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經濟大蕭條電力行業怎麼樣

經濟大蕭條電力行業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2-09-20 08:57:27

⑴ 2021年電力行業形勢分析

?俳?緦企業加快發展。 關鍵詞:電力企業改革;優質服務;促進發展 隨著電力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入,國家電網公司的新體制運營以及打破壟斷、多家爭雄的競爭態勢,決定了電力企業必須面向市場,深化改革,強化服務,牢固樹立以發展為主線,優質服務為宗旨的管理理念,以嶄新的服務面貌,樹立起嶄新的企業形象,從而去贏得市場,促進發展。當前,如何為客戶提供最優質的服務、電力服務目前的現狀及如何解決面臨的問題都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 一、優質服務的現實意義 1.優質服務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當今世界已進入知識經濟時代,市場競爭不再僅僅是產品質量的競爭,更是服務質量的競爭,可以提供優質服務的企業將比競爭對手擁有更迅猛的增長勢頭和更強大的獲利能力。從服務入手,就是確立了符合現代促銷規律的以客戶服務為中心的營銷戰略。優質服務已經成為經濟社會的共識。電力做為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更應搶先一步樹立以優質服務搶占市場的先進理念。 2.優質服務是電力企業發展的迫切需要。電力行業作為集壟斷性、公益性和服務性於一體的國有重點骨幹企業,關繫到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雖然是「皇帝的女兒不愁嫁」,但承擔著重要的經濟責任、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服務電力客戶、服務發電企業、服務社會發展是電力企業的宗旨和使命,是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衡量我們工作的基本標准。 3.優質服務是維護穩定和保證經濟持續發展的需要。近年來,由於國民經濟的快速持續發展,帶動了電力需求的強勁增長,電力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電網安全運行形勢也變得相當嚴峻。通過優質服務,優化資源配置,確保電力供應,減少供求矛盾,從而維護社會的穩定;通過優質服務,降低電網事故率,確保電網安全穩定運行,降低企業成本,保證企業經濟的持續發展。 二、當前電力行業服務的現狀及問題 長期以來,供電部門奉行「人民電業為人民」的行業宗旨,立足搞好服務,為社會提供安全、優質、高效的電能。但從嚴格意義來講,我們現在的服務還是單純的、被動的,尚未進入全方位、多層次的主動服務階段。許多問題都是有用戶想到、發現並找上門來才去處理的,電力行業缺乏主動意識,有相當部分職工認為企業開展的優質服務活動是上級布置的,是領導者要求做的,沒有認識到服務與企業的生存相關,未成為自覺行動。這種被動服務的思想是供電服務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形成被動型供電服務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1.觀念滯後,患難與共意識不強。供電企業在長期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和政企不分的管理模式下,形成了發展靠國家、效益靠政策、管理靠行政手段的意識,職工受傳統觀念影響較深,對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和電力生產的特殊規律缺乏全面系統的認識。「皇帝女兒不愁嫁」、「用戶求我、我不求人」等優越感還在相當一部分職工的頭腦中存在。職工對當前供電形勢認識不清,對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風險估計不足,企業內部大部分職工未受到待崗、下崗、工資減少等沖擊,直接經濟利益未受損失,僥幸心理仍然存在,缺乏緊迫感、危機感。 2.對優質服務的認識存在局限性。過去由於對職工的優質服務教育重視不夠,以致職工對供電服務的深刻內涵認識不清。相當一部分職工未能從企業的生存發展、從企業經營戰略的高度去充分認識優質服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大多數職工未弄清優質服務的深刻內涵,僅片面地從其外延,如服務態度、形式、方法、手段等方面去理解,而未能從服務內容、質量等方面去考慮。多數職工對優質服務的目的不明確,領導叫怎麼做就怎麼做,完成任務就行,缺乏主動性、創造性的服務,致使服務工作帶有一定的盲目性。

⑵ 當國家出現經濟大蕭條時,會發生什麼做什麼行業能賺盤滿缽滿

經濟大蕭條最明顯的特徵:失業率上升、中小企業破產、消費水平乏力;反而娛樂業會在此時賺很多。


一、經濟大蕭條根本原因是資產階級內部的矛盾。

在經濟大蕭條環境下沒有一個成年人是快樂開心的,因為在無法保證明天溫飽的情況下,快樂只屬於不懂事的小孩子而已。娛樂業是現代社會產生的一種精神類食糧,非常具有迷醉效果,能讓成年人深陷其中,不為外界的煩惱所困擾。美國經歷過二十世紀初,羅斯福當政時的大蕭條,即便經濟很差,但娛樂業卻比以往更為繁榮。其實,我們可以試想下,如果自己一天遭遇到了極大的打擊,是不是可以選擇回到家裡看搞笑視頻、愛豆綜藝進行發送呢,笑過之後能極大消除抑鬱感。所以經濟大蕭條下的民眾也是一樣的想法,娛樂業當然也就發達了。

⑶ 經濟危機的受益行業有哪些

經濟危機的受益行業有食品飲料行業、紡織服裝行業、醫葯生物行業、機場港口基建行業、公共事業、物流行業、文化傳媒等生產類行業。

一旦經濟出現經濟危機之後,社會大部分行業賺錢難度都是比較大的,所以想要在經濟大蕭條當中賺錢有點不太現實。畢竟在經濟蕭條的時候,社會經濟活動減少,投資活動減少,收入減少,對應的的收消費也跟著減少,因此對於大多數行業來說,能夠保持不虧本已經是很好的一種狀態了。

