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成渝經濟區發展的優勢條件
1,目的:
成渝經濟區是西部經濟總量最大、經濟水平最高的區域。成渝經濟區是整個西部大開發最重要的部分。
成渝經濟區是西部大開發新的引擎,能夠在新一輪西部大開發中發揮更大作用。
成渝地區作為一個經濟區,雖還不及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經濟區成熟,但從全國戰略布局看,成渝經濟區卻具有東部沿海經濟區無法取代的戰略地位。成渝經濟區地處我國核心地帶,是國家的戰略後方基地,有強大的國防科技工業基礎,重大裝備製造業基礎,以及正在快速發展的以電子信息產業為主導的高新技術產業,這一地位是別的地區無法替代的。
加速成渝地區經濟一體化進程。
促進成渝地區優勢互補錯位發展。
2,帶動地區:
成渝經濟區是以成都,重慶兩市為中心,主要包括:重慶(市區)、成都、雅安、樂山、綿陽、德陽、眉山、遂寧、資陽、宜賓、瀘州、自貢、內江、南充、廣安、達州、廣元、都江堰、彭州、邛崍、崇州、廣漢、什邡、綿竹、江油、峨眉山、閬中、華瑩、萬源、簡陽以及重慶的江津、合川、永川等33個不同規模、不同等級的城市。
成渝經濟區向周圍輻射可以帶動貴州、雲南、西藏、甘肅等省和自治區的發展。
2. 成渝雙城經濟圈是什麼意思
成渝雙城經濟圈的意思是由重慶、成都組成的經濟圈。
成渝雙城經濟圈是我國西部地區發展水平最高、發展潛力較大的城鎮化區域,是實施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中國區域發展板塊上,成渝地區一直舉足輕重:2011年,國務院批復,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成渝經濟區區域規劃》;2016年,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聯合印發的《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明確,到2020年,成渝城市群要基本建成經濟充滿活力、生活品質優良、生態環境優美的國家級城市群;2030年,成渝城市群完成由國家級城市群向世界級城市群的歷史性跨越。
3. 關於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你有何看法
最近關於成渝雙城經濟圈的討論,包括軌道、高鐵等基礎設施、大型投資、產業引進、重磅政策等等,實際上對重慶、成都兩地來說都是機會。
對於這次機遇,成渝必然合作大於競爭,因為只有共同站在「中國經濟第四極」的位置上,西部地區,才能具備更強的人口、產業、經濟虹吸能力,去和東部區域掰手腕。
而重慶,實際已經在快速「出牌」。
比如戰略重心層面,「一圈兩群」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是為當前重慶的整體思路。
按照國家《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都市圈中左側的「渝西地區」是雙城經濟圈發展的主軸。因此,推動「重慶向西」,「渝西更強」,或是重慶整場牌局的「關鍵」。
成都向東已經發展了數年,這次的成渝雙城經濟圈,對西部槽谷的發展是一個契機:
以大學城核心升檔為「產學研」一體化的「重慶科學城」;
又以科學城為「智核」,助力高新產業落址,形成「重慶高新區」。
再插上「重慶向西」的大翅膀後,西部槽谷,或會變成「承前啟後」的戰略中心級城區。
宜賓正在加馬。已經獲批全省第一個省級重點示範新區,那就是三江新區,四川省的全省的唯一一省級新區。這個規劃開發建設工程用地面積范圍,它要求得十分相當的高,這包括有:臨港新區全部的三個街道辦事處、長江工業園整個、羅龍街道辦事處面積的一部分、江南鎮的一部分,以後還要繼續擴大開放到江安區域流域范圍分布,加強和完善新區建設項目可行性創新規劃,它的規模空間與范圍將超越很廣,它越來越成為成渝地區的重要的最佳核心焦點,納入成渝經濟區的雙城經濟圈一體化建設發展,進入成渝城市群的重點建設。
第二個,宜賓有新建的大學城和 科技 創新城,這也是在四川省范圍內最大的規模,(除了成都市而外)臨港有國家級的經濟開發區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等等。
第三個,有四川省的最大的重點港口 一是它的水運口岸出入境通關和鐵路運輸口岸以及它的空港新區、新城物流,它有很多國際快線開通與國際集裝箱運營合作。
因為,宜賓有超前的規劃意識。宜賓完全具備了一定的良好的成渝地區雙城建設的重點規劃條件!宜賓有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十分優越的環境自然資源,宜賓有得天獨厚的萬里長江第一大港口 碼頭 它的物流和貨物吞吐量將首次超過,屬全省最高,宜賓臨港今後將突破更多的貨物進出口貿易的收獲數量。宜賓正在加大力度推進和深化改革的投入。未來的宜賓,將是欣欣向榮最佳景象!宜賓正在向國家新區推進,這讓宜賓的經濟加大更快地增長,速度勢頭強勁迅猛,良好的基礎和豐富層次程度日漸完善。宜賓的城市將煥然一新……
雙城建設是宜賓的主攻方向!為宜賓的三江新區打造開發提供強有力支撐保障,這就是宜賓的動力系統來源。關鍵還要負責長江經濟帶流域的環境大保護和生態治理的工程建設。為國家的環保事業作出貢獻!
