萬億元,增長78.3%;其中新登記企業84.4萬戶,比上年同期增長38.4%,注冊資本(金)4.8萬億元,增長90.6%,顯示了改革的巨大威力和市場的無限潛力,也表明社會投資創業的熱情和信心依然高漲。

改革不僅縮短了注冊時間,也降低了注冊成本,減少了創業者的經濟負擔。來自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調查中心的調查結果顯示,改革前注冊的小微企業辦理營業執照所需的平均費用為723元,改革後的平均費用減少為272元。改革前小微企業不需支付費用就能辦好營業執照的佔53.76%,改革後這一比例增加到71.71%。

錢雖然不多,卻體現著國家對創業者最直接的支持,這種支持也反過來增強了創業者和全社會的信心。「國家現在大力提倡創新創業,創業團隊都跟『打了雞血』一樣。」北大孵化園副總經理周子依形容說。

從東到西,從南到北,西藏拉薩的西熱洛珠正帶著來自家鄉牧區的姑娘們印製經幡;北京中關村創業大街咖啡館的招賢榜上貼滿了對創業小夥伴的召喚;窩在浙江義烏青岩劉村的淘寶店主們在一次次發貨中積攢著財富和希望。

這些創業者就是中國經濟肌理中最新鮮的細胞,他們用自身的跳動增強了中國經濟的脈搏,書寫著個人和國家的速度與激情。「在穩經濟、促改革之外,這波創業潮還將極大地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北京大學信息技術創新研究院副院長陳庚看得更長遠,「再過10年、20年,這波創業的年輕人會成長為中堅力量。不管他們是成長為成功的企業家還是轉到其他行業,這段創業經歷留下的創業精神、創新思維將影響他們一生,進而帶動全社會,讓中國真正具有創新型國家的氣質。」(經濟日報記者 佘穎)

三農業生產持續向好
今年一季度的數據顯示,在糧食生產連續兩年跨上1.2萬億斤台階、農民收入增幅連續5年超過城鎮居民之後,我國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勢頭依然不減。當前,農業農村經濟的最大亮點在於糧食生產實現「開門紅」,春播面積擴大,夏糧長勢良好。

種植面積是糧食產量的基礎。今年國家持續加大對糧食生產扶持力度,加之市場糧價基本穩定,農民種糧有積極性。據國家統計局對全國11萬多農戶種植意向調查,全國稻穀意向種植面積增長0.2%,小麥增長0.7%,玉米增長1.9%。

農業部種植業司司長曾衍德說,截至目前,主產區苗情良好,特別是佔全國小麥面積四成以上的河南、山東兩省苗情明顯好於上年;東北地區春播已經展開,墒情好於去年。同時,各地進一步優化種植結構。黃河及長江流域棉區減棉擴糧,華南地區減糖擴糧,長江下游地區減油擴麥,南方地區開發冬閑田擴種薯類。

今年春季糧食生產在農機農藝融合方面有新舉措,不少新型主體重視提高農業產出效益,農業生產轉方式初露端倪。1月份,農業部提出馬鈴薯主糧化戰略。隨後,馬鈴薯農機農藝融合加快推進。山東高青縣索家村禾野蔬菜合作社理事長王安民是馬鈴薯種植大戶。兩個月前,他新上了一台多功能馬鈴薯播種機,「很方便,2小時就能種完,工作效率是人工播種的幾十倍。機播深淺一致,株距准確,覆膜嚴實,每畝能增產四百斤,5月份就可以成熟收獲。」

農業的好形勢也為管理通脹預期提供了有力支撐。我國CPI指標的三分之一以上由食品價格決定,農產品又是食品的主要來源。全國糧食總產量達12142億斤,主要農產品庫存充裕,有的達到歷史高點。總體看,糧價、豬價、菜價等主要農產品價格維持在合理區間。

「穩定經濟增長首先要穩定農業生產、保障農產品供給,否則就可能出現增速走低、物價走高的不利局面。」農業部總經濟師畢美家表示,當前,良好的農業農村經濟形勢為經濟增速保持在合理區間、物價增幅不突破上限作出了重要貢獻。

可以預見,相當長的一段時期,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地位不會改變,在促進經濟增長、擴大社會就業、穩定物價等方面依然承擔著獨特而重要的作用,必須不斷加大對農業的支持和保護力度。我國農業支持政策過去主要放在提高農產品產量方面,而對農業資源環境的承載力和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關注不夠,今後需要加大對以上兩方面的投入力度。(經濟日報記者 喬金亮)

四資本市場持續活躍
4月27日,上證綜指再創新高,一舉拿下4527.4點,給A股投資者帶來驚喜。盤中中國石化漲停,中國石油則大漲9.98%。股市能再創新高,與投資者對穩增長促改革的政策預期有密切關系。

今年以來,資本市場持續活躍。一季度,A股市場成交不僅刷新了季度歷史數據,達到41.8萬億元,奪得全球第三,而且還一舉坐上了IPO新股市場全球冠軍的位子。

回看一季度的A股,可圈可點之處頗多。最大的看點莫過於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大增。數據顯示,一季度A股市場共有70家企業IPO,較2014年同期的48家上升了46%,融資額由2014年同期的335億元升至483億元,上升44%,創下了A股融資額新高。而且,由於市場資金充沛,A股IPO100%獲得超額認購。據統計,一季度有86%的新股認購倍數都超過了100倍。今年一季度,A股融資規模已經達到2334.79億元。

直接融資量能的提高與今年A股市場的走強密不可分。截至4月27日,A股累計上漲達到39.96%。按最新的收盤點位計算,A股市值規模超過53萬億元,比2007年10月16日上證綜指達到頂峰6124.04點時的35.54萬億元有顯著提升。A股日益擴大的直接融資平台,對改變我國金融結構不合理現狀和提高企業直接融資比例都具有重要意義。

另一個看點是A股為中國百姓帶來了投資的財富效應。數字顯示,一季度新增股票賬戶同比增長433%,達到795萬多戶;從持股看,90%以上賬戶持股市值50萬元以下;市場交易金額中,自然人投資者佔到八成以上。

再看行情數據,從年初到4月27日,主板、中小板、創業板三板齊發,漲幅分別達到39.96%、63.62%、86.68%。而行業板塊方面,無一板塊下跌,漲幅最高的是計算機,達到102.16%,漲幅最低的是銀行,幅度為10.71%。

