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對公司造成嚴重經濟損失怎麼處理
法律分析:員工無意給公司造成損失,因個人原因給公司造成經濟損失不算犯法,不會追究法律責任,不過用人單位可以要求員工承擔損失賠償的。
法律依據:《工資支付暫行規定》 第十六條 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Ⅱ 做生意投資虧了,如何正確看待這種經濟損失
第1招努力才有收獲
在聊天的時候,甲給乙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大家每天幾乎都是在同一時間來到地鐵站,時間長了,車上的乘客便成為老相識。其中一個是乞丐,穿得破破爛爛,拖著一條殘腿,樣子很可憐。他踏進車廂,必先掏出一根竹笛,吹出《敖包相會》曲子的前半段,然後一拐一拐地沿著車廂往前走,同時唱出那曲子的後半段。最初,甲幾乎每次都給他一些錢,不過發現其他給錢的人卻很少,漸漸地,對他那每目重復乏味的曲子不感興趣了,甲也給得少了,有時就不想給了。
這使乙想起留學時生活工作了近l2年的異國城市的一個乞丐。也幾乎是每一天下班回家的路上,在那美麗的地鐵小站口,總能看見他熟悉的身影,他的身體也有殘疾,也是一邊演奏一邊唱。不同的是,他每天變換樂器和曲目。有時彈奏他的舊吉他,有時拉起他那已經掉色的小提琴;節假日時他往往來一段歡快的曲子,天氣不好時他的曲子則可能婉轉悠揚。別以為他是賣藝者,其實他是乞丐,每天睡在公園的紙箱子里,屬於地地道道的無家可歸者。可每次總能看見不少人中途駐足,或給他些錢,或欣賞他的曲子,他那盒子里的錢也總比其他乞丐多。
有一次,乙忍不住問他:「這樣每天變換樂器和曲目難道不累嗎?」「如果不努力,今後的日子會更難過的。」他說。
世上的道理就這么簡單,優秀的人才靠的是努力,優秀的企業靠的是努力,先進的國家靠的是努力,即使乞丐也需要努力。
面對日新月異變化莫測的股市,每一個渴望成為股市贏家的人每時每刻都需要更加努力。
第2招不以利小而不為
一個股迷自從高位吃套以後,就一直茶飯不思,神情恍惚,夜不安枕。他不明白,自己不畏艱苦勞累,上下求索,歷經磨難後竟一事無成,為何到頭來兩手空空。一天,他聽說黃粱夢有一位道士頗有道行,便急匆匆求問。
走進道觀,先到正殿參拜呂祖。那呂祖塑像雙目微閉,口唇微啟念念有詞。拜畢,遂問旁邊一道士:「我們常人有事來求神,如果呂祖有事求哪位神仙?」
那道士頗有幾分仙風道骨:「求純陽真人。」他不解:「純陽真人不就是呂祖嗎?」
「施主不聞求人不如求己乎?」道士說話倒也爽快。
他繼續向寺廟邊走去,見到道裝模樣的就一律畢恭畢敬地尊稱「師父」,然後往其手裡塞一張幣值20元的鈔票。他渴望解惑,更希望得到炒股真經。一小道士見他一臉虔誠,就主動帶他去見觀主。觀主問明來意,語重心長地說:「世道莫測,人心不古,江湖上化緣的假和尚比比皆是,就連本觀也未能倖免,施主也要擦亮眼睛,明辨是非,把銀子花在正道才是啊!」
他若有所思:師父所言極是。股市裡找俺化緣的上市公司那才叫多哩,招股說明上的墨跡還彌漫著醉人的清香,可上市沒幾天就出現了嚴重的虧損。也不知道當初他們是用的什麼障眼法矇混過關的。
他又向觀主訴說自己被套後就像著了魔似的,一天不看股評就睡不著,看了股評不到半夜就驚醒了。觀主說:「那惡魔恐怕源自施主自己愛聽鬼話吧?」
