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為什麼交易員喜歡行為經濟學

為什麼交易員喜歡行為經濟學

發布時間:2022-09-19 20:09:26

❶ 交易的魅力!交易的藝術

最近金融界彌漫一個錯誤觀念,認為交易,尤其是期貨交易,就像賭博,完全不是投資。當然關鍵在於,賭徒或交易員皆不能僅是玩票性質,學習「交易的藝術」可以大大提高交易成功的機率,但除此之外,交易與賭博的確有類似之處,從成功的職業賭徒身上可以學到一些適用於交易的訣竅。

首先,讓我們辨別交易員與投資人的異同。交易屬於投資的一部分。投資人做買賣,著眼的是長期的報酬。他們選擇價值被明顯低估的股票,然後靜待這些股票價值回升並坐收股買相同的股票,但通常不會長期持有。投資人可能買了微軟(Microsoft)的股票,然後持有三年,但是交易員可能在三年之內,買進和賣出微軟的股票高達二、三十次。此外,投資人通常不做放空,但價格一旦下跌時,交易員會進行放空來獲利。如果日本經濟巨幅衰退,引發日本取消大量小麥訂單,交易員可能趁機放空小麥期貨。但當小麥期貨被過度放空,交易員可能反過來買入小麥期貨,等待反彈。投資人絕不會這樣做,他們在空頭市場時會持觀望態度,等待低點出現才買進小麥期貨,而後長期持有。

再舉一個例子來說明交易員與投資人的異同。我們想像兩個人在二手貨拍賣場上,看到一些他們認定價值是被低估的古董傢具。交易員會把這些傢具買下來,加以整修,頂多幾個禮拜後就轉手賣出,投資人也會買下這些傢具,但絕不會輕易賣出。

現在,我們來比較交易和賭博的異同。交易員絕不像周末在賭城拉斯韋加斯瘋狂豪賭,輸掉一萬美元的賭徒,他們也不會買五張一美元的彩券,夢想中頭獎或特獎。豪賭和買彩券這二種隨機、娛樂性質的行為並不需要任何努力、計劃、遠見、或執行能力。交易員比較像將賭博視為事業來經營的職業賭徒,在賭局之中,莊家總是贏家,但職業賭徒知道如何扭轉情勢,使自己處於優勢。同樣的,交易員也會從別的交易員沒有注意到、或較不熟悉的領域中尋找機會。在早期的美國南方,刮鯰魚的鱗片有許多方法;同樣的,要賭贏也有許多技巧,交易成功也是,巧妙各有不同。我認識一位極成功的交易員,他十分擅長計算器率,當他想到賭城試試手氣時,賭城老闆竟然付錢給他,並且以名貴轎車接送,外加高級套房、大餐、以及歌舞秀的貴賓券,目的是希望他不要下場去賭。

交易與賭博還有其它的相似點。第一,兩者都必須將錢投入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競技場,賭徒不知道骰子會出現什麼點數,不知道撲克牌會怎樣排列,而交易員也無法預知價格將如何波動。交易與賭博的差異可能在於交易並不像賭博一般要面對一堆具有實體的籌碼,並與之對抗。

第二,交易與賭博都需要努力尋找並計算最大的報酬機率。人生中唯一可以確定的事是死亡(有些人認為是繳稅);因此,即使你從事交易或賭博的功力到達專業水平,你充其量也只能預測投入的錢可能會有什麼結果。

第三,交易員或職業賭徒若想成功,必須學會理財,懂得分配財務資源。職業賭徒會撥出他願意冒險的資金去賭博,換句話說,他擺在賭桌上的錢是他認為自己輸得起的數目。交易員則必須按照下列三個步驟分配個人的資產:首先,必須決定要在個人交易的戶頭里放多少錢;然後,決定在某一個特定的市場中投入多少錢;最後,再決定每筆交易願意承擔多少風險。

❷ 操盤手的工作是什麼什麼是操盤

操盤手並不神秘,實際就是接受指令買入或賣出股票的人。一般不參與投資品種和投資時機的決策 在機構中處於級別較低的位置。

操盤手和交易員不同,交易員是比較簡單的買入和賣出股票,以賺取中間差價利潤,雖然操盤手是交易員出身,但層次要遠遠高於一個交易員。操盤手是要掌控局勢的人,也就是說,操盤手不是被動的等待市場的上漲和下跌,而是主動的去控制市場和創造市場來獲取利益的。

