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浙江台州窮嗎
當然不窮!
台州,中國長江三角洲經濟圈16大城市之一。中國股份合作制經濟的搖籃 ,中國民營經濟發源地。台州全市民營經濟比重佔GDP比重達97% ,台州私營經濟又被經濟學界稱為「溫台模式」。
台州固然比不上溫州福州等沿海城市,但是比起中西部,那最起碼是個中等以上的城市。環境在台州來說是相當的不好,這是跟內地不能比的!
探究的一般過程是從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開始的,發現問題後,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對問題的答案作出假設.設計探究的方案,包括選擇材料、設計方法步驟等.按照探究方案進行探究,得到結果,再分析所得的結果與假設是否相符,從而得出結論.並不是所有的問題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確的結論.有時,由於探究的方法不夠完善,也可能得出錯誤的結論.因此,在得出結論後,還需要對整個探究過程進行反思.探究實驗的一般方法步驟:提出問題、做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
科學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觀察法、實驗法、調查法和資料分析法等.
觀察是科學探究的一種基本方法.科學觀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藉助放大鏡、顯微鏡等儀器,或利用照相機、錄像機、攝像機等工具,有時還需要測量.科學的觀察要有明確的目的;觀察時要全面、細致、實事求是,並及時記錄下來;要有計劃、要耐心;要積極思考,及時記錄;要交流看法、進行討論.實驗方案的設計要緊緊圍繞提出的問題和假設來進行.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外,其它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叫做對照實驗.一般步驟:發現並提出問題;收集與問題相關的信息;作出假設;設計實驗方案;實施實驗並記錄;分析實驗現象;得出結論.調查是科學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調查時首先要明確調查目的和調查對象,制訂合理的調查方案.調查過程中有時因為調查的范圍很大,就要選取一部分調查對象作為樣本.調查過程中要如實記錄.對調查的結果要進行整理和分析,有時要用數學方法進行統計.收集和分析資料也是科學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收集資料的途徑有多種.去圖書管查閱書刊報紙,拜訪有關人士,上網收索.其中資料的形式包括文字、圖片、數據以及音像資料等.對獲得的資料要進行整理和分析,從中尋找答案。
『貳』 現台州的經濟情況怎麼樣
我是台州人,這是一份台州市政府工作報告里的一些內容。
統計資料顯示,2010年我市經濟運行的總體情況相當不錯,全市實現生產總值(GDP)2415.12億元,比2009年增長13.1%,增幅跑贏全省(11.8%),創近3年歷史新高。人均GDP達到41582元,比上一年增長12.3%,按年平均匯率折算已達6143美元。而根據世界銀行公布的2008年世界各國人均GDP排名,這一數字相當於南非、阿根廷人均水平。
市統計局副局長曹桂芝介紹,由於2010年天氣適宜,我市農業受台風等因素影響少,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75.56億元,較2009年增幅4.7%,「這是一個增幅比較大的數據。」
在工業生產領域,2010年我市工業生產較快增長。全市實現工業增加值754.49億元,比2009年增長21.2%。
另外,2010年我市固定資產投資適度增長,房地產市場投資成為投資增長的主要支撐力量。全年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196.08億元,比2009年增長28.8%。
在消費領域,2010年我市雖然物價上漲指數較高,居民消費價格(CPI)比2009年上漲4.6%,高於全省水平(3.8%),其中食品價格漲幅較大,上漲9%。但全市實現消費品零售額卻不低,全年總額為960.45億元,較2009年增長18%。
『叄』 浙江台州市的經濟發展在浙江省內有什麼成績
台州,台州是浙江東部沿海城市的重要城市之一,不但如此,它在寧波城市圈的地位也不容小覷。他是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城市。近幾年台州的民營經濟迅速發展,並且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如今,它致力於更完善的產業格局,並採取措施讓民營企業進入到發展高質量軌道。不僅如此,台州今年在科技創新方面投入很多,致力於技術創新與企業發展相輔相成,第三產業也逐漸發展起來。以上這些"進步"推動者台州走到了現在,讓我們看到屬於它的一席之地,你認為它會是最後的贏家嗎?從這三座城市的發展優勢來看,每個城市都有它的閃光點和特色,並且在2018年它們的GDP都相差無幾,所以這三座城市你覺得誰會成為第三大城市呢?