他說:「正是。但如何才能不信鬼話呢?還請觀主賜教。」
「你不妨抓一把黃豆,見到說鬼話的人你就問他,'我手裡有幾顆黃豆你可知否?'倘若說鬼話的人答不上來,那鬼便會離你而去。」
「我只是在電視上聽那鬼影子說話,根本見不到本人,我如何問他?」股迷如實道來。
觀主仰天大笑:「一個連面也見不到的人,你怎能信他?施主,我敢肯定,即使你面對那說鬼話的人,料他也猜不出你手裡有幾顆豆子。一個連幾顆豆子都猜不出的人,他又如何猜得出大盤和一千多隻股票的漲跌呢?」股迷若有所思:股評是一種輸贏都吃糖的職業。
他接著向觀主討教如何選股。
「選股如選雞。」
「怎講?」
「那隻雞如光打鳴不下蛋,肯定是只公雞。不打鳴也不下蛋,那就是只落窩雞。這種雞留它何用。要麼賣掉,要麼宰掉。」
觀主接著說:「最近本觀來了一位法號叫'剃光'的道士,按說你們還是同道,他因炒股失敗才出家的。現在懺悔室閉門思過。如果你有興趣,本主引你見上一面?」
股迷連連點頭。
聽完股迷的炒股經歷,剃光面無表情,半天沒有說話,直到股迷要離開時,剃光才給他講了一個漁夫的故事。
從前有個漁夫,是個聞名遐邇的捕魚高手,什麼樣的魚他都能捕上來。可他有個好高騖遠的毛病,總想一口吃個胖子,希望把值錢的魚都捕上來。一年春天,他見市面上的墨魚走俏,便發誓這一次只捕墨魚。但他撈出來的全是龍蝦,他只得扔到海里空手而歸。回到岸上,方才得知龍蝦的價格最高。漁夫後悔不已,第二天,他聚精會神地盯著龍蝦,對魚貫而過的帶魚視而不見,結果又空手而歸。回到岸上,發現帶魚銷得極好。晚上,漁夫忍著飢餓發誓:下次出海,無論龍蝦,還是墨魚、帶魚統統的來者不拒。但老天彷彿有意和他作對。第三天,他既沒見到墨魚,也沒見到龍蝦和帶魚。
剃光的話像一道驚雷,在股迷腦間炸響,驅散了多年來籠罩在他眼前的迷霧。
人是需要點悟的。否則一輩子都只能在黑暗中摸索。也許一句話、一個理念,就能改變你的一生。
第3招正確看待風險和收益
風險和收益,就像孿生兄弟,永遠都是結著伴,出沒在你的個人或家庭理財的整個過程中。
有人說,投資就是要追逐收益,杜絕風險。聽上去似乎很對,但是實際上是不可能的,因為風險對投資者來說,只可能減小或減少,不可能徹底杜絕。
正確的觀念應該是,追逐收益,承擔風險。我們承擔風險是為了取得並增加獲取收益的機會;我們承擔風險是為了把收益放得更大,如果不承擔風險,就可能連收益的面都見不到。
我們甚至應該把風險看做是對收益的補償。很多時候,5%、l0%、20%的風險承擔,就是為了後面有個30%、50%、80%甚至更多的收益回報。這些收益回報是對之前風險承擔的補償,是我們付出這么多之後才贏得的補償,所以要加倍珍惜。
曾有一位期貨投資老手Z,喜歡做短線,他的正確率很低,只有30%左右,有時候甚至連續錯10次、20次,但最終他每個月要麼是贏利的、要麼只是略有虧損,每年的收益率在50%左右。為什麼呢?因為首先他不怕做錯,其次他每次做錯時都嚴格止損,決不讓損失放大,而每次做對都敢於留單,讓收益放大。所以,他每一筆錯單可以虧幾十塊、幾百塊,但
是每一筆對單總能賺上千塊、上萬塊,最終結果就必然是贏利的。Z說:「我知道一筆單下去,我多半會虧損,但虧損是我的責任,我不承擔虧損的責任,我就得不到贏利的機會。」
第4招不要讓虧損失控
你的投資在你的掌控之中,還是已經失控了?
