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大西北綜合經濟區有哪些

大西北綜合經濟區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9-10 10:54:22

Ⅰ 西部大開發有哪三大重點經濟區

成渝經濟區:帶動和支撐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戰略高地成渝經濟區是長江流域重要的戰略板塊,在我國實施的沿海、沿江的「T」字型國土開發戰略中,與長江中下游特別是最發達的長江三角洲遙相呼應。成渝經濟區是我國西部的東部,在我國東中西互動的區域發展戰略中發揮著承接傳遞的作用。從發展現狀看,成渝經濟區與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京津冀等沿海發達地區相比,的確存在較大差距。但是在整個西部地區,成渝經濟區又是發展基礎最好、發展水平最高的區域。成渝經濟區的能源工業、機械裝備尤其是重型機械裝備製造業、國防工業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迅速,特色農副產品加工業也具有相對優勢;旅遊業發展勢頭很好;三峽庫區形成後,保護和治理長江上游生態環境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成渝經濟區的發展方向是帶動和支撐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戰略高地。成渝經濟區是我國重要的裝備製造業基地之一,德陽、成都和樂山的大型發電設備、重型機械、大型工程機械、交通運輸設備;重慶、綦江和江津等地的金屬製品業、通用設備製造業、專用設備製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機械製造業、武器彈葯製造業、電子及通訊設備製造業等產品的生產規模和技術處於全國領先水平。成渝經濟區的高新技術產業主要分布在綿陽科技城、成都高新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重慶高新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為了發展成為帶動和支撐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戰略高地,成渝經濟區要抓住建設國家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機遇,重點發展能源及化學工業、裝備製造業、高新技術產業、特色農業及加工業、旅遊業,著力培育新的支柱產業,努力改變工業支撐比較單一的局面。引導加工業與農業、製造業與生產性服務業、能源工業與礦產資源加工業的緊密聯結,形成相互支撐、相互促進的跨領域鏈條式發展模式,構築帶動和支撐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戰略高地。隨著綿陽-德陽-成都高新技術產業帶的進一步發展,將帶動長江上游及我國西南地區的產業升級;隨著裝備製造業基地的形成,將推動長江上游及西部工業化的進程;隨著城市功能的進一步增強,將推動長江上游及西部城鎮化進程;三峽水利樞紐竣工後,長江黃金水道的作用將大大增強,成渝經濟區的西部物流樞紐功能也將大大強化。關中-天水經濟區:我國重要的高新技術產業帶和先進製造業基地關中-天水城市圈是我國西部智力資源最密集、工業基礎較好、基礎設施完備和城市化程度較高的地區之一。僅關中地區就有4個國家級開發區和2個省級開發區,集中了3個國家級星火技術密集區和13個省級星火技術密集區,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帶動作用。關中-天水城市圈發展方向是我國重要的高新技術產業帶和先進製造業基地。1.我國重要的高新技術產業帶圍繞集約化農業技術、電子信息技術、新材料技術、光機電一體化和先進製造技術、生物醫葯技術等重點領域,建立一批相關的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中心,開發一批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和市場容量大的戰略產品,力爭建成中國西部的「矽谷」。強化西安作為一級中心城市的核心地位,把西安建設成為西部大開發的技術創新基地和全國重要的技術創新中心;把西安高新區建設成為我國西部高技術產業發展的平台,形成西部的信息、金融、科技和人才中心和最大的科研成果研發和產業化基地。都市圈的寶雞、咸陽,要與西安統籌規劃、合理分工。