『肆』 浙江台州經濟情況
台州經濟情況簡介 1、台州概述 台州市(台,音tāi),位於浙江省沿海中部,上海經濟區的南翼,市中心處北緯28度,東經122度。北鄰寧波、紹興,南連溫州,是中國黃金海岸線上一個新興的組合式港口城市,是中國股份合作制經濟的搖籃,中國重要工業生產出口基地。全市陸地面積9413平方千米,淺海面積8萬平方千米,人口約597萬,其中市區人口144萬。台州市現轄椒江、黃岩、路橋3個市轄區,以及玉環、天台、仙居、三門4個縣,代管臨海、溫嶺2個縣級市。台州是中國著名的漁區、水果之鄉,華東重要能源基地,中國重點風景名勝區,武術、圍棋之鄉,中國重要的小商品集散地。境內有甬台溫鐵路,浙東航空支線,瀋海高速公路,上三高速公路,台金高速公路,融入浙江四小時交通圈。 2,台州經濟狀況 台州是股份制經濟的發源地,是中國當前兩大經濟模式之一的「溫台模式」的創始者。其中,台州民營經濟的比重佔了台州經濟總量的97%以上,高於同省的 寧波70%,紹興96%的比重水平。高程度的私有化也促使台州擁有了雄厚的民間資本和發達的金融放貸業。台州雖然是個新興的城市,名氣不大,但起點高,發展迅猛。台州的人均收入水平超過杭州、寧波、上海、北京,躋身浙江省人均收入第二,全國人均收入前十名的位置,成為了繼杭州、寧波、溫州後的浙江又一大城市 。2010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2415.12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3.1%,遠高於全省平均水平,增幅排名全省第三位,創近三年新高;人均生產總值達到41582元,比上年增長12.3%,按年平均匯率折算,已達6143美元。台州的人均收入在長三角16個城市中,位居第一,台州城鎮居民轎車擁有量全國第一。, 2.1基礎工業 主要有電力能源、汽摩配件、醫葯化工、家用電器、塑料模具、服裝機械、水泵閥門、工藝美術、新興材料、鞋帽服裝等產業。 2.2.製造業基地 中國微型家用轎車之都,中國摩托車之都,中國醫葯之都,中國縫紉機之都,中國模具之都,中國塑料製品之都,中國工藝禮品之都,中國閥門之都,中國罐頭食品之都。 2.3.漁業
『伍』 浙江台州怎麼樣
摘要 您好,台州經濟發展良好,在浙江省內排第六。
『陸』 浙江台州是不是很窮
不窮
台州,中國長江三角洲經濟圈16大城市之一。中國股份合作制經濟的搖籃,中國民營經濟發源地。台州全市民營經濟比重佔GDP比重達97%,台州私營經濟又被經濟學界稱為「溫台模式」。
台州固然比不上溫州福州等沿海城市,但是比起中西部,那最起碼是個中等以上的城市。環境在台州來說是相當的不好,這是跟內地不能比的!
