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周二宏觀經濟怎麼樣

周二宏觀經濟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2-09-18 19:52:19

① 當前美國的宏觀經濟數據以及對美元匯率的走勢

當前美國宏觀經濟重要宏觀數據提示 美國產業部門繼續下滑趨勢。美國商務部(Commerce Department)上周三公布的數據顯示,2月份耐用品訂單數下滑,經季節性因素調整後,2月份耐用品訂單下降1.7%,至2,106.5億美元。1月份耐用品訂單經修正後為下降4.7%。芝加哥聯儲公布的全國活動指數顯示(圖1),經濟可能已陷入衰退。2月份芝加哥聯邦儲備銀行全國活動指數的三個月移動平均值為-0.87,1月份和去年12月份數據被分別向下修正至-0.73和-0.78。一般認為,三個月移動平均值降至-0.70以下表明經濟可能已陷入衰退。但是,里士滿聯邦儲備銀行3月製造業指數回升至6(圖2)。里士滿聯邦儲備銀行(FederalReserve Bank of Richmond)上周二發布報告稱,轄區內3月份經濟活動在5個月來首次出現擴張,3月份製造業指數從2月份的-5升至6。以上三個和製造業有關的指標中,耐用品訂單和GDP的關聯度最強,對市場的影響也更大。芝加哥和里士滿聯儲公布的指標指向不同,但從2001年那次經濟衰退(圖中陰影部分)的情況看,前者的預測力可能更強些。 消費者信心處於較低水平。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The Conference Board)公布,3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降至64.5,為2003年伊拉克戰爭爆發以來的最低水平。2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的初步數據為75,1月份該指數為87.3。路透(Reuters)和密歇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上周五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3月消費者信心指數終值降至69.5,2月份為70.8。3月份該指數初步數據為70.5,創1992年以來最低水平。 就業市場情況不樂觀。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Conference Board)上周四公布,美國2月份招工廣告指數降至21,1月份該指數經向上修正後為22。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每月對全美51家主要報紙的招工廣告數量進行追蹤,視其為反映就業市場需求狀況的指標之一。該聯合會的調查表明,更多地區正面臨經濟不景氣,過去三個月中企業利潤增長幅度不大,創造出的就業機會沒有增加。另外,美國勞工部(Labor Department)上周四公布,經季節性因素調整後,截至3月22日當周的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減少9,000人,至36.6萬人。近幾個月來美國就業市場顯著疲軟,1月份非農就業人數減少22,000人,為4年多來首次出現下降,而2月份非農就業人數降幅更是達到63,000人。就業數據下滑對消費者支出以及整體經濟增長構成威脅。 2月份個人收入增長,支出增長乏力。美國商務部(Commerce Department)上周五公布,2月份個人支出環比增長0.1%。1月份個人支出未作修正,仍為增長0.4%。經過季節性因素調整後,2月份個人收入較上月增長0.5%。1月份個人收入未作修正,仍為增長0.3%。盡管美國2月份個人收入加速增長,但個人支出增長仍有所放緩,表明在疲弱經濟環境中消費願意不強。 美國2月份成屋銷量七個月以來首次出現增長。全國地產經紀商協會(NAR)上周一公布,2月份成屋銷量摺合成年率為503萬套,較1月份未作修正的489萬套上升2.9%,七個月以來首次出現增長。但是,2月份預售屋銷量降至13年來最低水平。美國商務部(Commerce Department)上周三公布,經季節因素調整後,2月份單戶型住宅銷量摺合成年率為59萬套,環比下降1.8%,同比下降29.8%,是1995年2月以來的最低水平。

經濟學專業怎麼樣,就業前景怎樣

經濟學專業實用急需,就業前景較好。經濟學專業在當今中國已經成為世界工廠的大背景下即便走向世界也有說服力。經濟學專業主要通過講述產業結構、產業關聯、產業組織及產業政策的內容,使學生了解和掌握常見的經濟指標、基本方法,具有用基本理論分析現實中的某些經濟現象和問題的能力,因此就業面相對來說比較廣。經濟學專業畢業生中,93%的學生在畢業之前或剛剛畢業時找到工作,6%的學生在畢業1年以後實現就業。

無論是本科畢業,還是碩士畢業,經濟學專業類的應屆生總體上的就業方向有經濟分析預測、對外貿易、市場營銷、管理等,如果能獲得一些資格認證,就業前景會更廣,就業前景也更高端,待遇也更好,比如特許金融分析師(CFA)、特許財富管理師(CWM)、基金經理、精算師、證券經紀人、股票分析師等。經濟學專業是綜合分析研究經濟增長和衰退的起因及社會表象,如通貨膨脹、失業率、銀行利率、進出口額等的一門學問。

