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貴州哪些縣城大開發
具體哪個城市大開發,我認為不好說,要說經濟發展情況,你可以參考這個 GDP排名:1.雲岩區:1715510萬元 2.南明區:1145965萬元 3.紅花崗區:1022500 4.盤縣:1000564 5.鍾山區:950710 6.遵義縣:767471 7.興義市:727500 8.仁懷:715100 9.烏當區:607002 10.畢節:602290 11.匯川區:579977 12.白雲區:558600 13.西秀區:523378 14.清鎮:516911 15.凱里 444414 16.花溪區 434970 17.都勻 400888 18.金沙 373911 19.開陽 356435 20.福泉 286721
21.小河區 281841 22.銅仁 269200 23.赤水 201700
目前我覺得興義建設投資比較大,不過貸款多。。
Ⅱ 貴州洛貫經濟開發區的基本情況
貴州洛貫經濟開發區位於貴州省黔東南州從江縣洛香鎮、貫洞鎮一帶,距從江縣城49公里。規劃東至登雙、登岜村寨,西抵央傳、規兄村寨,南至田壩,北抵皮林,涉及從江縣洛香、貫洞兩個鄉鎮的18個行政村。開發區地處湘、黔、桂三省(區)交界地帶。2007年開發區選址方案被貴州省人民政府批准,2008年被國家發改委列入國家「十二五」時期西部地區承接東部沿海產業轉移的重要聚集區,2011年7月8日被貴州省經信委評為是貴州省省級工業園區,2011年7月23日省政府批准為省級經濟開發區。
開發區分近東西寬約2.5~10公里,南北長約13公里,規劃總面積約52.68平方公里,建設用地39.65平方公里,其中工業用地13.52平方公里,規劃人口20萬人,遠期規劃面積100平方公里。「兩高一快」通車後,開發區成為貴州省最靠近沿海發達地區和珠江三角洲的前沿陣地,是貴州乃至西南地區與沿海城市之間人流、物流和商貿集散的重要樞紐,是貴州「南下兩廣、東進兩湖」的橋頭堡,是貴州面向東部沿海產業轉移的重要聚集區。
Ⅲ 黔東南哪一個縣經濟最發達
看經濟發達主要是看財政收入,在黔東南所有的縣市中,凱里市無疑是財政收入最高的。其他的縣首當其沖的就是鎮遠縣了。
Ⅳ 凱里的經濟
2012年,在貴州省88個縣市區經濟發展增比進位綜合測評預排位中,凱里市名列第4位,比2011年實際排位提高兩位。其中:凱里市生產總值預計完成118.95億元,同比增長18.9%,增速在貴州省88個縣市區中排名第1位;5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預計完成210.55億元,同比增長79.4%,增速在貴州省30個經濟強縣中排名第7位;工業總產值預計完成108億元,首次突破百億元大關,同比增長31.7%;財政總收入完成31.13億元,同比增長55%;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24.48億元,同比增長70.6%,增速在全省30個經濟強縣中排名第4位;稅收收入完成21億元,同比增長48.6%,增速在貴州省30個經濟強縣中排名第2位;金融機構個人儲蓄存款余額預計達127.63億元,同比增長25.6%,增速在貴州省30個經濟強縣中排名第5位;金融機構貸款余額預計達179.66億元,同比增長21.6%,增速在全省30個經濟強縣中排名第12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預計完成67.42億元,同比增長16.8%,增速在貴州省30個經濟強縣中排名第1位;農民人均純收入預計達6155元,同比增長18.9%,增速在全省30個經濟強縣中排名第1位;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達18890元,同比增長15.1%,增速在全省30個經濟強縣中排名第7位。