此輪牛市被眾多業內人士視為必然,其長度甚至有望覆蓋中國經濟轉型的全過程。「這輪牛市是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大牛市,包括主板、創業板、三板、OTC甚至港股,通過發展直接融資來解決經濟問題,推動經濟轉型和改革。我們正處於股權投資大繁榮的時代。」興業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憶東說。

如此而言,A股走牛乃眾望所歸。專家認為,A股有望在經濟轉型的紅利集中釋放年代,在貨幣政策趨向寬松的大背景下,走得更遠、更牛氣。(經濟日報記者 江帆)

五高新產業快速成長
今年一季度,我國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4%,裝備製造業增長7.7%,增速分別比規模以上工業快5.0個和1.3個百分點,高新產業加快發展的態勢更加明顯。

記者近日在成都采訪時,為這串數據找到了一個生動「註解」:一家智能製造領域的民營企業,歷時5年創新,一舉打破國外產品幾十年的市場壟斷,年實現銷售收入過億元,未來3年公司市值有望達到100億元以上。

這家企業名叫前沿動力集團公司,主攻CAE工業支撐軟體研發。CAE能大幅提高設計質量,優化產品開發流程,是智能製造的重要組成。長期以來,國內CAE市場95%以上被歐美軟體壟斷,且大多集中在航空、航天、汽車、機械、電子等國家核心競爭力領域,造成創新創造「空心化」。前沿動力瞄準這個短板,研製出擁有完全獨立知識產權的CAE軟體平台推向市場。

這個民營企業的發展路徑折射出一個產業的大勢。從全局看,新世紀以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孕育興起,信息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歐美等發達國家紛紛以「工業4.0」、「工業互聯網」等戰略布局推動智能製造,以搶占國際產業競爭的制高點。我國也著力實施「中國製造2025」,驅動中國製造向中國智造加速轉變。

過去5年,中國工業企業在研發設計方面應用數字化工具的普及率達54%,每年保持4%的增速;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在生產線上用數控比重達到30%,年均增長也達4%。全局戰略部署與企業轉型內需疊加,點燃了智能製造產業發展引擎。

智能製造產業能夠推動製造業轉型升級,提升生產效率、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降低能源資源消耗。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必須培育經濟增長新動力,走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在這個過程中,必須充分釋放智能製造等高技術產業的發展潛力,以促進經濟增長、結構優化和動力轉換。

4月23日,由浪潮集團、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大連船舶重工集團等20家機構發起的「中國智能製造信息化推進聯盟」在北京成立。該聯盟將打造協同創新平台與成果轉化應用推廣聯合體,共同推動國家智能製造產業相關標准制定和推廣工作。伴隨著這種凝聚力、協作力的增強,中國智能製造產業必將迎來新一輪的發展熱潮。(經濟日報記者 董碧娟)

六新型消費紅紅火火
網路正在改變人們的消費習慣,網購已經成為很多人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國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1萬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0.6%。其中,網路零售保持強勁勢頭,一季度全國網上商品零售額增長41%,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到8.9%,對社會零售總額增長的貢獻率達到27.1%。另據商務部監測,一季度5000家重點零售企業網上商店銷售額增長39.7%,增速較上年同期加快14.5個百分點。

隨著相關進口保稅、清關政策的改善,跨境電商迎來快速發展階段,方便國內消費者在國內網站直接采購海外商品。不久前,網上超市「1號店」正式上線了「進口·海購」獨立頻道,以「保稅進口」和「海外直郵」的雙模式為消費者帶來海外商品。在1號店董事長於剛看來,跨境電商作為電商的最後一片藍海,隨著消費需求的不斷上升,有望在今年快速爆發。他們的海購項目也將加大投入,打通海外采購的關鍵環節。

受到網路消費沖擊的傳統百貨業,也不斷在線上線下融合的道路上摸索前行。王府井百貨是知名的傳統百貨企業,近來正在通過其獨特的買手制、O2O轉型和大數據運用等多種與眾不同的營銷方式,探尋一條全渠道消費模式發展之路。北京王府井百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一季度報告顯示,線上銷售在報告期內同比增長397%。去年2月,王府井百貨就與騰訊結成戰略合作夥伴關系。除了微信,王府井百貨也提供了自身的移動端APP應用,通過微信和APP應用等移動端的活動吸引線上用戶到線下完成體驗和消費的環節來打造線上線下交易閉環。在這一過程中,依靠自身的大數據和線下門店為客戶提供個性化消費服務和理想的實體店體驗環節。

以互聯網為載體,線上線下互動的新興消費具有很大的成長空間,需要在規范中加以促進。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介紹,今年商務部將啟動一個新的電子商務專項行動計劃,進一步健全法律法規和標准規范,促進中小城市電子商務應用,推進農村和農產品電子商務,加大防範侵權假冒的力度。(經濟日報記者 亢舒)

七外商投資環境更加開放寬松
據聯合國貿發會議發布的《全球投資趨勢監測報告》顯示,2014年中國吸收外資1280億美元,首次成為世界最大的外資流入國。實際上,中國吸引外資規模一直保持在較高水平,已經連續23年位居發展中國家首位。

今年以來,我國利用外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商務部的統計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國設立外商投資企業5861家,同比增長22.4%;實際使用外資金額2145.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1.3%(未含銀行、證券、保險領域數據)。根據上海美國商會《2015年中國商業調查》,有73%和75%的受訪企業2014年在華業務實現盈利或者收入增長,有67%的受訪企業計劃2015年擴大在華投資。

由此可見,我國投資環境的綜合優勢依然突出,吸收外資的綜合競爭力依然較強。其中,服務業利用外資高增長是主因,一季度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215.9億美元,同比增長24.1%,在全國總量中的比重為61.9%。

盡管我國吸收外資保持高速增長,但仍有「外資撤離潮」這樣的說法出現。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分析稱,這跟中國經濟新常態下外商投資的投向結構發生變化有關系。一個顯著的變化是,我國服務業吸收外資佔比從2001年的24%,提高至2014年的55.4%,同時製造業利用新增外資的規模和比重持續下降,而原有的一些製造業外資企業在這種情況下對中國的業務進行了一些調整,這實際並不能支撐「外資撤離潮」的說法。

實際上,中國對外商投資的吸引力勢必會越來越強。4月,廣東、天津、福建三大自貿區正式掛牌,同時,上海自貿區擴展區域范圍。商務部部長助理王受文介紹,四大自貿區共用一張負面清單,自貿區范圍內的外商投資企業,清單以外充分開放,外國投資者及其投資享有不低於中國投資者及其投資的待遇。

