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株洲市怎麼樣
株洲市怎麼樣?要看你是從什麼樣的眼光看過來。
我個人的基本的評價是:
還湊合!
但是株洲沒有什麼好的高校。
自然環境逐年在改善,現在是國家衛生城市,盡三四年來有大幅改善。道路整改,但是仍然很窄。
人文素養一般,人文環境一般!
發展前途看個人。
下面貼個東西,供參考:
株洲簡介
株洲市位於湖南省東部,湘江下游。東界江西省萍鄉市、蓮花縣、永新縣及井岡山市,南連本省衡陽、郴州兩市,西接湘潭市,北與長沙市毗鄰。介於北緯26°03』05」~28°01』07」,東經112°57』30」~114°07』15」之間。株洲市現轄天元、蘆淞、荷塘、石峰、雲龍五區和醴陵市、株洲縣、攸縣、茶陵縣、炎陵縣五縣市,以及113個鄉鎮。
株洲是湖南省第二大城市,截至2009年,株洲市轄5個市轄區、4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全市共有24個街道、66個鎮、46個鄉、1個民族鄉。
株洲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中華民族的始祖、農耕文化的創始人--炎帝神農氏長眠在境內炎陵縣的鹿原陂。在國內革命戰爭時期,茶陵、炎陵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六縣中的兩縣,共有4萬多名英雄兒女為新中國捐軀。
株洲是江南重要的交通樞紐。株洲素有"南北通衢"之稱,京廣、滬昆和正在建設中的武廣客運專線在此交匯,株北編組站是中國南方最大的編組站,株洲站是全國五大客貨運特級站之一。320、106國道,京珠、上瑞高速以及正在建設的長株、衡炎高速繞城而過。湘江內河航運比較發達。距離黃花機場約40分鍾車程。
株洲是正在崛起的老工業基地。「一五」時期,株洲被列為全國8個重點建設的工業城市之一,國家在此布點興建了13個重點項目。目前,株洲已經形成了以交通裝備製造、有色金屬深加工、化工、新材料等為支撐的產業體系,創造了中國工業史上100多個"第一"。株洲擁有亞洲最大的有色金屬冶煉基地、硬質合金研發和製造基地,全國最大的電力機車研發和生產基地,江南最大的鐵路貨車、航空發動機和汽車零部件研發和生產基地,還是全國製造業信息化重點城市、國家新材料成果轉化及產業化基地、國家火炬計劃感測技術產業化基地。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901家,從業人員20多萬人,其中大中型企業61家、上市公司9家、世界500強投資的企業8家,電力機車、硬質合金、電鋅等10多種重要產品產量居全國首位。
株洲是中南地區有名的商貿物流中心。擁有各類專業市場337個,年成交額過億元的21個。其中,蘆淞市場群是中南最大的服飾物流中心,躋身中國十大服裝批發市場,共有各類專業服飾市場43個,年成交額超過200億元,輻射全國15個省市、230多個縣市區。
株洲是聞名全國的旅遊度假勝地。2009年全市接待國內遊客932.6萬人次,增長14.1%,接待境外遊客3.85萬人次,增長14.2%;實現旅遊總收入55.8億元,增長14.8%,其中旅遊創匯968.5萬美元,增長14.5%。年末全市擁有旅遊星級賓館飯店34家,旅行社45家,國家4A級旅遊景區2個。
株洲是一座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城市。近幾年,株洲緊扣"推進跨越發展、構建和諧株洲"工作主題,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實施"產業興市、科教先導、城鎮帶動、文化提升"四大戰略,全市經濟社會持續健康較快發展。據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資料修訂及初步核算,2009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1022.6億元,增長14.2%,高於全省平均水平0.6個百分點,高於2001-2008年年均水平1.8個百分點。全市經濟總量四年連續跨越600億、700億元、900億元和1000億元四個台階,成為全省第五個跨入經濟總量過千億元的市州。第一產業增加值107.8億元,增長5.6%;第二產業增加值560.3億元,增長16.1%,其中工業493.1億元,增長17.1%;第三產業增加值354.5億元,增長13.9%。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市人均GDP為27474元,增長13.6%。
