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什麼是國際經濟合作區

什麼是國際經濟合作區

發布時間:2022-09-20 08:12:28

① 什麼是狹義的國際經濟合作

國際工程承包,勞務合作,對外經濟援助

② 區域經濟的其它相關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在20世紀80年代成立了深圳等經濟特區之後,又先後批准了上海浦東、天津濱海新區、成渝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於2008年提出把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建設成為重要國際區域經濟合作區,這是全國第一個國際區域經濟合作區。
國家批准實施的《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對北部灣經濟區的功能定位是:立足北部灣,服務「三南」(西南、華南和中南),面向東南亞,溝通東中西,服務西部大開發,充分發揮北部灣連接多區域的重要通道、交流橋梁和合作平台作用,以開放合作促開發建設,建設成為我國西部對外開放的門戶和樞紐,中國面向東盟國家的區域性物流基地、商貿基地、加工製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面向東盟的開放合作示範區, 成為帶動、支撐西部大開發的戰略高地和開放度高、輻射力強、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生態良好的重要國際區域經濟合作區。逐步成為帶動支撐 西部大開發的戰略高地和我國沿海發展新一極。可見,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戰略定性,就是建設成為重要國際區域經濟合作區。
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
北部灣地區有很多優勢,如資源豐富、環境優美等,但從開放、合作、發展的角度來看,最大的優勢是得天獨厚的地理區位。北部灣經濟區地處華南經濟圈、西南經濟圈和東盟經濟圈的結合部,是我國西部大開發地區惟一的沿海區域,也是我國與東盟國家既有海上通道、又有陸地接壤的區域,區位優勢明顯,戰略地位突出。北部灣的區位優勢有如下兩點值得特別重視:
一是在地域范圍上,放得廣一點,在東亞地區它是東南亞與東北亞的結合部。放得稍窄一點,它是中國-東盟的結合部,是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核心部位。搞好北部灣區域經濟合作與發展,有利於中國與東盟的交流和合作,有利於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形成和成長,有利於東亞地區的合作和發展。
二是它的特點是中國與東盟在此海陸相交,既有海相通,又有陸地接壤,既可從海上通達世界各國,尤其是東盟10個國家中的9個國家,也可從陸上到達中南半島東盟大陸的7個國家,甚至可延伸到南亞地區孟加拉、印度等國家。北部灣,是我國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門戶、前沿和橋頭堡。
我國沿海地區中擁有優良港灣,可以開展海上國際開放合作的地區很多;沿邊擁有便利陸路口岸,可以開展路上國際開放合作的地區也不少,但是惟有北部灣既擁有優良海上港口,又有便利陸路口岸的得天獨厚優勢,海陸都可以開展與東盟國家進行國際合作。利用這一優勢,通過開放合作,北部灣就可以打造成中國-東盟的海陸空交通樞紐、政治經濟文化交流平台、產業合作接點。
北部灣開放開發成為國家戰略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雖然位於廣西境內,但經濟區開放開發絕不僅僅是廣西層面的事情,而是關系國家戰略全局的大事。規劃的實施,標志著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開發開放正式納入國家戰略。加快推進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是完善全國區域發展戰略的重大舉措,對於發揮北部灣地區資源環境優勢,帶動廣西和西南地區經濟社會全面發展、促進西南地區與粵港澳地區互動發展、形成國家新的經濟增長帶、深化中國與東盟合作,都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北部灣開放開發無論是在國家沿海和西部大開發的經濟布局,還是在南向開放與東盟的合作中,都具有別的地區所不可替代的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多年來,中國實施沿海率先開放戰略。在開放發展序上,20世紀80年代珠三角第一個崛起,然後是90年代長三角相繼崛起,21世紀頭10年天津濱海新區正在崛起,北部灣經過5-10年的打基礎,非常有必要也完全有可能在21世紀的第二個10年崛起成為新的增長極,以至於在中國沿海形成「兩角兩灣兩岸」的開放發展大格局。
西部大開發是我國20世紀90年代提出來實施的重大戰略部署。在我國西部的11個省區中,惟一的出海口就是廣西北部灣地區,同時,湖南、湖北等中部省市的西部地區從北部灣出海也很便捷,所以北部灣地區的崛起將成為我國西南地區,乃至中、西部部分地區開放合作的龍頭。推進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是黨中央、國務院為繼續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推動區域協調發展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
我國的外交政策中,「周邊是首要」,對周邊國家實行「睦鄰、安鄰、富鄰」的友好方針,尤其是與山水相連的東盟建立了和平與繁榮的戰略夥伴關系,到2010年將建成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北部灣恰好是中國-東盟的結合部,是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中心。實施《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將會全面推進中國與東盟的友好合作,有利於亞洲地區乃至世界的發展、穩定與和平。
實施《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從全國及沿海的經濟布局看,是切實貫徹科學發展觀,推動全國東中西均衡協調發展;從國際層面看,北部灣作為中國與東盟進行區域合作的主要板塊,有助於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成,有助於東亞地區的合作。
抓住機遇,突出打造三基地一中心
建設中國-東盟海陸空交通樞紐,涵蓋了海上的港口群、陸上通達中南半島的鐵路和高速公路系統,以及中國經北部灣地區到東盟各國的空中運輸系統。交通是物流的載體和商貿尤其是現代服務業的前提,北部灣在形成中國-東盟交通樞紐的基礎上,將會發展成為中國-東盟的物流基地和商貿基地。
產業合作是區域合作的核心。承接中國大陸特別是珠三角的產業轉移,結合東盟國家推進工業化的需要,北部灣可以成為中國-東盟科技和工業產業合作的接點。通過推進中國與東盟的產業合作,大力發展研發業務,北部灣地區將會發展成為重要的加工製造基地。
廣西北部灣地區作為中國-東盟政治經濟文化交流平台,充分利用地理優勢,豐富、拓展、提升中國-東盟博覽會,在時間、空間和具體內容上提出更多的創意,把更多的中國與東盟在政治、經濟、文化的交流事項放在北部灣區域來進行。中國與東盟在北部灣進行的頻繁交流合作,將有力促進中國-東盟信息交流中心在該地區的建設和形成。
發揮區位優勢,重點——搞好開放合作
北部灣地區的開放合作是全方位的,既要和國內的相關地區開展合作,也要面向國外的東盟開放合作,還要向第三國和地區開放合作。只有創造條件,實行主動開放和高度開放,讓中國與東盟以及第三國和地區的人、貨、資本在北部灣地區充分接觸和交流,資源集聚、交流、發酵,才能建設成為國際區域經濟合作區。
在國內,重點是積極參與泛珠三角區域經濟合作,主動承接粵港澳產業、資金、技術轉移和輻射,成為加工貿易產業轉移的主要承接地,加強與粵湘黔滇周邊省交通、物流、旅遊、能源資源開發、環境保護合作。依託西南出海大通道,進一步擴大與西南地區的經濟協作,推動形成聯系緊密、帶動力強的南(寧)貴(陽)昆(明)城市帶。同時,還要加強與中西部的其他地區聯系,為這些地區的對外開放服務。
面向國外,重點是積極擴大與東盟的區域合作。加快推動形成以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和泛北部灣經濟合作為兩翼、以南寧-新加坡經濟走廊為中軸的中國-東盟「一軸兩翼」區域經濟合作新格局。尤其是積極推進泛北部灣經濟合作,打造中國-東盟海上次區域合作的新亮點。北部灣經濟圈是北部灣地區乃至泛北部灣區域合作的核心。中越合作建設包括北部灣經濟圈在內的「兩廊一圈」側重也在北部灣,因此也要大力推進中越海陸區域經濟合作。
北部灣區域合作基本上還是弱-弱型合作,因此合作要在更大范圍進行,積極拓展與日韓、歐美及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合作,調動各方的積極性,實現合作各方的共贏。
要把廣西北部灣經濟區設立為中國面向東盟高度開放的地區,要主動開放、全面開放、高度開放,在維護主權、維護國家利益的前提下,在邊境一線和港口要主動開放,讓外國人在有管理的前提下進來進行經濟合作和開展旅遊活動。擴大開放,當務之急建議把防城港、欽州港、北海港以及南寧空港開辟為自由港或保稅港區;中國-東盟博覽會期間和前後一段時間內,南寧市實行免簽證,參展貨物全部免稅;加強南寧市與越南河內的合作,在火車站設立海關、邊防,像廣州到香港的直通車一樣,促進兩地的往來;放開東興市、憑祥市等邊境地區一線,加強二線的海關邊防管理,擴大中越邊境地區的交流與合作。
廣西北部灣地區開放開發上升為國家戰略,並明確定位為重要國際區域經濟合作區,這是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總體戰略的重大舉措。實施《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就是要促進沿海、中西部尤其是西南地區經濟合理布局和均衡發展,推進中國的南向開放合作。開放促合作,合作促發展。通過大力推進中國與東盟的區域合作,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將打造成中國-東盟的物流基地、商貿基地、加工製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成為新的經濟高地和增長極。
