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大連海事大學主要是學什麼的
大連海事大學主要設有航海學院、輪機工程學院、船舶電氣工程學院、信息科學技術學院、交通運輸工程學院、航運經濟與管理學院、船舶與海洋工程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法學院、外國語學院、公共管理與人文藝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理學院、體育工作部、創新創業學院、繼續教育學院(交通運輸高級研修學院)、專業學位教育學院、航海訓練與工程實踐中心、航運發展研究院、留學生教育中心、國際聯合學院(世界海事大學大連分校)等21個教學科研機構。同時招收攻讀學士、碩士、博士學位的外國留學生。大多數畢業生會成為我國航運事業的骨幹力量。
②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在哪
地址:江寧區將軍大道29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的前身為機械工程系管理教研室,1984年獨立建系,稱管理工程系,1989年更名為管理系,設有工商管理教研室、系統工程教研室、人機工程教研室、生產管理教研室、信息管理教研室及一批研究室和實驗室等。1993年成立工商學院,下設9個教研室及一批研究室、實驗室。2000年10月,更名為經濟與管理學院。
學院簡介:
2000年10月,南航經濟與管理學院正式更名,下設三個系,分別為管理科學與工程系、工商管理系、貿易經濟系;並建有系統工程研究所、企業戰略研究中心、國防軟科學研究所、工業工程研究中心、經濟研究中心、金融工程研究所、軟體工程研究所、電子商務研究所、人力資源研究中心和市場咨詢與策劃中心等研究、咨詢機構。進入新世紀,經濟與管理學院順應國家經濟建設與改革的需要,在教學、科研、學科建設各個方面正以只爭朝夕的精神和昂揚的步伐闊步前進。學院現有在校本科生 1600 餘人,碩士生 506 人,博士生 176 人、博士後 10 人;工程碩士和研究生課程進修班學員 500 餘人。
③ 大連海事大學地址
大連市甘井子區凌海路1號
大連海事大學位於中國北方海濱名城大連市西南部,詳細地址為大連市甘井子區凌海路1號。 學校佔地面積137萬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78.3萬平方米。 學校擁有設施和功能齊全的航海類專業教學實驗樓群、航海訓練 [45] 與研究中心、水上求生 訓練館 、教學港池、圖書館、游泳館、天像館等;擁有航海模擬實驗室、輪機模擬實驗室等100餘個教學科研實驗室,擁有2艘萬噸級遠洋教學實習船-- 育龍輪 和全國第一艘專用遠洋教學實習船、也是世界最先進的專用遠洋教學實習船之一的-- 育鯤輪 ,2艘國內最先進的無限航區遠航教學訓練機帆船「 波貝433 」。
學校簡介
大連海事大學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在國內外所享有的聲譽得到了中央領導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1993年,江澤民、溫家寶、曾慶紅、李嵐清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先後視察了大連海事大學。江澤民同志親筆為學校題詞「堅定、嚴謹、勤奮、開拓,建設世界第一流的高等航海學府!」2009年,學校成功舉辦了「中國高等航海教育暨大連海事大學建校100周年」紀念活動,李長春、張德江、劉延東、陳至立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向學校致信或題詞祝賀,劉延東、陳至立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分別視察了學校。
大連海事大學位於中國北方海濱名城大連市西南部。學校佔地面積136萬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95萬平方米。學校擁有設施和功能齊全的航海類專業教學實驗樓群、航海訓練與工程實踐中心、水上求生訓練館、教學港池、圖書館、游泳館、天象館等;擁有航海模擬實驗室、輪機模擬實驗室等100餘個教學科研實驗室,擁有2艘遠洋教學實習船。
大連海事大學設有航海學院、輪機工程學院、船舶電氣工程學院、信息科學技術學院、交通運輸工程學院、航運經濟與管理學院、船舶與海洋工程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人工智慧學院、法學院、外國語學院、公共管理與人文藝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理學院、國際聯合學院、體育工作部、創新創業學院、繼續教育學院(交通運輸高級研修學院)、航海訓練與工程實踐中心、人文社科研究院(航運發展研究院)、留學生教育中心等21個教學科研機構。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共計2萬餘人,同時招收攻讀學士、碩士、博士學位的外國留學生。並校60多年來,學校為國家培養了各類高級專業技術人才十餘萬名,其中大多數已成為我國航運事業的骨幹力量。
