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如何看待低碳經濟的回歸

如何看待低碳經濟的回歸

發布時間:2022-09-10 03:01:28

㈠ 試用復雜性科學及其方法談談對低碳經濟的認識

目前,關於復雜性的概念尚沒有統一的說法。
因為復雜性涉及面很寬,在美國國會圖書館1975年至1999年2月15日的入藏書目中,標題里含復雜性(Complexity)一詞的就有489種。其中涉及演算法復雜性、計算復雜性、生物復雜性、生態復雜性、演化復雜性、發育復雜性、語法復雜性,乃至經濟復雜性、社會復雜性,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需要說明的是:社會科學領域中相當多數量的「復雜性」指的是混亂、雜多、反復等意思,而並非科學研究領域中與混沌、分形和非線性相關聯的「復雜性」。
總之,由於復雜性概念在不同的學科領域,研究對象和採用的分析方法不同,因而對復雜性概念的定義也不相同,所以,到目前為止,對復雜性還沒有一個嚴格定義。
1)隨機性:隨機現象是系統內涵不確定而外延確定的表象。
近年復雜性研究的一條重要成果是:隨機性並不復雜(雖然也有人說隨機性是最大的復雜性),歷史上不少復雜性的定義其實針對的是隨機性,復雜性介於隨機和有序之間,是隨機背景上無規則地組合起來的某種結構和序。
有文獻證明,一個同時包含混沌與隨機現象的系統,隨著時間的演化,對系統起支配作用的將是非線性機制,而非隨機因素。
(2)模糊性:模糊現象是系統內涵確定而外延不確定的表象,可以運用模糊數學的方法減少外延的不確定性。顯然,這與復雜性科學的研究有本質區別。
(3)簡單性和復雜性
簡單性一向是現代自然科學、特別是物理學的一條指導原則。許多科學家相信自然界的基本規律是簡單的。愛因斯坦曾是這種觀點的突出代表者。雖然復雜現象比比皆是,但人們還是努力要把它們還原成更簡單的組分或過程。當然的確有不少復雜的事物或現象,其背後確實存在簡單的規律或過程。但是,另一方面也存在大量的事物和現象不能用簡單的還原論方法進行處理。
另外,客觀地定義和量度復雜性,與人們對自然界描述體系的復雜性是兩回事。這很像是「美」和「美感」的關系。前者應有客觀定義,而後者涉及接受者的主觀條件。
復雜系統及其基本特徵

