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丹城經濟如何

丹城經濟如何

發布時間:2022-09-14 07:17:53

『壹』 中國的丹城市在哪個省

丹城,位於浙江省海濱城市象山,是象山的縣城。

丹城分為丹東街道和丹西街道。丹東街道地處象山中心城區中部,歷為縣委、縣政府所在地,全縣經濟、文化、教育、體育、醫療、金融中心。

丹西街道總面積42平方公里,下設30個村和5個社區,7萬人口。轄區內各項基礎設施配套齊全,擁有現代化的醫院、學校,交通運輸便捷,沿海南線丹石一級公路貫穿全境,已融入寧波市一小時經濟區。



(1)丹城經濟如何擴展閱讀:

關於丹城名稱的由來有一個傳說:

人的慾望是無窮的,有的人當了皇帝,還想長生不老呢!

秦始皇就是這樣的人,這可忙壞了「拍馬屁者」,山東人叫徐福的更是心癢癢的,騙秦始皇說,他在海上遇到一位大仙,大仙把他帶到東南方的篷萊山。山上有一座非常好看的宮殿,他急忙跪在大仙腳下,請問大仙,秦始皇怎樣才能得到長生不老的的仙葯。

大仙說:「只要能送來童男童女,能工巧匠,就能得到。」秦始皇聽了,非常高興。馬上下旨全國,徵收三千童男童女,三百技藝最好的工匠與各種種子,農具等,一起讓徐福帶到蓬萊山,去取回長生不老之葯。

徐福只好硬了頭皮,從山東下船出海。只是他知道世界上哪有此葯?現在只得聽天由命了。讓船在大海里漂。也不知道漂了幾天幾夜,忽然看見海中有一高山,山上長滿了又高又大的樹,確實是個難得的地方。他就對船上的人說:「這就是蓬萊山」。

徐福把大家帶到山上,造了一座道觀,又在山下挖了口水井,打算在這里長期隱居下來。不料第二年,秦始皇南遊,徐福嚇死了,他知道萬一讓皇上發現他在這里隱居,定要被滿門抄殺了。徐福連夜帶童男童女,工匠下船逃跑。據說,後來漂到現在的日本,才定居了下來。蓬萊山留下了徐福建造的道觀與水井。

後來,有個叫陶弘景的道士滿世界雲游,求仙煉丹。發現蓬萊山與山上的道觀,山下的水井。他就住了下來。取了水井泉水,到蓬萊山煉丹。還把自己的 像,畫在觀內牆壁 上。

到了唐朝,象山縣建立了,縣城就在蓬萊山下的彭姥村。

以後,有人在蓬萊山上挖出一塊石碑,石碑上刻著蓬萊觀與水井的由來。人們根據碑文的記載,把蓬萊山改稱丹山,造了煉丹亭,重建了蓬萊觀,塑了陶弘景的像,把陶弘景煉丹的水井,取名為「丹井」,蓬萊山下的縣城稱為「丹城」,一直沿用到今天。

象山縣一直素有「東方不老島,海山仙子國」的美譽。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丹城

『貳』 去海邊玩象山好還是舟山好

從「消費」考慮,就去象山吧!