經濟危機一般表現是商品大量積壓、生產銳減、工廠大批倒閉,工人大量失業、信用關系嚴重破壞,整個社會經濟陷入極端混亂和癱瘓之中。經濟危機的原因是經濟政策錯誤、原材料緊張,尤其是原油危機、自然災害、全球化的後果、金融政策錯誤。

(3)經濟大蕭條電力行業怎麼樣擴展閱讀:

經濟危機的過程:

經濟危機發生的過程無非就是一個循環的過程。

第一階段:經濟危機的發生,這個階段全社會的生產經營活動都出現大幅度的縮水,社會投資活動也跟著減少,也出現大量的失業情況,社會潛在的動亂也比較多。

第二階段:在經濟比較蕭條的時候,各個國家會採取更加寬松的貨幣政策,甚至是零利率或者負利率來刺激社會的投資,市場資金變得更加寬裕,大家的融資成本變得更低。

第三階段:因為市場資金變得更加寬裕,資金成本更低,所以會有更多的人從銀行等其他金融機構借錢出來進行投資,從而帶動經濟的增長。這時候大家對一些生產資料,比如礦產、土地的需求就會增加,對應的土地價格以及礦產資源的價格就會跟著上漲。

第四階段:因為經濟逐漸恢復,就業機會也開始增多,大家的收入也會跟著增加,對未來的信心進一步得到提升,對未來的發展前景充滿樂觀,而在這種背景之下,市場資金又比較寬裕,融資成本比較低,所以很多人會紛紛借錢去炒股或者買房,從而不斷推動股市以及樓市的上漲。

第五階段:當大量的資金沒有進入實體經濟,而進入樓市股市進行投資的時候,就會形成資產泡沫,這種資產泡沫短期之內會造成一種虛假的繁榮景象。

第六階段:為了防止經濟過熱,以及遏制一些投機行為,政府開始收縮銀根,通過加息等方式降低市場的流動性,大家的融資成本更高,融資難度更大。當某一天出現了一個黑天鵝事件就會引起市場的恐慌,從而造成股票、房產等資產價格的下跌。

⑷ 2021年中國電力行業供給的現狀如何

2021年中國電力行業供給的情況並不是十分良好,由於疫情所致,今年大多數的人群都常年在家中居住,沒有外出的機會。這樣一來導致電力的使用情況也跟著增高了幾分,導致不少的電業局紛紛表示,今年的電力使用情況實在是太出乎意料了。往年一年使用的電力在今年僅僅半年的時間就用完了,從而電力局決定需要一些對策才可以控制電力的使用,例如定量使用等。

⑸ 中國的電力行業怎麼樣前景如何

隨著技術的發展,電力在社會生活生產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責任。但是電力系統容易遭到洪災、台風等氣象災害的影響,並導致各類損失巨大,影響面廣的電力事故產生。所以電力行業在自然災害面前及時做出應急保障措施尤為重要。

無論是今年的疫情,或是目前南方的洪澇災害,都是對全國電力行業來說是前所未有的挑戰。得益於 5G 技術和物聯網發展成熟提供的大環境下,可以將能源數字和技術手段結合起來。比如發生大停電或者配合疫情防控新建電網線路時都可以通過數字化技術給出解決方案。

利用物聯網和感測器收集的數據,對電力設備和網線進行實時監控並分析產生數據。採用 3D 可視化系統,提供更接近現實設備的畫面,易於用戶接受,提升對設備的辨識度。可以讓用戶洞悉整個系統同時,還可以觀測到部分細節。兼顧了整體與局部,提供了豐富的交互體驗。並且在成熟的 5G 技術支持下,因其大於 4G 數倍的帶寬,快 4G 百倍的傳輸速率能更好的讓 hightopo 輕量可視化在瀏覽器或移動端上實現遠程可視化監控。

可視化帶來的是更及時的應急措施

事前預警,在 3D 可視化詳細的展示下。對電力設備與電網線路進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在自然災害來臨之前通過數據分析整個電力網的薄弱環節,針對脆弱部分對症下葯形成具有針對性的應急預案。

險情應急,在洪澇或其他災害來臨時。隨時對故障區域進行監測、報警並進行定點維修,告別到達現場進行沿線排查尋找故障點的低效率作業。

可視化管理,既能在自然災害時做到排險維修,又可以減少人力需求避免危險發生。通過建設立體化全息感知網路,協同智能應用系統完善電力運行保障體系。

在電力體制改革過程中,過多追求經濟利益忽視了電力行業應急能力水平不足的問題。但是從長遠發展來看,經歷過今年的疫情與洪澇災害,電力行業應把目光放在提高應急能力水平上來,更多的要實現社會效益和企業的責任。未來需要統籌考慮,協調處理好社會與經濟效益,讓電力行業在新賽道上跑的更久更遠。

(5)經濟大蕭條電力行業怎麼樣擴展閱讀

圖撲軟體(Hightopo)是由廈門圖撲軟體科技有限公司獨立自主研發,基於HTML5標准技術的Web前端2D和3D圖形界面開發框架。非常適用於實時監控系統的界面呈現,廣泛應用於電信網路拓撲和設備管理,以及電力、燃氣等工業自動化 (HMI/SCADA) 領域。

