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經濟全球化怎麼實現

經濟全球化怎麼實現

發布時間:2022-09-14 12:13:15

A. 經濟全球化的過程是什麼啊

世界經濟全球化形成過程 世界經濟全球化形成過程,可分為起源、初級、中級、高級階段;15世紀,資本主義國際貿易(掠奪性貿易)在歐洲萌生,為後來的生產國際化和今天經濟全球化奠定了基礎,進行了一定的物質准備;18世紀中葉,發生第一次技術革命,隨著大機器生產代替手工生產和交通運輸業發展,國際經濟活動主要內容是原料和商品的貿易,人類經濟活動進入生產國際化的初級階段;19世紀下半期,發生第二次技術革命,資本主義進入壟斷階段,壟斷資本主義除擴大商品輸出外,還大量輸出資本,人類經濟活動進入生產國際化的中級階段;戰後,發生新技術革命,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政治形勢的深刻變化,為生產要素國際流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為跨國公司的發展提供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人類經濟活動開始進入生產國際化高級階段——全球化階段。

B. 經濟全球化是如何發展起來的

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有眾多因素的支撐。
根本原因是生產力的發展,在此基礎上,更加便利快捷的交通和信息通信的發展,市場經濟體制的普及,世界各國和人民對利益最大化追求都是經濟全球化的促進因素。

C. 經濟全球化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主要體現在貿易自由化、生產國際化、資本全球化、科技全球化。

1、貿易自由化

隨著全球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技術貿易的加速發展,經濟全球化促進了世界多邊貿易體制的形成,從而加快了國際貿易的增長速度,促進了全球貿易自由化的發展,也使得加入到WTO組織的成員以統一的國際准則來規范自己的行為。

2、生產國際化

生產力作為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極大地推動著世界市場的擴大。以互聯網為標志的科技革命,從時間和空間上縮小了各國之間的距離,促使世界貿易結構發生巨大變化,促使生產要素跨國流動,它不僅對生產超越國界提出了內在要求,也為全球化生產准備了條件。

3、資本全球化

世界性的金融機構網路,大量的金融業務跨國界進行,跨國貸款、跨國證券發行和跨國並購體系已經形成。世界各主要金融市場在時間上相互接續、價格上相互聯動,幾秒鍾內就能實現上千萬億美元的交易,尤其是外匯市場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具流動性和全天候的市場。

4、科技全球化

它是指各國科技資源在全球范圍內的優化配置,這是經濟全球化最新拓展和進展迅速的領域,表現為,先進技術和研發能力的大規模跨國界轉移,跨國界聯合研發廣泛存在。以信息技術產業為典型代表,各國的技術標准越來越趨向一致,跨國公司巨頭通過壟斷技術標準的使用。

(3)經濟全球化怎麼實現擴展閱讀

1、經濟全球化促進了商品和資本流動、科技和文明進步、各國人民交往、民生福祉提高,已經成為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是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

2、歷史地看,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和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18世紀中葉,第一次工業革命推動人類生產方式從手工業邁向機器大工業,國際分工和國際貿易迅猛發展,加速了經濟全球化進程。

3、現實地看,經濟全球化為世界經濟增長和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了強勁動力。伴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國際分工不斷深化,各國比較優勢得到充分發揮,國際經濟交流合作日益廣泛。

