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李誕怎麼評論經濟學這本書

李誕怎麼評論經濟學這本書

發布時間:2022-09-13 07:29:00

經濟學有什關於這書的

《經濟學原理》,曼昆著,梁小民譯 曼昆(Gregory Mankiw)的這本《經濟學原理》,潘大以前就給投資者朋友介紹過。要說這本書有什麼特點,潘大認為主要有兩點。它最大的特點就是簡單易學,沒有任何基礎的人都可以至少學懂95%。這本書沒有任何高深的理論,而且基本上所有理論都配有案例,非常直觀易懂。這本書的第二大特點就是知識覆蓋面很廣,傳授的是廣義的經濟學原理。比如像貨幣銀行學、財政學、國際金融、國際貿易等學科,在這本書中都被濃縮成為一到兩章的內容。因此,通過學習這本書,初學者將有望對經濟學的主要知識和內容有一個整體性的了解。曼昆的《經濟學原理》,是國內目前銷量第一的經濟學入門讀物。曼昆在書中歸納出的著名的「經濟學十大原理」,也是國內很多教材百抄不厭的對象。譯者梁小民,是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著名經濟學專家,翻譯的質量很高。總的來說,這本書淺顯易懂,非常適合沒有任何基礎的投資者閱讀。《經濟學》,薩繆爾森著,蕭琛譯薩繆爾森(Paul Samuelson)的這本《經濟學》,真可謂是經典中的經典!不說別的,單說出版次數吧,它自1948年初版以來,已經再版到了第18版了。該書作者薩繆爾森,是197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英國著名雜志《經濟學家》認為:「薩繆爾森的《經濟學》一書,可以毫不誇張地講,在全球范圍內形成了重要的影響。」潘大認為《經濟學家》這樣的評論是毫不為過的,因為即使在中國,也有非常多人喜愛閱讀這本書。這本書早年的中國讀者,有的已經成為了大金融家,有的成為政策制定者,還有的成為了最著名的經濟學教授。總的來說,它是一本質量非常高的經濟學教材。薩繆爾森的《經濟學》這本書,難度要略高於曼昆的《經濟學原理》,但仍然是一本針對初學者的經濟學教材。這本書案例不多,但文字和論述非常嚴謹,此外它也是國外累計銷量最高的一本經濟學教科書。潘大認為,這本書是經濟學業余愛好者必讀的一本書,也是各級幹部的辦公室書架上必擺的一本書。想了解一位諾貝爾獎得主眼中的經濟學世界是什麼樣的嗎,想知道我國官員為什麼最喜歡這本書嗎?通過閱讀,相信你不難找到答案。《經濟學》,斯蒂格利茨著,黃險峰譯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所著的《經濟學》,是另一本全球聞名的經濟學教科書,作者斯蒂格利茨是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我們都知道,美國柯林頓政府執政期間,是美國經濟罕見的高增長低通脹的時期,而斯蒂格利茨正是柯林頓經濟智囊團的重要人物。本書與薩繆爾森版《經濟學》不同的是,本書重視不完全競爭和信息經濟學,且加入了一般教科書中沒有的「博弈論」一章。斯蒂格利茨非常重視中國,他特地在該書開頭為中國讀者寫了一封信。斯蒂格利茨說:「《經濟學》(第三版)更系統、更科學地為讀者提供了這些原理,使讀者不僅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國現階段的問題,還可以了解中國未來可能遇到的問題。」該書的很多章節都特別有趣。比如在講到壟斷市場的概念時,引用的是我們熟悉的微軟反壟斷案為案例。毫無疑問,這些有趣的、貼近生活的案例,對於讀者更好的理解該書的內容,是很有幫助的。潘大相信,這本書對21世紀的經濟愛好者是特別有用的。該書不僅教會了讀者怎樣理解新經濟現象,怎樣解釋數字時代的經濟問題,還告訴了讀者怎樣評價亞洲金融危機,以及怎樣看待前蘇聯、東歐和中國的經濟轉軌。總的來說,這本書特別貼近時代,貼近中國,又是大師親筆所著的教材,各位讀者不容錯過。