Hightopo提供了一套獨特的 WebGL 層抽象,將 Model–View–Presenter (MVP) 的設計模型延伸應用到了 3D 圖形領域。使用 Hightopo 您可更關注於業務邏輯功能,不必將精力投入復雜 3D 渲染和數學等非業務核心的技術細節。

多年來數百個工業互聯網可視化項目實施經驗形成了一整套實踐證明的高效開發流程和生態體系,可快速實現現代化的、高性能的、跨平台桌面Mouse/移動Touch/虛擬現實VR圖形展示效果及交互體驗。

⑹ 電網行業前景怎麼樣

截至2020年底,根據我國智能電網建設規劃,我國已基本建成堅強智能電網建設,初步形成智能電網運行控制和互動服務體系。在「十四五」階段中,我國將重點發展智能電網新能源體系建設。

行業主要上市公司:國電南瑞(600406)、正泰電器(601877)、特變電工(600089)、長園集團(600525)、中國西電(601179)、卧龍電驅(600580)、平高電氣(600312)、許繼電氣(000400)、科陸電子(002121)、森源電氣(002358)

本文核心數據:發電總裝機量、智能電網投資情況、「十四五」規劃

我國發電裝機量隨著用電需求的增加呈爆發式增長

2003年開始,社會用電量爆發式增長,我國電網需求量開始快速上升。數據顯示,2003-2010年我國全社會用電量年復合增速達到12%。隨著需求的爆發式增長,我國電力裝機容量迅速擴張。2003-2008年,我國發電裝機量從3.91億千瓦時上升至7.93億千瓦,裝機總量翻了一倍,至2020年,我國發電總裝機量已經達到22.02億千瓦。

然而,我國電網規模的不斷提升以及線路復雜度的迅速增加,給我國電網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倒逼電網升級。提高電網的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成為了重要任務。

智能電網建設規劃實施以來電網投資額一直維持較高水平

2009年,中國正式啟動智能電網計劃,自此我國智能電網建設拉開了序幕。中國的智能電網被定義為「堅強的智能化電網」(Strong & Smart
Grid)。在「2009特高壓輸電技術國際會議」上,國家電網公司首次提出了中國的智能電網發展規劃,並確立了總體發展目標。國家智能電網規劃的出台,不僅拉開了智能電網建設的序幕,更引領了我國電網系統的不斷升級與建設發展。

在我國發展的早期階段,我國電網在智能化投資的比例較低,但是隨著智能電網的推進,智能化投資在電網投資中的比例顯著提升。按照我國最初的規劃,智能化投資在「十二五」期間的年均投資額是第一階段的一倍,占電網投資比例也由6.2%提升到11.7%。

隨著智能電網建設的展開,智能化投資將明顯增加,二次設備投資佔比將由目前的不足5%提升至12%-15%。根據規劃,2009-2010年、2011-2015年以及2016-2020年三大階段我國電網計劃投資額分別是5510億元、15000億元和14000億元,其中智能電網計劃投資額為341億元、1750億元和1750億元。

自2008年實施堅強智能電網建設以來,我國電網投資一直保持快速增長勢頭,從2010年的3410億元增長到2018年的5373億元,年均增速7.2%。在電力體制改革的大背景下,不論是社會形態和電網生態都對給電網企業及電力行業帶來全新的挑戰。積極轉型,由粗放式發展轉向集約化發展模式,正成為電網企業長期發展的首要任務。

2019年,電網投資進一步受到管控,全年電網工程投資完成額僅為4856億元,同比下滑9.62%,為近四年最低。電網公司推行精準投資,意在壓減低效投資。電網嚴控投資主要壓的是基建,包括輸電、變電、架空線入地,還有收益低且不能計入輸配電價的儲能,包括發電側的抽水蓄能和電網側的電化學儲能。2020年電力設備行業受益
「新基建」,國家電網2020以來已經兩次追加年度電網投資至4600億元,發力特高壓及電力物聯網。

2020年智能電網引領提升階段基本完成

根據規劃,截至2020年,我國智能電網發展的引領提升階段已經基本完成,基本全面建成統一的堅強智能電網,技術和裝備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十四五」著力構建現代新能源體系建設

2021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下稱「《綱要》」)發布,構建現代能源體系成為了我國下一階段能源發展的首要任務。而在現代能源體系的框架下,加快電網基礎設施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微電網建設,提高電力系統互補互濟和智能調節能力,加強源網荷儲銜接,提升清潔能源消納和存儲能力,提升向邊遠地區輸配電能力,推進煤電靈活性改造,加快抽水蓄能電站建設和新型儲能技術規模化應用等智能電網相關推進政策也在《綱要》中有所體現。

以上數據來源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智能電網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⑺ 電力行業的就業前景怎麼樣

電力行業的就業前景怎麼樣?

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就是就業不愁,電工屬於一個大需求工種,現如今只要和電有接觸的行業都是會接觸到電工。

超市、酒店、物業、企業、裝修隊、電廠各行各業能用到電的都會和電工打上加到,既然如此那電工未來的發展前景如何呢?


