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日本偷襲珍珠港事件當中,美軍以及日軍的損失大致如何
二戰期間一九四一年的十二月七日的零晨之時,日本海軍忽然對美國海軍的太平洋艦隊產業基地珍珠港啟動了突襲,而日本襲擊珍珠港事情也成為了二戰之中太平洋戰事發生的導火線,與此同時這也成為了二戰之中十分關鍵的大轉折。
跟美國軍隊比起來,日軍這里導致的虧損要少許多,她們一共損害了五艘袖珍潛艇及其二十九架戰機,在員工層面,她們戰亡又或者是下落不明了六十五名戰士。
但說起的是,日軍盡管看起來是獲得了一場完勝,但這實際上並非極致的獲勝,根本原因是不僅美國的檢修機器設備、發電廠、燃料也有指引總公司這種也沒有獲得毀壞,還由於美國軍隊真真正正的主力軍航母並沒有停列在珍珠港內。
⑵ 珍珠港事件是怎麼一回事它爆發的原因是什麼它造成了怎樣的後果
珍珠港事件是指1941年12月7日,日本派出航母編隊在未宣戰的情況下對美國太平洋艦隊駐地珍珠港發動突然襲擊,造成擊沉美戰列艦5艘,擊傷3艘,毀損其他艦艇10艘;擊毀飛機188架,擊傷291架;美軍官兵死2408人,傷2000餘人的結果,最終導致美國正式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事件。
珍珠港事件爆發的原因,既有日本方面的,也有美國方面的,有著各個方面的綜合原因。
1.日本方面:日本在中國戰場久戰不下,國力逐漸被消耗。日本本國資源匱乏,缺乏橡膠,石油等天然資源,很難支持進一步擴大作戰。日本的資源大多依靠進口,而隨著二戰的逐步推進,由於日本的進一步擴張刺激到了美國的利益,以及對法屬殖民地的吞並,美國對日本採取了石油禁運和航運封鎖,使得日本的戰爭資源極度缺乏,急需尋找其他資源。當時東南亞擁有著豐富的資源,但這些資源多半都是英,荷,比等同盟國的殖民地所擁有的,是與日本的協約國德國敵對的,因此無法從美國獲得資源,也無法從東南亞通過和平方式獲得資源,使得日本的戰爭資源陷入瓶頸。
在此條件下,以及日本對美國戰爭潛力的錯誤估計下,日本認為,只要通過「突然襲擊」殲滅美國太平洋的主力「太平洋艦隊」,就可以阻止美國對日本的封鎖,同時解決了這一威脅,就使得同盟國在遠東沒有任何(能對日本造成威脅的)軍事力量(比,荷這些國家殖民地軍事實力弱,法國已淪陷,英國忙於歐非戰場無暇東顧,能抽出的軍事力量有限)。日本可以快速吞並整個東南亞,再依靠東南亞的資源對抗同盟國及美國,擴大侵略范圍。
日本偷襲珍珠港的最終戰略構想是建立「大東亞共榮圈」,同時攻陷美國檀香山(即夏威夷群島),對美國造成重創迫使其退出戰斗,從而獲得勝利。
2.美國方面:美國政府精英意見和民意要求向來存在著沖突。一戰以來,經歷了1929-1933年金融危機,美國經濟實力遭到重創,羅斯福上台努力恢復經濟,而軍隊建設長期滯後,軍費匱乏。
二戰爆發後,由於各種原因,美國的孤立主義思想喧囂而上,反戰情緒十分高漲。這使得美國在二戰開始到珍珠港爆發前,無法向其他國家宣戰。當時的羅斯福政府確立了扶持英國對抗德國的戰略,但是許多直接的幫助計劃(諸如志願兵等等)由於美國民意的阻撓,無法從國會通過,使得美國政府只能採取有限的措施幫助英國。
日本在遠東的逐步擴張,對美國的經濟利益造成了威脅。美國遠東的殖民地菲律賓在日本的威脅范圍下,同時日本對中國的逐步侵略,對法屬越南的吞並等行為,使得美國在太平洋西岸的利益受到威脅。同時,日本與德國作為結盟關系,而德國與英國對抗,而美國扶持英國,美國對日本的對抗不可避免。
美國採取了逐步緊縮的政策,先是對日本發出警告,以經濟封鎖為由停止日本在對華,對東南亞的侵略,在日本無視後,對日本採取了石油禁運,同時派遣太平洋艦隊進駐美國太平洋前沿基地珍珠港,如同一把利劍懸在日本頭上。