『叄』 求象山的旅遊經濟數據,最好附圖標。謝了

象山旅遊和城市發展的現狀與概況
一,象山城市發展概況
(一)城市區位與規模:象山縣居浙江省中部沿海,地處寧波市域東南,三面環海,縣境北枕象山港,南控三門灣,東瀕東海,西連寧海縣,一路穿陸,由象山半島及沿海608個島礁組成,陸域1175平方公里,海域5350平方公里,海岸線長達800公里,佔全省海岸線的六分之一.轄10個鎮,5個鄉,3個街道,712個行政村.2002年末總人口532388,有回,蒙,壯等14個少數民族50人.
(二)資源種類及特色:濱海風光優美,擁有華東地區少見的大批陸岸沙灘,是全市唯一擁有山,海,島,崖,灘等特點的濱海資源地區.空氣品質良好,大氣負氧離子濃度每立方米高達14700個,達國家一級度假區標准.廣闊的灘塗資源中含有豐富的氨基酸,可廣泛開展泥浴泥療項目.海洋人文景觀眾多,有漁港,漁村,大橋,燈塔等.象山海產資源豐饒,海鮮產品聞名遐邇,以象山海鮮為代表的甬菜成為全國新八大菜系之一.早在6000多年前的塔山先民就開始耕海牧漁,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形成了底蘊深厚的漁文化.作為東海前哨的象山,還有眾多的海疆海防遺址可供開發.
(三)經濟特色和水平:特色效益農業蓬勃發展,形成了"三水一菜"(水產,水果,水禽,蔬菜)主導產業,2001年實現農業總產值37.5億元;工業經濟快速增長,4000餘家工業企業中,形成了以華翔,天安,巨鷹,甬南等大企業為龍頭,以針紡織,機械電子,水產品加工等為主體的門類較為齊全的體系,其中針紡織業是象山的傳統優勢行業;建築產業特色優勢明顯,馳譽上海,杭州,寧波等地,多次獲全國建築"魯班獎",被省政府授予"建築之鄉"稱號,全縣有建築企業54家,其中國家一級資質企業5家,擁有宏潤,龍元,中達等著名建築企業,連續7年包攬外省市進滬施工企業綜合考評冠亞軍.曾被評為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漁業生產先進縣,科技先進縣,小康縣等.
二,象山旅遊發展現狀
(一)旅遊接待規模和發展速度,旅遊的經濟地位:
象山縣旅遊業自1997年開發以來,旅遊產業已形成了一定規模,全縣上下合力興旅的氛圍已經形成.在政府的主導開發下,旅遊總投入達12億元,先後建成了松蘭山度假區,中國漁村,紅岩長廊,花嶴石林,金沙灣度假村等景區,成功舉辦了中國開漁節,象山海鮮節,三月三海鮮旅遊周等節慶活動,旅遊綜合接待能力有較大提高.石浦漁港開發,老街包裝等項目正在建設過程中,,並於2003年年初注冊了"東方不老島,海山仙子國"的新旅遊品牌.
經過六年來一系列的促銷活動,以松蘭山為龍頭的象山海洋旅遊業對外知名度和美譽度不斷提升,來象山觀光旅遊度假的客源增長勢頭較猛,目前客源市場已遍及華東地區,並呈現出較猛的增長勢頭.2002年,全縣旅遊業收入達45600萬元,比1997年的5000萬元翻了9倍;2002年接待海內外遊客總計100萬人次(其中縣外遊客90餘人次,縣內遊客10餘萬人次,外國人100餘人次)比1997年25萬人次翻了4倍.2000年縣委,縣政府把旅遊業確定為全縣第三產業的先導產業和國民經濟的重要增長點.
表1:象山縣年旅遊人數,旅遊收入統計表(1997—2002)
年度 年旅遊人數 年增,減百分比 經濟收入
1997 19.37萬 0.5億
1998 23.12萬 19.36% 0.67億
1999 28.90萬 25% 0.93億
2000 36.80萬 27.34% 1.29億
2001 65.00萬 76.63% 2.74億
2002 100萬 53.85% 4億
數據來源:象山縣旅遊局
(二)旅遊接待質量和水平:
相比國內,省內以及寧波市旅遊大縣,象山目前的旅遊接待設施容量小,服務質量一般,附加值低,如旅行社規模小,經營單一,服務功能不全,組織客源的主渠道作用沒有發揮.
旅遊局數字顯示來象山旅遊的遊客人均消費額達380元,我們在此次問卷調查中,64.10%的旅遊者表示在象山的消費在400元以上,而且重遊率較高,三次及三次以上的遊客佔到了52.11%.
(三)總結象山旅遊城市發展所處的階段和進一步發展的方向
目前象山的旅遊業仍然處於初級發展階段,尚未形成規模效應.2002年全縣旅遊業總收入相當於國民生產總值的4%,還未形成支柱產業.
表2:全縣遊客接待量預測
年 份 接待遊客 (萬人次) 相當於GDP(%) 旅遊收入(億元)
2002 100 4.5 4
2003 140 5.2 7
2004 170 6 9
2005 200 7.3 12
2006 230 8.5 16
2007 250 10 20
2008 300 12 30
2009 350 14 42
2010 380 16 50
數據來源;象山縣旅遊局
《浙江省旅遊規劃》將象山確定為全省海洋旅遊開發重點地區之一,《寧波市旅遊業"十五"規劃和2020遠景目標綱要》把象山確定為寧波市旅遊總體規劃"一區四帶"中的濱海旅遊帶,明確象山作為寧波旅遊發展的主要陣地.象山城市發展的進一步方向是:以海洋經濟,旅遊為主體的寧波南部副中心城市,生態型的濱海旅遊城市.象山旅遊發展的進一步方向是以長三角濱海度假勝地為目標,整合資源,營造特色,著力構築百里黃金海岸旅遊帶,提煉和豐滿"東方不老島,海山仙子國"的旅遊形象,優化旅遊產品結構,全面提升旅遊經濟綜合競爭力,努力把旅遊產業培育成縣域經濟的主導產業.目前在建的旅遊生產力布局主要是兩區一帶六個產品.
象山旅遊業分析
一,自身優勢(Strengths)
(一)象山縣經濟社會發展優勢
1.象山縣社會經濟基礎雄厚,城市綜合經濟實力正在迅速增強,已經具備了加快旅遊業發展的基本條件.
2.象山縣城市基礎設施正在加快,綜合服務功能不斷增加,城市旅遊環境已具備一定水平.
3.象山縣旅遊行業的基礎格局已經形成,產業規模在不斷壯大,吃住行游購娛相配套的旅遊綜合生產力體系正在完善,旅遊行業正在具備內求質量,外求規模的雙向張力之中.
4.縣委,縣政府領導已經高度重視旅遊業全面發展的決策公識,政府主導型的全縣各行業"合力興旅"的社會氛圍已經開始形成,旅遊業的聯動功能得到了普遍的認可.
(二)旅遊資源優勢
類型豐富
象山旅遊資源數量豐富,類型多樣,擁有全國78%的景系和景類,67%的景型.豐富多樣的自然,人文景觀資源為象山縣開發系列性旅遊項目和產品提供了極其廣闊的空間.
特色鮮明性
以島嶼山脈為骨,以海灣沙灘為魂,以"不老"文化為脈,地文,水文旅遊資源異常豐富.象山地文,水文旅遊資源單體數量占總普查單體數量的70.69%.旅遊資源的主體是:大海,島嶼,陽光,沙灘,清新的空氣和異彩紛呈的地質奇觀.
形態多樣
基本類型佔全國全部類型的54%,海岸線和島嶼地帶植被覆蓋率較高,動植物類型豐富.而且由於開發遲緩和保護有序,眾多島嶼上的植物群落仍然保存原始狀態.清新的空氣,漫野的花草,原始的植被,珍奇的物種,為發展旅遊業奠定了基礎.
局域壟斷性
象山縣位於浙東,東海大陸架西岸,低海拔區,火山岩地貌,氣候溫和,植被覆蓋率高,特別是800千米的海岸線,600多個島嶼和負氧離子達15000/cm3 清新空氣.這里人口平均壽命2000年已達到80歲,提早50年達到國家人口平均壽命指標(全國2050年人口平均壽命達到80歲),可謂"東方不老島,海山仙子國".因此,象山的旅遊資源擁有一定的區域優勢和局域的壟斷性.
旅遊資源類型組合的協調性
象山縣旅遊資源類型組合的協調性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海洋自然景觀和象山縣獨特的歷史文化要素組合的協調性,二是區域旅遊資源類型的多樣性與和諧性,最為典型的是象山縣集中了海,山,崖,島,灘,湖(水庫),泉,洞,地質奇觀,森林,歷史文化古跡等多項旅遊資源類型.
二,象山縣與周邊區域優勢比較
象山縣上述優勢與周邊區域比較各有所長,寧海旅遊資源優勢是秀麗的中低山脈和水質優異的溫泉;奉化旅遊資源的優勢在於豐富的歷史文化;餘姚旅遊資源的優勢是山,林和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慈溪旅遊資源的優勢是在建的杭州灣大橋;寧波市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首批優秀旅遊城市,資源分布於四周區縣,市區是遊客的集散地.因此,具有豐富的海洋,海島,陽光,沙灘和清新空氣的旅遊資源組合優勢地非象山縣莫屬.但是,資源總體相象的臨近區域是舟山,因此象山縣必須進一步找出與舟山旅遊資源的不同點,在地貌類型上舟山是島嶼型地貌,而象山縣是半島,而且海岸優質泥源豐富為開發康體養生,保健泥療奠定了優勢基礎,同時半島交通優越於舟山島嶼,旅遊交通設施和景區景點的可達性遠不能與象山縣相比,資源綜合特色明顯遜色.
象山縣旅遊資源的劣勢也比較明顯.主要的是資源開發層次較低,人文內涵挖掘不夠;歷史遺跡保存完好性差,缺乏觀賞性;服務旅遊資源明顯不足,使旅遊業整體形象受到影響.在旅遊資源開發與規劃過程中必須遵循"揚長避短"的原則,盡快將象山的旅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