操盤表現在臨盤實戰中,職業操盤手必須能夠通過盤口資金進出的表現方式和大盤環境,准確地判斷目標投資品種的資金運行特徵、價格趨勢發展目標及其資金主力的基本操盤思路。並依據這一分析判斷,按計劃有預謀地果斷作出技術性買進和賣出的操盤決策。

(2)為什麼交易員喜歡行為經濟學擴展閱讀

操盤手不是炒手,他們是不炒單的,因為主力資金不需要炒單,他們做的是趨勢,他們的目的是控制盤面而不是靠微小的點差來積累盈利。從一名普通的期貨投資者到一名優秀的操盤手,就好像從士兵到將軍一樣,除了經受時間考驗之外,其基本前提有兩個:

第一,以此為業,栽過跟頭,但仍痴心不改,喜歡交易,屢敗屢戰。操盤手是職業交易員,不是票友。專業和業余不可同日而語。在任何一個行業中要取得成功,喜歡此行業並全身心地投入是必不可少的條件。

第二,認錯不服輸,虛心學習,認真總結反思。這是優秀操盤手的特質。有信心但不自高自大,精神自由但又遵守紀律,對市場充滿了敬畏之心,隨時隨地聽從市場的召喚,絕不會對市場說三道四,幻想著市場會聽從自己的意願。

❸ 想要成為交易員要學什麼專業

經濟類相關,數學類相關,計算機類相關。
交易員其實是個很寬泛的概念,說句不太好聽的,只要懂得各種市場的基本規律,懂點技術分析都能當交易員。
如果想進入NB的金融機構或者私募基金而不是在銀行混飯吃,研究生是必要的的。
大學學的知識只是一個敲門磚,實用性基本為零。