田書華:利用資本市場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2011年08月29日02:29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銀河證券研究所 田書華博士後
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是我國長期以來一直存在的問題。促進中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需要解決大開發所需的生產要素等問題,其中,資本投入是一個關鍵的因素。而要形成大規模資本投入,最佳途徑就是借資本市場的推動。
造成我國各區域之間發展差距較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資本市場發展不均衡是導致我國各經濟區域差距較大的一個重要原因。對四大經濟區域資本市場發育情況進行比較,我們可以發現東部、中部、東北部和西部地區資本市場發展存在明顯的不平衡。
從上市公司數量來看,東部10省市共有1516家上市公司,平均每省市151.6家上市公司;中部6省市共有347家上市公司,平均每省市57.8家上市公司;東北部3省共有133家上市公司,平均每省44家上市公司;西部12省市共有348家上市公司,平均每省市29家上市公司。東部區域上市公司數量明顯高於其它三個區域上市公司數量。
從上市公司市值的比較來看,存在東部經濟區域上市公司市值最高、所佔比例最大,而其它三大區域市值較小的現象。截至2011年7月底,東部經濟區域(10省市)上市公司市值總量佔A股市值總量的76%;西部(12省市自治區)佔A股市值總量的11%;中部(6省)佔A股市值總量的10%;東北(3省)佔A股市值總量的3%。
從各省市值平均量來看,東部區域平均每省市值總量為23568.69億元,中部區域平均每省市值總量為5157.09億元,東北區域平均每省市值總量為2852.97億元,西部區域平均每省市值總量為2734.29億元。平均來說,東部省份是西部省份的8.62倍,是東北省份的8.26倍,是中部省份的4.57倍。
從各區域證券市場上募集到的資金量來看,自中國設立證券市場以來我國四大經濟區域募集資金量最多的是東部區域,共募集資金198233億元,其它三個經濟區域募集到的資金分別是:西部11224.7億元,中部10677.5億元,東北3833.71億元。可以看出,東部佔有絕對優勢。從四大區域人均募集到的資金量比較,仍然是東部區域占絕對優勢為4.09萬元/人,其次分別是東北0.352萬元/人,西部0.306萬元/人,中部0.2999萬元/人。
可見,無論是從上市公司市值總量還是從證券市場募集到的資金量來看,我國四大經濟區域都存在明顯差距,東部地區遙遙領先於其他地區。
解決中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需要生產要素和資源問題,因此,資本投入是一個關鍵的因素。而要形成大規模資本投入,最佳啟動點就是借資本市場的推動。如何利用資本市場促進落後區域尤其是中西部區域經濟的發展?我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第一,國家在政策方面對於落後區域尤其是中西部區域給予照顧或優惠。譬如可以在符合產業發展政策前提下,對這些地區的公司上市條件、再融資條件、債券發行等給予照顧或其它特殊政策;對中西部地區企業稅收、投資等給予優惠政策;對於投資中西部地域上市公司的資本利得在稅收方面給予優惠等等。
第二,積極培育中西部資本市場。截止2011年,我國只有上海、深圳兩家證券交易市場,嚴重加劇了資金在地區分布上的失衡。今後應該考慮設立中西部證券交易所,改變我國資本中心偏集東部的狀況,營造金融資源在中西部匯集的金融中心。
第三,落後地區尤其是中西部地區要積極培養和開發一批質地優良的上市公司後備軍,支持本地區企業進入資本市場。在利用證券市場振興區域經濟的過程中,不但要促進現有上市公司的可持續發展,還要培養和開發一批質地優良的上市公司後備軍,以便使本地企業能夠源源不斷地得到資本市場的支持,為證券市場上的「中部板塊」、「西部板塊」提供新鮮血液。
第四,資本市場的中介機構尤其是證券公司要重視在中西部地區開展資本市場業務。要利用資本市場的融資能力、資源優勢配置功能和機制轉換功能服務中西部發展。 區域經濟在職研究生培養方式
1、學制兩年,利用周末及公眾節假日上課;
2、北京周末班:利用周六或者周日上課;
3、全國假期班:利用公眾節假日上課;
區域經濟在職研究生課程開設院校北京大學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
中央財經大學
復旦大學
南開大學
武漢大學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西南財經大學
東北財經大學 特點
·注重精英培養
國際經濟研究院只有碩士、博士研究生教育,無本科生教育。學院一向注重教學品質,培養高端復合型人才。
·結合經濟環境來規劃產業發展方向
本專業立足於掌握經濟學理論,放眼世界經濟環境,通過經濟發展規律,為各級政府和各企業中有關部門解決現代管理和項目管理等實際問題。
·課程特有國際性、前沿性、實踐性
對外經貿大學自身國際化特徵顯著,所設課程同樣與國際接軌密切,如產業發展規劃、招商引資項目管理、區域品牌營銷等等。
·每個月為在職研究生開展主題講座論壇
請部委專家、名師教授、高層高管每個月開設講座論壇,內容:就當月全球范圍內發生的經濟大事件做出分析評論,以及對個人工作生活產生的影響。
·配備最強師資組合
院長桑百川和副院長庄芮在該領域內享有很高聲譽,均參與在職研究生授課。部分教師還具有在我國駐外使領館及國外大學工作和培養資歷。
培養目標:
當區域規劃與招商引資已是各級政府及各企業發展經濟的重要工作,為了提升各級政府和各企業有關部門的現代管理能力和項目管理水平,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開設區域規劃與招商引資項目研究生課程班,服務於區域發展和企業,為地方政府和企業培養高素質的招商引資高級管理人才。
課程設置
學位課程
1、微觀經濟學 2、宏觀經濟學
3、國際經濟學 4、社會主義經濟理論
5、財政學 6、貨幣銀行學
專業課程
1、開發區模式與案例分析 2、招商引資項目管理
3、區域品牌營銷 4、商務英語
5、商務溝通與談判 6、招商引資政策與實踐
7、市場經濟 8、產業發展規劃
9、區域發展規劃 10、數據模型與商務分析
選修課
(1)投資環境分析(2)市場營銷
(3)跨文化交流(4)金融理財(含財務報表分析)
(5)國際金融與外匯管理(6)商務禮儀
(7)公司財務戰略(8)人力資源管理
(9)有效溝通策略(10)國際工程招投標 從世界經濟的實踐看,政府經濟規劃是在尊重市場作用的基礎上彌補市場的缺陷,任何「布局天下」或「強行引導」的行為都可能產生出負面的結果。
2006年12月,滬蘇浙經濟合作與發展座談會、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長江沿岸中心城市經濟協調會相繼召開。一時間,區域協調風起雲涌,令人為之額手稱慶。然而,區域經濟並非真正的協調,此中,種種絲縷糾結、難以釐清的「邊界困擾」為禍不少。
在滬蘇浙座談會上,中國第一個區域規劃草案——長三角區域規劃送審稿浮出水面。但部分規劃專家卻指出,這個被發往相關省市徵求意見的草案集中關注了生產力總體布局與配置,對區域經濟發展中出現的不平衡、不協調問題語焉不詳。至於造成這一狀況的主因,是編制人員在政府與市場邊界分割問題上認識不清。
這一判斷正確與否還尚難辨明,但在區域協調發展問題上,確實在不少地方存在有含混與模糊之處。譬如,區域內城市分工互補、錯位發展問題。這個提法表面上合情合理、邏輯清晰,但實際上,如何分工、如何錯位,通過什麼分工,通過什麼錯位……一系列疑問仍沒有十分清晰的答案。
根據有關人士透露的消息,關於這個問題,在編制長三角規劃草案的專家組內部也曾有過激烈爭論。一種觀點是,規劃應該對長三角城市群內部的產業分工進行相對明確的劃分;另一種觀點則認為,不按照市場經濟發展內在規律行事,規劃不會有執行力,劃定某具體城市要發展什麼產業會導致長三角出現「經互會」的狀況。
這一爭論的實質涉及了一個長期存在但一直沒有得到很好解決的問題——政府如何把握調控經濟的尺度。如果把爭論中的城市這一基本經濟單位替換為某一個具體城市的下轄區縣或鄉鎮,爭論就會轉換為地方政府在當地具體產業布局中應起什麼作用問題。而這一問題是中國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個普遍問題。
毋庸諱言,當下,雖然市場機制的作用得到了廣泛的承認,但地方政府並沒有完全退出市場競爭。在江蘇南通,一個規模頗大的國際家紡城橫跨通州、海門這兩個縣級行政區。結果是,雖然這個家紡城在歷史上就是一個整體,但兩個行政區卻都在各自做規劃。就連家紡城的名字,相關地方也在爭,通州方面要叫中國通州國際家紡城,海門方面則要冠中國海門字樣。
這一地區間競爭的格局在國內幾乎所有地區都有存在。出於政績、財政收入等方面的考慮,地方政府依舊把自己當作競爭的主體,而不是協調的主體。進而,在主導產業、產業集聚等地方經濟核心要素的管理上,政府傾向於以規劃形式予以控制,其中不少還會產生出「指點江山」、「布局天下」、「憑空造集聚」的沖動。遺憾的是,從世界經濟的實踐看,政府經濟規劃的作用是在尊重市場作用基礎上彌補市場的缺陷,任何「布局天下」或「強行引導」的行為都可能產生出負面的結果。 區域經濟發展五大新特點:一是全國經濟版圖呈現五個梯隊;二是中西部地區的GDP增速明顯高於東部地區;三是各省市的經濟增速普遍出現下滑;四是中西部地區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明顯快於東部地區;五是中西部地區固定資產投資對GDP增長的貢獻率明顯高於東部地區。
我國東中西經濟 發展階段不同,政府應順應形勢,採取有針對性的經濟發展和宏觀調控政策。一是根據我國東中西部發展階段不同,制定差別化的產業政策。東部地區在保持一定經 濟增速的同時,要大力發展服務業和高端製造業,努力實現產業升級。中西部地區的產業還處於成長過程中,在接受東部地區產業轉移的過程中,也要注重產業鏈的 完善,逐步形成一個完整的上中下游產業鏈,為經濟的持續增長提供動力保障。二是警惕投資過度帶來的新一輪產能過剩。2013年我國地方政府換屆將初步完 成,換屆後政府往往有投資沖動。同時,隨著城鎮化進程的推進,部分地方政府可能借新型城鎮化之名,行過度投資之實。中央政府應加大政策引導,警惕投資過度帶來的新一輪的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

