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經濟體量什麼意思
經濟體量是按市場價格計算的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
經濟體量是核算體系中一個重要的綜合性統計指標,也是我國新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中的核心指標,它反映了一國(或地區)的經濟實力和市場規模。
GDP並不適合衡量一個地區或城市的經濟狀況,因為每個城市的生產總值上繳上級或國家的量都不同,所以在每個城市留下的財富就不一樣。
(1)經濟體量有哪些擴展閱讀:
從經濟體量上看,中國已躋身全球大國之列,但仍有進一步與世界融合的空間。例如,2019年中國上榜《財富》世界500強的企業,海外營收佔比不到20%,而標普500上市公司的平均佔比為44%,中國企業有更多的空間來推動全球化。
中國在融入世界經濟的歷程中取得長足發展,並已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貿易大國,世界對中國經濟的依存度有所上升,表明中國作為消費市場、供應方和資本提供方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B. 中國經濟大省有哪些
1、廣東
廣東是中國第一經濟大省,也是第一經濟強省。數據顯示,廣東2019年GDP達到了10.76萬億元,連續30多年位居全國第一,同時廣東也成為我國第一個10萬億經濟大省,佔全國經濟總量的比重達到10%以上。
按照2019年人民幣與美元的平均匯率計算,廣東GDP約為1.56萬億美元,超過西班牙和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逼近俄羅斯和韓國。按照目前的經濟體量,廣東GDP可以排名全球前15強。從人均GDP來看,廣東2019年人均GDP為9.64萬元,摺合1.40萬美元,位居全國省份第四名,排在江蘇、浙江、福建之後。
廣東擁有兩座全國一線城市:深圳、廣州,這一優勢足以讓其他省份羨慕無比。同時,廣東的區域經濟發展差距較大,珠三角對廣東的貢獻率達到80%以上,而非珠地區貢獻率還不及20%,努力縮小地區發展差距是廣東未來需要面對的難題。
C. 美國gdp和中國gdp對比是什麼樣的
2020年前三季度美國gdp和中國gdp對比:美國為15.4萬億美元,中國為10.3萬億美元。可以發現,中國和美國的經濟體量都超過10萬億美元,2020年中國GDP有望達到美國的70%以上。
根據統計,2020年前三季度,美國GDP下降3.8%,GDP總量達到15.4萬億美元,GDP依然是世界第一。根據IMF此前的預測,2020年美國GDP預計在20-21萬億美元之間,和2019年相比下降了不少。
2020年前三季度,中國GDP同比增長0.7%,在全球大國中是唯一的正增長。與此同時,前三季度中國GDP總量為10.3萬億美元,依然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今年我國GDP實現增長,美國GDP出現下滑,全年GDP差距將進一步縮小。
(3)經濟體量有哪些擴展閱讀
中國gdp發展預測:
2021年中國還將繼續維持增長態勢,IMF預計2021年中國GDP將增長8%以上,國內研究機構給出的預測為8.4%,屆時中國和美國的GDP差距將再次縮小。對此,英國智庫和日本經濟研究中心發布了最新預測報告,預計到2028年中國GDP將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2035年GDP或將超過40萬億美元,進入全球中等發達國家行列。
D. GDP和經濟體量有什麼區別
GDP是經濟體量的一種指標,也是目前最有權威性的指標
E. 中國經濟體量有多大
中國經濟體量已經超過歐盟各國之總和,達到美國的77%。
去年,中國經濟總量達到110萬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有望超過1.2萬美元,接近世界銀行的高收入國家門檻。這確實是一個標志性事件。
國家統計局1月17日發布了2021年的GDP數據,我國2021年GDP為1143670億元,按照美元人民幣1比6.45元的匯率計算,我國去年的GDP達到了17.67萬億美元,我國的人均GDP已經接近1.26萬美元,很可能會進入全世界各國的前70名,超過了世界人均GDP的平均線,已經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
