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樣堅持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
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是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的一個重要方面。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於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增強我國的經濟實力、國防實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關鍵性作用,要繼續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是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逐步實現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要繼續大力發展。
2. 如何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
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的根本經濟特徵,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社會化大生產和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公有制在所有制結構中居於主體地位;只有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才能保證我國經濟發展的社會主義方向,鞏固和完善人民民主專政;才能逐步消滅剝削,防止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體現社會主義本質.
(2)①從根本上說,這是由我國現階段生產力整體水平不高、發展很不平衡、呈現多層次性的狀況決定的.②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如發展生產力、繁榮市場、方便人民生活、吸納私人資金、擴大就業、增加財政收入等.
(3)公有制的實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一切反映社會化生產規律的經營方式和組織形式,如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承包、租賃等,都可以利用.實踐證明,公有制實現形式的多樣性,能極大地調動各方面積極性,促進生產力的發展,不僅有利於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壯大,也有力地推動了整個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因此,股份制應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但它不是公有制的唯一實現形式.
希望對你有幫助,望採納!!!
3. 如何定位公有制經濟的發展
公有制經濟,是指國有經濟、集體經濟以及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主要體現在: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公有制的實現形式是指公有制經濟在微觀領域中的具體表現,實際上是指資產的投資方式、經營方式或組織形式。
所謂公有制經濟優勢,是指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和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的確立主要依靠公有制經濟自身在競爭中的優勢。
公有制的實現形式,具體指的是公有資產的組織形式和經營方式。
在我國社會主義的現階段,從范圍上講,公有制經濟不僅包括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還包括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其中:
國有經濟:即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經濟,是指由社會全體成員共同佔有生產資料的公有制經濟形式,是同基礎產業、基礎設施和其他高度社會化的生產和經營活動相適應的一種社會主義公有制。
集體經濟:由部分勞動群眾共同佔有生產資料的一種社會主義公有制形式,是與農業和手工業、工業、建築業、運輸業、商業、服務業等部門中社會化程度較低的生產和經營活動相適應的一種社會主義公有制。
混合所有制經濟:是指在生產社會化和專業分工進一步發展的條件下,各種不同所有制經濟按照一定的原則,主要以入股的方式將生產要素組織起來,進行統一經營、按股分紅並負有限責任的所有制經濟形式。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個人成分,並不改變其公有制經濟的性質。國有經濟成分和集體經濟成分通過與其他所有制經濟的融合,可以更好地發揮公有制經濟凝結其他經濟成分,形成規模經濟效益,保證和促進公有資本保值增值的作用。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我們對公有制經濟的認識存在著一定的片面性,主要表現為只是把純公有制經濟才看作是公有制經濟,沒有把混合經濟中的公有制經濟成分也納入公有制經濟的范疇。在傳統的經濟體制下,由於所有制結構基本上是單一的公有制,幾乎不存在什麼混合經濟,因而上述認識是符合當時的實際情況的。
但是,經過30多年的改革,我國的所有制結構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隨著資產的流動和重組,出現了各種混合所有制經濟,例如股份公司、跨所有制組建的企業和企業集團、中外合資企業和中外合作經營企業等,在國民經濟中已佔有一定比重,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其資本和權益歸國家和集體所有,當然屬於公有制經濟。
隨著改革的深入,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今後混合所有制中的公有成分在公有制經濟中的比重還會逐步提高。如果在這種新的經濟條件下,仍然用傳統的觀點去看待和分析問題,顯然是不符合事實的。因此,深入全面認識公有制經濟的涵義,是在新的條件下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所必須解決好的一個現實問題。
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主要體現在: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
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是由社會主義的性質以及它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決定的。①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是與社會化大生產相適應的,是同社會發展的方向相一致的。②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基本特徵,是社會主義社會的經濟基礎,只有依靠作為主體的公有制經濟的力量,社會主義國家才能充分利用經濟手段引導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和外資經濟沿著有利於社會主義的方向發展。③公有制經濟控制著國民經濟的命脈,擁有現代化的物質技術力量,控制生產和流通。④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是滿足社會成員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實現勞動人民經濟上、政治上的主人翁地位和全體社會成員共同富裕的不可缺少的物質保證。