在股市大跌時,很多人的投資失控,而且是往壞的方向失控,也許很無奈,也許損失慘重,總之,面對失控的投資局面,自信會受打擊、心情會很差、工作和生活會受影響。
為了避免或終結可憐的投資生涯。你應該學會把握投資掌控力,掌控你的投資理財,讓投資成為錦上添花甚至雪中送炭的美事,而不是你天天擔心的衰事。
掌控投資理財,要掌控的不是收益,而是風險。實際上,我們最好讓收益失控。把風險掌控,讓收益失控,實際上就是要敢於止損,更要敢於收益。
把風險掌控:是指主動止損,說到底,虧損過大是因為自己存有幻想或是不肯否定自己的錯誤,沒有在合適的點位及時止損。最終,你的損失從10%到20%甚至到了50%、60%,這個時候你再想掌控你的投資已是夢話。所以,要掌控風險,就要執行嚴格的止損制度,比如8%或l0%為絕對止損點,這個時候你要忽略你自己的任何想法,要做的事情只有一件,那就是毫不留情地止損。一刀砍下去,讓血流出來,是為了不再流更多的血。
讓收益失控:是指你對自己的投資回報不要報太大的希望,一筆資金投下去,不要老想著200%、500%的收益,要想著20%的收益就不錯了,因為到底能有多少收益在你投下去的那一刻是不知道的,也是沒有任何人能真正預知的。我們要讓高收益成為一種意外,並且勇敢地接受這種意外。當收益超過20%、30%時,你要告訴自己,這絕對不是自己的本事,這是額外的收益,甚至是對你之前及時止損的補償,這樣你才會快樂,才不至於貪婪。這樣,看似只有20%收益預期的一筆投資,由於你相信快樂的意外,由於你敢於讓收益放大,所以你不需要止贏,除非你缺錢花,否則,只要在你的投資過了最高點回調8%(或者你自己先前設置的止損點位)的時候執行止損就可以了,也只有這樣你的收益率才可能達到最高。
我們應該厭惡的是風險而不是收益,我們必須明確如果有了損失把單子留著等待損失變小,以及有了收益之後害怕收益變小而早早平倉都是極其錯誤的。做對了就該留著,我們沒有必要害怕收益,也不要淺嘗輒止,我們應該一直等到方向錯誤時再平倉。
期貨私募基金經理F,操作一個100萬的賬戶,大豆0809合約是配置組合之一。5月上旬開始建倉,經歷了2個多月震盪為主的行情,F先生嚴格止損,砍倉多次,到7月底,在該品種上的凈虧損為7萬元。但在8月1日啟動的一波大跌行情中,F則牢牢地握著手中的空單,並在中途還適當地追加了空單,最後在8月下旬平倉時贏利22萬,去掉前期虧損7萬,2個多月在該品種的凈贏利達l5萬。
所以說,我們要勇敢止損,更要勇敢收益,我們要把風險掌控、讓收益失控。或者說主動止損、被動收益,應該成為你投資理財的不二法門。如果你具備了這樣的投資心態,你就具備了投資掌控力,你的財富將毫無疑問的穩定增長。
投資無非就是心態的較量,是自己與自己的較量,你要掌控的正是你自己的投資心態,而不是其他任何人或者任何行情,所以讓自己勇敢一些,贏的概率就大一些。
第5招止損不止盈
在投資中,如何選擇個股或期貨合約,如何選擇時機,如何建倉、平倉等,往往被看做是贏錢的最高秘訣。很多投資專家或理財大師也都是一再強調止損和止贏的重要性。
正確的投資理念中應該只有「止損」概念,而不應該有「止贏」概念,也就是說,我們應該把所謂的「止贏」也都看成是「止損」。
如果你投入市場100萬,方向做對了,權益最高到了l50萬,然後市場走勢扭轉,資金權益快速下滑,這時你的成本是l00萬,還是l50萬?如果你設的止損率是10%,那麼應在135萬平倉,還是要等回到90萬再平倉?