㈡ 如何評價李誕寫的《笑場》這本書

全書讀下來,有歡樂有開心,但卻不乏思考。

宇宙大王的葬禮,是笑場裡面奇趣的一個有趣故事。主要講的是世間萬物都是由宇宙大王定義的,世界由宇宙大王操控著。

宇宙大王理應是長命百歲,長期掌握運轉世界的齒輪,他不會有疾病上的難題,更不會有情感上的失落。簡單來講,他就是宇宙萬物的神,而且還很年輕,長得還挺俊的。

背景

《笑場》這本書在豆瓣上評分只有7分,說高不高,說低也不低。這本書一直有著相當大的神秘吸引力,原因就出於作者李誕在吐槽大會和脫口秀大會上的個人魅力。

一個不懂自嘲的作家肯定不會是一個好笑的脫口秀的演員,豆瓣上對《笑場》一句評論,實質上是對李誕的一句評論:書挺有意思的。但看著看著,發現這人還是挺防備的,他不會向你透露任何一點真實的喜怒哀樂,反倒是一直給你看你想看的。某個角度來說,挺好,某個角度來說,可惜。

㈢ 經濟學告訴你:人應該努力工作還是當一條咸魚(3/365)

吃蘋果永遠是第一口最好吃,越到後面感受到的快樂就越少,如果連續吃到第10個蘋果,也許就很難再感到快樂了,這就是經濟學里的 邊際效益遞減定律

李誕說這是一個讓人很絕望的事情。

把這個事情放到人生來看,如果你是一條咸魚,那麼你只要稍微一努力,就能得到很多的成就感,隨著你的努力程度的增加,你得到的成就感會越來越少。就好比,一件事情你從50分做到60分,得到的成就感,比從60分做到70分的成就感要高,而邊際的成本卻是越來越高,即你從60分做到70分所需要付出的努力遠遠比你從50分做到60分所需要付出的努力要大。

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還需不需要凡事竭盡全力做到最好呢?還是做到一定的程度就可以見好就收?

經濟學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這就涉及到另一個話題,那就是「邊際平衡」。

所謂的邊際平衡指的是邊際成本=邊際效益 。也就是說,當你做一件事情所付出的額外的成本與其收益是相等的時候,就達到了邊際平衡,這時候就應該停止進一步的努力,因為再繼續下去邊際成本將會大於邊際效益從而導致「得不償失」的局面產生。

換句話說,當你所做的事情已經達到或接近於邊際平衡的時候,你就應該把時間花到其他的地方,爭取總體效益的最大化,因為這樣更加「劃算」。打個比方,如果你的工作已經做得非常好了,那麼你就應該把多餘的時間更多的花在家庭上面而不是加倍努力的工作,這樣才能保證總體的幸福感最強。

因為人的時間、精力、金錢、注意力是有限的,所以每個人都需要成為一個邊際平衡的高手,才能使自己人生幸福的總量達到最大化。

人應該努力工作還是當一條咸魚?答案是肯定的,人應該要努力工作,因為努力工作所帶來的收益可以幫助我們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對於絕大部分的人來說,努力工作的邊際效益是遠大於其邊際成本的,所以我們應該努力工作。即使我們的夢想就是當一條咸魚,也需要先努力工作,等到財富自由之後才能心安理得去當一條咸魚。

那麼,人應不應該996 工作?當然不應該。996工作雖然為我們帶來了工作上的額外收益,卻犧牲了健康、家庭、自我的時間,把這些全部成本計算在內的話,996工作的邊際效益應該是低於其邊際成本的,因此是「得不償失」的。

用經濟學的思維去思考這個問題,就會發現老祖宗的「中庸」思想的智慧之處。萬事萬物,過猶不及,學會在不同的事情之間做平衡,應當是值得我們每個人深思的。

㈣ 《經濟學是什麼》讀書筆記

我們如何用經濟學家的眼光理解個人選擇和市場經濟?

