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經濟原理學習是什麼

經濟原理學習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9-10 18:06:42

經濟學原理主要有哪些內容

《經濟學原理》內容精要:《經濟學原理》全書共分為六篇。第一篇為「導言」,主要闡述經濟學的定義、研究對象、范圍和研究方法等基本思想。馬歇爾認為經濟學是研究人類一般生活事務的學問,是研究個人在社會活動中與獲取和使用物質福利必需品最密切有關的那一部分。經濟學在研究社會財富和經濟現象的同時,也對人本身進行研究。馬歇爾還強調從人的心理因素和動機兩個方面來研究經濟,認為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經濟活動的動力和阻力這兩個方面。馬歇爾認為經濟規律就是對經濟傾向的敘述,它較自然科學來說是不精確的。他還指出研究經濟學的目的有兩個,一是獲取經濟知識,二是解決實際問題。

第二篇「若干基本概念」,主要是對一系列的經濟學概念進行定義和解釋。在這一篇中,馬歇爾介紹的基本概念和范疇主要有財富、市場、消費、生產、勞動、收入、資本、利息和利潤等。他將人們想要得到的東西稱為財貨,但並不是所有的財貨都是財富,所謂財富是指一切直接有助於人們獲得產業效率的精力、才能和習慣。他還認為並非所有的勞動都具有生產的性質。

第三篇「論慾望及其滿足」,主要研究消費及需求理論,具體理論有用貨幣間接衡量貨物的邊際效應、需求規律、需求彈性、消費者的選擇原則和消費者剩餘等。馬歇爾的需求理論是以人的慾望為出發點的,他的需求規律是:需求量隨價格的下跌而增大,或隨價格的上漲而減少。馬歇爾認為.消費者購買某物所得的滿足通常會超過他為此付出的代價及所放棄的滿足,從而在購買中得到多餘的滿足。如果對它進行經濟衡量,則是消費者為購買此物而願付出的價格減去購買此物實際支付的價格之剩餘額,這個剩餘部分就稱為消費剩餘。

第四篇「生產要素」,著重闡述了生產與供給學說。馬歇爾認為生產要素分為土地、勞動、資本和組織四大類,其中組織指企業經營和工業組織。

第五篇「需求、供給與價值的一般關系」,主要論述了均衡價格理論。馬歇爾用需求、供給和價格三者之間的函數關系來論證他的均衡價格論,這種理論是經濟學中價值決定問題上供求論的另一種表述。馬歇爾將均衡價格按時間長短分為三類:極短時間內暫時的市場價格,短時期內正常市場價格,長時期的正常價格。除此之外,馬歇爾還討論了壟斷與均衡價格之間的關系,並對壟斷條件下的資本主義發展充滿信心。

第六篇「國民所得分配」,共分為13章,主要研究分配問題。這部分介紹了工資、利息、利潤和地租四種分配形式。在工資理論中,馬歇爾認為工資決定於勞動供求均衡,其大小由勞動要素的需求與供給來決定。利息是資本的價格,分為純利息和毛利息兩種,資本的價格指的是純利息。利潤是資本家經營管理企業的組織生產以及承擔風險的報酬,它包括三個方面:資本供給、經營能力供給、組織管理能力供給。

㈡ 經濟學的原理是什麼

原理一:人們面臨權衡取捨。 你可能聽到過這句老話:『』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為了得到一見喜愛的東西,我們通常就不得不放棄另一件喜愛的東西,做出決策就是要求我們在一個目標和另一個目標之間進行權衡取捨。
原理二: 某種東西的成本就是為了得到它所放棄的東西。 由於人們面臨著權衡取捨,所以做決策就需要比較可供選擇的行動方案的成本與收益。但在許多情況下,某種行動的成本並不是一目瞭然的,一種東西的機會成本是為了得到這種東西所放棄的東西,當做任何一項決策時,決策者應該認識到每一種可能的行動所帶來的機會成本。
原理三: 理性人考慮邊際量。 理性人知道,生活中的許多決策很少是黑與白的選擇,而往往是介於其間的灰色地帶。當到了吃午飯的時間時,你面臨的決策不是在完全不吃和大吃一頓之間的選擇,更可能的是你將問自己是否再多吃一口土豆呢?因此,邊際變動是圍繞你所做的事的邊緣的調整,理性人通常通過比較邊際收益與邊際成本來做決策。
原理四: 人們會對激勵做出決策。
原理五: 貿易可以使每個人的狀況都變得更好。
原理六: 市場通常是組織經濟活動的一種好方法。
原理七: 政府有可以改善市場結果
原理八: 一國的生活水平取決於生產物品與服務的能力。
原理九:當政府發行了過多貨幣時,物價上升。
原理十: 社會面臨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的短期權衡取捨。

