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評價廣州這座城市
很多人認為,上個世紀90年代,風靡大江南北的流行音樂,是廣州文化的巔峰,因為只有那時廣州的文化才走向了全國。以下是我給大家帶來的評價廣州的範文,歡迎大家參考借鑒!
評價廣州範文1
而其實,正所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廣州的強大正在於其極具生命力的草根文化。無人售票、飯後打包、AA制,這些當年讓初到廣州的人無不瞠目結舌的行為習慣,如今已滲透到了全國。看似不起眼的日常細節,改變著每一個來到廣州的人,他們慢慢接受並慢慢被改變,然後又被他們帶回家鄉,進而改變了很多地方的生活方式,影響至今。
2017年廣州市GDP突破了2萬億廣州為什麼成為全世界唯一千年不衰的商業城市?廣州在地理條件上,就是全世界少有的「福地」
地理環境、地緣優勢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廣州這座城市兩千多年來從未中斷過的文化張力以及她給這座城市的人們所帶來的從容、淡定、開放、包容以及中國傳統文化中非常難得的「規則意識」,並且把這種「規則意識」轉化為市場經濟中的契約精神,降低了整個社會的交易成本,帶來了商業的持續繁榮。
骨子裡的包容,深藏於民間的開放
1995年,24歲的青年丁磊從寧波來到廣州,創辦網易。8年後,他成為全國首富。他曾坦誠地說過這樣一段話:「在我的心目中,廣東是一片真正的熱土。我在廣州的城中村住過,從零起步,廣東包容我、接納我,給我機會。」
評價廣州範文2
1992年,許家印從河南舞陽鋼鐵廠辭職後先到深圳,在站穩腳跟後,他自告奮勇到廣州成立一個新的分公司,許家印帶著一個司機三個員工奔赴廣州,在城中村租了三間小屋子,隨後憑借珠島花園項目一戰成名。
1996年,許家印在廣州注冊成立恆大地產,開始了獨自創業,這年他38歲。22年後的今天,許家印已經成為全國首富。恆大足球兩次奪得了亞冠聯賽的冠軍,一時風光無兩。
這個城市的舞台中心,似乎一直都是外來的創業者處在聚光燈下。而本土成長起來的知名人物,你記得幾個?
這並不是偶然。在黃埔古港的南海神廟,有一座達奚司空塑像——一位皮膚黝黑、高鼻深目的外國人,左手舉於額前,作望海狀。傳說,達奚司空是唐朝波羅國(今印度)一名海員,回程時經廣州到南海神廟遊玩而誤了返程的海船,於是望海悲泣而立化。
評價廣州範文3
為一個外國人塑像,說明那時的廣州人就已經把全世界來到廣州的人置於非常重要的位置。不忌妒、不計較、不算計,一起發展、一起做大,甚至從不忌憚有一天別人會比自己做得更大,有一天會跑到自己前面去。
也難怪如「掃地僧」般存在的微信創始人張小龍,從華中科技大學電信系畢業後來到廣州,一待就是24年。在天河充滿市井味的軟體園區旁,他帶著團隊開發出了「連接一切」的微信。當微信成長為月活躍10億的社交巨頭後,張小龍也沒有想著將總部搬回深圳,位於海珠區的TIT創意園至今仍作為微信的發跡地,輻射著中國的互聯網產業。
給外來者讓出空間,但自己就不發展了嗎?不是!
