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經濟學的經營成果的享受者有哪些

經濟學的經營成果的享受者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9-13 01:45:39

① 什麼是經濟效益

經濟效益是指農業生產中所取得的有效成果與勞動佔用和勞動消耗量的比較。講求經濟效益,就是要以盡可能少的勞動佔用和勞動消耗,生產數量既多質量又好的農產品。在進行效益核算時,把生產的勞動成果稱為產出或所得,把勞動佔用或消耗稱為投入或成本,則經濟效益與投入、產出的關系為:

經濟效益=勞動所得(產出)/勞動佔用或消耗(投入或成本)

產出和投入比較的結果,反映了生產經營活動達到的目的狀態和程度。同一項生產經營活動,效益大小同勞動成果或產出成正比,同勞動佔用和消耗或投入成反比。單位投入所得產出數量越多、質量越好,經濟效益就越好,反之,就表明農戶生產經營的效益差。

② 西方經濟學中經營六種活動有哪些

是這樣,法約爾認為經營和管理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經營是引導一個組織趨向一個目標。
經營包含六種活動:
技術活動(生產)、商業活動(交換活動)、財務活動(資金的籌集、控制和使用)、安全活動(財物和人身安全)、會計活動(記賬算賬、成本核算和統計等)、管理活動。

法約爾指出,人們對前五種活動了解較多,但對管理活動知之甚少。
管理是一種具有一般性的、適用於企業、事業單位和行政組織的一般職能。管理具有可概念化、可理論化、可傳授的特點,應該大力發展管理教育。