③ 宏觀經濟問題

當前宏觀經濟問題與對策
一、 當前我國經濟中出現的矛盾

(一)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的成就與問題
1997年以來,中央執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擴大財政開支,增加貨幣供應量,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1998—2001年四年共發行國債5100億元,安排國債項目8600餘項,投資總規模2.6萬億元。到2001年底,已經完成投資1.9萬億元,建成了農村電網改造、鐵路、公路、機場、大江大河治理等一批重要工程,開展了生態建設,增強了經濟發展後勁;數次提升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工資,推進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為了貫徹鄧小平同志關於我國經濟發展兩步走的方針,消除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局面,1999年,開始實行西部大開發戰略,從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和生態建設入手,加大了對中西部落後地區的投入。國家還專門制定財政稅收優惠政策,全面帶動中西部經濟發展能力。在貨幣政策方面,中央銀行從1998年開始採取了一系列的舉措,取消商業銀行的貸款限額控制,兩次下調存款准備金率,八次降息,M2每年增長14%左右。在1998—2000年的3年中,金融機構貸款增加了3.53萬億元,國有銀行發放國債項目配套貸款4000億元左右。2001年末,金融機構貸款余額為11.2萬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1.6%,全年貸款累計增加1.29萬億元,其中,新增基建和技改貸款2456億元,相當一部分與國債投資項目相配套。使國民經濟在投資和消費兩個方面擴張。在近幾年世界經濟形勢嚴峻的情況下,保證了我國經濟一枝獨秀。2002年要繼續擴大和培育內需,擬發行1500億元長期建設國債,貨幣供應量(M1、M2)增長13%左右。為緩解通貨緊縮的壓力,今年央行增加了貨幣投放。4月基礎貨幣增加20.5%,5月又增長19.5%, M1、M2增長也隨之加快。
但是,也應當看到,雖然這些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力度前所未有,但是並未能使我國經濟發展出現較高的景氣局面:

1、通貨緊縮的困境依然存在。居民消費價格指數1997-2000年分別是102.8,99.2,98.6,100.4,2001年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僅僅增長0.7%,實際上主要是由於教育文化服務的價格上漲造成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自2001年9月份以來,一直處於下跌狀態。2002年上半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下降0.8%,其中一季度下降0.6%,3、4、5、6月分別下降0.8%、1.3%、1.1%和0.8%。作為經濟景氣先行指標的生產資料價格指數自從2001年5月份就開始下降,至今已經有一年多,今年上半年降幅高達5%。這說明我國經濟繼1998-1999年之後,再次進入通貨緊縮狀態。通貨緊縮不僅僅造成商品價格的下跌,進而造成企業盈利能力下降和經營困難;也帶來勞動力價格和報酬的下降,進而造成廣大工人特別是農民工、農民、城鄉個體經營者的收入水平和購買力下降;從而進一步帶來通貨緊縮的壓力。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一些行業越來越不景氣。曾經利潤較豐厚的衣著零售業經營者,現在很多人不賺錢。蔬菜零售業在前些年一直是一個只要出苦力就能賺錢的行業,現在也出現了很多人經營賠錢的局面。