大連海事大學擁有54個本科專業,9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7個博士後流動站,擁有14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學校現擁有2個國家重點學科,14個省部級重點學科,2個省重點培育學科,工程學科、計算機科學進入ESI全球前1%;2個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2個國家級科技合作基地,11個省級專業技術創新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26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6個省級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國家級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1個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5個專業列入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1個國家級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6個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11個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1個全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專業,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門國家級精品課程,1個全國教材建設先進集體,3門IMO示範課程,1門國家級雙語示範課程,6門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程,1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3門國家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18門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6個國家級教學成果獎,4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4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4個國家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國家級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2個國家級示範性虛擬模擬實驗教學項目,129個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20個遼寧省一流專業建設點,11個省級特色(示範性)專業,7個省級本科綜合改革試點專業,4個省級本科工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專業,2個省級本科重點支持專業,7個省級優勢特色專業,1個省級課程體系國際化試點專業,5個省級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試點專業,30個省級一流本科教育示範專業,19門省級精品課程,17門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8個省級教學成果獎,10個省級教學團隊,1個國家級教學名師,38個省級教學名師,4個遼寧省專業帶頭人,17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5個省級大學生實踐教育基地,19個省級虛擬模擬實驗教學項目。
大連海事大學擁有一支整體素質好、層次結構較合理、相對穩定的師資隊伍,現有專任教師1599名,其中教授366名,專職博士生導師147名,聘任二級教授47名,三級教授99名,並涌現了大批優秀中青年教師。在海上交通工程、航海信息工程、船舶智能化、船舶動力系統及節能技術、船機修造工程、通信與信息系統、海洋環境保護、海事法規體系等領域,集中了一批專業理論深厚、科研能力較強的知名專家、教授和學術思想活躍、富有創新精神的青年骨幹。學校還聘請共享院士11名、講客座教授142名,通過聘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來校開展實質性工作與交流,使大連海事大學師生能夠近距離接觸各學科前沿理論,進一步拓展了視野,活躍了學術氣氛。
大連海事大學十分注重對外交往和校際交流。改革開放以來,先後與俄羅斯、美國、加拿大、日本、英國、韓國、澳大利亞、瑞典、埃及、越南、斯里蘭卡等43個國家和地區的152所國際著名院校、單位正式建立合作關系,在合作辦學、師生交流、合作科研等方面一直保持著實質性聯系,合作的領域正在不斷拓寬。2005年3月學校與世界海事大學合作舉辦的「海上安全與環境管理碩士班」首次招生,進一步提升了學校國際合作辦學層次。學校在斯里蘭卡科倫坡國際航海工程學院建立了我校海外校區,並於2007年在斯里蘭卡開始招生,實現了我國高等航海教育的首次輸出。學校還與多個國際組織和機構保持了長期合作關系,其中包括:國際海事組織(IMO)、國際勞工組織(ILO)、國際海事大學聯合會(IAMU)、全球海事培訓協會(GlobalMET)、國際航海教師聯合會 (IMLA)、亞太經合組織(APEC)、東南亞國家聯盟(ASEAN)、國際航運協會(ISF)、國際船級社協會(IACS)、波羅的海航運公會(BIMCO)、英國勞氏船級社(Lloyd』s Register)以及日本郵船(NYK)等世界著名的航運公司。學校還積極開展教育創新,不斷拓寬辦學渠道,引進教育資源。
櫛風沐雨百十載,桃李芬芳續華章。大連海事大學在交通運輸部、教育部和省市的正確領導下,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踐行「學匯百川,德濟四海」的校訓,傳承「堅定、嚴謹、勤奮、開拓」的海大精神,發揚「同舟共濟、艱苦卓絕、科學航海、愛國為根」的海大傳統,堅持航運特色,強化內涵發展,向著世界一流海事大學建設目標努力奮斗!
