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湯峪鎮的概況
湯峪鎮,別稱西湯峪(區別於西安藍田轄鎮),陝西重點建設示範鎮,陝西文化旅遊名鎮,位於陝西省寶雞市眉縣東南部,秦嶺主峰太白山腳下,南環線、法(門)湯(峪)旅遊公路穿境而過,209省道公路與310國道相接,擁有西安到湯峪鎮的直達專用高速道路。糧食作物只要以小麥,玉米為主,經濟作物過去以養殖業為主,後在眉縣縣委縣政府的牽頭帶動下,湯峪鎮結合自身優勢,特色,發展獼猴桃,李子,杏子,草莓,櫻桃,核桃,板栗,等多種經濟作物,
湯峪鎮自然景色優美,歷史文化深厚;境內有始建於周代的湯峪溫泉、鍾呂坪,西周遺址,東坡新石器時期,三國名臣法正故里等著名名勝古跡。豐富的自然資源,悠久的歷史文化,湯峪鎮依託太白山打造景區級西部旅遊度假小鎮,集合旅遊,餐飲,度假,休閑,為一體的綜合文化小鎮 。
太白山國際旅遊度假區位於湯峪鎮核心位置,太白山國際旅遊度假區將依託自然景觀、自然資源及人文歷史景觀分別建設:「一河兩岸」綜合商業服務區;溫泉主題公園;國際酒店會議區;休閑度假區;關中民俗體驗展示區;山地運動休閑區;生態農業示範區;重點示範鎮模塊區共八大主題區。太白山國際旅遊渡假區將通過整合大資源、締造大品牌、推動大繁榮將太白山國際旅遊度假區打造成為西線旅遊的集散地及目的地 。
2011年湯峪鎮被陝西省列為省級重點示範鎮 。省級財政每年給予1000萬元資金支持,同時配備了懂規劃建設的掛職副鎮長;寶雞市財政每年配套500萬元的建設資金。寶雞市城鄉建設規劃局和眉縣縣委、縣政府提出,將湯峪重點示範鎮建設與太白山國際旅遊度假區開發相融合,讓這個秦嶺小鎮實現華麗轉身。如今到過湯峪鎮的人會說:「這里春、夏季登山賞花、溫泉娛樂,秋、冬季滑雪泡溫泉,來一次根本逛不完。」
進入湯峪鎮,沿路兩邊的美景讓人連連贊嘆。寬闊筆直的道路,兩邊的綠化帶造型別致,新栽的各色景觀樹錯落有致,早已不見昔日「灰頭土臉」的模樣。一路來到遊客服務中心前的廣場,噴泉、水岸、蘆葦、鞦韆等景觀布置得恰到好處。整個景區花團錦簇、潔凈整齊,完全可以稱得上「高大上」。
2014年眉縣申報的國家濕地公園項目原則上通過國家評審,規劃建設陝西湯峪龍源國家濕地公園。湯峪龍源國家濕地公園南接秦嶺,北接渭河,所屬水域包括渭河及其一級支流湯峪河、霸王河水系和槐芽泉、柿林泉等。濕地公園以河流濕地為主體,是集河流、沼澤、庫塘為一體的濕地系統。濕地公園總面積 2836公頃,分為保護保育區、恢復重建區、宣教展示區、合理利用區和管理服務區五個區,其中保護保育區和恢復重建區面積 2217公頃,濕地面積 2331公頃 。湯峪鎮處於陝西龍源國家濕地公園的核心位置。
⑵ 陝西省寶雞地區適合種植什麼樣的經濟作物
關中氣候很適合很多經濟作物的,蘋果,梨,獼猴桃等,不過葯材這方面的培育 很賺錢的。
⑶ 目前渭河平原的經濟以什麼為主
以農作物為主。
渭河平原自古灌溉發達,盛產小麥、棉花等,是中國重要的商品糧產區,被稱為「金城千里,天府之國」。渭河平原境域包括西安、寶雞、咸陽、渭南等地市的27個縣市,約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15%。為陝西省主要的糧棉生產基地,糧食產量約佔全省的40%以上,棉花產量約佔90%左右。
渭河由西向東橫貫關中平原,幹流及支流涇河、北洛河等均有灌溉之利,中國古代著名水利工程如鄭國渠、白渠、漕渠、成國渠、龍首渠都引自這些河流。