根據調研表明,電工薪資兩極分化嚴重,大部分在3-4k之間,這部分人大都學歷低,喜歡自由,生性懶惰,不求上進。還有一部分人在6-1.5k,這些人大都屬於不滿現狀,努力提升自己,對生活質量有著要求的人。

如果新入行的小白,想要系統的學習和提升電工知識、實操能力,還是建議找一家專業的培訓學校進行學習,只要按照教課老師的步驟來學,考取中級、高級電工證都是非常容易的,同樣的,當工作年限達到要求後繼續考取電工技師、電工高級技師來提升自己,從而還能起到升職加薪的效果。

⑻ 中國電力行業會慢慢衰落嗎在四五十年內,主要是指職工收入和行業前景嗎

之前是比較高的,近年來待遇確有一定縮水,整體上還屬於社會中上水平。還要具體看當地電網公司的效益及當地平均收入。比如北京的月收入與山東的月收入相差不大,但是兩地電網人的幸福感可能會相去甚遠。

有以下幾個原因:

1、若干年前開始,受政策影響,電網公司逐漸清理下屬三產企業,旗下一些比較賺錢的企業被轉手。這些企業的收入和分紅本身能為當地電網職工帶來一些額外的福利或獎金,然而這部分收入現在可能已經沒有了。這部分對待遇的影響其實很大,但網上少有人提及。

2、受社會輿論壓力、反腐壓力等因素綜合影響,工資和獎金減少,這也是大家紛紛吐槽的一部分。

3、按勞分配機制缺失。前些年電網公司內部薪酬改革,據說是提高高技能、高學歷、高強度職工的收入待遇,明確按勞分配,減少吃大鍋飯、多干少干一個樣的收入分配現狀。

但是在實際執行過程中,新員工受工齡短等因素影響,實際收入不升反降,而這部分員工又是高強度工作的實際承擔者,檢修運維壓力大,考核任務多,收入相比付出不成正比。相比之下老員工學歷素質良莠不齊,活少收入高,輕松自在,又使得新員工叫苦不迭。

上述原因使得在互聯網上比較活躍的電網年輕職工,特別受之前高薪誘惑吸引而來的985、211畢業的學生,有種49年加入國軍的無力之感。在與身處互聯網行業的高薪同學對比之後,幸福感更是煙消雲散,這又進一步放大了無力感。

未來,伴隨著電力市場改革的逐步深入,電網公司的售電壟斷地位將不復存在,其盈利模式將發生根本改變,收入待遇也將和其他傳統行業趨同。

中國電力行業發展不利因素分析

1、電力改革與市場化建設進入深水區。近幾年,電力改革全面推進、成效顯著,接下來的電力改革將逐步進入攻堅克難、啃硬骨頭的深水區。綜合體現在:

2、政策多門、各地各異。導致各類試點在具體落實過程中,中央各部門之間、中央與地方之間、政府與市場主體之間、電力企業與社會之間協調難度大,規則不規范,市場准入標准各地各異。

3、跨省區交易存在壁壘障礙。市場交易體系不健全、品種不完善、信息不對稱,制約清潔能源跨區交易與消納規模,難以體現市場對資源配置的優勢。

4、電價體系有待完善。當前電力上游至電力各產業鏈乃至用戶側價格仍以計劃調控為主導,缺乏合理的市場化疏導機制,導致發電企業尤其是煤電企業的合理利潤空間被肆意擠壓,輸配電成本歸集和電價交叉補貼沒有科學的監審標准,電網和社會企業投資配電網積極性受挫,行業可持續發展能力減弱。

⑼ 國家經濟大蕭條時,會發生什麼做什麼行業能賺得盤滿缽滿

經濟大蕭條最明顯的特徵:失業率上升、中小企業破產、消費水平乏力;反而娛樂業會在此時賺很多。


一、經濟大蕭條根本原因是資產階級內部的矛盾。

在經濟大蕭條環境下沒有一個成年人是快樂開心的,因為在無法保證明天溫飽的情況下,快樂只屬於不懂事的小孩子而已。娛樂業是現代社會產生的一種精神類食糧,非常具有迷醉效果,能讓成年人深陷其中,不為外界的煩惱所困擾。美國經歷過二十世紀初,羅斯福當政時的大蕭條,即便經濟很差,但娛樂業卻比以往更為繁榮。其實,我們可以試想下,如果自己一天遭遇到了極大的打擊,是不是可以選擇回到家裡看搞笑視頻、愛豆綜藝進行發送呢,笑過之後能極大消除抑鬱感。所以經濟大蕭條下的民眾也是一樣的想法,娛樂業當然也就發達了。

⑽ 現當今中國電力企業的現狀是什麼未來能源企業的發展會怎樣

中國電力工業發展現狀分析

前言

一九九八年或許在我國的電力工業發展進程中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這一年,電力工業終於從機制上擺脫了過去計劃經濟模式的約束,由政府職能部門脫胎成為獨立的經濟實體 國家電力公司。脫胎後的國家電力公司仍是我國電力工業的巨人,擁有國內總裝機容量的60%和國內總售電量的77%(1997年總公司裝機容量 153GW,售電量 766.9TWh,購電量 466.2TWh)。無論願意或不願意,國家電力公司將真正面對市場,必須以市場的眼光重新審視未來的發展戰略。也在這一年,在多數行家曾斷言電力得大發展,電力要先行的理念之下,電力卻首次出現了幾十年未遇的供大於求現象。事實上,我們國家的人均用電量實在太低,人均裝機容量(0.2KW)還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與當前我國的經濟發展程度極不相稱(見表1),與我國在世界上的真實地位相去甚遠。

