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揭陽榕城區加揭東縣PK潮州潮安縣加楓溪區怎麼樣
請問你想比什麼的
比女人還是比男人
比身材還是比身財
比居民綜合素質還是比就業情況
比經濟還是比教育
比哪裡的小吃好吃還是哪裡的景點多
比汽油價格還是樓房價格
你什麼都沒說清楚,怎麼比
樓主你想好了,再回答我
補充回答你
我在揭陽經過,只是坐在車上,都顛簸的要死
我問了一下司機現在在哪,司機說:揭陽市區……
然後我還認識一個普寧的
我發信息給她,我現在在你們揭陽哦
她回答我,我又不是揭陽的,我是普寧的。
我問:普寧不是屬於揭陽嗎?
她說,才怪……
很難想像得到,從揭陽分裂出來的普寧比揭陽還有錢,當然,這不能說明揭陽市區榕城經濟就不行,但是市內路都這樣,很難讓外地遊客看到這里的繁華。有句話叫,窺一斑而知全豹……
說說潮安,潮安的縣城在庵埠鎮,庵埠從個方面(例如它的生產產值,而不是它的地價。潮州市區都沒什麼工業的)來說,算是全潮州最有錢的地方了。從某個意義上來說,潮州市區僅僅是地利好而已,她的生產產值並不過,大部分的GDP都是旅遊業帶來的相關產業鏈。而潮安縣卻是潮州的精華所在,潮安的陶瓷、不銹鋼、食品所帶來的相關產業是非常大的——————先說明一下,我是潮州市區人,我是就事論事
潮安縣政府之所以擺在跟汕頭相鄰的庵埠,不是因為它地利好,而且因為它太富了,富得怕汕頭割走它,所以整個縣政府都壓在那裡(畢竟汕頭總不可能把潮州的一個縣割過去吧)
所以,如果你要比經濟的話,我實在想不出潮汕地區,除了一個汕頭澄海,還能找出有一個縣(區)或縣級市能跟潮安縣比的。
Ⅱ 潮陽,澄海,潮安,揭陽,普寧,陸豐這幾個潮汕古縣現在哪個發展得較好
澄海產業特色鮮明,品牌在國內甚至國際都有知名度,因為澄海超過一半的玩具是出口歐美等國,「澄海玩具」集體商標通過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國際局審查並正式登記注冊。展望未來,隨著汕頭發展的東移,澄海有很多優越條件,發展潛力大。潮陽普寧潮安,也有特色產業,經濟總量也很高,但略差澄海。揭陽不知是不是指榕城區,那裡已經是地級市市區了,城建這幾年發展得很快,經濟不清楚。
Ⅲ 廣東最窮有哪些地方
河源,肇慶,清遠等等偏遠的市經濟會比較差!
特別是河源的縣城,你無法想像,別人以為廣東都很發達,廣東也只有廣州、深圳、珠江、東莞,這些市比較發達而已。
廣東的貧富差距是很可怕的,別的省經濟本身不好貧富的差距就沒那樣厲害,但廣東就不一樣了,廣東一邊是繁榮特區,另一邊卻是農村縣城,都是貪污腐敗造成的。
Ⅳ 揭東和揭西哪裡經濟好
揭東經濟好。
2020年,揭東區地區生產總值完成434.93億元,增長(同比,下同)3.0%,第一產業增加值42.04億元,增長4.9%,第二產業增加值182.64億元,增長3.4%,第三產業增加值210.25億元,增長2.1%;三產佔比9.7 :42:48.3。
2020年,全區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790.68億元,增長1.7%;規上工業增加值149.23億元,增長2.3%。規下工業總產值113.65億元,增長10.3%;規下工業增加值21.5億元,增長10.3%。
2020年,揭東區(不含產業園)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093元,增長5.4%。分城鄉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032元,增長4.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954元,增長6.8%。
醫療衛生:
截至2018年,揭東區共有衛生事業機構數20個,其中醫院13所,慢性病防治中心1所,疾控預防控制中心1所,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1所,衛校1所,血站1所,120急救中心1所,衛生監督所1所;醫院床位數共有2279張,衛生機構人員共計2827人。
Ⅳ 揭陽地區經濟最好的縣是哪個
當然是揭東縣啦·~!縣級市不算的·~如惠來··
Ⅵ 廣東省最發達和最窮的市分別是哪個
東莞和中山才是廣東最富有的地區。
Ⅶ 潮安和潮陽哪個好
潮安好一點。
潮安經濟發展得比饒平好,潮安的待遇也就順理成章地比饒平好很多。
Ⅷ 汕頭跟揭陽這兩個城市哪個發展的好
揭陽市,只不過是一座成立接近30年的城市。汕頭開埠的時間算是比較早的。汕頭的地理位置優越,是揭陽無法比及的。而且汕頭的工業基礎遠遠是比揭陽好的,早年汕頭也有國家經濟特區優惠政策的賦予,論資本揭陽市不如汕頭市。但從近幾年網上流傳的潮汕三市的GDP情況來看,揭陽發展也是蠻好的,汕頭是粵東中心城市,汕頭應該發展的更好。