更加開放、寬松的外商投資環境還以立法的形式得到進一步保障。今年1月,商務部對外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投資法(草案徵求意見稿)》。根據徵求意見稿,將取消現行對外商投資的逐案審批體制,構建「有限許可加全面報告」的准入管理制度。這部法律未來順利實施後,在負面清單管理模式下,絕大部分的外資進入將不再進行審批。(經濟日報記者 亢舒)

八分配結構改善 收入穩定增長
「今年,村民們的人均純收入肯定能超過6000元。」貴州省平壩縣高峰鎮麻郎村黨支部書記劉喬英信心滿滿地對《經濟日報》記者說。

麻郎村曾經是貴州省有名的貧困村。近年來,貴州省在建設貴安新區的過程中,將麻郎村劃入了貴安新區,並引入專門從事現代農業生產的專業化公司。村民們不僅可以用土地入股,還能到附近的工廠上班,每月僅務工一項就能多收入兩三千塊錢。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義增長9.4%,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1%。這意味著盡管宏觀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但城鄉居民收入保持穩步增長,並繼續跑贏GDP增速。這一平穩開局,也為2020年實現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打下了更為堅實的基礎。

總的來看,我國城鄉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長,與就業狀況總體上較為穩定有關。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統計,一季度,我國城鎮新增就業320萬。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也顯示,一季度,我國調查失業率大概在5.1%左右,總體比較穩定。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收入分配結構也在持續改善,農村居民的收入增速繼續快於城鎮,城鄉居民的收入倍差也在下降。一季度,城鄉居民收入倍差是2.61,比去年同期縮小0.05。

農村居民收入快於城鎮,一方面受益於農業生產形勢穩定。另一方面,也與農民工外出務工收入穩步上漲有關。據統計,到2月末,外出務工勞動力月均收入3000元,同比增長11.9%。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已經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速放緩以及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等因素相互交織,局部地區的就業壓力可能會有所加大,這些都將在一定程度上對居民收入穩定增長形成一定壓力。為了持續增加城鄉居民收入,下一步要繼續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讓老百姓特別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能夠有明顯增加。同時要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擴大各項社會保險的覆蓋面,把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待遇調整、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標准提高、居民醫保補助增加等惠民政策落實到位。(經濟日報記者 林火燦)

九構建「三大支撐帶」區域發展新格局
今年以來,我國區域發展的活力和動力不斷增強,特別是備受關注的「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長江經濟帶等全面布局,區域經濟發展步入穩步推進、務實發展的新階段。

3月2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提出以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為主要內容,構建新常態下全方位對外開放的全新格局。一年多來,中央不斷加強互聯互通建設,通過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設立絲路基金和亞投行等舉措,廣泛開展經貿合作,扎實推進中巴經濟走廊等重大工程項目建設,以點帶面、從線到片,全方位推進沿線國家雙邊、多邊和區域次區域合作,「一帶一路」建設取得了可喜進展。

4月16日,《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規劃》正式發布,標志著長江經濟帶戰略已從頂層設計轉向了專項規劃與具體實施並進階段。長江中游城市群承東啟西、連南接北,是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施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全方位深化改革開放和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點區域,在我國區域發展格局中佔有重要地位。目前,長江經濟帶沿線12個海關已全部啟動區域通關一體化,綜合立體交通走廊建設、產業有序轉移及區域大市場構建,有望讓長江經濟帶真正「通」起來、「亮」起來、「活」起來。

4月30日,《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審議通過。綱要提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戰略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調整經濟結構和空間結構,走出一條內涵集約發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一種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的模式,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形成新增長極。目前,京津冀協同發展各項工作已進入集中攻堅、重點突破、全面落實的關鍵階段,將著力在交通、生態環保、產業升級轉移3個重點領域率先突破,發揮重大項目對穩增長和協同發展的關鍵作用。據統計,僅北京中關村地區就有869家企業在河北、天津兩地設立分支機構1532家。

在「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長江經濟帶戰略的有力支撐下,我國區域發展得到穩步推進。一季度,東部地區經濟運行平穩有序,有力地促進了全國經濟持續平穩健康發展;中西部地區發展穩中有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中的動力和潛力所在;東北地區主要經濟指標雖低位徘徊,但轉型的力度不斷加大。此外,國家級新區、產業轉移示範區、合作試驗區等重點區域和發展平台加快發展,在集聚生產要素、促進經濟發展中發揮了獨特作用。

國家發展改革委地區經濟司司長劉蘇社表示,我國區域發展的「三大支撐帶」已端倪初見,對於探索區域經濟合作新模式、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推動形成全方位開放合作新格局將產生深遠影響。(經濟日報記者 顧陽)

十更多「獲得感」 更密「安全網」
「這些年,能夠感受到生活質量的逐步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願意在這座溫馨的城市安家。」家住廈門的孫阿姨高興地跟記者說起自己一家人的幸福生活,「以前,老伴身體不好,我們總是跑外地去看病,隨著醫療條件改善,我們再也不用為了看病而奔波了。退休金逐年增加,養老又多了一份保障,這些都讓我們感到心裡踏實。」

從堅持就業優先到加強社會保障,從促進教育公平到健全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改善民生福祉,一直是社會事業建設努力的目標。今年以來,縱貫養老、醫療、社會福利的社保「安全網」不斷織密織牢,成為一大亮點。

一季度數據顯示,我國社保擴面征繳總體形勢穩定,社保待遇水平穩步提高。進入2015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再提高10%,實現連續第十一年增加。在養老保險基金支出壓力增大的情況下,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仍然連續較大幅度提高,不僅遠遠跑贏了CPI,也跑贏了GDP。與此同時,全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准提高至每人每月70元,這是我國首次統一提高全國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准。截至4月底,這一政策已有一半以上地區落實到位,改革成果越來越多地惠及廣大群眾。

在逐步建立統一的全國城鄉保障體系的同時,社保制度建設則向著公平方向邁出新步伐。隨著《機關事業單位職業年金辦法》的出台,養老並軌改革繼續穩步推進。

有30個省份出台建立了統一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實施意見。而居民大病保險的全面啟動實施和醫保支付方式的深化改革,有望加快推進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整合。

社會事業建設能夠穩步發展的基石,來源於國家財政支出不斷傾斜民生。在財政收入增長放緩、收支壓力較大的情況下,民生財政、社會事業仍然是各地財政支出的重點、亮點。今年一季度,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5403億元,增長12%;教育支出4728億元,增長8.5%;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2462億元,增長13.3%……一組組數字也如一股股力量,推動著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推動著各項社會事業加快發展。