③ 國際經濟合作的基本特徵有哪些國際經濟合作產生的基本動因是什麼

國際經濟合作的基本內容是生產要素的國際移動和國際經濟協調;採取直 接結合的方式實現生產要素的國際轉移和國際經濟協調; 國際經濟合作形成了一個多層次結 構;反映出一種新型的國家間關系;斗爭和競爭是國際經濟合作的基本特徵。

戰後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的變化為國際經濟合作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科技 革命浪潮是戰後國際經濟合作產生、 發展的主要動因; 戰後國際分工的新發展是國際經濟合 作產生與發展的基礎、 經濟生活國際化和各國的向後原來是促進國際經濟合作發展的重要因 素;各類國際經濟組織在國際經濟合作發展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④ 中國的經濟增長。 首先我想問下,中國有哪四級經濟增長級我也百度了解過,第四級有人說是北部灣,有人

國家批准實施《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規劃期為2006—2020年。2008年1月16日,國家提出把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建設成為重要國際區域經濟合作區,這是全國第一個國際區域經濟合作區,目標建成中國經濟增長第四極。

當然,目前北部灣是中國沿海最窮的地區,沿海工價最低的地區,未來如何就看廣西區府的發展了。中央不會再投很多錢,靠的是廣西區府的招商引資了(欽州保稅區,是繼天津之後的第六個保稅區)北部灣經濟區主要面對的是東盟。不過照目前的情況看,廣西區府似乎不大給力。

