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評價甘肅省定西
定西市是甘肅省轄地級市,位於甘肅中部,通稱「隴中」。介於東經103 52′—105 13′、北緯34 26′—35 35′之間,是蘭州市的「東大門」。被中國特產之鄉組委會審定命名為「中國馬鈴薯之鄉」。
早在戰國時就在狄道(今臨洮)設置隴西郡,今各縣區地域均在轄境。以後隨著朝代的更迭,地理行政區劃雖有變化,但隴西、臨洮、岷縣、定西多次成為州、郡、府一級行政機構的治所,是甘肅中部的經濟、政治、文化和交通中心。
定西是古代「絲綢之路」上的重鎮,又是新歐亞大陸橋的必經之地,也是蘭州市的東大門,素有「甘肅咽喉、蘭州門戶」之稱,距蘭州市僅98公里,與關中—天水經濟區和蘭白都市經濟圈毗鄰。
定西取「安定西邊」之意而得名,通稱「隴中」。
自然資源 葯材
定西是地道的中葯材主產地,中葯材資源豐富。有中葯材有300多種,尤以岷歸、黨參馳名中外,黨歸、黨參產量分別佔全國的70%和40%。處於洮河上游的岷縣自古就有「千年葯鄉」之稱,所產黨歸世稱「岷歸」,被列為國家原產地認證保護產品。
渭源縣被稱為「黨參故里」,種植的黨參體胖梢長,皮肉堅實,質量優良,功能與人參近似。由於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所產花卉色澤艷麗香氣宜人。
地方特產
隴西的金錢肉、口條、火腿被譽為「隴原三絕」,臘羊肉、腌驢肉、蕎粉、燒雞粉被列為甘肅省「名特小吃」。「清吉」牌洋芋、「雪川」牌精澱粉、「效靈」牌和「星月」牌中葯材、「足赤」牌肉製品和「隴原歲月」牌白酒等11個名優產品提高了地方特色產品的知名度。 岷縣當歸、洮河綠石 硯中瑰寶、通渭蕎圈圈、雪山駝掌、臨洮干甜醅等。
130多年前清朝陝甘總督左宗棠一聲嘆息:「隴中苦瘠甲於天下。」便說的是定西。新中國成立以來,定西得到了大力發展,但相較全國而言,它還是全國最貧窮的地區之一。
定西,地廣人稀,人口約300萬左右,下轄一區六縣,分別是安定區、隴西縣、臨洮縣、渭源縣、通渭縣、漳縣、岷縣。其中最富的是隴西縣和安定區,比如隴西的文峰鎮、首陽鎮,安定的內官營鎮;最窮的是通渭、漳縣、岷縣。
定西最有名的特產就是土豆,又叫洋芋或馬鈴薯,被譽為「中國馬鈴薯之鄉」,走遍中國,定西的馬鈴薯是最好吃的,因為這里乾旱,光照充足,糖分多,土豆更飽滿。比較有名的還有隴西的臘肉、岷縣的點心等等。
定西又是中葯材的故鄉,漳縣、岷縣盛產中葯材;這里又是「馬家窯文化發源地」,馬家窯產的陶器久負盛名。
定西以「窮」聞名全國,主要自然原因是乾旱缺水; 社會 歷史 原因是由於深居內陸,思想觀念落後封閉等等。
定西,是個嚴重缺水的地方,但是定西的老百姓辛勤勞動,不怕吃苦的精神值得學習,特別是孩子們學習特別好,家庭在貧困都要讓孩子上大學,哪裡的人朴實,勤勞,靠自救抵抗自然災害,確實讓人敬佩,我們是外地到甘肅工作30多年了,所以比較了解
我只想說,中國最宜居的地方不是江南不是蘇杭不是北上廣,而是,定西!!我的家鄉,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分明,無災情,無大難!人們淳樸、勤勞、善良、敦睦、包容,崇尚耕讀,與人為善。定西歡迎您!!