Ⅸ 潮州哪個區人多經濟好
2020年一季度潮州市累計實現GDP(初核)約為223.89億元,按其2019年末常住人口265.98萬人計算,人均GDP為¥0.84萬元,按2019年平均匯率計算約合$0.12萬美元,遠低於全國2020年一季度人均GDP水平(約合0.21萬美元)。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全市4區縣均未能達到全國人均水平。楓溪區2020年一季度人均GDP全市最高。
潮州市下轄2個市轄區、1個縣及1個縣級管理區,共設9個街道辦事處、41個鎮、891個村民委員會、120個居民委員會。市轄區:湘橋區、潮安區縣:饒平縣縣級管理區:楓溪區楓溪區由楓溪鎮、潮州火車站區,以及由湘橋區鳳新街道分出的池湖、蔡隴兩個管理區組成,轄5個社區、26個村。
Ⅹ 潮安區的經濟
2012年,實現生產總值334.77億元,比2011年增長11.8%,增幅高於全市1.2個百分點,高於全省3.6個百分點;人均生產總值2.79萬元,比增11.2%,增幅位居全市首位;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9.5億元,增長17.7%;農民人均純收入9302元,比增13.4%。2013年上半年,實現生產總值172.03億元,比增12%,增幅位居全市首位,高於全市1.5個百分點,高於全省3.5個百分點;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5.47億元,比增15.6%;財政總收入10.89億元,比增18.5%。
潮安區域經濟實力在粵東位居前列,居全省第八位,發展活力排名第四位。2010年,全區實現生產總值241.89億元(現行價,下同),比增14.5%。擁有中國馳名商標2件、中國名牌產品4項、廣東省著名商標43件、廣東省名牌產品38項;省級工程研究開發中心、科技創新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共23家;中國高新技術企業10家;有2家企業入選省「自主創新100強」,9家企業入選省「現代產業500強」。
潮安以民營經濟為主體的食品、印刷包裝、陶瓷、五金不銹鋼、皮塑製鞋、服裝等地方傳統支柱產業特色鮮明,是經濟發展的主力軍。2008年被中國食品工業協會授予「全國食品工業強區」。同時,還擁有「中國烏龍茶之鄉」、「中國名茶之鄉」——鳳凰鎮,「中國五金不銹鋼製品之鄉」——彩塘鎮,「中國第一食品名鎮」、「中國印刷包裝第一鎮」——庵埠鎮,「中國衛生陶瓷第一鎮」——古巷鎮和「中國陶瓷重鎮」——鳳塘鎮等六塊區域國字型大小品牌。庵埠鎮、彩塘鎮分別被省定為「食品產業集群升級示範區」和「不銹鋼產業升級示範區」。有2家企業獲省「百強民營企業」稱號,8家企業獲市「優秀民營企業」稱號。雅士利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聯交所成功上市,實現我區上市公司零的突破。
潮安農業自古就十分發達,素有「綉花式農業」之稱。初步形成獨具特色的茶葉、水果、花卉、淡水魚、優質糧、無公害蔬菜等農業產業帶。全區現有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3家、省級農業龍頭企業4家,農民專業合作社54家;國家級無公害農產品41個、綠色食品5個、有機食品4個。鳳凰單樅茶地理標志順利注冊為集體商標,江東無公害蔬菜基地和鳳凰金鵬紅茶分別被上海世博會指定為「粵菜特許供應基地」和「潮府館茶葉特許供應商」。
2011年,全區完成生產總值298.8億元、人均生產總值2.5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5%和13.1%,高於全市、全省平均水平。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8.08億元,增長26.8%。稅收總收入22.38億元,增長16.3%。
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81.85億元,增長24.7%。重點項目建設扎實推進,年度39個重點工程項目完成投資12.8億元。外貿出口逆境前進。全年海關出口總值8.79億美元,增長19.11%,超額完成市下達的外貿出口任務。加工貿易企業內銷增長達到8%,完成市下達目標任務。庵埠食品產業被認定為第一批「廣東省外貿轉型升級專業型示範基地」。內銷市場不斷做大。全年內銷產品產值551.08億元,增長21.8%。居民消費不斷擴大,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2.74億元,增長18.4%。