基本信息
台州地處中國華東地區、浙江中部沿海,東瀕東海,北靠紹興市、寧波市,南鄰溫州市,西與金華市和麗水市毗鄰,依山面海,地勢由西向東傾斜,西北山脈連綿;夏季受熱帶海洋氣團控制,炎熱多雨,為亞熱帶氣候特徵。冬季受極地大陸氣團控制,天氣溫涼,具亞熱帶氣候特徵,境內公路交通以瀋海高速公路等構成主要公路網。
台州是江南水鄉,水穿城過。歷史上台州「河網密布、港汊交縱」,水鄉風韻不亞於蘇杭,有「走遍蘇杭、不如溫黃」之說。
台州素以佛宗道源享譽海內外,是佛教天台宗和道教南宗的發祥地。天台山以其深邃的文化內涵孕育出了博大精深的「和合文化」。台州是浙江「七山一水兩分田」的縮影,是山、海、水和諧的生態福地。
『柒』 台州真的富裕 嗎
台州富裕,但是也要看人,每個地方都有富人也有窮人,不能一概而論。
2018年,台州市實現生產總值4874.67億元,2019年上半年數據顯示,台州有著2263.55億元,增速6.74%,排名省內第六名。
(7)台州現在經濟如何擴展閱讀:
台州市位於浙江中部沿海,地處全國海岸帶中段。陸地范圍介於東經120°17′~121°56′、北緯28°01′~29°20′之間,東西長172.8公里,南北寬147.8公里。
截至2019年,台州市行政區轄椒江、黃岩、路橋3個區,代管臨海、溫嶺、玉環3個縣級市和天台、仙居、三門3個縣,分設61個鎮、24個鄉、44個街道,共4645個村委會、198個社區和137個居委會。台州市政府駐地椒江區白雲山南路233號。
『捌』 浙江台州經濟情況
台州經濟情況簡介 1、台州概述 台州市(台,音tāi),位於浙江省沿海中部,上海經濟區的南翼,市中心處北緯28度,東經122度。北鄰寧波、紹興,南連溫州,是中國黃金海岸線上一個新興的組合式港口城市,是中國股份合作制經濟的搖籃,中國重要工業生產出口基地。全市陸地面積9413平方千米,淺海面積8萬平方千米,人口約597萬,其中市區人口144萬。台州市現轄椒江、黃岩、路橋3個市轄區,以及玉環、天台、仙居、三門4個縣,代管臨海、溫嶺2個縣級市。台州是中國著名的漁區、水果之鄉,華東重要能源基地,中國重點風景名勝區,武術、圍棋之鄉,中國重要的小商品集散地。境內有甬台溫鐵路,浙東航空支線,瀋海高速公路,上三高速公路,台金高速公路,融入浙江四小時交通圈。 2,台州經濟狀況 台州是股份制經濟的發源地,是中國當前兩大經濟模式之一的「溫台模式」的創始者。其中,台州民營經濟的比重佔了台州經濟總量的97%以上,高於同省的 寧波70%,紹興96%的比重水平。高程度的私有化也促使台州擁有了雄厚的民間資本和發達的金融放貸業。台州雖然是個新興的城市,名氣不大,但起點高,發展迅猛。台州的人均收入水平超過杭州、寧波、上海、北京,躋身浙江省人均收入第二,全國人均收入前十名的位置,成為了繼杭州、寧波、溫州後的浙江又一大城市 。2010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2415.12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3.1%,遠高於全省平均水平,增幅排名全省第三位,創近三年新高;人均生產總值達到41582元,比上年增長12.3%,按年平均匯率折算,已達6143美元。台州的人均收入在長三角16個城市中,位居第一,台州城鎮居民轎車擁有量全國第一。, 2.1基礎工業 主要有電力能源、汽摩配件、醫葯化工、家用電器、塑料模具、服裝機械、水泵閥門、工藝美術、新興材料、鞋帽服裝等產業。 2.2.製造業基地 中國微型家用轎車之都,中國摩托車之都,中國醫葯之都,中國縫紉機之都,中國模具之都,中國塑料製品之都,中國工藝禮品之都,中國閥門之都,中國罐頭食品之都。 2.3.漁業
『玖』 台州的經濟怎麼樣.