市場上大部分散戶為什麼虧錢,無非就是兩個原因:第一,做錯了老是記著自己的初始資金成本是多少,想回來一點再砍,結果越虧越多;第二,做對了還是記著自己建倉時的初始資金,漲了一段怕回調就拋掉了,結果後面大段的收益都沒有吃到。
人們總是把建倉時的資金投入看做是自己這一次投資的成本,而沒有把成本看做是動態的,這就是大部分投資者虧了不願砍、贏了急著跑的原因。
實際上,我們應該把投資成本看做是動態的,也就是說,永遠把賬戶資金的最高點看做是自己這次投資的成本。(股票投資者不妨以每日收盤價來計算資金權益,以此來觀察賬戶的盈虧)
如果你是中線投資者,止損點是8%,l00萬資金做下去,方向錯了,資金馬上就開始縮水,那麼應該92萬平倉;如果做下去方向對了一小段,到了l05萬後盤面就反轉,則應該在96.6萬平倉;如果方向對了,權益一直到l50萬盤面才反轉,則應在138萬平倉。
記住,你的成本只有一個,這個成本不是你的初始資金,而是你賬戶持倉資金的最高點,以此成本為基點只要資金回撤幅度達到止損點就平倉。也就是說在贏利的時候要把浮動贏利全部看做成本,把每次平倉都看做是「止損」,千萬不要等到利潤吐回去了再平。
第6招盈利的永遠是少數人
不管是投資股市還是期市,似乎能贏利的都只是少數人,而大部分參與者都是虧損的。為什麼呢?
市場每時每刻都在變化,不管是一年、一個月、一天、-Ib時還是一分一秒,只要有成交產生,投資品種的價格都在發生變化。你無法預測明天的K線是往上走還是往下走,往上走多少還是往下走多少,什麼時候開始往上走,以怎樣的速度往上走等等,永恆不變的只是:K線是往右走的。
在變幻莫測的投資市場,在漲漲跌跌的行情走勢中,如果你不變化就會虧損;如果你變化的速度沒有市場快,那麼你可能也是虧損的;或者你變化的方向和行情相反,那麼你必定是虧損的。
簡單來說,在無時無刻不在變幻的市場中,當你的判斷和市場相反或是跟不上市場時,你就會虧損或可能虧損。
其實虧損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沒有人一入市場就贏利,並且持續贏利下去。也就是說虧損不可避免、虧損也並不可怕,因為只要懂得如何減少不必要的虧損,並且在不可避免的虧損來臨時把損失控制在最小范圍內,贏利還是可以期待的。
那麼很多投資者從輕微虧損演變為損失慘重,又是什麼原因呢?很簡單,虧損之所以會從小變大,就是不止損所致。100萬的投資,出現2萬虧損時,你不止損,虧損可能就變大到5萬,你還不止損,虧損就會變大到10萬,再不止損就到20萬,還不止損就到30萬、50萬甚至更多,當然最終也有司能虧完本金。
有人從虧損走向贏利,是因為他懂得及時止損;而有人從小虧損走向大虧損,是因為他不懂得及時止損。
其實,止損的概念不但在投資領域相當重要,在生活中、事業上也同樣適用。凡是你投入了時間、精力或錢財的事物,當產出是負數時就該及時止損,如果不止損只會讓你的損失越來越大。比如你和朋友合夥做生意,眼看著天天付房租和員工工資,可是訂單卻不見增多,本金變得越來越少時,你是坐等虧完本金破產,還是及早結束合作,止損出局?或者你和戀愛對象結婚後,每天都為一個夢想中的幸福家庭打拚,可是卻發現不管你怎麼努力,對方都是有意無意地和你爭吵,不給你安穩日子過、嚴重影響你的日常情緒、工作表現和身體健康狀況時,你是繼續撐下去,還是及早結束這段婚姻,止損重來?