⑤ 什麼是國際經濟合作的BT模式,與BOT相比的優劣是什麼

國際經濟合作既是一項新的業務,也是一門新的學科,它側重於研究國際貨物貿易以外的其他國際經濟業務和交往方式。 編輯本段國際經濟合作的類型 根據經濟發展程度和經濟制度的不同劃分: 北北合作、南南合作、南北合作、區域經濟一體化。 根據所含經濟內容的不同劃分: 廣義國際經濟合作和狹義國際經濟合作。 根據參加國際經濟合作主體的不同劃分: 宏觀國際經濟合作和微觀國際經濟合作。 根據國際經濟合作參加方法多少來劃分: 雙邊國際經濟合作和多邊國際經濟合作。 根據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劃分: 水平型國際經濟合作和垂直型國際經濟合作。 編輯本段國際經濟合作的產生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在傳統的國際分工格局中,國際經濟交往最主要的形式是商品貿易,第二世界大戰以後,國際經濟聯系無論是廣度還是深度都大大超過了以往的國際經濟聯系,它的產生和發展有著深刻的社會、歷史原因: (一)不斷發展的科技革命是國際經濟合作產生和發展的原動力 (二)戰後國際分工的新發展是國際經濟合作產生和發展的基礎 (三)經濟生活國際化和各國經濟依存度的加深是促進國際經濟合作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跨國公司迅猛發展是國際經濟合作產生和發展的直接推動者 (五)各類國際經濟組織在國際經濟合作發展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編輯本段國際經濟合作的特點 (一)國際經濟合作的主體是不同國家(地區)政府、國際經濟組織和各國的企業與個人。 (二)國際經濟合作的主要內容是不同國家生產要素的優化組合與配置。 (三)國際經濟合作的范圍主要集中在生產領域。 (四)國際經濟合作是不同國家間進行的較長期的經濟協作活動。 (五)國際經濟合作參與者之間是平等互利的合作關系。 當今國際經濟合作發展的新特點 (一)競爭更加激烈化 (二)國際經濟合作集團化 (三)合作形式多樣化 (四)經濟政策協調經常化、法制化 編輯本段圖書信息 書 名: 國際經濟合作 作 者:崔日明,李兵,劉文革 出版社: 機械工業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7-1 ISBN: 9787111269229 開本: 16開 定價: 37.00元 編輯本段內容簡介 本書共有十四章,主要內容有:國際經濟合作概論、國際經濟合作理論、國際直接投資、國際間接投資、國際資本合作新形式、國際勞務合作與國際工程承包、國際租賃、國際技術轉讓、國際信息合作、國際發展援助、國際經濟合作組織、國際經濟協調、我國對外經濟合作、「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我國對外經濟合作政策。 本書可供高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及相關專業師生採用,也可供社會讀者選用。 編輯本段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國際經濟合作概論 第一節 國際經濟合作的內涵 第二節 國際經濟合作的研究對象 第三節 國際經濟合作的類型和方式 第四節 國際經濟合作的產生和發展 第五節 當代國際經濟合作發展的新特點 思考題 [案例分析] 第二章 國際經濟合作理論 第一節 傳統國際經濟合作理論 第二節 經濟一體化理論 第三節 生產要素國際移動理論 思考題 [案例分析] 第三章 國際直接投資 第一節 國際直接投資概述 第二節 當代國際直接投資的特點 第三節 國際直接投資環境評估與決策 第四節 跨國公司與國際直接投資 第五節 我國直接利用外資與對外直接投資 思考題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第四章 國際間接投資 第一節 國際間接投資概述 第二節 國際股票投資 第三節 國際債券投資 第四節 國際基金投資 第五節 國際信貸 思考題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第五章 國際資本合作新形式 第一節 國際風險投資 第二節 國際BOT投資 思考題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第六章 國際勞務合作與國際工程承包 第一節 國際勞務合作 第二節 國際工程承包 第三節 我國的國際勞務合作與國際工程承包 思考題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第七章 國際租賃 第一節 國際租賃概述 第二節 國際租賃的種類 第三節 國際租賃的運作 思考題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第八章 國際技術轉讓 第一節 國際技術轉讓概述 第二節 國際技術轉讓的內容 第三節 國際技術轉讓的方式 第四節 知識產權 思考題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第九章 國際信息合作 第一節 國際信息合作概述 第二節 WTO《基礎電信協議》與(信息技術協議》 第三節 國際信息合作的經濟影響 第四節 國際信息安全合作 思考題 [案例分析] 第十章 國際發展援助 第一節 國際發展援助概述 第二節 聯合國發展系統 第三節 世界銀行貸款 第四節 主要發達國家的對外發展援助 第五節 我國與國際發展援助 思考題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第十一章 國際經濟合作組織 第一節 國際經濟合作組織概述 第二節 政府間磋商與政府首腦會議 第三節 全球性經濟合作組織 第四節 區域性經濟合作組織 思考題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第十二章 國際經濟協調 第一節 國際貿易協調 第二節 國際金融協調 第三節 國際投資協調 第四節 國際稅收協調 思考題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第十三章 我國對外經濟合作 第一節 我國對外經濟合作概況 第二節 中美經濟合作 第三節 中日經濟合作 第四節 中歐經濟合作 第五節 中俄經濟合作 思考題 [案例分析] 第十四章 「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我國對外經濟合作政策 第一節 國際資本流動與我國政策選擇 第二節 國際技術轉移與我國政策選擇 第三節 國際人力資源流動與我國政策選擇 第四節 企業國際化與我國政策選擇 思考題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參考文獻