進一步強化寶雞、咸陽在光機電一體化和先進製造業中的地位,把咸陽和寶雞建設成為製造業創新的基地,提高產業競爭力。突出楊凌在先進農業生產技術方面的研發和應用功能,把楊凌建設成為全國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基地,不斷強化新興農業生產技術在西部地區的推廣應用。2.我國先進製造業基地關中-天水城市圈以隴海鐵路天水-潼關段和天(水)寶(雞)潼(關)高速公路為軸線的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帶和星火產業帶,以及以高新技術和先進實用技術為特色的產業體系已基本形成,擁有電子信息、裝備製造、有色冶金、醫葯、紡織、旅遊、果業以及畜牧等優勢產業,成為陝西省乃至西北經濟發展的火車頭和發動機。關中-天水先進製造業基地建設,要以國家級和省級開發區為重點,進一步搞好園區基礎設施和外圍配套工程建設,強化服務功能,優化投資環境,發展成為國家重要的先進製造業基地。環北部灣(廣西)經濟區: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支撐點環北部灣(廣西)經濟區包括南寧、北海、欽州、防城港4市,本經濟區沿海沿邊,區位優越,是中國與東盟的結合部,泛珠三角經濟區與東盟經濟區、東亞與東南亞的連接點,也是西南地區加強與東盟和世界市場聯系的重要門戶,開發潛力巨大。加快環北部灣(廣西)經濟區的開發建設,有利於把我國與東盟國家的互利合作推向新水平,有利於深入實施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有利於推動我國擴大開放、加快發展。環北部灣(廣西)經濟區大規模開發建設的條件基本具備。以南寧為核心的環北部灣地區是一個有機整體,其發展方向是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支撐點,建成西南地區的主要出海口和出口加工基地,以及臨海重化工業基地。1.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支撐點在產業發展方向上,沿海地段的北海、欽州、防城港要發揮區位優勢,依託南亞熱帶農林資源和海洋資源,發展港口經濟、海洋產業、現代農業和以生物工程為重點的高新技術產業,以及信息咨詢服務、商貿物流等服務業,構築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型產業結構體系。其中北海市是我國西部惟一的沿海開放城市,全國重要的濱海旅遊城市,重點發展國際商貿、濱海旅遊、高新技術和海洋產業四大產業;欽州的發展方向是以重化工業為主的臨海港口工業;防城港則是完善港口設施和服務功能,大力發展港口運輸、中轉貿易、邊境貿易等產業。南寧市一方面應充分發揮承前啟後的作用,發揮其人居環境優越的優勢,調整產業結構,重點發展無污染的都市型工業和現代服務業,並逐步將經濟建設向沿海地區轉移;另一方面要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以電子信息技術的推廣應用為重點,積極以先進製造技術、新材料技術、現代裝備及工藝等新技術,全面推進食品、機械、製糖等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重點扶持具有地方特色和自主知識產權的生物工程及制葯業的發展。2.西南地區的主要出海口和出口加工基地以構築開放型經濟為目標,逐步建設「中國-東盟貿易區」的前沿基地。通過沿海港口及貿易通道建設,使廣西及貴州、雲南與周邊國家盡快形成便捷的物流、人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網路,創造貿易與投資便利化條件,逐步將環北部灣(廣西)經濟區建成「中國-東盟貿易區」的前沿基地,面向太平洋與印度洋和東南亞、南亞市場,成為全國對外開放格局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防城港作為我國主要的交通樞紐港之一,承擔著廣西、西南地區出海口的功能,要建設成以大宗物資轉運為主的樞紐港;欽州要利用港口腹地未開發的土地資源、岸線資源等條件,建設工業碼頭,重點發展臨港工業;北海重點建設成旅遊商貿港口。三大港口城市形成功能互補、協調發展和綜合優勢明顯的西南地區最大的現代化組合港口群,並與南寧在經濟、信息、物資、金融等方面進行交流和合作,擴大港口經濟腹地,形成西南對外聯系和交流的「橋頭堡」。3.未來的臨海重化工業基地環北部灣(廣西)經濟區把發展臨海重化工業作為重中之重,依託港口、資源、區位優勢,引進國內外大公司、大集團,高起點、大規模地加快沿海石化、林漿紙、能源、鋁加工、鋼鐵、船舶修造等重大工業項目建設,促進臨海重化工業發展。