咱們姑且不說人均,因為我國有著14億的龐大人口規模,在任何人均數字上我們即便成績再顯著,也總是讓人們覺得不那麼顯眼。我們就說總量,這個17.67萬億美元的規模,大家可能覺得沒概念,但是說到已經超過了美國的77%,就很形象了。
之前咱們在節目中就講過,二戰後,美國是世界唯二的超級大國,另一個超級大國蘇聯在經濟上跟美國差距巨大,它的超級大國身份是靠軍事實力拚上來的,美國的經濟規模在全世界一騎絕塵。在冷戰期間,在蘇聯的鼎盛時期,蘇聯的經濟總量也只有美國的七成。
當時做為西方世界第二經濟強國的日本,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經濟最輝煌的時候,經濟總量曾經達到了美國的70%,但是很快就被美國採用各種軟硬兼施的手段給打了下去,從此日本就進入了所謂失去的20年,後來又變成了所謂失去的30年。
總之,日本是一蹶不振,再也沒有了在經濟總量上追趕美國的能力。所以有一個說法,就是如果任何一個國家經濟總量達到美國的70%,美國都絕不會允許,都會被視為是威脅美國的霸權地位,會竭盡所能把你給打下去。
所以,當中國的GDP在2020年第一次超過美國的70%的時候,很多人擔心美國會不會上演當年對付日本的那一套,把中國給打下去。我當時就在節目中說了,不用擔心,今天中國所面對的美國的打壓遠遠超過當年的日本,美國要能打他早就打了,只不過中國不是日本,美國想打也沒能力打。
F. 券商的經濟體量是怎麼衡量的
經濟體量是按市場價格計算的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
經濟體量是核算體系中一個重要的綜合性統計指標,也是我國新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中的核心指標,它反映了一國(或地區)的經濟實力和市場規模。
GDP並不適合衡量一個地區或城市的經濟狀況,因為每個城市的生產總值上繳上級或國家的量都不同,所以在每個城市留下的財富就不一樣。
G. 我國經濟體量最大的城市,分別是有哪幾個呢
我國有很多城市當地的經濟發展是非常發達的,並且也是有比較好的發展態勢,所以也充分的感受到中國城市的發展也是在日新月異的變化著。根據每年的一些相關的數據,也能夠感受到有很多城市他們的發展速度非常的強勁,並且也是成功的步入了萬億GDP的城市的名列。
當地的一些對外開放政策並且也是主要集中在東南沿海地區,剩下的部分就是陸陸續續的集中在一些華中地區。所以對於中國整個形勢的發展的話也能夠感受到,在經濟發展主要還是趨向於南部地區。另外就是一些北方地區,他們在之前的一些工業化的重視過程中,也是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體系僵硬。所以可能會導致很多城市他們在發展的基礎上或者是一些政策上有不同的對待,所以很多地區他們也是有各自的優勢和劣勢。
H. 國內數字經濟體量超26萬億有什麼意義
4 月12 日消息,,2018 中國「互聯網+」數字經濟峰會在重慶舉辦。騰訊研究院發布了《中國「互聯網+」指數報告(2018 )》,報告指出2017年全國數字經濟體量為26.7萬億元人民幣,較2016年增長17.24%,且數字經濟占國內生產總值(GDP )的比重也由2016 年的佔比30.61%上升至2017年的佔比32.28%,數字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穩步提升。
報告分析顯示,醫療、教育以及文化娛樂延續了去年的爆發式增長勢頭,產業指數增速繼續領跑所有行業分別達到371.90%、226.09%和79.31%,成熟的移動支付技術正在成為這些行業發展迅速的關鍵因素。
此外,產業指數的絕對值在2017年出現「東高西低」的態勢,但產業指數的增長卻延續2016 年「西高東低」的局面。其中東部、中部、西部產業指數的增速分別為50.36%、67.37%和75.60%。
與產業數字化相對應的,是用雲量的激增。指數結果顯示,2017 年全年全國用雲量為146.04 點,與2016 年相比增幅達到42.58%。作為數字經濟基礎設施,雲計算對於數字產業的發展具有積極推動的作用,其使用量的加速提升,就意味著對數字產業發展的推動力正在進一步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