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經濟環境的變化對企業經營的影響
從2002到2007年是我國歷史上經濟社會發展最好的六年,也是中國中小企業又好又快發展的六年。截至2007年底,我國中小企業總數已達4200多萬家,佔全國企業總數的99.8%,吸納了75%的城鎮人口和農村轉移勞動力就業,生產總值佔到全國GDP的60%,出口的70%,稅收的50%,我國65%的發明專利和80%以上的新產品都是從中小企業而來的。可見,沒有中小企業的發展,就沒有中國經濟社會的今天。
可是2008年情況卻峰迴路轉。經濟增長內外部環境發生了顯著改變,世界經濟的不確定性因素增多。我國經濟增長以從第一季度的10.6%回落到第二季度的10.1%,到了第三季度更是首次跌破兩位數的增速,降至9.5%。另外,根據央行公布的2008年第三季度5000戶企業調查匯總分析:宏觀經濟的熱度指數顯著回落,企業家對下季度的經濟下行的預期進一步增強;出口訂單景氣指數持續回落,國內訂單的景氣度首現大幅度下降。經濟增長還有繼續回落的趨勢。國家經濟的高速增長,相當程度上依賴於中小企業的崛起。而當下經濟增長的內外環境的變化,中小企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據統計,2008年上半年,全國有6.7萬家規模以上的中小企業倒閉,超過2000萬工人解聘。在國際市場初級產品價格高漲的推動下,國內市場相關產品如石油、煤炭和農副產品等價格也大幅上漲,這就從外圍給國內中小企業帶來了生產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從而給中小企業帶來巨大的成本壓力,生存面臨著嚴重的挑戰。由於我國經濟嚴重的依賴於出口,凈出口對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已上升到21.5%。而由次貸危機引發的經濟放緩導致外部需求減少,國外訂單的減少,出口增速的回落,使我國出口受到嚴重影響。
問題與機遇往往是相伴而生的。中小企業無疑在此次金融危機中受到的沖擊更為猛烈,雖然有些殘酷,但給中小企業的轉型卻提供了契機。另外,金融危機可以帶來更多政策層面上的優惠,國家近期相關政策的出台便是證明。國家為保增長的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台也無疑給中小企業帶來了新的機遇。中小企業的發展,國家應該鼓勵多出政策.有了國家的支持,小企業就會有強有力的後盾,
『貳』 影響企業發展的宏觀因素 影響企業發展的宏觀因素簡述
1、政治和法律環境:制約和影響企業的政治要素和法律系統以及其運行狀態的因素。
政治環境包括國家的政治制度、權力機構、頒布的方針政策、政治團體和政治形勢等因素。法律環境包括國家制定的法律、法規、法令以及國家的執法機構等因素。
2、經濟環境:構成企業生存和發展的社會經濟狀況及國家的經濟政策,包括社會經濟結構、經濟體制、發展狀況、宏觀經濟政策等要素。經濟環境對企業生產經營的影響更為直接具體。
3、社會文化環境:企業所處的社會結構、社會風俗和習慣、信仰和價值觀念、行為規范、生活方式、文化傳統、人口規模與地理分布等因素的形成和變動。
4、自然環境:企業所處的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包括土地、森林、河流、海洋、生物、礦產、能源、水源、環境保護、生態平衡等方面的發展變化。
5、技術環境:是指企業所處的環境中的科技要素及與該要素直接相關的各種社會現象的集合,包括國家科技體制、科技政策、科技水平和科技發展趨勢等。技術環境影響到企業能否及時調整戰略決策,以獲得新的競爭優勢。
6、產業環境:包括產業生命周期、產業內競爭情況、產業內的戰略群體等。
7、市場環境:包括市場結構與競爭、市場需求狀況等。
『叄』 宏觀經濟環境對企業的影響
經濟環境與企業管理息息相關,這是人們普遍認可的真理。但還有很多人不了解經濟環境是如何影響企業管理的,也不能根據這種影響對企業進行科學管理。我們以金融危機的案例對此進行深入思考與探討。
2008年下半年以來,世界金融危機導致很多企業訂單減少,不得不通過裁員降低成本。還有很多企業停產、整頓或倒閉,其中不乏一些發達國家的百年品牌企業。但也有一部分企業在危機中進行變革,創造機遇並抓住機遇,得到較好的發展。時至今日,經濟環境有所回暖,很多企業重新招工,進行投資,擴大營銷渠道。我們發現,危機中企業管理的重點是降成本、增銷量。而經濟回升後,企業管理的重點,就變為招員工、抓投入、提效率。這說明經濟環境對企業的影響全面而深刻。