③ 經濟學方面的大師級人物有哪些啊

普哈拉 (C.K. Prahalad),密西根商學院的企業管理教授,哈佛大學客座研究員,歐洲知名管理學院 INSEAD 及印度管理學院客座教授,被譽為全球最先進的策略思想家之一。普哈拉教授也向世界各地大企業提供管理咨詢服務。 普哈拉教授的研究重心在於大型多元化跨國企業的最高管理層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他們給企業所帶來的價值。他與哈默爾合著的《競爭大未來》一書,曾被美國《商業周刊》評選為1994年商業類書籍排行榜第一名。該書已被翻譯成十四種文字。普哈拉教授亦撰寫過好幾篇得獎文章,如獲得1989年與1990年"麥肯錫獎"的《策略意圖》(Strategy Intent)和《企業的核心競爭力》(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華爾街日報》在高階經理人教育專題報道中將普哈拉選為全球前十名最佳教授。美國競爭力協會也在 1995 年頒獎給他,表彰他對競爭力研究的貢獻。 羅伯特·卡普蘭論實施戰略圖的兩大挑戰 在實施戰略圖過程中面臨的兩大挑戰分別是溝通和持續性——溝通是指在使用「戰略圖」的時候,要讓所有人理解他的目標與公司願景的關系;持續性則是指一旦決定執行某個戰略,領導的長期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大師小傳: 羅伯特·卡普蘭(Robert S. Kaplan),平衡記分卡的創始人。1992年羅伯特·卡普蘭與戴維·諾頓(David P. Norton)發表了關於平衡記分卡的第一篇文章《平衡計分卡——業績衡量與驅動的新方法》。他們的著作還有《平衡記分卡的實際應用》、《戰略中心型組織》和《戰略地圖——化無形資產為有形成果》。 卡普蘭現執教於哈佛商學院領導力開發專業之Marvin Bower教席。 戴維·烏爾里克:企業何時該從外部納賢 企業在五種情況下適合從外部招賢納士:一是出於地域擴張的考慮,企業現有管理人士不熟悉當地情況,語言上也存在障礙;二是企業希望把眼光放得更遠、在一個增長迅猛的新領域加強專家實力時;三是招聘企業顧問或首席執行官的某些職位;四是物色合適人選幫助公司推出新的戰略業務;五是將內部經理人屢屢碰壁的業務交給一個外來經驗豐富的管理者。 大師小傳: 戴維·烏爾里克(David Ulrich)是美國密歇根大學羅斯商學院教授,人力資源領域的管理大師。在美國《商業周刊》舉行的調查中,烏爾里克是最受公司歡迎的進行企業內訓的管理大師,排在約翰·科特、彼得·杜拉克、邁克爾·波特等人之前。 大前研一論授權不能連累顧客 經理人在授權前,要認清下屬的能力和技能,並考慮他今後的發展方向,確定合適的許可權范圍;把握他現有的能力水平與許可權所要求的能力水平之間的差距,做好縮短這種差距的思想准備。在授權的過程中,切記不要連累顧客。 大師小傳: 大前研一,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博士,曾任麥肯錫日本分公司董事長,兼任許多跨國公司的管理顧問。1994年7月離開麥肯錫,1996年起任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斯坦福大學客座教授,現任創業者商學院校長。被英國《經濟學人》雜志評選為「全球最頂尖的五位管理大師」之一,「日本戰略之父」。 丹尼爾·卡尼曼論企業的決策毛病 最讓我驚訝的是,企業在不斷地決策,但對於決策的正確與否卻不予以跟蹤。他們不願從錯誤中學習,甚至不願為發現自己的錯誤做出一點點努力。這並不是偶然現象,他們就是不想知道。指派專人將決策登記在案,若干年後評估其中的偏差、失誤、錯誤的預期、判斷失當的因素——這都是為了讓決策流程更合理,可企業並不打算這樣做。 大師小傳: 丹尼爾·卡尼曼(Daniel Kahneman),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心理學和公共事務教授,擁有以色列希伯來大學、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和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教授頭銜。 卡尼曼的突出貢獻在於,將來自心理研究領域的綜合洞察力應用在了經濟學當中,特別是研究了在不確定狀態下人們如何作出判斷和決策。其研究成果挑戰了正統經濟學的邏輯基礎--理性人假定,並提出了著名的「前景理論」。 彼得·杜拉克論組織變革四原則 第一,有組織地放棄昨天,「放棄什麼內容」和「放棄什麼方式」需要有系統地進行;第二,有組織地改進,包括產品、服務、生產流程、市場營銷等方面;第三,挖掘成功經驗; 第四,系統化的創新原則。 大師小傳: 彼得·杜拉克(1909-2005),「現代管理之父」、「大師中的大師」。其多樣化的成長環境和豐富多彩的職業經驗,造就了一代管理宗師。他生於維也納並在那裡和英國接受教育,在德國法蘭克福當報紙記者的時候獲得公共與國際法博士學位,然後擔任倫敦一家國際性銀行的經濟學家。後來他去了美國,先是在大學里擔任政治與哲學教授,接著就在管理學院開始了長達60年的管理教育和咨詢工作。 他為許多世界上最大的公司和非贏利機構提供咨詢。他一生著作等身,撰寫了幾十本管理著作,其中《管理的實踐》和《管理:任務、責任和實踐》是他的巔峰之作。 在他的書中,杜拉克提出了「目標管理」、「知識工人」等眾多刷新管理界的創見。他的突破性思想用一句話來高度概括:管理學一起走過從目標管理到管理知識工人的過程