凱里園區產業聚集能力進一步增強。完成路網建設21公里,園區「四縱四橫」路網骨架基本形成,爐山至碧波32公里產業大道建設已完成工程總量的90%,爐山至下司14公里快速通道建設有序推進,爐山至白秧坪14.6公里鐵路專線建設前期工作已全面完成,一季度可破土動工;7.5萬噸/日供水工程已建成並試運行,清江發電廠供水工程前期工作已全面完成,年內可開工建設;10千伏開閉所及其配套建設工程已建成投入使用,爐山110千伏變電站擴建工程進展順利,220千伏變電站建設工程已完成工程總量的30%,可建成投入使用;圍繞園區配套建設的金融服務、物流園、工業垃圾處理場、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水處理廠、中小學校、幼兒園、二級醫院、敬老院、公益性公墓等設施已基本建成。園區落戶企業51戶,建成投產18戶,全年預計完成工業總產值20億元以上。同時,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的投資100億元的煤電鋁一體化產業園二期工程已開工建設,投資100億元以上的清江發電廠工程可獲得國家發改委審批並開工建設。二是工業結構轉型取得重大突破。凱里市已由以能源、煤炭為主的單一工業體系逐步轉變成以能源、鋁及鋁化工、建材、製造、冶金、電子、紡織、食品、葯品等為主的多元化工業體系。三是工業園區化、規模化、集約化取得重大突破。已將城區多戶工業企業搬遷到園區建設發展,新引進的工業企業基本入園建設。2012年,爐碧經濟開發區被評為省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四是工業產品名牌化、品牌化、精品化取得重大突破。五是加強煤、電、油、運、土地、資金、市場、信息等工業生產要素的調度,為企業落地、建設、生產、經營搞好服務。同時,通過工業經濟發展,調動各種生產要素自發聚集,實現聯動發展、互利共贏。六是民營經濟快速發展。全市民營企業達2008戶,同比增長59.37%;個體工商戶達15314戶,同比增長10.87%;民營經濟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預計達48.5%;民營經濟納稅14.2億元,佔全市財政總收入的45.6%。
凱里市作為貴州省打造「黔中經濟圈」的重要節點城市,是全省對接沿海發達地區的橋頭堡、對外開放的排頭兵和產業承接的示範區。凱里資源豐富,水量充沛,電力充足。凱里主要礦藏有煤、鐵、鉛、鋅、鋁土礦、硅石岩等,其中硅石中二氧化硅含量高達98%,名列西南之冠。凱里市建有爐山工業園區,截止2012年1月底,園區共有50家企業落戶建設,項目總投資450億元,全部建成可實現年產值500億元。在工業方面,凱里市主導產業為煤電鋁、煤電冶、新能源、新材料、新型建材等,形成了與本地資源開發相適應和配套的工業體系。 省級農業園區2個(凱里市現代高效畜牧業生態農業示範園區、凱里市萬畝葡萄產業園區)
州級農業園區2個(凱里舟溪現代農業園區、凱里市舟溪雲谷農業觀光旅遊生態園區)
1949年工農業生產總產值807萬元,每人平均65元,新中國建立以來,特別是1978年中國第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調整農業體制結構,實行改革開放,放寬農村經濟政策,1988年工農業總產值57716萬元,為1949年的71·51倍,每人平均1582元,為1949年的24·33倍。1973年農民純收入49·92元,1988年純收入486元,增加9·73倍。1949年糧食總產量31777噸,1988年63645噸,增長2倍。改革開放,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除糧食生產逐年穩產增產外,經濟作物也增長迅速。1988年,油菜產量2454噸,比1949年增長46·3倍;1985年,烤煙產量1529噸,比1949年2·8倍;1988年桐子油產量61000公斤,比1950年增長4·65倍。1988年,在農業總產值中,林業產值佔3·10%,牧業產值佔27·75%,副業產值佔12·99%,漁業產值佔1·08%。 