聲名遠揚的長隆集團,這幾年已讓很多人「為了長隆拖家帶口來到廣州」,但其創始人蘇志剛於外界卻一直是模糊的存在。他從「一輛自行車、一塊砧板、一桿秤」做起,到坐擁世界一流旅遊集團,卻低調到網上幾乎找不到他的照片。「只要你不怕苦,做一行愛一行,也一定會成功。」這是蘇志剛常說的話,其中也道出了廣州人骨子裡的精氣神。
在各行各業的精英中,成長在廣州的年輕人似乎總是最早吃螃蟹的人。上世紀80年代,當外企剛剛進入中國時,最早進去工作的就有很多廣州年輕人的身影。廣州還有中國內地第一家現代購物中心天河城、第一家自選超級市場友誼商店、第一家五星級酒店白天鵝賓館、第一個揚手即停計程車公司廣州白雲小汽車出租公司等等無數個「第一」。
評價廣州範文4
到底要怎麼去評價廣州這座城市呢?我已經在廣州生活了五年半,我還是不知道如何回答。」陳皓宇回憶起自己五年前剛到廣州上學時的樣子,也回憶起自己剛工作時被騙的悲慘經歷,那時他感嘆著廣州這種大城市的人心險惡。
他寫到了加班到凌晨四五點,下樓買早餐時看到的睡姿百態的醉漢,和晨跑的年輕人,他們似乎代表了這個城市的兩個極端:可以燈紅酒綠,也可以朝氣蓬勃。
他還寫到小區樓下那些聚在一起聊天的老廣州,他們一起吐槽外來務工人員素質低下,甚至會對不講粵語的新廣州人帶點隱約的歧視。但除此之外,他們又會在菜市場輕聲告訴你,這個檔位的青菜不新鮮,前面的菜市場更便宜。
在那篇回答里,陳皓宇並沒寫到什麼實質性的關於廣州的外在事實,只是記述了五年來的點滴。最後他寫道,「這不是一座有多特殊的城市,他有屬於自己的文化沉澱,但他同樣非常包容。所以,歸根結底,你用什麼心態去面對這種城市,這座城市就反饋給你什麼樣的面貌。」
評價廣州範文5
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脾氣
那麼,我們腳下的這座城市為什麼叫做北京、上海、廣州或者其他名字?它跟別的地方到底有什麼不同?——這是微信公眾號「帝都繪」創始人之一宋壯壯一直以來思考的問題。他在北京出生長大,是個土生土長的北京人,但卻一直在探尋北京這座城市的身份。
在宋壯壯看來,城市跟人一樣是有性格的,就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名字。當我們看到「張飛」這兩個字時,一開始沒人知道它指代的是怎樣的人,直到我們看了《三國演義》,了解到這是個燕頷虎須、豹頭環眼的彪形大漢。一個人身上能夠起到識別作用的是外貌、體型、聲音、性格等特徵,也正是這些特徵確立了這個人的身份,也是張飛之所以為張飛。
人們待在一座城市裡,一定會或多或少地受到這座城市內生性格的影響。「無論對城市還是對個人而言,了解一座城市的身份,或者說它的性格,都是非常關鍵的一步。而帝都繪所做的工作就是,在每一次對這些城市原理、地方知識跟共同記憶的探索中,不斷發現北京的城市身份。」
宋壯壯的搭檔李明揚也是一位城市愛好者,同時還是一個「京城通」。李明揚是個能把地圖當小說看的人。他喜歡城市系統,尤其對交通感興趣,北京再復雜的立交橋,在他的筆下都可以化為簡單直觀的平面圖。
他還有一個特別的愛好——收集地圖。從2000年開始,李明揚一直在收集各種各樣的地圖,「我不太喜歡看小說,相對於一個虛構的故事,可能你拿張圖表給我看我會更感興趣。」小時候,讓李明揚一遍又一遍快翻爛的書是網路全書,「我對這種扁平化的知識有濃厚的興趣,加上記憶力還可以,就想把所有東西都裝到自己腦子里。」
在為城市尋找身份的同時,他們也一直在尋找北京人的身份。然而怎麼將北京人身份這個宏大的主題展現出來,兩人也是費盡了心思。不久前刷屏朋友圈的一篇《生活在北京的100個人》,就是帝都繪對於這個問題給出的一種回答。
嗅覺,是我們在日常城市生活中不太能意識到的一項感官,但氣味,卻又最容易讓人產生對某個地方的記憶。你也許在某個瞬間聞到某種氣味,突然想起兒時家門口剛下完雨的泥巴路,或是那年暑假冰棍融化時,空氣中香甜的氣息,又或是第一次約會時,隨著春風飄拂的洋槐花。