Ⅱ 全國八大經濟區域

新快報訊 據香港《文匯報》報道,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日前發表報告指出,中國所沿襲的東、中、西區域劃分方法已經不合時宜。為此,報告提出「十一五」期間內地劃分為東部、中部、西部、東北四大板塊,並可將四個板塊劃分為八大綜合經濟區的具體構想(具體情況見附表)。其中,毗鄰港澳台的南部沿海綜合經濟區,應建設成三個基地和一個中心。這份由國務院智囊機構發布的《地區協調發展的戰略和政策》報告,對「十一五」期間內地區域劃分提出了一些具體設想。報告還指出,由福建、廣東、海南等三省組成的南部沿海綜合經濟區緊鄰港、澳、台,海外社會資源豐富,對外開放程度高。

八大綜合經濟區具體構想

1.東北綜合經濟區遼寧、吉林、黑龍江:重型裝備和設備製造業基地;保持能源原材料製造業基地的地位;全國性的專業化農產品生產基地;

2.北部沿海綜合經濟區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最有實力的高新技術研發和製造中心之一;加速區域一體化進程;

3.東部沿海綜合經濟區上海、江蘇、浙江:最具影響力的多功能的製造業中心;最具競爭力的經濟區之一;

4.南部沿海經濟區福建、廣東、海南:最重要的外向型經濟發展的基地;消化國外先進技術的基地;高檔耐用消費品和非耐用消費品生產基地;高新技術產品製造中心;

5.黃河中游綜合經濟區陝西、山西、河南、內蒙古:最大的煤炭開采和煤炭深加工基地、天然氣和水能開發基地、鋼鐵工業基地、有色金屬工業基地、奶業基地;

6.長江中游綜合經濟區湖北、湖南、江西、安徽:以水稻和棉花為主的農業地區專業化生產基地及相關深加工工業;以鋼鐵和有色冶金為主的原材料基地;武漢「光谷」和汽車生產基地;

7.大西南綜合經濟區雲南、貴州、四川、重慶、廣西:以重慶為中心的重化工業和以成都為中心的輕紡工業兩大組團;以旅遊開發為龍頭的「旅遊業-務業-旅遊用品生產」基地;

8.大西北綜合經濟區甘肅、青海、寧夏、西藏、新疆:重要的能源戰略接替基地;最大的綜合性優質棉、果、糧、畜產品深加工基地;向西開放的前沿陣地和中亞地區經濟基地和特色旅遊基地。

