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遠距離調運土石方時,為什麼要計算經濟運距
計算經濟運距的原因如下:
1、填方用土的來源,一般從路塹挖方來填築較近的路堤比較經濟,但是如果調運的距離過長,以至運費(超運運距的另加運費)超過了在路堤附近借土所需費用時,這種以挖作填就不如在附近借土經濟。
2、當調運的距離小於或等於經濟運距時,採用縱向調配將路塹挖方調來填築路堤是經濟的。
3、若調運距離超過經濟運距時,以致運價超過了在填方附近借土所需的費用時,移挖作填就不如在路堤附近就地借土經濟,以降低工程造價。
(1)經濟運距的公式如何理解擴展閱讀
土石方調配原則
1、在半填半挖的斷面中,應首先考慮在本路段內移挖作填進行橫向平衡,多餘的土石方再作縱向調配,以減少總的運量。
2、土石方調配應考慮橋涵位置對施工運輸的影響,一般大溝不作跨越運輸,同時應注意施工的可能與方便,盡可能避免和減少上坡運土。
3、為使調配合理,必須根據地形情況和施工條件,選用適當的運輸方式,確定合理的經濟運距,用以分析工程用土是調運還是外借。
4、不同的土方和石方應根據工程需要分別進行調配,以保證路基穩定和人工構造物的材料供應。
5、位於山坡上的回頭曲線路段,要優先考慮上下線的土方豎向調運。
2. 運距每增減1公里什麼意思
「運距每增減1公里」就是「運輸距離每增減1公里」的意思。例如:運距每增減1公里,運費就增減3元。
運輸距離在80千米內,最廉價的運輸方式是公路;運輸距離在80-550千米之間,最廉價的運輸方式是鐵路;運輸距離在550千米以上,最廉價的運輸方式是水運。
(2)經濟運距的公式如何理解擴展閱讀:
1、平均運距
土方調配的運距,是從挖方體積的重心到填方體積的重心之間的距離。在路線工程中為簡化計算起見,這個距離可簡單地按挖方斷面間距中心至填方斷面間距中心的距離計算,稱平均距離。
2、免費運距
土、石方作業包括挖、裝、運、卸等工序,在某一特定距離內,只按土、石方數量計價而不計運費,這一特定的距離稱為免費運距。施工方法的不同,其免費運距也不同,如人工運輸的免費運距為20m,鏟運機運輸的免費運距為100m。
在縱向調配時,當其平均運距超過定額規定的免費運距,應按其超運運距計算土石方運量。
3、經濟運距
填方用土來源,一是路上縱向調運,二是就近路外借土。一般情況用路塹挖方調去填築距離較近的路堤還是比較經濟的。但如調運的距離過長,以至運價超過了在填方附近借土所需的費用時,移挖作填就不如在路堤附近就地借土經濟。
因此,採用「借」還是「調」,有個限度距離問題,這個限度距離既所謂「經濟運距」,其值按下式計算:
經濟運距: L經=B/T+L免
式中:B —借土單價(元/m3);
T —遠運運費單價(元/m3?km);
L —免費運距(km)。
經濟運距是確定借土或調運的界限,當調運距離小於經濟運距時,採取縱向調運是經濟的,反之,則可考慮就近借土。
3. 工程上面的運距和增運距分別是什麼意思啊
運距就是把東西從甲地運到乙地的距離,假定兩地距離為3km,以建築工程土方運輸定額為例子,首先套用第一個挖掘機裝車運距1km的定額,然後剩下的2km就是增運距,增運距就套用增加運距的定額。
4. 推土機的經濟運距是什麼意思
經濟運距一般就是指機械在運行或施工的時候在一定的距離內產生最大的經濟效益。推土機一般100m的樣子,如果超過這個長度的話,就會降低它的經濟效益。
5. 遠距離調運土石方時,為什麼要計算經濟運距
1、土、石方作業包括挖、裝、運、卸等工序,在某一特定距離內,只按土、石方數量計價而不計運費,這一特定的距離稱為免費運距。施工方法的不同,其免費運距也不同,如人工運輸的免費運距為20m,鏟運機運輸的免費運距為100m。
在縱向調配時,當其平均運距超過定額規定的免費運距,應按其超運運距計算土石方運量。
2、填方用土來源,一是路上縱向調運,二是就近路外借土。一般情況用路塹挖方調去填築距離較近的路堤還是比較經濟的。但如調運的距離過長,以至運價超過了在填方附近借土所需的費用時,移挖作填就不如在路堤附近就地借土經濟。
因此,採用「借」還是「調」,有個限度距離問題,這個限度距離既所謂「經濟運距」,其值按下式計算:
經濟運距: L經=B/T+L免
式中:B —借土單價(元/m3);
T —遠運運費單價(元/m3?km);
L —免費運距(km)。
經濟運距是確定借土或調運的界限,當調運距離小於經濟運距時,採取縱向調運是經濟的,反之,則可考慮就近借土。