所以說,不管是在虛擬的資本市場還是在實實在在的生活工作中,遇到損失如果不及時止損,而放任損失擴大,最終只能慘敗收場。但為什麼還是有很多人在投資中一輸再輸、在生活中狼狽不堪、在事業上耗費青春呢?
第7招僥幸心理要不得
你明明做的是短線,到了止損位(比如5%)卻告訴自己應該還會漲上去的,這點兒損失很快就回來了,就當成是做中線吧;而盤面很不給你面子,繼續下跌,等到了中線止損點(比如l0%),你又告訴自己它還是應該會漲上去的,反正虧損也不算太大,就當成是做長線吧。在這種一而再再而三的僥幸心理支配下,結果必然是越虧越多。
確定了自己的交易規則就要嚴格執行,交易規則的改變不能是隨意的,而應該是堅持一段時間後發現這個規則不能贏利才去放棄,而一旦放棄就應該徹底放棄,換成另一種規則,一種根據目前市場特點和自身需求相結合的規則,一種能贏利的規則。一虧損就安慰自己換一種交易規則就不用止損了,只會越虧越多;另外如果同時想用幾種交易規則進行交易,除非是幾個賬戶分別使用,不然也幾乎註定是要虧損的。
在投資中僥幸心理就像是掩耳盜鈴,因為既然危害已經發生,就應該及時止損,而如果你不想面對,只想用各種理由逃避的話,後果只會讓你後悔不已。
凡是懷揣夢想或良好希望的人,在遇到一時的不順利時,有點僥幸心理是相當正常的。僥幸說白了就是不去分析錯誤、挫折為何產生,如何解決,而是簡單地逃避問題,安慰自己說事態會很快扭轉,很快又會轉向夢想的方向。與其說僥幸是一種懶惰的希望,還不說是一種脫離實際的奢望。
當我們的賬戶出現虧損時,我們不應心存僥幸,而是更應該對自己苛刻一點,首先是迅速在設定的止損點止損,然後再仔細思考或是向別人討教虧損的原因。對自己苛刻一點,在第一時間止損,不會讓我們終止希望,而是更加靠近希望。
第8招不甘心的賭徒心態要摒棄
多人在做股票或其他投資時,總想向別人證明自己是對的。所以常常看到某些投資者在少數幾個交易日會手舞足蹈、極其興奮地向大家展示他對行情判斷的正確性;而在大部分交易日則是深鎖眉頭、垂頭喪氣地待在一個角落不說話。
證明自己是對的真的這么重要嗎,為了證明自己是對的就要忍受賬戶資金的減少而不去及時糾正自己的錯誤嗎?為了證明自己是對的就一定要和市場對著於嗎?
在投資中,這種不甘心認輸、不甘心承認自己在犯錯的心態會導致在做錯方向時不肯止損。
「根據我的分析,它一定會漲上去。」可是它就是跌下來了,怎麼辦呢?也許你有很多個上漲的理由,但是既然它跌下來了,就必然有更多下跌的理由,只是你沒有了解到而已。所以沒有必要不甘心,因為你不是神仙,不可能每次判斷都是正確的。
要想肯定自己,就用賬戶的最終收益率來說話,而不是一時一事地和市場賭氣。我們在必要的時候否定自己是為了讓自己的財富免受損失。
不要總想證明自己是對的,因為即使你是投資大師,也不可能是永遠正確的。如果事實證明自己是錯的,就應該欣然接受,快速改正或補救,告訴自己前一次判斷錯了是好事,因為你可以從中吸取教訓,這樣下一次正確的概率就高了。
錯了卻不甘心承認自己的失誤、失敗,只會讓你在下一次類似情形下犯下同樣的甚至更嚴重的錯誤,從而遭受更多的損失。有能力的人、努力付出想要成功的人,當然要想辦法證明自己的能耐,以此獲得他人和社會的肯定,達成自我價值的提升和實現。但人的一生有數十載,即便是投資也可以半年、一年甚至三年、五年來衡量成敗與否,成功的級別有多高,根本不需要急於在一時一事證明自己的偉大。
另外,即便一時一事證明自己的正確和成功又如何呢?如果你的行為方式從長遠來看是錯誤的,那麼獲得的榮耀也就終止於這一時一事了。
因此,虧損的時候,千萬不要因為不甘心的心態、不要因為害怕否定自己而一而再、再而三地不去止損,那樣只會讓你更快地證明自己沒有能耐。
第9招不能對財富縮水說無所謂