2011年轄內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243.61億元、貸款余額54.78億元,分別比上年初增長16.4%和24.4%。農村信用社改革繼續推進,小額貸款公司健康運行。
城鄉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城鎮在崗職工人均工資收入2.91萬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8200元,分別增長17.7%和21.77%,增長幅度為近年來之最。
2011年三大產業比例由2010年的5.8:59.5:34.7調整為5.7:60:34.3。新興戰略性產業長足發展。有3家企業13個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項目列入市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項目計劃。工業支柱產業主導地位進一步鞏固。有5家企業入選省優勢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龍頭企業。全區完成工業總產值607.34億元,增長19%。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57.88億元,增長33.2%;工業六大支柱產業規模以上企業累計完成產值220.83億元,增長37%。特色農業產業化水平不斷提高。新增省級農業龍頭企業1家。全縣現有農業龍頭企業23家,其中,國家級3家、省級8家、市級15家。鳳凰單叢茶被列入全國首批農業產業化示範基地。農業組織化程度提高,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23家,累計達到80家,會員總數8983人,帶動農戶2.96萬戶,被省評為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縣。旅遊商貿等服務業發展加快。成功創建廣東省旅遊強區,「情趣潮安」特色旅遊品牌進一步打響,旅遊服務水平和接待能力全面提升。全年接待海內外遊客16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9.6億元,分別增長14.3%和14.6%。新增「農超對接」平價商店2家,卜蜂蓮花潮安店建成營業。
自主創新向更高層次邁進。實施各級各類科技項目計劃48項,列入市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導向計劃項目43個。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家、市級工程技術中心3家,累計達到12家和11家。列入省自主創新100強企業2家。縣校「產學研」合作繼續深化,「產學研結合示範基地潮安示範區」項目獲省科技廳立項。
2014年潮安區(原潮安縣)入選2013年中國縣域經濟最具競爭力百強縣。 (一)茶葉基地茶葉基地以鳳凰鎮、鐵鋪鎮為主體,20世紀90年代初中期主要發展白葉單叢,20世紀90年代後期起大面積推廣鳳凰單叢十大香型,特別是推廣茶樹嫁接換種技術大面積改造老劣茶園,提高優質化水平,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1997年引導建立萬畝鐵鋪茶葉基地。2001年,廣東翼龍集團有限公司引進植物提取設備,開展茶葉多功能提取項目,生產茶多酚系列產品,開拓茶葉生產工業化的路子。2002年,省府批准建立潮州鳳凰農業現代化示範區,示範區以茶葉的現代化生產為主,在鳳凰東興、福南、福北建立1.7平方千米(2600畝)標准化茶園。
(二)水產基地
1992-1996年,是潮安縣水產業發展的全盛時期,水產養殖面積達26.7平方千米(4萬畝),歸湖鎮養殖面積最大。由於種植糧食作物的經濟效益低,不少農田被連片開挖成池塘,發展淡水養殖業,在農業龍頭企業廣東金曼集團的帶動下,養鰻業發展很快,1996年全縣養鰻面積達到2平方千米(3000畝)。之後隨著金曼集團經營虧損和國際市場價格的波動,養鰻面積也出現周期性波動。1996年水產養殖主要走優質高產的路子,面積減少至13.3多平方千米(2萬多畝),引進了羅非魚等優質魚。
(三)蔬菜基地
潮安縣的蔬菜基地主要分布在江東、浮洋、鳳塘、磷溪等鎮,產品主要銷往潮州市區、汕頭,少量銷往深圳、廣州和周邊城市。江東蔬菜基地種植大棚蔬菜,面積1.3萬平方米(200多畝),主要品種有甜椒、苦瓜、青瓜,產品主要銷往深圳。大山叫水坑香黃瓜反季節蔬菜基地,利用高寒山區種植香黃瓜,產品主銷潮州、汕頭等地。浮洋潘劉大冬瓜基地,20世紀90年代全盛時期種植冬瓜面積0.2平方千米(300多畝)。1997年引導和建立金石萬畝大芥菜生產基地。
