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英國的經濟特點
經濟的五大特點:
1、堅持以貨幣主義為主的緊縮政策,制定並推行中期財政戰略
2、放鬆政府管制,強調市場機制,鼓勵自由競爭,以調動生產和投資的積極性。
3、通過實行減稅等措施,刺激投資和消費。積極引進外資。
4、有計劃、有步驟地推行國有企業私有化。
5、改革福利制度。削減福利津貼,撤銷部分福利機構,使政府節約了大量的福利開支。
(1)倫敦經濟發展政策有哪些擴展閱讀:
英國是世界經濟強國之一,是世界第四大貿易國,其中英國的商業、金融業和保險業發展較快。而旅遊業也在英國的經濟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
近幾年英國經濟雖然基本上走出了金融危機的沼澤,但其經濟復甦的腳步卻顯得十分沉重,而且其後續的經濟動力顯然不足。
而金融業是英國貿易平衡的主力,該行業的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5%以上,且從事該行業的人員100多萬,產值達到創紀錄的132億英鎊。
英國主要是以出口汽車、航空設備、化工產品和石油為主,此外,英國主要進口原材料和食品。
其中,倫敦是世界性的金融和貿易中心。倫敦主要從事跨國銀行借貸、外匯交易、國際債券發行、基金投資等業務。此外,倫敦還有最大黃金現貨交易市場和非貴重金屬交易中心。
近年來,英國經濟處於溫和上漲態勢。
英國整體經濟增長步伐逐步好轉,表現得更為強勁和均衡。其中,英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依然是服務業。目前該行業發展迅速,而且很多投資者也非常看好英國經濟前景,外商向英國投資的領域有很多,如汽車、通訊、信息、電子、醫療設備、金融服務、食品、飲料等。
2. 給我介紹一下,倫敦的經濟,謝了先
倫敦市長上任後,在其政府文件中頻頻出現諸如文化戰略、創意經濟、休閑經濟、午夜經濟,以及割裂的城市等新名詞與新概念。從中可以看出倫敦認為休閑經濟是該市的重要競爭優勢,其六大休閑產業部門的年產值達£94億,佔全英休閑經濟的25%。以下將簡要介紹倫敦市政府有關機構公布的《倫敦市休閑經濟》調研報告的有關內容。
一、倫敦的休閑經濟定義
倫敦發展局在《倫敦重要產業評論》中定義休閑經濟包括的產業部門為:飯館、酒吧、體育場館與體育活動、博彩、以及博物館和旅遊景點。其特徵是人們離開住宅,在城市中到處走動,購買休閑、趣味和娛樂的體驗。同時,該報告指出:電影院和劇院等演出活動也是休閑經濟的一部分,但它們歸屬於創意產業;另外,購物中的大部分可視為休閑活動,但零售業是復雜的,它包括商品和體驗的兩部分消費,所以零售業和休閑產業往往分開統計。
二、繁榮的社會與富裕的經濟是休閑產業發展主動力
倫敦休閑產業的主要社會與經濟推動力是人口的增長和個人收入的增加。它們改變著倫敦人的生活方式。
社會趨勢
年輕人總是被新的工作機會和生活方式吸引,湧向繁華的大都市。許多未婚或無家庭義務的人把他們大量的空餘時間和收入花在休閑活動中。中年人通常處於最高收入階段,但他們有家庭和家務負擔,他們對休閑活動的要求和年輕人不同,往往會考慮孩子的需求。但他們的時間最少,需要更多傳統時間以外的服務。由於保健和壽命預期提高,老年人作為倫敦的一部分比以前活躍,他們對休閑活動的要求不僅限於周末和晚間,往往需要工作日和居住地附近的休閑活動。
倫敦的人口正在快速增長,總人口已接近720萬,比1995年增加了33萬人,增幅4.6%(全英國為1.5%)。預計到2016將再增加70萬人。其中25-34歲年齡段為140萬人,佔19%(全英國14%);15-24歲年齡段95萬人,佔13%。倫敦有115萬人處於35-44歲年齡段(佔16%,高於全英比例);45-54歲占倫敦人口的比例低於全國水平為11.5%,計83萬人。處於55-74歲年齡段的只有110萬人(佔15%),75歲以上者為40萬人(佔6%)。
經濟走勢
就業(包括全職和兼職)的全面增長使得更多民眾參加工作,從而形成一個消費能力不斷提高的循環。新就業意味著人們趨於金錢富餘,但時間匱乏。從長遠來看,隨著倫敦經濟增長,家庭可支配收入會持續走高,另一方面,隨著家庭人口數量的下降,人均消費將逐步增長。而實際收入的增加將使消費者在花錢時有更多選擇,將更明顯地推動在休閑、娛樂和文化等方面的支出。
