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春節對經濟的影響
春節一直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它既是一種社會現象,也是一種經濟現象。我根據春節期間自身的經歷,對春節的種種經濟現象作了初步的調查研究。因水平有限,主要是表面的經濟現象,其本質難以准確把握,望讀者見諒。
一、春運——想說愛你不容易
除夕將至,「羈鳥思舊林,池魚思故淵。」在外打拚了一年的人們如倦鳥歸巢般飛回老家。於是乎,火車轟鳴的汽笛,汽車飛轉的車輪,行人匆匆的腳步,都醞釀著同一個聲音:回家!然而,我國孱弱的交通運輸卻實難挑起此重任。
筆者早在放假前的一個月就在長沙某酒店訂票處預訂由長沙開往石家莊的火車票。然而最終卻被告知「沒有買到」,只得先乘車至北京,再由北京轉車至石家莊。其中曲折坎坷非一語可道盡。更有一班兄弟姐妹,在學校訂票未果,只得再去火車站購票,夜間出發,徹夜不眠,排隊訂票,據聞隊伍曾一度由售票口排至進站處,幾百米長,景象頗為壯觀。而孩子們心中的惶惑焦灼,個中滋味,無親身經歷的人很難想像。
較之無車可乘,票價偏高似乎只是一個小問題。春運期間,全國火車票價上調 20%。雖然市場經濟條件下,供求關系直接影響著價格。但是,鐵路運輸仍屬於國有資產,且處於壟斷地位。此舉實在是令人郁悶。
除此之外,春運還存在人多擁擠、秩序混亂、受天氣影響等問題。進站時,人們往往一擁而上,擠上車來,大部分車廂又是擁擠不堪,空氣污濁,環境惡劣。旅途結束時,人們往往形象狼狽,斯文掃地。更有受大雪影響幾萬旅客滯留車站的情況發生。如此種種,實令旅客苦不堪言,怨聲載道。究其原因,主要是客流量大,運力不足,非正常途徑售票等。鐵路對經濟發展起重要作用,是連接社會生產各方面的紐帶,解決鐵路運輸存在的問題,緩解春運矛盾,是當務之急。
二 購物狂潮
春節也是一種交換的「集市」。人們總會交換獲得自己需要的物品。按照傳統,人們往往要在春節期間添置新衣。而各大賣場也紛紛抓住機會,推出一系列促銷活動。有買100送118元,有買98送98元,有打折,貴賓卡,會員卡等等,真是花樣百出,層出不窮。
春節期間我父親在商場花318元買了一條褲子,商場贈送318元,一雙花花公子的鞋子是558,在贈送318元的基礎上,父親交了240元,買了鞋子,商場又送了240元。於是,我母親又用240元買了一瓶Kose眼霜和精華液。然後,商場又贈送了160元,於是我又買了原價158元的帽子與圍巾……
如此一來,可謂連環套一般。而花560元左右全家即已得到名牌西褲、鞋子、化妝品、帽子等,對尋常百姓來說也能接受。於是乎,各大商場均是人潮湧動,瘋狂購物者處處可見。春節的價值已不僅僅是過年、歇息的傳統意義,更是促進消費,拉動內需的有效手段。其消費方面的作用是最明顯和最直接的。在這一過程中,商家的促銷活動層出不窮。雖然其中的運行模式不足為外人道也,但其最終必以盈利為結局。商品能在市場上有效、順利的流通,便是商業活動的成功,買賣雙方達到雙贏。
三 制備年貨
以往,制備年貨是春節的重頭戲。而今雖然服務業已飛速發展,年前不必准備太多食品,但除夕前後部分商店與菜市仍要關門休息。因而年前依然也要購買一些蔬菜水果、肉蛋海鮮等。越是接近除夕,各種食品的價格越貴。黃瓜、豆角、番茄均漲至4元/斤,連北方最常見的白菜也漲至1.5元/斤。而其以往的平均價格不過0.5元/斤。水果方面,北方最常見的蘋果鴨梨每斤價格均在2.8元以上,南方的柚子也由以往的2.5元/斤漲至3.5元/斤,一個柚子大約要15元左右。而我在長沙冬季消滅柚子無數,每個不過4-5元。