凱里經濟開發區 貴州凱里經濟開發區是經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級經濟開發區,位於凱里—麻江城市總體規劃中心區域,功能定位凱麻新城區主體、凱麻新區中心區(凱里中心)、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城鄉一體化示範區、改革創新先行先試的試驗區,現轄1鎮和1個街道辦事處,23個行政村、3個居委會,現有人口12萬人,是貴州東部教育科研和創新型工業的發展基地,於2000年7月23日正式掛牌成立。黔東南州委、州人民政府創辦凱里經濟開發區,就是為了調整黔東南州工業經濟布局,加快工業經濟的發展,增加經濟總量,增加財政收入,擴大就業渠道,爭取把開發區辦成全州招商引資的制高點,外來投資的聚合點,經濟發展的增長點和對外改革開放的試驗區,同時推進城鎮化、工業化進程,實現黔東南歷史性的跨越式發展。同時將凱里經濟開發區打造成凱麻同城化的城市中心,成為黔東南經濟主要增長極。 爐碧經濟開發區
貴州爐碧經濟開發區爐山工業園區起步建設於2008年,位於黔東南州凱里市西北面的爐山鎮和萬潮鎮境內,2011年7月被貴州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開發區貴州爐碧經濟開發區,是貴州省重點培育的「千億級」開發區之一,開發區規劃面積180平方公里,分為一區兩園,即凱里爐山工業園區和麻江碧波工業園區。
爐山工業園區自創建以來始終堅持四個統籌(即統籌工業發展與生態環境相平衡、與資源開發相銜接、與城鎮化建設相促進、與社會穩定相和諧),「加速發展、加快轉型、推動跨越」。按照統一規劃,中心突破,放射發展的思路,以瀕臨破產的原爐山國營農場改革改制盤活國有土地為切入點,以資源配置和企業退城入園為突破口,重點發展火電能源項目、鋁產業項目和新型原材料產業項目以及配套關聯項目,著力延伸煤炭、鋁礬土、石英砂等礦產資源的精深加工,在短時間內形成集聚效應,發展煤—電—鋁—冶金—建材循環經濟產業鏈,建設新型重化工業產業基地,全力破解落後地區有資源無產業的難題,破解工業發展與生態環境相矛盾的難題,構建黔中經濟區域新的增長極。
Ⅳ 貴州黔東南地區有多少個縣市人口有多少各個縣的經濟狀況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成立於1956年7月23日,位於雲貴高原東南邊緣,東鄰湖南,南接廣西,與本省黔南、銅仁毗鄰,境內山川秀麗,氣候宜人,資源豐富,民族風情濃郁。全州轄16市縣和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1個循環經濟工業區,有90個鎮,116個鄉(17個民族鄉),5 個街道辦事處,89個居民委員會,68個社區居委會,3226個村民委員會。首府凱里市,是全州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黔桂鐵路,湘黔鐵路、公路320、321國道從境內經過,凱里與貴陽市高速路連接,至貴陽龍洞堡機場不到2小時行程。全州總人口446.91萬人,有苗、侗、漢、布依、水、瑤、壯、土家等33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佔全州人口總數的81.87%,其中苗族人口佔42.09%,侗族人口佔31.86%。
自然條件:黔東南州國土面積30337.1平方公里,東西相距220千米,南北跨度240千米。地勢西高東低,自西部向北、東、 南三面傾斜,海拔最高2178米,最低137米。其中,耕地379.13萬畝,佔8.3%;林地2232萬畝,佔49.1%;荒草坡地1286.83萬畝,佔28.27%。
黔東南州溝壑縱橫,山巒延綿,重崖迭峰,境內有雷公山、雲台山、佛頂山、弄相山等原始森林,原始植被保護區與自然保護區27個,其中雷公山自然保護區為國家自然保護區。原始生態保存完好;境內有三條主要河流,即清水江、舞陽河和都柳江,平行貫穿中、北、南部。黔東南耕地面積較小,人均佔有耕地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但東部、東南部多為山地,土層肥厚,保水條件好,宜於樹木生長。