㈢ 經濟學原理是什麼

目前國內經濟學原理主要指西方經濟學(西經),主要分兩部分,宏觀和微觀。 微觀主要是個人和家庭消費研究為主,宏觀以企業、產業、國家的經濟活動為主。 前者入門學,後者較難。

㈣ 理解經濟學原理:什麼是經濟學原理

㈤ 經濟學原理是什麼 常用的經濟學原理

經濟學十大原理:1.人們面臨權衡取捨、2.某種東西的成本是為了得到它而放棄的東西、3.理性人考慮邊際量、4.人們會對激勵作出反應、5.貿易能使每個人狀況更好、6.市場通常是組織經濟活動的一種好方法、7.政府有時可以改善市場結果、8.一國的生活水平取決於它生產物品與勞務的能力、9.當政府發行了過多貨幣時,物價上升、10.社會面臨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的短期交替關系。
詳解
編輯

原理一
人們面臨交易關系原句可理解為「人們面臨權衡取捨」。當人們組成社會時,他們面臨各種不同的權衡取捨。典型的是在「大炮與黃油」之間的選擇,當一個社會的支出更多的運用在保衛海岸線上免受外國入侵的時候(大炮),用於提高國內生活水平的消費品(黃油)就少了。在現代社會里,同樣重要的是清潔的環境和高收入水平之間的權衡取捨。認識到人們面臨權衡取捨本身並沒有告訴我們,人們將會或應該做出什麼決策。然而,認識到生活中的權衡取捨是重要的,因為人們只有了解了他們面臨的選擇,才能做出良好的決策。

原理二
某種東西的成本是為了得到它而放棄的東西
一種東西的機會成本(opportunitycost)是為了得到這種東西所放棄的東西。當做出任何一項決策,例如,是否上大學時,決策者應該認識到伴隨著每一種可能的選擇而來的機會成本。實際上,決策者通常是知道這一點的。那些到了上大學的年齡的運動員如果退學,轉而從事職業運動就能賺幾百萬美元,他們深深認識到,他們上大學的機會成本極高。他們往往如此決定:不值得花費這種成本來獲得上大學的利益,這一點也不奇怪。

原理三
理性人考慮邊際量
「邊際量」是指某個經濟變數在一定的影響因素下發生的變動量。經濟學家用邊際變動(marginal change)這個術語來描述對現有行動計劃的微小增量調整,邊際變動是圍繞你所做的事的邊緣的調整。個人和企業通過考慮邊際量,將會做出更好的決策。而且,只有一種行動的邊際利益大於邊際成本,一個理性決策者才會採取這項行動。

原理四
人們會對激勵做出反應
由於人們通過比較成本與利益做出決策,所以,當成本或利益變動時,人們的行為也會改變。這就是說,人們會對激勵做出反應。

然而,政策有時也會有事先並不明顯的影響。在分析任何一種政策時,我們不僅應該考慮直接影響,而且還應該考慮通過激勵發生的間接影響。如果政策改變了激勵,那就會使人們改變自己的行為。

原理五
貿易能使每個人狀況更好
也許你在新聞中聽到過,在世界經濟中日本人是美國人的競爭對手。實際上,兩國之間的貿易可以使兩個國家的狀況都變得更好。從某種意義上說,經濟中每個家庭都與所有其他家庭競爭。盡管有這種競爭,但把你的家庭與所有其他家庭隔絕開來並不會使大家過得更好。通過與其他人交易,人們可以按較低的成本獲得各種各樣的物品與勞務。

原理六
市場通常是組織經濟活動的一種好方法
2014年之前大部分曾經是中央計劃經濟的國家已經放棄了這種制度,並努力發展市場經濟。在一個市場經濟(marketeconomy)中,中央計劃者的決策被千百萬企業和家庭的決策所取代。這些企業和家庭在市場上相互交易,價格和個人利益引導著他們的決策。

原理七
政府有時可以改善市場結果
為什麼我們需要政府呢?一種回答是,看不見的手需要政府來保護它。只有產權得到保障,市場才能運行。但是,還有另一種回答。政府幹預經濟的原因有兩類:促進效率和促進平等。盡管看不見的手通常會使市場有效地配置資源,但情況並不總是這樣。經濟學家用市場失靈(market failure)這個術語來指市場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資源的情況。我們說政府有時可以改善市場結果並不意味著它總能這樣。學習經濟學的目的之一就是幫助你判斷什麼時候一項政府政策適用於促進效率與公正。

