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黃山市包括哪幾個縣
黃山轄4個縣,分別為歙、休寧、祁門、黟4縣。
1987年11月,國務院發出《關於安徽省調整徽州地區行政區劃的批復》,撤銷徽州地區、屯溪市和縣級黃山市,設立地級黃山市。原屬徽州地區的石台縣劃屬池州地區,績溪、旌德2縣劃屬宣城地區。
1988年4月,地級黃山市正式成立,轄屯溪、黃山、徽州3區和歙、休寧、祁門、黟4縣。1988年4月,地級黃山市正式成立,轄屯溪、黃山、徽州3區和歙、休寧、祁門、黟4縣。沿用至今。
根據黃山市2018年8月分區縣主要經濟指標統計,歙縣是四個縣當中經濟最好的。
(1)三區四縣里歙縣經濟怎麼樣擴展閱讀:
黃山市,安徽省省轄地級市,古稱新安、歙州、徽州,地處皖浙贛三省交界處,被稱為「三省通衢」
。
西南與江西省景德鎮市浮梁縣、上饒市婺源縣交界,東南與浙江省衢州市開化縣、杭州市淳安縣、臨安區為鄰,東北與安徽省宣城市績溪縣、旌德縣、涇縣接壤,西北與池州市青陽縣、石台縣、東至縣毗鄰。
1987年撤銷徽州地區,以境內山嶽「黃山」之名設立地級黃山市。
黃山古稱徽州,既是徽商故里,又是徽文化的重要發祥地,新安畫派、新安醫學、徽派建築、徽州四雕、徽派盆景等影響深遠,徽劇是京劇的前身,徽菜是中國八大菜系之一。黃山市境內的黃山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為世界文化遺產。
參考資料:黃山市人民政府-2018年8月分區縣主要經濟指標
⑵ 黃山下屬的幾個縣,按經濟和收入排名的話,應該是怎樣的
你好!
三區四縣
四個縣是歙縣、休寧縣、祁門縣、黟縣
個人覺得黟縣的經濟水平要高點
我的回答你還滿意嗎~~
⑶ 黃山市有三區四年,黃山區,徽州區,屯溪區,祁門,黟縣,歙縣,休寧,哪個地方的經濟最好,發展最有前景
黃山市發展最有前景的地方是歙縣,人口多,工業發達,旅遊資源豐富,對外交通方便,毗鄰杭州市。
⑷ 歙縣的經濟
古代歙縣的經濟一直以農業為主。由於山多地少,林茶收入成為農民生活的主要來源。糧食不能自給,須從外地調入。在地狹人稠、生活貧困的處境下,勇於進取的歙縣人民,為了擺脫困境和出售林茶等土特產品,不得不離鄉背井,遠赴他鄉,從事商業貿易活動。早在東晉、南北朝時期,歙縣商人即在江南城鎮進行貿易。至明朝成化、弘治年間,遂形成了一個人眾資巨、頗具特色的徽商集團,開始稱雄商界。明嘉靖至清嘉慶的近300年間(1522—1820),是徽商的鼎盛時期。當時徽商的足跡幾遍全國乃至海外,故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尤其是江浙一帶有「無徽不成鎮」之譽。經營的行業主要有茶、糧、木、鹽、海上貿易、典當、絲布、漆、醬及文房四寶等。本縣富商不僅人數眾多,而且財力雄厚。清代兩淮鹽商八總商中,歙人恆占其四,富者積資達千萬兩銀以上。
2006年被安徽省列為12個享有省轄市部分經濟社會管理許可權的試點縣市之一。
2012年,歙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8.02億元,同比增長11.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0.27億元,同比增長19.2%;固定資產投資75.83億元,同比增長16.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2.24億元,同比增長16.2%;財政收入10.64億元,同比增長28.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20363元、8946元,同比增長13.3%和15.4%。2013年歙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0億元,位居黃山市第一。 歙縣經濟以農業為主,其中又以茶葉為主,糧食不能自給。民國期間,農業生產發展緩慢。建國後,經過土地改革,農業生產發展較快。1957年,農業總產值7244.7萬元(按1980年不變價,下同),比1949年增長89.8%,1958—1961年由於「共產風」和自然災害的影響,農業生產大幅度下降,1962年農業總產值下降到4293.1萬元。之後,農業生產逐步得到恢復,但由於忽視本縣山高坡陡、耕地少的客觀條件,推行以糧為綱的生產方針,農業生產發展速度不快。1978年農業總產值為9501.5萬元,同年底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以後,農村實行經濟體制改革,從「以糧為綱」轉向「林茶為主,多種經營,因地制宜,綜合發展」,對南鄉陡坡耕地有計劃地逐步退耕,改種林、茶、桑、果等,使農業經濟向多元化發展。糧食生產也上新台階,1982年糧食總產12.63萬噸,創歷史最高水平。1978—1987年,農業總產值年平均增長8.95%。1987年,農業總產值17228萬元,其中種植業產值10543萬元,佔61.2%。在種植業產值中茶桑果產值4359萬元,佔41.3%,糧食作物產值3141萬元,佔29.8%,蔬菜瓜類產值1820萬元,佔17.3%。農業人口人均產糧食221公斤。人均純收入276.57元,比1978年增長181.6元。