說到經濟學,許多人覺得經濟學枯燥、乏味、抽象、難學,會覺得只有那些需要為國民生計操心的經濟學家才需要學習經濟學。但其實經濟學並不是一門高高在上的學科,而是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科目。

實際上,經濟學還有另一個名字,叫做「選擇的科學」,為什麼這么稱呼呢?因為小到個體,大到國家,我們所能擁有的資源是稀缺的,但我們的慾望卻是無限的。比如,貧窮的國家會糾結,是把有限的財政收入投資到基礎設施建設,還是教育方面。富有的國家也會為把收入用在國防還是社會福利方面而發愁;再比如,當窮人為一日三餐擔心時,富人正在考慮是打橋牌還是打高爾夫球。這些都是稀缺性不同的表現形式。只有學會像經濟學家一樣思考,在面對類似的問題時,我們才能做出正確的決策。

那麼我們該如何用好稀缺的資源,去滿足相對無限的慾望呢?今天我們要介紹的《經濟學是什麼》這本書,就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將經濟學實例與枯燥的經濟學知識融會貫通,幫助我們認識經濟學現象的本質,從而做出更加理智的選擇。

這本書的作者是梁小民,他是中國著名經濟學家,曾任教於北京大學和北京商學院。由於他的書通俗易懂,就算只有小學文化的普通老百姓也能看得懂,因此被譽為「大眾經濟學家」。

好,接下來我們來說這本書的核心內容吧。我將從兩部分為大家講解:第一部分是我們如何用經濟學思維做好個人選擇?第二部分是我們如何用經濟學思維理解市場經濟?

我們先來看第一部分內容:我們如何用經濟學思維做好個人選擇?

我們在做個人選擇的時候,經常會涉及到一個概念:機會成本。什麼是機會成本呢?就是說我們為了得到某種東西,不得不放棄另外一樣東西,這就是機會成本。也就是說,在資源既定的情況下,我們認定某個決策就要放棄另一個決策,得到了點什麼就不得不放棄點什麼。這就像中國古話說的:「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所以,只有當我們理解了「機會成本」這個概念,在面對二選一的情況時,才不會頭腦發熱,做出錯誤的選擇。舉一個例子,小王原來是某機關的一個處長,年薪2.4萬。在下海熱潮中他也辭職下海經商,一年下來賺了5萬元。因此,小王覺得自己下海是對的。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我們來看看經濟學家是如何從「機會成本」的角度來看小王下海的。

我們先來看小王下海賺到5萬元的機會成本是什麼。首先,他放棄了當處長每年的年薪2.4萬元。其次,一個處長的收入絕不僅僅是工資,還有許多隱性收入,比如公費醫療、以成本價購買住房、帶薪年假、年底還可以分些年貨等等,這些隱形收入加起來每年約2萬元左右。此外,小王下海花了10萬元儲蓄,如果這部分儲蓄用來投資,假定利率為每年5%,這樣算的話,小王又放棄了5000元的利息收入。最後,小王當處長時,工作量並不大,晚上還可以舞文弄墨,給報刊寫點小文章,一年下來亦可有1萬元收入。而下海後,他需要四處奔波,勞心勞力,這份閑情沒有了,當然這份收入也失去了。

這樣算下來,小王下海得到了5萬元,但卻放棄了當處長能夠得到的4種收入,共計5.9萬元。雖然小王認為自己下海很值得,但如果我們像經濟學家一樣考慮到機會成本,我們就知道下海其實是虧了。所以,只有當我們像經濟學家一樣思考問題,我們才能做出更加理性的決策,更好地分析各種現實經濟問題。

我們再來看第二部分內容:我們如何用經濟學思維理解市場經濟?

我們要理解市場經濟,就必須要了解價格如何調節經濟。學過高中政治的朋友應該知道,價格是在市場競爭過程中自發形成的。當某種商品的供給大於需求時,生產者為了把東西賣出去會競相降價;當某種商品的供給小於需求時,消費者為了得到東西會競相提價;當供給量與需求量相等時,既不會降價又不會提價。

別看價格的形成看起來很簡單,要知道正是因為價格這只「看不見的手」,市場經濟才能協調運轉。那麼,如果人為的決定價格,會發生什麼結果呢?我們用一個例子來分析這個問題。

一些政府規定醫院的專家門診最高價格是14元,超過這一價格就屬於違法行為。那麼,這種價格會引起什麼後果呢?