有些投資者一旦本金虧了30%,就告訴自己,算了不止損了,反正虧這么多了,看它能跌到哪裡去。除非真的對自己的錢不在乎,否則還是盡早止損,因為能跌30%,或許還能跌40%、50%甚至70%、80%,從6124.04點跌到1664.93點,大盤都跌了72.8%,很多個股恐怕跌得更多(比如000617石油濟柴,2007年10月17日最高點62.99元跌到2008年10月28日最低點5.19元,跌了91.8%)。不管是否真的無所謂,資金縮水2/3、4/5、9/10可不是什麼好受的事情。
實際上,很多人對自己說「我虧這點無所謂」是安慰自己、解脫自己而已;而對別人說「我虧這點無所謂」則多半是不想在別人面前證明自己太爛了、證明自己輸不起。
虧損之後,如果無所謂只是自欺欺人、自我安慰和自我逃避的話,那麼由這樣的無所謂造成的不止損,造成的擴大虧損一定會影響你的信心、情緒、工作狀態和生活質量。在投資中我們要對自己的錢負責,對錢負責就是對自己的勞動付出、對自我價值、對家庭穩定的負責。已經虧損較多了卻不去止損而是採取無所謂的態度,是極不負責的行為,如果你不要這些錢,可以捐給災區、捐給希望工程、捐給重病的窮人,也可以孝敬父母、送給朋友、給愛人買禮物、帶全家去旅遊等。你沒有必要把錢送給資本市場,因為贏錢的人不知道你,更不會感謝你。
如果你的無所謂只是一種逃避一種安慰,如果你本質上還是「有所謂」的,那就盡快行動、盡量保住你的資金,不要讓它縮水之後再縮水。此外,在止損之後,還要時刻尋找讓資金增值的機會。
希望回答對你有幫助,感覺回答的可以,望點贊採納,謝謝。
Ⅲ 公務員失職造成重大經濟損失如何處理
以人民銀行頒布了《中國人民銀行重大經濟案件和重大責任事故負有領導責任人員處分暫行規定》和《中國人民銀行工作人員違反規章制度行為處理暫行規定》為例:重大經濟案件」和「重大責任事故」指的是什麼? 答:重大經濟案件是指涉案金額較大的貪污、賄賂、挪用公款、侵佔等經濟案件。重大責任事故是指因失職瀆職、玩忽職守行為對人民銀行造成重大經濟損失或雖未造成重大經濟損失但造成惡劣影響的事故。《規定》明確發生重大經濟案件和重大責任事故,並造成50萬元以上(含50萬元)經濟損失的,其上一級單位的主要領導責任者和重要領導責任者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要追究責任:(一)對國家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和各項規章制度不傳達、不貫徹,致使下一級機構未能及時了解和落實的;(二)對下一級單位管理不嚴,監督檢查不力或對管理工作中已暴露的重大隱患、漏洞不重視,未能及時解決的。 :《規定》按照違反規章制度行為的性質、造成的經濟損失或危害程度分四種情況進行處理:(一)情節輕微且未造成後果的,給予批評教育;(二)情節較重造成不良影響或經濟損失的,給予行政警告、記過或記大過處分;(三)情節、後果嚴重或造成重大經濟損失、重大責任事故的,給予調離工作崗位或責令辭職、辭退,或行政記過直至行政開除處分;(四)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機關處理。屬於以下四種情形之一的,將從重處理,一是故意或屢次違反規章制度的,二是干擾、抗拒監督檢查或拒不糾正,隱瞞不報、打擊報復、阻礙他人揭發檢舉的;三是提供虛假證據、毀滅證據的;四是其他應加重處理的情形。 僅供參考
Ⅳ 「經濟制裁」到底是怎麼制裁有哪些手段
經濟制裁(EconomicSanctions),指一國或數國對破壞國際義務、條約和協定的國家在經濟上採取的懲罰性措施。常常被經濟實力強大的國家利用作為打擊、削弱其他國家政治、經濟和軍事實力的手段。經濟制裁最初是戰爭的一種輔助性手段,其目的是通過削弱敵對國家的經濟實力,進而削弱敵國的作戰能力。