原理八
一國的生活水平取決於它生產物品與勞務的能力
世界各國生活水平的差別是驚人的。隨著時間推移,生活水平的變化也很大。用什麼來解釋各國和不同時期中生活水平的巨大差別呢?答案是幾乎所有生活水平的變動都可以歸因於各國生產率(proctivity)的差別。生產率與生活水平之間的關系對公共政策也有深遠的含義。在考慮任何一項政策如何影響生活水平時,關鍵問題是這項政策如何影響我們生產物品與勞務的能力。

原理九
當政府發行了過多貨幣時,物價上升
什麼引起了通貨膨脹?在大多數嚴重或持續的通貨膨脹情況下,罪魁禍首總是相同的———貨幣量的增長。當一個政府創造了大量本國貨幣時,貨幣的價值下降了。

原理十
社會面臨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短期權衡取捨
當政府增加經濟中的貨幣量時,一個結果是通貨膨脹,另一個結果是至少在短期內降低失業水平。說明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短期權衡取捨的曲線被稱為菲利普斯曲線(Phillipscurve),這個名稱是為了紀念第一個研究了這種關系的經濟學家而命名的。a)
貨幣量增加,提升支出水平,從而刺激物品與勞務需求b) 長期的高需求引起高物價,繼而引起企業更多的生產,更多的僱傭c)
更多的僱傭則意味著更少的失業經濟學家仍對菲利普斯曲線有所爭議,但大多數經濟學家2014年之前接受了這樣一種思想: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存在短期權衡取捨。這就簡單地意味著,在一兩年的時期中,許多經濟政策在相反的方向推動通貨膨脹與失業。無論通貨膨脹和失業從高水平開始(正如20世紀80年代初的情況),從低水平開始(正如20世紀90年代後期的情況),或者從這兩者之間某個地方開始,決策者都面臨這種權衡取捨。

運用
編輯

做出決策
1.人們面臨權衡取捨
2.某種東西的成本只是為了得到它所放棄的東西
3.理性人考慮邊際量
4.人們會對激勵做出反應

相互影響
5.貿易可以使每個人的狀況都變得更好
6.市場通常是組織經濟活動的一種好方法
7.政府有時可以改善市場結果

整體經濟運行
8.一國的生活水平取決於它生產物品與勞務的能力
9.當政府發行了過多的貨幣時,物價上升
10.社會面臨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的短期權衡取捨

㈥ 經濟學的原理是什麼,

由於一個經濟的行為反映了組成這個經濟的個人的行為,所以經濟學研究就應該從個人做出決策的四個原理開始:

原理一:人們面臨權衡取捨

為了得到一件喜愛的東西,通常就不得不放棄另- -件喜愛的東西。做出決策要求人們在一一個目標與另- 一個目標之間進行權衡取捨。

原理二:某種東西的成本是為了得到它所放棄的東西

在很多情況下,某種行動的成本並不是一-目瞭然的。一-種 東西的機會成本是為了得到這種東西所放棄的東西。原理三:理性人考慮邊際量

經濟學家通常假設,人是理性的。在可用的機會為既定的條件下,理性人系統而有目的地盡最大努力去實現其目標。許多決策涉及到對現有行動計劃進行微小增量的調整,經濟學家把這些調整稱為邊際變動。只有當- -種行動的邊際收益大於邊際成本時,- -個理性決策者才會採取這項行動。

原理四:人們會對激勵做出反應

激勵是引起-一個人做出某種行為的某種東西(例如懲罰或獎勵的預期)。由於理性人通過比較成本與收益做出決策,所以,當成本或收益變動時,他們的行為也會隨之發生改變。這就是說,人們會對激勵做出反應。

3.關於人們之間相互影響的基本結論

在人生旅途中,人們的許多決策不僅影響自己,而且還會影響其他人。以下三個原理是關於人們如何相互交易的:

原理五:貿易可以使每個人的狀況都變得更好

貿易使每個人可以專門從事自己最擅長的活動。通過與他人貿易,人們可以按較低的價格買到各種各樣的物品與服務。與家庭- -樣,國家也能從相互貿易中獲益。貿易使各國可以專門從事自己最擅長的活動,並享有種類更多的物品與服務。

原理六:市場通常是組織經濟活動的一-種好方法

在市場經濟中,中央計劃者的決策被千百萬企業和家庭的決策所取代。這些企業和家庭在市場上相互交易,價格和利己引導著他們的決策,他們彷彿被一-只 「看不見的手」所指引,並導致了合意的市場結果。