目前關於復雜系統的定義也不統一,至少有30多種,代表性的有如下一些:
(1)復雜系統就是渾沌系統(渾沌學派)。
(2)具有自適應能力的演化系統(Santa Fe)。
(3)包含多個行為主體(Agent)具有層次結構的系統。
(4)包含反饋環的系統(Stacey)。
(5)不能用傳統理論與方法解釋其行為的系統(John Warfield)。
(6)動態非線性系統。
(7)客觀事物某種運動或性態跨越層次後整合的不可還原的新性態和相互關系(本體論的復雜性定義)。本體論復雜性還可以分為:(突變論和混沌的兩種)運動復雜性和(分形的和非穩定性的兩種)結構復雜性。它們都具有跨越層次的特徵。表現為嵌套、相互連結、相互影響和作用等。
(8)對客觀復雜性的有效理解及其表達(認識論的復雜性定義)。認識論意義的復雜性概念也概括了自然科學和技術科學領域關於用描述長度定義復雜性的各種概念和涵義,特別是關於「有效復雜性」的涵義。
雖然目前關於復雜系統的認識與定義尚未統一,但是對復雜系統的基本特徵的認識卻比較一致。一般認為復雜系統具有以下特徵:
(1)非線性(不可疊加性)與動態性
非線性是產生復雜性的必要條件,沒有非線性就沒有復雜性。復雜系統都是非線性的動態系統。非線性說明了系統的整體大於各組成部分之和,即每個組成部分不能代替整體,每個層次的局部不能說明整體,低層次的規律不能說明高層次的規律。每個子系統具有相對獨立的結構、功能與行為。各組成之間、不同層次的組成之間相互關聯、相互制約,並有復雜的非線性相互作用。
動態性說明系統隨著時間而變化,經過系統內部和系統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不斷適應、調節,通過自組織作用,經過不同階段和不同的過程,向更高級的有序化發展,涌現出獨特的整體行為與特徵。
(2)非周期性與開放性
復雜系統的行為一般是沒有周期的。非周期性展現了系統演變的不規則性,系統的演變不具有明顯的規律。系統在運動過程中不會重復原來的軌跡,時間路徑也不可能回歸到它們以前所經歷的任何一點,它們總是在一個有界的區域內展示出一種通常是極其「無序」的振盪行為。
系統是開放的,與外部是相互關聯、相互作用的,系統與外部環境是統一的。開放系統不斷的與外界進行物質、能量和信息的交換,沒有這種交換,系統的生存和發展是不可能的。任何一種復雜系統,只有在開放的條件下才能形成,也只有在開放的條件下才能維持和生存。開放系統還具有自組織能力,能通過反饋進行自控和自調,已達到適應外界變化的目的;具有穩定性能力,保證系統結構穩定和功能穩定,具有一定的抗干擾性;在同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具有不斷的演化能力;受到自身結構功能和環境的種種參數的約束。
(3)積累效應(初值敏感性)
初值敏感性,即所謂的「蝴蝶效應」或積累效應,是指在渾沌系統的運動過程中,如果起始狀態稍微有一點改變,那麼隨著系統的演化,這種變化就會被迅速積累和放大,最終導致系統行為發生巨大的變化。這種敏感性使得我們不可能對系統做出精確的長期預測。
(4)結構自相似性(分形性)
所謂自相似是指系統部分以某種方式與整體相關。分形的兩個基本特徵是沒有特徵尺度和具有自相似性。對於經濟系統,這種自相似性不僅體現在空間結構上(結構自相似性),而且體現在時間序列的自相似性中。一般來說,復雜系統的結構往往具有自相似性,或其幾何表徵具有分數維。
復雜性的種類很多,從不同的角度可以進行不同的分類。以下是兩種分類:
(1)物理(自然系統)復雜性、生物復雜性、社會復雜性(成思危);
(2)主觀復雜性與客觀復雜性。
3 .1 復雜性科學的定義
復雜性科學就是運用非還原論方法研究復雜系統產生復雜性的機理及其演化規律的科學。
3 .2 復雜性科學的研究對象
安德森指出,復雜性研究不應像一般語義學或一般系統論那樣是「早熟和輕率地」企圖建立包羅萬象的構架;而應當注重特定的、可以檢驗的機制和概念。
聖達菲(Santa Fe)研究所,把諸如對稱破缺、局域化、分形和奇怪吸引子等「各種新性質怎樣冒出來」的種種思想貫穿起來,作為復雜性科學的研究對象。
而幾本90年代初出版的標題類似的通俗讀物,都把復雜性研究作為介於有序和混沌邊緣的科學。
復雜系統是復雜性科學研究的對象。

㈡ 如何看待低碳生活

「兩會」仍在進行中,在兩會關注的熱門關鍵詞中,「低碳」顯然極為醒目。前幾天媒體紛紛報道,一號提案點燃了低碳熱情。

連前不久四川騰中收購悍馬失敗,也被評論認為是低碳生活方式的勝利。這不,日前全國政協委員、原商務部副部長張志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我認為騰中收購悍馬失敗是件好事!」不應該將高能耗、前景不好的產品引入中國。

比如今年兩會開幕,濮存昕委員騎著自行車去組委會報到,引來媒體關注。就像人家說的,其實這事無關環保和低碳,這只是一個政協委員原本就該恪守的本分。表明至少他內心清楚,在他力所能及的范圍內,他會盡量少給民眾的生活添麻煩。

由此觀之,「低碳」的標簽似乎被貼的到處都是。但是,捫心自問,我們對低碳的概念,是不是又總有些朦朦朧朧模模糊糊,甚至有些似是而非的念頭呢?我們會有個籠統的看法,即低碳好處不證自明,但這實在又知易行難之事,且它也不可能像抑制房價、促進就業和推進醫改那樣能夠給人立竿見影的好處。所以甚至有觀點認為,低碳是比較貴的事情,它與我們贏得漂亮的GDP之間存在著必然矛盾。