④ 經濟學中收入,收益,利潤之間有什麼區別和聯系

收入的定義包括收益和利潤。收入是企業在正常活動過程中產生的,有多種名稱,包括銷售收入、服務費、利息、股息、特許權使用費、租金等。 利潤:指符合收入定義但可能或可能發生的其他項目不會在企業的正常活動中產生。收入代表經濟利益的增加,與收入的性質無異。因此,它沒有在此結構中作為單獨的元素列出。收入是指從財產中獲得的自然或合法的成果,生產經營收入、營業收入和收入。
收入的概念最早出現在經濟學中。在國家財富中,亞當·斯密將收入定義為「在不侵蝕資本的情況下可以消費的數量」,並將收入視為財富的增加。後來,大多數經濟學家繼承和發展了這一觀點。阿爾弗雷德·馬歇爾在其經濟學原理中將亞當·斯密的「增加財富」的收入觀引入企業,提出了區分實物資本和增值收入的經濟收入思想。
拓展資料:
1、收入既不是收入也不是利潤,但收入和利潤都屬於收入。盈利能力一般是指個人開發生產的總量和數量,包括企業尚未銷售、未形成收入的存貨管理價值。企業在會計期間增加的經濟利益,除所有者的投資外,通常稱為收益,包括收益和利潤。收入是指企業在日常生活活動中形成的經濟發展收益的總流入,這將導致公司所有者權益的增加和非所有者投入的社會資本成本增加,包括產品收益。銷售及管理收入、勞務收入、資產使用權轉讓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股息收入等,但不包括向第三方或客戶收取的費用。
2、收入是指企業的非常規活動所形成的經濟利益的流入,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與所有者投入的資本無關。收益包括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收益和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收益。利潤是指一定時期內生產經營活動的結果,即收入與支出的差額。是反映經營成果的最終因素。利潤(凈利潤、凈利潤)=收入費用(含所得稅)。
3、收入和收入的區別如下:定義不同收入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形成的、會增加所有者權益的與所有者投入的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收入是指財產的自然或法定利率。范圍不同收入是指個人,包括學生、個人或企業,在銷售和經營商品、提供信息服務、轉讓公司資產使用權等日常生活活動中形成的經濟發展利益的總流入。它通常可以包括中國商品或服務的銷售業務收入、利息收入、特許權使用費收入和股息收入。收入一般是指個體生產的總金額和金額,包括尚未銷售和未產生收入的存貨價值。
4、定義不同收入是指在財產上取得的自然或合法果實。非所有者也可以按照法律規定或者所有者的同意取得使用權。生產或商業收入、營業收入和收益。利潤是指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包括收入減去費用後的凈額、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損益等。概念不同收入經濟理念:精神上的收獲——精神上的滿足;實際收入——物質財富的增加。

⑤ 政治經濟學重點知識

在發展過程中,政治經濟學的內涵一再演變,目前經濟和政治的整合研究成為政治經濟學研究的一個潮流。那麼你知道政治經濟學都有哪些重點知識嗎?接下來我為你整理了政治經濟學重點知識,一起來看看吧。

政治經濟學重點知識:我國的經濟制度和市場經濟

1.公有制經濟的含義:生產資料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的根本經濟特徵,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在我國,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包括國有經濟、集體經濟以及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

2.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作用: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起主導作用,這種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一、“對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和關鍵領域,如金融、通訊、鐵路、航空、電力、石油、天然氣、冶金、化工等,國有經濟必須占支配地位。”二、國有經濟要增強自己的控制力和競爭力,引導和影響其它所有制經濟的發展,並在國內外競爭中不斷擴大。

3.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主要體現在兩方面:“第一,就全國而言,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公有資產占優勢,既要有量的優勢,又要注重質的提高。第二,公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

4.公有制的實現形式應該多樣化:①必要性:一切映社會化生產規律的經營方式和組織形式都可以利用。這也是由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的規律決定的。只要符合‘三個有利於’,各種形式都可以利用。②形式: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承包、租賃;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③意義:不僅有利於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壯大,也有力地推動了整個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

5.集體經濟:是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實現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經營體制:以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制和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

6.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屬於公有制經濟。如果國家和集體控股,企業就具有明顯的公有性,有利於增強公有制的主體地位。

7.我國的非公有制經濟:①地位和作用: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注意:不能說是"社會主義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或重要經濟形式")對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積極性、加快生產力發展具有重要作用。②對非公有制經濟的方針: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依法加強監督和管理,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

8.我國現階段的經濟制度:

①內容: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②必然性:根本原因: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規律決定:評價所有制結構優劣的標准:是否適合現實的生產力狀況。具體原因:Ⅰ、社會主義性質:堅持公有製作為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Ⅱ、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生產力水平較低且發展不平衡。Ⅲ、“三個有利於”的原則: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有利於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③實踐證明:堅持公有制為主體,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統一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不能把這兩者對立起來,各種所有制經濟完全可以在市場競爭中發揮各自的優勢,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9.我國現階段的分配方式:

(1)按勞分配:前提——社會主義公有制,是個人消費品的分配方式。

(2)按個體勞動者的勞動成果分配。

(3)按生產要素分配:憑借生產要素而取得個人收入的分配方式。①勞動:在私營企業和外資企業中勞動者獲得的工資收入。②資本:私營企業主取得稅後利潤;利息;股息分紅;債券股票交易收入。③土地:出租土地、房屋取得的收入。④技術、信息:科技、信息工作者提供技術和信息取得收入。⑤管理:企業的管理人才憑借管理才能在生產經營中的貢獻參與分配。

(4)福利性分配和社會保障分配。

10.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的必然性:

(1)這是與我國現階段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的。我國現階段生產力總體水平低、發展不平衡和多層次的狀況,不可能實行單一的分配方式。

(2)這是由我國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所有制結構決定的。在公有制經濟之外,還存在著多種非公有制經濟,因而也就必然會存在多種非按勞分配的個人收入分配方式。

(3)這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存在資本、勞動力、土地、技術等生產要素等多種所有者,而這些生產要素在生產中各自發揮了相互不可替代的作用。

11.市場經濟的含義: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的經濟。

12.市場經濟的一般特徵(1)平等性:①含義:市場上經濟活動參加者之間的關系平等。②決定:這種平等是由價值規律的作用決定的。③表現:A、地位平等;B、等價交換(2)競爭性:①含義:經濟活動參加者之間存在著廣泛的競爭。②原因:競爭是商品交換得以進行的前提;③作用:競爭是市場經濟有效運行的必要條件。A、價值決定價格:競爭→壓力→改進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實現優勝劣汰;B、供求影響價格:充分的市場競爭→可以保證價格變化的靈敏性→使供求關系盡快得到調整→促進資源優化配置的實現。④原則:公平競爭。⑤負面效應:盲目競爭可能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競爭會導致壟斷,從而不利於資源的優化配置。

(3)法制性:①含義:社會經濟運行有健全的法制基礎,生產者和經營者的經濟活動依據市場經濟的法規進行。②作用:協調和處理矛盾、體現公正平等原則的依據和准則。③要求:學法、懂法、守法、用法。

(4)開放性:①含義:指市場不是相互封閉的,全國是一個統一的大市場,並同世界市場聯在一起。②開放性是市場經濟的要求和內在屬性:A、社會分工和生產專業化廣泛發展的要求B、資源優化配置的要求C、充分利用國際資源的要求。

13.知識運用:如何認識地方保護和行業壟斷?

(1)含義①地方保護(地區封鎖):地方政府從本地利益出發,或者不讓緊缺的原材料等產品流向外地,或者不讓外地產品進入本地市場參與競爭,或者對外的產品採取歧視措施,人為地分隔市場。②行業壟斷(部門壟斷):資源壟斷性部門和市場集中度高的部門,限制競爭或搞壟斷價格。(2)危害①否定了市場主體的平等地位和等價交換原則②排除競爭,保護落後,破壞了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③擾亂社會經濟秩序,損害其他經營者和消費者利益④違背社會分工和生產專業化發展要求,割裂了全國統一的大市場,阻礙資源優化配置(3)措施①宏觀調控;②依法治國;③以德治國。

14.市場經濟的特徵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市場經濟是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的一種有效形式。

15.國家的宏觀調控:

(1)含義:國家運用各種手段對國民經濟進行的控制和調節。

(2)必要性:市場的調節作用不是萬能的。在市場調節可以廣泛發揮作用的領域,市場存在固有弱點和缺陷①自發性:產生不正當經濟行為;擴大收入差距,造成兩極分化,引起社會矛盾,不利於經濟和社會健康發展。②盲目性:經濟活動的參與者是分散的,各自獨立,信息不全,造成經濟波動和資源浪費③滯後性:事後調節,有時間差,造成經濟波動和資源浪費。

(3)市場調節和宏觀調控的關系:市場經濟的正常發展,要求發揮市場的作用,但也需要國家的宏觀調控。只有把"有形的手"與"無形的手"結合起來,才能克服市場的缺陷,保證市場經濟健康、有序地發展。