雖然許多蔬菜水果價格令人咋舌,但人們依然購買。此現象可謂是再次詮釋了供求關系影響價格的經典理論。除夕將至,從事服務業的人們也要過節休息,造成商品供給減少;而冬季蔬菜品種少,栽培、運輸、儲藏成本高,蔬菜價格本身較高。而過年授予人們的特定心理使這些昂貴的蔬果成為必需品:誰家過年不整出七碟八碗、七葷八素的菜餚?太簡單的年夜飯總讓人覺得不成規矩、不像話。想吃什麼卻吃不到會讓這「過年」顯得過於凄涼。於是乎,賣方的商品一時間有了些「奇貨可居」的味道。如此算來,制備年貨在每個家庭的春節消費中佔了一定比例。然而,這也可以看作是一種一定程度上的再分配過程。富者以相對高價購買貧者手中的產品,這也可看作是再一次分配產品,縮短貧富差距的手段。然而,最終所獲得利潤是如何在生產、流通領域分配的,以何種比例分配的?我們不得而知。價格上漲是否最終能使農民收益?我們也不得而知。
四 訪親問友大拜年
按照傳統,春節期間親戚朋友都要互相來往走動,這是一個「禮數」問題。於是乎,我由長沙趕回石家莊,又由石家莊回到老家滄州過年。詩人說:所謂的故鄉不過是祖先漂泊的最後一站。對此我深表贊同。我的家族歷史比較簡單,然而祖先也走過了幾個地方。於是親戚們都分散居住在兩三個小城市,春節期間都要互相走動,互相贈送一些禮品,謂之「有聯系」。年前,我們分別拜訪了姥姥、二舅、大姑媽、二姑媽、三姑媽,而他們也要一一回訪。平均每家要送50-100元左右的禮品。禮物一般為包裝、質量較好的蛋糕、水果、營養品等。而滄州的各個商場商店也投其所好,均有許多品種可以選擇。年後,爸爸作為奶奶這一脈的男丁要作為代表去拜望他的舅舅、姨媽等長輩,提了自香油蘑菇至八寶粥等十幾件禮物去拜訪四家親戚。過程則較為有趣,爸爸把第一家回送的部分禮物送給第二家,後又是第三家……如此這般,七拐八拐,推推讓讓,互相搭配,終於又提回了人家的黑芝麻糊、天津麻花等四件禮品。這般禮尚往來的禮儀,不禁令人莞爾。
然而,笑過之後細想,不難發現:血緣是春節的紐帶。每年一度的春節對人的血緣意識起到了不斷強化的作用。人的意識決定人的行為。所以,血緣意識的增強與血緣行為的泛化也是緊密相關的。從意識層面看,阻礙中國現代化的四大因素是:血緣主義、權威主義、平均主義和機會主義。而血緣主義在其中又居於主導地位。血緣主義使血緣成為了社會經濟生活的行為法則。其結果是:血緣內有誠信,血緣外是面子;家內有秩序,家外是機會主義;熟人之間好辦事,陌生人之間就是鑽空子。所以,血緣主義導致了人情大於法治。而法治是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沒有法治就沒有中國的現代化。另外,血緣主義也具有權威主義的天然基因。而權威主義又不利於平等和民主精神的產生。再者,血緣主義也有一種平均主義的味道。而平均主義既不利於個人積極性的調動,也不利於有效財產制度的建設。這般說來,春節對中國社會經濟發展有一個較消極的作用——對血緣主義的固化。
中國經濟要實現持續、健康、穩定、快速的發展,就要走出血緣主義的溫情泥潭。人生需要血緣,需要家庭溫情,但社會不需要血緣主義。血緣關系的社會化必須以社會理性為前提條件。因此,如何正確看待春節,如何有效利用春節也成為我們應該思考的課題。
五 簡訊簡訊滿天飛
隨著通訊事業的發展,在各大中城市,手機幾乎成為人人必備的通訊工具。較之以往的電話拜年,以簡訊息的形式互致問候節省了大量的時間金錢。而或幽默風趣、或溫馨浪漫的簡訊內容又比單純的「過年好!」「吃餃子了嗎?」等傳統問候多了人文內涵,讀來令人忍俊不禁,興趣盎然。從臘月二十八開始,許多心急的同學便蠢蠢欲動,屏幕上開始有拜年的信息滾動。而到除夕、初一幾天,那簡訊更如雪花般紛紛揚揚,漫天飛舞,每天約要收發幾十乃至上百條信息,景象甚為壯觀。
在漫天飛舞的簡訊背後,直接受益的不只聯通、移動等電信公司,還有一批新興職業者——網路簡訊寫手。據網上透露,成功的簡訊寫手春節期間每天收入近萬元!而其在聖誕節、新年、情人節等節日期間的收入也相當可觀。簡訊滿天飛,既要給親朋好友發,也要給上司下屬發,其作為一種溝通的媒介,與拜年相似,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中國濃厚的血緣意識、圈子意識,也算是春節的一大新特色。