早在1957年的時候,法國地理學家戈特曼就提出 未來支配空間經濟形式的不再是單一城市而是多中心的城市群 。著名的齊普夫法則揭示了 由於規模效應完全補償了邊際成本遞增,現代大城市的增長速度並不會比小城市慢這一基本事實 。
所以,城市與城市之間抱團發展,遠比單個城市單獨發展要快得多,更重要的是,城市群的發展會帶動一大批相鄰城市的發展,從根本上盤活一個地區的經濟。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是今年提出的新概念,但是成渝地區的合作在很早以前就已經開始了。在2011年的時候,就有成渝經濟區的概念了,到2016年,就變成了成渝城市群。
到如今,更是上升到了國家級城市群的概念,《 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明確將成渝城市群與京津冀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和粵港澳城市群並列,外界普遍看好成渝地區將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第四極」。
(《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片段)
成渝地區的發展不可謂不迅速,而更重要的原因在於,成渝兩城在國家宏觀發展戰略上有著重要意義。 縱觀我國城市發展,北有京津冀城市群帶頭,南有粵港澳大灣區坐鎮,東有長三角城市群引領,唯獨我們西邊,缺少城市群的抱團發展,經濟和其他地區始終存在差距。
就拿四川和重慶來說,四川省總面積約48.6萬平方公里,轄18個地級市、3個自治州,截至2019年末,常住人口約8375萬人,地區生產總值約為46615.8億元。重慶總面積約8.24萬平方千米,轄26個區、8個縣、4個自治縣,截至2019年末,常住人口約3124萬人,地區生產總值約為23605.77億元。
這兩個地區,佔了國家約8.2%的人口,創造了相當於國家總GDP7%的份額(2019年中國GDP約為99億元),人口體量大,但是創造的經濟卻是落後的,所以迫切需要尋求經濟上的突破。
(川渝地區)
這樣下去肯定不行,畢竟我們的最終目標是共同富裕,眼瞅著其他地區的人民一步步的富了起來,西部肯定也不能拖後腿。而且今年正好是我國第一個100年目標的最後一年,所以我們成渝地區打造國家級城市群已經刻不容緩,這也是為什麼這一次我們的動作這么迅速,是因為現在 西部迫切需要一個國家級城市群 。
第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應該是中國第四極。北有京津冀,東有長三角,南有珠三角,西是哪個?西部地區,除了四川盆地和關中平原,其餘均為欠發達地區。而重慶和成都均為全國十大城市之一,西安為全國二十大城市之一。說起資格,西部最具發展潛力的城市群,為成渝城市群。有人問,長江中游城市群,山東半島,海峽西岸等等呢?長江中游城市群姑且不說,山東半島和海峽西岸城市群位於三大主要城市群之間,戰略意義較東部率先崛起和成渝城市群對於西部大開發意義略小。
第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關鍵在於成都和重慶的帶動。成都帶動成都都市圈,包括成都,德陽,眉山,資陽。重慶帶動重慶都市圈,包括老重慶地區,涪陵區,南川區。次一級就是發展區域中心城市,四川的綿陽,南充,宜賓,瀘州,達州,樂山,重慶的萬州,黔江。
第三,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中部塌陷是個阻礙發展的很大矛盾。資陽,內江,遂寧,重慶的西部,需要進一步提升能級。但是這幾個城市怎麼不被繼續吸血,從中部塌陷到中部崛起,是個較大的問題。資陽的簡陽被成都代管後,資陽迅速經濟下滑。資陽又怎麼整合資源利用優勢,沒有頂層設計,靠資陽的能力是遠遠不夠的。資陽西進,對接成都,誰知道會不會像西咸新區那樣咸陽的結果。內江,可以說和重慶接壤,但是和成都的經濟聯系遠遠大於重慶,靠成都和重慶就能促進內江的崛起?內自一體化,都是兩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城市,又能夠提升多大能級,需要拭目以待。遂寧,搞遂潼一體化,公交車都通了,而重慶對於潼南的定位,也是一個較大的問題,不如江津,永川,合川等。之後大英可能撤縣設區,不與成都直接接壤,要想從成都發展撈碗羹,可能還是有點難。唯有頂層設計,才可能打破一些中部塌陷的現狀。四川長期發展重心在於成徳綿一線,重慶將主城區的經濟分流到三峽區域建設,最近才相對重視成渝中線,可能遇到困難還不少。
第四,次級中心城市,又有何種方式發育?綿陽搞科學城,宜賓搞三江新區,南充搞臨江新區?未來達州和瀘州呢,也是拭目以待!