(4)目標: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穩定物價,保持國際收支平衡。

(5)手段:(1)經濟手段:①含義:國家運用經濟政策和計劃,通過對經濟利益的調整而影響和調節社會經濟活動的措施。②內容:A、經濟政策:財政政策、貨幣政策(信貸政策、利率政策、外匯政策等);B、經濟計劃:十年規劃、五年計劃、年度計劃、西部大開發戰略等

(2)法律手段:①含義:國家通過制定和運用經濟法規來調節經濟活動的手段。

②作用:整頓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健全現代市場經濟的社會信用體系,打破行業壟斷和地區封鎖,促進商品和生產要素在全國市場自由流動。

(3)行政手段:①含義:國家通過行政機構,採用行政命令、指示、指標、規定等行政措施來調節和管理經濟的手段。②特點:直接、迅速③要求:必須反映客觀經濟規律的要求,不能片面強調和過多運用,否則,將不利於市場作用的發揮,甚至產生消極的後果④當前我國宏觀調控的改革主要是減少和規范行政審批,強化法律和經濟手段。

(4)結論①國家宏觀調控的手段各有所長,各具特色,它們相互聯系,相互補充,共同構成了宏觀經濟調控手段的體系②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應該以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為主,發揮宏觀調控的總體功能。③宏觀調控必須尊重市場經濟規律。

政治經濟學重點知識:企業和經營者

1.企業及其作用

企業是最重要的市場主體(表現)①市場經濟活動的主要參加者。②社會生產和流通的直接承擔者。③推動社會經濟技術進步的主要力量。

2.公司是企業的一種重要形式,它由法定數額的股東組成(基本特徵)。大中型企業一般都採取公司形式。

3.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責任公司:(1)股份有限公司:通過發行股票籌集資本,把全部資本分為等額股份,股東(持有股票的人)以自己所持股份的數額,對公司承擔有限責任,公司則以其全部資產對自己的債務承擔責任。股份有限公司的最高權力機構是股東大會,它是由持有公司股票的成員組成;股東大會的常設機構是董事會,負責處理公司重大經營管理事宜;總經理由董事會聘任,負責公司的日常經營;監事或監事會對董事會和經理的工作進行監督。

4.股票和股票價格(1)企業:籌集資本的一種形式,不可退還的永久性證券。(2)股東:入股憑證,是取得收入的一種有價證券。參與公司經營管理和分享公司的盈利。(3)居民:投資,是為了獲得收入→股息或紅利;(4)股票價格=預期股息/銀行利息率。

5.股份制是社會化大生產發展的產物:(1)股份制是現代企業的一種資本組織形式→公有制經濟的主要實現形式→國有企業實行股份制的作用:有利於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使企業真正成為適應市場需要的法人和競爭主體,有利於提高資本的運作效率(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有利於擴大國有資本的支配范圍。(2)股份制本身不具備制度屬性,關鍵是看它從屬的社會基本經濟制度的性質,看它的控股權掌握在誰的手裡。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國家和集體控股,它就具有明顯的公有性,有利於擴大公有資本的支配范圍。

6.國有大中型企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

(1)地位和作用:國民經濟的支柱。(注意:公有制經濟是國民經濟的主體,國有經濟是國民經濟的主導,國有大中型企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①控制國民經濟命脈②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③社會主義國家的主要經濟基礎.④直接關繫到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重大的經濟問題),社會主義制度的鞏固(重大的政治問題)。

(2)目標和措施:①調整國有經濟的布局和結構,“抓大放小”,“有進有退”,進一步放開搞活國有中小型企業→通過市場和政策引導,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公司大企業集團

②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規范的公司制改革:推行股份制,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投資主體多元化,重要的企業由國家控股。③推進壟斷行業改革,積極引入競爭機制。

7.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1)經濟效益的含義:經濟效益=生產總值/生產成本。

(2)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性:衡量一切經濟活動的最終的綜合指標,企業一切經濟活動的根本出發點。