2. 炎陵是不是貧困縣
不是,我住在炎陵,哪裡挺好的,雖然只是一個小縣城,但環境不錯。那裡還有炎帝陵,值得參觀!!純屬個人意見,歡迎你到炎陵來遊玩。你也可也到網路搜索一下炎陵。 說明一下,一樓的答案只是針對炎陵某些村的貧困,而不是回答炎陵是貧困縣這個問題。「炎陵兩縣貧困山村開展專題調研」記住是貧困山村而不是炎陵縣。
3. 炎陵縣的介紹
炎陵縣隸屬於湖南省株洲市,地處湖南省東南部、羅霄山脈中段、井岡山西麓,東西寬50.49公里,南北長50公里。炎陵縣轄5鄉5鎮、1個國有農場、1個社會事務管理局。炎陵是中華民族始祖炎帝神農氏的安寢福地,曾是炎帝神農氏嘗百草的地方,境內擁有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被譽為神州第一陵的炎帝陵;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神農谷。炎陵縣境內保存著華南地區面積最大(10萬畝)的原始森林,空氣負氧離子含量達13.6萬個/cm3,為亞洲第一,分布有全國面積最大的萬畝杜鵑花、最原生態的高山濕地景觀、名動中外的「千年鳥道」等。
4. 炎陵縣是株洲市最差的縣嗎
是。炎陵縣總面積2030平方公里平方公里,轄5鎮5鄉120個行政村。其經濟發展的水平比較的低,在株洲市排名是倒數第一,是最差的一個地方,但是該地區生產黃桃數量非常的多,並且質量也很好,味道非常的甜美,截止到2022年經濟水平在逐年提高。
5. 株洲怎麼樣
株洲曾經的輝煌和落寞就不說了,說說現在吧
經濟方面:
據2011株洲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株洲市2010年GDP為1230億元,人均GDP為34020元,達到5165美元,工業化率達到52.1%。工業以重工業為主,頗為發達,有「動力之都"之稱。南車集團(主造動車、地鐵、電力機車,)、株冶集團都是比較出名的。株洲還擁有一個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綜合實力在中部非省會城市中處於領先位置。
社會方面:
城市面積2009年底為100.2平方千米,人口102萬,不大不小的城市。城市綠化率在這3年提高到了48%,空氣質量比以前好多了,曾今的十大污染城市之一,現在已經是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優秀旅遊城市、國家交通管理模範城市等。交通方面,鐵路交通就不多說了,全國五大雙特站之一,南方主要交通樞紐。 株洲公交系統我覺得是非常不錯的,2009年以來,全市公交都更換為南車時代混合動力空調大巴,票價統一為1元,便宜舒適。 今年有在全市推行自行車租賃系統,設有200個自助租車點。
這幾年株洲新開發的項目有:雲龍示範區、神農城、湘江沿江風光帶等等等。
6. 炎陵縣的經濟
炎陵縣擁有炎帝文化、客家文化、瑤鄉文化 。1991年,炎陵縣被評為首批「全國文化工作先進地區」,2009年,炎陵縣再次榮獲「全國文化先進縣」稱號。炎陵縣是湖南省的文物大縣。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表明,全縣各類文物遺存201處。炎陵縣擁有國家級非遺保護名錄項目1個(炎帝陵祭典)、省級非遺保護名錄項目4個(炎陵三人龍、客家山歌、炎帝傳說、蘇區歌謠)、市級項目3個、縣級項目150個。
炎帝文化
炎帝神農氏是中華民族始祖之一。炎陵是他的安寢之地。
炎帝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炎帝神農氏制耒耜,播種五穀,制陶器,壘土建居,織麻布,教民禦寒,嘗百草,發明醫葯,倡交易,日中為市。炎帝帶領先民所開創的農耕文化、醫葯文化、工業文化、市場文化和原始藝術等,是炎帝文化外延的具體內容,這些文化已成為中華民族的寶貴文化遺產。
客家文化