正如經濟發展從重數量轉向重質量一樣,社會事業的發展趨勢也要從數量導向轉向質量導向。隨著各地社會事業投入占整個公共財政支出比重的持續加大,我國社會保障網覆蓋面還將繼續擴大,並根據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保障水平。從長遠看,只有切實加快發展社會事業,全面增進民生福祉,才能更好地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與和諧進步,讓百姓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民生紅利」。(經濟日報記者 韓秉志)
來源:經濟日報

『伍』 2016年中國經濟形勢如何走

2016年中國經濟形勢分析
消費形勢分析
消費、投資、凈出口,通常被稱為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首先看消費。2015年前三季度,全國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6萬億元,同比增長10.5%,增速較上半年回升0.1個百分點。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不斷增強,前三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58.4%,比上年同期提高9.3%。
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保持高速增長態勢,2015年前三季度,全國網上零售額達到2.15萬億元,同比增長34.7%,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到10%。同時,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
2015年前三季度,我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快於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
但是,受經濟整體下行的壓力、產能過剩及通貨緊縮的預期等抑制消費增長因素的影響,預期2016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將小幅回落,增速緩慢下行。
與此同時,我國消費結構發生著變化,隨著我國「一帶一路」政策的深化與沿線國家的經貿合作,西部地區的消費增速將有所提升;隨著年輕一代成為消費主力以及網路技術和商業模式的創新,互聯網消費增速仍將顯著快於傳統渠道的消費增速;農村商品流通領域基礎設施的完善和網路購物的普及,農村消費增速將繼續領先於城鎮消費增速;在高檔商品、高端餐飲消費增速大幅下滑的同時,大眾化商品和大眾化餐飲消費繼續保持快速增長;休閑旅遊、文化娛樂服務消費將越來越受到青睞。
投資形勢分析
2015年前三季度,我國固定資產投資額累計39.45萬億元,同比增長10.3%,較1—8月份的累計同比增速下降0.6%,顯示了較大的下行壓力。
特別是1—9月份第二、第三產業投資累計增速比1—8月份累計增速分別下降0.5%和0.7%。2015年前三季度,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額為7.05萬億元,累計同比增速為2.59%,比去年同期下降10.5%。
政府投資佔主導的基礎設施投資也有所下滑,2015年前三季度,我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完成額為9.1萬億元,累計同比增速為18.07%,比去年同期下降2.88%,比1—8月份下降0.72%。
其中,鐵路運輸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累計同比增速大幅下滑至1.8%,增速比去年統計下降23.3%。受經濟前景不甚光明、產能過剩以及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財政收入大幅減少等因素的影響,預計2016年我國仍將延續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緩慢下行的態勢。
凈出口形勢分析
2015年前三季度,我國進出口總值為17.87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降7.9%。其中,出口10.24萬億元,下降1.8%;進口7.63萬億元,下降15.1%;貿易順差2.61萬億元,擴大82.1%。與此同時,我國一般貿易進出口額占進出口總值比重達到54.9%,較去年同期提升0.5%,其中,一般貿易出口增長2.7%。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跌的影響,我國部分大宗商品進口量增價跌。前三季度,我國部分大宗商品進口量保持增長。其中,原油進口量增長8.8%;成品油進口量增長4.7%;大豆進口量增長13.1%。同期,我國進口價格總體下跌11.6%。其中,鐵礦砂、原油、成品油、大豆、煤炭和銅等大宗商品價格跌幅較大。2015年前三季度,我國出口價格總體下跌1.2%,跌幅明顯小於同期進口價格總體下跌幅度。進口價格的下跌,有利於國內經濟結構的調整。
2016年,受國內經濟形勢和國際經濟變化的影響,預期我國進口規模將在一段時間內保持低速增長,主要原因包括:國內生產配套進口需求下降、加工貿易項下進口需求減小、國內投資增速回落等因素。同時,受到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影響,我國出口將呈現增速將從高速轉為中低速狀態。與此同時,我國對外貿易方式不斷優化,一般貿易佔比將不斷提升。「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實施,將使我國中西部地區和沿邊地區的進出口貿易得到提升。
產業形勢分析
2015年前三季度,我國第三產業的增速繼續高於第二產業2.36個百分點,比去年統計高0.48個百分點。同期,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1.4%,比上年同期提高4.7個百分點,高於第二產業10.86個百分點。預期2016年,這一態勢將會持續。
不僅產業結構調整向好,而且中國經濟結構升級效果明顯,尤其是高技術產業增長較快。2015年前三季度,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累計同比增長達31.25%,與之相關的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累計同比增速為17.04%。在國家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及大數據戰略的背景下,未來信息化領域的投資佔比將逐漸提升,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技術經濟將快速發展,並將帶動相關產業的改革,提高經濟整體活力。與此同時,製造業升級將成為我國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方向,智能製造、互聯網、物聯網、戰略新興產業等戰略規劃的逐步實施將對我國製造業產生積極影響。預計2016年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仍將繼續向好。
事實上,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科技創新帶動下,一批新興產業,如「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新型材料、機器人產業、衛星應用、3D列印、現代服務業、網購與快遞業、生物和健康服務、現代農業等蓬勃興起。盡管這些產業目前在經濟中的比重尚不太大,但其生命力強,發展速度快,發展前途不可估量。目前很多傳統產業在科技創新和信息技術等推動下正在進行脫胎換骨的轉型升級。例如浙江省湖洲知名的吳興區童裝生產基地引進機器人後,生產率大幅度提高,每個機器人8個小時可裁剪2萬件服裝,相當於10個工人一天的工作量。機器人裁剪服裝的質量較人工更好,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而且降低了生產成本,大幅度提高了該地區童裝的國際競爭力。
總體而言,2016年是我國執行「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是我國完成「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宏偉目標」的關鍵一年,是一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變革之年、創新之年和轉型之年。