Ⅲ 中國綜合經濟區的七大經濟區介紹

1.環渤海經濟區。以北京、天津、沈陽、大連、濟南、青島、石家莊、唐山、太原、呼和浩特等城市為核心,坐落於東北亞的中心,是國家政策引導發展的重點區域。
①區域優勢。一是明顯的區位優勢,該區地處全國政治、文化中心和沿海對外開放的中北段,又處東北亞中心,為該區帶來極強的經濟輻射潛力;二是明顯的人才優勢,這里科技、教育水平高,是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最理想的地區之一;三是交通優勢,擁有全國密度最高的交通網路和獨特的港群(大連、營口、唐山、天津、黃驊、煙台、威海、青島等港口),沈大、京津、濟青、京石、太舊、濟德等高速公路,也將使該區有希望最先在中國建成區域性高速公路網地區;四是礦產資源豐富,品種多樣,石油、鐵礦、煤炭、海洋資源在全國均占重要地位。
②專門化部門。該區具有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石油、石油化工與海洋化工、鋼鐵、機械、電子、輕紡及棉花、水產品在全國占重要地位。今後除發揮現有工業潛力之外,宜充分利用智力資源,大力發展微電子、光學、計算機、生物工程新材料等知識技術密集型產業,同時在農業開發上集中力量建設河北、山東的糧棉果和海水捕撈與養殖基地,加快北京、天津的產業結構調整和第三產業的發展。
2.東北經濟區。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和內蒙古東部盟市。
①區域特點。東北區地處東北亞開放地帶,石油化工、礦冶機電設備、交通運輸設備製造在全國居突出地位。這里資源豐富而且地域組合條件好,石油鐵礦、煤炭及糧食、甜菜、原木、畜產品均在全國占較大比重,水資源在我國北方也屬豐裕。擁有比較發達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網。
②專門化部門。東北區是以石油化工、鋼鐵、礦冶機電設備、汽車製造、森林工業為主導產業的全國最大的重工業基地和糧食、原木、甜菜、畜牧產品的重要基地。今後的方向除了加速現有工業企業的技術改造和體制改革外,充分利用地處東北亞經濟圈中部的有利地理位置,積極發展外向型經濟。
3.長江三角洲及沿江經濟區。包括長江三角洲14個市和沿江28個地市,面積約33×104平方千米,人口1.68億。
①區域特點。全國最大的經濟技術核心區,這里礦產資源不足,但農業發展水平和商業化程度較高,水資源比較豐富,地理位置和交通運輸條件優越,藉助長江和江河湖海相通的優勢,成為內聯中、西部的中國與亞太經濟區的結合部,以地方農副產品資源優勢建立起以輕紡工業為主、輕重工業均較發達的綜合經濟區。該區在科技文化水平、內外貿易的發達程度上都居全國領先地位。
②專門化部門。長江三角洲地區以製造業為主體,重化工業比較發達,汽車、鋼鐵、石化等產值佔全國同類行業的1/3~1/2;沿江地區以紡織、輕工業為主,重化工業比較發達。在城市化進程中,該區第三產業發展加快,是全國最大的對外開放基地。今後的方向宜積極開拓光導纖維、激光、生物工程、海洋工程等新技術,重點發展微電子、汽車、造船、發電設備、通訊設備、儀器儀表、乙烯及後續加工材料和深加工、輕紡產品等,並積極發展第三產業,使之成為重要的人才培養中心與金融、貿易、信息中心。
4.中部五省經濟區。包括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面積87.12×104平方千米,人口3.13億。
①區域特點。地處中國中部地帶中段,是我國經濟發達地帶向西部的過渡帶和上海、連雲港、廣州三個對外開放「窗口」的連接地帶。水土光熱等自然條件優越,農業發達;有色金屬、水能、鐵、非金屬等資源比較豐富;經濟和科技力量比較雄厚;交通運輸條件便利。
②專門化部門。該區為我國重要的農業基地,水稻、棉花、淡水產品、油菜籽等主要農產品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冶金、機械、化工、紡織等部門已成體系,今後的重點是以大運量、高耗水工業為主體,建立由冶金、紡織、汽車、化工等組成的沿江工業地帶,擔負起我國經濟開發中「承東啟西」的橋梁和基地作用。
5.東南沿海經濟區。目前包括廣東、福建兩省和浙江南部沿海地區,今後可將港、澳、台劃入。目前該區面積29.93×104平方千米,人口9800萬。
①區域特點。該區位於東南沿海,與港、澳、台毗鄰,海外僑胞眾多,在開展對外經濟技術合作方面有著特殊的有利條件,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和經濟特區集中的地帶。地處熱帶、亞熱帶,水熱條件良好,是我國熱帶經濟作物產地;錳及有色金屬、水能資源比較豐富。經濟已有相當基礎,是中國收入水平最高的地區。
②專門化部門。地方資源為該區奠定了良好的輕工、食品、橡膠等工業發展的條件,加之外向型經濟發展的需要,該區宜重點發展電子、日用化工、高檔消費品、食品和熱帶經濟作物加工工業,同時積極發展貿易、旅遊、信息等第三產業和糖料、鮮活農產品等創匯農業。
6.大西南經濟區,包括四川、重慶、貴州、雲南、廣西、西藏和海南以及廣東西部的湛江、茂名、肇慶。
①區域特點。除耕地資源外,資源組合條件良好,礦產、水、能源、可開發的土地、生物、林木、旅遊、勞動力等資源均很豐富,其中水電可開發資源佔全國一半以上;但資源開發程度低,交通通信條件較差,經濟相對落後。地處長江上游,生態環境狀況對整個長江流域影響重大。雖以內陸為主,但漫長的邊境線使之成為我國面向東南亞和南亞開放的前沿。
②專門化部門。以地方資源及資源組合優勢為基礎,重點發展高耗能的重化工業,成為鋼鐵、有色金屬、磷化工、機械、輕紡、食品等的工業基地。
7.西北經濟區。包括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和內蒙古西部盟市。
①區域特點。氣候條件較差,生態環境脆弱,但自然資源特別是能源、礦產、可開發利用的土地等資源豐富,經濟總體水平偏低,區內經濟主要集中在一些經濟密集區。地處我國大西北,通過新亞歐大陸橋,成為我國通往中亞、西亞乃至歐洲的重要門戶。少數民族集中,是新疆、西藏、寧夏、內蒙古四大民族自治區的聯結部。
②專門化部門。利用資源優勢和亞歐大陸橋的紐帶作用,以水電和石油開發為基礎,建成有色金屬冶煉、石油化工、鹽化工、機械製造等能源和原材料生產基地。