D. 經濟全球化是如何發展起來的

下面是標准答案,望採納:
在國際經濟發展中,隨著國際分工的深化、生產國際化的發展,資本的國際化也同時在發展。資本國際化是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發展一定階段的必然現象。在自由資本主義階段,資本國際化主要表現為商業資本的國際化,這時資本主義商品有所發展,開始進行海外擴張,與此同時出現了資本國際化的現象。這主要是通過國家與國家、國家與地區之間的商品交換以及由此而形成國際市場和國際分工體現出來的。一般壟斷資本主義階段,資本國際化的形式除了商業資本國際化繼續發展之外,借貸資本的國際化佔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資本國際化進程加速,這主要是通過資本輸出並帶動商品輸出,形成國際壟斷同盟,在經濟上瓜分世界,最終形成帝國主義時期的殖民體系等體現出來的。戰後,隨著科技的進步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資本國際化中產業資本國際化的進程大大加快了,具體表現就是私人和國家壟斷資本不斷擴大在國外的投資,興建生產性企業。
從商業資本、借貸資本到產業資本的國際,表明資本國際化的發展促使國際經濟關系向深度和廣度擴展,導致經濟全球化的到來。

E. 經濟全球化的實現載體是什麼

經濟全球化是指世界經濟活動超越國界,通過對外貿易、資本流動、技術轉移、提供服務、相互依存、相互聯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圍的有機經濟整體。經濟全球化是當代世界經濟的重要特徵之一,也是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經濟全球化的過程早已開始,尤其是80年代以後,特別是進入90年代,世界經濟全球化的進程大大加快了。經濟全球化,有利於資源和生產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於資本和產品在全球性流動,有利於科技在全球性的擴張,有利於促進不發達地區經濟的發展,是人類發展進步的表現,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但它對每個國家來說,都是一柄雙刃劍,既是機遇,也是挑戰。特別是對經濟實力薄弱和科學技術比較落後的發展中國家,面對全球性的激烈競爭,所遇到的風險、挑戰將更加嚴峻。目前經濟全球化中急需解決的問題是建立公平合理的新的經濟秩序,以保證競爭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經濟全球化 是指貿易、投資、金融、生產等活動的全球化,即生存要素在全球范圍內的最佳配合置。從根源上說是生產力和國際分工的高度發展,要求進一步跨越民族和國家疆界的產物。

進入21世紀以來,經濟全球化與跨國公司的深入發展,既給世界貿易帶來了重大的推動力,同時也給各國經貿帶來了諸多不確定因素,使其出現許多新的特點和新的矛盾。為此,研究和了解這一問題有著一定的現實意義。

一、經濟全球化的提出與發展
(一)經濟全球化的含義經濟全球化出現於20世紀80年代中期,90年代得到認可,但目前沒有統一概念。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1997年5月發表的一份報告中指出,「經濟全球化是指跨國商品與服務貿易及資本流動規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術的廣泛迅速傳播使世界各國經濟的相互依賴性增強」。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認為,「經濟全球化可以被看作一種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經濟、市場、技術與通訊形式都越來越具有全球特徵,民族性和地方性在減少」。

為此,可從三方面理解經濟全球化:一是世界各國經濟聯系的加強和相互依賴程度日益提高;二是各國國內經濟規則不斷趨於一致;三是國際經濟協調機制強化,即各種多邊或區域組織對世界經濟的協調和約束作用越來越強。

總的來講,經濟全球化是指以市場經濟為基礎,以先進科技和生產力為手段,以發達國家為主導,以最大利潤和經濟效益為目標,通過分工、貿易、投資、跨國公司和要素流動等,實現各國市場分工與協作,相互融合的過程。

(二)經濟全球化的載體
1.貿易自由化。隨著全球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技術貿易的加速發展,經濟全球化促進了世界多邊貿易體制的形成,從而加快了國際貿易的增長速度,促進了全球貿易自由化的發展,也使得加入到WTO組織的成員以統一的國際准則來規范自己的行為。

2.生產國際化。生產力作為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極大地推動著世界市場的擴大。以互聯網為標志的科技革命,從時間和空間上縮小了各國之間的距離,促使世界貿易結構發生巨大變化,促使生產要素跨國流動,它不僅對生產超越國界提出了內在要求,也為全球化生產准備了條件,是推動經濟全球化的根本動力。