(1)就業情況
1995年倫敦大約有350萬個工作崗位,到了2001年,崗位量已達400萬有餘。其中各服務行業的就業量分別為:商業和金融服務業130萬;零售、分銷和飲食業90萬;公共(政府)服務業80萬;包括創意和文化產業的其它服務30萬。這些產業為1995年至2001年期間的就業增長作出了重大貢獻。而製造業、交通通訊等行業則持續走低。從總體上而言,倫敦是服務型經濟。服務引導的就業增長塑造了新的就業職業結構。其中,商業、金融服務業,以及許多公共(政府)服務業需要報酬優厚、技術先進和思維超前的專業人員,而零售、飲食和個人服務業則需要低工資人員從業。值得一提的是倫敦24%的工作崗位是兼職性質,1995~2001年間兼職就業的增長速度高於總就業增長速度。
(2)收入
倫敦的平均收入在英國是最高的,平均周薪為£510(總量),比全英國平均值高出38%。
(3)消費
倫敦家庭每周的平均消費約為£500,大約比英國平均水平高出25%。大多數休閑活動可歸入兩類家庭支出中:(A)餐館和酒店;(B)娛樂和文化。倫敦家庭每周在休閑上的花費高於£35,約占周支出的9%。每周在飯店和咖啡館里用餐花費超過£15,高於全英平均水平的40%;每周在外酒精飲料消費£10,高於全英平均水平的12%;每周觀看和參加體育和休閑運動花費£6.50,高於全英平均水平的31%;每周到電影、劇院和其它演出活動的消費超過£3.30,高全英平均水平的30%(註:倫敦家庭統計數據不包括由其它地方到倫敦工作或者遊玩人員的額外消費。)。
(4)旅遊
2000年倫敦過夜海外和國內遊客共花費了£100億。就全英而言,國內遊客佔英國旅遊消費的三分之二,但倫敦的國內遊客消費只佔三分之一,而海外遊客佔三分之二左右。海外遊客的數量在1983年至2002年間增長了66%,實際消費增長在47%左右。
三、休閑經濟創造的就業機會
約有29萬人就業於倫敦的休閑產業(占總就業量的7.2%),高於製造業(26萬人),教育(25.5萬人)和醫療(20萬人),但低於金融服務(32.5萬人)和商業服務(100萬人)。其中餐館業提供的崗位量最多,約為12.2萬個;飲酒業雇傭人員超過5.8萬;娛樂業所創造的崗位量高於4.4萬個;體育運動雇員達到了2.9萬;博彩業產生了2萬個工作崗位;觀光業吸納了大致1.5萬人。總之,休閑業就業量從1995年到2001年期間增長了29%。,大大高於倫敦就業增長16%的總體水平。期間六項休閑活動總共凈增了6.5萬個新工作:餐館業大致新增2.7萬個崗位,增長最多;飲酒業緊跟其後,1.6萬個新崗位。在增幅方面,飲酒業的就業增幅最大,超過37%,其次是博彩業增加31%,餐館業上升28%,體育運動增長26%。
倫敦擁有全英16%的就業崗位,但休閑產業則創造了全英18%的該行業就業量。全英共有11.2萬個娛樂業就業崗位,其中4.4萬多個位於倫敦,佔了40%,倫敦堪稱全英娛樂中心。同時,倫敦也是英國的烹飪中心,其餐館業就業崗位佔全英的23%。倫敦大量旅遊景點使它的觀光業就業人數佔全英的17%。而體育運動業工作才佔全國的11%,飲酒業崗位的比例則低於11%。
四、倫敦休閑經濟的市場價值
倫敦聚集了英國大約12-13%的人口,16%的就業崗位和16-18%的國民產值。休閑是這座首都城市的重要競爭優勢。倫敦六大休閑產業部門的估計產值為£94億,佔全英休閑經濟的25%,該比例高於其總體經濟在全英的比例。吃喝(就餐和飲酒)兩類佔了倫敦休閑經濟的四分之三。其中餐館業為最大,倫敦市場為£47億;飲酒業為£24億;娛樂業為£4.4億;體育運動業£6.9億;博彩業為£8.6億;觀光業為£3.8億。
倫敦休閑經濟的組合在英國是獨一無二的,但它的競爭優勢主要在於其劇院和娛樂場,倫敦擁有全英40%的演出市場,20%的博彩市場,30%的餐館市場,25%以上的觀光市場。但其體育運動市場和飲酒市場發展不足,體育活動市場僅佔全英的18%,而飲酒市場則更低,僅為17%。
五、倫敦休閑經濟的地理分布
一般認為倫敦的休閑經濟主要集中在最中心地區——世界知名的旅遊勝地(tourist driven)西岸。事實上,倫敦休閑經濟中大約19%的就業崗位集中在這個區域,共計5.5萬個崗位,而且仍在增長,從1995年到2001年期間就增加了近8千個。調查表明:休閑經濟對倫敦各處都顯得相當重要,餘下的81%就業崗位遍布整個大倫敦地區。