關中平原為中國工、農業和文化發達地區之一,全國重要麥、棉產區。小麥佔耕地面積50%左右,棉花主要分布於涇惠渠、洛惠渠、渭惠渠3大灌區,近些年植棉區由西向東轉移,是陝西省重點產棉區。
(3)寶雞哪裡經濟作物多擴展閱讀:
地理環境
關中斷陷盆地,南依秦嶺,北連黃土高原,為一西狹東闊的新生代斷陷盆地,渭河橫貫其中。盆地兩側地形向渭河傾斜,由洪積傾斜平原、黃土台塬、沖積平原組成,呈階梯狀地貌景觀。旁有渭河谷地—汾河谷地,居晉陝盆地帶的南部。
沖積平原:位於盆地中部,系渭河及其支流沖積而成。眉縣以西,渭河河谷狹窄,發育有四至五級階地。以東河谷變寬,發育有三級階地。
⑷ 陝西省各縣市的主要經濟作物分別是什麼
陝北:紅棗,土豆,高粱等為主。
關中:中西部縣城乾縣、禮泉主要以蘋果、桃子、梨等水果為主。
咸陽一帶,涇陽,三原主要以蔬菜為主。
渭南一帶,蒲城,大荔一帶主要以西瓜,蘋果為主。
周至戶縣主要產獼猴桃,臨潼主要產石榴,柿子。
陝南:主要以核桃、板栗等經濟林為主。
⑸ 陝西省主要有哪些經濟作物和農作物
我知道的給你說說,經濟作物:蘋果、彌胡桃、葡萄、梨、毛栗子等多了去了.
農作物:玉米、小麥
⑹ 家裡種的是蘋果樹,在樹底下種些經濟作物可以嗎
可以種植。
不能種植與果樹有相同病蟲害的作物,同時還要考慮果樹和作物噴葯防治病蟲害時不能互相有所傷害。
要種植耐蔭的植物,因為蘋果樹樹冠茂盛,遮蔭很重。
不能種植深根性作物,以免與果樹爭奪水分和營養。
可以種植四季草莓和耐蔭葯材。
⑺ 陝西八大特產
陝西八大特產
陝西八大特產,陝西,簡稱「陝」或「秦」,是中華民族及華夏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也是很多美食的起源地,是古時候很多王朝的都城,下面來看看陝西八大特產有些什麼吧。
1、仿秦兵馬俑
產地:陝西省西安市
兵馬俑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是陝西最出名的地方,因此仿製的兵馬俑工藝品也成為人們來旅遊時最喜愛的旅遊紀念品。
2、漢中仙毫茶葉
產地:陝西省漢中市
漢中仙毫茶葉是陝西省漢中市特產,因其產地氣候溫和,生態環境優良,產出的茶葉外形優美,香味濃郁,還富含多種有益於人體的微量元素。
3、狗頭棗
產地:陝西省延安市
狗頭棗主要產於陝西省延安市一帶,因氣候晝夜溫差大,非常適合大棗的栽培,產出的棗子個大味甜,品質優良。
4、石子餅
產地:陝西省西安市
石子餅又稱干饃或砂子饃,距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是放在洗凈後的石子上製成的,口感酥脆,方便攜帶。
5、眉縣獼猴桃
產地:陝西省寶雞市眉縣
眉縣獼猴桃是陝西省寶雞市眉縣特產,眉縣氣候溫和,土壤肥沃,非常適合獼猴桃的生長,因此眉縣獼猴桃外形美觀,果肉細膩多汁。
6、貴妃酥
產地:陝西省西安市
貴妃酥是以麵粉、椰子粉和雞蛋為原材料製成的,餅塊小巧精緻,因其備受楊貴妃的喜愛,而被玄宗賜名為「貴妃酥」。
7、西安涼皮
產地:陝西省西安市
西安涼皮是陝西省西安市的一種特色小吃,因其麵皮選料精良,製作工藝嚴謹,所以吃起來非常有筋度,在西安非常流行。
8、韓城「大紅袍」花椒
產地:陝西省韓城市
韓城大紅袍花椒是陝西省韓城市特產,因其氣候條件與土壤條件非常適合花椒的栽培,產出的花椒色彩艷麗,麻味純正,享有「中華名椒」的美譽。