2、就業形勢依然嚴峻。"九五"以來,我國新增就業崗位呈持續減少趨勢。2001年底,全國人口127627萬人,就業人員73025萬人,其中城鎮23940萬人,佔32.8%;農村49085萬人,佔67.2%。城鎮登記失業率逐年上升。1990年為2.5%,1995年為2.9%,2000年為3.1%,2001年為3.6%。據政府部門有關資料, 城鎮失業、下崗人員之和1998年為1448萬人,2000年底為1506萬人。2001年底城鎮失業、下崗人員之和約1800萬人,其中城鎮登記失業人數681萬人,國企下崗職工515萬人,非國企下崗人員約600萬人。截止2002年6月底, 全國城鎮登記失業人數700萬人,比年初增加19萬人,國企下崗職工464萬人,比年初減少51萬人,全國城鎮單位就業人員11007萬人,比上年同期減少397萬人,減少3.5%,其中國有單位減少5.7%,集體單位減少12.7%,其它單位增加12.3%。預計今年城鎮登記失業率將上升至4.5%左右。但實際上,由於我國的就業統計制度不完善,上述數據並不能真實反映我國失業問題的嚴重性。一是失業人員只反映登記者,不能反映未登記者。如未能及時安置的大中專畢業生,復退軍人等。2002年,新疆歷年累計未就業的大中專畢業生就達10萬人,當年畢業需要安置的又達6萬人。二是只能反映顯性失業,不能反映隱性失業。國企許多職工勞動關系雖仍在單位,但實際上隱形失業問題相當突出。企業下崗職工就業很困難。集體和私營企業的下崗問題也難以反映。估計全國國有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在2010年之前大約要向社會釋放1/3以上的冗員,扣除退休者,還有約3000多萬人需要社會為他們提供新的就業崗位。三是只能反映城鎮,不能反映農村。2000年,農村居民人均經營耕地面積僅1.98畝。全國19.5億畝耕地,擁擠了近5億農村勞動力和3.6億農業勞動力。按現有生產條件衡量,容納1億農業勞動力比較恰當(有專家認為,按照世界平均的農業生產率推算,我國的種植業最多隻需要4000-5000萬人就夠了),加上非農業就業因素,農村勞動力實際剩餘在2/3左右,即達3億人以上。2000年底,鄉鎮企業從業人員達12819.5萬人,其中集體企業3832.8萬人,私營企業3252.5萬人,個體企業5734.2萬人。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農村轉移到城鎮就業的勞動力達8000多萬人。但近年鄉鎮企業不景氣,就業下降,由於城鎮的就業困難,農村剩餘勞動力進城就業也出現困難,許多城市限制僱用農民工。從城鄉平衡發展的角度計算,我們需要在未來5-10年左右,每年轉移1500-2000萬農村剩餘勞動力,才能保證留在土地上的農民收入增長速度跟上城鎮居民的收入增長速度。所以實際失業率要比政府公布數據高得多。
3、居民消費依然不旺。利率已降至有史以來的最低點,依然不能夠激活消費。3月末,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達78728億元,比年初增加5051億元。農村居民收入增長困難,消費的相對水平持續下降。農村居民消費占居民消費的比重1997-2001年分別為50%、47.9%、46.1%、45.2%和37.4%。批零貿易企業也處於困境之中。
4、企業和民間投資增長乏力。國債投資成為社會投資的主體。2001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6898億元,增長12.1%。其中國有經濟投資26401億元,增長12.8%;集體和個人投資分別為5189億元和5308億元,增長8.1%和12.7%,僅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1/3。
5、外貿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呈現負值。1998-2001年,我國凈出口額分別為434.7、292.3、241.1和225.5億美元,連年下降。
由於企業不景氣,在企業特別是競爭性製造業企業就業的專業技術人員和技術工人報酬低、不穩定,且對未來前景的預期不看好,所以也難以吸引人才並鼓勵勞動者鑽研技術,人們爭先恐後地湧向收入穩定的機關事業單位和壟斷行業,這對於正在邁向工業化的我國提高企業創新能力和產品的競爭力十分不利。最近沿海一些企業高薪招聘技工而不得就是一例。

(二)有效需求的不足特別是農民的貧困導致經濟上的矛盾
產生以上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
1、隨著我國經濟的多年發展,有效供給能力大大增強,出現了總供給大於總需求的局面。據第二次工業普查資料,900多種主要工業品,生產能力利用率有半數不足50%。
2、企業和個人投資效益低,尋找好的投資項目困難,項目經營的預期收益偏低,以至企業和個人投資熱情低。改革後商業銀行的"惜貸""催還"行為又加劇了這種局面。許多企業和個人試圖通過投機來獲取高的收益,如去年上市公司募集資金用於委託理財大幅增加,成為中國股市的一道風景。
3、國際經濟不景氣,對外經濟形勢嚴峻。
4、以下幾方面問題的存在,制約了居民消費的增長,從而成為有效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
一是結構性問題。比如,住房消費有很大的潛在需求,但由於很多家庭收入低,儲蓄少以及房價的偏高,因而無力購買。
二是收入分配的失衡。2001年我國的基尼系數已高達0.485,遠遠超過歐美發達國家的水平。這幾年收入增長主要是在中高收入階層,低收入階層的收入幾乎沒有提高。由於高收入者的邊際消費傾向低,低收入階層的邊際消費傾向高,導致消費需求提高的困難。
三是預期對消費的制約,由於近幾年陸續出台的企業改革(下崗分流)、社會保障改革、醫療改革、住房改革和教育產業化(實際是上學收費)政策等,大大增加了人們對未來前景不穩定的預期,使得人們的邊際消費傾向進一步降低。近年來,居民儲蓄率高達40%,而美國僅僅只有5%,大大限制了消費支出的增加。
四也是最為關健的因素,農民購買力的不足和消費水平的低下。由於農民的收入水平近幾年來沒有得到明顯提高,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擴大,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與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之比,由1985年的1.86提高到1990年的2.2、1995年的2.71和2000年的2.79。2000年農民人均貨幣收入只相當於1990年城鎮居民的水平。農村居民消費增長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大幅度下降,由1980年的35.11%降到2000年的19.18%。而同期城鎮居民消費增長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卻從30.19%增長到36.38%。同時,由於廣大農村基礎設施和生活條件極其落後,限制了耐用消費品等正常需求。2000年農村家庭彩電、冰箱、洗衣機的普及率僅分別為48.74%、12.31%和28.58%(城鎮的相應數據分別為116.56%、80.13%和90.52%)。這大大低於同一收入水平時期城鎮居民的消費水平。農村居民的消費水平比城市居民至少落後10年。這是導致我國有效需求不足的最重要因素,也是影響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穩定增長的最重要因素。設想,若僅此三種家用電器的消費水平達到城鎮水平,就可有約1萬億元的市場規模。若5年完成,平均每年為2000億元;加上乘數效應,則每年帶動國民經濟增長5000億元以上,可使年國民經濟增長率提高5個百分點左右。
由於居民消費的不振,這幾年消費需求主要依靠政府拉動。1998-2000年,政府消費比重分別為20.4%、20.9%、21.4%,逐年增加。
因此,我國經濟出現一個十分矛盾的現象,一方面有大量的剩餘生產能力,城市失業和農村就業不足問題嚴重;另一方面我們還有大量的需求不能滿足,突出表現在貧困現象特別是農村貧困現象的存在。這個矛盾有些問題來自於供給方面,如重復建設所形成的生產能力過剩,企業產品創新能力不足等;但問題的主要方面是來自於有效需求的不足。企業投資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是項目的盈利能力差,其實質又是消費需求不足;消費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一是農村居民購買力水平或消費水平的低下,二是城市居民住房和汽車消費等需求升級困難,農村居民購買力水平或消費水平的低下也使城市居民的收入增長發生困難,這大大制約了我國經濟的持續高速增長。