三,自身劣勢(Weakness)
旅遊資源開發的配套深度不足,系列主打產品有待建設,策劃運作能力有所欠缺.
象山縣復合型旅遊資源的顯著特點是資源類型多,個體資源雖有一定的旅遊價值,但單純就個體資源或某一類型資源進行開發,則缺乏知名度.象山的自然景觀在國內缺乏獨特性和影響力,缺少在國內國際上叫得響的名山大川;象山的人文資源則比較分散,絕大部分尚缺乏具有較強歷史震撼力的景觀載體.象山目前的旅遊資源開發,表現有點多面廣,不成規模的缺憾.系列主打產品有待建設重構.日常的具體工作中,對旅遊作為一種文化現象的認識不足.因為策劃力的欠缺,多數景點的旅遊開發僅限於資源簡單利用和大眾化思路的開發,缺乏對文化的深度挖掘,特色挖掘,缺乏獨到的創意力量,造成旅遊產品的吸引力單薄,生命力不強的形象.
旅遊業管理體制尚未理順,旅遊企業條塊分割,小,散,亂的競爭劣勢明顯存在,行業整合度差.
受計劃經濟的影響,象山的旅遊資源被文化,城建,水利,林業,旅遊等部門分割,旅遊項目難以組織,旅遊主管部門對全縣旅遊行業管理難度較大,資源挖掘,產品開發與發展要求有很大差距.
象山旅遊業法制建設有所滯後.目前政府雖已頒布了許多管理辦法,但許多內容尚未得到很好的貫徹落實.旅遊企業條塊分割,缺少集團化,規模化企業,抗風險能力差.旅遊項目開發盲目性和隨意性較大,缺少品位高,在周邊和國內市場一枝獨秀的大型旅遊項目.
四,外界機遇(Opportunity)
中國旅遊業的持續發展以及加入WTO,北京舉辦2008年奧運會,上海舉辦2010年世博會,杭州灣大橋等對於寧波市以及象山縣來說是千載難逢的機遇.
根據國家已將旅遊業列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許多地區已將旅遊業作為當地經濟新的支柱產業來培育和發展的總體形勢,根據我國旅遊發展所擁有的資源條件,生產力條件和新世紀開局我國旅遊業發展環境和前景的分析,國家旅遊局在全國旅遊業發展"十五"規劃中,提出了一個二十年持續倍增計劃,明確了綜合性指標——旅遊業總收入二十年翻三番,最終達到8倍的增長這樣一個宏偉的目標,體現了國家旅遊局對今後長遠發展的信心和決心.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是我國在新世紀擴大對外開放的一大戰略舉措,不僅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將產生積極影響,也會為我國旅遊產業的突破性發展創造重要機遇.中國需要開放的世界,世界需要開放的中國.作為對外開放的產物和對外開放促進要素的我國旅遊業,我國改革開放的每一次深入都推動了旅遊業跳躍性的發展.
以上海為中心,浙江,江蘇為兩翼的長江三角洲地區,將成為中國21世紀最具活力的增長極,同時也是21世紀中國旅遊業極具活力的增長極.
長江三角洲地區經濟富裕,城市密集,是國內最大的旅遊客源地,2002年接待海外旅遊者600多萬人次,佔全國的16.53%,旅遊創匯40億美元,佔全國的19.68%;接待國內旅遊者2.4億多人次,佔全國的27.66%.長三角地區接待海外遊客數是京津唐三角洲的1.8倍,接待國內遊客數是珠江三角洲的1.6倍.長三角地區旅遊合作有利用空間上的整體性,有歷史文化上的同源性,有旅遊資源上的互補性.長三角地區將成為世界第六大都市圈,也必將發展成為世界級的旅遊經濟圈.
寧波是全省旅遊副中心城市和長三角南翼重要旅遊城市之一,全國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文化底蘊深厚,旅遊資源豐富,城市形象鮮明,區域合作活躍,與長三角中心城市上海地域相鄰,人緣相親,文化相通,經濟相融,兩地交往與聯系歷來密切.2002年寧波接待遊客1620萬人次,旅遊經濟收入達151億元.目前,全市已構成"一圈四帶"旅遊框架(象山為其中的濱海旅遊帶),並努力向現代化國際港口城市邁進.
沿海大道的貫通和杭州灣大橋,象山港大橋的建設將極大地改變象山縣目前的交通區位,倍增象山的要素市場.
象山現狀的交通網路雖已十分方便,但"東海前哨"的位置使象山歷來有"網路角落"的感覺.而正在施工中的"同三"線沿海大通道的貫通和"十五"期末"京——甬"運河的全線通航以及2006年完工的杭州灣大橋將大大改觀現狀格局;同時杭州灣大橋,舟山跨海大橋和修建中的甬——金(象山——金華)高速橋等工程的完成,將全面構架出象山縣作為"浙東窗口"的有利地位.交通割據的改變將極大地改變象山縣的經濟區位.隨著北侖港輻射腹地的擴大,象山縣的要素市場將獲得跳躍性發育,從而極大地促進象山海濱旅遊,會展旅遊和購物旅遊等多種形式的旅遊市場的發育.
五,挑戰和威脅(Threat)
周邊同行的競爭關系
旅遊業的全局性發展必然帶來旅遊業的全方位競爭.在象山縣的周邊,海洋,海濱,海島有舟山市強有力的競爭;山地森林有寧海茶山餘姚四明山比秀;佛教勝地有天台國清寺,舟山普陀與寧波天童寺,雪竇寺的共存;歷史文化名城,名人故里有杭州,紹興的比翼爭輝,因而象山旅遊業面臨激烈的同行競爭.
集聚效應對象山人才體系的屏蔽效應
杭州灣大橋通架後象山將有可能作為上海經濟圈特色海洋業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存在,這種關系對象山經濟發展的作用明顯,但同時對象山人才體系的屏蔽效應亦較為顯著,人才體系既是任何一個地方和城市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動力所在,同時凡大規模的中心城市生產要素的集聚,必須形成周圍中小城市人才引力的劣勢地位,使文化科技也因之自然形成特大城市對中小城市的輻射,中心城市對特大城市的依賴.這個現象的發生和存在將是象山縣在自身人才體系建設中必須要有戰略應對的挑戰性問題
區域宏觀環境和亮色不足
區域宏觀環境是決定資源配置能力的最重要因素,集中體現在政治環境,政策環境,戰略環境和發展前景等方面.象山區域宏觀環境在相對突出的同時也面臨著諸多挑戰.主要表現在隨著國際國內經濟發展形勢的變化,新的經濟時代的來臨以及區域發展競爭的展開,缺乏內涵的深化和新亮色的體現:一是區域發展的取向尚未走向爭取全國性及國際性的獨特標志.二是港口發展相對獨立.三是象山具備的政策優勢逐步弱化.四是政治環境因素中,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堅定性,傾向性尚未完全落實到各貫徹系統和具體的行動和工作中.
第三節 象山旅遊城市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旅遊核心要素中的主要問題和原因
即傳統的旅遊六要素的發展:景點,旅遊交通,住宿,旅遊購物,餐飲,娛樂.
景點
由於本次調研我們涉及的景點主要在松蘭山海濱度假區,所以下面主要以該景點為例.
松蘭山海濱度假區是國家首批AAA級景區,省級旅遊度假區,目前正在創國家AAAA級景區.度假區總面積40.1平方公里,海岸線6公里,有南沙灘,東沙灘等六處大沙灘,小沙灘若干,龐大的沙灘群華東稱雄.度假區內還有民族英雄戚繼光塑像,"趙五娘千里尋夫"的彌陀寺等景點,與海岸線平行的海濱觀光公路,將各個景點融會貫通,形成絕妙的海山風景.度假區內還建有兩家四星級飯店及小賓館若干.
我們在調研中發現的問題主要有兩個方面:
1.基礎設施:松蘭山是象山最早開發的旅遊景區,是象山旅遊業的先鋒,景區知名度相對較高.但在訪談過程中我們了解到,部分遊客在晚上前來的途中找不到路,景區外的交通指示牌還不夠明顯,景區內的宣傳牌設計得不夠顯眼,缺乏標志性的建築.在海灘附近,垃圾捅等衛生設施不夠.由於夏季遊客量大(平均每天可達上萬人次),景區內存在停車難,調度難的問題,經常會出現堵車現象.
2.景區管理:景區目前由縣旅遊局直轄的管理處負責日常管理工作.主要負責接待,安全,基礎設施,商務等工作.在實踐中,我們發現其中還有一些欠缺的地方,比如管理處對一線服務人員管理力度不夠,缺乏統一的管理,服務人員服務不規范,沒有一定的衡量標准,沒有統一規范的服裝.還有部分遊客反映收費價格不一,服務態度不好.這就暴露出管理處和一線服務人員在溝通和協調上存在一定的問題.
旅遊交通
客源地與旅遊城市之間的可及性,是旅遊發展的必備前提.象山地處浙江中部沿海,處在舟山與溫州(台州)的中間,對輻射南北兩地的客源市場有一定的優勢.同時,象山是半島,與大陸相連,交通可進入性比舟山具有天然優勢.但象山目前至上海海上航班已停航,這和舟山等地的海上客運條件相差甚遠;從空運來看,寧波櫟社機場目前開通的航班少,部分主要城市的航線尚未開通:同時也缺乏環島游必備的碼頭,油輪等設施;縣內至今只開通丹城至松蘭山八輛中巴旅遊車,丹城至石浦,丹城至紅岩等地尚未開通旅遊班車.城區內無規范服務的觀光巴士,且目前的旅遊專線車還不能完全滿足遊客的需求.在本次問卷中,旅遊者使用最多的交通方式是自駕車,佔到了53.60%,超過了半數,另外有7.56%的旅遊者表示對象山內部的交通條件不是很滿意.
住宿餐飲