1、商洛核
商洛核桃產於陝西省東南部境內的秦嶺山區,以商洛地區的洛南、商州、山陽、柞水等7縣產量最多,營養非常豐富,含有較多的脂肪和蛋白質。
2、西安剪紙
陝西西安民間剪紙是一門古老的漢族鏤空藝術,陝西從南到北,特別是黃土高原,八百里秦川,到處都能見到紅紅綠綠的剪紙。那古拙的造型,粗獷的風格,有趣的寓意,多樣的形式,精湛的技藝,在陝西,在全國的民間美術中佔有很重要的位置。
3、戲人泥哨
戲人泥哨是西安的特產,泥哨的題材廣泛,花樣頗多。造形有動物、人物,往往同一題材就有多種不同的動態和不同的神態造型。其中常見的有雞、鴿子、鷹、燕子、豬、狗、猴、魚、龜、青蛙等,還有男童女孩造型的泥哨。
4、臨潼石榴
臨潼石榴是陝西一大特產。它集全國石榴之優,素以色澤艷麗,果大皮薄,汁多味甜,核軟鮮美,籽肥渣少,品質優良等特點而著稱。名居全國五大名榴之冠,被列為果中珍品,歷來是封建皇帝的貢品,享譽九州,馳名海外。
5、岐山掛面
岐山掛面,工藝獨特,面條細白,耐煮味香,食用方便,是岐山地方名吃之一。 岐山掛面歷來被認為是陝西名貴食品。在岐山縣和西府一些地方,舊時多用作禮品,送給至親、好友,一般正月送。
橫山小雜糧
橫山廣闊的山區盛產耐旱作物穀子,由穀子去殼加工成為小米。小米外觀圓潤、飽滿,色澤金黃,食味香美,營養豐富,富含粗蛋白、粗脂肪,同時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B等十幾種微量元素。
我國醫學早有記載,小米能除濕、健脾、鎮靜、安眠等,是現代家庭常備的美味食品,素有塞上「小人參」之稱。
小雜糧是用橫山本地產的綠豆、紅小豆、小米、軟黃米、大米、扁豆、豇豆等多種雜豆、雜谷精製而成。其種類繁多、品質優良,富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素、礦物質、纖維素等眾多人體所需營養,同時還富含葯用成分。它既是傳統糧食,又是現代保健品,具有「食葯兩用」的奇特功效。
灞橋臊子面
灞橋臊子面歷史悠久,-稱其為湯餅,蘇軾在詩中也有描述,它以面條中加食用鹼、臊子湯中用粉面勾芡為主要特色。
打臊子時先將五花肉、冬瓜、黃花、木耳、紅白蘿卜、白豆腐、炸豆腐等食材切成丁放入鍋內加調料炒熟盛出,再將早已煮好的骨頭湯燒開,下白豆腐丁燒開用粉面勾芡後撒上蛋花、倒入炒好的菜丁,關火後撒入生韭菜點綴調味。
最後將加了鹼的細面條煮熟過水撈入碗中,再澆上臊子即可食用。白白的面條,掛著金黃的臊子混著紅綠黑白各色菜丁,味道鮮咸,調上油潑辣子,常作為招待客人的第一頓主食,在灞橋以及周邊的高陵、臨潼等地區普遍流行。
臨潼石榴:
臨潼石榴是陝西一大特產。它集全國石榴之優,素以色澤艷麗,果大皮薄,汁多味甜,核軟鮮美,籽肥渣少,品質優良等特點而著稱。名居全國五大名榴之冠,被列為果中珍品,歷來是封建皇帝的貢品,享譽九州,馳名海外。
石榴之盛於臨潼,與特殊的地理和氣候大有關系。臨潼背靠驪山,面臨渭河和廣闊的關中平原。
又有溫泉,氣候溫和,雨量適中,開花期無大霧;石榴主要栽植於驪山北麓,土質松軟,含沙量大,透水性好;渭河和溫泉水氣蒸發,增加了空氣濕度;夏季晝夜溫差較大。這樣的氣候和土壤條件為石榴的生長提供了優越環境
西安涼皮:
西安涼皮是陝西省西安市的一種特色小吃。西安市面上的涼皮大概分三種:岐山擀麵皮、漢中熱麵皮和秦鎮米面涼皮。其中以岐山擀麵皮最受歡迎。