3. 英國經濟的發展史
英國經濟作為一個重要的貿易實體、經濟強國以及金融中心,是世界第六大經濟體系,也是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準最高的國家之一。在過去的三十年間,政府大量減少了國有資產,並減緩了社會福利計劃的發展。英國的農業高度集中,高度機械化,並且效益十分高:1%的勞動人口能夠滿足大約60%的食品需要。英國擁有大量的煤、天然氣和石油儲備;英國的主要能源生產大約占總GDP的10%,在工業國家是算非常高的。服務業,特別是銀行業、金融業、航運業、保險業以及商業服務業佔GDP的比重最大,而且處於世界領導地位,首都倫敦更是世界數一數二的金融、航運和服務中心。盡管英國仍是歐洲最大的軍火、石油產品、電腦、電視和手機的製造地,工業的重要性仍不斷下降。
英國的教育、學術研究處於世界領導地位,國際知名學府劍橋大學、牛津大學、帝國理工學院和倫敦政治經濟學院都位於英國,是美國以外全球最重要的教育樞紐。英國每年吸引不少來自世界各地的留學生慕名前來升學,不僅為國家帶來豐厚的外匯,也為這個屬知識型經濟體系的國家吸納不少人才。 英國的旅遊業也相當重要:每年有超過2700萬中國遊客,排名世界第七,低於加拿大(3300萬)而高於奧地利(1910萬)。 以匯率計算,英國是世界第五大經濟體系;若以購買力平價計算,英國是世界第八大經濟體系。她的經濟在歐洲僅次於德國。 英國是全球化國家之一,根據最新調查,英國在全球化指標上排名第四。英國首都倫敦是全球兩大國際金融中心之一,和紐約齊名。 英國經濟被廣泛形容為盎格魯——撒克遜經濟。她的組成部分依次由大至小為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自1973年起,英國是歐盟會員國。 1980年代,在撒切爾夫人政府的管治下,大多數在1940年代被國有化的、在工業和服務業上的國有企業都被重新私有化。英國政府只擁有少數工商產業,英國皇家郵政是其中一例。 英國經濟正經歷150多年來最長的持續增長時期,自1992年以來每個季度都有增長。在通貨膨脹、利率、和失業率方面都保持了較低的水平,也使英國成為歐盟中最強的經濟體之一。因此,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統計,英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購買力平價)在歐盟國家中位列第十二名。但是,與其他英語國家一樣,其收入不平衡水平高於許多歐洲國家。盡管石油收入不菲,英國仍具有世界第三大經常賬戶赤字。 盡管英國的「人均勞動生產率」近20年來顯著增長,並超過了德國的生產率,但仍落後法國工人每周35小時工作時間的水平約20%。英國的「平均每小時勞動生產率」位於「舊」歐洲(15國)的平均水平。 英國在人類發展指數中位列第16。
應答時間:2020-12-07,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4. 求英國 經濟發展的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打得好有追加
有利:經濟基礎好,技術好
不利:缺乏資源,泡沫多
5. 英國經濟體制
英國經濟體製作為一個重要的貿易實體、經濟強國以及金融中心,是世界第六大經濟體系,也是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準最高的國家之一。在過去的三十年間,政府大量減少了國有資產,並減緩了社會福利計劃的發展。
英國的農業高度集中,高度機械化,並且效益十分高:1%的勞動人口能夠滿足大約60%的食品需要。英國擁有大量的煤、天然氣和石油儲備。英國的主要能源生產大約占總GDP的10%,在工業國家是算非常高的。
服務業,特別是銀行業、金融業、航運業、保險業以及商業服務業佔GDP的比重最大,而且處於世界領導地位,首都倫敦更是世界數一數二的金融、航運和服務中心。