原理七:政府有時可以改善市場結果

政府幹預經濟的原因有兩類:促進效率和促進平等。經濟學家用市場失靈來指市場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資源的情況,單純的市場調節經常會導致市場失靈,而政府的宏觀調控指施可以改善市場結果。

4.關於整體經濟如何運行的基本結論

從討論個人如何做出決策開始,然後考察人們如何相互交易,所有這些決策和相互交易共同組成了「經濟」。最後三個原理涉及整體經濟的運行:

原理八:一國的生活水平取決於它生產物品與服務

㈦ 經濟學的原理是什麼

````經濟學是研究經濟行為和經濟運行的規律的學問。它從人的本性出發,研究人如何滿足自己的慾望,人的行為如何影響到資源配置,社會財富生產遵循什麼樣的規律,怎樣才能促使經濟順利發展,等等。
````雨果在《悲慘世界》卷首的題詞就是:"只要這世界上還有愚昧和困苦,那麼,經濟學就不會是無益的。"我其實以前就思考過類似的問題,當時我就覺得經濟學的最終目的在於推動社會進步。
````當然,願望是一回事,現實又是另一回事。單獨看起來,經濟學對個人用處不是很大,但對整個社會來說,情況就不一樣了。
````經濟學展示著人類真正的經濟活動是如何進行的,並且透過表面現象透析事物的本質。
````例如人們為什麼相互交換?表面上看是為了互通有無。但是,既然沒有所需物品,人們為什麼不自己製造?為什麼要先生產自己不需要的東西、然後再找陌生人交換自己真正需要的東西?為什麼在買不到所需商品時,人們排隊、託人、出高價,但是不動腦筋自己生產?為什麼抱怨商品價格太高時,仍然要去買,而不是自己製造這些東西?
````顯然,這些問題無法用"互通有無"來解釋。人類進行交換的本質動機是"節約勞動(降低成本)",即使商品標價很高、購買緊俏商品要花費很多額外的"成本",但是總的代價仍然遠遠低於自己生產所需的成本,購買商品仍然比自己生產同樣的物品合算,所以他們仍然選擇購買,而不是自己製造。
````現在的人們極少僅僅為了滿足自己的消費而製造所需物品,但是,我們不能因此忘記或者忽視他們為什麼不自己製造的原因,就拒絕研究這一原因。就好象我們不能忽視黃河水不向天上流的原因,否則就無法理解黃河水為什麼總是向低處流。
````在改進人的思想觀念的知識中,經濟學也是最有力的一種。它能讓我們看到別人看不到的社會問題的本質,使我們更加的獨立和自信;但它不會讓你喪失起碼的謙虛,因為你知道每個人不過是社會分工的一部分.所以,如果大家都來學習和掌握經濟學知識的話,社會進步會加快,經濟效率會提高,每個人都能從中受益。
````學術本身對於社會的影響是很有限的,落實到一個具體的經濟學研究者身上,就更是如此了。但是,經濟學家庇古說得好:"希望經濟學知識的發展將大大改變現實事件是非常渺茫的。我們的創造不太可能有市場。然而我們培育我們的花園。因為我們追隨的不是思想而是一種沖動——一種探求的沖動——這至少不是可恥的,雖然'可能'被證明是無用的."
````這句話也許對所有的學術研究都適用吧:真正的學術研究最初可能都是無用的,但它至少滿足了人們探求的沖動。

閱讀全文

與經濟原理學習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愛情里陪伴和懂得哪個更重要 瀏覽:687
南京惠民健康寶如何續保 瀏覽:75
幸福的歌怎麼跳 瀏覽:750
雪蓮果經濟效益如何 瀏覽:57
企事業搬遷怎麼收費 瀏覽:874
一家之主的故事有什麼 瀏覽:892
如何寫知乎故事 瀏覽:206
怎麼學會播音講故事 瀏覽:872
河南省健康申請證明錯了怎麼辦 瀏覽:847
全故事祛痘膏多少錢 瀏覽:884
石家莊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有哪些 瀏覽:49
2020年婚姻渡劫的生肖有哪些 瀏覽:595
中國地攤經濟如何重啟 瀏覽:964
美女在深圳開沙縣小吃生意怎麼樣 瀏覽:35
寶寶揉哪個部位最健康 瀏覽:717
龍泉事業單位什麼時候出成績 瀏覽:268
教師職工14天健康表怎麼設計 瀏覽:954
事業瓶頸如何得到好友支持 瀏覽:397
事業單位文秘專技崗有什麼 瀏覽:890
心理健康聯盟什麼意思 瀏覽: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