因為擀麵皮是從唐代冷淘面演變而來,其麵皮選料精良,工藝嚴謹,調味講究,以白、薄、光、軟、筋、香而聞名,涼爽可口,具有筋斗、柔軟、涼香、酸辣可口、四季皆宜之特點。
是關中西府小吃代表之一,也是西北最具民族風味的食品之一。在古代,擀麵皮乃是給宮里的御供食品,故西府人又稱擀麵皮為御京粉。
仿秦兵馬俑:
秦兵馬俑的發掘和展出轟動世界,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出土的秦兵馬俑所有陶人、陶馬與真人、真馬大小相仿,刻畫細膩精巧,富於真實感;
尤其是俑頭的塑造,通過對肌肉紋理與眼、眉、鼻、口的細致塑造,展現了眾多陶俑的不同面貌、表情和性格。陶馬刻畫栩栩如生,或昂頭豎耳,或目瞪口張,呈現噴鼻嘶鳴、躍動飛奔之勢。
它們排列成規模宏大的地下軍陣,顯示了兩千多年前秦始皇統一六國時威武的戰爭場面,同時也反映了秦代藝術家及工匠們的聰明才智和高超技藝,是當代發現的最偉大的歷史奇跡和藝術珍寶。秦始皇兵馬俑吸引了數千萬中外遊人前往觀賞。
鎮安大板栗:
鎮安大板栗以其個大、甜脆、含澱粉率高的獨特之點,贏得了榮譽。早在明末、清初,我國古都北京、長安(今西安)以及太原、洛陽等城市的商販就打出了「鎮安糖炒大板栗」的標簽。
鎮安大板栗樹是用當地野毛栗樹嫁接而成。工序是:每年春季果農從板栗樹剪來長150至200公分長的枝條,插於30至50公分粗齊頭斷莖的毛栗樹莖上,用膠泥嚴封接頭傷口。
待接枝發芽成活,便是大板栗樹了。板栗樹生長快慢與幼林撫育有直接關系。一般3至4年就有掛果,7至8年果苞滿枝,10至15年進入盛果期。五月開花,花落結果,八至九月成熟。
果實外殼滿刺青苞,成熟後青苞炸裂,即顯露出顆顆大板栗。每個栗苞含果實2至3顆,果扁圓,棕褐色,殼嘴有柔毛,貼果實處有膜皮,果肉呈乳黃色。果實平均重量35至45克。
米脂小米:
米脂小米,是陝北黃土高原米脂縣的一種特產。廣而言之,又稱延安小米。它色澤金黃,顆粒渾圓,晶瑩明亮,質粘味香,儲存數年,米質不變;燜成干飯,香甜松軟,越嚼越香,回味無窮;
煮成稀飯,粘糯爽口,清香四溢,飯湯表面有一層明亮的米脂油。米脂小米,因其質優,譽滿全國,為我國「四大著名小米」之一。
小米還具有養陰、壯陽、清熱、利尿、消腫等功能,對高血壓、皮膚病、炎症均有一定的預防和抑製作用。有腎病者宜常食,脾胃虛者宜久食。人們日常通過膳食小米來補充硒元素,調節人體自我免疫功能,以抗擊疾病。
洛南核桃:
洛南特產核桃個大、仁飽、皮薄、質優,頗受國內外消費者青睞。二十多年來,曾連續多次獲得國家、部、省等有關部門的`表彰獎勵。
2000年3月又被國家林業局和中國經濟林協會正式命名為「中國名特優經濟林——核桃之鄉」,在「1999年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和歷屆楊凌農博會上備受客商歡迎。
洛南核桃仁醫用價值頗高,保健作用明顯。具有「補氣養血、補腎固精、溫肺潤腸、補腦益壽、通潤血脈、生發養顏」之功效。長期食用,可以促進發育、健腦益智、增強記憶、提高免疫力,有明顯的防癌抗癌作用。
靖邊蕎麥:
蕎麥是靖邊縣白於山區主要農作物。靖邊蕎麥是陝北地區的特色產品,具有高蛋白、含糖低的特點,是糖尿病人不可或缺的保健食品。另外,蕎麥中的蘆丁是小麥等其它谷類作物所沒有的,蘆丁又名芸香甙、維生素P,具有預防動脈硬化、擴張毛細血管、疏通微循環、活化大腦及抗脂肪氧化的功能。