(四)水果基地
20世紀90年代初期,受市場價格拉動影響,水果基地發展很快,荔枝、龍眼、生柑、橄欖、青梅等一批傳統水果生產基地迅速發展。隨著生產供求關系的變化和外地水果市場的沖擊,生柑生產開始萎縮,生柑面積高峰時期13.3多平方千米(2萬多畝),到2005年只剩下3.3平方千米(4919畝)。1994年引進了台灣新世紀番石榴,推廣面積較大,產量和經濟效益比較理想。
1997年引導發展登塘萬畝荔枝基地。1998年連片開發文祠1.9平方千米(2800畝)山地建成創辦了農業綜合開發示範場,種植荔枝、龍眼、橄欖等水果,配套養豬、養魚,立體經營,發展生態農業,成為潮安縣起點高、規模大的水果基地。1998年,桑浦山腳開發潮州柑種植園2.7萬平方米(400多畝)。2002年,鐵鋪鎮建立台灣青棗生產基地1.3萬平方米(200多畝)。
(五)花卉基地
花卉基地主要分布在潮汕公路兩旁,金石、龍湖地段,2005年面積已經發展到6.7平方千米(1萬畝)。
金石翁厝村花卉專業村,家家戶戶懂得花卉種植技術,由於受土地資源的限制,翁厝村土地無法滿足村民生產的需要,許多農戶到周邊地區租地種植花卉,在翁厝村的輻射帶動下,金石、龍湖、沙溪等鎮涌現出許多種花專業戶,逐步形成萬畝花卉基地。
金石鎮是省級花卉專業鎮,是粵東最大的花卉生產基地,2013年金石鎮政府正規劃一個近萬畝的花卉種植交流基地。
(六)畜牧生產基地
畜牧業生產以生豬、家禽為主,生產模式逐步從家庭副業農戶小規模養殖向養殖大戶專業養殖轉變。2005年上市量5000頭以上的養豬場有文祠雄盛養豬場、文祠運生養豬場、文祠建成養豬場以及浮洋金勝養豬場。 潮安的工業生產,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潮安境內便有簡陋的陶器製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潮安的手工業、陶瓷業、建築業、工藝美術、食品、五金等行業,不斷發展起來,且依行業的地域分布,分別逐漸形成專業性的生產區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經過扶持私營工業和手工業、合作化和公私合營企業的發展,1958—1960年「大躍進」和此後3年多的調整,工業系統出現較大變化。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潮安工業出現了歷史性的轉變,生產規模進一步擴大,技術水平有了較快的提高。1986—1991年,潮安工業進一步深化改革,市潮安工農制衣廠等一批骨幹企業或引進的先進生產線相繼擴建、組建、投產,工業生產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好勢頭。
潮安縣恢復建制後,工業生產進一步發展,逐步形成以食品、印刷包裝、五金不銹鋼、陶瓷、服裝、皮革製鞋等六大支柱產業為主的工業發展格局。
1992年,全縣鄉鎮工業企業產值23.23億元,上交稅金6118萬元,國有、集體工業企業產值2.22億元,稅金1088.52萬元。其中,陶瓷、服裝、食品三大行業總產值13.41億元。
2005年,全縣工業企業產值225.72億元(其中國有、集體工業企業產值3460萬元),上交稅金39743萬元(其中國有、集體工業企業上交稅金169.56萬元)。其中,陶瓷、服裝、食品三大行業的總產值為100.30億元。全縣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由1992年的35%增至2005年的45%,至2005年,全縣共認定省級以上重點高新技術企業19家。已擁有中國名牌產品2項,廣東省名牌產品14項,中國馳名商標1件,廣東省著名商標12件。鄉鎮地方經濟特色突出,庵埠鎮被授予「中國食品第一名鎮」稱號,彩塘鎮被授予「中國不銹鋼製品之鄉」稱號,古巷鎮被授予「中國衛生陶瓷重鎮」稱號,鳳凰鎮被授予「中國烏龍茶之鄉」稱號。 潮安外貿進出口除1999年外(1999年以後採用海關數據統計,當年出現較大幅度下降),從1992—2005年,對外貿易保持逐年增長趨勢。
1992年9月以前,潮安沒有具有進出口權的地方性公司,對外貿易業務需到潮州市或周邊地區辦理。1992年9月,經省政府批准設立潮安縣進出口貿易公司,為全縣第一家從事綜合性進出口貿易的國有企業。
2005年,全縣外貿進出口總值46111萬美元,是1992年的12倍,年均增長21.1%;出口總值33669萬美元,是1992年的13倍,年均增長22.2%;進口總值12442萬美元,是1992年的9倍,年均增長18.8%。1992—2005年實際利用外資累計49949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