經濟制裁,是指採用斷絕外交關系以外的非武力強制性措施。一般認為,財政、金融、貿易等領域的制裁均屬於經濟制裁。一般而言,常見的方式包括:實施貿易禁運、中斷經濟合作、切斷經濟或技術援助等。但經濟制裁也是一把雙刃劍,制裁國也會遭受一定的經濟損失。從廣義上說,軍火貿易等制裁也屬經濟制裁范疇。在財政與金融管理中,經濟制裁,是指在宏觀經濟和微觀經濟運行中,對違背經濟法規的單位或個人在經濟上給予的懲罰。
制裁手段
一、對被制裁國的國外資產實施管制的措施,包括扣壓和凍結其國有資產、私有財產以及沒收國有或私有財產等。
二、對被制裁國採取停止提供貸款,限制或停止外匯兌換,對其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的業務活動加以排斥,干擾其國內金融市場的運行等一系列財政金融方面的制裁措施。
三、對被制裁國採取停止經濟援助及經濟合作,中止經濟、貿易條約和協定,停止提供最惠國待遇,部分或全部停止進出口貿易,以及封鎖貿易港口等貿易方面的制裁措施。在國際關系中,經濟制裁還可以作為一種報復的手段。
資料來源:http://ke..com/link?url=B0zSXaUQ-4CjxWvq
Ⅳ 澳或因極端天氣遭受巨大經濟打擊,如何應對極端天氣帶來的經濟損失
極端天氣已經成為了澳大利亞居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就對澳大利亞的經濟造成嚴重損失,面對著突如其來的疫情,對澳大利亞的打擊更是雪上加霜,在過去的十年裡,已經對澳大利亞的經濟造成近350億澳元的損失,未來極端天氣更會加劇,將對澳大利亞產生更嚴重的影響,因此,我們應該採取有效措施,避免因為極端天氣而對澳大利亞產生更嚴重的經濟損失。
一、採取有效手段防止極端天氣的發生
我們應該大量收集極端天氣的數據,結合氣候條件,分析可能出現的極端天氣,並製造嚴密的檢測系統,在極端天氣來臨之前能夠實現有效的預警服務,為人們下一步如何應對做下鋪墊,同時增強環境保護,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努力減緩全球氣候變暖的趨勢,對寒冷和溫暖氣候採取有效的手段調節氣候變化。
大家對如何應對極端天氣帶來的經濟損失還有什麼想法嗎?歡迎各位在評論區留言哦。
Ⅵ 經濟制裁的手段有哪些
經濟制裁,是指採用斷絕外交關系以外的非武力強制性措施。
一般認為。財政、金融、貿易等領域的制裁均屬於經濟制裁。一般而言,常見的方式包括:實施貿易禁運、中斷經濟合作、切斷經濟或技術援助等。
美國實施的經濟制裁方式通常包括切斷與被制裁對象的貿易往來、斷絕美國和被制裁者的金融聯系。美國將經濟制裁作為介於輿論打擊和軍事打擊之間的安全戰略手段之一。
冷戰後的10年內,在國際上50件經濟制裁案中,近三分之一是由美國單方面實施的。
但經濟制裁也是一把雙刃劍,制裁國也會遭受一定的經濟損失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用
Ⅶ 員工給公司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的應如何處置
如果是在正常履行工作職責中因自身能力不足造成公司損失,員工不承擔責任。如果員工存在疏忽大意或者si故意等行為,則公司可以向其追償,要求其按照責任賠償。
Ⅷ 詆毀污衊他人造成嚴重經濟損失跟名譽損壞該得到如何懲罰
這得看經濟損失有多大,在證據確鑿的情況下,可以起訴到法院申請賠付經濟損失和名譽損失費,情節嚴重的除了賠付經濟損失以外還會被判刑
Ⅸ 公司內部人偷蓋了公司的公章造成經濟損失怎麼打官司
因為公司內部人偷蓋了公司的公章造成了經濟損失,那麼這個損失只能由公司來承擔了。因為這公章就代表公司。我們的法律是講究證據的,公章已經蓋了就意味著已經生效了。但是如果有證據能證明是內部人偷蓋的公章,那我們可以走法律途徑,這個經濟損失可以由這個偷蓋公章的人來承擔。
(9)經濟損失如何打擊擴展閱讀
員工私蓋公章導致損失 企業該如何追究責任?