公有制實現形式是指公有資產的組織形式和經營方式。公有制實現形式是指公有制經濟在社會生活中的具體體現 ,實際上是指資產的經營方式或組織形式。公有制實現形式屬於生產關系范圍,應由生產力的發展狀況決定。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公有制的實現形式可以而且應當多樣化,一切反映社會化生產規律的經營方式和組織形式都可以而且應該大膽利用。公有制不僅包括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還可以採取股份合作制、合作制、股份公司等形式,在經營方式上可以實行租賃或者承包經營等方式。隨著國有經濟、集體經濟改革的深化,多種所有制經濟的發展,投資主體的多元化,公有制經濟的實現形式一定會更加多樣化。
(1)應當把公有制與公有制實現形式區分開來。公有制是就所有制的性質而言的。生產資料由國家佔有和勞動群眾集體佔有,是從社會宏觀角度對生產資料佔有形式進行界定。公有制的實現形式是指公有財產的具體組織形式和經營方式,即公有制經濟在微觀領域中的具體體現。兩者是內容與形式的辯證關系。能否找到好的公有制實現形式,關繫到公有制優越性的發揮及其在市場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
(2)公有制實現形式可以而且應當多樣化,這是我們黨認真總結建國以來經濟建設和所有制問題上的經驗教訓取得的一個重要成果。一方面,我們對於一切反映社會化生產規律的經營方式和組織形式都可以大膽利用:另一方面,我們要努力尋找能夠極大促進生產力發展的公有制實現形式。創造公有制新的實現形式,允許搞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這絕不是搞私有化。股份制將是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
(3)實踐已經並將繼續證明,公有制經濟只要找到合適的實現形式,就能夠充滿生機活力;就能夠實現社會主義公有制同市場經濟的有效結合,使公有制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處於優勢地位;就能夠真正鞏固公有制的主體地位,發揮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更好地體現社會主義的本質。
4. 如何全面認識公有制經濟
(1)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公有制經濟發生了重要變化:由單一的公有制經濟變為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國有經濟的比重減少,公有制經濟的比重下降:公有制經濟採取多種實現形式。
(2)應該全面認識公有制經濟的含義,公有制經濟不僅包含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還包括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雖然公有制經濟的比重下降,但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仍然佔有優勢,並且通過改革、發展、,質量進一步提高。國有經濟比重盡管有所減少,但始終掌控著國民經濟命脈,控制著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控制力增強。公有制採用多種實現形式,增強了公有制經濟的活力,同時也為其他多種所有制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空間。公有制經濟的變化不但沒有改變社會主義性質,反而進一步推動了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
5. 談談你對如何發展公有制經濟的看法
1、抓大放小,一方面將公有制經濟向關系國計民生,關系國民經濟發展命脈的重要行業、部門集中,集中優勢力量占據主導地位;另一方面擴大單個企業規模,增強其競爭力。
2、實現公有制經濟經營多樣化,只要有利於企業發展的形式,無論是承包、租賃、合作還是股份制都是可以的。尤其應當發展股份制經營,因為它不僅可以增強公有制經濟的抗風險能力,而且大大增加公有制經濟的實際控制力。
3、發展私營經濟,一方面作為公有制經濟的有力補充,另一方面促進公有制經濟在與私營經濟競爭的過程中去粗存精。
6. 如何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
1.加強政策的支持
2.加強企業的管理,增加企業的競爭能了
7. 如何正確認識公有制經濟
公有制經濟,是指國有經濟、集體經濟以及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主要體現在: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公有制的實現形式是指公有制經濟在微觀領域中的具體表現,實際上是指資產的經營方式或組織形式。在我國社會主義的現階段,公有制經濟不僅包括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還包括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
8. 如何更好地發揮公有制經濟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非公有制在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第一,非公有制經濟提供了大量的產品和服務,豐富了市場,滿足了人們多樣化的需求,井有力地促進了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 第二,非公有制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為緩解我國的就業壓力,維護社會穩定,作出了重要貢獻。 第三,非公有制的發展促進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公有制的改革。非公有制的存在和發展,使得市場主體多元化,激活了市場競爭機制,並促使公有制企業適應市場的需要,加快改革步伐。 第四,非公有制經濟特別是外商投資經濟和港澳台投資經濟在引進外資與吸收國際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促進國際經濟合作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9. 如何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
(1)必須毫不動搖的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發展壯大國有經濟,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於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增強我國的經濟實力.國防實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關鍵性作用.集體經濟是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實現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
(2)必須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個體.私營等各種形式的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加快生產力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3)堅持公有制為主體,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統一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不能把這兩者對立起來.各種所有制經濟完全可以在市場競爭中發揮各自優勢,互相促進,共同發展.