據《酃縣志》記載,客家人自宋代開始陸續遷入酃縣(即今炎陵縣),大規模遷徙主要是在清朝康乾時期,從廣東梅州市梅縣區、興寧、五華、翁源、乳源或從福建的汀州、上杭、連城、武平等地遷入,客家人主要分布在縣內東片和南片。炎陵客家人佔全縣總人口的60%以上。在客家人聚居的鄉村,客家文化氛圍尤為濃厚。特別是梅州客家山歌、客家飲食、客家民俗、客家三人龍、星火龍等傳承得完整,富有濃郁的客家風味。 客家方言 客家方言,俗稱客家話。據眾多學者考證,客家方言擁有最遠古的語音特質,源自黃河流域、中原地區的古漢族語言。 客家節日 客家人的節日除漢民族所共有的傳統節日,如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之外,也有一些特有的節日,如「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七月半」等。 客家習俗
客家人至今保留著不少客家先民所留傳下來的婚喪嫁娶及祭祀習俗。雖然有些習慣已不適應時代的要求,卻是客家人祖祖輩輩辛勞耕作、念祖思親的真實寫照。 客家山歌 客家山歌是用客家方言吟唱的山歌,與客家語言、風土民情息息相關。千百年來,客家山歌廣泛流傳,久唱不衰。2006年5月,客家山歌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山歌中有《歡迎您到炎陵來》、《瑤山樂》、《神農五穀瑤》、《圍獵手》、《客家敬酒歌》、《炎陵情思》等,舞蹈中有竹桿舞、兔子舞、抬花轎舞、火星龍、三節龍表演等。
「炎陵客家山歌」,上承《詩經·國風》,以「賦、比、興」為主並常用「重章疊句」,尤以「雙關」見長,多以抒情,修辭手法至今不變。其特點亦是通俗易懂、生動形象,押韻上口。 客家舞獅 炎陵客家龍獅藝術蘊藏著深厚的龍文化內涵。舞龍耍獅已成為炎陵客家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凡逢年過節,婚喪壽辰,亦或祭祀慶典,人們總要舞上幾回,露上幾手。「炎陵三人龍」已被列入湖南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炎陵方言
炎陵縣其語言特徵形成了由原遷地語言與當地土著人語言融合的二大塊炎陵方言區:即本地話方言區和客家話方言區,二大方言也存在細微差別,同時在互有交叉中還夾雜了一些區域特定語音方言。 本地話 本地話方言區主要是從江西和省內各地遷徙而來,使用人口約佔全縣人口的三分之一,主要集中於炎陵西片的霞陽鎮、三河鎮、鹿原鎮和東風鄉等4個鄉鎮。本地話以贛方言和湘方言為基礎,融合了土著人方言,兼受客家話影響,形成了自己獨具特色的本地方言,當地人稱之為本地話。。 客家話 客家話方言區是從廣東、福建一帶遷來,散居在廣袤的東、南片山林村寨的移民後裔。因為福建武平、汀州緊鄰廣東,故炎陵客家屬廣東梅州、韶關、興寧客家語音,並融合了當地土著人和本地話的語音特點。客家方言區處於炎陵東片、南片和西片的船形鄉大部,使用人口約佔全縣人口的三分之二,主要集中於沔渡鎮、十都鎮、霞陽鎮、石洲鄉、壟溪鄉、策源鄉、水口鎮、中村鄉、下村鄉、平樂鄉、龍渣瑤族鄉、船形鄉等12個鄉鎮,面積約佔全縣面積的75%。 燙皮
燙皮是炎陵縣客家人用米漿製成的小吃,又稱帶子飯、簸箕飯。
豆米脆
豆米脆是客家一種油炸米麵食品,客家方言叫豆辣子(音譯)。豆米脆是炎陵民間逢年過節、紅白喜事待客裝盤的傳統小吃。
艾葉米果
艾葉米果,是客家人的一種常見小吃。
印花米粿
米粿是炎陵客家人喜愛的一種米制食品。
客家釀豆腐
客家釀豆腐久負盛名,是客家三大名菜之一。釀豆腐是客家人過年的保留菜式。
梅菜扣肉
梅菜扣肉,是客家人聚集地有名的菜式之一。
客家十碗葷
十碗葷是客家人辦喜事、重大慶典、招待賓客最隆重的酒席,因其特色薈萃,成為客家特色菜的展台。
壟溪鴨
壟溪鴨可以說是最能代表壟溪的美食之一。主要是挑選本地土鴨,現場宰殺,留取內臟、血,加入茶油及姜、小紅辣椒、青椒、大火干炒後,慢火燉,再加入味精、醬、大蒜即可。
饊子
炎陵饊子是炎陵縣特有的一種油炸米麵食品。炎陵饊子是炎陵民間逢年過節、紅白喜事待客裝盤的傳統小吃。
血鵝
炎陵血鵝是炎陵的地方名菜,是炎陵鄉民千年的美食結晶。
香菇
炎陵縣生產香菇歷史悠久。《縣志.乾隆版》中就有「伐木種菌」的文字記載。段木香菇,肉食厚,朵形好,香味濃。
白鵝
炎陵白鵝(原名酃縣白鵝)原產於湖南省炎陵縣,是湖南省優良地方品種。1984年炎陵白鵝被載入《湖南省家畜家禽品種志和品種圖譜》。
7. 湖南省炎陵縣是國家級貧困縣嗎那地方好貧困的.