2016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測
在給出2016年中國經濟增速預測值之前,首先給出對2016年中國經濟增速走勢的定性判斷。
(1)經濟增長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速繼續小幅回落,下行壓力較大。預計2015年我國GDP增速為6.9%,比2014年下降0.4個百分點。2016年GDP增速為6.7%左右,比2015年下降0.2個百分點,降幅略有縮小。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為,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人均GDP增長,經濟增速將會下降。根據世界銀行2013年世界各國GDP增長率資料,2013年高收入國家GDP平均增長率為1.31%,中上等收入國家為4.64%,中下等收入國家為5.05%,低收入國家為5.78%。一般情況下,一個國家的人均GDP愈高,經濟增速將會較低。許多國家和經濟體在經濟高速增長階段以後,經濟增長速度都出現大幅度下降的現象。如日本1955—1973年經歷高速增長。1961—1973年經濟年均增長率為9.8%,1974年為轉折年份,1974—1980年經濟年均增長率為3.7%,1981—1990年經濟年均增速約為4.4%,年均增長率比1961—1973年分別下降6.1%和5.4%。新加坡1960—1995年GDP高速增長,年均增長率約為8.36%,1996年為轉折年份,1996—2014年年均增長率為5.31%,比1960—1995年下降3.05%左右。這些國家高速增長後通常都轉為中速增長。中國的特點是高速增長階段以後轉為中高速增長,經濟增速仍保持在6.0%—7.0%。從中長期來看,我國經濟還有較大的增長潛力和空間。
(2)經濟增速的變化來自經濟增長方式和經濟增長動力的根本性變化。我國經濟發展將由主要依靠投資驅動和較多依靠出口驅動,轉向主要依靠消費同時三駕馬車全面驅動。如2006—2010年我國GDP增長中投資的平均貢獻率高達57.8%,投資是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2015年前三季度我國最終消費對GDP增長貢獻率達58.4%,消費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預計2016年及以後最終消費的貢獻率將進一步上升,逐步提高到70%左右。
(3)三大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發生變化。長期以來,我國第二產業,特別是工業,在GDP中佔主導地位,第三產業比重較低。如2010—2014年我國第三產業佔GDP的比重僅為45.8%左右。目前發達國家第三產業佔GDP的比重約為70%左右,很多發展中國家,如印度2011年第三產業的比重為57%左右。我國第三產業的比重不僅遠遠低於發達國家,而且低於很多發展中國家。
2015年前三季度第三產業增速為8.4%,遠比第二產業增速(6%)和第一產業增速(3.8%)高,預計2015年我國第三產業增加值將佔GDP51.5%左右。2016年我國仍將主要依靠第三產業推動經濟增長,第三產業的比重將繼續上升,預計2016年我國第三產業增加值將佔GDP52.5%左右。我國新增非農就業也主要依靠發展第三產業來解決。
基於以上的認識,本文預測2015年全年GDP增速為6.9%左右,2016年GDP增速為6.7%左右,高於為完成「十三五」規劃的年增速6.5%的最低值。預計2016年我國經濟發展將呈現出前低後高的趨勢,上半年GDP增速為6.5%左右,下半年增速為6.8%左右。預計2016年年中我國經濟將企穩回升,全年經濟發展比較平穩。
從三大產業來看,預計2016年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速約為3.6%,比2015年降低0.4個百分點,這主要是由於2016年糧食可能減產造成的;預計2016年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速為5.4%,較2015年降低0.4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速為8.6%,比2015年提高0.1個百分點(表3)。
從三大需求來看,預計2016年最終消費、資本形成總額和凈出口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60.2%、38.5%和1.3%。和2015年相比,2016年三大需求對GDP增速的貢獻有如下三個特點:
(1)預計2016年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率比2015年有明顯上升,由58.6%上升到60.2%,提高1.6個百分點,拉動GDP增長4.0個百分點;
(2)預計2016年資本形成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38.5%,較2015年下降1.3個百分點,拉動GDP增長2.6個百分點;
(3)預計凈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1.3%,較2015年下降0.3個百分點,拉動GDP增長0.1個百分點。
當前中國經濟的核心風險
根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十三五」時期,國內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速需要維持在6.5%以上,即中國經濟仍需保持著中高速增長的要求。這一要求需要在「十三五」時期盡快實現經濟增速軟著陸,開拓新的經濟增長動力,讓中國經濟增長企穩。為此,需要正視當前中國經濟存在的核心風險,讓經濟盡快穩定在中高速的增長軌道上。
(1)產能過剩與有效需求不足。中國經濟的產能過剩和有效需求不足問題是植根於全球經濟的過剩問題的大背景下的。20世紀90年代末期,中國經濟就經歷了一輪產能過剩問題。但中國加入WTO之後,經濟中這些過剩產能找到了全球需求的巨大市場。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國際需求的負向沖擊讓中國經濟再次面臨嚴重的產能過剩問題。產能過剩是相對的過剩,即供給相對於需求而言過剩,或需求相對於供給而言不足。產能過剩問題導致了價格下跌和企業的利潤下降,持續的產能過剩必將以企業破產清算告終,這將帶來失業和經濟下行。產能過剩的解決需要「開源節流」:一方面,需要為過剩的產能尋找新的需求,這也是促進消費和「一帶一路」等政策的初衷。但需要認識,這些新的需求必須是真實收入支撐的需求,而非貨幣信貸造成的需求。另一方面,需要通過兼並重組優化產業結構,淘汰落後產能,形成更有效率的產能,讓產業結構和需求結構更好地匹配。
(2)杠桿率過高與潛在系統性風險過大。在中國經濟的發展中,金融體系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穩定且良好運行的金融系統是支撐宏觀經濟有效運轉的基礎。但是當前,我國經濟存在著杠桿率過高的問題。據估算,截至2014年,中國政府部門債務規模高達36.8萬億,佔GDP比重為57.8%;居民部門負債23.2萬億,佔GDP比重為36.4%;非金融企業債務總額94.93萬億,佔GDP比重為149.1%,剔除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債務的非金融企業債務總額為78.33萬億,佔GDP比重為123.1%。過高的杠桿率在經濟增速放緩的時期,更容易引發金融體系的系統性風險。
(3)資源配置效率不高和經濟增長質量不高。資源配置的方式決定了經濟效率,也決定了生產結構。在改革開放的早期,以政府為主導的定價模式和以商業銀行為主的間接融資方式有力地促進了投資,使中國迅速完成了初級的工業化進程。但是,這一資源配置方式隨著經濟發展越來越多地暴露出它的不足,一方面,重要生產要素並非由市場定價導致了價格低估,相當於長期進行隱形補貼,這使得經濟越來越向資源密集型發展,也是導致當前產能過剩的重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傳統產業更容易獲得信貸融資,而小微企業、服務業等的融資成本高。這進一步導致無效的資源配置。更有效的資源配置方式要求政府放開競爭性產品的定價,並通過財稅政策的調節,讓價格反映其真實的社會成本,此外,應該推進更公平、更平等的融資手段,切實降低融資成本,並通過差別准備金等宏觀審慎政策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有效的資源配置能夠降低市場的交易成本,實現更高效的經濟增長,而更高質量的經濟增長需要兼顧效率與公平,這需要政府的財稅政策配合實現收入的合理分配,只有通過政府和市場的共同作用,才能完成更好的資源配置,實現更高質量的經濟增長。

