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所有制經濟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分別處於什麼地位發揮怎麼樣的作用
1、國有經濟。即全民所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主要經濟基礎,是國民經濟的領導力量,在整個國民經濟中起主導作用。
2、集體經濟。由部分勞動群眾共同佔有生產資料的公有制形式。集體經濟是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3、混合所有制經濟。其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都屬於公有制經濟。
4、非公有制經濟。包括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資經濟。外資經濟又包括中外合資經營企業即股權式、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即契約式中的境外資本部分以及外商獨資企業。
拓展資料
國民經濟繼續朝著宏觀調控預期方向發展。
一、 經濟增長高位平穩適度回落。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0.4%,增幅同比回落1.8個百分點。其中,一、二季度分別增長10.6%和10.1%。三大需求增長趨於均衡。
二、 農業保持良好發展勢頭。強農惠農政策力度進一步加大。中央財政支持「三農」資金大幅增加,其中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農資綜合直補資金達到1029億元,比上年增加1倍。在各項政策措施的作用下,農業生產在大災農業的好形勢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抑制物價過快上漲奠定了堅實基礎。
三、 產業結構繼續優化。前7個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6.1%,增幅同比回落2.4個百分點。其中,六大高耗能行業增長14.4%,回落5.3個百分點;高技術產業和機械工業分別增長17.5%和21%,液晶電視、數控鍛壓設備、大氣污染防治設備等產量增幅超過30%。服務業繼續保持較快增長,上半年增幅達到10.5%,增速快於經濟增長速度0.1個百分點。
四、 區域發展的協調性增強。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和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加快,新安排開工10項重點工程,總投資4361億元。支持中部崛起的政策得到較好落實,重點城市群的輻射帶動作用明顯增強。東北地區農業和農產品精深加工、裝備製造業等支柱產業快速發展,資源型城市轉型試點、棚戶區改造深入實施,就業和民生得到改善。東部地區高新技術產業和新興服務業較快發展,生產要素向中西部地區加快轉移。
2. 我國經濟有哪些成分它們各處於什麼地位、發揮著什麼作用
我國是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社會主義公有制包括國有經濟、集體經濟及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起主導作用。集體經濟是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除了公有制經濟,還存在著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資經濟等非公有制經濟。它們都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重要的非公有制經濟
3. 在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主要存在的經濟成分
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處於新民主主義社會,存在五種經濟成分:國營經濟、個體經濟、合作社經濟、私人資本主義經濟和國家資本主義經濟。
經濟成分是指以不同所有制為基礎的構成某一社會經濟關系體系的不同經濟關系類型。現階段,在我國的經濟「百花園」里,各種經濟成分爭奇斗艷,主要有國有經濟、集體經濟、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資經濟、和混合所有制經濟等。某一社會包含何種經濟成分,取決於這一社會的生產力狀況及其發展要求。自原始社會末期以來,各社會形態所包含的經濟成分都不是單一的。在奴隸社會,奴隸主所有制經濟居主導地位,還存在平民的個體所有制與殘余的原始公有制經濟等。在封建社會,地主所有制經濟居主導地位,還存在自耕農、半自耕農、小工商業者的個體所有制與殘余的奴隸主所有制經濟等。
根據《關於統計上劃分經濟成分的規定》,我國經濟中所有製成分分為公有經濟、
非公有經濟。
公有經濟是經濟制度的基礎,經濟的主體。包括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混合所有制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
國有經濟是國民經濟的主導力量。
集體經濟是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非公有經濟是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和外資經濟。
其中,國有經濟、集體經濟和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集體成分屬於公有制經濟;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和外資經濟屬於非公有制經濟。
農業和手工業屬於個體經濟,民族資本主義企業屬於私營經濟,都是非公有經濟,佔有相當比例。為適應社會主義建設需要,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改造,通過合作社和公私合營的形式改造為集體或國有經濟(公有)
4. 在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主要存在的經濟成分
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處於新民主主義社會,存在五種經濟成分:國營經濟、個體經濟、合作社經濟、私人資本主義經濟和國家資本主義經濟。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處在新民主主義社會,是指從新中國成立到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這一時期。這一時期,我國由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在經濟成分上,呈現出私有和公有多種形式的經濟成分並存。其中建國初沒收官僚資本和外國在華資本,直接建立了社會主義的國營經濟;當時以個體勞動為主要特徵的農業和手工業屬於個體經濟;民族資本主義企業屬於私營經濟。在這一時期,對個體農業、手工業進行改造,產生了半社會主義性質的合作社經濟;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私人資本主義)的改造,則通過公私合營這一國家資本主義經濟的形式向國有經濟過渡
在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
新中國成立後--1956年,是多種經濟成份並存的。包括國有經濟,合作社經濟,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公私合營經濟等。建國初,沒收官僚資本和外國在華資本轉變為國營經濟(公有)農業和手工業屬於個體經濟,民族資本主義企業屬於私營經濟,都是非公有經濟,佔有相當比例。為適應社會主義建設需要,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改造,通過合作社和公私合營的形式改造為集體或國有經濟(公有)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公有制建立,中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到1978年改革開放前,都是單一公有制經濟新中國成立初期,新民主主義社會經濟成分有五種。即國營經濟、合作社經濟、個體經濟、私人資本主義經濟、國家資本主義經濟。這是國家明確規定的五類成分。這是共和國最早期的混合經濟成分共存的時期,其經濟類型表現為一種以私有經濟為主、國有經濟主導、多種經濟成分共存的多樣化混合經濟類型。當時的第一次土地改革和國有化都是相當成功的。其中,國有化也是相當有限的,新政府只是強制性地沒收了官僚資本,將其立即轉變為國有經濟,並沒有限制和消滅私人經濟和資本主義經濟
5. 我國主要有哪些經濟成份個處於什麼地位,發揮什麼作用
我國目前主要有國有,民營,股份,外資,合資,合作,個體這七種經濟成分,合作個體作為補充其中國有及國有上市公司仍然還佔主導成分,民營第2,外資合資次後,合作個體作為補充這樣一種經濟模式。
6. 我國主要有哪些經濟成分它們各處於什麼地位、發揮著什麼作用
1。公有制經濟:國有經濟,集體經濟,混合所有制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
2。其他所有制經濟:個體經濟,私營經濟,混合所有制經濟
公有制經濟佔主體地位;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各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促進了國民經濟的發展,因此個體,私營經濟也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7. 我國主要有哪些經濟成分它們各處於什麼地位,發揮著什麼作用
1。公有制經濟:國有經濟,集體經濟,混合所有制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
2。其他所有制經濟:個體經濟,私營經濟,混合所有制經濟
公有制經濟佔主體地位;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各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促進了國民經濟的發展,因此個體,私營經濟也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8. 我國的公有制經濟包括哪些經濟形式,它們各自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公有制經濟,是指國有經濟、集體經濟以及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
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主要體現在: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
國有經濟:社會全體勞動者共同佔有生產資料的公有制形式。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它掌握著國家經濟命脈,在國民經濟中起主導作用;
集體經濟:部分勞動者共同佔有生產資料的公有制形式。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集體經濟可以體現共同富裕原則;可以廣泛吸收社會資金,緩解就業壓力,增加公共積累和國家稅收,對發揮公有制的主體作用具有重大意義。
9. 在我國國民經濟中佔主體地位的經濟成分是
我國國民經濟中佔主體地位的經濟成分是:
公有制占國民經濟的主體地位;
*公有制包括國有經濟,集體經濟和混合所有經濟;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