的確是貧困,是株洲市最窮的縣
8. 為什麼株洲茶陵那麼落後
從縱向來看,茶陵經濟有了新的發展、新的變化,但與全國、全省先進地區以及市內兄弟縣市區、鄰近縣的經濟發展情況比較,仍然存在許多差距,國際國內不斷變化的經濟形勢。
向我們提出了更加嚴峻的挑戰,需要我們正視所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尋找潛在的優勢,以更加科學的策略,加快縣域經濟的發展,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經濟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受歷史、地理、經濟發展基礎等因素的影響,伴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市場的競爭的日趨激烈,茶陵經濟發展還存在方面的差距與不足。發展速度上的差距。無論從經濟總量,還是從人均GDP來看,與全國、全省、全市先進縣(市)相比都存在一定差距。從全國情況來看,2005年全國人均GDP達到13944元,而我縣只有8040元,低於全國平均5904元;從全省來看,2005年雖然我縣主要經濟指標在全省排名比2004年有較大的攀升,但仍居中游位置,人均GDP低於全省平均水平2193元;從全市情況來看,我縣人均GDP排名全市五縣(市)第四,分別低於醴陵市4286元、攸縣2904元,株洲縣506元,高於炎陵縣657元。我縣地均GDP每平方公里160萬元,排名全市第四,分別低於株洲縣107萬元、醴陵市378萬元、攸縣122萬元,高於炎陵縣100萬元。
9. 華中兩省湖北、湖南經濟實力伯仲之間,看看他們的5A景區數量比較
同屬華中的兄弟省份湖北、湖南,因洞庭湖而一南一北,他們在經濟方面實力比較接近,2020年GDP排在第八、第九,非常接近。
截至2021年6月,湖南新增一5A景區,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矮寨·十八洞·德夯大峽谷景區, 湖南5A景區數量達到11個,比湖北13個相差2個 。
湖南的張家界和衡山在第一批5A景區里,尤其張家界,因為有獨特的地形地貌的國家森林公園,吸引著世界各地的遊客,與黃山齊名。
1.十堰市丹江口市武當山風景區(湖北)
2.武漢市黃陂區木蘭文化生態 旅遊 區(湖北)
3.張家界市武陵源-天門山 旅遊 區(湖南)
4.衡陽市南嶽區衡山 旅遊 區(湖南)
5.邵陽市新寧縣崀山景區(湖南)
6.神農架林區神農架生態 旅遊 區(湖北)
黃鶴樓和岳陽樓都是中國四大名樓之一。
1.武漢市武昌區黃鶴樓公園(湖北)
2.岳陽市岳陽樓-君山島景區(湖南)
湖南、湖北偉人可以譜寫一半近代史,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毛澤東、劉少奇故里都在湖南。
1.宜昌市三峽大壩-屈原故里文化 旅遊 區(屈原,湖北)
2.襄陽市襄城區古隆中景區(諸葛亮隱居之地,湖北)
3.長沙市寧鄉市花明樓景區(劉少奇,湖南)
4.湘潭市韶山市韶山 旅遊 區(毛澤東,湖南)
長江流經湖北、湖南,這里的江河湖相關的景區資源豐富,湖南衛視的《嚮往的生活》第五季取景湖南常德桃花源景區。
1.武漢市洪山區東湖生態 旅遊 風景區(湖北)
2.宜昌市夷陵區三峽人家風景區(湖北)
3.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東縣神龍溪纖夫文化 旅遊 區(湖北)
4.宜昌市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清江畫廊景區(湖北)
5.咸寧市赤壁市三國赤壁古戰場景區(湖北)
6.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騰龍洞景區(湖北)
7.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恩施大峽谷景區(湖北)
8.長沙市嶽麓區嶽麓山-橘子洲 旅遊 區(湖南)
9.郴州市資興市東江湖 旅遊 區(湖南)
10.常德市桃源縣桃花源景區(湖南)
11.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矮寨·十八洞·德夯大峽谷景區(湖南)