(3)提高經濟效益的方法和途徑:①科技:依靠科學進步,採用先進技術,用現代科學技術武裝企業,提高企業職工的科學文化水平和勞動技能,使企業的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單純依靠增加投資,鋪新攤子,擴大規模,增加人員、設備的方式來增加國民經濟總量。也叫外延型增長方式)向集約型(在外部規模不擴大,人員、設備不增加的前提下,主要依靠採用先進技術和工藝,改進機器設備,提高產品科技含量的方式來增加國民經濟總量。也叫內涵型增長方式)轉變。②管理:採用現代管理方法,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提高勞動生產率,以最少的消耗,生產出最多的適應市場需要的產品。

(4)實行兼並和破產,讓企業參與市場競爭,接受優勝劣汰選擇①企業兼並和破產是市場競爭優勝劣汰的必然結果(價值規律的作用)。②企業兼並和破產只是手段,目的是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經濟效益,增強企業競爭力。③鼓勵兼並,規范破產,不斷完善兼並和破產制度→加強國家宏觀調控:建立社會保障制度,實施再就業工程

8.企業信譽和企業形象

(1)作用:企業的無形資產,企業經營成敗的重要因素,開發企業的金鑰匙。

(2)表現:企業信譽和企業形象集中表現在產品和服務的質量上→名牌戰略。

企業的競爭,歸根結底是經濟實力的競爭;而經濟實力的競爭,歸根結底就是產品質量的競爭。誰的產品好,誰的質量高,誰的牌子過得硬,誰就有競爭力,誰就能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名牌產品質量優,信譽高,競爭力強。名牌產品可以樹立企業良好的信譽和形象,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發展需要名牌,民族振興需要名牌,國民消費需要名牌,國際競爭更需要名牌,因此,企業產品開發要以創名牌為主導。

9.正當競爭和不正當競爭

(1)正當競爭:①含義:經營者在遵守法律和市場活動准則的前提下,以提高勞動生產率和促進技術進步為目的,用正當的手段進行競爭。②方法:提高質量,改進技術,降低成本,創立名牌,提高信譽。③意義:保護國家、集體和消費者利益,提高勞動生產率,促進技術進步,有利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

(2)不正當競爭:①含義:經營者違反有關法律法規,損害其他經營者的合法權益,擾亂社會經濟秩序的行為。②方式:通過躲避法律或直接違法的形式,採取弄虛作假,欺詐,損人利己的手段牟取高額的利潤。③危害:損害了其他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擾亂了社會經濟秩序,不能增加社會財富,給現有財富帶來巨大浪費,是法律所禁止並要受到法律制裁的。

政治經濟學重點知識:產業和勞動者

1.三大產業的劃分:我國根據人類社會生產活動的歷史順序和各行各業的性質,第一產業是農業;第二產業是工業和建築業;第三產業是第一、第二產業以外的所有行業的總稱。

2.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

(1)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業是國民經濟中最基本的物質生產部門,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性地位與作用,主要表現在:農業是人類社會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農業是工業等其它物質生產部門與一切非物質生產部門存在與發展的必要條件;農業是支撐整個國民經濟不斷發展與進步的保障.

從經濟角度看,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是經濟發展的基礎。從社會角度看,農業是社會安定的基礎,是安定天下的產業。關繫到社會的安定。從政治角度看,農業是國家自立的基礎。

(2)我國農業的現狀

我國農業的基礎地位仍然較脆弱,我國農業發展速度仍相對滯後。表現:首先,我國農業的技術裝備水平與勞動生產率水平均比較低、基礎設施薄弱、抗災害能力差。其次,我國農產品供給尤其是糧食供給始終處於基本平衡但偏緊的狀態。最後,我國農業生產面臨著可耕地少、人口多的具體國情。農業人均資源佔有量在世界上屬於低水平,這是我國農業發展的最大制約因素。

(3)進一步加強農業基礎地位,實現農業現代化的主要措施

必須走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的道路(新的提法是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高產、優質、高效農業實際上是將農業生產從原來追求產品數量為主轉變到高產、優質並重和提高效益上來。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的核心是實現農業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轉變。這是完成我國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過渡,最終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①穩定和完善黨在農村的各項政策。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②關鍵是發展農業科學技術。