3.金融全球化,世界性的金融機構網路,大量的金融業務跨國界進行,跨國貸款、跨國證券發行和跨國並購體系已經形成。世界各主要金融市場在時間上相互接續、價格上相互聯動,幾秒鍾內就能實現上千萬億美元的交易,尤其是外匯市場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具流動性和全天候的市場。

4.科技全球化。它是指各國科技資源在全球范圍內的優化配置,這是經濟全球化最新拓展和進展迅速的領域,表現為,先進技術和研發能力的大規模跨國界轉移,跨國界聯合研發廣泛存在。以信息技術產業為典型代表,各國的技術標准越來越趨向一致,跨國公司巨頭通過壟斷技術標準的使用,控制了行業的發展,獲取了大量的超額利潤。

經濟全球化的四個主要載體都與跨國公司密切相關,或者說跨國公司就是經濟全球化及其載體的推動者與擔當者。

經濟全球化」這個詞,據說最早是由特·萊維於1985年提出的,但至今沒有一個公認的定義。

有人從生產力運動的發展的角度分析,認為經濟全球化是一個歷史過程。一方面,在世界范圍內,各國、各地區的經濟相互交織、相互影響、相互融合成統一整體,即形成「全球統一市場」;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圍內建立了規范經濟行為的全球規則,並以此為基礎建立了經濟運行的全球機制。在這個過程中,市場經濟一統天下,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因此,經濟全球化是指生產要素跨越國界,在全球范圍內自由流動,各國、各地區相互融合成整體的歷史過程。

也有人從生產關系的角度分析,認為「經濟全球化」實際上是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和跨國公司利用科技進步,借自由化之名,行控制世界經濟之實,使發達國家越來越富,發展中國家越來越窮的歷史過程。

20世紀90年代以來,以信息技術革命為中心的高新技術迅猛發展,不僅沖破了國界,而且縮小了各國和各地的距離,使世界經濟越來越融為整體。但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它推動了全球生產力大發展,加速了世界經濟增長,為少數發展中國家追趕發達國家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歷史機遇。與此同時,也加劇了國際競爭,增多了國際投機,增加了國際風險,並對國家主權和發展中國家的民族工業造成了嚴重沖擊。更為嚴重的是,在經濟全球化中,由於實力不同,發達國家和跨國公司將得利最多,而發展中國家所得甚少。因此,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將進一步拉大,一些最不發達國家將被排除在經濟全球化之外,越來越被「邊緣化」,甚至成為發達國家和跨國公司的「新技術殖民地」。

目前,經濟全球化已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並對世界各國經濟、政治、軍事、社會、文化等所有方面,甚至包括思維方式等,都造成了巨大的沖擊。這是一場深刻的革命,任何國家也無法迴避,唯一的辦法是如何去適應它,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在歷史大潮中接受檢驗

F. 經濟全球化是通過什麼來實現的

本章闡述經濟全球化趨勢以及在這一趨勢下的國際經濟關系。全章分為兩節。第一節「經濟全球化發展的客觀趨勢」闡述了經濟全球化趨勢的物質條件和現實基礎、經濟全球化對世界經濟的影響、經濟全球化趨勢中跨國公司的作用等內容。第二節「經濟全球化與中國經濟的發展」闡述經濟全球化給我國帶來的機遇與挑戰以及我們應該採取的態度和對策。

復習本章的核心線索是經濟全球化,全部內容都是圍繞經濟全球化這一概念展開的。

因此在復習時要用經濟全球化這一概念來串聯全章的主要內容。

本章內容記憶網路圖如下:

經濟全球化與

國際經濟關系經濟全球化發展

的客觀趨勢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的物質條件和現實基礎

跨國公司在經濟全球化發展進程中的重要作用

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對世界經濟的影響

經濟全球化與

中國經濟的發展經濟全球化對中國經濟發展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積極參與國際市場的合作與競爭,提高國際競爭力