我國的電力彈性系數近二十年來一直小於1(平均0.88),而世界主要快速發展國家均遠大於1,平均1.22,發達國家平均也在1.15。這種電力發展速度相對緩慢卻又導致目前電力供大於求的現象蘊涵著諷刺性的矛盾,矛盾的焦點集中反映在近幾年的電價問題上。當前的電價狀況、當前的電力需求疲軟是矛盾積累的結果,而不是原因。所以,本文的力圖站在經濟學的立場上,同時站在電力用戶即消費者的立場上,用經濟分析的視角來掃描並展現我國電力工業的發展歷程,同時也揭示發展過程中產生的一些應引起充分注意的問題。

政府決策部門對電力行業存在的某些觀念也是值得探討的。這么多年來,始終沒有按市場經濟規律正確處理電力需求與價格的關系,認為電是經濟生活中的必需品,其需求量與經濟發展有關,而與其價格關系不大。這種認識用經濟學的語言說就是電的價格彈性很小,通俗地說就是反正各行各業都要用那麼多電,從大家身上多掏點錢也沒關系。基於上述認識,才演繹出各種電價基金、集資政策和地方的各種價外加價行為。以市場的眼光並從價格層面上去探究近幾年電力需求變化,或許能發現一些更為深層的原因。本文認為,上述觀念在計劃經濟時期可以說是正確的(產品需求不取決於市場),但是在市場經濟環境下(需求來源於市場),如果仍按上述認識決策,我們的電力工業遲早會被市場經濟這支無形的手切割肢解。可見,市場經濟的決策觀念對電力工業的健康發展至關重要。

1.1 歷史回顧 我國電力工業在四十九年的建設中得到了高速發展,並為國民經濟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年發電量從1949年43.1億KWh增長到1997年的11342億KWh,增長了263倍,平均年增長率12.3%。相應地,裝機容量從1949年的185萬KW發展到1997年的25424萬KW,增長了137.4倍,平均年增長率10.8%。電力工業的詳細發展歷程見附表1、2及附圖1、2。電力工業經歷了幾個代表性的發展時期。首先是1951年至1960年的高速發展時期,這期間裝機容量平均年增長率為20.3%,發電量平均年增長率為28.8%,同期GDP的平均年增長率為8.5%。也就是說該時期電力工業的發展明顯快於國民經濟的發展,相應的發電彈性系數是3.4,裝機彈性系數是2.4。另一個快速發展時期是1970年至1979年,這十年裝機容量平均年增長率為12%,發電量平均年增長率為11.5%,同期GDP的平均年增長率為10.6%。相應的發電彈性系數是1.08,裝機彈性系數是1.13,既電力工業略快於國民經濟的增長。80年代以來,盡管電力工業發展比較平穩,速度還是比較快的,17年來發電量年平均年增長率為8.5%,裝機平均年增長率也是8.5%。但是同期國民經濟的發展卻遠快於電力工業。這個時期GDP的平均年增長率是10.5%,相應的發電及裝機彈性系數是0.81。尤其是1990年以後,發電彈性系數一路下滑,從1991年的0.98逐年遞減到1997年的0.58。1998年的發電彈性估計將達改革開放以來的最低點0.28左右。這一趨勢若不及時遏止,必將再度危及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

1.2發電環節構成

水火電比例

與現在相比,解放初期我國的電力工業幾乎是從零起步。經過50年代及70年代兩個高速發展期,我國電力工業已初具規模。到1978年,總發電量已達2566億KWh,裝機容量達5712萬KW,分別相當於1997年的23%和22%,為改革開放後經濟高速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1978年之後20年,水電在總發電量中所佔份額幾乎未變,約為17%。但是,水電裝機容量所佔份額卻有些變化,從1978年的30%逐步下降至1997年的23%。這一現象反映了一個事實,即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發展加速,電力緊缺,電力投資有注重短期效益的傾向,傾向於水電用得多,建得少。由於我國目前水電資源開發僅完成14%,與世界平均水平22%相比還有很大潛力,所以水電裝機份額下降更大程度上歸於政策因素的導向。

機組出力

根據上述數據可以算出1978年時水電年平均出力2581KWh/KW,火電5321 KWh/KW。到1997年,相應的出力為3258 KWh/KW和4809 KWh/KW。前者火電出力較高,反映了當時電力緊缺;後者反映了電力緊張局面有所緩解,同時水電機組的利用率也在逐步提高。

在水、火電比例基本不變的情況下,衡量電力短缺的一個有效指標是單位裝機年平均出力。在市場機製作用下,發達國家的單位裝機出力是比較穩定的,平均為4315 KWh/KW。這個水平單位裝機出力可以應付經濟波動而不至於供不應求。高速發展國家的平均單位裝機出力為4385 KWh/KW,體現了較小的超負荷發電餘地。我國80年代以來的單位裝機出力平均為4624 KWh/KW,說明存在較大的缺電現象。1997年我國單位裝機出力為4461 KWh/KW。如果說這一年電力供需基本平衡的話,那麼根據圖1的顯示,除了1979、1981、1991年,其它年份都是缺電的。嚴重缺電年份是在1987年,當年單位裝機出力高達4857 KWh/KW。而這一年,全國估計高峰缺電30%左右,導致全行業的拉閘限電,用戶「開三停四」。我們可以說單位裝機出力4450 KWh/KW左右基本上是適合我國目前狀況的供需平衡點指標,在這個指標水平上,電力部門既不超負荷發電,也不閑置裝機容量。超負荷發電是有限度的,一是導致發電成本提高和大量使用小機組,二是發電機組不可能24小時滿負荷運行。結果就是拉閘限電或抬高電價,限制用電需求,同時也丟失了發電收益。到了90年代,限制需求已是市場經濟的大忌。抬高電價將遏制需求,電力部門或許短期可從中獲益,但卻損害了其長期利益。