3、在作縱向調配前,根據「填缺」、「挖余」的分布情況,選擇適當施工方法及可採用的運輸方式定出合理的經濟運距,供土方調配時參考。
根據填缺、挖余分布情況,結合路線縱坡和自然條件,本著技術經濟少佔用農田的原則,具體擬定調配方案。將相鄰路段的挖余就近縱向調配到填缺內加以利用,並把具體調運方向和數量用箭頭表明在縱向調配欄中。
經過縱向調配,如果仍有填缺或挖余,則應會同當地政府協商確定借土或棄土地點,然後將借土或棄土的數量和運距分別填注到借方或廢方欄內。
(5)經濟運距的公式如何理解擴展閱讀
在半填半挖斷面中,應首先考慮在本路段內移挖作填進行橫向平衡,然後再作縱向調配,以減少總的運輸量。
土石方調配應考慮橋涵位置對施工運輸的影響,一般大溝不作跨越調運,同時尚應注意施工的可能與方便,盡可能避免和減少上坡運土。
為使調配合理,必須根據地形情況和施工條件,選擇適當的運輸方式,確定合理的經濟運距,用以分析工程用土是調運還是外借。
土方調配「移挖作填」固然要考慮經濟運距問題,但這不是惟一的指標,還要綜合考慮棄方或借方佔地,賠償青苗損失及對農業生產影響等。有時移挖作填雖然運距超出一些,運輸費用可能稍高一些,但如能少佔地,少影響農業生產,這樣,整體來說也未必是不經濟的。
不同的土方和石方應根據工程需要分別進行調配,以保證路基穩定和人工構造物能防料供應。
位於山坡上的回頭曲線路段,要優先考慮上下線的土方豎向調運。
土方調配對於借土和棄土應事先同地方商量,妥善處理。借土應結合地形、農田敖射等選擇借土地點,並綜合考慮借土還田,整地造田等措施。棄土應不佔或少佔耕地,在可能條件下宜將棄土平整為可耕地,防止亂棄亂堆,或堵塞河流,損壞農田。
6. 資料分析里每噸貨物的平均運輸距離怎麼算
平均運輸距離等於周轉量/運輸總量。
平均運輸分貨物平均運距和旅客平均運距兩類。前者又稱貨物平均運程,指各批貨物或各類貨物的平均運送距離,為貨物總周轉量和貨物總運量之商。後者也稱旅客平均行程,是所有旅客的平均運送里程,為旅客總周轉量和旅客總運量之商。均以公里為計量單位。
(6)經濟運距的公式如何理解擴展閱讀:
平均運距是反映各地區生產力布局、產運銷經濟聯系、各地物資交流的地域范圍,以及居民對旅行要求和運輸組織水平的一種指標。
土方調配的運距,在路線工程中為簡化計算起見,這個距離可簡單地按挖方斷面間距中心至填方斷面間距中心的距離計算。
貨物運距一般用公里(km)作為計量單位。
旅客運輸平均運距是指乘客乘坐1次車的平均距離。計算公式為:平均運距=人公里/乘客人數。
7. 五種運輸方式的合理運輸范圍和范圍內的經濟運距是什麼
從運輸距離看,一般情況下可以依照以下原則:300公里以內,用汽車運輸;300~500公里的區間,用鐵路運輸;500公里以上,用船舶運輸。一般採取這樣的選擇是比較經濟合理的。
8. 運距是怎麼算的
運距的計算公式為:平均運距=人公里/乘客人數。
平均運距是指一定時期內,平均每位旅客、每噸貨物被運送的公里數。
在客、貨運量(見運輸量)既定的情況下,平均運距決定著客、貨周轉量的大小,影響著運輸過程中勞動消耗量的多寡,以及車輛周轉時間,客、貨運達期限,在途物資數量,運輸成本水平等。
(8)經濟運距的公式如何理解擴展閱讀:
經濟運距
經濟運距是指在一定的運輸條件(運網布局、客貨源狀況、各種運輸方式的技術經濟特性等)下,某種運輸方式能發揮最佳經濟效益,即達到社會勞動消耗(包括時間價值)最小的運距。它是在各種運輸方式之間相互比較而測算出來的具有一定變化范圍和幅度的數值。
對不同種類的貨物、不同的運輸方式和同一運輸方式中不同類型的運輸工具,經濟運距各不相同。測算和分析經濟運距可以為確定各種運輸方式的合理使用范圍提供依據。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生產技術的進步,以及各種運輸方式技術裝備的進步、經營管理水平的提高,經濟運距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
9. 是么是經濟運距
填方用土來源,一是路上縱向調運,二是就近路外借土。一般情況調運路塹挖方來填築距離較近的路堤還是比較經濟的。但如調運的距離過長,以致運價超過了在填方附近借土所需的費用時,移挖作填就不如在路堤附近就地借土經濟。因此,採取「調」還是「借」有個限度距離問題,這個限度距離即所謂「經濟運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