10. 如何促進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
科學認識國有企業在我國經濟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主導作用,對於堅持基本經濟制度,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對於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國有企業是堅持基本經濟制度的堅強基礎
國有企業是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實現形式。鞏固公有制經濟,主要是加強國有經濟對國家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的控制力;發展公有制經濟,主要是發揮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改革開放以來,國有企業實行的轉換機制、抓大放小、改組改制、主輔分離、兼並重組、政策性破產以及政企分開、政資分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等改革,都是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的具體實踐。
《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指出,「要適應經濟市場化不斷發展的趨勢,進一步增強公有制經濟的活力,大力發展國有資本、集體資本和非公有資本等參股的混合所有制經濟,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使股份製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產權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內容。國有企業深化產權制度改革,建立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產權制度,是堅持基本經濟制度的內在要求,有利於鞏固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有利於推動各類資本優化重組,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和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於社會,造福於人民。
隨著國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的深化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的推進,越來越多的優質資源進入股份公司、上市公司,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已成為國有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截至2011年6月30日,中央企業及其所屬子企業完成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的已達70%,中央企業控股上市公司達到359家,上市資產總額佔全部中央企業資產總額的54.1%。中央企業通過產權股份化、資本證券化豐富了公有制的實現形式,以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方式帶動民間資本共同發展,讓全社會分享改革發展成果,踐行了「兩個毫不動搖」。
國有企業是發展國民經濟的堅強主體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國有企業實施布局和結構調整,向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國有企業的數量和布局的行業雖然在減少,但國有經濟的控制力不斷增強,國有企業運行質量和競爭力不斷提高,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力顯著提高,一批富有活力的國有和國有控股企業脫穎而出,成為國民經濟健康發展的堅強主體。
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都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兩者之間並非相互對立、此消彼長的關系,而是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關系。國有企業在資金、技術、規模上具有優勢,民營企業在市場經營和運行機制上具有活力,兩者完全可以取長補短、實現雙贏。在國有企業改革歷程中,曾通過突出主業、主輔分離、結構調整等方式,將一部分不具備優勢或根據社會分工需要退出的成熟產業如紡織、服裝、機械加工等讓渡給民營企業,其中包括大量的熟練產業技術和操作人員,使民營企業得到了快速發展;同時,國有企業以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為契機,優化資源配置,發揮自身優勢,學習民營企業機制優勢,為創造我國經濟發展奇跡作出了重要貢獻。