感受一座城市的方式,因此也有很多。你用眼睛看到的,是它的其中一面,而當你閉上眼睛,用鼻子感受到的,可能是它的另一面。
南鑼鼓巷稱得上是北京最著名的一條胡同了,每天都有絡繹不絕的遊客和文藝青年到來,讓這條只有8米寬、787米長的胡同,成了北京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之一。
宋壯壯就住在這條著名胡同的旁邊。不同於大多數人對南鑼鼓巷的印象,他一直覺得「南鑼鼓巷是很差的一條街,很討厭」,但也一直想做一次對南鑼鼓巷的探索。
有一次,他看到英國設計師凱特·麥克林在紐約、巴黎、愛丁堡、阿姆斯特丹等城市組織的感官之旅。凱特帶領志願者們走過這些城市的大街小巷,時不時停下來,聞一聞路邊的玫瑰花叢、大樹、下水道、人們隨地小便的角落甚至是垃圾桶,不放過每一處角落,並讓志願者把聞到的氣味詳細記錄下來。之後,凱特用不同的形狀、顏色對氣味進行了編碼,並將這些信息可視化,最終繪制出一幅幅獨特的城市氣味地圖。
這給宋壯壯帶來了啟發,後來帝都繪在南鑼鼓巷也組織了一次「聞味兒」實驗。15位實驗員在南鑼鼓巷展開了長達75分鍾的聞味兒實驗,一共記錄下包括皮革味、圓珠筆芯味、垃圾桶味、新鮮百合花味、油煙味以及各種小吃的味道等55種不同的氣味。他們把這些氣味歸納成了16個大類,並繪制出了一幅南鑼鼓巷氣味地圖。廣州還有一項風俗,在網上被譽為「業界的清流」。有人戲謔:如果你接到的「紅色炸彈」來自廣州的朋友,那麼,恭喜你:錢包可以放心了。放眼全國,「份子錢」普遍為500元到5000元,而在廣州100元是非常普遍的情況。在以廣州為中心的南番順地區,甚至一分錢不收,把紅包折個角代表受禮便還給你。
這些生活細節,把廣州文化中務實、低調的作風顯露無遺。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影響全國的日常習慣也源自廣州,比如現在各地都已經能自覺做到的「公交讓座」,也是由廣州最早引領的。
❷ 廣州經濟發展是最差的,為何口碑是最好的呢
眾所周知,我們國家如今總共有四座一線城市,分別是北京、廣州、深圳、上海四大城市,每一座一線城市的影響力都是巨大的,從數據上來說你就能夠明白了,我國最發達的一線城市上海,其經濟總量幾乎可以碾壓世界上一大部分的國家,甚至一座城市,就是一個省份的GDP。
❸ 為什麼廣東的經濟那麼發達啊
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涉及到了多方面的因素,廣州也不例外。廣州的經濟發展,之所以能夠這么快,個人因為主要有兩個因素。一是地理因素,另外一個就是政策因素了。
廣州的飛速發展肯定還包括一些其他的因素,比如環境、天氣、人文因素等,都是很重要的。
❹ 廣東省GDP總量繼續位居全國第一位,廣東經濟發展有哪些得天獨厚的條件
廣東省GDP總量繼續位居全國第一位,廣東經濟發展有哪些得天獨厚的條件?
一、廣東是我國的海洋大省,海域遼闊、海岸線長、島嶼眾多、海灣優良、灘塗廣布。全省的海域面積達41.9萬平方公里,是陸域面積的2.3倍;大陸海岸線4114公里,在全國沿海省市中排第一位;海島1431個、海灣510多個、灘塗面積20.42萬公頃;已探明的濱海砂礦4.7億立方米、臨海石油資源97億噸,龐大的海洋資源儲備為廣東發展海洋經濟提供了資源保證。
❺ 為什麼覺得廣州的經濟不如東莞,更不如深圳
廣州是一個古老之城也有很多老人小孩在此居住年經一輩都出外打拚,而深圳一座年輕的城市,在深圳 全是年輕人,都是精英 如果你不優秀 就會被淘汰。之所以深圳發展速度極快 這就是原因。
簡單的說就是 廣州大多人都是本地養老的城市,如同後勤。而深圳 就是戰場,有能力的、有資本的、年經的 都湧入深圳打拚自己的天下!