⑥ 什麼是北部灣經濟區

2008年1月16日,國家批准實施《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國家發改委通知強調指出: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是我國西部大開發和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重點地區,對於國家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具有重要意義。要把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建設成為中國-東盟開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貿基地、加工製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成為帶動、支撐西部大開發的戰略高地和開放度高、輻射力強、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生態良好的重要國際區域經濟合作區。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以下簡稱「北部灣經濟區」)地處我國沿海西南端,主要由南寧、北海、欽州、防城港四市和玉林、崇左兩個市物流中心「4+2」所轄行政區域組成,陸地國土面積4.25萬平方公里,2008年末總人口1300萬人(不含玉林、崇左)。
[編輯本段]戰略定位和功能定位
北部灣經濟區的戰略定位是:建設成為重要國際區域經濟合作區。
北部灣經濟區的功能定位是:立足北部灣、服務「三南」(西南、華南和中南)、溝通東中西、面向東南亞,充分發揮連接多區域的重要通道、交流橋梁和合作平台作用,以開放合作促開發建設,努力建成中國-東盟開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貿基地、加工製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成為帶動、支撐西部大開發的戰略高地和開放度高、輻射力強、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生態良好的重要國際區域經濟合作區。
[編輯本段]發展目標和任務
北部灣經濟區的發展目標是:經過10到15年的努力,建設成為我國沿海重要經濟增長區域,在西部地區率先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
北部灣經濟區的主要任務是:建設成為中國-東盟開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貿基地、加工製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
[編輯本段]功能組團
根據空間布局和岸線分區,規劃建設5個功能組團。
南寧組團。主要包括南寧市區及周邊重點開發區,發揮首府中心城市作用,重點發展高技術產業、加工製造業、商貿業和金融、會展、物流等現代服務業,建設保稅物流中心,成為面向中國與東盟合作的區域性國際城市、綜合交通樞紐和信息交流中心。
欽(州)防(城港)組團。主要包括欽州、防城港市區和臨海工業區及沿海相關地區,發揮深水大港優勢,建設保稅港區,發展臨海重化工業和港口物流,成為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加工製造基地和物流基地。
北海組團。主要包括北海市區、合浦縣城區及周邊重點開發區,發揮亞熱帶濱海旅遊資源優勢,開發濱海旅遊和跨國旅遊業,重點發展電子信息、生物制葯、海洋開發等高技術產業和出口加工業,拓展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功能,保護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居環境優美舒適的海濱城市。
鐵山港(龍潭)組團。主要包括北海市鐵山港區、玉林市龍潭鎮,充分發揮深水岸線和緊靠廣東的區位優勢,重點建設鐵山港大能力泊位和深水航道,承接產業轉移,發展臨港型產業,建設海峽兩岸(玉林)農業合作試驗區。
東興(憑祥)組團。主要包括防城港東興市、崇左憑祥市城區和邊境經濟合作區及周邊重點開發區,發揮通向東盟陸海大通道的門戶作用,發展邊境出口加工、商貿物流和邊境旅遊,拓展憑祥經濟技術合作區功能,建立憑祥邊境綜合保稅區。
[編輯本段]國家給與的政策支持
國家大力支持北部灣經濟區開放發展,明確給予五大方面的政策支持:
(一)是綜合配套改革方面的政策支持。國家支持推進行政管理體制、市場體系、土地管理制度等綜合配套改革。
(二)是重大項目布局方面的政策支持。國家在有關規劃、重大項目布局及項目審批、核准、備案等方面給予支持。
(三)是在保稅物流體系方面的政策支持。國家支持北部灣經濟區在符合條件的地區設立保稅港區、綜合保稅區和保稅物流中心,拓展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功能。
(四)是在金融改革方面的政策支持。國家支持在北部灣地區設立地方性銀行,探索設立產業投資基金和創業投資企業,擴大企業債券發行規模,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企業債券。
(五)是在開放合作方面的政策支持。國家支持北部灣經濟區發揮開放合作示範作用,推動泛北部灣經濟合作成為中國-東盟合作框架下新的次區域合作,建立和完善開放合作機制,加快實施合作項目。
[編輯本段]戰略意義
廣西北部灣發展成果耀眼加快推進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既關繫到廣西自身發展,也關繫到國家整體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加快推進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有利於推動廣西經濟社會全面進步,從整體上帶動和提升民族地區發展水平,振興民族經濟,鞏固民族團結,保障邊疆穩定;有利於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增強西南出海大通道功能,促進西南地區對外開放和經濟發展,形成帶動和支撐西部大開發的戰略高地;有利於完善我國沿海沿邊經濟布局,使東中西部發展更加協調,聯系更加緊密,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戰略注入新的強大動力;有利於加快建設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深化中國與東盟面向繁榮與和平的戰略夥伴關系。
[編輯本段]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城鎮群規劃綱要
2010年3月19日,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正式批復《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城鎮群規劃綱要》。這是繼《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之後,國家批准支持北部灣經濟區加快發展的又一戰略性宏觀規劃。 《綱要》明確了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城鎮群的發展目標和城鎮群總體空間格局,規定了促進城鎮協調和一體化發展、推進城鄉統籌和新農村建設、構建生態網路格局、實施重大行動計劃等戰略思路,提出了具體的實施保障措施,對指導北部灣經濟區城鎮群有序發展、提高建設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綱要》要求,要將廣西北部灣城鎮群建設成為南中國地區具有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特色城鎮群,科學發展示範區,我國與東盟開展區域合作的大舞台,國家經濟發展新興增長極,中國濱海生態環境友好區,西部城鄉一體化協調發展示範區和文化先進的社會和諧區。
《綱要》提出,構築「南寧+沿海」 發展雙極、「南寧—濱海城鎮發展主軸」,提升區域新功能的「玉崇發展走廊」,形成「雙極、一軸、一走廊」的空間發展結構。以大范圍生態自然景觀為背景,以網路化、開放式的交通體系為骨架,以區域經濟聯系主要方向為依託,以核心城市為中樞,構築多中心、多層次城鎮體系。構築「一主、五副、多中心」的中心體系,以南寧為主中心,以北海、欽州、防城港、玉林、崇左5市為區域性副中心,以縣城和重點鎮為地區性中心城市(鎮)。重點推進南寧大都市區、欽—防聯合都市區、北海都市區、玉林都市區優先發展。
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在批復意見中指出,促進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城鎮的協調發展,提升城鎮群的綜合承載能力和輻射帶動作用,是落實國家西部大開發總體戰略,加快中國—東盟自貿區建設,促進區域共同繁榮的重要舉措。《綱要》的制定和實施,有利於落實《國務院關於進一步促進廣西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和《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
據了解,《綱要》編制工作於2006年6月啟動。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自治區政府對《綱要》編制工作高度重視,成立了規劃編制工作領導小組,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自治區政府主要領導擔任組長,指導規劃編制工作。《綱要》經過五次廣泛徵求意見,反復修改完善,通過專家評審後成稿。
[編輯本段]發展前景 中國經濟增長新一極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從一個西部邊陲地區,變成多區域合作中心;從一個投資盲點,變成投資熱點;從一個經濟發展配角,變成廣西開放發展龍頭;從一個地方發展題材,變成國家發展戰略。未來北部灣經濟區活力十足。
在今後一段時期內,廣西北部灣地區將繼續建設公路、鐵路、港口等交通設施項目,建設石化、鋼鐵、能源等臨海工業項目,年均投資將近1000億元人民幣。預計到2020年,北部灣經濟區將會形成2萬億至2.5萬億元左右的投資規模,包括產業項目9500億元,基礎設施建設4000億元,城市建設投資約4400億元,城市人口增加帶來的房地產投資約3000億元。,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直接連接中國-東盟,發展前景無限,將成為中國經濟增長新一極。2009年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經濟情況(不含玉林、崇左) 2009年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南北欽防四市)經濟繼續保持強勁增長,經濟區生產總值(GDP)、財政收入、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進出口總額等主要經濟指標增幅高於全區平均水平,新增貸款突破1000億元,港口貨物吞吐能力突破1億噸。主要亮點是:
一、GDP增幅達15.9%,比全區高2個百分點
2009年經濟區GDP達2450.23億元,比上年增長15.9%,增幅比全區高2個百分點,佔全區GDP的比重達31.8%。各市GDP總量在全區排位,南寧市1492.38億元,在全區14個市排第1位;欽州市396.37億元,排第8位;北海市317.71億元,排第10位;防城港市243.78億元,排第13位。從各市GDP增長速度看,防城港市增長22.6%,排第1位;北海市增長16%,排第4位;欽州市增長15.3%,排第5位;南寧市增長15%,排第7位。
二、財政收入增長22%,比全區高7.3個百分點
2009年經濟區財政收入332.39億元,比上年增長22%,增幅比全區高7.3個百分點,佔全區財政收入的34.4%,比上年提高2.1個百分點,財政收入佔全區的份額明顯提高。經濟區財政收入中,一般預算收入177億元,增長28.8%,比全區高9個百分點。從財政收入總量排位看,南寧市財政收入總量排全區各市第1位,達231.21億元;欽州市38.03億元,排第8位;北海市35.75億元,排第10位;防城港市27.40億元,排第13位。從財政收入增速排位看,經濟區在經濟較快增長和企業效益良好的帶動下,四市財政收入增幅居全區各市前列。北海市增長32.3%,排第1位;防城港市增25%,排第2位;南寧市增長20.9%,排第4位;欽州市增長18.8%,排第5位。
三、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幅20.7%,比全區高2.5個百分點
2009年經濟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570.9億元,比上年增長20.7%,增幅比全區高2.5個百分點,佔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25.2%。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總量看,南寧市320.61億元,排第2位;防城港市97.6億元,排第9位;欽州市79.58億元,排第12位;北海市73.11億元,排第13位。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看,防城港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達39.8%,排全區第1位;北海市增長25.4%,排全區第5位;欽州市增長20.7%,排第8位;南寧市增長14.6%,排第10位。
2009年南寧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盈虧相抵後利潤總額達34億元,增長14.3%;北海市、防城港市利潤由上年虧損轉為盈利,利潤總額分別達7億元和17.8億元。
四、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幅54.8%,比全區高4個百分點
2009年經濟區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1994.51億元,比上年增長54.8%,增幅比全區高4個百分點,佔全區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35%,比上年提高0.9個百分點,投資規模明顯擴大。南寧市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居全區第1位,達1043.91億元,增長50.5%。其中城鎮投資中基本建設投資451.41億元,增長62.2%,增幅排全區第4位;更新改造投資265.58億元,增長86.4%;房地產投資226.73億元,增長12%。施工項目4691個,增長49.3%。其中新開工項目全區最多,達3713個,增長65.1%。防城港市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54.10億元,增長74%,增幅居全區各市第1位。在城鎮投資中基本建設投資134.88億元,增長68%,增幅排全區第2位;更新改造投資35.28億元,增長1.42倍;中國-東盟博覽會舉辦城市 綠城南寧房地產投資51.33億元,增長74.1%。施工項目突破1000個,達1006個,增長18.4%。其中新開工項目780個,增長20.4%。北海市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21.85億元,增長60.7%。在城鎮投資中基本建設投資148.59億元,增長33%;更新改造投資87.57億元,增長1.75倍,增幅排全區第3位;房地產投資58.12億元,增長47.8%。施工項目551個,增長18.5%。其中新開工項目405個,增長24.6%。欽州市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74.65億元,增長50.5%。在城鎮投資中基本建設投資159.95億元,增長95.6%,增幅居全區各市第1位;更新改造投資113.12億元,增長27.7%;房地產投資39.16億元,增長17.9%。施工項目突破1000個,達1007個,增長23.4%。其中新開工項目738個,增長66.2%。欽州保稅港區、南寧保稅物流中心實現封關運營。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北海電子產業園實現開園,引進的深圳創新科存儲項目實現投產。欽州中石油千萬噸煉油、欽州金桂林漿紙項目進入最後階段。防城港核電、北海林漿紙、鐵山港石化等項目積極推進。
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19.7%,比全區高0.4個百分點
2009年經濟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1000億元,達1042.84億元,比上年增長19.7%,比全區高0.4個百分點,佔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37.4%,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消費規模明顯擴大。分四市看,南寧市場銷售快速增長,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和增速均居全區第1位,總額達757.01億元,增長19.8%。欽州市消費品市場迅猛發展,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5.09億元,增長19.8%,增幅與南寧市並列全區第1位。北海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5.4億元,增長19.1%,增幅排全區第7位。防城港市消費品市場平穩增長,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5.33億元,增長18.8%,增幅排全區第12位。
六、進出口總額增長9.6%,比全區高2.3個百分點
2009年經濟區進出口總額66.39億美元,比上年增長9.6%,增幅比全區平均水平高2.3個百分點,佔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46.7%,對全區進出口總額增長的貢獻達62.7%。從經濟區出口看,經濟區出口總額34.76億美元,增長22.2%,比全區出口平均水平高8.3個百分點。進出口總額在全區排位,南寧市27.88億美元,排第2位;防城港市21.67億美元,排第3位;欽州市8.88億美元,排第5位,北海市7.97億美元,排第6位。從進出口總額增幅看,南寧市增長49.3%,排第2位;北海市增長12.1%,排第5位;防城港市出口較快增長,出口增速達27.9%。
七、沿海港口貨物吞吐能力突破1億噸,吞吐量達9407萬噸,增長16.3%
2009年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建成欽州港大欖坪1#和2#泊位、北海鐵山港1#和2#泊廣西北部灣風生水起位、防城港18#和19#泊位等6個萬噸級以上泊位,沿海港口吞吐能力突破1億噸,廣西北部灣港打造成為億噸級大港,2009年沿海港口貨物吞吐量達9407萬噸,增長16.3%。
八、經濟區新增貸款突破1000億元,佔全區的54.6%
2009年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各項金融機構貸款明顯增多。經濟區各項金融機構貸款餘款達4092.6億元,比上年增長42%,佔全區金融機構貸款餘款的55.6%。其中南寧市3496.72億元,比上年增長40.9%;北海市為189.44億元,增長34.9%;欽州市為251.83億元,增長59.2%;防城港市為154.61億元,增長85.4%。經濟區新增貸款達1228.8億元,佔全區新增貸款總量的54.6%。