隴西
臘肉
岷縣
蕨麻
生在山裡頭,長在山裡頭,如今三十齣頭,還想回到山裡頭,我是山裡娃平哥,一位三農領域的創作者!
在我心目中的甘肅定西是:
我是地地道道定西通渭人,定西是我的家鄉,生我養我的地方。 或許在別人眼裡的定西,是貧窮,荒涼,但是在我的眼裡,我認為我的家鄉定西就是最美的。 正是這片別人眼裡荒涼的大山,貧窮的黃土坡,養育了我,養育了我們定西兒女。這里有自己太多的記憶,永遠都割捨不斷。 我的家鄉定西雖然貧窮,國家賦予的稱號一點也不少,【馬鈴薯之都】【中國葯材之鄉】【中國書畫藝術之鄉】【當歸之鄉】等等。 作為定西的兒女,看到家鄉正在飛速發展,自己也感到特別的欣慰和驕傲!在外我可以自豪的說,我就是定西的洋芋蛋。
我是山裡娃平哥,一位三農領域創作者。
在你心目中,又是如何評價甘肅定西的呢?
我是定西人,我覺得我也沒那麼差,每個地方都有好的壞的,只是我們這個地方正在發展,只是我們的交通條件沒有北上廣那麼便利,說實話每個地方de 發展是靠交通的,我們雖然都是山,但是我們並沒有放棄生活啊,我們不都好好的嗎。
網友的評論:定西雖窮,自然環境惡劣,但這里的人不僅有勤勞能吃苦,超乎異常的生存能力,而且這里的人善良好客。再有這里空氣質量好,蘭天白雲比京津冀的天數多的多。定西黃土高原,沒有黃土高原,沒有黃河就不能有華北平原。黃土黃原,黃河造就了華北平原,山東,安徽江蘇等地!
定西市是甘肅省轄地級市,位於甘肅中部,通稱「隴中」。介於東經103 52′-105 13′、北緯34 26′-35 35′之間,是蘭州市的「東大門」。被中國特產之鄉組委會審定命名為「中國馬鈴薯之鄉」。
早在戰國時就在狄道(今臨洮)設置隴西郡,今各縣區地域均在轄境。以後隨著朝代的更迭,地理行政區劃雖有變化,但隴西、臨洮、岷縣、定西多次成為州、郡、府一級行政機構的治所,是甘肅中部的經濟、政治、文化和交通中心。
定西是古代「絲綢之路」上的重鎮,又是新歐亞大陸橋的必經之地,也是蘭州市的東大門,素有"甘肅咽喉、蘭州門戶」之稱,距蘭州市僅98公里,與關中-天水經濟區和蘭白都市經濟圈毗鄰。
去過七八次定西,主要去那推銷芹菜種子,難忘肖老四牛肉麵,渭源的蕎圈,還有隴西的臘肉,其實定西的市府應該選在隴西,地理位置中心又是交通物流集散地,隴西和文峰基本上連起來了,現在發展的比安定區還好。
定西 境內以渭河為界,分為南北兩種自然類型區。四季分明,夏無酷熱,冬無嚴寒。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 歷史 積淀,孕育了豐富的各類資源。
這里有俊秀的貴清山(4A)、遮陽山(4A),神秘清幽的渭河源(4A),逶迤的首陽山,廣闊的狼渡濕地草原,神奇的通渭溫泉,
以及馳名中外的馬家窯等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戰國秦長城、灞陵橋、海內外李氏同胞尋根祭祖的「隴西堂」、紅軍長征榜羅會議紀念館、岷州會議紀念館、鹽井會議紀念館等。是休閑度假、消夏避暑、尋根溯源的理想之地,
更是享譽全國的「中國薯都」、「中國葯都」、「中國西部草都」,
被國家先後評為中國花兒之鄉、中國洮硯之鄉、中國書法之鄉、中國民間藝術之鄉、中國書畫藝術之鄉、中國馬鈴薯之鄉、中國當歸之鄉、中國花卉之鄉、中國黃芪之鄉、中國黨參之鄉和中國蠶豆之鄉。
美麗的定西,勤勞勇敢的人民,在這塊
貧瘠的土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點綴隴上花園的馬鈴薯賽過牡丹花,層層梯田,孕育了名貴葯材黨生黃芪,靠山吃山,定西不愧是群山環抱的聚寶盆,我是定西人,我很自豪,定西人民,你會越來越幸福