由於專家門診的價格低,於是無論是大病還是小病,人人都想看專家門診。但同樣由於專家門診價格低,所以專家看病的積極性並不高。這樣一來,很少有專家願意開放專家門診,但卻有很多人想看專家門診,這就出現了供小於求的情況。在供給不足,而價格又不能上漲的情況下,會出現三種現象:

第一種現象是出現配給制。通俗地講,就是由醫院決定誰能看專家門診。這時,掌管掛號的人就有可能出現受賄現象,誰送禮就把號給誰。

第二種現象是出現排隊制。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按先來後到的順序排隊掛號,每天有限的號掛完為止。這時,病人為了能看到專家門診就要提前排隊。然而人們把本來能用於從事生產活動的時間,用於不生產任何產品或付出勞務的排隊,實實在在是一種資源浪費。

第三種現象是出現黑市。所謂的黑市,就是出現了一批以倒號為業的號販子,他們把每個號賣到100元甚至更高。盡管公安部門屢次打擊號販子,但由於豐厚的利潤,號販子屢禁不止。醫院曾經為了對付號販子,實行了實名制看病,也就是用身份證掛號就醫。但這種方法仍然沒解決問題,號販子由賣號變成了賣排隊。可見,只要存在價格上限,短缺就無法消除,號販子決不會消失。

那麼,我們該如何解決這樣的問題呢?其實正確的做法是放開價格。隨著專家門診的價格上升,人們對專家門診的需求反而會減少,人們會更加傾向於小毛小病不找專家,只有遇到大病、疑難病症時才找專家。同時,願意放開門診的專家也會隨著價格的上漲而增加。這樣,在價格這只「看不見的手」協調下,最終實現供求相等。這時,號販子無利可圖,自然也就消失了。

有些朋友擔心放開專家門診的價格,會導致許多低收入者看不起病的情況。雖然這樣的出發點無可厚非,但在供小於求、號販子橫行的情況下,低收入者也未必看得上專家門診。因此要解決專家門診的供求矛盾,從根本上鏟除號販子,還是要放開價格,而這正是醫療市場化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所以,只有當我們理解了價格機制,我們才能很好地理解市場經濟的運行本質。

講到這里,本書的內容就已經基本結束了。我們再來從頭梳理一下今天分享的要點。

首先,我們講了如何用好「機會成本」,幫助我們做出正確的決策。

其次,我們講了如何理解價格機制對市場經濟的影響。

當然,經濟學博大精深。在個人選擇上、市場經濟的改革上、企業的運行管理和宏觀政策的制定上,我們都能用得上經濟學。總之,經濟學是一門與我們每個人都密切相關的科學,這正是我們要學習經濟學的根本原因。

㈤ 李誕吐槽《吐槽大會》:其實不想做第五季,節目太難看,他是否說出了事實

其實李誕聰明的地方就在於,他把別人想說他的話,自己選說出來,節目不好看是吧!好,我自己先出來承認,脫口秀不好笑是吧!我自己比你們更知道他不好笑。你看吧,僅僅這一點就可以堵上網評的那些無知之嘴,讓這些准備好發言稿的網友們無從可噴,你們說說李誕牛不牛,牛,為什麼啊,因為他敢於剝析自己。

他是有人設的,什麼詩人,諧星,但是你好好想想,一個人把詩與喜劇搞到一塊去了,是不是挺好笑的,是不是挺有後勁的,而李誕完全知道網友們講的是什麼。就像某個節目中當別人問及他老婆為什麼跟她在一起的時候,他開玩笑的說她就是貪戀我的美色,與我內蒙戶口。

你看吧,這種問題如果你認真回答的話,勢必會招來網友們的酸,他就用這種看似不自知的玩笑化解開了,還得了一個笑對人生的好評。

㈥ 《奇葩說》李誕:延遲獲得滿足感過上自己想要的人生

李誕在《奇葩說》里曾經說過:「我們整個人類的發展史,就是怎麼培養自己獲得這種延遲滿足的能力」

網上的解釋,延遲滿足是指一種甘願為更有價值的長遠結果而放棄即時滿足的抉擇取向,以及在 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