經濟環境直接對企業戰略管理產生重大影響。企業戰略是為了滿足未來持續經營的需要,決定企業未來發展方向、目標與目的的管理活動。要確定未來一段時間內,企業是擴大經營還是穩步推進,或是收縮經營,除了要分析企業內部資源外,還必須充分考慮當前及未來的宏觀經濟形勢、世界經濟環境及行業經濟發展狀況。如果沒有分析經濟環境,或對經濟環境分析不準確,將會給企業帶來巨大的損失,甚至是災難。例如,有的公司在金融危機中採取了擴張戰略,結果導致企業背上沉重的債務。
經濟環境通過產品市場對企業管理產生影響。經濟環境中的一些因素,諸如價格水平和變化趨勢、可支配收入水平、居民消費傾向和消費模式等,直接影響到產品市場的需求狀況,從而影響到企業產品和服務的供給狀況,這就需要企業通過相應的管理提供滿足市場需要的產品。這個過程就是經濟環境間接地對企業管理產生影響的過程。
經濟環境通過資本市場對企業管理產生影響。經濟環境中的另一些因素,諸如金融系統和資本市場發展狀況等,直接或間接地對資本市場和金融市場發揮作用。而資本市場和金融市場為企業提供大量的資金,資金是企業的血液,使企業順利運營的根本保證。當經濟環境通過資本市場影響到企業時,企業必須根據情況制定恰當的策略並進行調整,這就是經濟環境對企業管理的影響。
經濟環境通過勞務市場對企業管理產生影響。經濟環境中還有一些因素會影響到勞務市場。例如某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及人口狀況,共同決定了勞動力供給的數量和結構。勞務市場的主要職責,是為企業等單位提供勞動力。當勞務市場的勞動力在數量上和能力上,不能完全符合企業要求的時候,企業必須通過管理方式的改變適應這種現狀。例如,近段時間以來,由於金融危機等原因造成的農民工返鄉,使某些地區出現了「民工荒」現象,這些企業為了招來更多的人,不得不進行管理上的改革。
總之,經濟環境直接或間接地對企業戰略、企業人力資源、企業財務、企業銷售等方面的管理產生著廣泛而深刻的影響。企業只有在充分注重對經濟環境進行研究和分析的基礎上,同時考慮到企業自身能力,才能制定出適應經濟環境、適合企業發展的戰略和對策,才能實現持續經營、快速發展的目標。
『肆』 簡答題試述宏觀環境對企業的影響
宏觀環境的影響可以理解為整個國家乃至全球經濟環境對於企業所處行業的影響。如果企業所處行業不景氣,公司在正常情況下也會不景氣,當然不排除經營有方使得企業成長速度高於所處行業增長速度的情況;如果企業所處行業發展勢頭良好,那麼企業只需要維持正常經營就可以獲得可觀的增長率,當然不排除經營無方導致企業成長速度落後於所處行業增長速度的情況。
一;宏觀營銷環境指對企業營銷活動造成市場機會和環境威脅的主要社會力量。分析宏觀營銷環境的目的在於更好的認識環境,通過企業營銷努力來適應社會環境及變化,達到企業營銷目標。
二;人口是市場的第一要素。人口數量直接決定市場規模和潛在容量,人口的性別、年齡、民族、婚姻狀況、職業、居住分布等也對市場格局產生著深刻影響,從而影響著企業的營銷活動。企業應重視對人口環境的研究,密切關注人口特性及其發展動向,及時地調整營銷策略以適應人口環境的變化。
三;人口數量是決定市場規模的一個基本要素。如果收入水平不變,人口越多,對食物、衣著、日用品的需要量也越多,市場也就越大。企業營銷首先要關注所在國家或地區的人口數量及其變化,尤其對人們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內容和數量影響很大。
四;法律環境是指國家或地方政府所頒布的各項法規、法令和條例等,它是企業營銷活動的准則,企業只有依法進行各種營銷活動,才能受到國家法律的有效保護。為適應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的需要,我國陸續制定和頒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規,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企業法》、《經濟合同法》、《涉外經濟合同法》、《商標法》、《專利法》、《廣告法》、《食品衛生法》、《環境保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進出口商品檢驗條例》等等。企業的營銷管理者必須熟知有關的法律條文,才能保證企業經營的合法性,運用法律武器來保護企業與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五;對從事國際營銷活動的企業來說,不僅要遵守本國的法律制度,還要了解和遵守國外的法律制度和有關的國際法規、慣例和准則。例如前一段時間歐洲國家規定禁止銷售不帶安全保護裝置的打火機,無疑限制了中國低價打火機的出口市場。日本政府也曾規定,任何外國公司進入日本市場,必須要找一個日本公司同它合夥,以此來限制外國資本的進入。只有了解掌握了這些國家的有關貿易政策,才能制定有效的營銷對策,在國際營銷中爭取主動。