『貳』 岷縣和通渭哪個縣好
肯定是通渭好了,岷縣在隴南那邊,外出乞討的人很多。還有去那時買媳婦的事情發生。
『叄』 隴西和通渭誰發展好點
隴西更好一點。
從GDP來看,定西所轄7縣區可主分4個梯隊:第一個梯隊當然就是安定區了安定區1至11月,共實現GDP95億。
從它平均每月增量上來看,年底突破100億沒有任何問題,和去年基本持平。
第二梯隊有兩個,分別是隴西縣和臨洮縣。隴西縣前1至11月的GDP為66億,臨洮稍多點,為68億。
從它們每月的平均增量來看,也就是6億多,即使最後1個月再努力,突破80億都可算作極限,突破100億根本沒有可能。不過,這樣的成績在甘肅省還算相當不錯。
『肆』 甘肅哪個市哪個縣最窮
甘肅省最窮的五個市
第一名,臨夏回族自治州,隸屬於甘肅省,位於甘肅省中南部,黃河上游,西臨青海省,是中國兩大回族自治州之一,下轄1個縣級市,5個縣和2個民族縣,總面積為8169平方公里。臨夏州境內多山谷,少平地,地勢較高,平均海拔2000米,風景獨特,境內有和政太子山、黃河三峽姊妹峰等許多景點。第二名,定西市,隸屬於甘肅省,位於甘肅中部,黃土高原、甘南高原和隴南山地的交匯處,下轄1個區、6個縣,總面積20330平方千米。 定西市歷史悠久,是隴中的經濟、政治、文化和交通中心,是蘭州市的東大門,有「甘肅咽喉、蘭州門戶」的美譽,環境優美,境內有秦長城,仁壽山,李氏龍宮,貴清山森林公園,灞陵橋公園等許多景點。第三名,隴南市,隸屬於甘肅省,位於甘肅省東南部,秦嶺淮河線以南,秦巴山區,陝甘川三省交界地帶,下轄1個區,8個縣,總面積2.79萬平方公里,總人口287.81萬(2016年)。隴南市歷史悠久,是秦族、秦文化的發祥地,是中國古代西部民族氐人和羌人活動的核心地區,隴南市高山、河谷、丘陵、盆地交錯分布,地域差異明顯,環境優美,境內有官鵝溝、萬象洞、梅園溝、文縣天池、西狹頌、晚霞湖、雲屏三峽等眾多風景名勝。
第四名,平涼市,隸屬於甘肅省,位於甘肅省東部,陝甘寧交匯地帶,六盤山東側,涇河上游,下轄1個區、6個縣,總面積11325平方千米。平涼市歷史悠久,地理位置優越,是古代「兵家必爭之地」, 是中國西北地區重要的畜牧業基地和皮毛集散地,是甘肅省主要的農林產品生產基地,風景獨特,境內有崆峒山,王母宮,龍泉寺,古靈台等許多景點。第五名,天水市,隸屬於甘肅省,位於甘肅省東南部,下轄5個縣,兩個區,總面積14325平方公里。2016年,全市常住人口332.30萬。天水市歷史悠久,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環境優美,境內有麥積山石窟,伏羲廟,仙人崖,南郭寺,大地灣遺址,水簾洞石窟等許多景點。
『伍』 定西市各縣經濟排名
安定區---臨洮縣--隴西縣--岷縣--通渭--渭源--漳縣
『陸』 甘肅縣級貧困縣排行榜和富豪縣排行榜
甘肅 43
武都縣、宕昌縣、禮縣、西和縣、文縣、康縣、兩當縣、臨潭縣、舟曲縣、卓尼縣、夏河縣、合作市、臨夏縣、和政縣、積石山縣、廣河縣、康樂縣、東鄉縣、永靖縣、張家川縣、武山縣、清水縣、甘谷縣、秦安縣、北道區、庄浪縣、靜寧縣、華池縣、環縣、合水縣、寧縣、鎮原縣、定西縣、通渭縣、臨洮縣、隴西縣、渭源縣、漳縣、岷縣、榆中縣、會寧縣、天祝縣、古浪縣只找到了 貧困縣名單 望採納 謝謝
『柒』 通渭縣的經濟
通渭是傳統農業縣,農業生產主要以種植業為主,糧食作物有小麥、莜麥、扁豆、速效豆、穀子、糜子、玉米、洋芋、蕎麥等17個種類。經濟作物有胡麻、蔬菜、瓜果、葯材、花卉等上百個種類。
