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臨沂未來發展方向在哪
臨沂未來發展方向在哪?
城區發展
城區面積的不斷向北發展,我認為這是一個錯誤的方向,如果想建設一個強而大的臨沂,必須向南和東發展,而相對應該的郯城、蘭陵、臨沭和莒南則向臨沂主城方向發展,如果以此為目標,20年內就可以和主城區對接完成,形成一個強而大的臨沂!
產業發展
臨沂的產業主要是以商貿和物流為主,但是這些只是大而不強,同樣也是過於分散,沒有集群化和集團化。物流可以在羅庄南部或西南部劃出一片地方建設物流園區,加強集群化建設和管理,中部的陶瓷工廠西遷至羅西高速路以西,空出地方可以引進高 科技 企業入駐。而蘭山西部則以商貿批發為主,並建設電商園區,北城則以住宅區為主。河東建設機電、服裝園區,加大扶持力度把這些產業做強做大!
人才引進
一個城市的發展肯定是離不開人才的引進,可以根據各行業的需求類型,市裡統一制定引進人才方案,人才引進的支出可以讓企業和市財政按比例擔負。臨沂大學可以尋求國外名校合作建立專業系統的學院,培養專業人才。
引進外資
臨沂享受著中西部的優惠政策侍遇,但是這些都沒有充分的利用,現在可以允分利用起來引進外資,並給予更多的稅收優惠待遇,但是引進的外資必須是以高 科技 為主的企業。
引進國內企業
可以引進國內企業給予稅收幾年減免的優惠政策,同時享有中西部地區的優惠政策,結合並用。投資額不低於10億起的企業才享受市裡給予的優惠。以高 科技 網路為主的企業可以減免土地費用及減免幾年內稅收。
地鐵或輕軌建設
地鐵也是一個城市發達與否的必備條件,如果因為臨沂的土地不適合建設地鐵,那麼輕軌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最基礎的建設路線要有兩縱兩模,南以羅庄南部的湯庄至高鐵站,高新區至北城。高新區後期可以延伸至蘭陵,湯庄則延伸至郯城。河東可以在相公一帶向西經北城至義堂,經開區向西北方經解放路到北城。後期河東相公向東發展到莒南,向西則到費縣,經開區向東則連接臨沭。
2月14日查了一下關於臨沂地鐵建設的資料,已經規劃完成。80%是和我的想法一樣
高架橋和高架路
不可否認,臨沂的城區交通越來越堵了,所以高架橋和高架路必須要提上議程。高架橋以解放路和通達路 沂蒙路交匯處先行建設。高架路則以通達路,金雀山路為主。
總之,臨沂的發展路還很長!
在外多年的臨沂人祝家鄉越來越美好!
首先糾正題主,臨沂沒有魯南葯業只有魯南制葯(魯南制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次別把人家企業名字都寫錯,這樣顯得不專業!
臨沂市的未來在哪?其實政府早做好規劃了!
第一個:大力發展臨沂物流業!臨沂物流業未來9年新規劃出台!臨沂市擁有134個專業批發市場,39個物流園,個體戶78900戶,物流企業2700家,僅物流行業提供的就業人口就超過30萬,整個民營經濟對臨沂市稅收的貢獻比例高達78.7%!2011年8月,臨沂市被中國交通運輸協會授予 「中國物流之都」稱號。
近日,臨沂市人民政府審議通過《臨沂市物流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17-2025)》(以下簡稱《規劃》)。臨沂快遞物流園區、國際空港物流中心、高鐵物流中心,加強末端配送等《臨沂市郵政業十三五規劃》成果納入《規劃》,臨沂公鐵空海立體化物流格局將形成。
根據《規劃》,近期規劃2000畝,遠期規劃8000畝的臨沂快遞物流園區,以服務魯南蘇北及更廣的區域性分撥中心為發展目標,按照建設二級以上區域分撥中心標准招引國內外知名快遞企業落戶園區;
規劃1500畝-3000畝的國際空港物流中心,定位發展成面向國內外的綜合空港物流基地,開展快件運輸、貨物代理、保稅物流等物流業務;
初期建設500畝,遠期規劃達3500畝的高鐵物流中心,依託臨沂高鐵站發展高鐵物流,開展運輸郵(快)件試點。
《規劃》明確提出,推動快遞末端投送模式變革創新,著力構建「區域快件處理中心-市內快遞站-末端快遞服務點」的三級快遞物流節點網路。
在臨沂物流業由傳統物流向現代物流、供應鏈物流轉型的關鍵時期,《規劃》將推進產業融合、促進行業轉型升級,助力臨沂市建設成為國際物流中心和國家供應鏈節點城市。
從舟車不通的四塞之崮,
到商賈雲集的商貿之都,
臨沂享譽全國。
第二:臨沂工業的發展的未來就是培育並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如果每個臨沂的企業都是高新技術產業,還愁環保和企業未來的發展嗎?
你看魯南制葯就是國家 科技 部認定的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魯南制葯位列中國大企業競爭力500強,入選《中國企業創新能力千強排行榜》,國家技術發明獎1項,國家 科技 進步二等獎7項,已申報國際、國內發明專利1026項,已獲授權專利571項,榮獲「首屆國內制葯最佳研發產品線十佳工業企業」稱號!
