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國民經濟與公有制經濟有什麼關系
1.公有制經濟則是國民經濟按所有制形式劃分的其中的一類。
2.國民經濟是指一個現代國家范圍內各社會生產部門、流通部門和其他經濟部門所構成的互相聯系的總體。而公有制經濟則是國民經濟按所有制形式劃分的其中的一類。除公有制經濟之外,還有私有制經濟,民營經濟、個體經濟等。公有制經濟又有全民所有(國有)、集所所有和混合經濟中的公有制部分等三個類。國民經濟包括了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非公有制經濟當然應該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說是國有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就不對了。另外也要注意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不是「社會主義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拓展資料:
1.國民經濟與國有經濟:國民經濟是一個國家范圍內各部門各地區經濟的總和。包括工業、農業、建築業、交通運輸業、商業、服務業等部門。 國有經濟是指生產資料歸國家所有的一種經濟類型,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級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等。 國有經濟要在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占支配地位,支撐、引導和帶動社會經濟的發展,在實現國家宏觀調控目標中發揮關鍵作用。 國有經濟對國民經濟控制力的發揮,不只是通過國有獨資企業的作用來實現的。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
2.公有制與非公有制的區別是:
1)概念不同:公有制與私有制相對,是生產資料所有制消失,生產資料不進行排斥性佔有的經濟制度,非公有制經濟是相對於公有制經濟而言,是我國現階段除了公有制經濟形式以外的所有經濟結構形式;
2)組成部分不同:公有制的表現形式分為「國家所有」及「集體所有」兩種,我國公有制經濟主要由國有經濟、集體經濟、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組成,而非公有經濟則主要包括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資經濟等;
3)地位不同:公有制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占據主體地位,生產資料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的根本經濟特徵,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是國家引導,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本力量,是實現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和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證,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民經濟發展強勁穩定的動力,隨著國有經濟布局調整、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推進、國有企業改革深化、對外開放的擴大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非公有制經濟的地位將更加重要,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與公有制經濟平等競爭、相互融合的成分,在以後相當長時期內發揮特殊作用。
Ⅱ 國有經濟國民經濟公有制經濟之間的聯系和區別是什麼
國有經濟與公有制經濟的區別:
公有制經濟包含國有經濟,國有經濟是公有制經濟的組成部分之一。公有制經濟包括國有經濟 、集體經濟 、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
國民經濟是最大的,等價於社會經濟、經濟體,意思就是人民的經濟體。比如中國國民經濟、美國國民經濟、日本國民經濟、德國國民經濟。
公有制經濟涉及生產資料所有制的話題,生產過程中,生產資料歸公有還是私有。這是一種經濟生活,准確說是生產活動的制度。
國有經濟等價於國家機器的經濟、政府的經濟,就是經濟體里政府佔有的經濟資源,比如稅收、國企等。國有經濟只是國民經濟的一個部門,一個職能而已。
公有制是一種相對於私有制的經濟制度,在這種制度下生產資料私有制消失,生產資料不進行排他性佔有,中國社會的公有制的表現形式一般被認為可區分為「國家所有」及「集體所有」兩種,烏托邦、空想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科學社會主義)學說均建立在公有制的基礎之上。
主體地位:
一 就全國而言,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
二國有經濟控制國民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即體現在控制國民經濟發展方向,控制經濟運行的整體態勢,控制重要稀缺資源的能力上。在關系國民經濟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國有經濟必須占支配地位。
Ⅲ 人民與國家的關系