④ 大連海事大學2022考研分數線
大連海事大學2022考研分數線如下表:
1、航海學院、輪機工程學院。
以上內容參考 大連海事大學-2022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復試錄取工作辦法
⑤ 天津海運職業學院的院系設置
航海技術系系部簡介
航海技術系旨在為蓬勃發展的航海事業培養高級船員和高級航運管理人才。航海技術系擁有航海技術專業和海事管理專業兩個特色專業,下設系辦公室、航海教研室、船藝教研室、通導教研室、航海實訓中心、海事管理教研室、船舶貨運教研室、學生輔導員辦公室。截止2014年1月底,系內專任教師31人,兼職教師23人,理論知識扎實、實踐經驗豐富的專兼職師資隊伍已經形成。專任師資中有甲類(無限航區)3000總噸及以上遠洋船長8人、大副8人、二三副15人、持有無線電電子員證書1人,持主治醫師證書1人,具有「雙師素質」29人,比例為94%;有高級職稱的4人,有中級職稱的18人,中級職稱及以上教師比例為71%,35歲及以下青年教師中擁有研究生學歷或碩士及以上學位的比例為22%。其中14人具有海事局評估員任職資格,1人進入部海事局船員適任考試命題專家庫,省級及以上論著獲得者52人次,公開出版高職高專特色教材20餘本。
航海技術系擁有國內一流大型船舶操縱模擬器和各類航海儀器真機等教學設備和設施,共有29間實訓室和配套齊全的高消和特種船培訓實訓場地,其中GMDSS真機實訓室7間,大型船舶模擬器實訓室、海圖實訓室各3間,水手工藝實訓室、操舵儀實訓室、航儀器實訓室和GMDSS模擬實訓室各2間,基本安全實訓室、貨運實訓室、船模實訓室、電子海圖實訓室、氣象實訓室、海圖資料室、雷達實訓室各一間。實訓總面積約5417.4平米,價值約858.196萬元,不僅為學生的航海技能訓練提供了有效保障,而且具有國家海事局認可的開展對航運企業的在職船員的培訓資質,涵蓋船長適任、大副適任、駕駛台資源管理等22個項目。
2009年,學院被教育部和天津市政府授予「濱海新區航海運輸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基地」,截止到2013年底,航海技術專業累計招生2724人,航海技術專業成人教育招生1149人。2009屆畢業生就業率為98.25%,2010屆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8.77%,2011屆畢業生就業率高達99.1%,躋身天津高職院校前列。
近年來,我系面向行業、企業和社會開展了多項技術服務,為各航運公司及社會人員開展海員專項技能、職務晉升等培訓工作。我系已經承接天津轄區海船船員大證培訓工作,包括船長、大副和三副的評估及大證考試的培訓工作。2011年以來,我系承擔的天津轄區的船長、大副適任培訓,培訓船長157人,大副362人。近年來我系為中通遠洋物流集團有限公司、華洋海事、中石油海洋工程公司等企業開展培訓班100餘個,培訓了一大批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輪機工程系系部簡介
輪機工程系是天津海運職業學院重點建設系部之一,2008年被列入天津市緊缺人才培養基地,設有輪機工程技術、船舶電氣電子技術、船機製造與維修、焊接技術及自動化(船舶焊接)、遊艇維修技術五個專業。輪機工程系注重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設有金工實訓車間、動力設備拆裝實訓室、電工電子實訓室、電力拖動實訓室、輪機模擬器及船舶輪機自動化機艙。輪機工程系積極與航運企業合作,建有多個校外實訓基地。
輪機工程系擁有一支教學經驗豐富、專業技能強的高素質師資隊伍,現有專、兼職教師50餘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教師8人,輪機長12人。
輪機工程系秉承「知學善建,誠達思遠」校訓,按照「以准軍事化管理育人,以國際化標准育才」方向,培養具有「穩定的專業思想、過硬的操作技能、良好的英語溝通能力、高尚的職業道德」的國際海員和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畢業生得到了社會和就業單位的認可與好評。
航運經濟系系部簡介
航運經濟系現開設「集裝箱運輸管理」、「物流管理」、「港口業務管理」、「金融管理與實務(航運金融)」和「會計電算化」五個專業。主要培養有現代企業管理理論和國際航運管理技術、方法,具有獨立工作能力的集裝箱運輸管理、港口業務管理、物流企業基礎管理及航運金融操作等高級技能型專門人才。
航運經濟系下設有航運教研室、物流教研室、財經教研室、學生管理辦公室、物流實訓中心、系辦公室等教學管理部門。擁有一支高素質的專業教師隊伍,其中具有副高職稱以上的教師佔30%,雙師型教師佔30%以上,目前師資隊伍穩定、結構合理,具有良好的教學、科研基礎。我系注重學生綜合素質和應用能力的培養,採用多種教學模式進行知識和技能傳授,注重外語能力的提高,實施雙證書教育。