下班躺在沙發上,刷視頻,一刷就刷了幾個小時,看著電腦上的空白文檔,腦海里閃過那麼一點愧疚,可很快又給視頻的內容畫面吸引住了,控制不了自己的頭腦,自己的眼睛,任由它們不停的做著對工作無益甚至影響工作的事。

不知道你有沒這樣過:

想玩一會游戲放鬆一下,卻玩到愛不釋手想著吃一會東西就去運動,吃著吃著就忘了時間想看一會電視,看著看著就到了深夜二點想認真的看會書,寫會字,沒兩分鍾就放棄了

我一直以為這是因為意志力差所造成的,直到我讀了《精進》這本書,我發現事實根本沒有想像的那麼簡單。

為什麼玩游戲,刷手機就停不下來,一看書寫字就集中不了精神?因為前者能夠即刻滿足你的需求,能讓你立刻感到開心,興奮等。而後者的收獲,並沒有那麼快能呈現出來,有時候堅持了很久很久也沒有成果。

認真的想一想,同樣是看視頻,看新聞的話,可能看一會就不想看了,但是刷生活類的,搞笑類視頻的話,就一直停不下手來。因為新聞的視頻一般都是比較嚴謹,沒有什麼趣味性,滿足不了大家好奇的感覺。

但是類似於網上的短視頻,有搞笑的,有科普的,有動物的,有植物的,有吃東西的,有工作的,各種各樣的視頻,有見過的,有沒見過的,不僅搞笑,還能滿足各種各樣的需求,而且這種滿足感不用等待,只要你一直刷這種滿足感就能持續,根本停都停不下來

采銅在《精進》這本書里講到,因為大多數人只在乎滿足當下的感受,忽略長遠的利益,不懂的把握時間做對自己最有利的事

分析一件事值不值得做,可以從兩個方面的維度去評估:

一,這件事當下給我的收益,這個收益可以是物質的,也可以是精神層面的,稱為「收益值」

二,收益隨著時間的變化衰退的程度,成為「半衰期」,半衰期越長,影響越持久。

根據兩個維度,可以分為四大類事件:

高收益值、長半衰期

高收益值、短半衰期

低收益值、長半衰期

低收益值、短半衰期

為什麼打游戲會如此吸引人呢?因為它能夠立刻滿足我們的情感需求,是屬於高收益值的東西。

為什麼我們不提倡長期打游戲呢?因為游戲只是一時滿足了我們的情感需求,一旦游戲結束,影響就會消失,並且打游戲對於不是游戲從業的我們來說並沒有實際的收益和幫助,屬於半衰期比較短的事件。

為什麼我們不願意讀書,或者讀書的時間堅持不長呢?

因為讀書並沒有立刻有收獲的,是需要實踐才能有結果,而這個結果需要時間,並不是立刻就能滿足當下的需求,所以人們選擇放棄。

在生活中,我們要把目光放遠一點,做對長期目標有益的事,多做半衰期長的事件,少做與目標不一致的短半衰期事件。

那怎麼做呢?

①確定目標,並且把目標清晰的描述出來

目標是導航,有了目標,方向才不會偏差。

把目標清晰的描述出來,把它具體化到每天可以實施的事。

比如,我定了一個目標,考研。大的目標是考研,把目標具體化的意思是,為了考研這件事我需要做什麼,怎麼去學習。而具體到每天可以執行的事就是,每天我得看多少書,復習多少個資料,完成多少練習。

把這些目標具體到了每天的行動,每天就不會迷茫,就不會為了當下的的利益而放棄了自己的目標

②立馬行動。

把目標想了一萬遍,不去做的話還是什麼也得不到。

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位虔誠的人,天天求神拜佛,求保佑買彩票能中獎。

求了幾十年,他一次也沒有中過。有人問佛祖,為什麼不能讓這位虔誠的人中一次獎呢?佛祖說,我也想讓他中獎啊,問題是他得先去買一注彩票啊。

無論怎麼努力,怎麼想,不去行動的話,最後都有的事都只能是夢想,是在夢里想像的事,永遠都不會實現在現實生活中。

③先完成一個小目標,形成正向反饋,再去做大的目標。

有時候,目標太遠大,需要用一生的努力才能實現。這樣的話,會容易讓一個人看不到希望而放棄。最好的辦法是,先實現這個目標中的其中一個小目標,形成正向的反饋,讓自己在這樣的小滿足中,不斷的增加自己的信心和能力,直到實現最後的目標