『肆』 丹城鎮的基本概況

古鎮丹城距渦陽縣城東北35公里,位於東經116015′—116026′北緯33041′—33047′,地處兩省三縣的交界處,即:安徽、河南兩省所轄渦陽、濉溪、永城在縣,素有「一步跨兩省,雞鳴聽三縣」之美譽。抗日戰爭時期,彭雪楓大將軍曾在這里創建了蘇豫皖革命根據地,這里又成了革命老區。幾千年來的滄桑變化,一次次文化變革的洗禮,古鎮丹城風采依舊。
丹城鎮距渦陽縣城東北35公里,位於皖豫兩省,渦陽、濉溪、永城三縣市交界處,東經11615′—11626′北緯3341′—3347′,西南東北方向偏長約20公里,而中部南北方向略短約7公里,總面積104.6平方公里,全鎮總人口6.3萬人,漢族人佔99.7%,少數民族如回族等佔0.3%,轄16個村(居)委會,111個自然村,197個村民組;土地肥沃,資源豐富,人傑地靈,物華天寶,是我省典型的「口子鎮」。
丹城鎮歷史悠久,淵源流長,據史料記載,周朝太子王子晉嘗練丹於此,故名丹城,亦雲古有一相王居此,曰相城(小國都),道教鼻祖老子李耳生地張老家(系相城轄)曾在此練丹,故名丹城;漢將樊噲被封為舞陽侯時居於此,史曰舞陽城,亦為五羊城,後為舞陽縣,三國時屬臨渙郡轄縣,北朝時屬蒙郡轄縣,洪化年間,黃水淤之,大失元氣,抗日期間,炮擊火焚化為焦土,從此丹城乃失往日之繁華。民國時設丹城鄉,1948年屬雪渦縣丹城區,轄丹城、石弓、高樓、馬橋等十二鄉;1958年劃歸石弓公社;1969年為縣轄丹城公社;1983年改設鄉;1992年撤區並鄉,丹城鄉由原石弓區所轄的齊山鄉、丹城鄉及新興區的重興鄉合並而成,隸屬於渦陽縣人民政府;1997年2月經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銷丹城鄉設立丹城鎮。如今的丹城雖原貌不再,但名勝古跡頗多,境內有關閣、四果寺、花山子與釣魚台、泥堡府、龜腚、九高十八窪、六棱碑與八棱碑、包河、齊山、新四溝等許多歷史名勝古跡和美麗的傳說,丹城鎮已恢復修建了五羊、二獅子、過街牌坊等古跡。
丹城鎮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鎮,是我省商品糧生產基地之一,1997年糧油總產量居當時全省1857個鄉(鎮)第87位,被評為全省農業百強鎮之一。通過農業的綜合開發,使農、林、牧、副、漁業達到了優化組合,走出了一條種、養、加、銷一體化的經營之路;相昌虎糧食收購站、相運濤「三元」養豬場、王宏奶牛養殖場、許連華養鴿場、董中元養鵝場、相昌豹養雞場等村辦或個私經濟做到了項目、產值、效益同步發展;勞務輸出規范有序,務工人員占總人口的47%;2008年社會生產總值2.8億元。
黨風廉政建設得到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躍入全縣先進行列;計劃生育工作穩步推進;修建85.1公里的村村通水泥路面,解決了全鎮人民的通行問題,公路建設分別獲08、09年市、縣先進單位;按照「十六字」方針,我鎮新農村建設已全面開展;土地置換工作獲全縣第三名;民生工程抓得實,建設快,成效顯著。