二、農民待遇的國民化和農民的城市化是解決矛盾的突破口

(一)解決經濟矛盾的突破口是什麼?
怎樣使我國經濟走出這種困境呢?也就是說,解決這種矛盾的突破口是什麼?有一種流行的觀點認為是啟動住房、汽車和旅遊等消費①。朱釒容基總理在九屆人大第五次會議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指出:"鼓勵居民擴大住房、旅遊、汽車、電信、文化、體育和其他服務性消費",這當然不錯,但我認為,一則這是一個自然的歷史過程,相關的經濟政策已經給予了發展的保
證,不需要政府作為經濟調控的重點和啟動內需增長的突破口
了。例如隨著住房改革政策的推進,住房商品化已經在健康發展,
並業已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一個亮點。2001年我國房地產開發投資6245億元,增長25.3%。二則我國有自己特殊的國情,如
在汽車消費上,由於人口眾多,土地短缺,城市居民人均道路很少,車庫緊張,交通擁擠,停放車輛困難,汽車使用成本很高,因此汽車消費將是一項長期受限制的需求。三則這帶有濃厚的城市偏向傾向,眼光只知道盯著3億城市人口,而忘記了我國人民的大多數——9億多農民怎麼樣進步,怎麼樣發展。按羅斯托的經濟成長階段論,城市的需要是進入"高額群眾消費階段"的問題,農村的需要是進入經濟"起飛階段"的問題。一個社會的"二元經濟"結構相差如此大,是極不正常的,表明社會經濟是不健康的。
我認為,可以從農民待遇的國民化和農民的城市化為突破口來解決這一矛盾。剩餘生產能力的存在恰恰為我們提供了中國歷史上千載難逢的機會。因為剩餘生產能力是可以動用的消費和儲

--------------------------------------------------------------------------------

①厲以寧教授早在1996年完成的《宏觀經濟學的產生和發展》一書中就提出:一國能否實現持續增長,同社會最終需求是否旺盛以及能否得到滿足有關。假定社會最終需求不旺,企業的生產就會停滯或萎縮,經濟增長率也會減緩。我國國內需求中,當前迫切需要研究的是哪個或哪些行業可以成為下一步的滿足消費熱點的行業或帶動社會最終需求的行業?經濟學界有人認為,今後有效地啟動國內市場的將是:一、住房的商品化,二、普及小汽車,三、發展國內旅遊業。可以設想,今後我國的經濟的健康運行與此是不可分的。在這三條渠道中,住房的商品化最為重要。因為居民的消費結構將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而變化。"衣"、"食"消費支出比重會下降,"住"、"用"支出比重必然越來越高。"用"與"住"的支出往往聯系在一起。家電設備、傢具、室內裝飾品等支出要受到住房條件的制約。居民住房的商品化實際上預示著一個非常廣闊的國內市場。建築業與房地產業一起完全可以成為我國經濟中的主導部門之一。
蓄,既可以解決失業和貧困問題,也能夠在促進我國經濟的持續高速增長方面做出重大貢獻。
從供給方面,我們僅從第二產業出發,先估算一下有多少剩餘生產能力:
2001年第二產業增加值4.9萬億元,按1/3的生產剩餘估算,剩餘產品約有2.5萬億元。也就是說總供給大於總需求至少在2.5萬億元。按照60%的邊際消費傾向推算,需要1萬億元的初始消費和投資來啟動,就可以使最終需求擴大2.5萬億元。從而實現社會總供給與總需求的平衡。如何啟動初始消費和投資從而擴大需求呢?