坦率地說,這肯定是一種誤解。低碳經濟並不一定比高碳貴。而且發展低碳經濟完全可以靠市場機制去完成,一個原則就是讓清潔能源更便宜,讓能耗大的能源使用起來更貴更不劃算。

當然,現在提到低碳,繞不開不久前結束的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盡管此會議未能達成一個廣泛共識,只勉強通過了一個不具法律約束力的協議。但人們對「低碳經濟」的生產和生活方式的關注、重視,卻是本次會議留下的寶貴遺產。

從根本上說,「低碳經濟」的提出,折射的是人們因氣候變化對未來人類生存環境的焦慮和擔憂。這一理念,是提倡人類以低排放、低污染的新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替代傳統的生產和生活方式。這種經濟模式,是人類社會繼農業文明、工業文明之後的又一次重大進步。

環境惡化問題,任何國家和任何人都不可能獨善其身,對責任的承擔也不能置之度外,所以早在1992年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1997年的《京都協議書》中就有關於轉變傳統的高排放、高污染的生產和生活方式的表述。哥本哈根會議之後,更已成為世界各國政府的共識。

從這個角度講,低碳產業的技術創新,低碳經濟的突破可能成為金融危機後新一輪經濟增長的主要帶動力量,首先突破的國家可能成為領跑者。這么說好像低碳概念離我們很遠。但是既然改變傳統的高排放、高污染生產和生活方式已成歷史趨勢,並將惠及未來。那麼對於低碳生活,我們就絕對沒有理由陌生。

小民百姓或許對中國「減碳」承諾的具體數字不敢興趣,但是有些數字我們卻應該有所了解。可以作為「生活經濟學」的必修科目,進行參照學習,畢竟節能減排,推進低碳生活,除了國家宏觀層面的「調結構」等大手筆,微觀的生活層面,卻是由我們每個人構成並推動的。所以,全體國民必須身體力行,大力踐行「低碳生活」。低碳標簽必須嵌入每個人的生活方式,成為你的日常生活習慣。

看了《2012》,我們的感慨除了電腦特技的視聽震撼外,結合本文主旨,應該還有一點,那就是末日會不會到來,其實很大程度取決於你我現在的生活方式。

低碳生活經濟學告訴我們,搭電梯上下一層樓0.218千克、看電視一小時0.096千克、吃一個外賣便當0.48千克、丟一公斤垃圾2.06千克……我們無時無刻不在增加著二氧化碳排放量。

在這一點上,可以說「低碳經濟是地球的退燒葯」。而低碳,並不必然意味著要過上苦行僧的日子。低碳並不等於貧困,低碳只是要求我們對浪費的生活方式有所制約。

一位能源方面的專家在參加哥本哈根大會後感慨,美國已經進入後石油時代了,朝著新能源的方向走了,我們和他們比差兩個時代。但我們卻還在像爆發後一樣「得瑟」:比如不管大中小城市,到了晚上到處燈火通明,堪比瓊樓玉宇,多是形象工程,卻都美其名曰「亮化工程」。而美國、歐洲則沒有這么顯擺。

這折射出的是一種能源文化差異。還是那句話,低碳並不完全是政府的事情,老百姓的低碳生活也不可或缺。可以上網看看「低碳達人」的生活,新房裝修「塗料、木材、地板磚、節能燈泡等等,都可以是節能的。」,交通倡導綠色出行,搭乘公共交通工具,甚至根據情況走路、騎車出行,低碳的同時還可鍛煉身體,一舉兩得。

其他低碳小細節也要記牢:手機電池充滿電就拔下來、飲水機不要一天到晚都開著、空調電扇交替使用、電器用的時候才通電、循環用水等等。都應該成為我們自覺踐行的低碳文化,融入生活 。民眾參與、個人節能、垃圾分類這些都非瑣碎話題,因為低碳經濟低碳生活,就是一種深入骨髓的生活方式的塑造。(編輯:東雪)