以下為政府規劃:發揮 科技 創新在全面創新中的引領作用,強化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完善 科技 創新孵化體系,抓好一批國家級、省級工程技術研發中心和重點實驗室、園區孵化器、對外合作交流項目建設和 科技 型企業培育,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推動「臨沂製造」向「臨沂創造」轉變。
加大對創新發展的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構建普惠性創新支持體系。加快建設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城市,開展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培育行動。發展眾創、眾包、眾扶、眾籌空間,凝聚大眾智慧,激發創新活力。
根據「十三五」規劃,我市提出了今後五年發展的總體定位,即立足建設實力城市、宜居城市、魅力城市、活力城市、幸福城市,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商貿物流雙節點城市、國家創新型城市、全省開放型經濟特色城市、西部經濟隆起帶龍頭城市和全國革命老區科學發展示範區、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全方位建成魯南蘇北區域性中心城市。
根據「十三五」規劃:臨沂市具體的發展目標共包括9個方面:
經濟實力邁上新台階,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5600億元、年均增長8%左右,2018年比2010年翻一番;產業結構得到新優化,服務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50%左右,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35%左右;對外開放跨入新階段,進出口額年均增長8%左右,臨沂商城和臨沂綜合保稅區進出口額分別達到100億美元、50億美元左右;城鄉統籌展現新格局,建設成為城鄉融合的新型城鎮化示範城市,常住人口和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分別達到62%、50%左右,所有縣城(組團)人口規模均超過20萬人;交通建設呈現新局面,加快構建由航空、高架、高速、高鐵、環城快速路、軌道交通等組成的立體現代交通網路,成為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區域性航空和鐵路樞紐;民生保障躍上新水平,城鄉居民收入增幅高於地區生產總值增幅,農村居民收入增幅高於城鎮居民收入增幅,確保與全省同步、比全國提前全面建成小康 社會 ;生態環境實現新改善,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更加健全,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取得突出成效;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國際貿易、「兩型 社會 」建設、生態文明、文化體制、城市管理、稅收征管、農村產權、村居集體企業等重點領域改革取得重要成果;思想解放達到新境界,由注重審批管理向注重服務和監管轉變,激發市場活力和 社會 創造力。
關於臨沂未來的發展方向,有關部門肯定有合適的規劃,也有具體的方向,他們的更合理科學。我談的只是個人理解,站在一個臨沂人的角度,談自己的看法,不一定合適,但願能有幫助。具體分析如下:
第一,發揮傳統優勢。臨沂的物流、商貿,臨沂的板材等等,這些都是傳統的產業優勢,要合理引導和規范好傳統產業,緊跟先進步伐,繼續做好優勢產業,以優勢產業帶動其他產業。放眼全國,現在各地都高度重視打造自己的優勢產業,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稍不留神,優勢便不復存在。
第二,積極做好新興產業。在招商引資、招大引強的過程中,要積極引進一些 科技 含量高、發展前景好的新興產業,現在的經濟發展不是以前的粗放發展,而是對產業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作為一個魯南的地級城市,發展總部經濟有難度,但是也可以努力嘗試和爭取,總部經濟帶來的資金、技術、人才必將帶動其他產業發展。
第三,因地制宜,利用好優勢資源。臨沂是全省面積最大的地級市,也有著不錯的自然資源和發展環境。要因地制宜,發揮特色,如蘭陵的蔬菜,莒南的花生、蒙陰的蜜桃、沂水的食品等等,都有了不錯的基礎,要繼續做優做強,加快發展。
從整體來看,盡管有臨工、魯南制葯、金鑼肉製品等大的工業企業,但是臨沂還是缺少比較強的工業企業,工業發展是短板,可以在這上面下功夫。
不是專業人員,想到哪兒就寫哪兒,不當之處,歡迎交流。
下面是 臨沂市委託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院編制的未來30年臨沂發展規劃圖 ,雖然還不是終稿,但基本脈絡已經定下來了。相信大家看完後,對於整個臨沂與費縣的發展方向,都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
簡單的說臨沂近年的發展方向,輕工物流業向西發展連接費縣,重工高污染繼續在羅庄,高 科技 企業在河東.市區發展就在蘭山區,往東是河,過個河是河東,往南是鐵路,和重工業區.往西是物流園和作坊式工廠環境差,交通擁堵搬遷費用高還有一個南北道,發展市區只有往北,北城新區到北外環還有大片農田可用,一直到汶四公路建築物相對較少搬遷費用低,高鐵站選址白沙埠,是有必然原因的,白沙埠棗溝頭未來二十年很可能發展為城區.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還是簡單的了解一下臨沂,臨沂,地處山東省東南部,面積17191.2平方公里,擁有1125萬常住人口,目前下轄3個區、9個縣,在物流、食品、 旅遊 等方面有著一定的優勢。
進行簡單的了解之後,其實,我已經大概知道臨沂未來發展方向在哪裡?首先, 加快撤縣(市)設區的步伐, 目前,全國各地的各大城市,都在進行撤縣設區,這樣有利於統一發展,臨沂自然也不例外。目前,臨沂下轄3區、9縣,可以說有很多縣需要變成市轄區,比如郯城縣、沂南縣等。
其次就是做大做強優勢產業,將物流、食品、 旅遊 三大城市重點發展。這樣一來才能更好的推動經濟發展。其中,在物流產業中,發揮好我國物流之都的優勢。
最後就是利用人口優勢。目前,臨沂市的常住人口達到千萬,這樣的人口在普通地級市之中,還是比較少見的。臨沂一定要利用好。應該大力引進勞動力產業,發展工廠經濟。
首先臨沂的陸地物流已經無敵了,中國很難找出第二個像臨沂這樣的物流通全國的,而且通到了全國幾乎所有的縣級單位,陸地無敵了,那就剩下海路和航空了,航空一時半會的發展不起來,那就重點發展海陸,所以把日照要回來尤其是嵐山港勢在必行,曹嵐高速的通車,下一步就是合並日照,重點發展海上運輸。
其次是板材業,探沂、義堂那邊的板材在全國出名,號稱中國板材之都,所以弄大,目前臨沂把臨西九路到義堂探沂這一片區域打造成商谷區域,重點發展板材和物流,包括後期蘭山區政府要搬遷這里,擺明了重點發展板材,畢竟依靠強大的物流,臨沂的板材可以發往全國,而且運費還便宜
第三就是電商行業,其實這個不算是臨沂的特色,不過臨沂所有的批發和小商品都是依靠臨沂物流來取勝的,與其做小商品,不如做電商,電商的根本其實就是廉價的物流和廠家直供,而這兩樣,臨沂都有,很少有比臨沂更便宜的物流,很少有比臨沂更多的代加工廠子,所以大力發展當下最火的電商行業,是未來臨沂重中之重!