《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明確將成渝城市群與京津冀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和粵港澳城市群並列。中國四大地區中,成渝是唯一一個地處西部內陸的地區。
重大意義:培育發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有利於引領中國西部地區發展,拓展全國經濟增長新空間;有利於發揮溝通西南西北、連接國內國外的獨特區位優勢,推動長江經濟帶和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契合互動;有利於 探索 西部地區新型城鎮化模式,引導1億人口在中西部地區就近城鎮化,是國家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點區域,在中國區域發展格局中佔有重要地位。
中央 財經 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指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有利於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打造內陸開放戰略高地,對於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要尊重客觀規律,發揮比較優勢,推進成渝地區統籌發展,促進產業、人口及各類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強化重慶和成都的中心城市帶動作用,使成渝地區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 科技 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助推高質量發展。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要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協調,突出中心城市帶動作用,強化要素市場化配置,牢固樹立一體化發展理念,做到統一謀劃、一體部署、相互協作、共同實施,唱好「雙城記」。要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增強協同創新發展能力,優化國土空間布局,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進體制創新,強化公共服務共建共享。
當年四川的大哥二哥已成經濟圈的核心城市,昔日三哥自貢如今已落後太多了!自貢當奮力向前。
成立成渝中部新區,建設強大的中部才能真正發揮成渝協同發展與帶動發展。
我就看看新聞、聽聽傳說。
戰略是好的,策略是差的,口號喊得響,實施慢如蝸牛!
4. 成渝雙圈有什麼好處
成渝這兩個城市,會成為西部增長的發動機、增長極、動力源。成都人口2100多萬,市區人口1000多萬,重慶人口3000多萬,市區人口近2000萬。西部兩個人口如此密集,如此集中的城市,在成渝雙城經濟圈的國家戰略的支持下,必將爆發出強大的發展動力。
2020年1月3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2021年10月20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正式印發。
成渝雙圈建設,毫無疑問是未來五年川渝地區發展的絕對重頭戲。兩地在規劃綱要中對此均有濃墨重彩的部署。
其中,四川是在規劃綱要的第二篇,提出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引領「一干多支」建設,打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
重慶第二篇則是強調「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由此也足見重慶對強化科技創新的重視程度。
5. 成渝經濟走廊的含義是什麼
走廊比喻連接兩個較大地區的狹長地帶. 四川和重慶組成的長江上游經濟帶是我國西進戰略的重點地區,而成渝經濟走廊連接成都、重慶兩特大中心城市,沿線人口超過1400萬,擁有大批工業企業,是川渝地區的核心地帶。隨著西部大開發的進一步深入,成渝經濟走廊將在整個長江上游經濟帶中起到制高點的作用。充分利用成渝沿線及兩地的交通、地緣、文化情結、經濟互補等優勢,加強沿線城市的密切合作,構築成渝經濟走廊,使之成為大西南的核心經濟圈,是西部大開發戰略中的重要措施。 三峽工程啟動和重慶直轄以後,針對成渝關系、成渝經濟帶發展等問題曾引起廣泛的討論。本文順應西部大開發的大環境,借鑒亞洲發達國家和我國東部地區在區域經濟發展上的經驗,立足川渝地區的實際情況,在文中以成渝城鎮密集區中的軸線成渝經濟走廊為著眼點,在對沿線各市縣的基本情況進行介紹以後,以區域經濟理論為指導,根據其特點指出在鞏固成渝兩市優勢的基礎上,應在成渝經濟走廊其間培育新的經濟輻射源(加強內江段建設),並指出川渝應大力開展區域經濟合作,才能加速本地區的經濟發展,希望在區域經濟發展模式上有所創新和突破
6. 成渝經濟區發展的優勢條件