員工私蓋公章,公司是報警處理還是上訴法院呢?實際情況當中,每個私蓋公章的行為用途以及造成的後果都是不盡相同的,自然也就沒有標準的答案,但是常見有以下幾類:
1、情節輕微,沒有造成損失:如果員工私蓋公章對公司本身和第三方並沒有造成實際的損失,而且性質不算惡劣,一般企業都會按照公司自己內部的規章制度進行處罰,如罰款、批評等。
2、情節嚴重,但沒有造成損失:員工用公章私自以公司的名義簽訂合同、借貸協議等,被公司幾時發現並制止,沒有造成損失,公司可做開除處理,也可移交公安機關,但只要沒有造成損失至多就是批評處理或是象徵性的行政處罰。
3、造成第三方損失:員工私蓋公司公章以簽訂合同的方式騙取他人財產資金,涉嫌合同詐騙,公司因管理不善要承擔清償責任,公司最後可以報警處理,檢方會對其提起公訴,公司也可以對其進行追償。
無論是私刻還是偷蓋、盜蓋公司的印章,這些都是違法行為,或許是法律意識的淺薄又或是利益的誘惑,公司印章時不時總會被一些人給盯上。雖然最後都會受到相應的懲罰,但是公司也會因此糾紛不斷,甚至是承受著經濟的損失。因此公司印章管理工作不應該是做些亡羊補牢之事,而是一勞永逸建立一道堅固的「壁壘」徹底杜絕公司印章管理安全問題。
Ⅹ 因國家政策原因,先是政府扶持後給農民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的請問如何解決
進一步增強做好農民增收工作,是一項符合社會和經濟發展規律的重大決策。但是要在我國實現農民增收,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在這一進程中要進一步加強政府扶持力度.這也是由我國的具體國情決定和西方發達國家的經驗證實的。
國家主要採取政府投資扶貧開發、東西部扶貧協 作扶貧、黨政機關定點扶貧、動員社會扶貧、國際合作扶貧 等方式,幫助貧困地區農民脫貧。國家為了貫徹落實扶貧政策,國務院成立了扶貧開發 領導小組,下設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簡稱扶貧辦)負 責日常工作。
相關省、自治區、直轄市和地(市)、縣級政府 也成立了相應的組織機構,負責本地的扶貧開發工作。 中 國的扶貧開發實行分級負責、以省為主的行政領導扶貧工 作責任制。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是貧困面積較大的 省、自治區,都把扶貧開發列人重要議程,根據國家扶貧開 發計劃制定本地區的具體實施計劃。
中央的各項扶貧資金 每年一次下達到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實行扶貧資金、權 力、任務、責任到省(自治區、直轄市)。 所有到省的扶貧資 金一律由省級人民政府統一安排使用,並由各有關部門規劃和實施項目。
貧困地區農民要根據當地實際和家庭及個 人特長,有針對地選擇國家扶貧項目,取得當地政府扶貧辦 的幫助,向政府有關部門申請落實扶貧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