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虎哥看房】:虎哥認為臨沂未來發展肯定會邁向兩河時代,但這是一個遠景目標,是百年大計。而要實現這一目標,當務之急是壯大城市發展框架,要把費縣東部和沂南南部地區納入臨沂城市發展規劃。只有主城區發展壯大了,才有能力更好地邁入兩河時代,這是從臨沂壯大主城區框架的一個方面來說的。
另一個方面,從區域位置來說,臨沂未來的發展應該是積極對接長三角,而不能僅僅局限在山東魯南的排頭兵位置,那樣格局太小。應該把臨沂放在全國城市發展的布局上去謀劃,做長三角的後花園、菜藍子和產業轉移的承接地。只有布局全國,臨沂才能成為全國性城市,如果只布局山東,臨沂只能是山東的地級市,如果只布局魯南,臨沂僅僅是魯南的一個排頭兵而已。
一家之言,歡迎探討!
(魯QQ圖片)
臨沂的未來要放大格局!
規劃將山東分為三大塊:以青島為中心的膠東經濟圈;以濟南為中心的省會城市經濟圈;魯南經濟圈。魯南無中心,菏澤l對接中原,棗庄向徐州示好,日照緊抱青島大腿,拋開臨日都市圈,棄魯南變膠東,臨沂成了棄兒,環轉一圈眼巴巴瞅瞅這個,看看那個,東、北、西三面無人理睬,轉身向南遠眺上海,其二子(蘭陵、郯城)曾「逃荒」上海,有點人脈,好吧,對接長三角,積極融入淮海經濟區。臨沂市的優勢在於地大人多,位置優越。大格局要大,別太小家子氣,只局限三區,現在臨港區很好,邁出一大步。當初撤地劃市的時候,將自家一個縣級市一分為三區,恐怕別人佔了便宜,發展受限了,又到周邊各縣要地(沂南的葛溝、費縣的探沂、蘭陵的沂堂、郯城的褚墩和黃山,要李庄沒讓),有要人家鄉鎮為何不能幫著把整個縣發展為區,對三區九縣,要一視同仁,把代管縣都當做自身區來發展,交通、城市配套都作為一個市轄區同城發展!現在發展方向是對接長三角,要將一直和長三角做生意的郯城、蘭陵納入下一步市區發展規劃!臨沂要做大,想做大,就要伸出手展開腰,把莒南、臨沭、費縣、郯城、蘭陵納入城區一體化!
❷ 魯南地區未來的發展前景和方向如何
魯南地位未來的發展要以臨沂和濟寧兩個城市為中心,做大做強,以點帶面,撬動整個魯南經濟的發展。 魯南就是山東南部地區,包括菏澤、濟寧、棗庄、臨沂和日照五個地級市,這5個地級市的人口分別是:菏澤843萬;濟寧808萬;棗庄394萬;臨沂1124萬;日照295萬;總人口近3500萬,比重慶的人口還多,近乎一個省的人口數量。
這么多的人口,而經濟產值2017年合計只有16000億,大致只相當於中國一個二線城市的GDP,還不如蘇州一個普通地級市高,甚至不及西部的重慶,重慶人口3000萬,還沒有魯南人口多,比人均產值更是讓魯南無比難堪。
作為地理位置不差,土地也不貧瘠的魯南來說,這點經濟實力實在拿不出手。雖然這其中的濟寧、臨沂、菏澤3市的GDP還能在中國百強地級市之列,但那也無非是靠人口堆積起來的,這3市的人口都超過800萬,在全國地級市人口排名中都位居前列,如果按人均產值計算,都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這么差的經濟條件,要想發展也不是短期內能實現的,唯有盡快推進城市化的發展進程才能看到前景,當前魯南5市中,濟寧和臨沂兩市有望脫穎而出,以大城市的規模形成凝聚力和吸引力,帶動整個魯南地區的發展,大城市的帶動作用已經不言而喻,山東省在城市發展規范上將魯南分成了濟棗菏和臨日兩個城市群。這兩個城市群中,濟寧和臨沂勢必將起到帶頭大哥的作用,成為魯南發展的戰略增長極。
而隨著魯南高鐵的建設,將使5個城市緊密連接起來,成為兩小時城市帶,魯南高鐵今後應在日照規劃連接青島,與膠濟線高鐵以及京滬高鐵山東段共同形成山東省內一個城市內環線。加速融合與互利,徹底改變魯南經濟低谷的身份。
魯南的未來必然是濟寧和臨沂一決雌雄,短期看濟寧還會領跑一段時間,長期看臨沂必然成為魯南地區中心城市,下面說下原因。
1.一個城市的發展短期靠政策,長期看人口。換句話說,只要中國經濟能夠穩步增長,城鎮化能持續推進,那麼未來城市的人口數量和質量終將決定這個城市最終的未來,濟寧人口八百多萬,臨沂一千一百多萬,從數量上來說,臨沂比濟寧多出了個日照,從質量上來說都半斤八兩,所以長遠來看,臨沂的人口占很大的優勢。