炎帝陵位於湖南省株洲市炎陵縣,是中華民族始祖炎帝神農氏的寢陵聖地。黃帝陵在陝西延安市黃陵縣,黃帝陵景區也是5A景區。我們都是炎黃子孫。
1.株洲市炎陵縣炎帝陵景區(湖南)
湖南和湖北在很長的一段時期里一直是一體的,被人以「湖廣」稱之,到清朝時仍是以湖廣行省的形式存在。所以說兄弟省份之稱,湖南和湖北是當之無愧。雖然現在湖南和湖北分家了,但從規模上看,兩個省的體量仍然足夠龐大,而且在經濟發展上各具特色,在5A景區建設方面也非常接近。湖南與湖北雖然一定程度上具備競爭關系,但是兩地之間未來格局仍將是以合作協同為主,共同構建長江中游經濟帶。
10. 請大家介紹下株洲的情況
株洲古稱建寧,公元214年,三國東吳在此設建寧郡。唐太宗貞觀元年,建寧並入湘潭。古時,當地多櫧樹,湘江過而多沙洲,故株洲又稱櫧洲。到南宋紹熙元年(公元1190年)正式定名為株洲。株洲位於湖南省東部,是湖南省「一點一線」區域經濟帶的重要城市,也是全省經濟最發達的長、株、潭「金三角」一隅。株洲有著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這里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熱充足,境內物產資源豐富,為有名的有色金屬之鄉,株洲還是我國南方最大的交通樞紐。
株洲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光榮的革命傳統。中華民族的始祖、農耕文化的創始人炎帝神農氏,就長眠在株洲境內炎陵縣鹿原陂。株洲,地當湘江孔道,南北通衢,歷代既是失爭重地,又為旅遊之所經。風流人物,要聞軼事,代有傳述,名勝古跡,革命勝地,遍布湘、淥、
株洲市位於湖南省東部,是湖南省重點發展的長(沙)株(洲)(湘)潭城市群的重要一極。按照湖南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株洲正與臨近的長沙、湘潭開展「融城」工作,推進經濟一體化。全市現轄株洲縣、醴陵市、攸縣、茶陵縣、炎陵縣等五縣(市)和荷塘區、蘆淞區、石峰區、天元區等城市四區以及國家級株洲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全市總面積11270平方公里,總人口370萬,其中城市建成區面積7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0餘萬。2004年,全市完成生產總值452.48億元,財政總收入33.71億元。
株洲地理交通條件優越,是我國南方最大的鐵路交通樞紐。京廣、浙贛、湘黔三條鐵路干線和106、320國道以及京珠(北京至珠海)和上瑞(上海至雲南瑞麗)高速公路交匯於市區。湘江穿城而過,千噸級船舶可直接通江達海。走高速公路到長沙黃花國際機場僅需40分鍾車程。
株洲是一方古老而又年輕的紅土地。中華民族的始祖炎帝神農氏就安寢在境內炎陵縣鹿原陂,炎帝陵現已成為海內外中華兒女尋根謁祖的聖地。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株洲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茶陵和炎陵是根據地六縣中的兩縣,共有3萬多位革命志士英勇犧牲。茶陵縣工農兵政府是紅色根據地建立的第一個革命政權。株洲是伴隨著共和國的成長而興起的工業重鎮。建國初期,株洲只是一個7000人的小鎮,經過50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20多年來的建設與發展,今日株洲已成為集工業、商貿、旅遊於一體的綜合性城市。
株洲自然和人文資源豐富。全市有林地57.88萬公頃,森林平均覆蓋率為56.6%。市區人均公共綠地8平方米,為全國綠化先進城市。株洲境內動植物品種繁多,珍貴、稀有樹種有40多種,野生葯用植物約1580種。境內湘江、淥江等河流水量充沛,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株洲礦產資源豐富,已發現煤、鐵、鋁、鋅、錫、鈾、金、銀、螢石、石膏、高嶺土等40餘種礦產,其中煤炭儲量2億多噸。青山秀水和源遠流長的湘楚文化勾畫出株洲奇麗的自然人文景觀,主要有國家級的炎帝陵風景區、神農谷國家森林公園、酒埠江國家地質公園等風景名勝。全市有各類科學技術人員19萬餘人,聚集了一大批具有國內外先進技術水平的科技專家,多年來在先進技術的引進、消化、吸收和開發方面取得了一大批重大成果。