在實驗實訓方面,我系建有先進的校內實訓基地和校外實習基地。校內實訓基地包括物流沙盤實訓室、物流軟體實訓室、航運綜合業務實訓室、叉車訓練場和集裝箱實訓基地等。校內實訓基地主要進行三種模式的實踐教學:軟體操作(第三方物流操作軟體、外貿單證教學軟體、航運金融教學軟體)、情景模擬分析處理(物流企業經營管理沙盤模擬、企業經營管理沙盤模擬、3D集裝箱碼頭模擬實訓、3D貨運代理模擬實訓)以及叉車駕駛操作等。
通過軟體操作教學讓學生熟悉相關崗位的軟體運行原理、操作規范,提高學生信息化技術應用能力;情景模擬分析在給定案例或特定環境下讓學生根據所學習的理論進行靈活處理,提高學生綜合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現場操作教學讓學生掌握相關崗位設施、設備的操作使用,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水平。
通過實訓基地的學習,學生將成為具有系統化理論、操作能力強、能夠靈活處理問題的復合型高水平的技術人才。
此外我們以企業為依託,與天津大亞國際物流有限公司、天津新里程國際海運有限公司、中通遠洋物流集團有限公司、天津神州浩天科技有限公司等知名企業簽訂合作協議,建立校外實訓基地,通過在企業參加實踐鍛煉,使學生積累實踐經驗,增強感性認識,實踐技能得到應用,實現能力培養的目標,滿足學生畢業實習和就業。
我系自2009年以來送走了五屆畢業生。2009屆畢業生人數總共392人,就業人數為355人,就業率90.6%。2010年就業率達到100%。據我系對09、10兩屆畢業生就業情況的跟蹤調查,畢業生多在外貿公司、物流中心、航運企業、船舶代理企業、貨物運輸代理企業、貨物儲運公司、港口集裝箱碼頭公司和集裝箱內陸港航站等企業從業。近年來,我國的物流業發展勢頭強勁,特別是天津濱海新區經濟的強勁發展,對物流人才的需求在今後幾年將持續快速增長,我系畢業生的就業機會很高,就業前景看好。
工程技術系系部簡介
工程技術系創辦於2006年。各級領導的支持,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等行業部門的指導,國際化的人才培養標准、產教融合的培養模式和准軍事化的管理方式,使工程技術系健康快速地成長。這里聚集了一批來自知名企業一線,具有高級工程師職稱的雙師型教學骨幹,擁有了國內一流的實驗實訓基地,開發了一批行業旗艦企業作為頂崗實習和就業基地,為高中和中職院校學生鋪設了升學、實習和高質量就業的軌道。
天津海運職業學院工程技術系已經成為質量檢測和能源工程高端技能型人才的搖籃。的確,工程技術系已經培養出了2000多名優秀的校友,他們的業績得到了包括長征火箭、艾默生閥門、阿爾斯通電力、中石油、中海油、北車集團、渤海化工、天津管道、曹氏企業和寶成集團等就業單位的贊揚。
2013年,教育部認可的第三方評估機構「麥可思數據公司」對天津海運職業學院的教學質量進行了綜合測評,本系理化測試及質檢技術(無損檢測)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名列全國第一。該專業大三實習生的津貼高於全國「二本」院校畢業生入職工資的平均水平。
信息工程系系部簡介
信息工程系是隨著天津海運職業學院的誕生而建立並發展起來的。經過幾年來的建設和努力,信息工程系不斷發展、壯大,成為天津市培養計算機、網路、多媒體及電子信息技術等專業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信息工程系堅持"工學結合,三證融通,軍事化管理,禮儀教育"的辦學方針,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專業建設為基礎,不斷提高專業在市場中的涵蓋面與應用性,擴大辦學規模,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信息工程系目前開設有計算機網路技術、軟體技術(服務外包)和電子商務等三個專業。2010年與思科公司合作成立思科網路技術學院,2012年3月成為中關村軟體園實訓基地。
信息工程系建有校內專業實訓基地,配置了網路技術、電子商務、軟體技術、計算機硬體等專業實訓室。同時與多家大型IT企業簽定校企合作協議,開展深度合作,建立校外實訓基地並進行訂單培養,為學生的學習、實習、就業奠定了堅實基礎。
信息工程系結合市場需求,在課程設置和教學中,加大教學改革力度,不斷加強自身的建設,完善教學設施,實行工學交替的教學模式,努力與社會崗位實現零對接。重視學生職業素質和能力的綜合培養,增強了學生的就業競爭力,為學生的就業和職業發展提供保障。