2.目前山東規劃的都市圈體系中,魯南被分為了濟棗菏都市圈和臨日都市圈,這種劃分只是單純行政意義上的劃分,而真正的都市圈恐怕應該是濟菏都市圈(其中包括滕州)和臨日棗都市圈,而且濟寧市區並不能對棗庄和菏澤形成有效的吸附作用,但是臨沂對棗庄和日照的吸附是實打實的,日照縣城和棗庄市有很多在臨沂買房置業的。
3.兩市的發展模式註定了他們的未來。濟寧市是典型的小馬拉大車,即中心城區過弱,周圍縣城過強,而臨沂恰恰相反。在如今城鎮化加速的時代,誰的中心城區更強就越能吸引人才,越能讓人口聚集形成虹吸效應。山東的群象經濟造成了山東群山無峰的現象,雖然濟南現在終於想通了這一點卻為時已晚,而且魯南地區距離濟南和青島距離較遠,兩市都無法對魯南地區形成有效的吸附作用,所以未來濟南會是一極,青島會是一極,而臨沂會是第三極,這也能從山東省未來的規劃中看出來。
4.第四點就是未來臨沂將會成為山東乃至全國的高鐵樞紐城市,魯南高鐵將和濟萊臨,臨連,京滬二線交匯,屆時臨沂將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山東南大門,更能為現在物流之都的稱號如虎添翼,到那時臨沂的高鐵將不僅僅是對物流的促進,更是對經濟和招商引資的促進了。
所以我認為臨沂未來必然會成為魯南的中心城市,與濟青三分山東,只是目前這個目標仍然任重而道遠。
魯南高鐵不走繞過棗庄,如果不建支線的話,棗庄直接就成淮海經濟區了,未來有可能直通徐州,棗庄必定被肢解,濟寧區位卻是很關鍵,但是輻射區域卻是很有限。自己下屬縣市吸引力都不怎麼樣,看似人口眾多,但是凝聚力太弱。臨沂確實是未來的發展中心,但是產業不足,地理位置很重要,只要得到省里的支持,必定發展的尤為快速。未來呀,誰主沉浮,還得看下一代咯。我是滕州人,我們滕州不做中心,但卻是每一個老滕縣的中心,這是文化凝聚力。
人口老齡化,未來萎縮已經不可阻擋。高鐵時代,5G時代,市場經濟,人口遷徙自由。人口自然集中。魯南臨日棗濟菏五家,菏澤有人口,有資源,古代曹州,會越來越好。日照,是臨沂派生出來的地級市,臨沂作為一個魯南一哥,國家物流中心。下一步極大可能臨日合並。棗庄,因為煤炭而成立的兩個縣的地盤,面積小,本來是濟寧的兩個縣,現在變成六區一縣級市,一個地級市。苦於圖變,搬家建設新城,經濟乏力,長期找不到出路,煤炭資源枯竭,煤化工是污染企業,夾於臨沂,徐州,,濟寧之間,優質人口多被三家吸走。大學生不回來,就是靠教育資源吸引自己的人,依靠資源轉移聚集人口。很大可能會回歸濟寧。濟寧人多,圈子大,有資源,濟寧人歷來精明。魯南將會形成三個地級市。不會形成所謂中心。如此,撤銷倆地級市,可以節約大量行政開支。
濟寧的發展一直在內訌各自為戰沒有缺乏有人格魅力和氣魄的規劃者一盤散沙
說實在的,魯南的幾何中心在棗庄,但是棗庄轄區面積小,人口少,屬於資源枯竭型城市,現在的工業基礎薄弱,臨沂和濟寧的經濟發展的不錯,但是棗庄的優勢還是在京滬線上,又有大運河,兩條黃金通道,如果加上離徐州較近,與經濟強省江蘇經濟往來較方便,屬於淮海經濟區核心城市之一,相信將來的發展一定不可限量。特別是棗庄薛城之間工業園區勢頭強勁,曾經的魯D再創輝煌指日可待。新一屆棗庄市黨和政府決心很大,相信一定會取得良好的發展。
濟寧沒底氣,鎮不住場。九州,聖地。濟寧弱弱的說,運河。
棗庄地理條件優越會有好的發展前景的。
魯南地區未來的發展前景和方向,不是我們普通人能決定的,畢竟一個城市想有未來,首先就是要確定一個城市到底想發展什麼。
臨沂是靠市場發展起來的城市,也是江北最大的物流集散地,臨沂的老鄰居棗庄,要是說市場,棗庄的百貨批發市場起源比臨沂要早,要強,面對市場,臨沂和棗庄不同的態度,決定了一個城市的未來,一山不容二虎,臨沂大市場發展起來了,曾經輝煌的棗庄的大市場煙消雲散。
臨沂走市場之路比棗庄堅決,一個大市場,想維持下去,必須搞好產品的配套,臨沂能發展到魯南地區最大的城市,大市場可以說:功不可沒。
臨沂的產業基礎,靠市場發展,從低端做起到現在的產業升級轉型,都是圍繞市場營銷,如果有一天,即使市場都不存在了,臨沂的產業基礎也完善了,競爭力也加強了。
日照做為沿海大港口城市,理論上應該發展成為山東第三城,最不及也應該成為魯南地區的第一強,事實上日照的經濟實力只比棗庄強一點。