盡管英國仍是歐洲最大的軍火、石油產品、電腦、電視和手機的製造地,工業的重要性仍不斷下降。
(5)倫敦經濟發展政策有哪些擴展閱讀:
自1973年起,英國是歐盟會員國。 1980年代,在撒切爾夫人政府的管治下,大多數在1940年代被國有化的、在工業和服務業上的國有企業都被重新私有化。英國政府只擁有少數工商產業,英國皇家郵政是其中一例。
英國經濟正經歷150多年來最長的持續增長時期,自1992年以來每個季度都有增長。在通貨膨脹、利率、和失業率方面都保持了較低的水平,也使英國成為歐盟中最強的經濟體之一。因此,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統計,英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購買力平價在歐盟國家中位列第十二名。
但是,與其他英語國家一樣,其收入不平衡水平高於許多歐洲國家。盡管石油收入不菲,英國仍具有世界第三大經常賬戶赤字。 盡管英國的人均勞動生產率近20年來顯著增長,並超過了德國的生產率,但仍落後法國工人每周35小時工作時間的水平約20%。
英國的平均每小時勞動生產率位於舊歐洲15國的平均水平。 英國在人類發展指數中位列第16。
6. 英國在19世紀採取了什麼經濟政策
英國完成工業革命,成為世界工廠,為了謀取更大的利益,在資本家的要求下取消了保護性關稅政策,實施自由放任經濟政策,成為了資本主義強國。
19世紀中葉是英國經濟貿易政策的重大轉折點,使其放棄了原有的關稅保護政策向自由貿易政策的轉變,即取消工業保護制度,允許工商業自由發展,實行低關稅和無關稅自由貿易政策。隨著英國工業革命的高歌猛進,原有維護土地貴族利益的關稅貿易保護政策已經不能再滿足新興工商業資產階級的要求,他們進一步要求打開國內外市場和降低關稅,來實現他們商業經濟利益的最大化。
然而,這卻威脅到土地貴族的利益,因為在實行保護關稅,只有利於土地貴族。而對新興的工業資本家來說則是極其有害的。
可見,代表土地貴族利益的保護關稅制度已嚴重阻礙了英國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所以,自由貿易的形成也是這兩大政治集團之間斗爭結果的縮影。最終,自由貿易政策在英國確立,為資本主義自由經濟之起飛提供了必要條件,並開啟英國的維多利亞黃金時代。
拓展資料:
英國自由貿易政策的興起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英國經濟結構在19世紀上半葉發生了顛覆性的改變。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實現工業化的國家,曾在19世紀就被譽為是世界工廠。從18世紀後半葉首先在英國爆發的工業革命,「使得英國完成了從封建小手工生產到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轉變,從此邁入近代資本主義發展的門檻。」並且其中一些生產部門憑借著技術的優勢脫穎而出,使其生產效率也發生了根本性的逆轉。
在國際方面,英國贏得了幾場對外戰爭的勝利,尤其是擊敗了歐洲霸主拿破崙帝國,使得在海外殖民地的競爭上排除了這一強大勁敵,更加促使英國肆無忌憚地進行海外擴張和貿易經濟掠奪。「在英帝國主義殖民達到頂峰時期,她所擁有的殖民地領土面積達到了約佔全球面積的四分之一,並且這些殖民地散布在五大洲上。」
憑借著這些廣闊的殖民地,英國可以獲得源源不斷輸送的廉價原料,更為英國提供了一個廣大殖民地市場。儼然英國當時已成為了世界第一經濟強國。但是,在1825年的資本主義有史以來的第一次經融危機把英國的經濟弊端和矛盾暴露的一覽無余。英國雖然通過工業革命進入大機器工廠生產時代,工業品的數量也比以前逐年倍增,但是最關鍵的市場卻沒有得到相應的擴大。
7. 英國的經濟是怎樣發展的