『陸』 2016年目前我國的宏觀經濟形勢怎麼樣我國實行的什麼樣的財政和貨幣

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於2015年12月18日在北京舉行。總結2015年經濟工作,分析當前國內國際經濟形勢,部署2016年經濟工作,重點是落實「十三五」規劃建議要求,推進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會議指出,今年以來,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我們按照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要求,貫徹落實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決策部署,加強和改善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牢牢把握經濟社會發展主動權,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妥善應對重大風險挑戰,推動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有好,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經濟結構優化,改革開放向縱深邁進,民生持續改善,社會大局總體穩定。今年主要目標任務的完成,標志著「十二五」規劃可以勝利收官,使我國站在更高的發展水平上。同時,由於多方面因素影響和國內外條件變化,經濟發展仍然面臨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必須高度重視,採取有力措施加以化解。會議認為,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這是我們綜合分析世界經濟長周期和我國發展階段性特徵及其相互作用作出的重大判斷。必須統一思想、深化認識,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重大判斷和決策部署上來。必須克服困難、闖過關口,堅持辯證法,一方面我國經濟發展基本面是好的,潛力大,韌性強,迴旋餘地大,另一方面也面臨著很多困難和挑戰,特別是結構性產能過剩比較嚴重。這是繞不過去的歷史關口,加快改革創新,抓緊做好工作,就能順利過關。必須銳意改革、大膽創新,必須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在理論上作出創新性概括,在政策上作出前瞻性安排,加大結構性改革力度,矯正要素配置扭曲,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會議指出,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要努力實現多方面工作重點轉變。推動經濟發展,要更加註重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穩定經濟增長,要更加註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宏觀調控,要更加註重引導市場行為和社會心理預期。調整產業結構,要更加註重加減乘除並舉。推進城鎮化,要更加註重以人為核心。促進區域發展,要更加註重人口經濟和資源環境空間均衡。保護生態環境,要更加註重促進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保障改善民生,要更加註重對特定人群特殊困難的精準幫扶。進行資源配置,要更加註重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擴大對外開放,要更加註重推進高水平雙向開放。會議強調,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創新,是適應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後綜合國力競爭新形勢的主動選擇,是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必然要求。會議指出,明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也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做好經濟工作要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加強和改善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改革開放,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實行宏觀政策要穩、產業政策要准、微觀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實、社會政策要托底的總體思路,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戰略上堅持持久戰,戰術上打好殲滅戰,著力加強結構性改革,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提高投資有效性,加快培育新的發展動能,改造提升傳統比較優勢,增強持續增長動力,推動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整體改善,努力實現「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開局。會議強調,明年及今後一個時期,要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第一,宏觀政策要穩,就是要為結構性改革營造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大力度,實行減稅政策,階段性提高財政赤字率,在適當增加必要的財政支出和政府投資的同時,主要用於彌補降稅帶來的財政減收,保障政府應該承擔的支出責任。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為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降低融資成本,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和社會融資總量適度增長,擴大直接融資比重,優化信貸結構,完善匯率形成機制。第二,產業政策要准,就是要准確定位結構性改革方向。要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快製造強國建設、加快服務業發展、提高基礎設施網路化水平等,推動形成新的增長點。要堅持創新驅動,注重激活存量,著力補齊短板,加快綠色發展,發展實體經濟。第三,微觀政策要活,就是要完善市場環境、激發企業活力和消費者潛力。要做好為企業服務工作,在制度上、政策上營造寬松的市場經營和投資環境,鼓勵和支持各種所有制企業創新發展,保護各種所有制企業產權和合法利益,提高企業投資信心,改善企業市場預期。要營造商品自由流動、平等交換的市場環境,破除市場壁壘和地方保護。要提高有效供給能力,通過創造新供給、提高供給質量,擴大消費需求。第四,改革政策要實,就是要加大力度推動改革落地。要完善落實機制,把握好改革試點,加強統籌協調,調動地方積極性,允許地方進行差別化探索,發揮基層首創精神。要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抓好改革舉措落地工作,使改革不斷見到實效,使群眾有獲得感。第五,社會政策要托底,就是要守住民生底線。要更好發揮社會保障的社會穩定器作用,把重點放在兜底上,保障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公共服務。會議認為,明年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結構性改革任務十分繁重,戰略上要堅持穩中求進、把握好節奏和力度,戰術上要抓住關鍵點,主要是抓好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第一,積極穩妥化解產能過剩。要按照企業主體、政府推動、市場引導、依法處置的法,研究制定全面配套的政策體系,因地制宜、分類有序處置,妥善處理保持社會穩定和推進結構性改革的關系。要依法為實施市場化破產程序創造條件,加快破產清算案件審理。要提出和落實財稅支持、不良資產處置、失業人員再就業和生活保障以及專項獎補等政策,資本市場要配合企業兼並重組。要盡可能多兼並重組、少破產清算,做好職工安置工作。要嚴格控制增量,防止新的產能過剩。第二,幫助企業降低成本。要開展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行動,打出「組合拳」。要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轉變政府職能、簡政放權,進一步清理規范中介服務。要降低企業稅費負擔,進一步正稅清費,清理各種不合理收費,營造公平的稅負環境,研究降低製造業增值稅稅率。要降低社會保險費,研究精簡歸並「五險一金」。要降低企業財務成本,金融部門要創造利率正常化的政策環境,為實體經濟讓利。要降低電力價格,推進電價市場化改革,完善煤電價格聯動機制。要降低物流成本,推進流通體制改革。第三,化解房地產庫存。要按照加快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和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要求,通過加快農民工市民化,擴大有效需求,打通供需通道,消化庫存,穩定房地產市場。要落實戶籍制度改革方案,允許農業轉移人口等非戶籍人口在就業地落戶,使他們形成在就業地買房或長期租房的預期和需求。要明確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方向,以滿足新市民住房需求為主要出發點,以建立購租並舉的住房制度為主要方向,把公租房擴大到非戶籍人口。要發展住房租賃市場,鼓勵自然人和各類機構投資者購買庫存商品房,成為租賃市場的房源提供者,鼓勵發展以住房租賃為主營業務的專業化企業。要鼓勵房地產開發企業順應市場規律調整營銷策略,適當降低商品住房價格,促進房地產業兼並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要取消過時的限制性措施。第四,擴大有效供給。要打好脫貧攻堅戰,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瞄準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加大資金、政策、工作等投入力度,真抓實干,提高扶貧質量。要支持企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降低企業債務負擔,創新金融支持方式,提高企業技術改造投資能力。培育發展新產業,加快技術、產品、業態等創新。要補齊軟硬基礎設施短板,提高投資有效性和精準性,推動形成市場化、可持續的投入機制和運營機制。要加大投資於人的力度,使勞動者更好適應變化了的市場環境。要繼續抓好農業生產,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保障口糧安全,保障農民收入穩定增長,加強農業現代化基礎建設,落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把資金和政策重點用在保護和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以及農產品質量、效益上。第五,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對信用違約要依法處置。要有效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做好地方政府存量債務置換工作,完善全口徑政府債務管理,改進地方政府債券發行法。要加強全方位監管,規范各類融資行為,抓緊開展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堅決遏制非法集資蔓延勢頭,加強風險監測預警,妥善處理風險案件,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風險的底線。會議強調,推進結構性改革,必須依靠全面深化改革。要加大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力度,推出一批具有重大牽引作用的改革舉措。要大力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加快改組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加快推進壟斷行業改革。要加快財稅體制改革,抓住劃分中央和地方事權和支出責任、完善地方稅體系、增強地方發展能力、減輕企業負擔等關鍵性問題加快推進。要加快金融體制改革,盡快形成融資功能完備、基礎制度扎實、市場監管有效、投資者合法權益得到充分保護的股票市場,抓緊研究提出金融監管體制改革方案;加快推進銀行體系改革,深化國有商業銀行改革,加快發展綠色金融。要加快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完善個人賬戶,堅持精算平衡,提高統籌層次。要加快醫葯衛生體制改革,在保基本、強基層的基礎上,著力建立新的體制機制,解決好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會議指出,要繼續抓好優化對外開放區域布局、推進外貿優進優出、積極利用外資、加強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加快自貿區及投資協定談判、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等工作。要改善利用外資環境,高度重視保護外資企業合法權益,高度重視保護知識產權,對內外資企業要一視同仁、公平對待。要抓好「一帶一路」建設落實,發揮好亞投行、絲路基金等機構的融資支撐作用,抓好重大標志性工程落地。會議強調,要堅持瞄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牢牢抓住發展這個第一要務不放鬆,科學確定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把握好穩增長和調結構的平衡,穩定和完善宏觀經濟政策,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堅持大力推進結構性改革,著力解決制約發展的深層次問題。堅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依靠改革創新加快新動能成長和傳統動能改造提升。要用新思路新舉措深挖內需潛力,持續擴大消費需求,發揮好有效投資對穩增長調結構的關鍵作用,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要大力優化產業結構,加快推進現代農業建設,著力抓好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要加快形成對外開放新格局,培育國際競爭新優勢。要推動綠色發展取得新突破。要保住基本民生、兜住底線。要健全督查激勵問責機制,促進各方面奮發有為、幹事創業。會議強調,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大原則,堅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是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主線。要堅持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充分調動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注重調動企業家、創新人才、各級幹部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要提高輿論引導能力,善於把握本質、主流和趨勢,善於把握社會心理,善於把握時、度、效,深度分析,主動發聲,澄清是非,更有針對性做好輿論引導工作。會議號召,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既是對明年經濟工作的全面部署,也是對推進結構性改革的重點部署。各級領導幹部務必把思想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把握正確方向,腳踏實地推進,推動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不斷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推動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