年來,台州市以加快發展為主題,以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為目標,積極擴大對外開放,全力推進經濟發展,取得了新的業績。
國民經濟指標
2004年,台州市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經濟實力穩步增強,經濟綜合實力躋身於浙江省中上水平。全市實現生產總值(GDP)1173.7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3.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96.7億元,增長0.1%;第二產業增加值686.0億元,增長14.2%;第三產業增加值391.1億元,增長16.4%。
2004年,全市人均生產總值21177元,比上年增長13.0%。全市財政總收入126.67億元(按退稅機制改革前口徑統計,下同),增長16.7%,其中地方財政收入62.6億元,增長18.8%。財政總收入居浙江省第四位。2004年,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113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2.8%,其中市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51元,在長三角16個城市中居第二位,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6008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8%。
金融運行形勢良好。年末全市各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1164.07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0.2%。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601.08億元,比上年增長10.9%。城鄉居民消費能進一步增強,其中市區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突破萬元。全市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2.9億元,增長15.5%。
農業
台州兼得山海之利,民勤物阜。台州是浙江糧食的主要產地;是中國第一個水稻畝產超千斤、2千斤的地方;是中國的主要漁區和水果之鄉。
2004年,農村經濟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標,進一步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效益農業,農業生產穩步發展。2004年,全市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74.12億元,同比增長3.8%;農村經濟總收入達到2563億元,同比增長13.0%,效益型經濟作物發展勢頭良好,蔬菜、水果、油料、花卉等非糧經濟作物播種面積為121.57千公頃。糧食作物與非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的比例為57.2∶42.8。
建設綠色、無公害生產基地。至2004年底,台州有千畝以上種植業規模化基地213個,特色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基本形成。全市有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271個,134萬畝,其中,通過省級認定186個,65.5萬畝。台州主要農產品綠色標准覆蓋率達到42%。全市共有15個農產品獲中國有機食品標志使用權,有55個農產品獲中國綠色食品標志使用權,新認證全國無公害農產品86個,新認證浙江綠色農產品55個。
農民專業合作社快速增長。台州在全國率先開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被國家農業部確定為全國農民專業合作試點單位。至2004年底已建成379家合作社,其中28家被列為國家或省級示範性合作社,入社社員達4萬多戶,實現銷售收入30億元,返還社員利潤近3億元。台州市全市已組建了生豬、奶業、家禽、西蘭花、農機、柑橘、楊梅、西瓜、茶葉、種業等十大農業產業協會。
打造綠色台州。進一步加快了平原綠化各沿海防護林建設步伐,2004年,全市共完成造林面積4430公頃,封山育林面積2320公頃。全市森林覆蓋率為62.2%。
加快外向型農業發展。2004年農產品自營出口額為3.78億元,同比增長47.6%。共簽訂了29個投資農業協議項目,境外投資總額3262.1美元,人民幣2.4億元。
水果。台州是中國著名的果品基地,是浙江省最大的果品基地之一。黃岩蜜橘歷史悠久,名聞遐邇,有早橘、早熟無核橘、本地早等近200個品種。本地早和宮內伊予柑兩個品種多次獲得金獎。近年來,臨海無核蜜橘後來居上,注冊品牌不斷產生,宮川蜜柑2000年被中國流通協會評為金獎產品。玉環柚(文旦)為世界四大名柚之一,已連續8次在中國柚類評比中奪冠。另外,楊梅、高橙、枇杷等水果也量大質優,素負盛名。2001年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上,本地早、東魁楊梅等9個品牌水果獲中國名牌產品稱號。2004年浙江農業博覽會上,有71個產品獲浙江優質農產品金獎。「九峰」牌黃岩蜜桔本地早、「天頂」牌仙居碧綠茶、「玉麟」牌溫嶺西瓜等3個農產品獲浙江省「十大最受市民喜愛的農產品」、有4隻品牌西瓜獲浙江省「十大優質西瓜」品牌、有3隻柑橘獲浙江省「十大名牌柑橘」。