社科部(體育部)簡介
社科部(體育部)前身為基礎課部,於2006年6月成立,2010年更名為社科部(體育部),下設思政、數學、體育、心理、禮儀、國防、就業指導和公共選修8個教研室,承擔全院各專業的公共基礎課和公共選修課的教學任務。社科部(體育部)緊緊圍繞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和團隊建設,提出「厚德、包容、務實、創新」的理念,營造和諧健康的工作氛圍,努力打造一支敬業精神強、吃苦耐勞、團結協作、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工19人,其中副教授9人,講師7人,助教3人,專職教師中擁有碩士學位的10人。兼職教師40餘人。
社科部(體育部)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指導思想,因材施教,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多年來指導學生取得各級各類大賽的優異成績。2010年和2011年順利通過了天津市高等學校體育課程評估和市教委德育處組織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工作督查」。
為了培養適應21世紀知識經濟時代和信息化社會需要的高素質人才,社科部(體育部)始終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作為重點,在注重素質教育的同時,緊密聯系就業市場對人才的需求,深化教學改革,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增強教學的應用性和實踐性,使公共基礎課的教學更好地為專業教育服務,為人才培養打下堅實的基礎。
外語教學部簡介
外語教學部成立於2012年6月,負責學院所有學歷班大學英語、水上專業的專業英語教學工作、學院的英語培訓工作和部分翻譯工作。
外語教學部師資實力雄厚、人才濟濟。專師與雙師齊飛;教學共科研一色。大學英語一直位列天津市高職院校前三甲;航海英語、輪機英語、船電英語、郵輪英語在華北地區同類院校中保持領先地位;學院郵輪英語教學團隊處於全國一流水平。
現有主要教職員工40餘人,還有一定數量的外聘教師。設置主任1人、副主任1人、綜合秘書1人。外語部設有大學英語第一教研室、大學英語第二教研室、航海英語教研室、輪機英語教研室和郵輪英語教研室。現有副教授13人,講師19人、助教8人; 擁有碩士學位的教師佔90%(含2名留學歸來教師);雙師型教師中有無限航區高級船長1人、無限航區船長1人、甲類遠洋輪機長1人。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教師為骨幹,職稱層次和學歷水平較高,教學經驗豐富,科研能力較強的朝氣蓬勃的師資隊伍。
根據我院的專業特色,學院高度重視英語教學工作,提出了「英語立校」的辦學方略,由外語教學部具體實施。為提高英語教學水平,外語教學部不斷推進教學改革,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因材施教」。在教學過程中採取積極有效措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注重學生語言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和自學能力的培養,大力推廣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鼓勵教師在教學中積極使用現代教學手段,促進了教學手段和教學模式的更新,教學效果良好。學生的考證通過率和英語應用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為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外語教學部注重第二課堂活動,通過英語早、晚自習、英語口語競賽、技能競賽等活動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和綜合素質。
外語教學部是一個年輕、充滿活力的團隊,他們知識淵博、潛力巨大、愛崗敬業,能征善戰。在今後的工作中,將全面地提高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向社會各界培養出更多品學兼優、英語良好的海運人才。
⑥ 上海海事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所轄系別