成渝經濟區自然稟賦優良,產業基礎較好,城鎮分布密集,交通體系完整,人力資源豐富,是我國重要的人口、城鎮、產業集聚區,是引領西部地區加快發展、提升內陸開放水平、增強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支撐,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努力把成渝經濟區建設成為西部地區重要的經濟中心、全國重要的現代產業基地、深化內陸開放的試驗區、統籌城鄉發展的示範區和長江上游生態安全的保障區,在帶動西部地區發展和促進全國區域協調發展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應答時間:2021-08-11,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7.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在全國統一大市場中如何作為
這個規劃提了幾次天府新區,但一句話都沒提到東部新區,這其實可以預見得到,天府新區在14年到18年規劃期間,落地了很多中央單位,比如中科院、中國農業科學院、華西醫院、最高法最高檢法務部門,還有中鐵、中交、中建、中電建等一大票央企在天府新區修西部總部,然後在19年的時候,天府新區突然減速,資金大部分批向了東部新區,你想這些單位不得通過自己的渠道找上面爭取啊,而東部新區到現在為止主要圍繞空港和大運會在修,落地的單位主要也是物流企業,沒有中央單位跟著幫忙爭取,在這種情況下出來的規劃,東部新區就遇到了減速的時候。
8. "成渝經濟圈'展望,成渝的長處和短板,如何形成發展合力動力
成都是我國西部最大的城市,而重慶是我國的第四個直轄市,兩座城市的GDP都位居全國前十,目前成都和重慶所合圍的經濟圈,目前的經濟實體,僅次於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和京津冀城市群,排在我國第四位,所以,未來發展前景,不言而喻!
綜上所述:就目前來看,中國經濟第四極還不清晰,主要在長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之間游離,所以,成渝城市群的發展策略和產業定位尤為重要,提前布局,定位好未來10年、20年的發展方向,抓住西部大開發重大機遇,做好產業升級的工作是重中之重,但需要引起注意一點是,目前成都和重慶在全國的「搶人大戰」過程中,並不是十分突出,深圳、杭州、廣州、武漢、長沙、鄭州等城市表現似乎也很強勁,未來不管是產業還是機遇,都需要人來實現,所以,成都和重慶,要把對人才的引進,上升到一個新高度!
9. 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一體化協同發展中,要體現什麼
要體現了當今中國『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對外開放新格局。
「成」「渝」是中國西部兩座國家中心城市成都、重慶的簡稱。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規劃總面積18.5萬平方公里,2019年常住人口9600萬人,地區生產總值近6.3萬億元,分別佔中國的1.9%、6.9%、6.3%。
2020年初,中國提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2020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
從歷史上的茶馬古道到今日的西部陸海新通道,中國西南腹地有著向西直達歐洲、向南連接東南亞與南亞的獨特區位優勢。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2021年10月20日正式印發。這是繼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之後,中國又一重要的區域發展戰略。
10. 發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有怎樣的意義
培育發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有利於引領中國西部地區發展,拓展全國經濟增長新空間;有利於發揮溝通西南西北、連接國內國外的獨特區位優勢,推動長江經濟帶和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契合互動;有利於探索西部地區新型城鎮化模式,引導1億人口在中西部地區就近城鎮化,是國家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點區域,在中國區域發展格局中佔有重要地位。
三峽人壽董事長黎已銘指出,在當前國家大力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背景下,成渝兩地黨政、企事業單位互動頻繁,錦泰保險、三峽人壽等兩地的保險法人機構加強戰略合作、共同發展十分有必要。通過在服務國家戰略、服務大局、促進合規、促進發展等方面的合作與交流,有助於擴大兩地保險法人機構的社會影響,塑造良好企業形象,形成規模聚集效應,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為兩地保險法人機構更好地參與和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