⑦ 經濟合作中心是干什麼的

法律分析:區域經濟合作服務中心是負責組織、推動、指導、協調全市跨地區經濟聯合與協作、國內招商引資的綜合職能部門。按照轉變政府職能,提高辦事效率的要求,建立新型服務體系,全力幫助協調解決國內客商在津創業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切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為投資者來津投資營造安商、親商的投資環境。國際經濟合作的特點:(一)國際經濟合作的主體是不同國家政府、國際經濟組織和各國的企業與個人。(二)國際經濟合作的主要內容是不同國家生產要素的優化組合與配置。(三)國際經濟合作的范圍主要集中在生產領域。(四)國際經濟合作是不同國家間進行的較長期的經濟協作活動。(五)國際經濟合作參與者之間是平等互利的合作關系。當今國際經濟合作發展的新特點:(一)競爭更加激烈化(二)國際經濟合作集團化(三)合作形式多樣化(四)經濟政策協調經常化、法制化。

法律依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機構設置和編制管理條例》

第九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行政機構的設立、撤銷、合並或者變更規格、名稱,由本級人民政府提出方案,經上一級人民政府機構編制管理機關審核後,報上一級人民政府批准;其中,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行政機構的設立、撤銷或者合並,還應當依法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第十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行政機構職責相同或者相近的,原則上由一個行政機構承擔。行政機構之間對職責劃分有異議的,應當主動協商解決。協商一致的,報本級人民政府機構編制管理機關備案;協商不一致的,應當提請本級人民政府機構編制管理機關提出協調意見,由機構編制管理機關報本級人民政府決定。

⑧ 國際經濟合作是什麼

《國際經濟合作》是適應經濟全球化趨勢把不同發展水平的國家和地區協調起來,追求國際貿易的良好秩序的產物..它本身就是經濟全球化的載體和舞台。成員國不分大小,實行非歧視的貿易待遇原則,給予外國貨物國民待遇,保護知識產權,逐步開放服務貿易市場,主張公平貿易和公平競爭。公正.公開的原則和實踐,對世界經濟貿易的發展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⑨ 各種國際經濟組織的簡介(比如G8 金磚四國 等等) 急求 上課用

1、WTO
世貿組織是一個獨立於聯合國的永久性國際組織。1995年1月1日正式開始運作,負責管理世界經濟和貿易秩序,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萊蒙湖畔。1996年1月1日,它正式取代關貿總協定臨時機構。世貿組織是具有法人地位的國際組織,在調解成員爭端方面具有更高的權威性。它的前身是1947年訂立的關稅及貿易總協定。與關貿總協定相比,世貿組織涵蓋貨物貿易、服務貿易以及知識產權貿易,而關貿總協定只適用於商品貨物貿易。
世貿組織成員分四類:發達成員、發展中成員、轉軌經濟體成員和最不發達成員。2006年11月7日,世界貿易組織總理事會在日內瓦召開特別會議,正式宣布接納越南成為該組織第150個成員。這樣,世貿組織正式成員增加到150個。
世界貿易組織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世貿組織的第一任總幹事是義大利前外貿部長雷納托·魯傑羅,第二任總幹事是紐西蘭前總理麥克·穆爾,第三任總幹事是泰國前副總理兼商業部長素帕猜,第四任總幹事是歐盟前貿易談判代表帕斯卡爾·拉米。
建立世貿組織的設想是在1944年7月舉行的布雷頓森林會議上提出的,當時設想在成立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同時,成立一個國際性貿易組織,從而使它們成為二次大戰後左右世界經濟的「貨幣-金融-貿易」三位一體的機構。1947年聯合國貿易及就業會議簽署的《哈瓦那憲章》同意成立世貿組織,後來由於美國的反對,世貿組織未能成立。同年,美國發起擬訂了關貿總協定,作為推行貿易自由化的臨時契約。1986年關貿總協定烏拉圭回合談判啟動後,歐共體和加拿大於1990年分別正式提出成立世貿組織的議案,1994年4月在摩洛哥馬拉喀什舉行的關貿總協定部長級會議才正式決定成立世貿組織。
1947--1993年,關貿總協定主持了8輪多邊關稅與貿易談判,第8輪談判於1986年至1993年12月15日在日內瓦舉行,稱為「烏拉圭回合」。其中第五輪稱為「狄龍回合」,第六輪稱為「肯尼迪回合」,第七輪稱為「東京回合」。世貿組織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世界銀行(WB)一起被稱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三大支柱。
世界貿易組織大廈2003年8月30日,世貿組織總理事會一致通過了關於實施專利葯品強制許可制度的最後文件。根據這份文件的規定,發展中成員和最不發達成員因艾滋病、瘧疾、肺結核及其它流行疾病而發生公共健康危機時,可在未經專利權人許可的情況下,在其內部通過實施專利強制許可制度,生產、使用和銷售有關治療導致公共健康危機疾病的專利葯品。這不僅將大大降低相關專利葯品的市場價格,而且將有利於更迅速和有效地控制、緩解公共健康危機,確保生命健康基本權利得到尊重和保護。
同年12月13日至18日,世貿組織第六次部長級會議在中國香港舉行,會議通過了《部長宣言》,規定發達成員和部分發展中成員2008年前向最不發達國家所有產品提供免關稅、免配額的市場准入;發達成員2006年取消棉花的出口補貼,2013年年底前取消所有形式農產品出口補貼。