『伍』 象山屬哪個省

浙江省 象山縣
郵編:315700 代碼:330225 區號:0574 拼音:Xiàng Shān Xiàn,Xiangshan Xian 象山縣
全縣轄3個街道、10個鎮、5個鄉:丹東街道、丹西街道、爵溪街道;石浦鎮、西周鎮、鶴浦鎮、賢庠鎮、牆頭鎮、定塘鎮、塗茨鎮、大徐鎮、新橋鎮、泗洲頭鎮;東陳鄉、曉塘鄉、茅洋鄉、黃避嶴鄉、高塘島鄉。縣人民政府駐丹東街道後堂街21號。 地處象山港與三門灣之間,三面環海,一路穿陸,典型的半島縣。丘陵地貌,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沿海小平原,皆長期圍墾而成。海岸線長924.17千米,有656個島礁。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6.5℃,年平均降水量1463毫米,多年平均水資源徑流總量9.33億立方米。 北部的象山港是全國著名的深水良港和漁業生態港,南部的石浦港是全國六大一級中心漁港之一、國家二類開放口岸。古跡、古遺址有丹城塔山古文化遺址,慈禪寺,花嶴張蒼水抗清兵營,赤坎遊仙寨抗倭築寨。旅遊景點有松蘭山、中國漁村、中國漁港古城等國家4A級景區。中國開漁節被列為寧波三大節慶和全國節慶50強之一。
編輯本段基本概況
簡介
象山縣居浙江省中部沿海,位於象山港與三門灣之間,由象山半島東部及沿海60 象山縣
8個島礁組成,陸域1175平方公里,海域5350平方公里,海岸線長達800公里,佔全省海岸線的六分之一。現轄有10鎮5鄉3個街道,2005年底,戶籍人口52.74萬人。 象山歷史悠久。早在6700年前就創造了塔山古文化,是長江流域史前文化的有力補充。春秋時,為越國鄞地,唐神龍二年(706)立縣,因西北有山「形似伏象」,故名象山。 改革開放以來,象山縣立足產業基礎和資源優勢,鞏固農業基礎,強化工業主體,發展特色經濟,推進城市建設,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先後榮獲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漁業生產先進縣、科技進步先進縣、體育先進縣、雙擁模範縣、民間藝術之鄉、柑桔之鄉和省建築之鄉、小康縣稱號。2001年,全縣國內生產總值82.2億元,比上年增長12.5%,財政收入6.01億元,農漁民人均純收入5400元,城鎮居民年可支配收入10683元。 特色效益農業蓬勃發展
形成了「三水一菜」(水產、水果、水禽、蔬菜)主導產業,2001年實現農業 象山縣
產值37.5億元,列全省前茅。全縣現有柑桔、枇杷、楊梅、茶葉、竹筍等經濟林30萬畝,浙東白鵝飼養量達到148萬羽。「種子種苗」工程有效實施,建成優質柑桔、特種野豬、浙東白鵝和大黃魚等種苗基地15個,水產品總量居全國前茅,海洋捕撈業平穩發展,水產養殖業迅猛增長,海淡水養殖面積23萬畝,建有全國最大的深水抗風浪網箱養殖基地,現已發展深水抗風浪網箱80隻。海洋生物資源綜合開發利用不斷突破。全國四大群眾漁港之一的石浦港後方建有華東地區最大的水產品批發市場——中國水產城,年交易量20萬噸。
工業經濟快速增長
4000餘家工業企業中,形成了以華翔、天安、巨鷹、甬南等大企業為龍頭,以針紡織、機械電子、水產品加工等為主體的門類較為齊全的體系。針紡織
業是象山的傳統優勢行業,有企業近千家,產值佔全縣工業總產值的40%,產品遠銷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機械電子是象山工業的主導產業,主要生產汽車配件、輸變電設備、電子通信設備、消防器械、醫療器械、食品設備等,發展勢頭迅猛。2001年,全縣工業產值251億元,規模以上企業實現產值73億元。
建築產業特色優勢明顯
全縣有建築企業54家,其中國家一級資質企業5家,從業人員7.5萬人,2001年完成施工產值80.2億元,綜合實力躋身全國建築大縣行列。宏潤、龍元集團是浙江省最早獲取外經權和多項一級資質的建築企業,年施工產值均達到20億元,連續7年包攬外省市進滬施工企業綜合考評冠亞軍。幾年來全縣建築企業共創國家「魯班獎」8項,上海市「白玉蘭獎」59餘項,省級以上優質工程獎213項。上海高架橋、杭州黃龍體育中心等一大批「高、大、難、新」項目,由我縣建築企業承建。目前,建築市場已拓展到全國20多個省市,並在越南、葉門、馬來西業等國承建項目。
海洋旅遊業蓬勃興起
2001年接待遊客65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2.5億元,比上年增長70.3%。距中心 象山縣
城區5公里的國家「AAA」級海濱旅遊度假區松蘭山六個沙灘蜿蜒相連,岬角礁石峭挺拔,山川洞穴千姿百態,與石浦皇城沙灘、紅岩長廊成為寧波市新十大名景。由杭州宋城集團和象山共同投資5億元的綜合性海洋文化旅遊項目——「中國漁村」,規劃用地面積2000畝,計劃於2004年完工。還有「海上仙子國」之稱的漁山列島、「中國檀香山」之美譽的檀頭山、鍾靈毓秀的靈岩山以及擁有峻峰怪石、摩天石林的花嶴島等都能讓你留連忘還。
城市面貌日新月異
中心城區由丹東、丹西、爵溪三個街道組成,總面積111.8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10平方公里,人口12萬。人民廣場、體育館、廣電中心、華翔大廈、國際大酒店、高教園區等一批標志性、基礎性設施相繼完成或正在緊張施工中。她正向著「創建最佳人居環境,建設現代化生態型濱海城市」的目標大踏步前進。
編輯本段自然地理
三面環海 一線穿陸
象山,位於浙江省東部沿海中段,寧波市的東南部,
在象山港與三門灣之間。其地理位置北臨象山港,與鄞州區、奉化市隔港相望;東北遙對舟山市普陀區的六橫島和寧波市北侖區的梅山島;東瀕大目洋;南接貓頭洋,隔三門灣與台州市的三門縣相峙;西連寧海縣,象山半島自寧海縣紫溪、梅林至一市東延入海。象山處於象山半島的東部,由象山半島東部本土和沿海600多個島礁組成,具有「三面環海,一線穿陸」的理特徵。象山是名副其實的半島縣。 象山縣境東西最大距離為70千米,南北最大距離為90千米。陸地總面積1175平方千米,其中半島部分為995平方千米,島礁部分為180平方千米。
北甬南溫,融入「長三角」
象山縣是寧波市所轄的最南的一個縣,位於寧波和溫州兩個開放城市之間,屬長 象山縣