(二)農民待遇國民化和農民城市化建設的舉措及數據測算
從農民待遇的國民化和農民的城市化著手,這里提出擴大需求的三條舉措:
1、 給老年農民以養老金(增加2000億元)。
2、 建立高質量的符合長遠發展需要的農村現代教育體系(增加2000億元)。
3、 根據城市化以後農村居民的人口數量、生產條件和生活水平的需要,規劃建設符合長遠利益的現代化村鎮;規劃擴充現有大中小城市和新建一批大中小城市,滿足農民進城的需要(增加6000億元)。
前二項主要是農民待遇的國民化問題,後一項主要是農民的城市化現代化問題。下面具體討論之。
1、給老年農民以養老金
全國65歲以上的老年農民現約有6600萬人,他們為全民財富的積累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和犧牲。在50年代開始的工業化進程中,他們以剪刀差的形式貢獻了主要的國有資產,又為子女的上學、結婚、建房耗盡了一生的積蓄。如今年老體弱,隨著傳統道德的喪失,子女對他們的贍養普遍出現困難,因此造成了許多的痛苦和悲劇。現在是到了他們享有社會保障的時候了。若人均年保障額按3000元計,全國老年農民年社會保障支出總額約為2000億元。
2、 建立高質量的符合長遠發展需要的農村現代教育體系
農村教育落後的現狀盡人皆知。這對中國社會的進步極為不力,也大大影響我國經濟的發展,難以提供現代化所需要的合格勞動力。農村現中小學學生12090萬人,教職工605萬人。若農村小學生人數視為正常,要達到城鎮的中小學生比,則農村中學生人數應達到7133萬人,基本上翻一番,說明現在農村小學生升至中學的比例太低;若達到城市的師生比,則農村中小學教職工應增至1100萬人,其中中學600萬人,小學500萬人。(2000年,全國教育情況如下表):
2000年全國教育情況基本數據

合計
城 市
縣 鎮
農 村

中學學校數 (所)
77268
14473
20853
41942

在校學生數(人)
73689101
14970220
22856105
35862776

教職工數(人)
4910968
1249134
1590535
2071299

每校學生數(人)
954
1034
1096
855

學生/教職工
15
12
14
17

小學學校數 (所)
553622
32154
81184
440284

在校學生數(人)
130132548
18166507
26928904
85037137

教職工數(人)
6454862
1075403
1396831
3982628

每校學生數(人)
235
565
332
193

學生/教職工
20
17
19
21

合計中小學學校數 (所)
630890
46627
102037
482226

在校學生數(人)
203821649
33136727
49785009
120899913

教職工數(人)
11365830
2324537
2987366
6053927

普通中學教育經費(萬元)
9818888.9

2885042.8

國家財政性經費(萬元)
6658801.6

2208547.8

普通小學教育經費(萬元)
9939983.1

5735693.6

國家財政性經費(萬元)
7704708.3

4548153.3

全國城鎮中學生人均教育經費為1833元,其中國家財政性經費為1177元;農村中學生人均教育經費為805元,其中國家財政性經費為616元,只相當於城鎮中學生的一半;全國城鎮小學生人均教育經費為932元,其中國家財政性經費為700元;農村小學生人均教育經費為675元,其中國家財政性經費為535元。設想農村中學生人均國家財政性經費達到1500元,總額達1070億元,增支約850億元;農村小學生人均國家財政性經費達到700元,總額達到600億元,增支約150億元。合計國家財政性經費年增支約1000億元。這是經常性開支。下面再計算基建支出。
農村中學生按7000萬人計算,每校1000人(約24班,每年級4班),則有7萬所中學,每校投資350萬元,總投資2450億元;農村小學生按8000萬人計算,每校500人(約12班,每年級2班),則有16萬所小學,每校投資160萬元,總投資2560億元。中小學共需投資約5000億元。若分5年完成,每年約需投資1000億元。中小學建設的實際操作可按農民實現城市化後的人口分布建設。
兩項合計,建設農村現代教育體系年支出約達2000億元。農村現代教育體系的建立,可以推進社會的進步,並大大地促進農村青少年人力資本的形成,為我國以後經濟發展提供高素質的勞動力。
3、 按城市化以後農村居民的人口數量、生產條件和生活水平的需要,規劃建設符合長遠利益的現代化村鎮;規劃擴充現有大中小城市和新建一批大中小城市,滿足農民進城的需要。
按《2001年中國統計年鑒》數據,我國戶口在鄉村的常住人口為92820萬人,佔73.33%;戶口在城鎮的常住人口33763萬人,佔26.67%。鄉村人口根據前面的分析,農村勞動力實際剩餘在2/3左右,也就是說,農村只需要留下1/3的人口,即3.1億人;2/3的人口,即約6.2億人,需要進入城鎮。
假設開展農村現代化和城市化建設後,1/3人口進入城市,1/3人口進入小城鎮,1/3人口留在現代化的農村,不應該是一個遙不可及的目標。如果忽略尾數,則三者的人數都是3億人。為了計算方便,根據我國國情,現在這樣設想:全國約二十億畝耕地,農村每一萬畝地建設一個現代化的新村,每十萬畝耕地建設一個現代化的小城鎮,每一百萬畝耕地建設一個新的城市,則需要建成20萬個新村,每個村的人口平均約1500人;2萬個小城鎮(可以以現在的中心鄉鎮為基礎),每鎮平均約增加1.5萬人;2000座新城市(可以以現有的縣城為基礎),每個城市平均約增加15萬人。這種城、鎮、村的規模適度,有利生產,方便生活。那麼我們可以估算出這種投資總額。
農村現代化和城市化建設數據測算表
項 目
城市