2、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 IMF) ,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標志是世界銀行巨頭們私有的歐美中央銀行以及其它一些掌控了世界經濟命脈的銀行家們所掌握的(歐美中央銀行一般是私有的,這些國際銀行家們掌握了貨幣發行權,也就是這些政府真正的幕後之手)國際金融組織。1946年3月正式成立。1947年3月1日開始工作,1947年11月15日成為聯合國的專門機構,在經營上有其獨立性。總部設在華盛頓。該組織宗旨是通過一個常設機構來促進國際貨幣合作,為國際貨幣問題的磋商和協作提供方法;通過國際貿易的擴大和平衡發展,把促進和保持成員國的就業、生產資源的發展、實際收入的高水平,作為經濟政策的首要目標;穩定國際匯率,在成員國之間保持有秩序的匯價安排,避免競爭性的匯價貶值;協助成員國建立經常性交易的多邊支付制度,消除妨礙世界貿易的外匯管制;在有適當保證的條件下,基金組織向成員國臨時提供普通資金,使其有信心利用此機會糾正國際收支的失調,而不採取危害本國或國際繁榮的措施;按照以上目的,縮短成員國國際收支不平衡的時間,減輕不平衡的程度等。
3、世界銀行
世界銀行世界銀行成立於1945年12月27日,1946年6月開始營業。凡是參加世界銀行的國家必須首先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會員國。成立的詳細背景參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一章。世界銀行集團目前由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即世界銀行)、國際開發協會、國際金融公司、多邊投資擔保機構和解決投資爭端國際中心五個成員機構組成。總部設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國際銀行家推動的美國聯邦貨幣儲備委員會也在此地。世界銀行[1]僅指國際復興開發銀行(IBRD)和國際開發協會(IDA)。"世界銀行集團"則包括IBRD、IDA及三個其它機構,即國際金融公司、多邊投資擔保機構和解決投資爭端國際中心。這五個機構分別側重於不同的發展領域,但都運用其各自的比較優勢,協力實現其共同的最終目標,即減輕貧困。
世界銀行的工作經常受到非政府組織和學者的嚴厲批評,有時世界銀行自己內部的審查也對其某些決定質疑。往往世界銀行被指責為美國或西方國家施行有利於它們自己的經濟政策的執行者,此外往往過快、不正確地、按錯誤的順序引入的或在不適合的環境下進行的市場經濟改革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反而造成破壞。世界銀行的真正掌控者是世界銀行巨頭,他們最終的目的是追逐利潤,現在的狀況可以說是一個妥協的結果。
今天世界銀行的主要幫助對象是發展中國家,幫助它們建設教育、農業和工業設施。它向成員國提供優惠貸款,同時世界銀行向受貸國提出一定的要求,比如減少貪污或建立民主等。
世界銀行(WBG)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貿易組織(WTO)一道,成為國際經濟體制中最重要的三大支柱。

4、北美自由貿易區
北美自由貿易區(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rea,NAFTA)由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3國組成於1992年8月12日就《北美自由貿易協定》達成一致意見,並於同年12月17日由三國領導人分別在各自國家正式簽署。1994年1月1日,協定正式生效,北美自由貿易區宣布成立。http://ke..com/view/63100.htm

5、歐盟(原歐洲共同體)
歐洲聯盟盟旗歐盟現有27個成員國,人口5億,GDP16.106萬億美元。歐盟的宗旨是「通過建立無內部邊界的空間,加強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和建立最終實行統一貨幣的經濟貨幣聯盟,促進成員國經濟和社會的均衡發展」,「通過實行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在國際舞台上弘揚聯盟的個性」。歐盟的盟旗是藍色底上的十二星旗,普遍說法是因為歐盟一開始只有12個國家,代表了歐盟的開端。實際上這個十二星旗代表的是聖母瑪利亞的十二星冠,寓意聖母瑪利亞將永遠保佑歐洲聯盟。歐盟27國總面積432.2萬平方公里。
歐洲聯盟(歐盟)是一個政治和經濟共同體的27會員國,位於主要在歐洲。它成立於1993年馬斯特里赫特條約,加入新領域的政策,以現有的歐洲社會。與近500萬市民,歐盟相結合產生的估計有30 %的份額,世界各地的名義國內生產總值。
歐盟已經制定了一個單一市場,通過一個標准化的法律制度,其中適用於所有會員國,保證遷徙自由的人,貨物,服務和資本。它保持了一個共同的貿易政策,農業和漁業政策,和區域發展政策。15會員國已通過了一個共同的貨幣,歐元。在對外政策上,代表其成員在世界貿易組織,在八國集團首腦會議和在聯合國的會議上發言,維護其成員國利益。
2001年,歐盟國家是北約成員國。它已經開發的作用,在司法和內政事務,包括取消護照管制之間的許多會員國根據申根協定。
在某些領域,它取決於之間的協議,會員國。不過,也有超國家機構,能夠作出決定,而不該協議的成員。重要的機構和組織的歐盟,包括歐洲委員會,歐洲議會,歐洲聯盟理事會,歐洲理事會,歐洲法院的司法和歐洲中央銀行。歐盟國家公民選出議會每5年一次。
歐盟的痕跡,其起源到歐洲煤鋼共同體成立,其中6個國家在1951年和羅馬條約於1957年。自那時以來,歐盟已經長大的大小,通過加入新會員國,並增加其權力,通過增加新的政策范疇,它的職權范圍。該條約在里斯本簽署了在2007年12月的用意是修改現行條約,以更新的政治和法律結構的聯盟,如果批準是在2008年落成。http://ke..com/view/19788.htm

6、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
歐盟(European Union)、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以及於2002年11月簽署的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China and ASEAN Free Trade Area,CAFTA)協議是世界上三大區域經濟合作區,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貿易區、由發展中國家組成的最大自由貿易區。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1997年12月,中國和東盟領導人在首次東盟-中國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確定了建立睦鄰互信夥伴關系的方針。
為擴大雙方的經貿交往,中國國務院總理朱鎔基1999年在馬尼拉召開的第三次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上提出,中國願加強與東盟自由貿易區的聯系,這一提議得到東盟國家的積極回應。2000年11月,朱鎔基總理在新加坡舉行的第四次中國一東盟領導人會議上首次提出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構想,並建議在中國-東盟經濟貿易合作聯合委員會框架下成立中國-東盟經濟合作專家組,就中國與東盟建立自由貿易關系的可行性進行研究。
2001年3月,中國-東盟經濟合作專家組在中國-東盟經濟貿易合作聯合委員會框架下正式成立。專家組圍繞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影響及中國與東盟建立自由貿易關系兩個議題進行了充分研究,認為中國-東盟建立自由貿易區對東盟和中國是雙贏的決定,建議中國和東盟用10年時間建立自由貿易區。這一建議經過中國-東盟高官會和經濟部長會的認可後,於2001年11月在汶萊舉行的第五次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上正式宣布。
2002年11月,第六次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在柬埔寨首都金邊舉行,朱鎔基總理和東盟10國領導人簽署了《中國與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決定到2010年建成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這標志著中國-東盟建立自由貿易區的進程正式啟動。
《中國與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提出了中國與東盟加強和增進各締約方之間的經濟、貿易和投資合作;促進貨物和服務貿易,逐步實現貨物和服務貿易自由化,並創造透明、自由和便利的投資機制;為各締約方之間更緊密的經濟合作開辟新領域等全面經濟合作的目標。
2004年11月,中國-東盟簽署了《貨物貿易協議》,規定自2005年7月起,除2004年已實施降稅的早期收獲產品和少量敏感產品外,雙方將對其他約7000個稅目的產品實施降稅。
貿易區分布圖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涵蓋18億人口,GDP接近6萬億美元,貿易額達4.5萬億美元,是世界上由發展中國家組成的最大的自由貿易區。http://ke..com/view/856814.htm

6、金磚四國
傳統「金磚四國」(BRIC)引用了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的英文首字母。由於該詞與英語單詞的磚(Brick)類似,因此被稱為「金磚四國」。南非加入後,其英文單詞將變為「BRICS」,並改稱為「金磚國家」。2011年4月14日,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三次會晤將在中國三亞舉行,五國領導人將商討如何協調應對重大國際問題,如何深化和擴大彼此間合作,如何加強金磚國家合作機制等問題。
http://ke..com/view/8840.htm