日照沒有發展起來,其實有許多原因,畢竟一個城市的經濟發展,港口是未來,產業是基礎,日照成立時間短,沒有過去靠行政手段發展的模式,只能慢慢靠自己一點點積累。
說到棗庄,理論上棗庄在魯南地區最有發展前途的城市。畢竟在改革開放初期,從交通優勢上,棗庄這個城市,完全有機會成為魯南第一城。
也許是煤炭資源讓棗庄生活太舒適,錯過了一次次發展提升的機會。
至於其他方面的原因,也許就是我們創造能力,思維邏輯慢了一步,直到煤炭資源優勢消失,棗庄才開始重新認識自己,才開始調整棗庄產業結構。
濟寧是山東重點發展的魯南中心城市,濟寧主城區的弱勢是偏離了交通要道。
濟寧是魯南地區,高 科技 企業最強的一個城市,同樣也是煤炭資源依靠最多的城市。
即使是現在的魯南高鐵,並不能提升濟寧在魯南地區的中心位置,不過省內對待濟寧的待遇明顯高於魯南其他城市,這也是濟寧未來發展的基礎。
濟寧未來的發展方向,可能就是魯南地區最大的高 科技 企業聚集地。
說到底魯能地區沒有一個城市能帶動魯南地區發展,臨沂和濟寧一個圍繞市場,一個圍繞高 科技 ,日照有港口,未來的發展肯定有最多的機會,至於棗庄只能考慮產業創新轉型。
魯南地位未來的發展要以臨沂和濟寧兩個城市為中心,做大做強,以點帶面,撬動整個魯南經濟的發展。
❸ 山東三大經濟圈是什麼
省會、膠東、魯南三大經濟圈。
「三圈」的提出,是山東省委省政府對山東區域發展面臨的國際國內環境、基礎稟賦、長項短板和未來趨勢任務的更深刻的研判;是山東省從單純承接國家戰略,向從自身實際出發,將國家區域發展戰略和山東區域發展實際需求相結合。
形成適合自身發展需要的自主性區域發展戰略的重要轉變;是中央頂層設計與山東自身創新的有機融合,標志著山東通過與多項涉魯國家區域發展戰略有機結合,成功走出一條符合自身特點的區域一體化發展道路。
「三大經濟圈」的空間布局和功能定位時說,省會經濟圈包括濟南、淄博、泰安、聊城、德州、濱州、東營七市,定位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範區、全國動能轉換區域傳導引領區、世界文明交流互鑒新高地。
膠東經濟圈包括青島、煙台、威海、濰坊、日照五市,定位是全國重要的航運貿易中心、金融中心和海洋生態文明示範區,世界先進水平的海洋科教核心區和現代海洋產業集聚區;魯南經濟圈包括臨沂、棗庄、濟寧、菏澤四市,定位是鄉村振興先行區、轉型發展新高地、淮河流域經濟隆起帶。
關兆泉說,三大經濟圈重點圍繞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生態環境共保聯治、產業創新協同共進、文化旅遊融合發展、對外開放攜手共贏、要素資源高效配置、社會事業共建共享等,確定了年度重點任務。
❹ 知不道是什麼地方的方言
魯南地區的方言。
魯南,即山東省南部地區。狹義上的魯南包括濟寧市、臨沂市、棗庄市,廣義上包括:日照、臨沂、棗庄、濟寧、菏澤5個地級市, 面積5.05萬平方公里,佔山東近三分之一。
城鎮上,魯南由濟棗菏都市區與臨日都市區構成,屬於人口稠密區,人口佔全省三分之一。經濟上,魯南經濟圈是山東省三大經濟圈之一,魯南東半部屬於東隴海國家級重點開發區域,並與江蘇緊密連接,是區域重要的鋼鐵及配套產業、能源、化工和物流等臨港產業基地。西半部是山東省級重點開發區域,是魯蘇豫皖邊界區域經濟隆起帶、山東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魯南是落實西部經濟隆起帶戰略的重要空間載體和構築歐亞大陸橋東部新的經濟增長極和絲綢之路經濟帶重要出海通道。也是山東省城市化戰略格局的重要構成部分。
❺ 山東在建的一條高速公路,建設工期為3年,長多少呢
山東,我國的一個沿海省份,位於我國華東地區。山東近些年經濟一直在快速增長中,經濟實力得到很大提升,這與山東一直以來重視交通建設有著密切關系,交通系統在不斷完善當中,正因為完善的交通系統,促進了山東的旅遊業發展。相信有很多人想去海邊看看,山東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山東境內趵突泉,琴島等著名景點,適合海邊度假。
臨淄至臨沂高速公路的建設將進一步完善山東的高速公路線路網,優化交通布局,促進沿線區域資源開發,帶動沿線區域經濟增長。所以大家是不是很期待臨淄至臨沂高速公路的建成呢?