三角洲經濟經濟區外沿。1988年被國務院列為沿海經濟開發區。北與寧波北侖開發區、鄞州區一衣帶水,距遠東經濟中心上海市僅300千米。21世紀,長江三角洲地區將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增長極。上海國際經濟中心的建設,特別是寧波現代化國際港口和重化工業基地的建設,必將有力地帶動北部象山港和南部石浦港兩大港口的開發建設和整體經濟發展。 寧波市十二屆人大一次會議提出加快啟動建設象山港大橋的戰略部署,突顯了象山區域的區位優勢,將使象山進一步融入寧波,接軌上海,聯通台州、溫州,促進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 象山港大橋一旦建成,丹城到寧波只有50千米的「半小時旅程」,並且可將同三線等多條高速公路與沿海國道主幹線、寧波沿海南線等多條高等級公路連接成網,進一步擴大幹線公路的輻射范圍,實現寧波市「半小時交通經濟圈」的戰略目標。加上杭州灣跨海大橋的疊加效應,象山將進入上海「3小時公路交通圈」 ,全面融入以上海為中心的長江三角洲經濟圈,從而進入一條社會經濟發展的快車道。 象山是天台山余脈向海洋延伸的一部分,象山全境以丘陵為主,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稱。
群山疊翠
象山位於浙東丘陵的沿海地區,山地面積為793平方千米,占總面積的70% 象山縣
左右。縣內大多是200米以下丘陵,坡度平緩,山嶺起伏綿延。地形總體特徵是丘多、山低、坡緩。 全縣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天台山余脈自寧海縣向東延伸至象山半島,形成了縣境西北部寧象交界處的最高部分。這些山峰,山體宏偉,峰巒迭起,主峰多在500米以上。其中東搬山由寧海縣茶山蜿蜒而來,群峰綿亘,主峰海拔810.8米,為本縣第一高峰。其東南有牛料崗,海拔756米,是本縣第二高峰。周圍有海拔300-700米的山峰20餘座。 山地一般高200—450米,分布較廣,縣內主要有爵溪山地、黃避嶴山地、南鄉山地等3片。
平疇間布
象山的平原大多散布於沿海地區,這些平原多由海灣促淤成灘,經過人工圍 象山縣
塗而成,稱為海積平原,主要分布在北部象山港、東部各海灣和南部三門灣。其特點是面積大、范圍廣,占象山平原的主導地位。其中南庄平原和定山平原面積最大,歷有「上八萬(畝)」 「下八萬(畝)」之稱。 此外,象山還有沖擊平原,以山前沖擊扇為主要形態。因境內山勢矮小,腹地短淺,所以面積不大,以丹城、白石、九頃、梅溪一帶比較典型。 洪積平原以溪谷平原為主要形態,形狀多為狹長,大多地處溪谷。 象山溪河源短流促,獨注入海。流域面積在20平方千米以上的水系有大塘港、南大河、淡港、西周港、下沈港、東塘河、樊嶴港。其中大塘港水系位於定山平原,流域面積為134平方千米。幹流大塘港原為三門灣內港,1975年堵口蓄淡成河,長18千米,平均寬500米。 半邊山 象山縣的半邊山風景點,瀕臨浩瀚東海,是個三面碧水相擁的小小半島。從石起航,坐小機輪僅30分鍾水路。景點的臨海山體獨特峻俏,瀕岸礁石秀美壯觀,卵石灘色彩斑斕十分誘人。 蒙頂山 蒙頂山在西周鎮南面。因春夏季節常雲霧蒙頂而得名。有四條路可以登山:一條由北麓沙地村上山,沿路有上馬石、縛虎山、歡喜嶺等多處勝景,路徑盤曲仄小;一條從東麓賴家村上山,羊腸小道,陡峭難攀;另一條由南面芭蕉東嶺頭上山,路寬闊平緩,今山上茶民都從此路上下;第四條路由西麓慶豐橋村後山脊車嶺頭上山,此路經05年底修繕,因公路西泗線經過車嶺頭,逐成為遊客上山主要道路,此路上線經過之大小茅棚和多處佛教寺廟正成為很多遊客必經之地,亦是蒙頂山下張氏八村村民每年春節上山遊玩必經之路! 每年農歷十月初一,只要天氣不下雨,就會有很多遊客聚集蒙頂山山頂佛塔處,看十月初一凌晨「日月同升」之絕美景色! 南韭山 南韭山為韭山列島的本島,是浙江省中部沿海的較大島之一,位於象山縣丹城鎮東32公里的海面上,西距大陸最近點為18.61公里。據民國《象山縣志》記載:「韭山以產大韭得名」,又因島處舟山群島之南,所以寇以「南」,稱南韭山。 檀頭山 在象山半島東南方向的大目洋與貓頭洋之間,有一座面積為11餘平方公里的海島,她叫檀頭山。 五獅山 五獅山又名五指山,在茅洋鄉、東陳鄉、新橋鎮交界處,海拔557米,是縣內名山之一。有詩雲:「日臨翠壁千峰動,風卷青松萬壑寒。鳥道極天城郭小,花香滿地洞門閑。」遙望雄峰,峻秀挺拔,壁立難登,猶如五獅相搏,又似五指相聚,故有「五獅」、「五指」之稱。 漁山 象山縣海城上島礁奇多,著名的漁山列島就是其中之一。漁山列島有南漁山和北漁山之分,常說的漁山通指的是北漁山。北漁山面積0.78平方公里。宛若鎮海之柱戳立萬頃碧波之中,亦如在蔚藍色的海天相托相護下的一塊綠色翡翠。 珠山 珠山位於賢庠、塗茨二鎮交界處,又名珠岩山,海拔541米。宋寶慶《四明志》載,「珠山,一名珠岩山,山頂一石圓如珠,高百餘丈,因名珠岩。」古有「海舶遙望,岩頂寶光射星漢」的傳說,又有「赤玉盤堆削琢峰」之贊,是縣內一大勝景。 隔溪張水庫位於浙江省象山縣西周鎮隔溪張村上游0.5km處,系屬淡港水系的上游支流,壩址上游集雨面積10.6km2。隔溪張水庫為以供水、灌溉為主,結合防洪等綜合利用的工程,屬三等工程。 象山地處東經121°34』-122°20』,北緯28°45』-29°49』,瀕臨太平洋。其地理位置決定了象山具有非常明顯得亞熱帶季風性氣候特徵,即四分明,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無霜期長(年平均約248天,生長期為345天),光照充足(年平均氣溫為16—17℃),溫和濕潤,雨量豐沛(年平均降水量1400mm以上)。 由於地形不同,縣內西北部與東南部沿海地區在氣溫西北部比東南部石浦地區略高,年積溫西北部超出6000℃;年降水量,即使在久旱年份,西北部山區都要超過東南部的石浦地區。
漲落有序的潮汐
象山三面臨海,許多島嶼都被大海包圍著,這時我們會發現海水有一個漲落的現象:它每天兩次湧上海灘,把露出水面的礁石、海灘淹沒了,海灣、海港水位增高了;到了一定時間,海水又逐步降將,礁石、海灘又露出水滿。 人們把海水湧上來叫做漲潮,海水落下去叫做退潮。海水漲到最高峰位叫做高潮,退到最低點位叫做低潮。漲潮發生在白天,我們稱它為「潮」;漲潮發生在夜晚,我們稱它為「汐」;海水這種有規律的漲落,合起來叫潮汐。 象山是個海洋大縣,沿海岸為規則半日潮區。潮汐與象山人民的生活、生產關系十分密切,掌握潮汐漲落規律對出海捕魚、曬鹽、人工養殖、安排海港和河口船隻進出、防颱等都有重要意義。 潮汐是由月亮和太陽的引力作用而形成的。地球對地面上海水的引力,比月亮和太陽大幾百萬倍,所以海水留在地球上,而不會被月亮和太吸走。但是,月亮和太陽都像大的磁鐵一樣吸引著海洋,它能把靠近它一面的海水吸得鼓脹起來,引起潮汐。 太陽雖然比月亮大得多,但是由於月亮離地球比太陽離地球的距離近得多,因此,月亮對地球的引力比太陽大得多。潮汐主要是由月亮引起。當地球某地對著或背著月亮時,這個地方受月亮的作用力最大,海水就上漲形成漲潮區;其他地區的海水流向漲潮區,形成退潮區。 地球自轉一周,某地必有一次對著月亮,一次背著月亮,故形成兩次漲潮,而兩次漲潮的間隔,就有兩次落潮。 象山漁諺:「初三潮,十八水,初八、廿三小水低。」月亮和太陽與地球的相對位置,對海潮的影響極大。例如,當月亮和太陽與地球成一直線時,月亮和太陽對地球引力加在一起,引起不同尋常的海潮,這種海潮稱為大潮,農歷每月初三、十八各發生一次;當月亮、地球與太、地球這兩條連線成直角時,引力就弱,潮水很低,這種潮叫做小潮。象山農歷初三、十八潮位最高;初八、二十三為一月中潮位最低。