7、G8
所謂八國集團(G8,Group 8,Group of Eight),指的是八大工業國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加拿大、日本,加上俄羅斯。嚴格地講,它並非一個嚴密的國際組織,以往被稱為「富國俱樂部」。
八國集團成員國地圖在8個國家裡,除俄羅斯之外的7個國家是核心成員國,也就是以前的七國集團(G7)。20世紀70年代,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形勢一度惡化,接連發生的「美元危機」、「石油危機」、「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和1973—1975年的嚴重經濟危機把西方國家弄得焦頭爛額。為共同解決世界經濟和貨幣危機,協調經濟政策,重振西方經濟,1975年7月初,法國首先倡議召開由法國、美國、日本、英國、西德和義大利六國參加的最高級首腦會議,後來,加拿大(1976年)、俄羅斯(1998年)分別加入。八國集團成員國的國家元首每年召開一次會議,即八國集團首腦會議(簡稱「八國峰會」)。
注意:八國集團與侵略中國的「八國聯軍」成員非常接近,把「八國聯軍」中的奧匈帝國換成加拿大就成了八國集團。
http://ke..com/view/133328.htm

9、G20
20國集團是一個國際經濟合作論壇,是1999年9月25日由八國集團的財長在華盛頓宣布成立的,屬於布雷頓森林體系框架內非正式對話的一種機制,由八國集團和十一個重要新興工業國家及歐盟組成。按照慣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世界銀行列席該組織的會議。20國集團(為Group of 20)是在第五次的部長級世界貿易組織(WTO)會議時首次出現。也有人稱為G21、G22及G20+,是在2003年8月20日確立的發展中國家的集體性稱呼。
20國集團20國集團或者廿國集團,由八國集團(美國、日本、德國、法國、英國、義大利、加拿大、俄羅斯)和十一個重要新興工業國家(中國、阿根廷、澳大利亞、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亞、墨西哥、沙烏地阿拉伯、南非、韓國和土耳其)以及歐盟組成。按照慣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世界銀行列席該組織的會議。廿國集團的GDP總量約佔世界的85%,人口約為40億。
http://ke..com/view/1900788.htm

10、 22國集團
1998年2月18日,22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在華盛頓舉行會議,討論有關亞洲金融危機的問題,從而形成了22國(地區)集團。該集團包括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及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它們是阿根廷、澳大利亞、巴西、加拿大、中國、法國、德國、中國香港、印度、印度尼西亞、義大利、日本、韓國、馬來西亞、墨西哥、波蘭、俄羅斯、新加坡、南非、泰國、英國和英國。
1998年4月16日,該集團在華盛頓再次舉行會議,講座了目前國際金融領域面臨的主要問題。會後發表的主席聲明宣布將成立三個工作組,推動國際金融領域的交流,以加強國際金融體系。三個工作組分別負責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增加各國政策秀明度和強化信息披露工作;強化金融體系和市場機制;在危機發生時讓政府和私人部門適當分擔責任。中國財政部長參加了這次會議。
1998年10月5日,該集團特別會議在華盛頓舉行。本次會議增加了4個歐洲國家(比利時、荷蘭、瑞士、瑞典),使該集團擴大到26個國家和地區。會議討論了金融危機及其對全球金融系統的影響,認為應加強目前為解決一些國家面臨的困難和阻止金融危機進一步擴散所在地進行的努力。

11、亞太經合組織
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簡稱APEC)是亞太地區最具影響的經濟合作官方論壇,成立於1989年。1989年1月,澳大利亞總理霍克訪問韓國時建議召開部長級會議,討論加強亞太經濟合作問題。1989年11月5日至7日,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日本、韓國、紐西蘭和東南亞國家聯盟6國在澳大利亞首都堪培拉舉行亞太經濟合作會議首屆部長級會議,這標志著亞太經濟合作會議的成立。1993年6月改名為亞太經濟合作組織。http://ke..com/view/23073.htm

12、石油輸出國組織
英語簡稱(OPEC) ,音譯為歐佩克。成立於1960年9月14日,1962年11月6日歐佩克在聯合國秘書處備案,成為正式的國際組織。其宗旨是協調和統一成員國的石油政策,維護各自的和共同的利益。現有11個成員國是:沙烏地阿拉伯、伊拉克、伊朗、科威特、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卡達、利比亞、奈及利亞、阿爾及利亞、印度尼西亞和委內瑞拉。
http://ke..com/view/26745.htm

以上是在世界上有影響力 有些甚至能夠左右世界經濟發展的 主要的國際經濟組織

⑩ "黃金四角」經濟合作區的四角位於哪些國家該地區有哪些資源優勢在哪些重要的領域可以開展合作

「黃金四角」開發計劃,是1993年泰國首先提出的一個倡議,即在泰國、寮國、緬甸、中國四國鄰接地帶的上湄公河流域,建立所謂的「黃金四角」經濟合作區,進行小范圍的國際經濟合作。這一倡議很快得到有關各方的響應。

「黃金四角」范圍涵蓋中國雲南的西雙版納及思茅、寮國的北方七省、緬甸的景棟及大其力地區、泰國的清邁及清萊兩府。

該計劃主要是利用瀾滄江-湄公河流域豐富的礦產資源、水力、勞力及土地優勢,通過大舉進行交通、能源、通訊基礎設施建設,構築由中國西南通向中南半島的陸上通道和經濟走廊;

進而實現中國與東盟兩大市場的聯結,以及廣泛開展經貿、旅遊和技術的雙邊和多邊國際合作,推動這一地區經濟共同發展。

在公路建設方面,有關各方一致同意優先建造東、西兩線國際公路而把四國連接起來。

在航運開發方面,各方正式簽署了《瀾滄江-湄公河商船通商協定》,就航道改善工程達成共識,以打通連接中國大西南與東南亞的內陸水上國際大通道。在航空運輸方面,各方同意著力改善區域機場與航空服務,開通往返曼谷-清邁-昆明航線。

在鐵路計劃方面,主要有兩個方案:一是修築從泰國清萊經緬甸景棟至雲南境內的鐵路;二是修築從雲南西雙版納連接寮國琅勃拉邦、萬象,經第一座湄公河大橋,通往泰國廊開府的鐵路。

(10)什麼是國際經濟合作區擴展閱讀:

中緬泰老交界的「黃金四角」經濟合作區,位於東南亞山地林區,瀾滄江一湄公河中上游,地勢北高南低,作為中國與東盟接壤地帶,已經成為唯一多國地緣經濟區。

自1993年泰國政府正式提出「金四角計劃」以來,在「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及「一帶一路」倡議的持續推動下,該區在諸多領域取得了顯著成就。

閱讀全文

與什麼是國際經濟合作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做哪些動作益於健康 瀏覽:545
蚌埠幸福工廠在什麼地方 瀏覽:324
性情淡薄的男人對婚姻什麼態度 瀏覽:845
幸福是有什麼而不是無什麼 瀏覽:535
四美女在什麼地方旅遊 瀏覽:169
美女呢真漂亮北京話怎麼說 瀏覽:503
愛情的神明有哪些 瀏覽:529
煙台幸福八村趕海主要抓什麼 瀏覽:756
農村居民健康卡丟了怎麼辦 瀏覽:629
男虎與女羊人婚姻怎麼樣 瀏覽:965
橙子先生什麼是幸福 瀏覽:893
為什麼我會遇見錯誤的愛情 瀏覽:530
如何清除健康平板某些記錄 瀏覽:643
為什麼健康碼里不顯示14天行程 瀏覽:591
抗日的英雄有哪些故事 瀏覽:916
健康人腸道含氣量是多少 瀏覽:303
塞班有哪些經濟酒店 瀏覽:244
幫別人查看健康碼怎麼看 瀏覽:107
為什麼網紅美女很少 瀏覽:649
獅子座對愛情是什麼樣的 瀏覽: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