❻ 濟寧到臨沂高速公路有規劃沒有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0-24
❼ 魯南經濟帶的基本介紹
魯南經濟帶包括日照、臨沂、棗庄、濟寧、菏澤5市43個縣(市、區),面積5.05萬平方公里,人口3210.5萬人,分別佔全省的32.1%和34.5%。中心城市為濟寧。2006年,魯南經濟帶生產總值達到4666.4億元,與2000年相比年均增長15.2%,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8個百分點;人均生產總值1900多美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達到227.6億元,年均增長22%。三次產業比例為14.5:53.9:31.6。
加快魯南經濟帶發展具備良好的基礎條件:
1.地理位置比較優越。該區毗鄰江蘇、河南和安徽,位於新亞歐大陸橋東端,處在泛太平洋經濟圈、中日韓經濟圈與新亞歐大陸橋經濟帶的交匯點,也是華東與華北、山東半島與中原地區以及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淮河流域的結合部。在全省經濟發展中具有承南接北的作用,可以同時接受環渤海經濟圈和長江三角洲的輻射。
2.資源優勢比較突出。一是礦產資源豐富多樣。該區已發現礦產60多種,其中濟寧、菏澤、棗庄3市預測煤炭地質儲量450億噸,佔全省的70%以上,其中已探明保有地質儲量220億噸,煤炭產量佔全省的70%以上;菏澤的石油、天然氣預測儲量分別為16億噸和3000億立方米;水泥用石灰石工業儲量約660億噸,石膏370億噸,花崗石、大理石60億噸,具有建設大型優質建材基地的優越條件。二是水資源充沛。區內擁有南四湖、中運河、沂沭河、獨流入海四大水系,黃河又從菏澤進入山東,河流、湖泊、水庫眾多,水資源總量約166億立方米,佔全省的54%,人均水資源比全省平均水平高66%,是我省水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三是勞動力資源充裕。勞動力資源總數超過2100萬人,其中從業人員1845萬人。魯南人民誠信朴實,勤勞懇干,且人力資源成本較低,2006年在崗職工平均工資水平比全省低15%,其中菏澤低38.2%。四是文化及旅遊元素豐富多彩。儒家文化聞名世界,濟寧的孔孟之鄉,水泊梁山、南四湖、京杭運河,,臨沂的文韜武略、蒙山沂水,棗庄的冠世榴園、菏澤牡丹花都、日照濱海風光等,人文旅遊、生態旅遊、紅色旅遊開發潛力巨大。
3.交通等基礎設施比較完善。該區已經形成了海運、鐵路、公路、航空、內河航運縱橫交錯的立體運輸網路。日照港吞吐量2010年即將突破2億噸,是山東省第二大樞紐港,全國第八大港口;菏兗日鐵路與京九、京滬和膠新鐵路在魯南境內相交,形成三縱一橫鐵路主框架;公路四通八達,以5條高速公路和9條國道為骨架,形成了11縱3橫的公路交通網;區域內有臨沂、濟寧兩處機場,臨沂機場已成為國內中型機場中較為繁忙的空港;京杭大運河濟寧以南段航道通過能力達到2500萬噸。
4.產業體系比較健全。經過近30年的改革開放,特別是「十五」期間的大規模建設,魯南地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為更好更快發展打下了良好的產業基礎。農業基礎地位穩固,該區域是全省糧食的主產區,佔全省總產量的近40%,有濟寧、菏澤兩個國家級大型商品糧生產基地。油料、肉類、淡水產品、蔬菜產量在全省均佔有重要位置,具備發展現代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的良好條件。工業體系比較完善,初步建立了以能源、化工、醫葯、機械、建材、紡織、服裝、食品為支柱、門類比較齊全、配套協作能力較強的工業體系。能源供應充足,發電裝機佔全省三分之一。培植了一批骨幹企業和名牌產品。以商貿物流、文化旅遊、酒店餐飲業、房地產業等為主體的服務業發展迅速。 魯南經濟帶在我省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十一五」及今後一個時期,加快開發建設面臨許多戰略機遇。
1.經濟全球化趨勢加快為魯南更好地承接國際國內產業轉移帶來良好的機遇。隨著發達國家產業轉移步伐不斷加快,我國沿海發達地區也出現了發展空間不足,土地、水、電、礦產資源緊張,生態環境壓力增大,商務成本持續增高等問題,一些勞動密集型和資源消耗型產業呈現加速轉移的勢頭。這有利於魯南經濟帶憑借廣闊的市場、豐富的勞動力和成本較低的優勢,在更大規模和更高層次上承接先進技術、資本和產業轉移。
2.國家宏觀政策調整為魯南加快發展帶來環境機遇。國家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加大統籌城鄉和統籌區域發展的力度,進一步加強農業基礎地位,鼓勵和支持能源、服務業、基礎設施和科教文衛事業,扶持欠發達地區加快發展,這些方面是魯南具有獨特優勢和為魯南開發建設提供了良好機遇。
3.「一體兩翼」和海洋經濟發展戰略的實施為魯南加快發展帶來重大機遇。為推動全省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省委、省政府提出並實施「一體兩翼」和海洋經濟發展戰略,將魯南經濟帶作為重點開發區域,進一步加大了政策支持力度。魯南經濟帶正處於工業化加速發展階段,該地區相對於發達地區環境承載能力較強,各種能源資源比較充足,開發潛力和發展後勁巨大。通過學習借鑒國際國內的先進發展模式和成功經驗,發揮後發優勢,可以降低發展的環境成本,迅速趕超先進地區,實現跨越發展。 加快魯南經濟帶開發建設具備了良好的條件,但發展中還存在許多矛盾和問題,面臨的挑戰和制約因素也較多。