㈢ 低碳經濟

低碳,毫無疑問是當前最為熱門的詞彙,上到最高層領導,下到平民百姓,無一不關注這個話題。以央企為首的各路豪門也跑馬圈地,動輒上千億的投資已經屢見不鮮,爭先恐後,生怕錯過低碳經濟這個巨大的盛宴。
似乎是吸取了汽車工業,信息技術等等行業的無核心技術的教訓,大家對低碳相關的技術給予了極大的關注,從清潔能源的太陽能,風能等等技術,到節能減排相關的種種技術,層出不窮,讓人眼花繚亂,然而,我們真的需要這些嗎?
我們先來看一個數據,如果2010年底,我們的十一五節能減排計劃可以順利完成,那麼中國的單位GDP能耗是日本五倍,歐美的三倍左右。這意味著,雖然中國GDP只有美國的三分之一,但能耗已經和美國不相上下,排放更是超過了美國。和中國GDP規模相當的日本,德國等等,能源消耗跟中國遠不在一個規模了。
低碳,首先是政治問題,而不是環境問題。低碳經濟,是一次涉及全球的能源再分配的過程。一方面,中東,俄羅斯,澳洲等等資源大國坐擁巨量資源,漫天要價,揮霍無度,視金錢如糞土;一方面,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卻深陷金融危機,失業率攀升,中國也被天價的資源價格搞的苦不堪言,深受其害。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顯而易見,2000開始, 伴隨中國GDP狂飆的就是能源的消耗,等於十年間,再造了一個和美國同等能源消耗量的國家。國際炒家熱炒中國因素也不無道理,甚至這就是必然。
慶幸的是,我們意識到了問題,定下了大力發展低碳經濟的路線。然而,熱鬧喧囂的背後,我們看到的卻是混亂無章的一哄而上,跟多年前的基礎投資項目的投資亂象等等絲毫沒有區別。短短半年時間,已經幾十個城市提出要建立低碳城市,要建立的低碳工業園,產業園更是數不勝數,光伏發電,風電場也是遍地開花。綠色革命,低碳革命等等口號響徹在哦中華大地。
盲目的項目投資,缺乏統一的規劃,必然導致大量的資源消耗與浪費,這是與低碳的初衷是背道而馳的。背後體現著是觀念的落後,理念的陳舊,說明相當多人還根本沒能理解何為低碳,只不過借機秀一把。
我們來看看所謂低碳經濟的技術革命,國內常見的無外乎光伏,風電,生物能等等清潔能源的利用,這些能源在未來很長時間內都只能作為傳統能源的替代品,在能源價格高企的現在,風電等成本價格依然遠高於傳統能源,不具備價格優勢。如果我們節能減排進行順利,單位GDP能耗大幅消減,必然導致傳統能源價格的回歸,使得清潔能源成本更加尷尬。到那時,爛尾的清潔能源工程將會到處顯現。
所以,與其頭腦發熱的扎進技術投資,不如踏實,冷靜的吸收消化現有的成熟技術,將低碳理念深入人心,進行觀念革命,把中國的單位GDP能耗大幅消減,達到或接近發達國家的水平。
溫總理在哥本哈根大會上提出,中國2020的單位GDP碳排放在2005基礎上減少40%,這個目標顯然是比較保守的,因為,按照這個目標,屆時,中國單位GDP能耗依然是數倍於歐美和日本。針對現有能源消耗結構的調整和節能,依然有巨大的空間。
歐美現在推廣清潔能源技術,是建立在其本身的單位GDP能耗和能源利用率已經處於較高水平基礎上的,作為能源利用率低下的中國,卻也把清潔能源技術等發展放置在現有能耗結構改革的優先位置上,是極為不理性,是本末倒置的。
我們認為,中國目前需要的不是低碳的技術革命,而是觀念的革命,當全社會從工業生產和百姓生活都建立強烈的低碳節能環保的意願,社會整體能源利用率可以達到較高水平之時,才是真正進行低碳技術革命的最佳時機。