物流經濟系2007年10月成立,為突出海運、港口、物流等特色,從原國際經濟與貿易系中分離出來。國際經濟與貿易系的前身是1956創建的武漢河運學院(1957年改為武漢水運工程學院,後改為武漢交通科技大學,現名為武漢理工大學)水運經濟系,水運經濟系設有水運經濟組織與管理本科專業,年制5年。1960年、1961年、1962年連續三屆招收外國留學生。1962年我校水運經濟系的水運經濟與組織本科專業首屆招生。1963年8月交通部進行部屬院校專業調整,確定上海海事大學以培養水運經濟管理高級專門人才為重點和主要特色,集中力量辦學,遂將武漢水運工程學院的水運經濟系調到上海,合並組建新的水運經濟系,隨之武漢水運工程學院水運經濟組織與管理本科專業並入上海海事大學水運經濟與組織本科專業,專業名稱為水運經濟與組織。文革中該專業停辦。
1978年,上海海事大學的水運經濟管理本科專業恢復招生,屬理工科運輸類,學制4年。1979年,水運經濟管理本科專業名稱改為水運經濟專業,屬理工科運輸類,學制4年。1986年,根據教育部統一整理調整的專業名稱,水運經濟專業調整為技術經濟專業,屬理工科管理類,學制4年。同年本專業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招收運輸經濟學碩士研究生。
1987年水運經濟系成立。1988年10月,根據國家教委統一專業目錄的要求,技術經濟專業改為運輸經濟專業,屬經濟學類,年制4年。
1993年,為了適應改革開放和市場對航運人才的需求,上海海事大學水運經濟系的運輸經濟專業拓寬了外貿運輸的專業方向,改為運輸經濟(外貿運輸經濟)專業,屬經濟學類,學制4年。同年新設國際貿易專業,屬經濟學類,學制4年;至此水運經濟系擁有2個本科專業。
1994年,運輸經濟(外貿運輸經濟)專業調整為運輸經濟(外貿運輸)專業,屬經濟學類,學制4年。同年新設國際金融專業,屬經濟學類,學制4年。至此水運經濟系擁有3個本科專業。
1995年水運經濟系更名為國際經濟與貿易系。
1997年9月,為適應上海海事大學教學改革中確立的「適應社會需求盡量朝著通才的方向挖掘學生潛力」的培養目標,國際經濟與貿易系對授予經濟學學士的專業開始實施「大類招生」的教育模式。經濟學類學生入學後的前兩年不分專業,一年級和二年級先學習公共必修課和專業基礎課,學生進入三年級,按照學生的志願和「優生優選,選滿為止」的原則,分到經濟學、國際貿易和國際金融3個專業。
2000年,根據教育部專業調整目錄的要求,運輸經濟(外貿運輸)專業改為經濟學專業,屬經濟學類,學制4年。國際貿易專業改為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屬經濟學類,學制4年;國際金融改為金融學專業,屬經濟學類,學制4年。
2001年國際經濟與貿易系新設國際經濟與貿易(電子商務)專業,屬經濟學類,學制4年;至此國際經濟與貿易系擁有4個本科專業,並繼續實行大類招生培養模式。
2006年,根據國家教委專業目錄要求,國際經濟與貿易(電子商務)專業改為電子商務專業,屬管理類,學制4年,劃歸給上海海事大學工商管理系。
2007年,物流經濟系成立。
為適應新的形勢發展,經濟學專業改為經濟學(海運與物流)專業,屬經濟學類,學制4年。目前,經濟學專業是我國普通高校中,最具海運經濟和物流特色的經濟學專業點。 國際經濟貿易系的前身是1956年創建於中南交通學院(現武漢理工大學)的水運經濟系,該系於1963年遷入我校。1993年,為了適應改革開放及地方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要,水運經濟系對原有專業進行改造、拓寬後,更名為國際經濟貿易系。2007年10月經濟管理學院再次進行學科與專業資源整合,組建成立新的國際經濟貿易系。
國際經濟貿易系現設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海運金融)兩個本科專業和國際貿易學一個碩士學位點。
國際經濟貿易系有一支高水平的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現有教授2人,副教授6人及講師和助教若幹人。近年來,除了正常的教學培養任務外,該系教師還完成了大量的省、部級和企事業單位的科研項目,取得了很好的社會經濟效益,並多次獲得市、部級和全國性行業協會的科技成果獎。目前該系教師正參與承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和上海市「908項目」等多項重大科研項目。