核電

從1993年起中國有了核電。至1997年,核電裝機容量為210萬KW(浙江秦山30萬KW,廣東大亞灣2×90萬KW),年發電量144.18億KWh,約佔全國總發電量的1.27%,單位裝機年均出力6866 KWh/KW。超過火電機組年均出力的43%。目前在建的還有秦山二期2×60萬KW、秦山三期2×70萬KW、廣東嶺澳2?100萬KW、江蘇連雲港2×100萬KW,共計660萬KW,預計2005年之前全部建成 機組容量構成 90年代以來裝機容量增長的主力仍然是大機組。1990年25萬KW以上機組占總裝機容量的57%,到了1996年,這個比例已超過60%,同時1.2萬KW以下機組容量比例已由15%下降至9%。但是,1.2至3萬KW機組容量卻有增長之勢,這一現象反映了地方集資辦電政策的影響。地方集資不同於股份投資,產權上各自為陣,必然以小規模投資居多。總體上看,1990年時2.5萬KW以上機組容量占總容量的80%,到1996,這個比例已上升至85%以上,所以小機組發電問題不是近年來發電成本上漲過快的主要原因或理由。

機組發電量構成

但是,由於地方集資辦電,辦電主體屬地方管轄,使得小機組發電產生另一個問題,就是小機組與大機組搶發電量。多數大機組產權不屬地方,投資收益也不歸地方,因而在這場收益的較量中敗下陣來。更為嚴重的是地方利用其管轄權,迫使用戶接受小機組的高價電力,其政府行為與市場經濟的指導思想背道而馳,同時侵犯了用戶的消費權利。該問題比較嚴重的有廣東、浙江等地。

根據統計資料,1990年以來,1.2萬KW以下機組容量所佔比例已下降了40%,但是這類機組發電量所佔比例僅下降25%。同期其它機組容量所佔比例上升了7%,但是發電量所佔比例僅上升2%。這說明小機組比大機組相對出力更多。

小機組煤耗較高,經營效率也低,雖然他們對全國發電總成本影響不大,但是對電價的影響卻是顯著的,小機組電價具有示範行為,使大機組有向高電價看齊的傾向,巨大的利潤空間提供了與地方政府達成某種默契、共同分享的機會。

目前在電力緊張局面已經緩解的情況下,國家正制定措施逐步停運部分小機組,其中國家電力公司1998年將停運110.6萬KW,2000年前共停運681萬KW,占公司目前總裝機容量的8.76%。按此比例計算,估計2000年全國將停運小機組1135萬KW。

國家逐步停運部分小機組的政策是十分正確的,其意義不完全在於降低發電成本,更重要的是為降低電價、促進需求增長掃清障礙,而且對環境保護也是十分有利的。目前該政策遇到的難題是如何清償小機組的投資成本。其實只要國家下決心「丟卒保車」,完全可以讓這些小機組提前報廢,其損失由大機組電價與現行電價的巨大空間中取一小部分即可補償。

電源分布

我國的電力消費主力集中在沿海地區以及華北、四川兩大區域。其中山東、廣東、江蘇、遼寧、河北、河南、四川等七省用電量就佔全國用電量的45%。就全國而言,由於資源、人口分布和經濟發達程度不同,必然造成某些地區電力的供需缺口。根據圖6的分析結果,電力相對富裕的省份依次為內蒙、山西、湖北、雲南、廣東等地。廣東的情況比較特殊,該省相當一部分電力輸送給香港,結果使本省電力並不富裕。隨著經濟的發展,該省今後必然要逐步加大從雲南、貴州等省的購電比例。電力相對緊缺的省份依次為北京、天津、廣西、浙江、遼寧、福建等地。北京由於其特殊的政治經濟原因,目前的用電量50%需從外地購進。預料今後北京、天津等地的電力需求增長將更多地依賴山西、內蒙兩地的供應。

我國水、火電裝機容量的地理分布見圖7、8。四川、湖北、湖南三省得益於長江流域豐富的水力資源,占踞了水電裝機容量前三名。這三省水電裝機分別占其裝機總容量的47%、59%和54%。目前,長江流域水電裝機佔全國水電總裝機的36%左右。我國南方另一較大流域是紅水河流域,屬於該流域的雲南、貴州(部分)、廣西、廣東等省水電裝機佔全國水電總裝機的26%,其中雲南、廣西水電裝機均超過火電裝機。

1.3 用電環節構成

產業構成

電力工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性產業。在過去的幾十年裡,電力的發展與第二產業息息相關(二產主要包 括工業、建築業),其用電構成見圖9、10。直到1997年,二產的電力消費仍佔全國電力總消費的73%。但 是,在未來的一些年裡,這種狀況將會迅速改變。其它產業(三產和一產)的用電量將高速增長。預計到 2014年前後,其它產業的用電量將與第二產業平分秋色,各佔50%。