1.經濟總量偏小,競爭力不強。魯南地區人口、面積約分別佔全省三分之一,但生產總值僅佔全省的五分之一,地方財政收入不到全省的六分之一。人均GDP僅為全省平均水平的62%,比山東半島城市群、省會城市經濟圈平均水平分別低19800元和9817元。在全省30個經濟強縣中該地區僅有4個,但在30個經濟欠發達縣中卻佔18個。人才特別是高層次人才嚴重不足,科技投入少,創新能力不強。2006年,魯南5市規模以上工業科技活動經費支出僅佔全省的11%,其中研究與開發經費支出佔全省的9%,新產品開發經費不足全省的7%。
2.產業結構不合理,產業趨同問題比較突出。產業結構層次低,第一產業所佔比重依然偏高,產業化、標准化、市場化程度有待提高。工業企業規模偏小,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不夠多,技術含量較低,仍以資源粗加工為主,資源優勢遠未轉化為商品優勢和經濟優勢。服務業發展滯後,仍以傳統服務業為主,現代服務業和新興服務業發展尚處於起步階段。產業發展趨同現象明顯。各市支柱產業主要集中在建材、機械、化工、紡織等傳統產業和領域,同業競爭較為激烈,低技術、低附加值產品雷同問題突出。
3.工業化、城市化水平不高,經濟外向度偏低。2006年,魯南5市工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僅為40.5%,比全省低11.8個百分點;城市規模普遍偏小,帶動能力不強,人口城鎮化率僅為37.5%,低於全省平均水平8.6個百分點。外貿依存度不高,進出口規模小、商品結構檔次偏低。2006年進出口總值96.7億美元,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9.6億美元,分別僅佔全省的10.1%和9.6%。
4.周邊區域競爭壓力大。隨著蘇、豫、皖3省出台扶持政策,邊界經濟發展迅猛,魯南地區發展面臨強大競爭壓力。因此,加快魯南經濟帶發展,提高其綜合實力和競爭力,對於我省在區域經濟發展和競爭中鞏固戰略腹地、拓展發展空間具有重大意義。
❽ 淮海經濟圈和魯南經濟圈哪個前景更好濟寧應該如何立足呢
魯南經濟圈是指臨沂、濟寧、棗庄、菏澤組成的山東南部經濟圈。
淮海經濟圈包括蘇北、魯南、皖北、豫西四個區域。魯南四市是全部都包含在淮海經濟圈當中的。淮海經濟圈崛起對魯南會有拉動作用,魯南崛起對淮海經濟圈會有推動作用,因此要說前景,魯南與淮海經濟圈是相輔相成的。
不過從現實角度來說,淮海經濟圈現在其實只剩下名字了,因為這個區域的城市之間都是各自為戰,即便各自省內的城市之間也沒有什麼協同發展或者共振式效應產生。徐州作為淮海經濟圈的中心,一直沒有對周邊起到任何帶動作用,濟寧、臨沂、連雲港、淮安這幾年發展都不錯,但也都是自顧不暇。因此這些圈子往小了說是各個城市的前景要靠自己,往大了說也就是跟周邊城市能否形成協同發展的事實。
濟寧近些年來的進步有目共睹,和臨沂組成了魯南雙子星。從地理位置來說也是不錯的,同時與淮海經濟區GDP最大的兩個城市相鄰,有更多的商機和人才往來交流的機會。
不過濟寧的運氣並不太好,近幾年剛有起色,山東就搞起了強省會戰略,以濟南目前的實力想要抗衡其他強省會,必然要虹吸省內的資源,集中火力向濟南輸送存量資源。這樣必然就會讓省內其他省市的發展受阻。不僅資源可能會被轉移,企業也面臨被挖角的風險。濟南自從搞強省會以來,已經從煙台、濱州、東營、青島、威海、日照等多個城市挖角大型企業的總部,包括濟寧的兗州煤業總部也被挖到濟南去了。
關於強省會模式下的處境,可參考四川、河南、湖北。成都獨大之後,成都GDP從綿陽的3倍變成了7倍,四川民富最強市攀枝花成為了人口流失最大的城市;鄭州成為國中以後,洛陽連續幾十年的人口凈流入變成了負增長;湖北現在更是成為了養老金缺口第三大省……
很多人以為強省會能夠帶動周邊,其實恰恰相反,強省會之下的省份,省會周邊的城市一個賽一個的窮,資源和人才全都流入了省會。
以前濟南並沒有世界500強企業,但為什麼突然冒出來兩個呢?因為山東能源集團吞並了兗礦,總部設在濟南;山鋼吞並了萊蕪鋼鐵、日照鋼鐵,總部設在濟南。所以山東能源和山鋼就成為了兩個世界500強企業,這種吞並模式跟濟南吃掉萊蕪市一樣的路數。
濟寧現在夾在臨沂、徐州、濟南三個方向當中,支柱產業總部又被濟南挖走,將來想要突出重圍,把競爭轉換為地理優勢是難度極大的。如果改變角色將自身塑造為銜接山東和江蘇的橋頭堡,這是尤為關鍵的。江蘇曾經過度偏重蘇南,現在已經改變了方式,對蘇北也重視起來。魯南這幾年的競爭力也比十年前強了很多。因此作為魯南和蘇北銜接區域的重鎮,濟寧大力發展民營經濟能夠避開濟南重組各種國企搞總部經濟的鋒芒,盡量像東向和南向縱深開展合作,與臨沂搭建起山東版的金華與嘉興。
不管魯南圈還是淮海圈,都要必須堅持自力更生,打鐵還需自身硬,不僅要融入圈子裡,還要立足自我,發展自己,新舊動能轉換,淘汰舊動能,濟寧雖然這兩年放慢了步伐,但是也可以看到她的積極進取,內環高架路貫通,魯南高鐵逐步推進,濟棗高鐵未雨綢繆,棗菏高速聯通湖西湖東,濟微高速正在進行……,十三五已經成為 歷史 ,十四五祝願濟寧越來越好。
魯南經濟圈必須融合淮海經濟圈,因為淮海經濟圈是蘇魯豫皖的融合。如果淮海經濟圈像長江經濟帶那樣強勁,魯南經濟圈四市經濟發展強勁。具體說山東省規劃的魯南經濟圈實際就是魯南經濟帶,協調很困難。淮海經濟圈發展緩慢注意是四個省,協調很困難。
兼顧[贊]
❾ 董彥嶺:去年山東區域經濟發展齊頭並進 三大經濟圈發展各具特色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寶帆