英國的經濟發展戰略: 上世紀90年代末工黨上台執政後,布萊爾政府基本承襲了保守黨的經濟政策,出現了二戰後首次不因政府更迭而大幅度改變經濟政策的局面,保持了政策的穩定性與連續性。工黨政府加大了改革力度,主要從福利和醫療制度、上議院世襲貴族特權、教育制度等方面進行了重大改革,並以此來推動英國經濟的發展,在促進經濟發展方面提出了新舉措: 面向未來,著眼科技,向知識經濟轉型。英國決心在21世紀成為知識經濟型的社會,為此在1998年底正式發布了《我們有競爭力的未來:創建知識經濟》白皮書,將促進知識經濟發展作為制定工業、科技和貿易政策的新基石。主要做法包括:加大科技投入,鼓勵大學等研究機構與企業界聯合,向商業化研究發展,將知識向實用技術轉化。政府努力促進企業界的聯合,使企業形成在競爭基礎上的合作,提高整體競爭能力。
制定政策、法規以規范和培育市場。政府內部實行改革,提高工作效率,同企業界發展夥伴關系。吸引風險投資,發展基礎研究。加強與國外研究力量的合作,加大參與歐盟科技框架計劃的力度,重視吸引海外投資。增強企業活力和競爭力,促進高技術企業的發展。政府運用政策來保證和鼓勵平等的競爭,鼓勵擴大再生產,對用於擴大再生產的利潤部分酌情減免稅收。在刺激投資和促進企業、特別是高技術企業發展方面,採取鼓勵措施,實施信息產業戰略,幫助企業適應信息時代的產業發展。綜合運用財政和貨幣政策,避免經濟過熱和衰退,確保經濟平穩健康運行。英國財政大臣布朗把英國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協調配合實現經濟穩定增長稱之為「英國模式」,並作為一個經濟增長的成功範例推薦給其他國家。工黨上台執政以後實行貨幣政策改革,由英格蘭銀行獨立決定利率,從而遏制了通貨膨脹,同時政府擴大支出保持了寬松的財政政策。目前,為防止經濟過熱現象,英國開始出台宏觀調控措施,主要是由英格蘭銀行採取漸進式加息的貨幣政策。工黨執政以來,英國經濟實現了穩定增長,GDP年均增長2.7%,物價低於2%,失業率降至30年來的最低點,成為惟一未陷入衰退的西方大國。
8. 簡述英國經濟以及促進英國經濟發展的因素
英國的經濟發展戰略
上世紀90年代末工黨上台執政後,布萊爾政府基本承襲了保守黨的經濟政策,出現了二戰後首次不因政府更迭而大幅度改變經濟政策的局面,保持了政策的穩定性與連續性。工黨政府加大了改革力度,主要從福利和醫療制度、上議院世襲貴族特權、教育制度等方面進行了重大改革,並以此來推動英國經濟的發展,在促進經濟發展方面提出了新舉措:
1.面向未來,著眼科技,向知識經濟轉型。英國決心在21世紀成為知識經濟型的社會,為此在1998年底正式發布了《我們有競爭力的未來:創建知識經濟》白皮書,將促進知識經濟發展作為制定工業、科技和貿易政策的新基石。主要做法包括:加大科技投入,鼓勵大學等研究機構與企業界聯合,向商業化研究發展,將知識向實用技術轉化。政府努力促進企業界的聯合,使企業形成在競爭基礎上的合作,提高整體競爭能力。制定政策、法規以規范和培育市場。政府內部實行改革,提高工作效率,同企業界發展夥伴關系。吸引風險投資,發展基礎研究。加強與國外研究力量的合作,加大參與歐盟科技框架計劃的力度,重視吸引海外投資。
2.增強企業活力和競爭力,促進高技術企業的發展。政府運用政策來保證和鼓勵平等的競爭,鼓勵擴大再生產,對用於擴大再生產的利潤部分酌情減免稅收。在刺激投資和促進企業、特別是高技術企業發展方面,採取鼓勵措施,實施信息產業戰略,幫助企業適應信息時代的產業發展。
3.綜合運用財政和貨幣政策,避免經濟過熱和衰退,確保經濟平穩健康運行。英國財政大臣布朗把英國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協調配合實現經濟穩定增長稱之為「英國模式」,並作為一個經濟增長的成功範例推薦給其他國家。工黨上台執政以後實行貨幣政策改革,由英格蘭銀行獨立決定利率,從而遏制了通貨膨脹,同時政府擴大支出保持了寬松的財政政策。目前,為防止經濟過熱現象,英國開始出台宏觀調控措施,主要是由英格蘭銀行採取漸進式加息的貨幣政策。工黨執政以來,英國經濟實現了穩定增長,GDP年均增長2.7%,物價低於2%,失業率降至30年來的最低點,成為惟一未陷入衰退的西方大國。
9. 英國自由主義經濟政策的主要特徵
自由主義思想最初形成於17世紀的英國,它是在古希臘等古代西方思想的基礎上產生的,對現代經濟思想、社會思想和政治思想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以亞當·斯密為代表的古典政治經濟學的自由主義思想被稱為古典自由主義,也稱為舊自由主義。