❻ 廣州經濟怎麼樣
2016年,廣州全市地區生產總值19610.94億元,同比2015年增長8.2%。地區生產總值居中國大陸城市第三位。三次產業結構為1.22:30.22:68.56,第三產業佔比居中國前三位,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7%。財政總預算收入5174億。廣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940.70元[46] 。
2016年,廣州市軟體和信息服務業產業規模達2600億元,行業增加值占廣州GDP的比重超過6%,已成為廣州支柱產業之一。涌現出網易、華多、酷狗音樂、UC、唯品會等一批具有較高知名度的企業,2016年有13家企業入選中國最佳創新公司50強[47] 。廣州已形成汽車、石油化工、電子、電力熱力生產供應、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批發零售、金融、房地產、租賃和商務服務、交通運輸10個千億級產業集群[48] 。2016年,廣州智能裝備及機器人產業規模已近500億元,廣州機器人生產量在全國排第二位,行業集聚效應顯現。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已形成從上游關鍵零部件、中游整機到下游系統集成的機器人完整產業鏈條[49] 。廣州正大力實施IAB計劃(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慧、生物醫葯),打造若干個千億級產業集群。[47]
廣州總部經濟發展能力位居中國第三位,穩居總部經濟發展第一能級城市范圍內。[50] 2010年至2015年,廣州五次被福布斯評為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第一位[51] 。跨境電子商務規模居全國第一[52] 。截至2015年底,廣州累計吸收全球136個國家和地區的外商直接投資企業26945家,實際使用外資總額753.4億美元[53] ;共有288家世界500強企業在廣州投資近800個項目,其中120家把總部或地區總部設在廣州[54-55] 。在2016年「中國互聯網企業100強」排行榜中,廣州共有8家企業入榜,總數位列廣東第一。[56]
廣州「十三五」時期將重點建設國際航運樞紐、國際航空樞紐、國際科技創新樞紐,並著力打造「三中心一體系」,即國際航運中心、國際物流中心、國際貿易中心和現代金融服務體系[57] 。
2015年4月8日,國務院印發《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廣州南沙新區成為自由貿易試驗區[58] 。
廣州被聯合國評為全球發展最快的超大城市第一位,並且聯合國報告指出廣州人類發展指數居中國城市第一位[59-60] 。2016年、2017年《機遇之城》報告,廣州均居中國城市第一位[61-62] 。在2016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中國城市新分級名單中,廣州均居全國前三位。
第一產業
2016年,廣州都市農業總收入1845.1億元,增長0.5%。都市農業總產值1330.6億元,增長0.5%。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達到94家,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7家,省級龍頭企業24家,都市農業示範區30個。農業產業化產值92.5億元,增長0.5 %;農業產業化規模達22.4 %,提高0.5個百分點。[22]
第二產業
中山紀念館
廣州是中國重要的工業基地、華南地區的綜合性工業製造中心,多年的發展已形成了門類齊全、輕工業較為發達、重工業有一定基礎、綜合配套能力、科研技術能力和產品開發能力較強的外向型現代工業體系。中國40個工業行業大類中,廣州就擁有34個。廣州工業在廣州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工業增加值在廣州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超過1/3。汽車製造、電子通信和石油化工三大支柱產業的工業產值約占廣州工業總產值的1/3。
2016年,廣州工業增加值5369.40億元,比上年增長6.2%。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664.55億元,增長7.5%;規模以上汽車製造業、電子產品製造業和石油化工製造業三大支柱產業完成工業總產值9693.48億元,增長7.6 %,占廣州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49.57%。[22] 廣州擁有六個過千億的製造業集群,分別是汽車、石油化工、電子產品、重大裝備、生物與健康、新材料與高端製造,是珠三角產業轉型升級的龍頭[63] 。2016年,廣州智能裝備及機器人產業規模已近500億元,廣州機器人生產量在全國排第二位。
❼ 廣州經濟為什麼那麼發達 知乎
廣州經濟發達的原因:
一、廣州自古以來都是嶺南都會,人口眾多,商貿發達,文化繁榮。
二、作為省會城市,國家、廣東省內都給了、政策、資金等方面的強力支持。
三、廣州對外來移民一視同仁,因此人才匯聚,帶來技術、智慧、和資金。
❽ 廣州的經濟怎麼樣
2016年,廣州全市地區生產總值19610.94億元,同比2015年增長8.2%。地區生產總值居中國大陸城市第三位。三次產業結構為1.22:30.22:68.56,第三產業佔比居中國前三位,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7%。財政總預算收入5174億。廣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940.70元[46] 。