(關於太平洋艦隊進入珍珠港,有分析認為此舉刺激了日本發動偷襲,乃羅斯福的苦肉計,目的是為了壓制國內反戰情緒,使得美國正式參與到二戰之內。)
3.珍珠港事件的後果:
珍珠港事件發生後第二天,美國即全票通過了對日宣戰,美國正式進入戰爭狀態。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國迅速開始了工業轉軍工的轉型。
在太平洋戰爭初期(1941年末至1942年中),由於美太平洋艦隊幾乎全滅,日本發動了對東南亞的大規模侵略戰爭,攻佔菲律賓,新加坡等地,對緬甸發動襲擊,入侵馬來西亞。同盟國無力阻止日本的進攻。
1942年6月4日,美日爆發了中途島海戰。美國以一艘航母沉沒為代價,擊沉日本四艘航母,從而改變了太平洋戰場艦隊對比劣勢的局面。太平洋戰場局勢被扭轉。
事實上,到1942年,美國工業轉型已經接近完成。美國的軍事生產能力極為強大。在二戰中美國是主要參展國中最後加入戰爭的,但其軍工產量是日本無法媲美的(有句話說得好,美國不要其他同盟國,一個國家就可以單挑全世界)
美國的參戰,大大加速了軸心國集團的失敗。美國可以同時進行太平洋,大西洋的兩面作戰而尚有餘力,強大的軍事生產能力,源源不斷的兵員補給和豐富的資源使得同盟國實力大增。日本的計劃最終破滅
⑶ 二戰時,法國才是最大的贏家嗎
縱觀歷史,二戰對世界各國綜合實力強弱的影響十分顯著。在二戰中,世界各國的損失可謂觸目驚心。但是在戰後,多個戰敗國卻也因戰爭的勝利走到了世界的前列。德國、日本、義大利作為戰敗過而存在受到的損失不必多說。其中德國被分隔,而日本在軍事方面至今仍有遺患,可算得上二戰中最大輸家。但是,美蘇等國得到的“實惠”就形成了鮮明的反差,甚至美蘇兩國被公認為二戰中最大贏家。但是真的如此嗎?
40天的反抗帶來的損失與“常任理事國之一”的名頭相比已經可以忽略不計了。在美國大哥的幫助下,二戰後政治地位迅速鞏固,因此實現了最初的理想。不得不說,在損失與收獲相比的角度來講,法國被評為二戰中最大贏家當之無愧。
雖然一直有聲音說法國不配擁有常任理事國的地位,但法國現階段的經濟軍事能力,世界上一般國家也難以撼動其地位。
作者:苦盡甘來
⑷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珍珠港事件有什麼重大影響
這場戰役是有歷史決定性意義的。由於日本未能擊沉美國的航空母艦,它只有一個小的軍事作用。但即使日本擊沉了美國的航空母艦,從長遠角度上來看它還是不能幫助日本。這次襲擊徹底地將美國和它雄厚的工業和服務經濟捲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導致了軸心國在全世界的覆滅。此後盟軍的勝利和美國在國際政治上的支配性地位都是由此及彼的。
從軍事史的角度來看,對珍珠港的襲擊標志著航空母艦和潛艇,以及艦載機取代戰列艦成為海軍主力的轉折點。大型戰列艦決戰的時代過去了,航空母艦取代戰列艦成為新的海戰王牌,海軍航空兵作為新的決定性力量登上海戰舞台。但世界海軍強大的美國對於「航空制勝 」這一點一直到後來珊瑚海海戰和中途島戰役後才明白過來。
日本偷襲珍珠港,宣告了太平洋戰爭的爆發。1941年12月8日,美國和英國對日本宣戰。美國廣播電台反復廣播:「珍珠港遭到偷襲!」羅斯福總統大聲疾呼:「必須記住這個奇恥大辱的日子!」接著,澳大利亞、荷蘭等二十多個國家也對日宣戰。中國的國民黨政府在中日戰爭進行了四年多以後,於12月9日也跟著對日宣戰。12月21日,德、意對美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范圍更加擴大了.