株洲工業實力雄厚。 「一五」時期,株洲被列為全國8個重點建設的城市之一,一大批重點工業企業先後在此落戶,逐步形成了以有色冶金、機械製造、化工原料等支柱產業為主導,擁有電子、電力、煤炭、陶瓷、煙花、服裝、制葯、食品加工等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現有大中型企業61家,其中有2家躋身全國工業500,8家進入全國同行業10佳。目前,株洲硬質合金集團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三的合金生產基地,南方動力機械公司是我國重要的航空工業科研生產基地,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是我國最大的電力機車生產企業,株洲冶煉集團有限公司是亞洲最大的鉛鋅冶煉基地。近年來,隨著一大批項目竣工投產,新型材料、食品、制葯等十幾個新興產業不斷發展壯大;高新技術產業逐步引領工業發展,高新區形成了「一區三園三基地」的發展格局;株洲先後進入全國製造業信息化工程重點城市、國家新材料成果轉化及產業化基地、國家火炬計劃感測技術產業化基地行列。2004年,全市工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達41.2%,實現凈盈利超過10億元,高新技術產品產值過億元的企業達63家。
株洲城市基礎設施不斷改善。近5年來,全市共投入資金70多億元,完成了50多條城市主次幹道的提質改造及21條特色樣板街的建設,改造和新建了 10個城市廣場,建設了總投資20億元、總里程32公里的城市快速環道。城市供水、排水、治污、供電、供氣、公交等設施不斷改善。
株洲物流優勢不斷顯現。依託優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條件,株洲物流業迅速發展,現已成為江南重要的物資集散地。全市有各類市場337個,年成交額數百億元,其中成交額過億元的市場有10家。蘆淞服裝大市場、中南摩托車大市場成交額突破100億,吸引了全國20多個省、300多個地市的商家在此投資創業。株洲還是全國33個出口商品綜合生產基地之一。
株洲營商環境不斷優化。政府堅持把優化經濟環境作為第一責任,把改善服務作為第一職責,全市服務意識和辦事效率穩步提高,行政審批事項全部進入政務中心,實行集中辦公,一站式審批。株洲把招商引資作為第一理念,不斷改善投資環境,投資「窪地」效應逐步顯現,吸引了大批境內外客商來株投資興業,西門子、雅馬哈、加普惠等跨國公司先後在株洲「落戶」。華天大酒店、友誼集團、銅鑼灣百貨、「麥當勞」、匯亞商業廣場、新一佳等國內知名商業企業紛紛搶灘登陸。
未來五年,面對國家實施中部崛起戰略的歷史性機遇,株洲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決定繼續把「開放強市」作為全市加快發展的首要戰略,按照改造提升傳統產業、著力培育新興產業、壯大做強優勢產業、調整淘汰落後產業的總體產業發展思路,確定了招商投資四大產業重點,熱情歡迎國內外各界朋友來株洲投資興業。
農業及農村。主要包括:優質農產品基地建設,農產品精深加工,林產品精深加工,優質種苗以及先進育苗技術的引進、示範和推廣,農村土地的規模開發與利用,農產品市場開發,農業科技園區建設,農業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
工業。重點包括五個方面機械製造業,醫葯化工行業,有色冶金業,食品加工業,以日用瓷、特種瓷、高檔衛生瓷為主的陶瓷工業,以新材料、電子產業為主的高新技術及新材料產業。
基礎設施。主要包括自來水生產、經營,城市道路橋梁和園林綠化建設維護,文化體育場館等公益設施建設。
商貿流通服務業。主要包括專業市場開發,舊城改造,市區繁華地段商貿零售業,旅遊資源開發、經營和管理。