❹ 金融科技在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方面有哪些應用

近年來,人工智慧有一系列的突破,在金融領域的應用也發展很快。我們做FDT的時候心目中有一個偶像,就是美國的文藝復興科技公司,它旗下基金的平均回報率,在1989年到2009年間達到35%,比索羅斯和巴菲特高出10個百分點。2015年9月花旗做了一個預測,未來10年智能理財管理會增加5萬億美元的收入。高盛預測2025年AI為金融行業帶來的增值每年達到430億美元。2017年3月摩根大通發布了一款金金融合同解析軟體,只需幾秒就能完成以前律師們36萬小時的工作。這說明人工智慧很可能大規模的在商業,特別是在金融領域應用。而且,在金融領域應用大數據也有一些先天的優勢條件和基礎。剛才黃院士講了,人工智慧的前提是必須有海量的大數據,數據越多越能說明問題,而金融公司天生就是數據公司,銀行也好,交易也好,每天和數據打交道,而且這個數據的質量和數量也能達到一定的要求,這是人工智慧得以應用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數字基礎。另外,銀行金融的業務相當多的是預測和決策類的,正是人工智慧模型最擅長的領域。還有一點,金融作為全社會資源的配置工具,用AI對其加以優化,無疑有很大的社會意義和商業意義。
下面講講智能教育。FDT最初的宗旨就是為了培養交易員,是一種公益教育。FDT有自己的教育理念,有智能的訓練軟體作為教育工具,還有一套完整的教育准則和評價體系。這套教育准則和評價體系就是FDT財商指數,這不僅是我們評價交易員的標准,也是個性化教育的工具。這個財商指數本質上是通過大數據給用戶畫像,我們的用戶就是交易員和散戶,以加深對他們交易行為和交易心理的理解。我們根據海量的模擬交易數據發明了FDT財商指數。大家看這張圖,這張圖的橫坐標是風險控制能力,縱坐標是盈利能力,用這個可以分清不同的交易員的情況,然後對他進行個性化教育。我們把交易員分為四類。第一類是優秀的模擬交易員。他們相對於龐大的FDT用戶是很少的,佔比不足1%,這部分交易員收益風險俱佳,可以重點培養,甚至可以給他實盤操作。第二類就是高級模擬交易員,佔比約9%,他們交易的意願比較強,可以通過個性化的智能教育和培訓幫助他提高。第三類就是中極模擬交易員,佔比超過40%,他們風險意識較強,可以考慮被動投資。第四類是初級模擬交易員,FDT財商指數值比較低,但人數最多,佔比超過50%,需要繼續幫助他們上金融教育課。
FDT財商指數的創新,在於它結合了人工智慧+大數據+行為經濟學。傳統的金融方法都是靠問卷,基於人工設定的許可權規則,對設定之外的行為特徵就無能為力了,而FDT的財商指數是基於人工智慧,通過非線性的機器學習模型,將上百個交易特徵結合在一起,自動地抽取大量的判定規則,最終形成了財商指數的分數排序。傳統的金融是基於結算後的「天」級別的數據,數據量少,非常簡單,而且是單機計算,無法發現隱藏的風險和行為特徵,而FDT的財商指數是對大數據按照毫秒級的行情識別,進行實時的分步式並發處理,可以深刻地了解交易員的心理和行為,數據越多,對交易員的個性化描繪越清楚,從而可以更有針對性的做個性化的教育和訓練。在特徵方面,傳統金融方法都是基於盈利或者回撤數據,而FDT財商指數是基於行為金融學來刻畫用戶的心理特徵和行為偏差,這背後需要大數據架構的技術支持。綜合來看,FDT財商指數的交易行為特徵,是基於行為金融學和對沖交易的專家經驗的緊密結合。這是我們對每個交易員提供的FDT財商指數的報告,這是一個大報告,四個象限,包括盈利、風險、一致性、活躍度等,每一個後面都有一些具體的分析。其他的都好理解,只解釋一下「一致性」,簡單來說就是「穿越牛熊」的能力,能夠在變化的市場中靈活調整策略來實現穩定的盈利輸出。下面是我們根據財商指數,對參與交易的這些學校做的一些排行。
下面講智能交易。交易的核心,一個是止損,一個是預測,一個是配比。我們傳統的交易都要設止損線,不管誰不管什麼情況,到了止損線一律清倉,以免出現無法承受的交易損失,這種情況實際上是忽視了個性差異。有了人工智慧以後,在大量歷史數據情況下,利用機器學習的模型,可以給每個交易員設定不同的止損線,比如可以根據交易員的歷史盈利情況設定不同的止損線,也可以根據交易員的不同風格來設定,有些交易員喜歡也善於在大起大落中把握機會,你就給他設定個性化的止損線。FDT可以根據財商指數來設定精確細致的止損線。再就是對波動的預測。搞交易的人都知道,資產的波動性很重要,因為它既代表風險也代表盈利,所以好的交易員是在風險波動中賺錢。怎麼樣預測和判斷這個波動?現在有了大數據和AI,就可以通過機器學習的方法,對A股、期貨做出一個波動的預測。還有就是資源的分配。對優秀的交易員,可以給他特定的交易機會。就像婚姻介紹所一樣,我們用這個評價指數對交易員做一個評價,對股票做一個評價,不同的交易員做不同情況的市場,這樣可以發揮每一個交易員的才幹,這也是我們利用人工智慧對交易的一種應用。
最後講一下智能投資。中國的資產管理市場在迅速增長,到2020年,估計有180萬億人民幣需要財富管理,年復合增長率達到14%。但是目前大部分用戶投資不理性,買賣的時機不當,導致大部分基金產品盈利,但是大部分用戶還是虧損。所以我們用人工智慧的辦法嘗試解決。首先,是智能的用戶理解,我們藉助模擬交易平台和大量的數據,用FDT 財商指數,從金融行為學的角度評價用戶的風險偏好。二是跟哥倫比亞大學的FDT智能資產管理中心合作,研究了一套智能資產組合優化的頂級演算法。三是智能投資的風險管理,對每一個投資組合做未來盈利的虧損的概率估計。四是智能個性化的資金分配,對不同的客戶,不同的風險偏好,給他不同的產品,這也是智能化和個性化的基金推薦,把合適的基金推銷給最合適的客戶。當然,由於中國的資本市場仍不成熟,市場運行還不完全是市場規律的反映,所以智能投顧的市場環境不穩定,所以我們還要創造一些條件。
總而言之,我們的金融交易市場結構不合理,要去散戶化,美國用了70年,我們不要用那麼多年。我們要培養優秀的交易員,通過FDT創新工廠探索有效的辦法。我們通過培養交易員掌握大量的模擬交易的數據,再與科研機構合作來挖掘這些數據的價值,用以研發智能教育,智能交易和智能投顧,應該說在人工智慧在金融市場應用方面作了初步的探索。相信在這方面我們還有非常大的空間,這件事不僅具有社會價值,而且具有商業價值。謝謝。