1、 人民是國家的主人。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是人民當家做主,公民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法律權利和自由。
2、 國家是人民的保障。法律保護我國公民的人身安全以及其他多種權利。
3、 人民是國家的基礎。在我國現階段,包括一切勞動者、建設者、愛國者在內的全體人民都是國家和社會的主人。
4、 國家是人民的親人。堅持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相結合的原則,在我國,國家與公民的個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國家尊重和保障公民個人的合法利益,公民行使權利與履行義務時,要把國家利益與個人利益相結合。
Ⅳ 國家安全與命運和經濟發展有什麼關系
和平與發展的關系。
國家安全是指國家政權、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人民福祉、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國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對處於沒有危險和不受內外威脅的狀態,以及保障持續安全狀態的能力。在中國設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部統一管理國家安全工作。2014年1月24日,為了進一步完善國家安全體制和國家安全戰略,確保國家安全,中共中央決定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
國家安全是國家的基本利益,是一個國家處於沒有危險的客觀狀態,也就是國家沒有外部的威脅和侵害也沒有內部的混亂和疾患的客觀狀態。當代國家安全包括10個方面的基本內容:國民安全、領土安全、主權安全、政治安全、軍事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生態安全、信息安全。其中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是國民安全。
(4)人民經濟和國家有什麼關系擴展閱讀:
國家安全的概念是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提出的,意思是保證一個國家的安全不僅是不受外國侵略,而且在國內也要穩定,要反對顛覆。並且隨著國家安全的提出,我國有了一個概念性的轉折,由毛澤東時代的「戰爭與革命」發展成為了「和平與發展」。這樣使得中國在國際地位上更加發達,強調了經濟戰略。2001年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講話中提出:要頭腦清醒,居安思危,深刻認識新形勢,維護國家政治安全,經濟安全,國防安全的極端重要性,緊迫性。確保信息安全,金融安全和糧食、石油等戰略物資安全。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根據新世紀新階段國際國內的形式發展,沿著上述國家安全發展的思想道路,明確提出了要確保國家政治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信息安全、國防安全的要求。這說明我國國家領導人對國家安全所包括的方面逐步的擴大。更加確保了我國在不受外國侵略的同時,防止內部矛盾,發展經濟的目標。
國家安全的基本原則:
第一,確立國家與民族崛起的基本目標。
第二,採取綜合一體化的手段。
第三,新安全觀包括主權安全,綜合安全和合作安全。國家享有主權,包括獨立權,管轄權,平等權,自衛權。國家綜合安全包括政治,經濟,社會,信息安全等。經濟安全是國家綜合安全的核心。軍事安全是國家安全的支柱。
第四,解決經濟發展與國家安全脫節的問題。
第五,樹立獨立發展理念,為「全球化」條件下的民族國家定位。
Ⅳ 一個國家的經濟落後和私營企業和人民收入有多大的關系呢
一個國家經濟落後同私營企業和人民收入不存在正相關關系。但在特定情況下,私營企業和人民收入能夠從數據上反映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
下面分開闡述私營企業與經濟發展水平,人民收入與經濟發展水平的關系。
1、私營企業
私營企業作為市場主體,參與經濟活動,是國家經濟活動的組成部分。從社會經濟體制和國民經濟成分的角度來講,會存在多種形式的經濟主體。如公有制、集體所有制、股份制、民營、私營和個體經營等多種形式。
所以作為組成部分的私營企業,會對經濟發展貢獻力量,但其活躍程度與否與經濟落後與發達的正向關系不存在。
也就是說,特定條件下,私營企業活躍能夠促進經濟發展,但經濟發展並不一定有私營企業這種市場主體。
另外,把經濟落後歸因於私營企業不恰當。舉兩個例子,一是封建社會傳統手工作坊時代,私營手工企業的存在,活躍當時的經濟,但經濟發展水平,相對是落後的。二是,經濟發展中存在多種經濟成分,但是以傳統的資源和要素為發展核心的發展模式,比如勞動密集型企業、資源型企業、代工企業等等,因產業低端,經濟發展方式靠野蠻復制,造就的「數量」「規模」,這樣發展模式下,經濟發展水平同樣受到制約。這種制約不僅存在於私營企業,同樣存在於其他經濟成分。
因此,私營企業和經濟發展落後不存在直接關系。
但是,私營企業是經濟發展水平的推動力,作為經濟組成部分的私營企業,其創造的價值即市場效益最終會在國內生產總值中反映出來,其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率反映其角色價值。如果一國經濟允許私營企業,私營經濟體制活躍,並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其功能不可小覷。
2、人民收入
人民收入增長是經濟發展的結果,而非人民收入增長水平決定經濟發展水平。
即我們可以從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方面了解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水平,支出水平,進而了解該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潛力。