實踐證明,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的發展和競爭不是零和游戲,不是一個進另一個就必須退的關系,而是可以雙贏的。比如,國有經濟和民間資本合作的混合所有制經濟就可以充分發揮雙方各自優勢,實現優勢互補、相輔相成。混合所有制經濟是國有經濟與市場經濟結合的成功探索,是我國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創新。
國有企業是維護社會穩定的堅強力量
為政府分憂、為社會擔責是國有企業的重要屬性,國有企業是維護社會穩定的堅強力量。
美國次貸危機發生後,中央企業按照國資委的要求,及早採取應對措施,「捂緊錢袋子」,大力清理投資項目,嚴控投資風險;之後,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歐洲債務危機沖擊中,響應國家號召,自擔壓力,不讓一個員工下崗,自覺履行社會責任,調結構、保增長、促發展,全力維護經濟社會穩定。
在非典、冰雪災害、汶川地震、利比亞撤僑等重大自然災害和事件面前,廣大國有企業幹部職工沖在前面,不畏艱險、不怕犧牲,確保災區的能源供給、信息暢通,確保人民的身體健康、生命安全。在救災物資捐獻和災後恢復重建方面,國有企業為災區人民貢獻力量、送去溫暖,彰顯了自身的社會價值。
國有企業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積極參加定點扶貧與援疆援藏建設,參與保障房建設,自覺維護市場供應平穩,用高度政治自覺性保障和落實國家宏觀調控目標,為維護社會穩定作出了重大貢獻。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2010年《企業社會責任藍皮書》中,在中國100強企業(國有企業100強,民營企業100強,外資企業100強)中,國有企業的社會責任指數居於領先位置。
國有企業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堅強依靠
我國國有企業是國家的企業、人民的企業,肩負著為社會創富、為人民造福、回報社會、保障民生的使命。國有企業的運營狀況直接關系人民生活。
在保供水、保供電、保供油、保供氣等民生方面,國有企業勇擔責任,將社會效益放在第一位,堅決保證市場供應。例如,2003年以來,電煤價格長期倒掛,外資、私營火電企業或退出或停產,國有火電企業在大幅虧損情況下保障了電力供應。
國有企業國有股減持按比例轉入社保基金政策,為社保基金提供了重要資金來源,保障了社會退休職工的基本生活。2009年,中央企業共向社保基金轉持國有股55.3億股,對應市值429.68億元。截至2009年底,已有1561.26億元國有股轉讓收入劃歸社保基金,佔全部社保基金財政性收入的41%。
國有企業在加快自身發展的同時,不斷提高上繳稅費水平,為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物質基礎。2011年開始,資源類中央企業國有資本收益收取比例由10%提高到15%;一般競爭類企業收取比例由5%提高到10%;2006年至2010年,中央企業共上繳國有資本收益2308億元;2006年到2008年,我國三大石油公司累計上繳特別收益金2928億元。2011年,中央企業上繳稅費總額1.68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9.7%。
國有企業是增強國家競爭力的堅強支柱
當前的國際競爭,主要表現為企業之間的競爭、跨國公司之間的角逐。我國國有企業經過多年改革發展,實現了政企分開、政資分開、結構調整,大型國有企業已成長為有實力的市場主體和國家經濟支柱,是國家實施科技創新戰略和「走出去」戰略的經濟基礎,是增強國家競爭力的堅強支柱。
在經濟發展方面,中央企業是火車頭。2011年,38家中央企業進入世界500強,競爭力和經濟效益不斷提升。例如,中國海油2010年榮膺普氏全球能源大獎最高獎項「年度最佳能源企業」,5年累計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率達到190%,桶油成本在國際同行業具有競爭優勢,7年成功再造了4個中國海油。
在科技創新方面,中央企業是排頭兵。中央企業在國家技術創新體系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中央企業的專利指標年均增長35%以上,在載人航天、繞月探測、特高壓電網、支線客機、4G標准、時速350公里高速動車等領域和重大工程項目中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國際先進水平的創新成果。在三峽工程、青藏鐵路、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南水北調、奧運場館、神舟飛船等國家標志性重大工程建設中,中央企業作出了突出貢獻。
在「走出去」方面,中央企業是先鋒隊。中央企業積極實施國際化經營戰略,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採取多種方式「走出去」。中央企業在海外建設了一批技術居國際領先水平的大型工程項目,輸出了一批成套技術裝備,帶動了一大批中小企業集群式「走出去」,探索了國際化經營的新模式,在全球資源配置和國際競爭力上取得明顯進步。2010年,中央企業對外直接投資達到499億美元,境外工程承包營業額達到538億美元。中央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依法誠信經營,促進了當地經濟社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