新自由主義經濟學是指當代西方經濟理論中強調自由放任理論與政策的經濟學體系和流派,產生於20世紀20-30年代,70年代末以來,它一直在西方經濟學中占據主導地位,並且是全球絕大多數政黨所採取的政治和經濟趨向。
無論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80年代的私有化浪潮、俄羅斯的「休克療法」,還是拉美國家進行的以「華盛頓共識」為基礎的經濟改革,都是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的「精典之作」。
(9)倫敦經濟發展政策有哪些擴展閱讀:
內容:
經濟政策正確與否,對社會經濟的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影響。正確的經濟政策可以對社會經濟的發展起巨大的推動作用;錯誤的經濟政策則會給社會經濟的發展帶來嚴重的破壞。國家或政黨制定的經濟政策主要有:
1、制定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方針,制定產業政策,以控制社會總供給和總需求的平衡,規劃和調整產業布局;
2、制定財政政策、貨幣政策、財政與信貸綜合平衡政策,調節積累與消費之間的比例關系,實現社會財力總供給和總需求的平衡,控制貨幣發行,制止通貨膨脹;
3、制定收入分配政策,引導消費需求的方向,改善消費的結構,從而使積累基金與消費基金保持適當的比例關系,防止通貨膨脹的產生。
10. 英國對外貿易政策
英國發布「脫歐」後新關稅制度:
英國政府宣布,「脫歐」過渡期今年年底結束後,英國將自2021年1月1日起實施「英國全球關稅」這一新關稅制度,取代原來一直實施的歐盟對外關稅制度。
實施新關稅制度旨在簡化一些英國官員所稱的過於復雜的手續和步驟,並幫助英國與美國、歐盟及其他國家更加順利地進行貿易協定的談判。但這同時意味著,如果英國和歐盟不能在今年年底前達成自由貿易協議,英國從歐盟進口的一些食品、汽車和化學品的價格將大幅上漲。
根據新的稅收制度,從明年年初開始,按照世界貿易組織規則和其他現行最惠國待遇政策,英國60%的進口商品在新稅收制度下享受免關稅待遇,而目前免關稅待遇的進口商品只有47%。對於沒有與英國簽署貿易協議的國家,將取消所有稅率低於2%的關稅。
同時,為了保護農業、汽車業和漁業等免受競爭威脅,英國對這些產業的進口產品仍將保留關稅,包括牛羊肉、家禽等農產品和絕大多數陶瓷產品。此外,對汽車關稅維持在10%不變。
為了實現政府對於環境保護的承諾,英國還將取消支持提高能源效率的進口產品的關稅,如LED節能燈等。另外,政府准備對用於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個人防護用品等醫療物資給予「臨時零關稅」政策。
英國脫歐准備:
據美聯社報道,在歡迎新關稅制度的同時,英國商業團體對與歐盟的貿易談判進展感到擔憂。目前歐盟佔英國貿易總額的一半左右,因此歐盟對英國經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英國商會表示,英國與歐盟在年底前能否達成貿易協議,對於是否能夠「避免英歐企業成本大幅上升」至關重要。目前有分析認為,新關稅制度的出台被視為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不打算延長「脫歐」過渡期的跡象。
英國19日還公布了與歐盟未來關系的建議,其中包括一份291頁的自由貿易協議草案。雙方力爭在今年年底前達成協議,但在漁業等關鍵問題上,雙方仍然存在很大分歧。
目前,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而採取的封鎖措施已導致英國經濟衰退,英國國家統計局19日公布的數據顯示,英國4月申請失業救濟的人數環比跳漲69.1%至210萬人,為1996年以來最高水平。專家認為,英國正面臨數十年來最為嚴峻的失業形勢。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英國發布「脫歐」後新關稅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