台州盛產綠茶,名茶有:天台山雲霧茶,臨海蟠毫、羊岩勾青,仙居雲峰茶,黃岩龍乾春。
工業
工業經濟快速發展。2004年台州市完成全部工業增加值614.26億元,比上年增長14.2%;工業增加值佔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達52.3%。全市國有和年銷售收入500萬元及以上非國有工業企業(以下簡稱規模以上)實現工業總產值1311.63億元,比上年增長28.2%。全年全市工業總產值超億元工業企業有220家,比上年增加65家,完成工業總產值657.73億元。錢江、吉利、飛躍、東港等9家企業工業總產值超過10億元。工業結構不斷優化,製造業在工業經濟中的主體地位繼續加強,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製造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257.61億元,增長29.1%,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95.9%。
五大主導行業發展勢頭良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共完成工業總產值763.93億元,其中:
汽摩及配件行業--213.75億元↑增長37.0%,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16.3%。
家用電器行業--195.22億元↑增長31.1%,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14.9%。
醫葯化工行業--161.30億元↑增長21.7%,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12.3%。
塑料模具行業--109.02億元↑增長26.3%,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8.3%。
服裝機械行業--84.63億元↑增長23.1%,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6.5%。
外向型經濟迅猛發展。2004年台州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出口交貨值440.79億元,增長26.1%,銷售產值的比重達34.7%。
市場建設
台州是浙江省商貿發達地區,多層次、多方位、多功能的市場網路體系,是台州經濟的一大特色和優勢。至2004年末,全市擁有各類商品交易市場544個,年成交總額635億元,其中生產資料市場99個,消費品市場445個。其中年成交額超億元的市場72個,超10億元的9個。路橋中國日用品商城、浙江松門水產品批發市場、黃岩柑桔果品批發市場名列全國百強集貿市場、省十大工業品市場和十大農副產品市場,產品輻射全國20多個省、市。生產資料市場發展很快,2004年,生產資料類市場成交額152.68億元,同比增長43.7%,其中舊機械設備市場已成為中國規模最大的舊機械設備現貨調劑市場。
『拾』 台州經濟如何
台州經濟狀況GDP並不高,但人民總體生活水平較高,消費也較高
台州市的戰略定位:
n 台州市在未來5到10年的戰略定位是建立長三角地區先進製造業基地、中國民營經濟創新示範區和現代化港口城市。
n 在未來更長時期內,台州的戰略定位則是「三城一基地」,即國際機電城、山水型生態城、現代化港口大城市和中國東部先進製造業基地。
n 台州區域和城市發展的方向是「四位一體」,即港口、製造、物流和城市四位一體的城市經濟。
台州市的發展目標:
n 「兩翻番」。台州的人均GDP在過去十幾年內基本上是每六年翻一番,今後還是爭取6年翻一番。2004年人均GDP為2500美元,爭取在2010年達到5000美元,在2016年達到10000美元。
n 「三提高」。城市化水平明顯提高(在2010年達到50%以上,在2015年達到60%以上,到2015年躋身於浙江省一級城市行列);社會和諧文明程度明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年社會保障覆蓋率達到80%以上,2015年達到90%以上)。
我們認為,目前台州所作的戰略規劃在戰略定位和發展目標的描述上已經相當清晰,但是在給出相應的實現目標的手段方面卻不充分。
要實現人均GDP每六年翻一番的目標,人均GDP就必須年均增長12%以上。要在未來十餘年內保持人均GDP如此高速度的增長,並不是一項容易的任務。雖然從1978年到2004年,台州市人均GDP年均增速達到20%(圖1),但是隨著收入基數的擴大,人均收入的增長速度已經明顯減緩。從1997年到 2004年的八年間,人均GDP增速低於12%的就有四年,這八年期間的年均增速也僅為11%。與之相對比的是,這八年間全國人均GDP的年均增速為8%, 而浙江省人均GDP的年均增速為12%。因此,要落實人均GDP持續快速增長的戰略目標,就必須確保有各方面充足的資源作為支持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