比如,我的目標是想成為一名作家,出書。

成為一名作家,首先的是會寫文章。我的小目標是,寫出一篇篇優秀的文章,讓大家喜愛,把自己宣傳出去。文章多人閱讀,多人喜歡,多人反饋,我就能從這些反饋和喜好中出發,不斷的磨練自己的技能,這樣的話,寫書和出書成功的可能性才能更高

④多讀書,特別是經典的書。提升自己,控制誘惑

讀書是提升能力的最直接,最經濟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而經典書之所以經典,是因為它能夠經歷得起時間的考驗,能夠切實解決實際的問題。

通過讀書提高自己的能力,比如,邏輯思考能力,執行力

提升了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眼界,看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有助於自己堅定自己的目標和興趣,專注做自己的事情,抵住外界的誘惑。

半衰期短的事,因為它能夠快速的滿足我們當下的需求,形成了正向的反饋。但短半衰期的事沒有考慮長遠的發展目標和志向。

作家大岩俊之,每年讀300本書以上,不斷的總結讀書方法和經驗,最後幫助他成功的實現了他成為講師的夢想。

⑤延遲滿足感,做長半衰期的事件,對以後的發展起到關鍵的作用

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沃爾特·米歇爾設計了一個名叫的「棉花糖」實驗 。這個實驗是這樣的:

在一間幼兒園里,研究人員找來數十名兒童,帶他們去小教室里坐15分鍾。在桌子上的托盤里,擺放著這些兒童愛吃的東西——棉花糖、曲奇或是餅干棒。

研究員制定了這樣幾條規則,開始了測試:

孩子們可以馬上吃掉棉花糖,但沒有獎勵。

如果能夠等研究人員回來再吃,會額外得到一顆棉花糖做為獎勵。

實驗的結果是:只有約百分之三十的孩子成功等到實驗者返回。

研究追蹤發現,孩子們的學業成績與他們等待棉花糖的能力有關。那些擅長等待的孩子,成績不錯,未來的職業發展更容易成功

有自我意識的孩子更有耐性,從而更擅長推遲享受。

依據這種等待中展現的自我控制能力,米歇爾教授提出了「延遲滿足。」延遲滿足的人,甘願為更有價值的長遠結果而放棄即時滿足,即自控力更強。

延遲滿足讓我們暫時規避了諸多誘惑的打擾,從而更容易掌控自己的人生。

成功的人總是在某一方面優於常人,能夠做到非常自律,控制自己的慾望,延遲滿足感,做對自己目標有幫助的長半衰期的事。

㈦ 如何評價李誕的書

幾年前看到過一句話:聽一個人講話,不要管他說了什麼。要聽他沒說什麼。我覺得這就是李誕。

想寫他好一陣了,一直沒敢寫。太紅了。最近寫好了,沒敢發。更紅了。今天准備發了,我感覺再不發,他可能就不紅了。

我不介紹他了,你們都熟。

買了蛋總兩本書,《宇宙超度指南》和《冷場》。宇宙還沒看,先說冷場吧。

冷場一開始給我的感覺是做作,像一個小學生學大文豪寫故事,高山流水,諱莫如深,但文字功底導致閱讀感很差。開門見山的故事風格,沒有人物介紹,沒有環境鋪墊,跳躍式的劇情,讓人感覺一頭霧水。直到讀完「在白光後」,才感受到了故事的完整性。

類似的體驗讓我想到了另外兩本書:一是《麥田裡的守望者》,這本書的偉大,我不用贅述,讀過並愛上他的人會為之瘋狂。那是一種舉目無親,漂泊多年,無比掙扎的內心忽然看到彼岸的體驗,會在心情的最低谷體會到一種理解。然而不得不說的是,這本書在閱讀中百分之八十的時間都是難受的。這是行文方式帶來的弊端。冷場也是這樣。