春節,是一個溫馨的名詞,一個甜蜜的字眼,是一個安安靜靜又熱熱鬧鬧的假日,是一個辭別過去又聯系未來的接點。雖然我們已不會再為那些糖果、瓜子、花生翹首盼望,雖然人們都念叨著年味兒是一年不如一年。然而春節依然是春節。我們依然會義無反顧地擠火車回家,依然會瘋狂購物、准備過年,依然會握著手機傻笑,依然會拎著東西去各家拜年。春節,既是一種社會現象,又是一種經濟現象,它的產生、發展、消亡均由經濟基礎決定,那是歷史的必然。
最後附詩一首,記錄這讓我們歡笑又讓我們憂愁的——春節
春節:美麗與哀愁
春節是美麗的。
春節使人熱烈、溫情、祥和、吉慶、歡樂。
春節是中國人的聖誕日。
西方有《聖經》,中國有儒家學說。
西方有教堂,中國有祠堂。
西方有平安夜,中國有除夕夜。
西方有聖誕老人,中國有長輩。
西方有聖誕禮物,中國有壓歲錢。
西方有基督,中國有祖先。
西方有個人,中國有血緣。
春節是血緣的凝聚日。
血緣是中國人靈魂的系帶。
血緣聯系著冥界與人間。
血緣聯系著老人與兒女。
血緣聯系著過去與將來。
血緣滋養著靈魂,靈魂維系著血緣。
春節也讓人哀愁。
春節固化了血緣。
血緣內生權威,缺少平等。
血緣衍生平均,缺少效率。
血緣只有親情和熟人,沒有陌生人。
血緣導致只有圈子秩序,缺少社會秩序。
春節也有時成為惡的使者和護身符。
腐敗借著春節的名義。
結黨營私借著春節的名義。
炫耀借著春節的名義。
② 臨近春節做什麼生意好
1、煙花爆竹
春節人們都喜歡用放煙花爆竹的方式來慶祝,家家都會買很多的煙花爆竹,現在的煙花各式各樣,琳琅滿目,燃放效果也非常好,城裡由於禁放煙花爆竹,很多城裡人都會到農村去放。不過想要販賣煙花爆竹,首先要取得危險品經營證書,並有安全的儲藏場所,切勿擅自販賣和儲藏。
2、服裝店
國人講究過年辭舊迎新,什麼都要新,一般都會在過年期間給自己或者家人置辦一身新的行頭,這個時候也是服裝店生意的旺季,可以年前提前進購一批新的服裝售賣,因為過年期間氣溫還是比較低,一般買冬裝的較多。
3、家電生意
過年期間,在外工作的遊子回家,都想好好的孝順下父母,會想著給家裡添置一些物品,加上過年期間物流停歇,只能在線下購買,因為過年期間,天氣還比較冷,一般會給家裡添置些電暖氣、空調,甚至還包括像冰箱、洗衣機、手機等生活所需用品。
4、小吃、燒烤生意
很多外出打工的人過年回到家鄉,除了見到父母親人之外,另外就是想嘗嘗家鄉的特色美食,畢竟在外奔波了一年,很難遇到家鄉的美食。同時,過年期間,農村裡走完親戚之後,也沒什麼娛樂,如果街上有些特色小吃,也是親朋好友一起相聚打發時間的場所。
5、春聯、飾品
春聯是古代一種吉祥的裝飾品,經過了幾千年歲月長河,逐漸演變成一種形式。貼春聯代表著人們,對新的一年美好的願望,所以說春聯是家家必買的,隨著新時代的發展,春聯的種類也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好看,不光是春聯,還有很多用來裝點節日氣氛的飾品,中國結,風景畫,日歷等。
6、餐飲店
城市裡面我們司空見慣會看到把團年飯安排在餐館,伴隨著農村經濟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有時家裡來的客人多,主人嫌在家做飯比較麻煩,也會和餐館提前預定好,在餐館裡面招待親朋好友,未來這也漸漸會是趨勢,所以過年期間農村餐飲行業還是非常有市場的。
7、禮品生意
農村過年走親訪友,都會帶上禮物,以前受限經濟條件,禮品都是在家裡准備好帶去親戚家。如今農村生活條件好了,再加上現在人怕麻煩,都會在去親戚家拜年的路上,買些禮品給親戚送去,這個禮品生意在過年期間還真是剛需。
8、零食年貨店
因為過年,各家各戶都要提前囤積些年貨,各種零食、糖果、瓜子等等,以方便過年期間招待親朋好友,一般這個時候的集市要比往日熱鬧很多,比如像集市、零食糖果店這些地方是人聚集最多的場所,店家可以囤積一些年貨過年前售賣,也是能夠大賺一筆。
9、計程車拉客、接人生意
這個生意在過年期間還是有很大的市場空間,過年走親訪友,難免會喝上幾杯,有車也開不了車,另外再碰到一些親戚家住得比較遠,而家裡沒有車的話,找計程車是勢在必行了。
10、當紅娘