Ⅳ 「八大經濟區」「十大工程」是什麼

八大綜合經濟區
1.東北綜合經濟區遼寧、吉林、黑龍江:重型裝備和設備製造業基地;保持能源原材料製造業基地的地位;全國性的專業化農產品生產基地;
2.北部沿海綜合經濟區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最有實力的高新技術研發和製造中心之一;加速區域一體化進程;
3.東部沿海綜合經濟區上海、江蘇、浙江:最具影響力的多功能的製造業中心;最具競爭力的經濟區之一;
4.南部沿海經濟區福建、廣東、海南:最重要的外向型經濟發展的基地;消化國外先進技術的基地;高檔耐用消費品和非耐用消費品生產基地;高新技術產品製造中心;
5.黃河中游綜合經濟區陝西、山西、河南、內蒙古:最大的煤炭開采和煤炭深加工基地、天然氣和水能開發基地、鋼鐵工業基地、有色金屬工業基地、奶業基地;
6.長江中游綜合經濟區湖北、湖南、江西、安徽:以水稻和棉花為主的農業地區專業化生產基地及相關深加工工業;以鋼鐵和有色冶金為主的原材料基地;武漢「光谷」和汽車生產基地;
7.大西南綜合經濟區雲南、貴州、四川、重慶、廣西:以重慶為中心的重化工業和以成都為中心的輕紡工業兩大組團;以旅遊開發為龍頭的「旅遊業-務業-旅遊用品生產」基地;
8.大西北綜合經濟區甘肅、青海、寧夏、西藏、新疆:重要的能源戰略接替基地;最大的綜合性優質棉、果、糧、畜產品深加工基地;向西開放的前沿陣地和中亞地區經濟基地和特色旅遊基地。
十大工程
世界十大工程排名為鳥巢———北京2008年奧運會主體育場、埃及吉薩大埃及博物館、阿聯酋迪拜布吉大樓、耶路撒冷的西蒙-維森塔爾「寬容博物館」、北京首都國際機場3號航站樓、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擴建工程、羅馬國立當代藝術博物館「maxxi」、中國中央電視台新址、倫敦主教門大廈、紐約世貿中心重建工程。

Ⅳ 中國有幾個經濟區分別是什麼

中國十大經濟區所指:東北綜合經濟區、北部沿海綜合經濟區、東部沿海綜合經濟區、東南沿海綜合經濟區、黃河上中游綜合經濟區、長江上中游綜合經濟區、珠江上中游綜合經濟區、內蒙古綜合經濟區、新疆綜合經濟區、青藏高原綜合經濟區。

針對現行東、中、西三大地帶的劃分經濟區方案存在的一些明顯缺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報告提出,在統籌區域發展的要求和區域一體化進程加速發展的情況下。

有必要在「三大地帶」劃分方案的基礎上,重新考慮劃分中國的經濟區,即將全國劃分為東部、中部、西部、東北四大經濟區域。

(5)大西北綜合經濟區有哪些擴展閱讀:

一、東北地區及東部沿海地帶分為4個經濟區:

1.東北經濟區:包括遼寧、吉林和黑龍江3省。重點是建設成為全國重型裝備和設備製造業基地,保持能源原材料製造業基地的地位。

農業以玉米、大豆和甜菜為主,建設成為全國性的專業化農產品生產基地。

2.北部沿海經濟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和山東4省市。充分發揮人才、知識密集以及信息中心的優勢地位,建設成為全國最有實力的高新技術研發和製造中心;

以京津冀城市群和山東半島城鎮群為依託,加速區域一體化進程,盡快形成中國又一個具有世界影響的城鎮群。

3.東部沿海經濟區,或長江下游綜合經濟區:包括上海、江蘇和浙江三省市。

建設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世界性金融中心,全國最具影響力的多功能的製造業中心,特別是輕工業裝備產品製造中心,以及高新技術研發和製造中心。

4.東南沿海經濟區:包括廣東、福建、海南3省。

建設成為全國最重要的外向型經濟發展的基地,消化國外先進技術的基地,以及全國最大最重要的高檔耐用消費品非耐用消費品生產基地,具有全國意義的高新技術產品製造中心。

二、中西部地帶分為3個經濟區:

1.黃河上中游經濟區:包括陝西、甘肅、寧夏、山西與河南5省區。建設成為全國最大的煤炭開采和煤炭深加工基地,天然氣和水能開發基地、鋼鐵工業基地、有色工業基地。

以西安、蘭州為核心進一步聚集生產要素,建成中西部裝備製造業中心、高新技術產業密集發展區。

2.長江上中游經濟區:包括四川、重慶、湖北、湖南、安徽和江西等6省市。建設以水稻和棉花為主的農業地區專業化生產基地,以及建立在農產品基礎上的深加工工業。

建設以鋼鐵和有色冶金為主的原材料基地,以及全國第三大汽車工業基地(武漢)以及其它交通設備工業基地(重慶的摩托車製造)。

3.珠江上中游經濟區:包括雲南、貴州和廣西3省區。建設成為中草葯和生物製品研發與生產基地,以桂林山水、昆明春城風光、貴州黃果樹瀑布以及少數民族風情為特色內容的沿珠江旅遊風景帶。

三、遠西部地帶分為3個經濟區:

1.內蒙古經濟區:包括內蒙古1省區。充分發揮煤炭、天然氣和水能等能源資源的優勢,強化資源的大規模開采力度,盡快成為全國新的能源生產基地;

積極發展高載能原材料工業;保護和利用好天然草場資源,減少牧民數量,實行集約化的家庭庄園式開發利用,積極發展沙產業,建設若干沙產業基地。

2.新疆經濟區:包括新疆1省區。建設全國最大的棉花生產基地,大力發展綠洲農業,建設具有優勢的瓜果、棉花和西紅柿種植業生產基地;

加快發展農產品深加工工業,如葡萄酒釀造業、果品加工業和紡織業;加強石油天然氣資源的勘探與開發,建設全國石油生產最大的接續地;建立沙產業基地。

3.青藏高原經濟區:包括青海和西藏2省區。主要任務是世界屋脊的生態環境保護。選擇優勢資源(如天然氣、鹽湖資源、有色金屬開采等)開發,並採取保護式的開發方式,避免小規模、分散式的資源開發模式。

發展現代草原畜牧業,圍欄畜牧業,以及特色民族風情旅遊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十大經濟區



Ⅵ 中國地理分幾大經濟區

中國八大經濟區簡介-東北地區:
范圍:包括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
面積人口:79萬平方公里,2001年總人口10,696萬。
經濟情況:這一地區自然條件和資源稟賦結構相近,歷史上相互聯系比較緊密,目前,面臨的共同問題多,如資源枯竭問題、產業結構升級換代問題等。
-北部沿海地區:
范圍: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東二市兩省。
面積人口:37萬平方公里,2001年總人口18,127萬。
經濟情況:這一地區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科技教育文化事業發達,在對外開放中成績顯著。
-東部沿海地區:
范圍:包括上海、江蘇、浙江一市兩省。
面積人口:21萬平方公里,2001年總人口13,582萬。
經濟情況:這一地區現代化起步早,歷史上對外經濟聯系密切,在改革開放的許多領域先行一步,人力資本豐富,發展優勢明顯。
-南部沿海地區:
范圍:包括福建、廣東、海南三省。
面積人口:33萬平方公里,2001年總人口12,019萬。
經濟情況:這一地區面臨港、澳、台,海外社會資源豐富,對外開放程度高。
-黃河中游地區:
范圍:包括陝西、山西、河南、內蒙三省一區。
面積人口:160萬平方公里,2001年總人口18,863萬。
經濟情況:這一地區自然資源尤其是煤炭和天然氣資源豐富,地處內陸,戰略地位重要,對外開放不足,結構調整任務艱巨。
-長江中游地區:
范圍:包括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
面積人口:68萬平方公里,2001年總人口23,085萬。
經濟情況:這一地區農業生產條件優良,人口稠密,對外開放程度低,產業轉型壓力大。
-西南地區:
范圍:包括雲南、貴州、四川、重慶、廣西三省一市一區。
面積人口:134萬平方公里,2001年總人口24,611萬。
經濟情況:這一地區地處偏遠,土地貧瘠,貧困人口多,對南亞開放有著較好的條件。
-大西北地區:
范圍:包括甘肅、青海、寧夏、西藏、新疆兩省三區。
面積人口:398萬平方公里,2001年總人口5,800萬。
經濟情況:這一地區自然條件惡劣,地廣人稀,市場狹小,向西開放有著一定的條件。