另一本書是《從你的全世界路過》,這本書的矯情,鋪滿每一個故事的首頁。這本書也讓人大哭,大笑,大為感動,然後轉眼忘記他講了什麼。

感情的虛偽,恐慌,俗套和真摯。這些東西冷場都說了。但這些文字,他都沒用。人性的狠毒,浪漫,堅守和自私。這些東西它也都說了,合上書,你也就忘了。
TWO

朋友問我喜不喜歡李誕,我總說很難講。比如池子,我就直接說不喜歡。比如馬未都,我就直接說喜歡。但是蛋總不行。蛋總讓人很舒服。(盡管他最近有些事讓粉絲不舒服了)我在想為什麼呢。

後來我明白了。人性啊,是個很矛盾的東西。對大部分人而言,讓你天天墮落,你是做不到的,你害怕自己沉淪。讓你天天進步,你更做不到的,進步需要打磨,這個過程勢必不好受。

就好像一個普通人,你天天讓他玩,他會慌,他會擔心自己這么玩下去,以後沒錢怎麼辦,跟不上社會怎麼辦。你讓他天天讀書,學習,奮斗。他會煩,他會累,會受不了。大家都看高曉松博學多識,出口成章,但是大部分人不會模仿,因為知道這非一日之寒,學也學不來。

這個時候一張一弛中間,李誕出現了。哇,你看這個人,看起來不學無術,特別無厘頭,說起話來好像又幾分道理,嗯,這人不錯,有才,女朋友還漂亮,人生贏家!

這就是我看到的李誕,在這個娛樂至死的年代,說著一些靠譜的真話,在這個快節奏高壓力的社會,講著一些好笑的段子。他好像這個時代兩座大山中間的一條縫,讓許多無處可走的人看到了光。
THREE

我本來是只想說一下書,不太想說人。但是我發現不行。李誕這個人的書,你必須和人一起服用。就像三文魚沾醬汁,光吃魚,淡而膩。光沾汁,咸又嗆,合在一起,好像就有那麼點意思。

蛋總最火的那句,「人間不值得「成了好多人的人生信條。不過好像很多人都忘了前半句:朋友們,開心點!

很多人以為吐槽大會,捧紅了李誕,我覺得不妨網路一下吐槽大會和笑果傳媒及李誕的關系。

很多人擔心黑尾醬哪天不開心甩了李誕。其實你看看微博粉絲數,猜猜身價,也知道大概是誰甩誰了。

最近,李誕疑似出軌。好多人害怕蛋總就要不火了。不如算算他幫黑尾醬直播賣衣服兩小時的收入是普通人年薪的多少倍。做完這些,接下來,可能就知道火不火,其實沒那麼重要。

人間值不值得呢,我說了當然不算,大家說了可能也不算,我覺得吧,誰開心,誰說了就算。
FOUR

最後,

有人問我,《冷場》好看嗎?值不值得買?

我說:不值得。

「那你還買!」

哎,半價嘛。

㈧ 如何評價李誕的《候場》

李誕的《候場》這本書看著看著總會讓我想停下來思考,因為似乎我也遇到過同樣的問題。以下都是讓我不知不覺停下來思考的問題。我有時候也很愛問一些有的沒的問題,一些大家都不會在意的問題,可能腦子真的起泡了。

我看到這一段:「我想要一個人能解釋清楚我為什麼覺得有愧於心。我為什麼活在愧疚里,在負罪感里,我想要個解釋。」

李誕的《奇葩說》《吐槽大會》《脫口秀大會》我都很喜歡,但之前一直覺得李誕很幽默,但也很商人,利益為先的那種,所以沒有太多關注。原來真實的他不是他常常表現出來的那樣的,或許在娛樂圈裡,就必須表現得「那樣」吧!讓我以為就是「那樣的」,看了這本書挺驚訝的。

一些真正利益為先的人很少會思考這些問題的,因為這些思考不能帶來實際利益,還常常被各種內在自找的矛盾折磨,就是自尋煩惱,對於他們來說是無聊的無用功,所以他們更多時間在想怎麼掙更多的錢。李誕會思考這些,至少證明他不是只在乎錢的人。