其扮演的的角色,經濟發展水平的統計指標。同樣,其功能是部分職能屬性。
綜上所述,經濟發展落後是經濟綜合實力的落後的原因。體現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方方面。比如科技發展水平、產業結構、產業價值屬性(質量和效益),貿易水平、社會文化、教育水平等等,這些經濟綜合國力決定經濟發展水平的落後或者發達。
Ⅵ 國有經濟和國民經濟的關系
國民經濟是一個國家范圍內各部門各地區經濟的總和。包括工業、農業、建築業、交通運輸業、商業、服務業等部門。科學、文化、教育和衛生保健事業本身不屬於經濟部門,但它們的存在和發展同國民經濟有密切關系,因此也包括在社會主義國家制定的經濟發展計劃中。國有經濟是
國有經濟是指生產資料歸國家所有的一種經濟類型,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級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使用國有資產投資舉辦的企業,也包括實行企業化經營,國家不再核撥經費或核撥部分經費的事業單位和從事經營性活動的社會團體,以及上述企業、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使用國有資金投資舉辦的企業。
Ⅶ 國有經濟與國民經濟有什麼關系分別有什麼含義
國有經濟就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它由全民所有制經濟、集體所有制經濟等形式組成,是國民經濟的領導力量。
全民所有制經濟
全民所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這是生產資料由全體勞動人民共同佔有的所有制形式,並在全社會范圍內實現了生產資料的公有化。
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經濟包括礦藏、河流、國有森林、荒地、草原和其他陸海自然資源,還包括全民所有的工廠、農場、商店、鐵路、郵電和銀行等。可見,全民所有制經濟掌握著國民經濟的命脈,擁有雄厚的經濟實力和先進的技術設備,它與社會化大生產緊密結合在一起,是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主要經濟基礎,從而成為國家對國民經濟有計劃地進行經濟建設的基本經濟條件。所以,全民所有制經濟在社會主義經濟中居於主導地位,是整個國民經濟的領導力量。
社會主義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簡稱集體所有制)經濟
社會主義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簡稱集體所有制)是由一部分勞動群眾共同佔有一定范圍生產資料和勞動產品的所有制形式,是國有經濟的另一重要組成部分。一般來說,這種所有制形式是與較低的生產社會化程度相適應的。社會主義集體所有制經濟的性質,固然要取決於它的內在的經濟關系,但同時也受在國民經濟中佔主導地位的社會主義性質的經濟制約。在集體所有制經濟內部,勞動者對生產資料的關系是平等的,但在各個集體經濟組織之間,由於擁有的生產資料的數量和質量不相同,在生產資料的佔有上還存在著不平等,從而在勞動成果的佔有和收入的分配上也存在著差別。
農業集體所有制經濟是中國現階段農村中的主要經濟形式,佔全國人口總數80%的農民的生產和生活是與集體經濟聯系的,全國90%以上的糧食和經濟作物是農業集體經濟所生產的。
中國的城鎮集體經濟,一部分是在50年代對個體手工業者和小商販的社會主義改造的基礎上建立和發展起來的,大部分則是在經濟改革過程中,在地方政府、街道、企事業單位的扶持下建立起來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城鎮集體經濟得到了廣泛發展,目前已成為一支強大的經濟力量。1991年,全國城鎮集體企業共240多萬個,從業人員3628萬人,約占城鎮企業全部職工人數的1/3。中國城鎮集體經濟包括手工業、工業、建築業、運輸業、商業和服務行業等各種形式的合作經濟,城鎮集體經濟具有投資少、見效快、易於興辦、能吸收較多勞動力。
國民經濟是指一個現代國家范圍內各社會生產部門、流通部門和其他經濟部門所構成的互相聯系的總體。工業、農業、建築業、運輸業、郵電業、商業、對外貿易、服務業、城市公用事業等,都是國民經濟的組成部分。隨著生產社會化的發展,國民經濟各部分之間的聯系越來越密切。科學技術事業、文化事業、教育事業、衛生保健事業等,雖然本身不是經濟部門,但是它們的存在和發展同國民經濟各部門的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系,所以社會主義國家往往也將它們包括在國民經濟計劃的范圍之內。
一個國家的生產、流通、分配和消費的總體,包括各個生產部門和為生產服務的流通部門,如工業、農業、建築業、交通運輸業、商業等,也包括文化、教育、科學研究、醫葯衛生等非生產部門。
國營經濟 生產資料歸國家所有並由國家直接經營的經濟。有資本主義國營經濟和社會主義國營經濟。在中國,關系國計民生、影響經濟全局的企業和現代化大工業、交通運輸郵電業、金融保險業以及主要商業等均屬於國營經濟。改革開放後,國家一般不直接經營企業,因而改稱為國有經濟。
Ⅷ 人民與國家的關系
人民是國家的主主體。我國是一個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體現了人民對於國家的重要性。
Ⅸ 國家利益與人民利益的關系是怎樣的
國家利益高於一切
有了國家的利益 才有人民的利益
這是最根本的了
沒有國家的 經濟利益 個人怎麼發展
沒有國家的 安全利益 個人怎麼保障
所以國家的利益重要
但是國家的利益又是發展在 人民的利益之上
沒有人民的利益 國家的利益得不到保障
因此說是相輔相成的
但是有大家才會有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