如今剩男剩女這種現象在農村還是比較嚴重的,過年期間在外打工年輕人都回到了家裡,加上父母催婚,肯定會託人給自己的孩子說媒,這時紅娘就成了市場上的香餑餑。
紅娘作為男女雙方的搭線人,不管最後男女雙方是否有成,兩邊的家庭也會給紅娘一些好處的,這個商機還是很大的(不過當紅娘要真心實意地去當,千萬不要以忽悠雙方家庭的錢)。
11、兒童玩具
在外面打工一年了,總感覺虧待了自己的孩子,過年回家很多家長都會給自己孩子買些玩具,能讓孩子開心一點。玩具的批發價格並不高,賣不完有的還可以調貨,在集市上和春節的廟會上都很好賣。
③ 2021年春節臨近,養老金7個信號可喜,哪些退休老人的錢包要鼓了
伴隨著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不少退休老人卻仍憂心忡忡,其實他們擔心的問題主要還是維持生活的養老金能不能繼續上調。我個人覺得大家可以把這份擔心放進肚裡了,養老金已迎來了7個好消息,退休老人們可以安心過年了:
第一,中央劃轉資金到位
去年因為這場黑天鵝事件的影響,很多中小微企業支撐艱難,為此國家決定延長社保費的減免時間,雖然減輕了企業和員工的壓力,但是卻讓退休人員很擔憂,養老金賬戶在失去這部分收入後,會不會影響上調和發放。
第七,居民消費價格確定已上漲
養老金是退休老人的一項收入,而收入和物價是掛鉤的,物價上漲,收入必然需要跟著上漲,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全年居民消費價格上漲了2.5%,也就是說,物價確實仍保持著上漲態勢,面對這一實際影響的壓力,養老金上漲將是必然的了。
綜上所述,我認為2021年養老金實現17連漲基本是毫無懸念,對於退休老人來說,現在就不用再過於擔心這一問題,可以安穩度過這個新年了。
④ 臨近過年,物價還會繼續上漲嗎
臨近過年,很多的人都需要置辦年貨,所以物價很有可能還會再上漲。因為很多的人都覺得臨近過年,物價會上漲的很快,所以大家都在過年之前置辦年貨。雖然過年的時候物價會出現小幅度的上漲,但是過完年後物價肯定又會出現下跌的狀況。每年一到過年的時候,物價都會紛紛的上漲。關於臨近過年,物價還會繼續上漲嗎?以下是我的看法:
三、雖然過年的時候物價有點高,但是過完年後物價會有所回落
過年的時候,物價之所以會出現上漲,主要是因為大家都在買東西,供小於求。一旦新年過完之後,人們的消費水平就會回到正常的狀態。所以一般來說,每年過完年之後,物價都會有所回落。平穩的物價是人們能夠安心生活,安居樂業的保障,所以希望中國的物價能夠一直平穩,不要出現大幅度的漲或者是跌。
那麼你覺得臨近過年,物價還會再繼續上漲嗎?歡迎評論區下方留言。
⑤ 分析春節期間社會經濟現象
全國人民基本保障性分配可以解決國內外一切問題
畢竟開始了
全國各地按家庭納稅,全國走遍自然合理居住,會出現更合理的春節經濟;
不要同出國那樣,到北京上海居住變成二等公民
⑥ 春節疫情沖擊波,經濟損失到底有多大
誰也沒有想到在2020年代開始的第一個月,武漢新冠病毒疫情的爆發,引發了全國性的封鎖隔離,更對中國的經濟和金融市場產生著或直接或隱形的沖擊。
一個新冠病毒疫情就像一塊石頭丟進池塘,先砸起水花,繼而波紋擴散,對於中國經濟的影響也將是持續擴散的。最後要說的是對經濟的沖擊是必然的,但也無需過度恐慌,因為戰勝疫情也是必然的。
⑦ 「就地過年」會降低市場經濟嗎有什麼大影響
就地過年」正成為老百姓茶餘飯後熱議的話題。自去年12月以來,由於天氣轉冷、境外輸入等多重原因,我國接連出現新冠肺炎新增病例,個別地方還出現了聚集性疫情。尤其是元旦過後,本土新增確診病例與無症狀感染者都有明顯增加,甚至頻頻出現單日新增病例過百的情況(見圖1),涉及地區更是涵蓋河北、黑龍江、吉林、遼寧、北京、上海等多個省市,整體形勢頗為嚴峻。
至於「人情味」屬性的消費,受影響的主要集中在帶有聚會屬性的各種活動以及節日禮品等領域。一方面,出於防疫需要,很多地方都出台了類似於「禁止春節前後開展聚集性活動」的相關政策,並且針對餐飲業給出了多項管理措施,這便導致很多大規模的宴席無法舉辦,考慮到往年春節宴席是餐飲企業的一大重要收入來源,今年春節期間行業經營依然承壓;