㈣ 簡述發展低碳經濟的意義和影響

發展低碳經濟也為我國實現經濟方式的根本轉變提供了難得的機遇。走低碳發展道路,既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根本途徑,也是國內可持續發展的內在需求。發展低碳經濟有利於突破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資源和環境瓶頸性約束,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有利於順應世界經濟社會變革的潮流,形成完善的促進可持續發展的政策機制和制度保障體系;有利於推動我國產業升級和企業技術創新,打造我國未來的國際核心競爭力;有利於推進世界應對氣候變化的進程,樹立我國對全球環境事務負責任的發展中大國的良好形象。

㈤ 談談對低碳經濟生活的看法

低 炭能節約能源,凈化空氣。對未來生活非常有必要。 比如風能、核能、秸稈等等,都能產生能源。

㈥ 發展低碳經濟對於中國可持續發展的意義

低碳經濟是基於全球氣候變暖,對人類生存和發展帶來嚴峻挑戰的大背景下提出的,是一種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嶄新發展模式,其目標是減少溫室氣體(主要是二氧化碳)排放,其實質是清潔能源開發、能源高效利用、產業清潔生產等,核心是能源技術和減排技術創新、產業結構和制度創新以及人類生存發展觀念的根本性轉變。從本質上,低碳經濟既是應對氣候變化對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必然要求,本身也成為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當前,發達國家以應對氣候變化的重大挑戰為契機,加大技術創新投入,以便在未來的產業競爭和新技術革命方面搶占制高點。在這樣的形勢下,我國要不要發展以提高碳生產力為標志的低碳經濟,不能再以資源、能源高消耗和環境重污染來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了。

發展低碳經濟更多的是轉變發展方式,減輕單位GDP的資源和環境代價,通過向自然資源投資來恢復和擴大資源存量,運用生態學原理設計工藝與產業流程來提高資源效率,使發展的成果更好地為人民所共享。

作為一個高能耗國家,我們需要從節能減排、低碳發展的內在規律出發,找到我國巨大社會浪費和環境污染的本源。必須摒棄只關注諸如建築節能、煤的高效利用等「用」的層面的具體技術問題,而忽視「體」的層面存在的痼疾,比如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理論的負面影響,城鄉空間布局、國民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巨大浪費等。因此,創新思維、改變觀念,堅持體用結合,從全局觀、系統論的角度出發,才能正確認識並加快低碳經濟發展。

1.倡導形成綠色消費、綠色經營的理念,形成低碳的生活方式。必須轉變公眾和社會的觀念,做任何事都要適度適宜、合理節約。對於個人,要培養節約是美德的觀念,徹底改變諸如餐飲浪費等與節能減排背道而馳的陋習;對於企業,則要推行綠色經營的理念,建立清潔生產機制和精益生產方式;國家引導企業將環保成本計入企業生產成本,幫助企業樹立企業公民意識,解決節能減排沒有效益的錯誤認識。

2.解決潛藏在空間格局和社會發展格局中的重大浪費問題。有效的節能減排必須以工業相對集中為前提,工業相對集中才能產生專業化分工,提高效率,節省能源;同時催生集群創新,不斷產生新技術、新工藝,從而減少物質消耗。

3.培育靜脈產業,建立完備的工業化體系。民眾對循環經濟體系的理解目前還處於表層,基本理解為廢渣利用、尾氣回收等等。真正的循環經濟體系應如同人體系統一樣,如果把工業製造系統比作人體的動脈系統,那麼,我們使用過的工業製造物的回收再利用則應如人體的靜脈系統一樣。工業品的回收再利用———「靜脈」產業應該是一個巨大的產業。

4.大力發展低碳技術,解決自主創新成果和人才的匱乏問題。低碳技術包括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潔高效利用、油氣資源和煤層氣的勘探開發、二氧化碳捕獲與埋存等領域開發的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新技術。必須強化自主創新能力,鼓勵企業開發低碳技術和低碳產品,整合市場現有的低碳技術,加以迅速推廣和應用。