③增加農業投入。

④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

⑤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3.工業的主導作用

(1)工業的主導作用主要表現在工業是國民經濟各部門進行技術改造的物質基礎。

(2)要著重發展建築業、機械工業、信息產品製造業、石油化工業和汽車製造業,使它們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

(3)新型工業化道路。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

4.積極發展第三產業

(1)積極發展第三產業的必然性:第三產業的普遍興起已成為全球性的經濟發展趨勢,第三產業的興旺發達是現代經濟的一個重要特徵;第三產的繁榮與發展程度的高低,已成為衡量現代社會發達程度的主要標志之一。

(2)我國積極發展第三產業的意義;①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可以有效地推進我國工業化和現代化的進程;②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可以擴大就業領域和就業人數,保證社會安定;③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可以顯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質量,可以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5.優化產業結構

要進一步推進我國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形成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基礎產業和製造業為支撐,服務業全面發展的產業格局。

6.勞動者的基本權利和義務

(1)勞動者依法享有的主要權利: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這是勞動者依照勞動法享有的最重要的權利。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休息、休假的權利。享有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

(2)勞動者提高職業技能和遵守職業道德的重要性

提高職業技能的意義:首先,從國家的角度講,勞動者職業技能的高低直接影響著一個國家的勞動生產率水平。其次,從勞動者個人角度講,勞動者職業技能的提高,是勞動者迎接21世紀挑戰的需要。

提倡遵守道德對於勞動者個人來講,其重要意義在於:遵守職業道德是每個勞動者基本的道德准則。其次,從國家和社會的角度講,遵守職業道德是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的保障。

7.勞動合同制度

訂立勞動合同必須遵守的基本原則:平等自願的原則(核心原則);協商一致的原則(平等自願原則的延伸和結果);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原則(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則)。

8.社會保障制度的基本內容、原則和作用:

(1)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支柱。

(2)基本內容:社會保險(社會保障制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內容)、社會救濟、社會福利和社會優撫。

(3)建立社會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則:既要有利社會生產又要保障基本生活;權利和義務相統一;

(4)建立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要意義:

⑥ 諾貝爾經濟學獎公布,3位獲獎者分別有哪些重要貢獻

諾貝爾獎在各個領域都算得上是一種至高無上的獎項了,很多人究其一生追求極致,也未得到諾別爾獎的親睞。但是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的三位獲得者,可以說是實至名歸了。若不是在領域內孜孜以求,想必也不會在全球優秀的人中脫穎而出。

最後,第三位獲獎者克雷默是世界經濟論壇的全球領袖之一,他曾提出著名的經濟學理論「O型環經濟生產理論」。有著「青年領袖」之稱的他,近期的研究集中在發展中國家的教育,衛生和農業等方面。,而且他的實驗室研究成果在國際上也得到了認可。

⑦ 經濟學專業就業方向有哪些

經濟學包括以下專業:

金融學、政治經濟學(經濟學)、經濟管理學、經濟學、資源經濟、涉外經濟管理、國民經濟管理學、世界經濟、世界經濟學、國際經濟、國際經濟學、世界經濟合作、工業經濟、農業經濟、貿易經濟、化工貿易經濟、商業經濟、商業經濟管理、建築經濟、勞動經濟、經濟信息管理、物資經濟、物資經濟管理、糧食經濟、生態經濟(環境經濟)運輸經濟合作經濟、合作經濟、城市經濟管理(城市管理)、經營管理、林業經濟管理、財稅、財務會計、會計、投資經濟管理、國際企業管理、信息管理統計專業、經濟貿易、房地產經營與管理、企業管理、數量經濟學、市場營銷。

經濟學就業方向:經濟學專業到國家機關工作的居多,其次是經濟學的研究機構,也有到國內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工作的。從分配地域來看。畢業生大多分配於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