❺ 行為經濟學的人生態度

有人一方面迴避風險,同時一方面追逐風險。傳統經濟學難以解釋這個現象。比如說,很多人都買保險,雖然發生不幸是小概率事件,大家還是想迴避這個風險。另一方面,這些人還買彩票賭馬拽老虎機。雖然贏錢也是小概率事件,您老的錢十之九九九九九九九九九九九九肯定是扔水裡了,但是大家這時候還就是想冒這個風險。阿莫斯等應用前景理論總結出四種人生態度:
1.面對大概率的盈利(比較A.60%贏1000塊和B.穩拿500塊),風險迴避。
2.面對小概率的損失(比較A.1%損失10000塊和B.花200塊買保險),風險迴避。
3.面對小概率的盈利(比較A.花2塊去賭0.001%概率贏10000塊和B.啥也不幹),風險追逐。
4.面對大概率的損失(比較A.90%概率損失100塊,10%概率回本和B.坐等損失80塊),風險追逐。
還有幾個有趣的相關研究,給一一大家介紹一下。這些研究的結論都可以用前景理論的損失迴避來解釋。
Endowment effect
Endowment這個詞,有人翻譯成稟賦,就是完全屬於您的東西。行為學上的endowment,簡單的說,指的是您口袋裡的兩個小錢,或者家裡辦公室里破銅爛鐵。相對的,Endowment effect就是這回事,您如果一開始手裡拿的是錢,那麼你買別人的東西時,別人的東西在你眼裡就是破銅爛鐵;如果您一開始手裡拿的是貨想換別人的錢,那貨在您自己眼裡就不是破銅爛鐵(哪怕它是),而是珍貴的好寶貝。當然,人們總是想低買高賣,不過當這個因素排除後,這種效果仍然存在,按俺們老祖宗的話說,這就是鄙帚自珍四個大字。
卡勒曼在UBC的時候,和 SFU的Jack 還有Chicago的Richard Thaler(後面要介紹的,乃三號人物),找了幾十個加拿大的大學生(UBC和SFU的)做實驗。他們用咖啡杯子(mugs)和巧克力看人們對咖啡杯子(或巧克力)的出價是否跟他們擁有這個咖啡杯子有關。當控制住低買高賣的因素後,他們發現,如果有此杯在手,你對杯子的價值評估的確高一些。
Endowment effect被正統的經濟學家們猛烈攻擊。因為經濟學認為,在有充分替代產品的情況下,人願意為買一個東東付出的價錢(willingness to pay, WTP)應該等於為賣同樣一個東東付出的價錢 (willingness to accept, WTA)。(注意,這只是在有充分替代產品的情況下,在產品不可替代時,WTP<WTA。有幾個經濟學家們不服氣,後來也做了類似的實驗。在向實驗參加者強調咖啡杯子(或巧克力)外面多得是的情況下,他們沒有找到endowment effect。
Satus quo bias
Satus quo bias由Bill Samuelson和 Richard Zeckhauser最先提出。他們發現人總是偏愛現狀,不太愛改變,要變也往貼近現狀變。俺偷個懶,舉個Wiki上的例子吧。
說是90年代初,New Jersey 和 Pennsylvania 要改革汽車保險,給保民們兩個選擇,A.貴的,但是賠償高,權利多,B.便宜的,賠償低,權利有限。兩州給保民的這兩個選擇內容都差不多。在 New Jersey,原來大家就是買的貴的那種(default),結果改革後,75% 保民選了貴的。在 Pennsylvania,便宜的那種是default,所以改革後大部分人選的還是便宜的那種。