低碳經濟的加快發展急需大量前沿科技人才與科技成果支撐。以新能源領域人才現狀為例,目前,我國風電產業當中受到長期專業技術培訓的人不超過50個。在中國《可再生能源法》實施兩年後的今天,全國僅有華北電力大學建立了可再生能源學院。另外,傳統的創新成果評價認證體系,存在對某些現有科學體系不能解釋的成果無法認定的尷尬現實。未來的重大科技成果,很可能來自自學成才的科學工作者,面對現有科學體系不能解釋的成果,應當採取「非共識性原則」結合實證的方法加以認定。

5.加快文化創意產業建設。文化創意產業處於技術創新和研發等產業價值鏈的高端環節,是一種高附加值的產業和低碳消耗的綠色產業。大力發展文化創意服務業,能夠為社會創造巨大的財富,同時避免了能源過度消耗和環境污染問題。

6.從雨污分流入手,治理城市污染問題。我國的縣級城市基本沒有雨污分流的設施,大中城市雨污分流設施雖然投資量很大,實施卻不夠徹底,造成大量污水處理廠的勞動成果被不能徹底實施的雨污分流措施「一票否決」。

7.從我國能源結構入手,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提高節能減排的效率。中國能源消耗形式主要為動力消耗、農村採暖和城市集中供暖消費、電能消費3種,其中大約有68%的能源是由各種能源轉化為電能後被消費的。而我國電力系統普遍存在著低效率運行和嚴重能源浪費問題,尤其是在配電和用電兩個環節,節能潛力總計為1.2億千瓦,佔中國電能的20%。重點推廣配電用電領域的重大自主創新項目,可極大提高節能減排效率。

8.低碳經濟之路的核心,是建立起我國乃至全球的可再生能源系統,最終實現由「高碳」時代到「低碳」時代的跨越,真正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㈦ 大家對低碳生活的看法

目前,隨著世界范圍的節能、減排、低碳觀念和行為在各個國家的倡導,「低碳經濟」、「低碳生活」,作為一種生活觀念、一種生活方式,開始被人們所熱情接受,並且逐漸深入人心。 現在人們對「低碳生活」也正在達成一種主流的共識,這種新生活的理念主旨可以概括為「適度吃、住、行、用,不浪費,多運動」,如以中國傳統文化來解釋這一理念的主要內涵,還可再簡化為「勤、儉」二字,所以,從倫理的意義上講,從道德意義上看,從精神價值上來看,「低碳生活」的本質,其實就是一種節欲、制欲。 的確,對於人類的一些基本的、普遍的慾望,是應該予以滿足的,這是符合人類的倫理意義的,也符合自然的原則,但是,由於人性貪欲、享樂主義的盛行,尤其是在當代社會、在經濟高度發達的今天,在消費時代的拜物主義的強力作用下,人的各種慾望,極大地激發起來、膨脹起來,體現為對社會、對文化、對人性、對人的行為和選擇的巨大的支配力量,絕大多數人即使已經擁有了遠遠超出他們能使用的東西,但他們仍然希望佔有更多的東西……「他的自我價值是建築在他擁有多少東西的基礎上的。如果他要成為最好的,他就必須擁有最多的。」 這似乎還僅僅是與我們個人的生活有關,但我們擴大一下我們的視野,會發現人類泛濫的慾望究竟造成了多少可怕駭人的結果。我們人類所在的自然界,諸如全球海平面上升,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兩極冰川融化,大量物種滅絕,淡水資源流失,農作物減產,疾病肆虐,造成新的冰河期等等,其實,都與人類的無休無止的慾望有關,人類的這種慾望促使人類不斷征服自然,進而不斷破壞自然,於是,自然界的固有的節奏開始紊亂,受到創傷的自然開始向人類進行報復…… 所以,今日在世界范圍內形成的提倡、追求「低碳生活」的文化潮流,實際就是人類對過去與自然、環境關系的一種反撥,是人類與自然融合一致、和諧共存的精神與態度的回歸。這正像西方歷史文化學者湯因比所說:人類本來是貪欲的存在,因為貪欲性是生命特質的一部分。人類具有的這種貪欲性和其他生物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人類具有意識,因此也就能對貪欲的性質有所認識。 這種人類對於節制慾望、貪欲在倫理上的努力,在實踐中實行自我控制,便體現在我們今天的這樣一種新的生活方式——「低碳生活」。的確,我們衣著上多選那些自然纖維(棉、羊毛、麻等)低碳衣物,飲食上選擇低碳食物如舍棄牛排,住房選擇建築節能、綠化、節水、碳指標上排放低的房子,出行方面不僅減少自駕車、不買大排量汽車,更是以公交、地鐵、輕軌等方式為主……低碳生活,實質就是一種制欲,就是人類從自己的生命內部改變態度,自覺地抑制慾望特別是貪欲,厲行節儉,「節制是社會和個人的法則和憲法」,以達成這樣最終的目的:維護我們作為人的尊嚴,保護現代人不受環境污染的危害,為子孫後代保存有限的地球資源……