這里值得提出的是農業,在過去的20年裡,農業用電所佔比重下降是正常的,因為農業佔GDP比重在下降。但是我國農業用電比重下降太快,超出了GDP比重下降速度,這種現象是不正常的,反映農村用電增長遠落後於其它行業。農村用電價格彈性是比較大的,即農村對電價比較敏感。目前的農村電價極大地壓抑了農村需求,原因主要在於農電管理體制,其次才是農村電網投資問題。國家計劃未來三年投資3000億元用於城鄉電網改造,這對解放農村用電是個福音。其實,這也是著手農電體制改革的大好時機。農村是個潛在的大市場,由於農電價格彈性較大,一旦電價合理,農村用電必將呈高速發展勢態,不僅將高於工業用電增長,甚至在一段時期(中短期)內還可能超過二產用電增長(恢復性增長)。農電體制改革的思路應是建立一種市場機制,在這種機制下供電企業只能靠多賣電,快增長來獲取更大收益。目前農電體制改革的思路傾向於改革供電中間層,最終建立由省級電力公司直接管理的模式。這種模式的好處是減少供電環節的中間成本,但是仍不能有效約束地方壟斷造成的低效率和高成本,所以並不是一個較圓滿的改革方案。

用電構成

1985年至1997年國家電力公司售電量分別為302.7和766.9億KWh,其電力銷售構成見圖11、12。我們注意到十二年間大工業用電比重下降了17%,反映了當前我國所處經濟結構演變的歷史階段,今後這一趨勢還將持續,最終大工業用電比重應降到30%以下。90年代以來躉售部分比例增長較快,這種是由於供電中間層近幾年大幅增加所致,是供電環節的不正常現象。

1.4 電價1985年以前,我國電力工業是處於國家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壟斷行業,該時期的電價政策比較明確,也比較穩定,即電價始終保持在高於工業品價格30%左右。

自1985年以後,隨著電力投資體制改革的深入,電價也相應產生了三階段的變化。首先是1985至1989年期間,由於物價水平的增長,而全國的綜合電價(國家統計局資料)幾乎沒有增長,使得真實電價(即工業可比電價)實際上是在走下降趨勢(圖13)。這期間的目錄電價(原電力部資料)增長也僅是跟上全國物價水平而已,1989年達到我國電價水平的最低點,該年綜合電價甚至還略低於工業品價格。第二個階段是1989年至1993年,這期間目錄電價開始逐年調整,並推動綜合電價同步上漲。到1993年,綜合電價實際上已超過工業品價格20%以上。第三階段是以1993年國家出台三峽建設基金開始,此後各種依附在電價之上的基金、附加等加價行為推動綜合電價快速上漲,僅四年間綜合可比電價就上漲了50%,這部分加價成為目前電價過高的主要成份。事實上1993年以後可比目錄電價幾乎維持在1993年的水平上。從圖13中我們看出,與1990年相比,1997年的綜合電價漲幅高達72%,其中23%為目錄電價上漲所致,49%為各種基金和價外加價所致。1985年以後每年的實際電價(現值)可通過圖13A的數據換算得到。1993年之後,由於集資政策的影響,許多部門把手伸向電價,使得電價從供電環節開始層層加碼。這些加價過程絕大部分沒有在目錄電價中體現出來。有些甚至沒有在綜合電價中體現出來,因此終端用戶實際面對的電價究竟是多少,除了用戶恐怕誰也說不清楚。我們現在僅根據國家統計局的資料和1997年的目錄電價做一些分析。圖14是根據國家電力公司目錄電價及全國平均39.8%的其它加價部分的累計結果。這個結果看來是比較符合實際情況的。譬如現在的商業用電多數在0.8元/KWh左右。上述分析結果中農村電價(0.401元/KWh)差距較大,反映的僅是目前情況下應處的電價水平。根據報章統計,農村電價至少在0.9元/KWh以上。就全國而言,各地電價與綜合電價的差距是比較大的,這當中電源結構分布有一定影響,但這種差距主要仍來源於各種加價的嚴重程度。就北京地區來說,價外加價的程度還算比較輕的。北京幾年前居民電價0.164元KWh,非居民電價0.085元/KWh,現在居民電價0.36元/KWh,非居民電價0.589元/KWh,扣除物價上漲因素,居民實際電價上漲14%,非居民用戶實際電價上漲264%。由於非居民、非普工業用戶代表了居民以外其他中小用戶平均電價,所以電價上漲幅度是十分可觀的。但是,就實際情況而言,上述數據還僅是桌面上所看到的。對於絕大多數沒有政府後盾的非居民用戶來說,他們所承受的電費遠不止0.589元/KWh,典型的情況是商業小用戶電價一般在1至1.4元/KWh(中間收費層的理由是局部線路屬自己投資,自己管理)。北京郊區農業排灌用電,用戶實際支付多在0.8元/KWh左右,並非農業電價的0.291,更不是農業排灌電價的0.18元/KWh。據估計,北京地區中小用戶實際支付的平均電價為0.7至0.9元/KWh。0.58元/KWh之後的電價加價部分多數被地方管理機構或配電中間層獲得,這種情況在全國中小電力用戶中具有普遍性。