合計

城、鎮、村數
2000
20000
200000

人口規模(人)
150000
15000
1500

人均佔地(米2/人)
100
200
300

城、鎮、村佔地規模(公頃)
1500
300
45

總人口(萬人)
30000
30000
30000
90000

總佔地(公里2)
30000
60000
90000
180000

單位基礎設施投資額(億元/公里2)
1
0.75
0.5

每城、鎮、村投資額(萬元)
150000
22500
2250

總投資額(億元)
30000
45000
45000
120000

人均城市建設用地,我國為60-120米2,新加坡為227米2,美國為200-400米2。根據我國國情,並考慮提高生活質量的需要,人均建設用地,市、鎮、村分別按100米2、200米2、300米2計算;每平方公里基礎設施投資額,市、鎮、村分別按1億元、7500萬元、5000萬元計算,則總投資額可達12萬億元,其中市、鎮、村分別為3萬億元、4.5萬億元、4.5萬億元。設想這個目標在10年完成,每年只需投入約1.2萬億元。如果國家與地方按1:1配套,則國家每年只需投入6000億元。當然,新城市的實際建設操作,一定不會按2000個、每個15萬人的規模執行,可以根據不同待發展城市的區位優勢、發展前景、能夠吸收的進城農民量等因素而定。可以擴充現有的大中小城市,也可以規劃新建一批大中小城市。現代新鎮和乃至新村的實際建設操作也是這樣。
三項總計,需要國家投入10000億元。其中用於經常性開支3000億元,用於建設性開支7000億元。恰好是平衡總供給的初始消費和投資啟動額。
資金來源可以由財政部向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特別國債的方式解決。也就是說,是採取中央銀行擴大貨幣供應量的形式解決。在現有"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的基礎上,實行新的擴張性宏觀經濟政策。這會帶來就業的擴大,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經濟的快速增長,人力資本的增加,社會的進步,使我國經濟走出困境,步入良性循環的軌道。

④ 2022年上半年的國民經濟走勢如何下半年將會怎麼走

上半年國民經濟的走勢並不太好,國際沖突以及新冠疫情的影響,上半年的經濟表現一般,那麼對於下半年的經濟發展來說,就需要承受更大的壓力,穩就業,穩增長就必須要同步發力,只有這樣才能夠盡可能的完成年內的經濟增長目標。

⑤ 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難不難學

其實不難 但是要深入理解很難 考研的宏觀微觀相當與中級微觀與中級宏觀的水平 可能有點數理經濟學的東西還 但是實話說不是很難 理解很重要 模型都比較死 公式也比較死 但是分析起來就很活了 所以如果要想考研 必須打下好基礎 我不考研 但是我們宏觀微觀數理學的都是研究生的教材 感覺還可以 所以我認為不難 呵呵