⑧ 列出幾位在西方經濟學發展史上有重大貢獻的人並闡述其相關的貢獻

西方經濟學發展史上有重大貢獻的人比如有:
1、亞當斯密(英國)《國富論》。斯密此書是現代經濟學的奠基之作,也是最偉大的經濟學著作。他的勞動價值論,分工與專業化是經濟效率之源的理論,「看不見的手」與經濟自由主義理論對經濟學的貢獻堪比牛頓對物理學的貢獻。
2、大衛李嘉圖(英國)《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李嘉圖是倫敦交易所里成功的投機商人,又能在經濟學理論領域做出不朽貢獻。本書中他闡明的比較優勢理論是現代自由貿易政策的理論基礎。這部劃時代的巨著在1817年出版後於1821年重新修訂(第三版)。
3、馬克思(德國)《資本論》。馬克思的剩餘價值理論,人人耳熟能詳,就其概述的經濟學現象對改變世界的力量之大,入選了最重要的經濟學著作。
4、瓦爾拉斯(法國)《純粹經濟學要義》。現代經濟學的主觀價值(效用)論、邊際革命、經濟學數理化的轉向通過本書而系統化,熊彼特曾贊譽此書為經濟學所取得的最高成就。總之,其是瓦爾拉斯的代表作,也是西方邊際主 義經濟學的一本經典著作,在西方經濟學發展史上佔有一席重要的地位。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3-26,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⑨ 經濟學包括哪些專業 就業方向是什麼

經濟學包括經濟學、金融學、國際經濟與貿易、財政學、保險學等。

經濟學專業培養具備比較扎實的經濟學理論基礎,比較熟練地掌握現代經濟分析方法,知識面較寬,熟悉現代西方經濟學理論,具有向經濟學相關領域擴展滲透能力的專門人才。

經濟學畢業生可以在政策研究部門、綜合經濟管理部門從事經濟理論政策方面理論性較強的研究工作,也可以在金融機構和企業,例如銀行、證券公司等,從事經濟分析、預測、規劃和經濟管理等實踐性較強的工作。

經濟學專業就業崗位一般是財務經理、會計、財務總監、銷售經理、財務主管、客戶經理、銷售代表、項目經理、財務 會計助理、區域經理、出納、總經理助理還有專業教師,研究機構研究人員等。

(9)經濟學的經營成果的享受者有哪些擴展閱讀

隨著金融行業越來越熱門,入門的門檻也逐漸水漲船高。如果在本科畢業的時候沒有特別好的入行機會,還是建議去考研,數學,英語要學好,因為這會在考研的時候加重砝碼的.在北京上海等城市金融業是一個需要高學歷的行業。

金融學就業主要面向高端市場並且安全系數高,深受廣大用人單位的歡迎。近年來金融專業人才就業形勢良好,除了傳統的銀行、證券、保險三大行業可以選擇外還可以選擇財務、審計、評估、企業融資、擔保、信託等細分行業。

閱讀全文

與經濟學的經營成果的享受者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美女說你好我也好怎麼回答 瀏覽:33
看美女的隱私倍位什麼樣 瀏覽:159
香港著名故事有哪些 瀏覽:21
事業單位工作抑鬱症怎麼辦 瀏覽:848
故事作文梗概300字有哪些 瀏覽:205
經濟學考研哪個輔導機構比較好 瀏覽:209
遇到事業疲勞期怎麼辦 瀏覽:232
沙灘美女配什麼音樂 瀏覽:795
396經濟類聯考有什麼專業 瀏覽:476
計生所和衛生健康所哪個好 瀏覽:681
愛情用什麼保證 瀏覽:298
男10月蛇和女12月羊婚姻如何 瀏覽:715
美女准備健身怎麼訓練 瀏覽:884
濮陽有哪些美女 瀏覽:632
忠誠的婚姻關系有什麼優勢 瀏覽:753
幸福的家庭用日語怎麼說 瀏覽:917
對象做噩夢了怎麼講故事 瀏覽:838
美女哪個不值錢 瀏覽:323
幸福滿意乖巧反義詞是什麼 瀏覽:653
涉外婚姻分離怎麼辦 瀏覽: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