『伍』 經濟環境怎麼影響企業戰略
經濟環境作為整體的大環境,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一旦經濟環境相對來說比較不容樂觀,那麼企業就需要根據經濟環境的形勢改變自身的經營戰略,從而選擇適合自身生存和發展需要的道路。
『陸』 宏觀經濟環境對企業會產生哪些影響
一,目前國際經濟的大環境下,在比較長的時期內,我國經濟將逐步走上高品質、低增長的良性發展軌道。企業將面臨著調整經營結構、經濟結構、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和管理水平、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機遇和挑戰。
二,企業的發展機遇宏觀經濟環境對企業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基本建設投資規模上,雖然其影響有滯後性,但企業的經營情況基本反映了我國基本建設的投資情況和宏觀經濟形勢。在目前的宏觀經濟形勢下,主要對施工企業產生以下正面影響。
三,可以促進企業領導提高企業發展戰略意識,關注國際國內經濟發展形勢和趨勢,及時調整企業發展戰略,提高掌控戰略風險的能力。推動企業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步伐,調整經營結構和經濟結構,最大限度地規避市場風險,提高抗風險的能力。
四,促進企業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手段的科技水平,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使企業真正實現轉型升級。可以提高企業的人才意識,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促進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高。
五,通過轉型升級,淘汰落後產能,逐步實現行業產能需求關系的基本持平,這對施工企業的發展是一種機遇。
『柒』 環境對企業的影響
環境分為宏觀環境與微觀環境,對企業的影響分別為:
1.影響企業經營的宏觀環境要素包括社會環境、經濟環境、技術環境和文化環境。
社會環境包括社會的政治、法律、人口、教育等環境因素。在我國,特別是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演變,以及富民政策。在國際,則涉及各國的政治體制,政權更迭及各政黨的政策,特別是經濟政策。
經濟環境是宏觀環境中對企業經營具有重要影響的因素。它主要包括:資源的豐瘠及其分布狀況;國民經濟的發展速度;國家、地區的經濟發展戰略;通貨膨脹率;銀行利率;稅制與稅率;國民收入水平等。就國際經濟環境來講,還包括國際性經濟集團,國際貿易關系,經濟周期等因素。
技術環境是影響企業經營宏觀諸因素中最活躍的因素。新技術的出現往往會改變產業結構和戰略均勢。現今技術環境的重要特點是,技術發展以高速度在進行,對產業結構的調整產生了強大的沖擊波,企業必須以戰略眼光密切注視科學技術前沿的動向和發展趨勢。
文化環境也屬於社會環境,但是對企業經營具有特殊的意義。文化因素包括人們的特定的社會環境中形成的特定的習慣、風俗、觀念、道德准則等,其核心是價值觀念。不同社會、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價值觀念是有很大差異的,往往會造成一定的文化障礙,忽視這種差異,會導致戰略失誤。
2.影響企業經營的微觀環境要素主要是三個要素
市場需求因素,比較復雜,包括某一行業市場的容量,價格彈性,討價還價能力,以及市場活力等。市場需求既有中間需求又有最終需求,許多需求的滿足要通過中間商的活動,而且大多數行業的需求市場都是可以細分的。因此,市場需求因素的分析必然呈現出多層次的格局;供給因素,主要是指企業經營戰略實施過程所需各項資源的來源、獲取方式和保證程度,具體包括人力資源、能源和原材料、資金、技術與設備、零件和整體服務等。由於資源相對不足,地理配置和國家資源政策等影響,會使企業在供給因素方面形成優勢或劣勢,制約著企業的資源選擇和競爭能力;競爭因素,包括行業內的競爭者(其中有現有的競爭者和潛在進入的競爭者),跨行業替代產品的競爭者。競爭因素的分析,不僅要了解有哪些競爭者;還要了解行業競爭的激烈程度,哪些是關鍵的競爭者。關鍵的競爭者可能是行 業中的那些最大的公司,也可能是那些最富創新能力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