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兩種社會制度的並存和發展

本章2006年大綱的內容與2005年大綱相比無變化。

一、經濟全球化發展的客觀趨勢

(一)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的物質條件和現實基礎

1�經濟全球化

隨著現代科技水平和社會生產力的飛速提高,世界各國之間生產、貿易和金融等活動的相互聯系、相互依賴關系更加緊密,世界經濟日益成為一個有機統一體。各個國家的經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不能離開世界經濟體系的運行而獨自發展。這種趨勢被概括為經濟全球化趨勢。

經濟全球化是經濟關系國際化發展的一個新階段。這一趨勢開始於20世紀50年代開始,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後發展步伐進一步加快。經濟全球化趨勢已成為當代世界經濟和國際形勢發展的一個突出特點。

2�經濟全球化的物質條件和現實基礎

資本的唯一沖動就是實現價值增殖,當國內市場不能滿足資本增殖的需要時,資本必然向全球擴張,因此,資本無限增殖的本性是資本國際化和經濟全球化的動因。但是,這種動因要演變成為現實經濟生活中的一種客觀趨勢,卻需要藉助於一系列物質條件和現實基礎。

國際分工和生產社會化是經濟全球化的現實基礎。科學技術的發展極大地推動了生產社會化程度的提高和國際分工的發展,由此推動了生產和資本逐漸走向國際化。而生產和資本的國際化導致世界各國之間的經濟關系越來越密切,整個世界日益聯結為一個整體,最終演變為經濟全球化的客觀趨勢。

交通運輸和通訊技術的發展以及全球金融制度的完善則從技術和制度上推動了資本國際化和經濟全球化的進程,是經濟全球化趨勢得以實現的重要物質條件。

(二)跨國公司在經濟全球化發展進程中的重要作用

跨國公司作為戰後壟斷組織的一種主要形式,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1�跨國公司的發展

跨國公司,是指以一國的總公司為基地,通過直接投資,在國外設立子公司和分支機構,從事跨國生產、銷售和其他經營活動的國際性企業。跨國公司是當代國際壟斷的主要形式。

早期的跨國公靜��?9世紀末20世紀初。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特別是50年代中期以後,跨國公司無論就其規模還是活動范圍來講,都獲得了飛速的發展。戰後跨國公司迅速發展的原因主要有:

(1)科技革命推動了生產力和國際分工的巨大發展,客觀上要求在世界范圍內進行生產力的新的配置。

(2)通過對外直接投資,就地生產和銷售,可以繞過關稅壁壘,開辟和佔領更多的市場。

(3)舊殖民體系的瓦解,迫使壟斷企業採取比較隱蔽的方式對外擴張和掠奪。

(4)現代化交通和通訊設施的發展,政府的鼓勵和支持,為跨國公司的發展提供了支持。

跨國公司與以前的國際壟斷同盟不同,它一般是一國資本或以一國資本為主,但其活動范圍和經營方式是國際性的,實施全球經營戰略,以公司的整體長遠利益而不是以某一子公司的暫時局部利益為決策依據。它在內部實行高度集中的管理體制,公司董事會是最高決策機構,各子公司只在規定的范圍內活動。

2�跨國公司的作用

跨國公司已成為當代國際范圍內生產和資本運動的主要組織形式和經濟全球化的重要載體,在全球經濟生活中具有巨大影響。跨國公司的作用具體表現在:

(1)跨國公司的跨國經營加深了國際分工,促進了科技進步和生產力發展,實現了全球范圍內生產要素的最優結合。

(2)跨國公司可以在全球范圍充分利用原材料、能源、勞動力優勢,開拓市場,從而更有利於資本的增殖。

(3)跨國公司推動了國際經濟技術交流。

(4)跨國公司的發展,對世界經濟也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比如它操縱國際市場價格、影響國際金融市場的穩定、加劇了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的經濟發展不平衡等。