1995年,為了加強基礎,拓寬知識面,體現素質教育的精神,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海運金融)兩個本科專業率先被列入經濟學類專業大類培養教學計劃。從1997年開始,又進一步實行了大類招生、大類培養的方案。 財務與會計學系成立於1994年5月,其前身為1963年創建的「水運財務會計」專業,是當時交通部所屬院校中唯一設置的會計本科專業,也是當時上海僅有的兩個會計學本科專業之一,主要培養交通運輸部門的高級財務管理和會計人才。1993年以後,為了適應我國改革開放、與國際交流和市場經濟發展的需求,由原來的水運企業財務會計知識結構,拓展為通用會計知識結構與水運行業財會業務相結合的特徵,形成了通用性與行業性兼備的專業特色。
財務與會計學系目前開設有「會計學」、「會計學(國際會計)」、「會計學(ACCA方向)」、「財務管理」四個本科專業方向。從1995年開始曾培養了5屆「審計學」專業本科生,後因國家教育部統一專業設置而停止招生。
財務與會計學系自1980年代就開始培養碩士研究生,1996年正式取得會計學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 管理科學系於2007年10月由原工商管理系中的管理科學和電子商務兩個本科專業組建成立,具有管理科學和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早在1993年,我校就開設了管理科學輔修專業,主要招收由各系(管理系除外)推薦的優秀本科生。我校的管理科學輔修專業一直延續到2000年,一共開設了八屆,招收學生193人,結業112人,該專業按照管理類學科體系講課,知識結構比較系統化,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能力。在1998年,我校就建立了「管理科學與工程」的碩士點,主要培養一些高端型人才,參與企業部門管理、政府部門規劃的決策咨詢工作。該碩士點的研究生畢業後受到社會的好評,畢業生大多擔任企業的骨幹。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對外改革開放的深入,特別是上海經濟的高速發展,上海需要更多的這種管理人才。因此,我校依靠辦碩士點的成功經驗,加上開辦過幾年管理科學輔修班,對課程設置進行過調查與多次修改, 於2003年被批准設立了管理科學本科專業,隸屬於工商管理系,並於2003年9月開始招收本科學生,年招生規模30人左右。2007年10月,調整為管理科學系的一個獨立專業。電子商務專業於2001年開始招生,最初作為國際經濟與貿易系下設的一個專業方向。從2001年至2005年,電子商務專業每屆招生約40人。2005年底,電子商務專業正式獲得國家教育部批准,成為獨立的本科專業。同時,電子商務專業又成為上海市「海關物流」人才教育高地重點建設的專業之一,這對電子商務專業的發展又提供了極好的契機。2006年秋季,作為工商管理系的一個獨立專業。2007年下半年,調整為管理科學系的一個獨立專業。
⑦ 大連海事大學去哪裡洗澡
大連海事大學西山校區校內就兩個浴池,男生宿舍旁邊就有一個澡堂,按次收費,10元/位,可以在學校洗澡,大連海事大學北邊的澡堂按流量計費,但不是六分,是1毛錢,軍訓一般是15天,不會很熱,已經進入秋天。
大連海事大學(原大連海運學院)是交通運輸部所屬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是交通運輸部、教育部、國家海洋局、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遼寧省人民政府、大連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學校素有「航海家的搖籃」之稱,是中國著名的高等航海學府,是被國際海事組織認定的世界上少數幾所「享有國際盛譽」的海事院校之一。
開設專業
大連海事大學設有航海學院、輪機工程學院、船舶電氣工程學院、信息科學技術學院、交通運輸工程學院、航運經濟與管理學院、船舶與海洋工程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法學院、外國語學院、公共管理與人文藝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理學院、體育工作部、創新創業學院、繼續教育學院(交通運輸高級研修學院)、專業學位教育學院、航海訓練與工程實踐中心、航運發展研究院、留學生教育中心、國際聯合學院(世界海事大學大連分校)等21個教學科研機構。
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共計2萬餘人,同時招收攻讀學士、碩士、博士學位的外國留學生。並校60多年來,學校為國家培養了各類高級專業技術人才十餘萬名,其中大多數已成為我國航運事業的骨幹力量。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大連海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