另一方面,由於相當一部分人無法返鄉過年,走親訪友活動顯著減少,對節日禮品的銷售會產生一定的沖擊。這樣看來,今年春節期間國人的消費難免會因「就地過年」而打折,甚至還可能會讓消費市場持續回暖的勢頭發生暫時性中斷,這顯然是各方人士不願意看到的。
為此,很多地方都紛紛祭出了大招來對沖這一負面影響,比如發放春節消費券、給予各種福利補貼等等。按照2020年的經驗,這些舉措對於刺激消費的效果是立竿見影的。
尤其是消費券,參考北大光華與螞蟻集團合作的報告,1元錢的消費補貼在杭州能夠帶來平均3.5元以上的新增消費,在對抗疫情沖擊、帶動相關行業復工復產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相信這一次也會有所作為。不過需要說明的是,以上影響均表現為短期。後續隨著天氣轉暖,相關行業定將重回正軌,自然也不會對全年經濟造成太大影響。
⑧ 春節假期延長會對哪些行業造成影響對應的經濟層面的調整會有哪些
春節是我國一個大型的節日,在這個節日即將到來的時候,大部分企業的員工都會選擇回到家鄉和家人團聚,畢竟一年在外工作以後,也是十分想念自己的親人,能夠有如此長的假日能夠回家鄉一趟,也屬實是難得的,至此不少的員工都會提前安排自己的春節假期,為的就是能夠在沒有工作的阻攔之下放心的回到家鄉,而不是臨時會有工作絆住了腳步,這樣的心境足以看得出大家回家的心切,就算是路途再遙遠,也是背上自己的行囊,踏上返回故鄉的列車。
對於經濟層面來講也是會有所調整的,生產出來的物品減少了,也就阻礙了大家消費的心理,及時是想購買商品,在缺貨的情況之下,彼此也沒i月辦法進行購買,至此經濟的增長速度會隨之減慢下來,而一些娛樂性的項目經濟增長也就在飛速的上升當中,畢竟春節假期漫長,不少人都會外出尋找娛樂節目,也就會讓經濟的增長結構有所改變,這也是獨屬於春節假期期間的經濟增長模式。
⑨ 如何創業:春節前後最賺錢的行業
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在春節期間很多花銷是不可避免的,要想賺錢下面有不少行業你可以參考下。
交通運輸業
2015年春運全國鐵路預計發送旅客29800萬人次、日均發送旅客將高達723萬人次,以每人次為鐵路留下150元的「買路錢」計算,這就是個天文數字。20多天的春運上浮票價更會給鐵路部門帶來數十億元的一大筆收入。不僅鐵路,公路、民航、水運也都在提價。春節的的確確是交通運輸業增加營收的「佳節」。
電訊業
以手機載體為代表的電訊業是「春節經濟」的創收新秀。手機簡訊拜年和電話拜年現在已成為公眾春節拜年的最主要方式,眼下中國手機用戶已突破3億,據推測,今年春節期間的手機簡訊量很可能超過100億條,光這一項,營業額預計就高達10億元左右。
禮品業
以煙酒、保健品為代表的禮品行業正在接管「春節經濟」的錢袋。一項調查顯示,有超過一半的人春節期間將購買各種禮品,其中11.1%的受訪者選擇貴重禮品。以每個城市家庭平均支出100元,農村家庭支出50元保守估計,其總額不會低於一百億元。
餐飲業
以年夜飯為代表的餐飲業也是「春節經濟」傳統的掙錢大戶。上海各知名飯店的席位在春節前一周就已被預訂一空。而且江浙滬等市場年夜飯的價位普遍比往年要高,千元一桌已是尋常標准,至於2014元一桌的「吉祥宴」、20148一套的「至尊豪華團圓宴」也不鮮見。
旅遊業
旅遊業從「春節經濟」蛋糕中分得的切塊越來越大。在物質匱乏的年代,春節消費大多局限於衣、食。如今人們的收入水平提高了,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利用春節長假出門旅遊。有調查顯示,在北上廣等大城市有近30%的人打算在春節期間出遊。市場規模之大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