『柒』 2016年實體經濟形勢會好嗎我快頂不住了!

不好說,經濟形勢不好,不要盲目追加投入,縮減開支,找到新的突破口!挺過寒冬就是春暖花開,加油!

『捌』 2016年中國經濟形勢如何

一個調整過度的階段,很多行業經濟改革,應該算一個過渡期,夯實基礎。不會有太大的亮點

『玖』 2016年經濟形勢怎樣與15年相比

眾說紛紜,但肯定是相比2015更艱難一些!
第一篇:
人民論壇,作者劉瑞,原標題《2016年中國經濟走勢展望》

中國經濟正在過一個大坎。許多對於中國經濟的未來預測,在現實的經濟運行業績面前屢屢食言。比如有的預言中國經濟將會繼續保持8%的增長率,但是實際上是朝著7%、6%的趨勢下行。再如有的預言中國經濟將會出現一場危機,但是現實是只有困難而無危機。為什麼會這樣?其實自從2011年經濟增長速度開始下行之後,中國經濟就開始了新一輪的結構調整。而對於一個處於結構轉型期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言,常規的宏觀經濟分析均宣告失靈。認識當前的中國經濟走勢,需要堅持運用結構分析的思維眼光來看待。從結構分析的視角來看,2016年的中國經濟將會有如下五個基本趨勢的出現:
第一,傳統產業進入深度調整區間。鋼鐵、煤炭、建材等產能過剩的產業會繼續去庫存減產能,其中會出現多種分化:一部分傳統產業全行業經過調整進入正常業態,如房地產;一部分傳統產業經歷升級逐步走出低谷,如汽車、家電;更有一部分傳統產業繼續收縮,如鋼鐵、煤炭。傳統產業中的大批僵屍企業,是無法逃過2016年的。
第二,新興產業將會持續保持增長的勢頭。2015年國家推出的《中國製造2025》戰略已經公布,需要在2016年落實。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電商、微商在「互聯網+」的戰略激勵之下,已經開始出現良莠不齊的亂象。這表明,2016年必須加強新興產業的行業自律和行業監管,建立新興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環境和機制越來越重要。同時,即使新興產業也需要通過企業兼並實現發展,因此2016年將會出現一批新興產業企業的資本兼並重組。
第三,城市化進程將提速。自2014年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推出之後,為穩妥推進這項巨大的系統化工程,國家選擇了66個試點城市進行綜合試點。經過一年多的試點,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各項配套改革措施也相繼出台,這都為新型城鎮化提速推進創造了必要的條件。另外,城鎮化提速也有利於化解部分傳統產業產能過剩問題。因此,2016年各項有利於城鎮化的措施出台必然會掀起新一輪的消費和投資小高潮。
第四,資本市場重新活躍。本來2015年將是自2008年資本市場高潮之後的又一高潮,但是發生在年中的A股股災打斷了這個勢頭。股災暴露出我國資本市場存在的深層問題,涉及官員貪腐、券商違規、政策失誤等多個方面問題。隨後的行業整頓和追查,以及政策完善,使得資本市場開始步入正軌。中國的金融改革和市場化發展是持續的過程,隨著人民幣被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之後,這個進程將會進一步加快。因此受多種利好因素刺激,2016年的股市及整個資本市場將會活躍,再上新的台階。目前中國經濟基本面穩定,國際資本依然看多中國市場。
第五,對外經貿出現新的增長。有利於這個增長的主要因素是:其一,世界經濟繼續處於復甦通道上,沒有逆行可能。其二,「一帶一路」效應開始發酵,中國與沿線國家的經貿關系將會大大強化。其三,中韓自貿區完成了所有的法定程序,將會給中韓兩國經貿關系注入動力和活力,並為中日韓自貿區的建立和周邊貿易擴大帶來新的增長機遇。其四,自2008年以來中國外向型企業調整已經大致完成,新的外向型企業在國際競爭力方面優勢有所加強。其五,如果人民幣納入SDR的過渡期沒有大的波動,控制恰當的話,目前人民幣的微幅貶值將有利於改善出口狀況。