Ⅶ 中國8大經濟圈是什麼

1.長江三角洲經濟圈

GDP:江蘇+浙江+安徽+上海=17.4萬億人民幣

2.環渤海經濟圈

GDP:北京+天津+河北+山東=14萬億人民幣

3·珠江三角洲經濟圈(粵港澳大灣區)

GDP:廣東+香港+澳門=10.5萬億人民幣

4.中部經濟圈

GDP:湖北+湖南+江西=8.2萬億人民幣

5.海西經濟圈

GDP:福建+台灣=6.6萬億人民幣

6.西南經濟圈

GDP:重慶+四川+雲南=6.5萬億人民幣

7.東北經濟圈

GDP:黑龍家+遼寧+吉林=5.22萬億人民幣

8.西北經濟圈

GDP:陝西+甘肅+寧夏=3萬億人民幣

事實上中國還有兩個經濟圈已經成型:

1.北部灣經濟圈

GDP:廣西+貴州=3萬億人民幣

2.中原經濟圈

GDP:山西+河南=5.3萬億人民幣

Ⅷ 大西北開發區在哪裡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2-25

Ⅸ 八大經濟區的八大綜合經濟區具體構想

1.東北綜合經濟區遼寧、吉林、黑龍江:重型裝備和設備製造業基地;保持能源原材料製造業基地的地位;全國性的專業化農產品生產基地;
2.北部沿海綜合經濟區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最有實力的高新技術研發和製造中心之一;加速區域一體化進程;
3.東部沿海綜合經濟區上海、江蘇、浙江:最具影響力的多功能的製造業中心;最具競爭力的經濟區之一;
4.南部沿海經濟區福建、廣東、海南:最重要的外向型經濟發展的基地;消化國外先進技術的基地;高檔耐用消費品和非耐用消費品生產基地;高新技術產品製造中心;
5.黃河中游綜合經濟區陝西、山西、河南、內蒙古:最大的煤炭開采和煤炭深加工基地、天然氣和水能開發基地、鋼鐵工業基地、有色金屬工業基地、奶業基地;
6.長江中游綜合經濟區湖北、湖南、江西、安徽:以水稻和棉花為主的農業地區專業化生產基地及相關深加工工業;以鋼鐵和有色冶金為主的原材料基地;武漢「光谷」和汽車生產基地;
7.大西南綜合經濟區雲南、貴州、四川、重慶、廣西:以重慶為中心的重化工業和以成都為中心的輕紡工業兩大組團;以旅遊開發為龍頭的「旅遊業-務業-旅遊用品生產」基地;
8.大西北綜合經濟區甘肅、青海、寧夏、西藏、新疆:重要的能源戰略接替基地;最大的綜合性優質棉、果、糧、畜產品深加工基地;向西開放的前沿陣地和中亞地區經濟基地和特色旅遊基地。

閱讀全文

與大西北綜合經濟區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生涯規劃故事怎麼寫 瀏覽:650
第十課幸福是什麼 瀏覽:773
三國演義的故事及人物有哪些 瀏覽:614
什麼都沒有自己的健康重要 瀏覽:572
石台事業編什麼時候體檢 瀏覽:550
守護愛情的小保安什麼梗 瀏覽:552
幸福有時像什麼有時像什麼 瀏覽:191
國民經濟形勢對投資有哪些影響 瀏覽:246
愛情的顏色是什麼作文 瀏覽:622
健康甘肅里的備注怎麼填 瀏覽:50
男人事業和婚姻哪個重要 瀏覽:737
合法婚姻和事實婚姻的界定有哪些 瀏覽:113
美女你好你在哪裡上班的乾的什麼 瀏覽:980
適合自己的就是幸福下句該怎麼說 瀏覽:360
愛是什麼韓國愛情動畫 瀏覽:469
單身又怎麼感受愛情 瀏覽:408
家庭購買房子屬於什麼宏觀經濟學 瀏覽:62
梨泰院有什麼故事 瀏覽:937
愛情里陪伴和懂得哪個更重要 瀏覽:689
南京惠民健康寶如何續保 瀏覽: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