⑥ 如何分析宏觀經濟基本面

若是投資還想擁有更高的勝率,當然對於市場環境和買入標要有一個全面的分析,只不過我察覺到,蠻多小夥伴都不明白基本面分析,不願意去學習基本面分析,因為感覺它太難了。其實沒那麼難,今天學姐就給大家分享如何進行基本面分析,這樣抓住牛股就簡單了許多。開始之前,不妨先領一波福利--機構精選的牛股榜單新鮮出爐,走過路過可別錯過:【絕密】機構推薦的牛股名單泄露,限時速領!!!
一、 簡單介紹
1、 基本面分析是研究影響股價因素的方法
根據教科書我們可以知道,我們在進行基本面分析的時候首先要注意影響證券價格變動的敏感因素,分析研究證券市場的價格變動的一般規律,使投資者能夠了解到科學依據的分析方法並做出正確決策。通俗一些來講,有很多因素都會影響股票價格,而這些影響因素的剖析,就相當於基本面分析。
2、 基本面分析包括3個方面
那我們研究的因素到底有哪些呢?主要考慮這3個部分,即宏觀經濟分析、行業分析和公司分析。好多朋友看到這三個因素就驚慌失措了,好像必須要懂經濟學全套課程的才能分析!打住!不慌,學姐給大家分享一下,怎麼樣從實戰出發去分析。
二、 如何進行基本面分析
1、 宏觀經濟主要看政策和指標
我們都懂,宏觀經濟會影響到整個股市的行情好與壞,像經濟政策(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稅收政策、產業政策等等)和經濟指標(國內生產總值、失業率、通脹率、利率、匯率等等)對股票市場的影響都是巨大的。但在實際的操作中,一般情況都不會選擇面面俱到,不然容易因為小的利益而失去了大的利益,主要的核心變數要重視才對,如一些反應市場流動性的宏觀指標,是可以關注的,例如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是否降息、降准以維持寬松)、匯率(是否提高以吸引外資進場)。原因是對短期而言,價格的波動,更多是由供求關系決定的,所以倘若市場有了更低的利率出現的話,更加寬松的貨幣政策的時候,市場流動性就會比較寬綽了,買方是更為強勁的力量,這樣一來也使得股價上行。可看美股,即便是2021年美國疫情嚴重的時候,股市都沒有下跌甚至一直上漲,就是因為美國持續實行寬松政策所致。

2、 公司分析主要看行業、財務和產品
再好的行情,也會有跌跌不休的公司,這很可能就是公司基本面有問題。首先要看的是所處行業,因為公司在行業沒有競爭力,行業不景氣公司自然很難發展,產業前景好的行業,其中的企業盈利空間當然就比較大。行業的產業趨勢發展只有較小的空間,連一家上市公司都不如,我們當然就不用再關注了;還可以看行業所處的發展階段是如何的,有的行業目前所在的發展階段是成熟期或衰退期,典型的行業有鋼鐵煤炭等;還要看行業是否獲得政策支持,已經獲得政策支持的行業,發展空間肯定是很好的。今年各大券商對於各行業的研究報告已經出爐,感興趣可以點擊領取:最新行業研報免費分享
定下一個好的行業之後,隨之就去篩選行業之中的公司,那麼我們主要就來分析一下兩個方向:
財務報表:了解公司的財務狀況、獲利能力、償債能力、資金來源和資金使用狀況,主要跟蹤的財務數據有營業收入、凈利潤、現金流、毛利率、資產負債率、應收款、預收款、凈資產收益率等。
產品與市場:前者主要分析公司的品牌、產品質量、產品的銷售量和生命周期;後者主要分析產品的市場覆蓋率、市場佔有率以及市場競爭能力。
三、基本面分析的優劣勢
話已經講到這,朋友們應該也能感受到基本面分析的優勢,這套分析方法自上而下,非常系統,從宏觀分析到中觀再到微觀,可以讓我們更清楚當明白當下市場的情況,能讓我們真正發現到有價值的公司。但不論是何種分析方法,都擁有自己的亮點,必然也具有缺點。基本面分析的劣勢也是非常明顯的,雖然學姐盡力給大家簡化了分析內容,如果想要真正的入門,確實有一定的門檻。在基本層面上來分析的話,是沒有辦法及時反映短期價格的過渡波動,因為從短期來看,可能價格還會被投資者的交易情緒影響,但是基本面分析就不具備這些。可能對於小白來說,還是很難判斷出股票的好壞,不過沒關系,我特地給大家准備了診股方法,哪怕你是投資小白,也能立刻知道一隻股票的好與壞:【免費】測一測你的股票當前估值位置?

應答時間:2021-08-26,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⑦ 宏觀經濟運行是什麼意思呢對證券市場的影響大嗎

宏觀經濟指總產量經濟活動,即國民經濟的整體主題活動。就是指整個國民經濟或國民經濟整體以及其經濟活動和運作情況,如總需求與總供給;國民經濟的總額以及增速;國民經濟中的關鍵佔比關聯;物價水平的總水準;勞動監察的總水準與失業率;貨幣流通的總經營規模與增速;國際貿易的總范圍以及其變化等。「宏觀經濟學」時需明確提出。宏觀經濟的首要目的是高質量的和持續增長的生產率、低失業率和穩定性的總需求。

