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成渝雙城經濟圈包括哪些城市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范圍包括了重慶市中心城區、萬州、涪陵等在內的27個區(縣)以及開州、雲陽的部分地區;四川省的成都、自貢、德陽等15個市,總面積為18.5萬平方公里。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正式對外發布,規劃明確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戰略定位,提出了經濟圈建設的九項重點任務,指明了到2025年和2035年的發展方向。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建設目標
規劃明確要分為兩步走,首先是到2025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經濟實力、發展活力、國際影響力大幅提升,一體化發展水平明顯提高,區域特色進一步彰顯,支撐全國高質量發展的作用顯著增強。第二步,到2035年,建成實力雄厚、特色鮮明的雙城經濟圈,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活躍增長極和強勁動力源。
B. 成渝地區是指哪幾個城市
成渝地區指四川成都和重慶及之間的地區,但這是一個模糊的概念。該地區面積約20萬平方公里,分別佔中國西南地區的6.6%和35%。
成渝地區是中國西部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也是中國重要的城市帶之一。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意見》明確要求以成都、重慶為中心,引領成渝城市群發展,帶動相關板塊融合發展。
通常意義上成渝地區包括:
四川省:成都、綿陽、德陽、眉山、樂山、雅安、資陽、內江、自貢、宜賓、瀘州、遂寧、南充、廣安、達州15個市。
重慶市:重慶主城區、涪陵區、江津區、合川區、永川區、潼南區、銅梁區、大足區、榮昌區、璧山區等區縣。
C. 成渝雙城經濟圈包括哪些城市
成渝雙城經濟圈包括重慶、成都、綿陽、德陽、眉山、雅安、樂山、遂寧、南充、潼南、銅梁、合川、重慶主城區、資陽、內江、自貢、榮昌、大足、雙橋、永川、璧山、廣安、墊江、梁平、達州、開縣、萬州。
1、綿陽
綿陽,別稱「中國科技城」,四川省地級市,位於四川盆地西北部,涪江中上游地帶。東鄰廣元市的青川縣、劍閣縣和南充市的南部縣、西充縣;南接遂寧市的射洪市;西接德陽市的羅江區、中江縣、綿竹市;西北與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甘肅省的文縣接壤。
D.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位於交匯處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位於「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交匯處,是西部陸海新通道的起點,具有連接西南西北,溝通東亞與東南亞、南亞的獨特優勢。
區域內生態稟賦優良、能源礦產豐富、城鎮密布、風物多樣,是我國西部人口最密集、產業基礎最雄厚、創新能力最強、市場空間最廣闊、開放程度最高的區域,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獨特而重要的戰略地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總面積18.5萬平方公里。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特點
雖然在西部地區成渝優勢明顯,但若與東部發達地區相比,成渝地區綜合實力和競爭力仍存在較大差距,特別是基礎設施瓶頸依然明顯,城鎮規模結構不盡合理,產業鏈分工協同程度不高,科技創新支撐能力偏弱,城鄉發展差距仍然較大,生態環境保護任務艱巨,民生保障還存在不少短板。
對此要建設多層次軌道交通網路,大幅提高基礎設施聯通水平;建立區域協同創新體系,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進一步改革開放,打造內陸開放戰略高地;人民生活品質提升,生態宜居水平大幅提高。
E. 成渝雙城經濟圈包括哪些城市
成渝雙城經濟圈包括成都市、重慶市、綿陽市、雅安市、德陽市、眉山市、樂山市、南充市、合川市、自貢市、內江市、達州市、遂寧市、潼南市、重慶銅梁區、資陽市、重慶雙橋區、重慶萬州區等。
成渝雙城經濟圈包括哪些城市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行政區域在重慶市和四川省,東鄰湘鄂、西通青藏、南連雲貴、北接陝甘,核心城市是重慶市和成都市。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是我國西部地區發展水平最高、發展潛力較大的城鎮化區域。
從2021年12月1日起,四川省和重慶市正式取消兩地間的座機通話長途話費。
F. 成渝經濟圈包括哪些城市
成渝經濟圈包括的城市有四川省的成都、自貢、瀘州、德陽、綿陽(除北川縣、平武縣)、遂寧、內江、樂山、南充、眉山、宜賓、廣安、達州(除萬源市)、雅安(除天全縣、寶興縣)、資陽等15個市。
成渝經濟圈也包括重慶市的渝中、萬州、黔江、涪陵、大渡口、江北、沙坪壩、九龍坡、南岸、北碚、綦江、大足、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潼南、銅梁、榮昌、璧山、梁平、豐都、墊江、忠縣等27個區(縣)以及開州、雲陽的部分地區,總面積18.5萬平方公里。
G. 成渝經濟圈包括哪些城市