㈧ 為什麼要倡導「低碳生活」怎樣才能做到「低碳生活」

1、倡導「低碳生活」的意義:

低碳生活代表著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返璞歸真地去進行人與自然的活動。當今社會,隨著人類生活發展,生活物質條件的提高,隨之也對人類周圍環境帶來了影響與改變。對於普通人來說是一種生活態度,低碳生活既是一種生活方式,同時更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環保責任。

2、怎樣做到低碳生活」

(1)增強環保意識

人類意識到生產和消費過程中出現的過量碳排放是形成氣候問題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要減少碳排放就要相應優化和約束某些消費和生產活動。

(2)推行林業碳匯

如果想抵消掉自己的碳排放,可以來這里購買碳匯林或種樹。林業碳匯是通過實施造林和森林經營管理、植被恢復等活動,植物葉片中的葉綠體通過光合作用吸收水,土裡的無機鹽和水分。

(3)養成低碳習慣

每天的淘米水可以用來洗手、洗臉、洗去含油污的餐具、擦傢具、澆花等。干凈衛生,天然滋潤。

(8)如何看待低碳經濟的回歸擴展閱讀

倡導低碳生活」的社會基礎

發展低碳經濟是一場涉及生產模式、生活方式、觀念和國家權益的全球性革命。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對發展低碳經濟的理解及做法有著明顯不同。

對於發達國家來說,發展低碳經濟是實現溫室氣體減排目標的重要途徑,其低碳經濟目標與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國際義務緊密聯系在一起。

㈨ 什麼是低碳經濟,發展低碳經濟的意義是什麼

低碳經濟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經濟發展模式。
發展低碳經濟的意義:
1.低碳經濟是解決資源短缺問題的必由之路,能緩解不可再生能源的枯竭;
2.緩解溫室效應的惡化;
3.低碳經濟促進我國產業結構調整,轉變以往低技術、高能耗、低附加值的產業,使其逐步成為高技術、低能耗、高附加值的行業;
4.低碳經濟促進我國區域結構調整,改變對我國中西部地區的煤炭、礦藏等不可再生資源掠奪式開採的狀態,在西部發展風能水能太陽能等對環境無害的新能源支持東部。

閱讀全文

與如何看待低碳經濟的回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美女在海邊怎麼贊美 瀏覽:709
美女說我唱歌很好有天賦怎麼回答 瀏覽:943
如何平衡生育與事業的矛盾 瀏覽:668
為什麼有的人一定要愛情 瀏覽:358
經濟與管理屬於什麼類 瀏覽:985
生涯規劃故事怎麼寫 瀏覽:650
第十課幸福是什麼 瀏覽:773
三國演義的故事及人物有哪些 瀏覽:614
什麼都沒有自己的健康重要 瀏覽:572
石台事業編什麼時候體檢 瀏覽:550
守護愛情的小保安什麼梗 瀏覽:552
幸福有時像什麼有時像什麼 瀏覽:191
國民經濟形勢對投資有哪些影響 瀏覽:246
愛情的顏色是什麼作文 瀏覽:622
健康甘肅里的備注怎麼填 瀏覽:50
男人事業和婚姻哪個重要 瀏覽:737
合法婚姻和事實婚姻的界定有哪些 瀏覽:113
美女你好你在哪裡上班的乾的什麼 瀏覽:980
適合自己的就是幸福下句該怎麼說 瀏覽:360
愛是什麼韓國愛情動畫 瀏覽: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