伴隨著社會的發展趨勢,大夥兒針對經濟發展上的認識很有可能便會變的非常少,因此到以後大夥兒要去加多了解一下相關宏觀經濟的統計數據是有哪些組成,怎樣去運用宏觀數據才可以更為清晰的認識到相關國家經濟發展是怎麼樣發展趨勢。

根據以上的詳細介紹你能了解的認識到相關宏觀經濟的統計數據是那麼大,中後期針對經濟發展上應是如何了解才會了解中國經濟發展的發展趨勢。

宏觀經濟中的財政政策及其經濟政策會對金融市場造成一定的危害。假如採用擴張性經濟政策的執行,擴張政府采購項目,增加政府投資道路,公路橋梁等開支,在一定水平上面提升社會的總供給,進而刺激性股票市場的增漲,相反,緊縮型的財政政策的執行,降低政府采購項目和開支,在一定水平上造成 股市大跌。

假如採用緊縮型的財政政策,例如,提升年利率,這在一定水平上面提升金融機構的儲蓄盈利,吸引住很多的資金凈流入金融機構,降低社會上的流通貸幣,及其股票市場的周轉資金,這可能造成 股市大跌,相反,採用比較寬松的財政政策,例如,減息,這會致使資產從金融機構排出,提升社會上的流通貸幣,間接性的提升股市上的周轉資金,促進股票市場增漲。

與此同時,康波周期也會對股票市場造成危害,例如,當社會經濟處在低迷時,股票市場會下挫,處在萎靡情況,而經濟發展處在興盛時,股票市場會增漲,進到大牛市。

⑧ 簡述宏觀經濟政策調整如何對證券市場產生影響

宏觀經濟因素是影響證券市場長期走勢的唯一因素。宏觀經濟因素對投資領域的影響是全方位的,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宏觀經濟政策的調整對證券市場產生重大影響。二是宏觀經濟的運行決定了證券市場的總體運行態勢。
我國是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國家,雖然30年的改革開放成績斐然,但是許多方面還沒有完全市場化。國家的宏觀調控仍然是發展經濟的主要動因。通過中國股市10餘年的發展經歷,我們看到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對證券投資市場有著重要的影響。
1.利率對證券市場的影響。利率水準的變動對股市行情的影響最為直接和迅速。一般利率與股票反向。利率下降時,股市上漲。利率上升時,股市下降。
2. 匯率變動對證券市場的影響。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開放,證券市場國際化程度不斷提高,證券市場受匯率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匯率下調,人民幣升值,對於股市來說,本國產品競爭力減弱,出口型企業利潤受損,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其中一駕陷入困境,股市自然下跌。
3. 貨幣政策對證券市場的影響。國家的貨幣政策對證券市場的影響非常大。自金融危機以來,我國採用擴張性貨幣政策。
4. 財政政策對證券市場的影響財政政策對證券市場產生一定的影響,金融危機以來政府不斷提高轉移支付水平,創造更多的社會福利條件。如出口退稅,家電下鄉政策。這些優惠政策會是一部分人的收入水平和購買力水平提高,從而增加社會總需求,帶動經濟的發展,從而間接促進證券指數上升。

⑨ 宏觀經濟學好不好學

宏觀經濟學不好學
比較復雜和混亂
比微觀要難
宏觀經濟學又稱總體經濟學、大經濟學。是微觀經濟學的對稱。宏觀經濟學是現代經濟學的一個分支。宏觀經濟學以整個國民經濟為考察對象,研究經濟中各有關總量的決定及其變動,以解決失業、通貨膨脹、經濟波動、國際收支等問題,實現長期穩定的發展。

閱讀全文

與周二宏觀經濟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鄉鎮事業編管理十級怎麼晉升九級 瀏覽:888
九月十一屬牛婚姻如何 瀏覽:558
韓國甜甜的愛情電視劇有哪些 瀏覽:695
為什麼愛情那麼傷抖音 瀏覽:400
小店的故事有哪些 瀏覽:365
什麼早餐結構最健康 瀏覽:897
漢堡包和雞腿哪個更健康 瀏覽:325
老婆幹事業怎麼辦 瀏覽:537
亦庄醫院怎麼樣辦健康證 瀏覽:327
電腦怎麼看愛情視頻 瀏覽:512
愛情的動物都有什麼 瀏覽:411
歐美女人為什麼這么美 瀏覽:732
你的愛情密碼是多少 瀏覽:460
做哪些動作益於健康 瀏覽:579
蚌埠幸福工廠在什麼地方 瀏覽:329
性情淡薄的男人對婚姻什麼態度 瀏覽:848
幸福是有什麼而不是無什麼 瀏覽:537
四美女在什麼地方旅遊 瀏覽:170
美女呢真漂亮北京話怎麼說 瀏覽:506
愛情的神明有哪些 瀏覽: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