2016年,廣州市軟體和信息服務業產業規模達2600億元,行業增加值占廣州GDP的比重超過6%,已成為廣州支柱產業之一。涌現出網易、華多、酷狗音樂、UC、唯品會等一批具有較高知名度的企業,2016年有13家企業入選中國最佳創新公司50強[47] 。廣州已形成汽車、石油化工、電子、電力熱力生產供應、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批發零售、金融、房地產、租賃和商務服務、交通運輸10個千億級產業集群[48] 。2016年,廣州智能裝備及機器人產業規模已近500億元,廣州機器人生產量在全國排第二位,行業集聚效應顯現。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已形成從上游關鍵零部件、中游整機到下游系統集成的機器人完整產業鏈條[49] 。廣州正大力實施IAB計劃(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慧、生物醫葯),打造若干個千億級產業集群。[47]
廣州總部經濟發展能力位居中國第三位,穩居總部經濟發展第一能級城市范圍內。[50] 2010年至2015年,廣州五次被福布斯評為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第一位[51] 。跨境電子商務規模居全國第一[52] 。截至2015年底,廣州累計吸收全球136個國家和地區的外商直接投資企業26945家,實際使用外資總額753.4億美元[53] ;共有288家世界500強企業在廣州投資近800個項目,其中120家把總部或地區總部設在廣州[54-55] 。在2016年「中國互聯網企業100強」排行榜中,廣州共有8家企業入榜,總數位列廣東第一。[56]
廣州「十三五」時期將重點建設國際航運樞紐、國際航空樞紐、國際科技創新樞紐,並著力打造「三中心一體系」,即國際航運中心、國際物流中心、國際貿易中心和現代金融服務體系[57] 。
2015年4月8日,國務院印發《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廣州南沙新區成為自由貿易試驗區[58] 。
廣州被聯合國評為全球發展最快的超大城市第一位,並且聯合國報告指出廣州人類發展指數居中國城市第一位[59-60] 。2016年、2017年《機遇之城》報告,廣州均居中國城市第一位[61-62] 。在2016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中國城市新分級名單中,廣州均居全國前三位。
第一產業
2016年,廣州都市農業總收入1845.1億元,增長0.5%。都市農業總產值1330.6億元,增長0.5%。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達到94家,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7家,省級龍頭企業24家,都市農業示範區30個。農業產業化產值92.5億元,增長0.5 %;農業產業化規模達22.4 %,提高0.5個百分點。[22]
第二產業
中山紀念館
廣州是中國重要的工業基地、華南地區的綜合性工業製造中心,多年的發展已形成了門類齊全、輕工業較為發達、重工業有一定基礎、綜合配套能力、科研技術能力和產品開發能力較強的外向型現代工業體系。中國40個工業行業大類中,廣州就擁有34個。廣州工業在廣州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工業增加值在廣州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超過1/3。汽車製造、電子通信和石油化工三大支柱產業的工業產值約占廣州工業總產值的1/3。
2016年,廣州工業增加值5369.40億元,比上年增長6.2%。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664.55億元,增長7.5%;規模以上汽車製造業、電子產品製造業和石油化工製造業三大支柱產業完成工業總產值9693.48億元,增長7.6 %,占廣州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49.57%。[22] 廣州擁有六個過千億的製造業集群,分別是汽車、石油化工、電子產品、重大裝備、生物與健康、新材料與高端製造,是珠三角產業轉型升級的龍頭[63] 。2016年,廣州智能裝備及機器人產業規模已近500億元,廣州機器人生產量在全國排第二位。
❾ 為什麼說,一線城市裡廣州最有前途
這座城市連續三次被評為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在全球化與世界級城市研究小組與網路(簡稱GaWC)對世界城市的評比中,廣州被列為Alpha(一線城市)。廣州再次被賦予重要使命。《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簡稱《規劃綱要》)正式印發實施,廣州作為大灣區發展的四大核心引擎之一,要充分發揮國家中心城市和綜合性門戶城市引領作用。大灣區時代,雲山珠水、吉祥花城正煥發著新的活力。
但是,要留下廣州的城市記憶,遠不止一個永慶坊,因此,廣州市提出打造全長30公里的精品珠江文化長廊項目。其中,西10公里保留中西合璧的文化風貌,中10公里展現現代多元、大都市的文化魅力,東10公里建設生態低碳、活力開放的現代化港灣。
❿ 廣州人如何為廣州經濟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對廣州的經濟發展狀況主觀感覺
廣東人非常聰明,他們對經濟都有非常敏銳的感覺,尤其是當時改革開放的時候,他們明明顯的嗅到了製造業的發展,所以他們大力發展製造業,隨後又大力發展金融,各個方面反正是能夠抓住行射追上趨勢,去把廣東的經濟發展得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