1月19日,山東經濟成績單出爐。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從發布的數據看,全省經濟呈現穩中向好、進中提質的良好態勢,2021年全年山東生產總值83095.9億元,GDP增長8.3%,超過全國平均水平,較好的完成了預期目標。
關於2021年全省經濟 社會 運行數據的情況,山東 財經 大學區域經濟研究院院長董彥嶺對此表示,「2021年山東省的經濟數據整體不錯,並超過了全國的平均水平,說明了山東在「六保六穩」的落實是成功的。」
截至目前,全省共獲評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62家,數量居全國第三位;獲評中央財政重點支持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57家並獲得中央財政資金3.86億元,獲評企業和資金數量均居全國首位;累計培育有效期內的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3424家、瞪羚企業1140家、獨角獸企業20家。統計顯示,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中,72.4%的屬於省新舊動能轉換「十強」重點產業領域;去年營業收入增幅高於面上中小企業8個百分點左右;新增25家企業A股上市,佔全省新增上市企業數量的64.1%。
董彥嶺對此表示,「2021年,山東在進出口和新興產業方面進步很大。尤其是新增25家企業A股上市,「專精特新」企業的發展。這些都體現了山東在保增長以及新舊動能轉換方面取得的成績。」
「並且結合山東省2021年財政收入來看,2021年的經濟走勢還是非常令人滿意的,正在一步步走向復興。而且,不僅發展比較快的城市,產業發展亮點較多,像山東相對欠發達地區,財政收入和GDP增勢也不錯,山東區域經濟發展出現了「齊頭並進」的格局。省會、膠東、魯南三大經濟圈的發展也各具特色,整體穩中向好。」董彥嶺說到。
對於山東未來的發展,董彥嶺提出了自己看法:「首先,要積極發揮經濟圈和城市群一體化的聯動作用。通過擴展市場,增強要素流動來提升發展動力。另外,要重視民營企業的發展,尤其像「專精特新」的企業,這也是國家特別重視扶持發展的企業。」
❿ 山東2025:3大經濟圈,5大國際頭銜,濟南被「拔高」,魯南很尷尬
山東,無論是 人口 還是 經濟 ,都可以稱為 「北方第一強省」 。
這里擁有 過億的人口 ,這里 GDP全國第三 。
在城市發展的格局中,山東 青島、濟南 均已經突破 萬億大關。
未來的「十四五」階段,山東也明確了 3個經濟圈的藍圖 。
山東2035:3大經濟圈,16座大城市,6大交通樞紐,8城房價達1萬+
至於 三個經濟圈如何建設? 近期山東動作不斷。
就在9月初,山東公布了 3大經濟圈的《「十四五」發展規劃》 。
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解讀這 三份文件 ,探尋山東背後的發展密碼。
省會經濟圈,是以省會 濟南為核心 的發展組團。
這里坐擁7大城市,除了濟南之外,還有 6個兄弟城市 ,共 6.09萬平方公里 ,全省最大。
6大城市環繞濟南,將濟南打造成區域發展的引領者。
從整體定位看,省會經濟圈將 3大國際頭銜、2大全國頭銜 。
可見,圍繞 黃河生態和文化 旅遊 ,省會經濟圈大有可為。
在具體空間布局上,省會經濟圈將形成 「1心2圈1帶2樞軸」 的發展格局。
可以看出,濟南始終是經濟圈核心, 「強省會」戰略 下,濟南將具備更強的首位度。
如果說到利好,濟南將優先帶動 東部的淄博、南部的泰安 ,推動同城化進程。
濟南-德州同城化 也被提及,但是不屬於內核圈層,低一個等級。
具體到「十四五」階段的項目層面,規劃還提到 9大軌道交通 。
可以看出,計劃建設的鐵路大都在濟南集中,未來 省會樞紐性地位 將進一步提升。
膠東經濟圈,以青島為核心,還帶 4個兄弟城市 。
這一經濟圈的城市雖然比省會少了2個城市,土地面積也 不足5萬平方公里 。
但是根據規劃,這一經濟圈 2025年的GDP將達到4萬億 。
相比之下, 省會經濟圈 的 目標是3.6萬億 。
可見,膠東經濟圈分布的城市,都是一些 精兵強將 。
從發展定位看,膠東經濟圈的定位比省會經濟圈略低, 2大國際頭銜、3個示範區 。
可以看出,膠東經濟圈要在 海洋上做好大文章 。
畢竟5大城市,都擁有得天獨厚的海洋資源。
在發展布局上,膠東經濟圈 以青島為中心,聚焦7大灣區,重點打造3個 。
除此之外,還要發揮 威海灣、海州灣、丁字灣、金山灣 等作用,發展灣區經濟。
魯南經濟圈,是城市最少的一個, 只有4座城市 ,且沒有明確的牽頭人。
臨沂、棗庄、濟寧、菏澤4市 ,依次 輪值牽頭 ,定期召開會議。
可以看出,這4個城市在 發展上不相上下 ,沒有明顯的龍頭引領。
這4座城市面積 4.52萬平方公里 ,2025年 GDP目標為2萬億 ,均在省內最低。
從定位看,這里沒有國際性的定位,有 3大全國頭銜,1個區域頭銜 。
可以看出,無論是 能級 還是發展目標,均和另外兩個相差不少。
從8月份山東房價數據看, 6城已經破萬 。
相比之下, 魯南的菏澤的房價還不足6000元/ ,同比下跌2.57%。
從8月份的市場看,山東 7個城市出現了下跌。
同比數據看,山東 德州漲幅最猛 ,同比漲幅 超過15% ,均價 逼近1萬。
山東,3大經濟圈規劃出爐。
你認為,房價還會漲嗎?
歡迎投票,表達你的觀點。
歡迎留言,說出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