天然氧吧
據測定,我們生活的大氣環境中,氧氣約佔20.7%,一個成年人每天新陳代謝大約需要消費500升氧氣。而人體內氧氣貯存量卻僅有1.5升左右。其餘只能靠呼吸空氣中的氧氣來補充。 象山森林覆蓋面積達58%,象山人均公綠面積11.89平方米。年平均氣溫16—17℃,根據有關專家測定,象山區域大氣的各項指標均達優質度假區條件,特別是象山每立方厘米大氣中,負氧離子含量高達1.47萬個,完全達到國家度假區一級標准。而當每立方厘米負氧離子含量達到10—100萬個地時候,空氣本身就有防治疾病的作用,而大氣中的負氧離子含量一般為每立方厘米400—700個。所以,象山大自然的「綠色」空氣,被譽為「天然氧吧」。 象山陸域面積為1175平方千米,以「七山一水二分田」基本格局組成,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區,森林覆蓋率56%以上,溫暖濕潤,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吸收與散發熱量收支平衡,是人居條件比較優越的地方;但台風活動頻繁,常伴有狂風暴雨,水系源短流急,獨注入海,工程調蓄性能弱,而且河網密度低,潛伏旱澇災害隱患。全縣多年平均降雨量1463毫米,多年平均水資源徑流總量9.33億立方米,降雨徑流時空分布呈現自西北東南遞減,集中在梅雨、台風期間,為雙峰型。年際變化極度偏離均衡,變幅最大為2.83,以及工程地質、地形、淹沒移民和經濟條件的限制,導致水資源開發利用困難。 象山縣海洋資源豐富,是華東地區集「漁、港、島、灘」等各種海洋資源於一體的最佳地區之一。近年來,按照「漁業產業化、產業多元化、漁港城市化」目標,實施「漁、港、景」聯動開發,努力推進全國漁業大縣向海洋經濟強縣的跨越。漁業經濟與工業經濟、旅遊經濟的結合更加緊密。2003年實現水產品總產量56.4萬噸。經過多年的發展,全縣擁有250馬力以上鋼質漁輪1500餘艘,外海捕撈能力在全省乃至全國都名列前茅,多次獲國家、省、市漁業生產先進縣稱號。面對海洋捕撈資源衰退、漁場縮小、生產成本提高等多種困難,積極調整捕撈作業結構,優化提升海水養殖業,深化水產品加工業,引導轉產漁民從事養殖、洋地運輸、濱海餐飲、休閑漁業等多種行業。水產養殖得到新發展,深水抗風浪網箱養殖全國領先,紫菜養殖和海水池塘養殖居全省前茅。水產品加工能力不斷提高,出現了超星等利用海洋生物技術加工水產品的高新技術企業。港口開發加快推進。石浦港是全國六大中心漁港之一,是全國一級群眾漁港。以石浦漁港為中心,「一鎮兩島」(石浦鎮和南田島、高塘島)作為有機整體的漁港經濟區,正在進行統盤規劃開發。 海洋旅遊業異軍突起。海洋旅遊資源豐富,植被蔥郁、空氣清新,海鮮美味,是浙江省海洋旅遊業四大板塊之一,是華東地區發展海洋旅遊業的最佳地區之一。1997年以來,象山旅遊業從無到有,蓬勃發展。目前,全縣初步形成了「一帶、三區、十大產品」(百里黃金海岸旅遊帶和松蘭山休閑度假區、石浦港漁文化旅遊區、大塘港生態觀光旅遊區)的大旅遊發展格局,成為長三角地區重要的濱海旅遊度假勝地。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象山歷史悠久。據塔山史前文化遺址出土文物考證,距今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有先民於此生息繁衍。春秋時,象山為越國鄞地。漢為鄞縣、回浦(後改章安)兩縣地。唐初分屬寧海及鄮縣。唐神龍二年(706),象山立縣,治彭姥村,因村北有山,「形似伏象」,故名象山,縣以山名,屬台州,廣德二年(764),改隸明州(明代改稱寧波)。 春秋時,象山為越國鄞地。漢為鄞縣、回浦(後改章安)兩縣地。唐初分屬寧海及鄮縣。唐神龍二年(706),象山立縣,治彭姥村,因村北有山,「形似伏象」,故名象山,縣以山名,屬台州,廣德二年(764),改隸明州(明代改稱寧波)。 民國元年,南田立縣,治樊嶴,同年4月,劃象山東溪嶺以南地入南田縣,遂遷治石浦。翌年取消劃並,南田還治樊嶴。1940年,撤南田縣,另置三門縣,南田為其轄地。 1949年7月8日,象山解放。10月成立縣人民政府,屬寧波專區,1952年,南田從三門劃歸象山。1954年4月,象山改隸舟山專區。1958年10月,寧海縣並入象山,隸台州專區。1961年10月,復置寧海縣,象山還治原境,回屬寧波專區(後稱地區)。1983年,寧波地、市合並,象山為寧波市屬縣。 解放初設4區、2鎮、18鄉,至1985年,全縣轄5區5鎮32鄉。1992年5月,撤區擴鎮並鄉,全縣轄13鎮6鄉。 2000年,象山縣轄14個鎮、5個鄉:丹城鎮、石浦鎮、爵溪鎮、西周鎮、鶴浦鎮、賢庠鎮、牆頭鎮、泗洲頭鎮、定塘鎮、昌國鎮、塗茨鎮、大徐鎮、新橋鎮、下沈鎮、東陳鄉、曉塘鄉、黃避嶴鄉、茅洋鄉、高塘島鄉。 2002年,象山縣轄3街道、10鎮、5鄉,12個社區、43個居民區、713個行政村:丹東街道、丹西街道、爵溪街道、石浦鎮、西周鎮、賢庠鎮、牆頭鎮、塗茨鎮、大徐鎮、泗洲頭鎮、定塘鎮、新橋鎮、鶴浦鎮、黃避嶴鄉、茅洋鄉、東陳鄉、高塘島鄉、曉塘鄉。
編輯本段風土人情
女子不上漁船是以前漁船上的習俗, 漁船上的習俗說到底是圍繞著安全、豐收展開的。要是女子上了船出了海,搬不動大網什麼,也多了雙筷子少了個勞力,本就狹小的空間里還得為他獨設閨房,夫妻同上也得要有夫妻房。即使有膽大又不怕吐浪的女力士,一出海便十天半個月,十來個男子裡面夾著個女的,鬧不好還會寫出一本風花雪月來。 漁船上的禁忌確實還不少,有的很瑣碎。要拋棄吃剩的東西,不可說「倒掉」,船靠岸不準說「到了」,避諱的是一個「倒」字,以免再心理上留下陰影。從心理學角度講,也不無道理,要是心裡留了道陰影,老擔心著出事,也就容易分心,一分心說不準真會出事。 在漁船上坐,不坐兩腳懸空,更不可以坐船的四下,把腳懸空向外盪著,說是有水鬼會拖你落海,用時興的話來說這也是一種安全條例。船即使不行走,它也是一刻不定地盪游著,你兩腳懸空,跌落地概率就會提高。老漁民對新上船地漁民說,這樣坐危險,年輕的至多說一聲:我會小心的。他對這一規矩不當回事,沒遇到過生死現場的慘狀,會把這提醒當作耳邊風。但一聽說這樣的坐姿會引來水鬼拖他下水,效果就大不相同,這鬼海是讓人怕的。無論是船上、岸上的人,對不可諑磨的東西往往是敬畏的。實實在在的道理聽不進去,一個「鬼」字讓人變得服服帖帖。在本質上漁家不是崇尚鬼,而是崇尚人的生命!是通過迂迴的方式達到了安全的目的。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概況
象山縣位於浙江省中部沿海,北緯29°28′,東經121°51′。總面積6510平方千米,其中陸地面積1175平方千米,海域面積5335平方千米。2005年底,戶籍人口52.74萬人。