利稅情況

電力工業是一個資金密集型行業。在計劃經濟年代,國家要保持電力工業的快速增長,就必須不斷投入大量資金。由於當時勞動力價格低廉,生產投入當中資金的重要性就相對較強。國家為獲得這筆發展資金,在電力行業中長期實施的一項重要政策(1985年以前)就是使電價始終高於工業品價格30%左右。這種政策的實質含義是將其他行業的一部分利潤抽取作為電力工業的超額利潤。結果是顯然的,事實上80年代以前,電力行業的收入利稅率基本保持在50%左右。直到1985年利稅率仍高達39.4%,而當年全國的工業利稅率僅16.7%。豐厚的利潤帶來豐厚的資金。在上述時期內,國家對電力工業每年的新增投資大約占電力工業收入的15%,而全國工業的再投入水平是10.9%。50%的利稅減15%的再投入還剩35%的實際利稅(財政收入),同期全國實際利稅平均為6.9%。我們可以看出該時期電力政策的另一重要特徵是國家把電力工業當作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比如1983年,電力工業在工業總產值構成中佔3.6%,但是它的利稅卻是工業利稅總額的8.7%。電力工業成為國民經濟利稅大戶的同時也就決定了它不可能成為發展最快的行業(高利稅政策客觀上限制非工業需求)。從1952年到1983年,電力工業的發展速度在各主要行業當中名列第四(見圖15)

1985年以後,隨著電力工業投資體制的改革,國家對電力工業的利稅政策也作了相應調整,其指導思想就是逐步放開電力工業,使之適應市場經濟的環境,在滿足國民經濟發展需要的同時,進行自我投資,自我發展。這一時期,由於國家放棄了高額利稅政策,就經濟環境而言,本來對電力工業的發展是極為有利的,然而遺憾的是國家在放權的同時忽視了對壟斷行業固有動機的有效約束,使得這一時期電力行業的經營成本大幅提高(這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國有壟斷行業的通病),電價漲幅也未得到有效控制。我們以國家電力公司為例(圖16)可看出其成本及利稅走勢。事實上整個電力行業的情況都與國家電力公司類似。

另一個有趣的現象是1987年至1993年,該時期電價未隨物價作大幅調整(圖17),使得該時期工業可比電價平均下降了15%,與此相應,1989年至1993年國家電力公司的銷售收益形成大幅增長勢態,但是隨後幾年的大幅提價卻使收益銳減(圖18)。這一現象引出價格與收益、價格與經營觀念的探討,我們將在後面作進一步敘述。

1984至1988年工業可比電價有下降之勢,這幾年經濟增長很快(GDP年平均增長12.1%),但這幾年發電量增長相對緩慢(年平均增長9.2%),發電彈性才0.76,然而這段時期正是我國近20年來最缺電時期,許多工廠都「開三停四」。該狀況說明這段時期的發電彈性是因為缺電而被壓縮了,真實的發電彈性應遠大於0.76。缺電現象在1995年以前一直比較顯著,因而發電彈性一直被低估。這就給制定政策的人造成一種印象:一方面認為我國現階段發電彈性可以小於1,也就是說現在的電力發展速度可以支持經濟的較快發展,另一方面認為既然電力缺乏彈性,也就是說用戶總得用電,那麼從用戶身上多籌點資金搞建設也不致於影響電力需求。這是導致多家辦電和後期集資政策的認識基礎。現實情況是近幾年高電價政策取代了「開三停四」,人們由用不到電轉變成不敢用電,才有了1998年電力在低平衡下的供大於求。可見電力的需求彈性實際上是比較大的,集資政策在對待需求反映的判斷上是不成功的。

1.5 成本構成

上面談到電力行業經營成本大幅提高,其具體的成本構成見圖19。從1985年到1997年,單位電量的真實成本上漲了114%,其中發電成本上漲116%,所有其它成本上漲108%。圖中購電成本反映的是國家電力公司之外其它發電部門的發電成本。事實上1993年以後國家電力公司購電轉售部分幾乎不贏利(圖18),1997年該部分甚至虧損10.33億元(現值)。1985年以後,由於推行市場經濟,生產力水平提高很快,生產資料的真實成本上漲很小。90至97年僅上漲3%,85至90年甚至還略有下降。這期間資金成本(利率水平)大概在10%,同期全社會勞動力成本上漲108%。根據全社會資金成本與勞動力成本之比約為7:3的關系估算,這個時期全社會的生產成本上漲幅度應為40%左右。

另外,電力工業的燃料價格在此期間上漲46%,與社會生產成本相加為86%。這個數據意味著電力工業生產成本應該上漲86%,然而實際上漲了114%,比預期高出30%。因此,從整體上看,我們可以說1985年以後整個電力工業的生產成本控制是做得不好的。

閱讀全文

與經濟大蕭條電力行業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做哪些動作益於健康 瀏覽:545
蚌埠幸福工廠在什麼地方 瀏覽:324
性情淡薄的男人對婚姻什麼態度 瀏覽:845
幸福是有什麼而不是無什麼 瀏覽:535
四美女在什麼地方旅遊 瀏覽:169
美女呢真漂亮北京話怎麼說 瀏覽:503
愛情的神明有哪些 瀏覽:529
煙台幸福八村趕海主要抓什麼 瀏覽:756
農村居民健康卡丟了怎麼辦 瀏覽:629
男虎與女羊人婚姻怎麼樣 瀏覽:965
橙子先生什麼是幸福 瀏覽:893
為什麼我會遇見錯誤的愛情 瀏覽:530
如何清除健康平板某些記錄 瀏覽:643
為什麼健康碼里不顯示14天行程 瀏覽:591
抗日的英雄有哪些故事 瀏覽:916
健康人腸道含氣量是多少 瀏覽:303
塞班有哪些經濟酒店 瀏覽:244
幫別人查看健康碼怎麼看 瀏覽:107
為什麼網紅美女很少 瀏覽:649
獅子座對愛情是什麼樣的 瀏覽: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