2012年,通渭縣農作物播種面積192.36萬畝,比上年下降2.21%,其中糧食播種面積168.6萬畝,比上年下降2.23%。糧食總產量達到370340.04噸,增長7.04%。其中,夏糧51814.32噸,增長244.46%;秋糧318525.68噸,下降3.75%。全年糧食單產219.66公斤,增長9.48%;油料種植面積11.35萬畝,下降10.35%,油料產量13982.21噸,增長53.06%。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積8.25萬畝,增長177.78%。全年肉類總產量10027.57噸,比上年增長5.84%。大牲畜存欄13萬頭,比上年增長28.48%;牛存出欄分別為4.36萬頭、0.99萬頭,分別比上年增長5.31%、8.79%;豬存、出欄分別為10.71萬頭、11.30萬頭,分別比上年增長10.19%、5.61%,羊存、出欄分別為3.78萬只、1.76萬只,分別比上年增長9.57%、4.76%,雞存、出欄分別為57.14萬只、46.95萬只,分別比上年增長6.47%、2.11%。
截至2012年末,通渭縣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30.23萬千瓦,比上年增長11.47%;農業生產用電量1248.37萬千瓦小時;化肥施用量(折純)13856.29噸,下降15.67%;農田有效灌溉面積4.42萬畝。全年新修水平梯田4.43萬畝,累計168.78萬畝。
玉米、馬鈴薯、中葯材、小雜糧等特色優勢產業初具雛形,走出了「修梯田——調結構——搞養殖——建沼氣——肥田——種植」的旱作循環農業路子。 通渭縣城市工業主要有農副產品加工業和建材業。年產量最大的有粉絲、味精、澱粉、地毯、水泥、毛衣褲等二十多種產品。其中「飛天牌」粉絲獲全國食品博覽會銀獎,「溫泉牌」味精獲全國食品博覽會銀獎,為部級優質產品,兩項均被列為甘肅省名牌產品;仿古地毯獲全國優質進出口產品銀獎;氂牛絨衫獲95武漢紡織年會紡織類「維爾佳」杯二等獎。
2012年,通渭縣規模以上(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8117.5萬元,比上年增長29.5%。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完成增加值6769萬元,重工業完成增加值1348.5萬元。
2012年,通渭縣全社會實現建築業增加值17976萬元,比上年增長17.5%。全縣建築企業完成總產值96923.7萬元,完成房屋建築施工面積81.45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73.57%,房屋建築竣工面積42.92萬平方米。全縣具有建築業資質等級的企業6家,實現利潤總額3559.1萬元,比上年增長22.38%。 2012年,通渭縣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9427.5萬元,比上年增長15.5%(見圖4)。按銷售地區分,城鎮零售額40112.1萬元,增長15.5%,鄉村零售額9315.4萬元,增長15.5%。按行業分,批發業12154.3萬元,增長11.7%;零售業32154.2萬元,增長13.8%,住宿1250.5萬元,增長59.4%;餐飲業4207.3萬元,增長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