偷襲珍珠港(英文:Surprise attack on Pearl Harbor,日文:珍珠灣攻撃)是指由日本政府策劃的一起偷襲美國太平洋海軍艦隊基地--珍珠港的軍事事件,它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太平洋戰爭爆發的導火索。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軍的航空母艦艦載飛機和微型潛艇突然襲擊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國陸軍和海軍在瓦胡島上的飛機場。太平洋戰爭由此爆發。這次襲擊最終將美國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它是繼19世紀中墨西哥戰爭後第一次另一個國家對美國領土的攻擊。這個事件也被稱為珍珠港事件。
⑸ 珍珠港事件真的是羅斯福的「苦肉計」么
關於珍珠港偷襲是不是美國方面的“苦肉計”,羅斯福等美國高層是否知道日本人的偷襲計劃,歷來有種種不同的看法。很多人,日本和美國都有這樣的人,都提出“珍珠港事件”的“陰謀論”。筆者也來說說自己的看法。
為了讓讀者們更了解了解來龍去脈,筆者的這篇文章比較長。希望讀者們耐心看完。
一、日本偷襲珍珠港的背景。
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出兵侵佔中國東北,即“九一八事變”,拉開了中日戰爭的序幕。
1937年7月7日,日本在中國華北的駐軍挑起“盧溝橋事件”,全面進行了侵華戰爭。
(東南亞的美國、英國等國家的殖民地,物產豐富,日本軍方對此“垂涎三尺”)
二、日本決定和美英開戰,挑起戰爭
日本軍方高層一開始也不想打,因為自己的陸軍還深陷在中國戰場。於是日本和美國展開了談判,美方堅決要求日本撤軍,日方堅決不同意。雙方談判最終破裂。
⑹ 珍珠港事件前後經過
日本從1941年中開始向東南亞的發展引起了這個地區主要強國的不安,
為了給日本一點顏色,美國凍結了對日本的經濟貿易,
其中重要的是高辛烷石油,
沒有石油日本的飛機無法升天,艦艇無法在海中行駛,日本就無法繼續對外擴張。
由於太平洋上的珍珠港是交通的主要樞紐
日本認為先在太平洋上奪取制空制海權就意味著南下的道路暢通無阻,
必須先摧毀珍珠港,於是日本策劃了珍珠港突襲。
襲擊珍珠港的目的是為了(至少暫時)消滅美國海軍在太平洋上的主力
1941年12月7日清晨,
日本帝國海軍的航空母艦艦載飛機和微型潛艇突然襲擊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國陸軍和海軍在歐胡島上的飛機場
太平洋戰爭由此爆發。這次襲擊最終將美國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
並使二戰的規模進一步擴大
對珍珠港的襲擊從短期和中期的角度來看是一次輝煌的勝利,
在此後的六個月中,美國海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無足輕重。
沒有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威脅,日本對其它列強在東南亞的力量可以徹底忽略,
此後它佔領了整個東南亞、太平洋西南部,它的勢力一直擴張到印度洋。
但是這次偷襲所造成的長期影響是美國加入了戰爭
從長期的角度來看珍珠港對日本來說是一個徹底的災難。
最重要的是珍珠港事件立刻將一個本來意見不齊的國家動員起來了。
它將美國團結起來,一起要戰勝日本,
它可能也是後來盟軍要求無條件投降的原因
總的來說,珍珠港事件為以後的二戰勝利打下了基礎(美國加入是一股強大的力量)並且美國的加入促進了反法西斯戰線的形成
加速了法西斯的滅亡
對珍珠港的襲擊本身就已經決定了日本戰敗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