(三)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對世界經濟的影響

經濟全球化對於世界經濟的發展產生了巨大而又復雜的影響。

一方面,經濟全球化對促進各國經濟的發展和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具有巨大作用。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各國可望在全球經濟密切交往中實現資源優勢互補;各國在參與世界市場競爭中,可望充分發揮自身的相對優勢;可望科技成果在全球快速傳播;可望為眾多發展中國家提供引進資金和先進技術,開拓國家市場,實現「後發優勢」的寶貴機遇;可望更好地解決環境、資源、人口等人類面臨的共同性問題等。

另一方面,經濟全球化趨勢是在國際經濟舊秩序沒有根本改變,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佔主導的情況下出現的,因而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是經濟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而廣大的發展中國家則在總體上處於不利地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差距會進一步擴大。經濟全球化還使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固有的內在矛盾和消極方面、周期性波動和其他弊端的影響也全球化了,局部地區的危機極易引起全球經濟的動盪和危機。

二、經濟全球化與中國經濟的發展

(一)經濟全球化對中國經濟發展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經濟全球化對中國經濟發展既帶來了巨大的機遇,也帶來了嚴峻的挑戰。

經濟全球化的迅速發展,基本上與中國的改革開放和分三步走實現現代化的努力同步進行。從根本上說,中國以實現國家現代化為目標的經濟發展,與經濟全球化進程有諸多一致或基本一致之處,因而經濟全球化的迅速發展為中國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外部環境。充分利用好經濟全球化所帶來的機遇,我國的經濟發展可以從主要利用國內資源,高度自給自足,轉向充分利用全球資源,保持適度自給率;可以從封閉型、半開放型市場,轉向降低市場准入門檻,加快資源、產業市場的開放;可以從主要利用國內資金,轉而更多利用外資和全球資金;可以從面臨外國較高的關稅和較多的貿易壁壘,轉向零關稅、低成本引進技術設備和順暢地出口我國商品。這些都有利於我們加快實現現代化的目標。

在面臨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巨大機遇的同時,我們也會遭遇它所帶來的嚴峻挑戰。其一,在經濟全球化趨勢下,經濟波動和危機的國際傳播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任何一個國家的內部失衡都會反映成為外部失衡,進而很快影響到與其具有緊密貿易和投資關系的國家,最後極有可能將所有國家不同程度地引入失衡與危機的境地。其二,在經濟全球化趨勢下,各國經濟主權的獨立性正面臨日益嚴峻的考驗,這對我國也不例外。其三,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廣大發展中國家整體上處於不利地位,全球范圍內的貧富差距正進一步擴大。所有這些情況都要求我們高度重視和慎重應對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沖擊和挑戰,趨利避害,把經濟全球化帶來的負面影響降至可能的最低限度。

閱讀全文

與經濟全球化怎麼實現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忠誠的婚姻關系有什麼優勢 瀏覽:750
幸福的家庭用日語怎麼說 瀏覽:914
對象做噩夢了怎麼講故事 瀏覽:835
美女哪個不值錢 瀏覽:320
幸福滿意乖巧反義詞是什麼 瀏覽:650
涉外婚姻分離怎麼辦 瀏覽:492
不認識的女孩想聽故事怎麼回 瀏覽:170
美女開電動車去哪裡 瀏覽:860
事業單位撤銷後單位持股怎麼處理 瀏覽:926
成渝經濟圈銅梁農村會如何 瀏覽:234
咨詢婚姻法打什麼電話 瀏覽:70
怎麼畫故事裡面的美人魚 瀏覽:681
霍亂時期的愛情融入了什麼 瀏覽:669
張迪演過哪些愛情電視劇 瀏覽:697
幸福姐姐在哪裡 瀏覽:654
什麼尿液才是健康的尿液 瀏覽:435
百里守約怎麼上經濟 瀏覽:968
健康苗條有什麼好方法 瀏覽:848
事業編制什麼時間簽訂聘用合同 瀏覽:306
家家乞巧望秋月是什麼故事 瀏覽: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