進入新的時期,株洲市委、市政府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和湖南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繼續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學習全國兄弟城市的先進經驗,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創新,帶領英勇的370萬株洲人民,奮力拚搏,開拓進取,為實現株洲經濟社會新跨越而努力奮斗。
公元214年,三國東吳在此設建寧郡。唐太宗貞觀元年,建寧並入湘潭。古時,當地多櫧樹,湘江過而多沙洲,故株洲又稱櫧洲。到南宋紹熙元年(公元1190年)正式定名為株洲。株洲位於湖南省東部,在東經112.6°--114°,北緯26°--28°之間,是湖南省「一點一線」區域經濟帶的重要城市。在湘東大地的懷抱里,在秀麗的湘、淥、洣水之濱,在一座新興的工業城市-----株洲。 株洲,地當湘江孔道,南北通衢,歷代既是失爭重地,又為旅遊之所經。風流人物,要聞軼事,代有傳述,名勝古跡,革命勝地,遍布湘、淥、洣水之濱。 中華民族始祖炎帝神農氏的陵寢在株洲境內南部 之炎陵縣;唐代大詩人杜甫在他生命的最後兩年,老病孤舟,兩次溯湘江而南,留詩十多首;唐代奇女子、慧眼識英雄的名姬紅拂之墓在株洲境內的醴陵西山,宋代名將岳飛率軍途經茶陵時以槍尖挑禾蔸寫的「光泉」二字,赫然鐫刻在高隴石壁上;宋代大儒朱熹兩次到株洲講學,「朱亭」因他而名;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為茶陵雲陽山、靈岩寺、麻葉洞留下一篇篇日記,記下了株洲的名山勝水;明代大學士、立朝五十年的李東陽,以他為代表的「茶陵詩派」,將故鄉「茶陵」的名字,永遠鐫刻在中國文學史史冊上。 株洲,在中國人民革命史上,更有著光榮的一頁。茶陵、炎陵(原酃縣)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毛澤東、朱德的第一次見面,是在炎陵縣的十都;紅軍第一次把黨支部建在連上,毛澤東親自主持的紅軍戰士入黨儀式,是在炎陵縣的水口;毛澤東新自批准組建的井岡山第一個縣級紅色政權,是茶陵縣工農兵政府;毛澤東親自主持、作出「撤圍長沙、回師江西、攻取吉安」重大決策,被美國作家史沫特萊稱為「朱德和毛澤東採取了一生中最重大的步驟之一,這一步驟扭轉了中國革命運動中的一次嚴重危機」的紅一方面軍總前委會議,舉行在株洲市徐家橋頭的原協豐長綢布店…… 株洲市現轄炎陵、茶陵、攸縣、醴陵市、株洲縣五縣市和蘆淞、石峰、荷塘、天元四區以及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總面積11400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450平方公里。總人口370萬,其中市區人口70萬。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株洲建成了江南工業重鎮:新中國的第一台航空發動機;第一台電力機車;第一個硬質合金頂錘誕生在株洲。機械、冶金、化工、建材為株洲的四大支柱工業。株洲,在國內領先的產品有50餘種,產量居全國第一的有11項,出口量佔全國第一的有9項,居全國第一流的工藝技術、生產線有8條,獲國家金獎產品質4項,銀獎35項。 主要景點有: 座落於西山半山腰,三面環山,面向淥江。淥江書院一般均是名流掌教。其中突出的有陳夢元。余延燦,張九鉞,羅汝懷,左宗棠等人。民主革命先烈劉揆一,同盟會駐醴陵通訊員潘 more.. 炎帝陵在湖南炎陵縣城西南15公里處的唐田鄉鹿原坡,又稱「天子墳」。炎帝即神農氏,是傳說中遠古時代的部族領袖,姓姜。史稱他教民播種五穀,收獲糧 more... 株州淥江書院 株洲炎帝陵 市轄區 株州淥江書院 茶陵景點之秦人古洞 鐵拐李仙人架樁 醴城西山鴻拂墓 株洲市天台公園 株州市石峰公園 株洲縣 株州空靈岸旅遊風景處 左權將軍紀念碑 攸縣 株洲炎帝陵 攸縣東鄉太陽山 奇比張家界秀比黃龍洞 酒埠江水庫風景區 攸縣山水 茶陵縣 茶陵縣景點 茶陵縣景點大全 炎陵縣 炎帝陵殿 醴陵市 醴陵市仙山公園 醴陵李立三同志故居 醴陵市郊西山靖興寺 醴陵市仙山公園 醴陵仙山公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