2011年,特色農產品基地發展到50萬畝,省、市龍頭企業發展到38家,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到300家,茶葉、貢菊、繭絲綢、山核桃、枇杷、葡萄等產業形成品牌效益。歙縣農村經濟總收入增至81.8億元,年均增長15%。 歙縣唐代有麻紡業、釀酒業、造紙業、制墨和硯雕業。宋代新增帛、絹、綢織造業。元代,徽城設立染織局。明代,刻書業興起。民國12年(1923)始建電力工業。民國26年,官商合辦「歙縣平民工廠」,生產草紙、棕繩、肥皂、臘燭。民國37年,中心工廠有制油部、棉織部,手工生產食油、臘紙、棉布。至1949年,本縣始有機器織布工業,並有碾米、釀酒、油脂、粉絲、茶葉加工、造紙、徽墨、印刷等小型工業90家,總產值403萬元(1980年不變價,下同)。1950—1952年,工業、手工業恢復和發展較快,工業企業發展到135家,擁有職工2500人,總產值1675.57萬元,平均年遞增率60—67%。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進行私營工業和手工業社會主義改造。至1957年,有工業企業128家,職工5316人,總產值3621.57萬元,平均年遞增率16.67%。第二個五年計劃期間,盲目新建了一大批工廠,造成比例失調,之後,許多企業不得不「下馬」。1959年至1962年,工業企業由231家、職工8527人,下降到152家、職工3310人,總產值由7769萬元下降到1708.86萬元。1962年後,貫徹「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至1965年,工業企業有115家,其中全民17家、集體98家,擁有職工3563人,總產值回升至2067.27萬元。三年調整期間,平均年遞增率6.65%。1966—1970年,第三個五年計劃正值「文化大革命」前期,一些企業黨政領導靠邊,生產發展緩慢。至1970年,有工業企業124家,職工5687人,總產值3066—21萬元,平均年遞增率8.2%。1971—1975年,第四個五年計劃期間,創辦了建材、農機、造紙等企業。至1975年,有工業企業125家,職工5945人,總產值5340.9萬元,平均年遞增率11.74%。1976年後執行第五個五年計劃,至1980年,有工業企業130家,職工7305人,總產值7261.97萬元,平均年遞增率為6.34%。1981年以後,進行城市經濟體制改革,推行多種形式的經濟責任制,擴大了企業自主權,加強老企業技術改造,大力發展新企業,特別是鄉鎮企業。至1987年,本縣有工業企業2565家,職工26270人,總產值18689.1萬元。
2011年,歙縣102戶規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29.3億元、利稅3.5億元,分別是2006年的3倍和4.7倍,產值超億元企業達30戶,稅收超千萬元企業達5戶。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和創新型企業8家、省級高新技術產品54個。 唐、宋以來,歙縣商業逐漸繁榮。明、清時輸出的大宗土特產品有茶葉、木材、桐油、貢菊、白術等;輸入主要有糧食、食鹽、布匹、南北雜貨等。民國時期,縣城和水陸交通比較方便的深渡等地已成為物資集散地,另一些集鎮定期不定期開展集市貿易。抗日戰爭暴發後,縣城幾次遭日機轟炸,數十家商店受災,市場蕭條。至建國前夕,物價暴漲,許多商號破產。建國後,對私營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建立以國營商業為主,集體、個人商業並存的商業體系。對生產資料商品,1953年以後即實行計劃分配供應的辦法。1980年後,計劃外議價、高價商品逐步進入市場。對生活資料商品,初期敞開供應。1953年後,糧、油、棉實行統購統銷,部分其它商品也採取憑票供應的辦法,1980年後逐步敞開供應。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除少數年份外,基本上逐年上升。1949年社會商品零售總額為382萬元,1965年為2934萬元,1978年為6713萬元,1987年達21064萬元,其中,生活資料商品零售額17765萬元,生產資料商品零售額3299萬元。
2010年,進出口總額五年累計完成17868萬美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1.5億元。
⑸ 黃山下屬的幾個縣,按經濟和收入排名的話,應該是怎樣的
三區四縣
四個縣是歙縣、休寧縣、祁門縣、黟縣
個人覺得黟縣的經濟水平要高點
⑹ 黃山下面有幾個縣哪個富裕,哪個人口多
黃山市一共有三區四縣,四個縣分別為:休寧縣、歙縣、黟縣、祁門縣
目前經濟實力最強的縣為休寧縣,人口最多的為歙縣,約有40.93萬人。
黃山市,古稱新安、歙州、徽州。位於安徽省最南端,西南與江西省交界,東南與浙江省為鄰,1987年廢除徽州建制,以境內山嶽「黃山」之名設立地級市,下轄三區四縣,總面積9807平方公里。
⑺ 黃山市有三區四年,黃山區,徽州區,屯溪區,祁門,黟縣,歙縣,休寧,哪個地方的經濟最好,發展最有前景
摘要 黃山市發展最有前景的地方是歙縣,人口多,工業發達,旅遊資源豐富,對外交通方便,毗鄰杭州市。
⑻ 安徽黃山的歙縣經濟怎麼樣,那裡好嗎
經濟根本談不上!旅遊發展的也是一般般!完全依附黃山之下,個人覺得沒有做出自己的特色!而現在提出的以旅遊帶動經濟的政策實施的也不理想!新安江上游排污以至歙縣新安江段污染嚴重,而污染是就是發展旅遊的致命傷!雖然這么說,但還是希望家鄉發展的越來越好吧!快點重視環境哦!!!!
⑼ 安徽黃山市歙縣,休寧,黃山區,祁門,黟 縣哪個縣經濟比較好,工業比較發達
總體排名 工業 徽州區 歙縣 祁門 黃山 休寧 黟縣 太平 旅遊 黃山 黟縣 歙縣 經濟發展比較平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