前景理論很好的解釋了這些效果。因為東西的售出,現狀的改變都意味著自己的「失」,先不管「得」的多少,這「失」本身就很讓人不爽。根據前景理論,人們憎惡「失」並迴避損失,這樣就導致相應的結果了。
(註:這些結果也不排除其他的解釋)
Sunk-cost effect
Sunk-cost effect俺意譯為回本作用。先介紹一下Sunk cost,中文翻譯為沉沒成本,就是花出的錢潑出的水,指是沒任何撈回本錢指望的東西,錢,時間。這樣,從理性的角度,沉積成本不影響你的決策,該咋樣就咋樣。這世界上大部分人都認為自己是理性的,知道賺一元比賺八毛要多,知道要在有限的時空和腰包里做讓自己最爽的事。但是呀,在這沉積成本面前,不知多少人原形畢露。記得一個例子是某年哈佛MBA的入學招待會,入場當然是個人掏腰包而且價格不菲,結果是人人撈本,從不喝酒的學生那天都幹掉好幾杯。
老規矩,您先回答個問題。
狂風大作,天降大雪,開車去危險,走路嫌路遠,打的去沒車。您再給個您一定去看的概率(0到100)吧。
如果您的答案對A/B 都差不多,恭喜您,您是真正的理性人,看問題直奔核心。實際結果是大部分人都認為在B情況下自己去看的概率高於在A情況下。票錢越高,去看的概率越大。
再舉個簡單的例子:追女孩子。您老花了不少時間金錢和精力,最後泡上了,要更進一步了(結婚)。您的結婚選擇和您花了多少時間金錢和精力沒多大關系。(可以返還的貴重禮物當然不在此類)換句話說,您(或者她)決定結婚或者分手不取決於過去發生的這些費用,而取決於其他因素。但是俺們常常聽到看到這樣的對白:「小w,放手吧,她不適合你。」「狗日的,俺們談了八年呀!我為她花了好幾萬,我不能就這樣讓她離開!」這樣的對話,就是經濟學家們所討厭的,卡勒曼他們想聽到的。
又有多少人發現自己買了捨不得的吃的菜象龍蝦啥的壞了,毅然倒掉的?過食傷胃的道理誰都懂,但是又有幾個人吃自助餐是吃飽剛剛好就買單走人的?多少人出國留學讀書畢業後發現自己專業難找工作能夠毅然轉行的? 還有,多少人 開車時走錯路能馬上掉頭的(當然是合乎交規的)?很多人都唧唧歪歪一會後才不情願的採取行動。
回本作用殺傷力最大的戰場是金融股票市場了。說一小點吧。股票證券以及各種金融產品的交易員,如果不能正確認識和採用止損策略,反而執意要彌補無可彌補的損失的話,最終的結果就糟的不能再糟了。從巴林銀行的里森到中國航油的陳久霖,同樣的開端,同樣的軌跡,同樣的結局。普通小股民也跑不掉。當股票狂跌時惜售,心裡指望哪天能漲回來,結果被牢牢套住,還安慰自己,賬面損失不大。這回本作用就是一把不見血的刀,幹掉了多少英雄好漢!
此外,企業投資大項目通常也沒有表現出應有的理性,而常常被回本作用給抓住。有好多研究關於企業投資決策失誤的,都是項目開始後發現不對頭,但是只能追加投資硬著頭皮走到黑了。比如說協和號飛機,開始研究後就發現商業化成本太高,但是沒辦法,最後飛機還是上天了。
回本作用對少數從釣魚工程中得利的人那簡直是福音:這世界上還真有送了一次錢再送一次的「好人」。
個人的回本作用可以用loss aversion 來解釋,前面有過解釋,這里就不多說了.咱中國人還要另外加上一個反對浪費的理由。企業的回本作用可以用個人問責制度來解釋。當決策者面對沉積成本決定撤出時,這就清清楚楚的意味著損失,那麼決策者必須為此負責。但是,如果追加投資,嘿嘿,頭兒,勝負未定呀,俺們一直在努力。這樣決策者還能撐上一陣,也許有翻本的機會也未可知。(當然最後是企業倒了大霉)。