第二篇!

2016年註定是一個轉型之年,也是需要耐心蟄伏的一年。目前經濟下滑明顯,在短時期內不會好轉。 在債務高企、產能過剩已無潛力出台大的刺激政策的背景下,通過貨幣超發進行需求刺激的凱恩斯主義行不通了。通過深化改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改善經濟運行質量是未來若干年的重點。
全要素生產率是指產量與全部要素投入量之比。目前中國面臨人口老齡化問題,勞動力人口下降,逐步喪失人口紅利。 同時資金投入對經濟的刺激效率越來越低。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粗放型經濟已行不通。社會保障不足導致消費難以刺激,土地等生產要素被禁錮,市場機制失靈。在這種背景下,要實現破局,唯有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全要素生產率提高主要是指扣除資本、勞動等生產要素投入貢獻後,由技術進步、管理水平、勞動力素質、要素使用效率等其他因素的改進與革新帶來的產出增加,反映了各生產要素的綜合利用效能,體現了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是影響經濟發展和人均收入的關鍵因素。經濟增長、人均收入和財富水平提高以及解決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都要依賴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
目前經濟形勢具體存在下列問題:
十三五時期勞動人口或繼續降低1000萬人以上,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我國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貨幣工資年均增長13.2%,高於同期勞動生產率年均增長11.1%的水平,勞動力成本增長已快於勞動生產率增長。這需要減員增效,同時通過機器人技術的發展,解決對勞動力的依賴。
資本邊際效率下降,從20008年到現在,每增加1元GDP需要增加的投資顯著上升。投資結構也不合理,重復建設嚴重,產能過剩。這需要通過供給側改革,出清落後產能。同時依靠一帶一路戰略,進行國際間的產能轉移,促進全球經濟的平衡以帶動更多需求。
制度瓶頸抑制資源配置效率,國有壟斷企業效率低下,同時由於各種壁壘影響了資源流動和經濟活力。國有企業缺乏退出機制,僵而不死、尾大不掉。既得利益集團影響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是未來攻堅的重點。但上層建築如何自己改革自己,是幾乎無法破解的難題。
2008年後我國杠桿率迅速上升,地方債存在局部風險。 加上房地產降溫,金融機構的壞賬上升都將成為未來發展中的地雷。銀行對企業的停貸抽貸會加速一些企業的死亡,民間借貸的不健全和高成本也無法為企業輸血,甚至還有讓其進一步惡化的趨勢。

因此需要政府簡政放權,深化物價改革,國企改革,使經濟運營真正市場化。降低企業納稅,為企業松綁,提升企業活力。
提高勞動力流動性和勞動力素質,需要加快戶籍制度改革和教育制度改革以及企業用工制度,使勞動力市場化。需要進行公務員、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的用工制度改革,增強勞動力市場的靈活性,促進勞動力在地區、行業、企業之間自由流動,讓勞動力素質和市場來決定薪酬。只有勞動力市場化才能真正促使人才素質的提高以及人才的優化配置。
通過農村土地流轉等改革,促進勞動力向城鎮轉移,解決勞動力供給不足的問題,農民依靠土地流轉獲得的資金進行投資興業,可促進城鎮化,幫助穩定經濟的基本盤。土地的集中可促使大型農業機械的使用,可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但沒有了土地就沒有了根基,這一過程不宜過急,需配合農民素質的提高,否則會帶來社會不穩定因素。從歷史的興衰看,經濟惡化產生的流民是社會最大的不穩定力量。會決定政權的存亡。目前貧富差距加大,社會矛盾激化,群體性事件增多,很多地方出現一點就著的現象。促進社會發展必須先保證穩定和和諧,提高民眾幸福指數
因人口結構問題帶來日益擴大的養老和醫療資金的缺口,目前只能依靠延遲退休,削減退休人員福利,提高在職人員繳費。這和人民群眾的需求是個矛盾,即便不進行這樣的改革,最終也會通過通貨膨脹降低購買力,形成實際上的轉移支付。其他出路只有通過養老全國統籌,劃撥國有資本充實社保資金。這將考驗政府能否放棄既得利益,藏富於民,配合經濟改革中國進民退,讓私人掌握經濟資源。

閱讀全文

與2016的經濟形勢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作文故事新編如何講解 瀏覽:720
旁觀者怎麼寫故事 瀏覽:54
村委會工作如何考事業編 瀏覽:901
綜合類事業編包括哪些專業 瀏覽:310
婚姻是什麼的主題曲 瀏覽:39
什麼書適合美女看 瀏覽:183
愛情酒店有哪些牌子 瀏覽:670
愛情里灰色窗簾代表什麼 瀏覽:627
你是什麼類型的美女測試 瀏覽:682
如何合理駕駛以提高汽車的經濟性 瀏覽:438
比較好的文化事業單位有哪些 瀏覽:263
大美女你什麼舞都會 瀏覽:616
師徒不是煉葯聖手怎麼獲得愛情水 瀏覽:126
娘家不幸福怎麼辦 瀏覽:931
童裝經濟怎麼樣 瀏覽:43
事業編考什麼編制好 瀏覽:181
小青蛙上城堡是什麼故事 瀏覽:621
政府直屬事業中心怎麼改革 瀏覽:341
婚姻怎麼來的視頻 瀏覽:380
男屬虎女龍婚姻如何 瀏覽: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