四川的成都、遂寧、內江、資陽和重慶主城等。成渝(橢圓)城市群位於成渝地區,以成都和重慶主城兩市為雙核,以遂寧為成渝北弧中心城市,以內江為成渝南弧中心城市,以安岳為成渝直線中心城市和成渝幾何中心城市;以成遂渝、成安渝和成內渝等交通線為紐帶。
四川的成都、遂寧、內江、資陽和重慶主城等。成渝(橢圓)城市群位於成渝地區,以成都和重慶主城兩市為雙核,以遂寧為成渝北弧中心城市,以內江為成渝南弧中心城市,以安岳為成渝直線中心城市和成渝幾何中心城市;以成遂渝、成安渝和成內渝等交通線為紐帶。成渝經濟區位於長江上游,地處四川盆地,因區域內的兩大核心城市(成-成都市、渝-重慶市)而得名。成渝經濟區自然稟賦優良、產業基礎較好、城鎮分布密集、交通體系完整、人力資源豐富,是中國重要的人口、城鎮、產業集聚區,是中國西部綜合實力最強的區域之一。成渝經濟區天然氣儲量佔全國的60%以上,鋁土礦與硫鐵礦儲量分別佔全國的1/4以上,銅礦儲量佔全國的1/3,中材產量佔全國材總產量的1/3以上,是全國最大的中材基地。區域經濟密度是全國平均水平的3.2倍,是西部地區平均水平的14倍,2008年,實現GDP14041億元,占川渝兩省市的79.8%、西部的24.1%、全國的4.7%。
H. 成渝經濟圈包括哪些城市
成渝經濟區涵蓋了重慶市31個區縣和四川省15個市,總面積20.61萬平方公里,人口9840.7萬,GDP總量約1.58萬億元。
四川15個市分別為成都、南充、德陽、綿陽、眉山、資陽、遂寧、樂山、雅安、自貢、瀘州、內江、宜賓、達州和廣安。
重慶31個區縣除了包括萬州、涪陵、渝中、江津、大渡口、江北、沙坪壩、九龍坡、南岸、北碚等23個區縣在內的1小時經濟圈外,還包含了渝東北的萬州、梁平、豐都、開縣、墊江、忠縣、雲陽和渝東南的石柱等8個區縣。
按照規劃,未來的成渝經濟區將成為西部大開發的增長極和經濟高地,國家重要的先進裝備製造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和農產品基地,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國家內陸開放示範區和國家生態安全保障區。
在具體發展中,成渝經濟區的空間布局將依託中心城市和長江黃金水道、主要陸路交通干線,形成以重慶、成都為核心,沿江、沿線為發展帶的「雙核五帶」空間布局。
經濟
成渝經濟區地處中國西南,北接陝甘,南連雲貴,西通青藏,東鄰湘鄂,是中國西部經濟最發達的區域,也是西部最重要的經濟中心。較之於西部其它地區,成渝經濟區所包含區縣市社會發展基礎良好,自然生態條件相對優越,具有很大的發展容量和潛力,是中國西部大開發的重點地區。
成渝經濟區人口超過9000萬,是中國經濟區中人口最多,同時也是人口密集程度最高的區域之一。成渝經濟區擁有2個特大型城市、6個大城市、眾多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城鎮人口4046萬,城鎮化率43.8%。
區域雙核重慶、成都兩市是中國西部主要的經濟增長極,其城市規模、經濟實力、人才水平、基礎建設均不遜於沿海城市。兩市也是西部地區工業重鎮及高新技術產業的主要聚集地。目前,成渝經濟區經濟增長速度超過了長三角地區、珠三角地區和環渤海地區,成為目前中國經濟增長最快的城市帶。
2018年四川和重慶的地區生產總值合計超過6萬億元。成渝城市群人口和經濟總量都分別占川渝兩地總和的90%左右。2014年,成渝地區生產總值佔全國的5.49%,2018年這一比例提升至6.6%左右。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成渝經濟圈
I. 成都三圈層指哪裡
成都市市域三大圈層具體所指區縣市:
一圈層:轄6城區。
錦江區、青羊區、金牛區、武侯區、成華區(含高新區)和 龍泉驛區。
二圈層:轄6區。
新都區、青白江區、雙流區、溫江區、郫都區。
三圈層:轄8個縣市。
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邛崍市,金堂縣、大邑縣、新津縣、蒲江縣。
成都,四川省轄地級市,簡稱「蓉」,別稱蓉城、錦城,四川省省會,副省級市、超大城市、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核心城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國家重要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商貿物流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截至2020年,全市下轄12個市轄區、3個縣、代管5個縣級市,總面積14335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成都常住人口2093.78萬人。
成都地處中國西南地區、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腹地,境內地勢平坦、河網縱橫、物產豐富、農業發達,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自古有「天府之國」的美譽,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西部戰區機關駐地,作為重要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有國家級科研機構30家,國家級研發平台67個,高校65所,2019年世界500強企業落戶301家。
J. 成渝雙城經濟區具體包括哪些地級市和區縣
成渝雙城經濟圈包括重慶、成都、綿陽、德陽、眉山、雅安、樂山、遂寧、南充、潼南、銅梁、合川、重慶主城區、資陽、內江、自貢、榮昌、大足、雙橋、永川、璧山、廣安、墊江、梁平、達州、開縣、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