『陸』 象山縣丹城郵政編碼是多少

中國浙江省寧波市下轄縣象山縣是315700。

丹城位於浙江省海濱城市象山,是象山的縣城,分為丹東街道和丹西街道。丹東街道地處象山中心城區中部,歷為縣委、縣政府所在地,全縣經濟、文化、教育、體育、醫療、金融中心。丹西街道總面積42平方公里,下設30個村和5個社區,6萬人口。轄區內各項基礎設施配套齊全,擁有現代化的醫院、學校,交通運輸便捷,沿海南線丹石一級公路貫穿全境,已融入寧波市一小時經濟區。

『柒』 象山在浙江省的哪個市

象山在浙江省的寧波市。

象山,是指象山縣,是中國浙江省寧波市管轄的一個縣。位於東海沿岸,長江三角洲南緣,浙江省東海岸。位於象山港與三門灣之間,三面環海,兩港環抱。唐神龍二年(公元706年),建縣。由於縣城西北部有山,形似伏象,故名象山,由象山半島東部及沿海的608個島礁組成。

(7)丹城經濟如何擴展閱讀:

寧波象山的鄉村振興

象山縣牆頭鎮的溪里方村,是浙江省歷史文化名村。村裡遵循「修舊如舊」「復古如古」的原則,累計投入950萬元保護修繕方氏宗祠、恭房、五雷廟等古建築。2018年上半年,溪里方村接待遊客約3萬人次,村集體收入達到25萬元。

2018年5月,象山縣在鶴浦鎮小百丈村頒發了首本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不動產權登記證,通過土地權能的賦權、放權,加快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儒雅洋村鄉村生活綜合體項目正是享受到了「三權分置」的紅利,政府、國企、資本三方共建,政策、金融、人才三種支撐,進一步激發鄉村振興新經濟新業態的孵化壯大。

未來象山縣將大力推廣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嘗試合作建房、祖房重建、跨村安置、有償退出等方式,通過租賃、合作、入股、聯營等形式適度放活宅基地使用權,吸引項目、資金、人才等資源要素向農村流動。

『捌』 象山影視城景區內有住宿的地方么

景區內是沒有住宿的,你可以到象山縣找找。
象山縣城住宿:
象山旅遊一般住縣城區丹城。丹城住宿業相對發達,中、高檔酒店價格基本在200元/間左右。
象山火車站對面有一家旅館,位於牌坊後左手第二家、面館旁,價格經濟實惠且干凈。象山縣旅館隨季節價格變化幅度比較大,70元/間的房都會漲到120 /間。
石浦鎮住宿:
中國漁村內可在海邊借帳篷,100元包括了防潮墊、睡袋,可容納2--3人,不過要看天氣而定。漁村附近散落著很多民居,有很多私人開的小客棧,房價可以還到180元/間左右。
石浦漁港古城內的小賓館很多,價錢便宜,衛生狀況也還可以。價格在50元/間,稍微好點的有甬海賓館、石浦漁港賓館、白樺賓館等,交通都比較方便,標准房開價在150元/間左右。
當地小景點也有許多頗具當地特色的農家旅館供遊客住宿,20-50元/間,適合各種人士居住。

『玖』 東海市屬於那個省份

東海不是市,東海是縣,東海縣屬於江蘇省連雲港市下轄縣。

東海縣位於江蘇省東北部,連雲港市下轄縣,地處北緯34°11′~34°44′,東經118°23′~119°10′。北與山東省臨沭縣交界,南與沭陽縣為鄰,西與新沂市相連,東與連雲港市海州區接壤,西北達馬陵山與山東省郯城縣分界,東北沿新沭河與連雲港市贛榆區相望,東海縣總面積2037平方公里。

東海縣是聞名中外的「水晶之都」,是全國首批沿海對外開放縣。全國農村綜合實力百強縣之一。2018年10月,東海縣入選「綜合實力百強縣」、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市、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市、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縣市。

(9)丹城經濟如何擴展閱讀

截至2019年,東海縣轄11個鎮、6個鄉,2個街道辦,2個國營場,東海農場為省直屬。具體介紹以下幾個鎮:

1、平明鎮位於中國水晶之都——東海縣東南部,距縣城20公里,南與沭陽縣、灌雲縣接壤,東北與連雲港市區相鄰。1995年12月,平明鄉撤鄉建鎮。

2、溫泉鎮,是江蘇省重點鎮,位於江蘇連雲港東海縣城西北部,因溫泉而遠近聞名,被譽為「華東第一溫泉」。

3、黃川鎮地處東海縣東北部,北臨山東,東接連雲港市區,總面積84.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3萬畝,全鎮綜合經濟實力列市十強,蘇北百強。黃川鎮被稱為「蘇北的米糧倉」,連續十年糧食產量保持億斤以上,是全國有名的「億斤糧鄉」。

『拾』 象山的歷史名人 名勝古跡 地理位置

象山縣居長三角地區南緣、浙江省中部沿海,位於象山港與三門灣之間,三面環海,兩港相擁。唐神龍二年(公元706年)立縣,因縣城西北有山「形似伏象」,故名象山。全縣由象山半島東部和沿 象山海656個島礁組成,陸域面積1382平方公里,海域面積6618平方公里,海岸線長925公里,素有「東方不老島、海山仙子國」和天然氧吧之美譽。北部象山港為著名深水良港,南部石浦港是國家級中心漁港和二類開放口岸。全縣轄10鎮5鄉3街道,總人口53.7萬。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23.9平方公里,人口20.7萬人。
旅遊景點:4A級國家旅遊度假區松蘭山休閑度假區、中國漁村和石浦漁港古城以及象山影視城
名人:元曲名家湯式、詩僧梵琦、柯受良、一代鴻儒、國學大師陳漢章、「東南一學者」姜炳璋、「國史院編修」俞述祖、「禮部侍郎」俞士吉、「刑部尚書」錢唐、「一代名士」倪象占、「浙東十四子」邵景堯、「著名政治家」楊王休

閱讀全文

與丹城經濟如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百里守約怎麼上經濟 瀏覽:968
健康苗條有什麼好方法 瀏覽:846
事業編制什麼時間簽訂聘用合同 瀏覽:304
家家乞巧望秋月是什麼故事 瀏覽:608
有哪些處決美女的游戲 瀏覽:949
清純的高個子美女適合什麼風格 瀏覽:428
丈母娘主宰的婚姻男方如何處理 瀏覽:442
別人對你說幸福該怎麼回呢 瀏覽:174
在愛情中要怎麼關心對方 瀏覽:380
健康證多久可以拿到河南 瀏覽:866
威海小城故事歸哪個社區管 瀏覽:284
美女的身影怎麼畫 瀏覽:93
如何做幸福班主任ppt 瀏覽:863
zx能組成什麼愛情詞 瀏覽:748
下列的網這個故事發生在哪裡 瀏覽:813
婚姻殘破不堪怎麼辦 瀏覽:105
遭遇背叛的婚姻該如何度過知乎 瀏覽:632
計劃經濟屬於哪個國家發明 瀏覽:832
健康寶屬於什麼性質保險 瀏覽:535
事業轉企業後39年工齡拿多少錢 瀏覽: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