靖邊蕎麥因抗旱、耐瘠穩產、適應性廣、抗逆性強、種植方式靈活等優點而種植歷史悠久,其產品因品質優良而享譽陝北,成為出口創匯主要農產品。經常食用蕎麥不易引起肥胖症,因為蕎麥含有營養價值高、平衡性良好的植物蛋白質,這種蛋白質在體內不易轉化成脂肪,所以不易導致肥胖。
橫山大明綠豆:
橫山大明綠豆,陝西省榆林市橫山縣特產,中國地理標志產品。橫山縣是陝西省榆林市轄區,無霜期短、低溫缺水、土壤瘠薄、生態脆弱,是小雜糧適宜生長區。光照充足,雨熱同季,有利於食用豆根系發育、光合作用和著色,也有利於物質的積累和品質提高。
所產大明綠豆在國際國內市場上享有盛譽,被日本國指定為進口免檢產品。以粒大、粒重、色鮮在多次農展會上贏得了國內外客商和專家們的青睞。
洋縣黑米:
洋縣黑米產於陝西省漢中市洋縣。洋縣地處秦嶺南坡、漢江北岸。洋縣黑米古稱「粳谷奴」,外皮墨黑,內芯雪白的,有「黑珍珠」、「世界米中之王」的美稱。洋縣黑米具有較高的營養和滋補價值。
洋縣黑米色澤烏黑,內質色白,煮成粥為深棕色,味道濃香,營養價值甚高。常食洋縣黑米,具有滋陰補腎、益氣強身、明目活血的作用。
若用洋縣黑米與陝北紅棗煮粥,更是味美甜香,被人們稱之為「黑紅雙絕」。用洋縣黑米配以白果、銀耳、核桃仁、花生米、紅棗、冰糖、苡米做成「黑米八寶粥」,是難得的高級滋補美食。如能長期服用,可以益壽延年。
興平辣椒:
興平辣椒為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產於陝西省咸陽市興平市。興平素有「唐蒜明椒」之稱,興平辣椒生產基地屬典型的溫暖帶半濕潤的大陸性季風氣候,具有光熱資源豐富和雨熱同季的特點,年降水量的85~90%集中於線辣生長的旺盛期,有利線辣生長發育。
另外,興平市的辣椒生產基地海拔在400-500米之間,生育期季風較多,風力持續,對改善線椒作物群體通風透光條件顯然有益。因此,興平的線椒色澤紅亮,辣味濃郁,營養豐富,品佳味香,在國際市場上被譽為「椒中之王」和「一枝獨秀」。
⑻ 介紹關中平原經濟作物
渭河平原(Weihe Plain),又稱關中平原(Guanzhong Plain)或渭河盆地,系地塹式構造平原。介於秦嶺和渭北山系(老龍山、嵯峨山、葯王山、堯山、黃龍山、梁山等)之間。西起寶雞,東至潼關,海拔約323~800米,東西長約350公里,面積約3.6萬平方公里。因在函谷關(後亦稱潼關)和大散關之間(一說在函谷關、大散關、武關和蕭關之間),古代稱「關中」,亦有雅稱「秦中」之說。春秋戰國時為秦國故地,包括西安、寶雞、咸陽、渭南、銅川五市及楊凌示範區。東西長約350公里,平均海拔約500米,西窄東寬,號稱「八百里秦川」。[1-3]
渭河平原是斷層陷落區即地塹,後經渭河及其支流涇河、洛河等沖積而成,屬於渭河斷陷盆地帶的關鍵主體部分。這里自古灌溉發達,盛產小麥、棉花等,是中國重要的商品糧產區。是中國最早被稱為「金城千里,天府之國」的地方。[4-5]
渭河平原四面都有天然地形屏障,易守難攻,從戰國時起就有「四塞之國」的說法,所以漢代張良用「金城千里」來概括關中的優勢勸說劉邦定都關中。戰國時期,蘇秦向秦惠王陳說「連橫」之計,就稱頌關中「田肥美,民殷富,戰車萬乘,奮擊百貿,沃野千里,蓄積多饒」,並說,「此所謂天府,天下之雄國也」。這是因為關中從戰國鄭國渠修好以後,就成為了物產豐富、帝王建都的風水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