這本書在講自己,很真誠,很勇敢。人皆在候場之中,一定有些答案以問題的形式存在於現實之中。

㈨ 《奇葩說》中的李誕,他究竟有多麼毒舌

《奇葩說》中的李誕,他究竟有多麼毒舌?聽說《奇葩說》是一檔誕生於飯局的節目。據說是馬東和高曉松一起吃飯,席間高曉松談起了曾經一檔辯論節目,然後提議馬東可以做一檔屬於現代年輕人的節目,可以把辯論和娛樂綜合起來。於是,便有了《奇葩說》。第一季的兩位常駐導師高曉松和蔡康永,都是非常有文化底蘊,同時又有綜藝細胞的,尤其是蔡康永,做了12年的《康熙來了》,讓他成為了台灣綜藝界不可或缺的一員,之後蔡康永結束了《康熙來了》,把一大部分精力轉移到內地。脫離了《康熙來了》的蔡康永,在《奇葩說》其實更能展現他的文化底蘊。

其實在之前的節目當中,每當看到李誕在辯手辯論的時候,總是出來搭茬,有時候會覺得他不禮貌,或者有點兒過度興奮。例如他在反駁陳銘的時候說「我覺得你就是想贏」。難道在《奇葩說》的舞台上想要贏有什麼不對嗎?馬薇薇黃執中他們在辯論中不也都是為了贏嗎?他們說的每一句話也不會是他們真正內心的觀點,他們也只是在找一個角度,能讓自己的隊伍贏了而已,所以想贏有什麼不對呢?直到最新一期,選手們錄制都到了特別疲憊的階段,場上哭成一片。而在感人至深的階段,台上其他導師依然能夠非常理智的說自己的觀點,只有在這個時候,李誕的調皮搗蛋,反倒顯示出了人情味。

㈩ 《經濟解釋》這部書,你認為它所表達的意思是什麼

《經濟解釋》這本書的作者是張五常,它所表達的意思就像他所說的:人人都做經濟解釋的弄潮兒。作者從專業的經濟學的角度,講述了供需之間的關系以及價格體系。

《經濟解釋》這本書是由2015年在中信出版社出版發行的,這本書在經濟學的領域里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可以說是一部經典之作。從中可以從經濟學的角度,深刻地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和貫徹的思想。

《經濟解釋》這部書的作者-張五常

《經濟解釋》這本書的作者是張五常,張五常是國際上知名的經濟學家,他畢業於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大學。退休以後,開始著手寫《經濟解釋》這部書。張五常的一生性格狂放,因此,在經濟學的領域里一度獲得“狂生”的稱謂。他在經濟學領域里的地位,也是無與倫比的,可以說是華人經濟學的泰斗,曾經是唯一一個被邀請參加頒發諾貝爾獎的嘉賓。

與李誕怎麼評論經濟學這本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看美女的隱私倍位什麼樣 瀏覽:159
香港著名故事有哪些 瀏覽:21
事業單位工作抑鬱症怎麼辦 瀏覽:848
故事作文梗概300字有哪些 瀏覽:205
經濟學考研哪個輔導機構比較好 瀏覽:209
遇到事業疲勞期怎麼辦 瀏覽:232
沙灘美女配什麼音樂 瀏覽:795
396經濟類聯考有什麼專業 瀏覽:476
計生所和衛生健康所哪個好 瀏覽:681
愛情用什麼保證 瀏覽:298
男10月蛇和女12月羊婚姻如何 瀏覽:715
美女准備健身怎麼訓練 瀏覽:884
濮陽有哪些美女 瀏覽:632
忠誠的婚姻關系有什麼優勢 瀏覽:753
幸福的家庭用日語怎麼說 瀏覽:917
對象做噩夢了怎麼講故事 瀏覽:838
美女哪個不值錢 瀏覽:323
幸福滿意乖巧反義詞是什麼 瀏覽:653
涉外婚姻分離怎麼辦 瀏覽:495
不認識的女孩想聽故事怎麼回 瀏覽: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