❻ 專業交易員和普通投資者的區別:速度,速度,速度

專業交易員與普通投資者區別很多!但從名字就是區別!
1、專業交易員:是經過系統、專業的培訓,或者在正規的公司待過
普通的投資者:只要是個人有錢就能做
2、專業的交易員:交易員他們是以股市,市場為工作的,每天定時的上班,下班
普通的投資者:時間隨意,想投資就投資入股,不想就撤資休息
3、專業的交易員:他們的背後都是有一群大型的團隊互相合作,交流
普通的投資者:是孤單一人闖天下
4、專業的交易員:他們的薪資是定期發的
普通的投資者:盈利了就是發工資、賠錢了就是罰款
5、專業的交易員:通常都是很容易猝死的
普通的投資者通常都是投資失敗跳樓
6、專業的交易員:通常都是不太有錢的
普通的投資者:一個個都是膀大腰圓的
7、專業的交易員:喜歡看數據報表
普通的投資者喜歡看私募風雲網的老師講課

❼ 什麼是金融交易員是做什麼的朋友們能告訴我嗎謝謝啦~~

金融交易員是一種通過買賣獲利的行業。交易者可以指交易者或做市商。作為交易者或交易者,它是一般交易機構或個人,並且可以是交易機構的代表。它可以進行股票和期貨等金融產品的交易操作。

通常,交易者是在交易的另一方擔任委託人或交易的人。發出買入或賣出訂單,希望從中獲得差價(利潤)。相反,經紀人是充當中間人的人或公司,為買家和賣家收取傭金。

交易者分為兩種類型:日內交易者和非日內交易者。非盤中交易者與國內股票交易非常相似,因為中國的股票是以T + 1實施的,但國內只能做多,並且在國外做更多的空頭沒有限制。 (做多短是非常形象,長期是先購買上漲,短線先賣掉);

在這個主要表示當天的交易員,因為這個國家的大多數人都很陌生。日間交易者主要依靠一天內的小幅波動來獲得利差,即通過多次T + 0操作累積利潤。

(7)為什麼交易員喜歡行為經濟學擴展閱讀:

金融交易注意事項:

1: 金融投資,如同一場 戰爭!資金管理險益比為正才是真正的戰略。買賣策略只是戰術,而入場點位僅僅是戰斗。在一場戰爭裡面,孰輕孰重,一目瞭然。

所以永遠要記住,對錯沒有我們想的那麼重要,重要的是對的時候賺了多少,錯的時候又虧了少!

2:市場中每個人都是根據自己的觀點來做單,所以市場有時是正確的,有時候是錯誤的。但即使它正在錯誤的道路上狂奔,我們也不能夠螳臂擋車。永遠做一個市場的追隨者,但必須是一個睿智的追隨者。

3:做對了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坐得住嗎??在沒有最佳機會的時候,你坐得住不去交易嗎?在盈利的時候,你坐得住不去 止盈嗎?

4:市場好像是一個人,當 利多行情時, 利空的消息往往被忽略,而 利多消息往往被放大,反之亦然。

5:過近的緊盯市場,往往會被 盤面的一些小波動所影響,和市場保持一段距離反而容易成功,當我們眼裡只有芝麻的時候,往往就看不到西瓜了。

6:市場是有共通性的,像張文軍這一類的高手,他們能同時在十幾個市場上做交易,說明金融市場是共通的。

7:把交易當成一門科學來研究,當你精通到成為本能的地步,在別人看來,這就是一門藝術了!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交易員喜歡行為經濟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你的愛情密碼是多少 瀏覽:459
做哪些動作益於健康 瀏覽:545
蚌埠幸福工廠在什麼地方 瀏覽:328
性情淡薄的男人對婚姻什麼態度 瀏覽:847
幸福是有什麼而不是無什麼 瀏覽:535
四美女在什麼地方旅遊 瀏覽:169
美女呢真漂亮北京話怎麼說 瀏覽:503
愛情的神明有哪些 瀏覽:533
煙台幸福八村趕海主要抓什麼 瀏覽:758
農村居民健康卡丟了怎麼辦 瀏覽:629
男虎與女羊人婚姻怎麼樣 瀏覽:967
橙子先生什麼是幸福 瀏覽:893
為什麼我會遇見錯誤的愛情 瀏覽:530
如何清除健康平板某些記錄 瀏覽:643
為什麼健康碼里不顯示14天行程 瀏覽:593
抗日的英雄有哪些故事 瀏覽:918
健康人腸道含氣量是多少 瀏覽:303
塞班有哪些經濟酒店 瀏覽:245
幫別人查看健康碼怎麼看 瀏覽:108
為什麼網紅美女很少 瀏覽: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