黔東南州氣候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均氣溫在14-19攝氏度之間,雨季明顯,降水較多,年降雨量在1000-1600毫米,日照年均約1200 小時,無霜期長,為260-220天,南部地區無霜期平均為310天,農作物三熟潛力較大,北部普遍輪作兩熟。
資源優勢:黔東南是自然資源富集的地區之一,能源、礦產、生物、旅遊資源得天獨厚,資源優勢突出。
礦產資源種類繁多,儲量豐富。已探明礦產有重晶石、汞、煤、鐵、錳、銻等47種,特別是重晶石冠甲中華,保有儲量佔全國的60%, 金礦和石灰岩等礦產也極具優勢。
水能資源豐富,開發條件優越。水能蘊藏量332萬千瓦,可開發的水能資源244萬千瓦,河流天然落差大,全州農村小水電站裝機容量達16.32萬千瓦, 凱里火電廠裝機容量達50萬千瓦小時,2006年全州年發電量41.36億千瓦時; 國家電網覆蓋全州,已形成水火互濟的發、輸電力網路。
生物資源品種多,價值高,全州森林面積188.73萬公頃,活立木蓄積量10959.7萬立方米,覆蓋率達62.78%,有各類植物2000多種,其中野生植物資源150餘科,400多屬,1000餘種,在種子植物中,有中國特有屬24屬,佔全國特有屬的11.7%,有禿杉、籬子三尖杉、銀杏、鵝掌楸等重點保護樹種37種,佔全國重點保護樹種的10.5%,占省保護樹種的90.2%;葯用野生植物400餘種,盛產太子參、松茯苓、五倍子,天麻、杜仲等名貴葯材馳名全國;有野生動物上千種,草鶚、麝羊,彪豹、毛冠鹿、娃娃魚、中華鱘等10多種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動物。
自然風光神奇秀麗,人文景觀絢麗多彩,民族風情濃郁迷人。以舞陽河和雲台山為代表的山水名勝,自然風光迤邐多姿;以凱里、台江、雷山為代表的苗族風情,文化底蘊濃郁;以黎平、從江、榕江為代表的侗族風情,獨特的建築藝術令人賞心悅目;還有施秉杉木河、黃平野洞河、劍河溫泉、岑鞏龍鱉河等景點,構成黔東南多姿多彩的旅遊景觀,黎平高屯天然石拱橋和述洞侗族獨柱鼓樓、榕江車江三寶侗寨古樓等世界之最已列入吉尼斯記錄。遮天避日的亞熱帶森林,夏無酷暑的宜人氣候,又使其成為理想的避暑勝地。早在1992年的國際旅遊年會就巳將黔東南列入世界「返璞歸真、重返大自然」十大旅遊景區之一,隨後又被聯合國保護世界鄉土文化基金會列為世界少數民族文化保護圈。黎平肇興堂安侗寨和錦屏隆里古城為中國與挪威國際合作項目生態博物館,境內有「舞陽河」和「黎平侗鄉」兩個國家風景名勝區。
民族風情:美麗富饒的黔東南州居住著苗、侗、漢、水、瑤、壯、布衣、土家等民族。這里民風質朴,人民勤勞善良,熱情好客,處處洋溢著濃郁的高原豪放之氣。各民族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在創造美好家園的同時創造了絢麗多姿的民族文化,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風土人情。積淀著深厚文化底蘊的節日慶典和娛樂活動,美不勝收的民族民間工藝和民居建築,編織成了一幅幅色彩斑斕的苗嶺高原風情畫,成為黔東南獨具特色的旅遊資源。
黔東南素有「百節之鄉」的美稱,一年中有節日集會200多個。節日活動豐富多彩,有唱歌跳舞、鬥牛賽馬、吹蘆笙、踩銅鼓、賽龍舟、玩龍燈、唱侗戲等等。主要的民族節日有苗族的蘆笙會、爬坡節、姊妹節、「四月八」、吃新節、龍舟節、苗族的苗年,侗族的侗年、泥人節、摔跤節、林王節、「三月三」歌節、「二十坪」歌節,水族的端節,瑤族的「盤王節」等等。這些節日集會是展現黔東南民族風情和燦爛文化的百花園。
「吃新節」是苗族春夏之交最盛大、最隆重的節日,由古代的祭祀演變而來,各地過節時間不一,一般在農歷的六月初到八月中旬這段時間內。
黔東南素有「歌舞海洋」的美譽,各民族歷來以能歌善舞著稱。苗族有高亢激昂、熱情奔放的「飛歌」,也有委婉動聽、抒情優美的「遊方歌」,還有質朴無華的「古歌」、「酒歌」、「大歌」,其調式不一,各具韻味,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侗族的歌大多旋律優美,曲調多樣,猶如潺潺流水,有合唱歌曲,也有獨唱歌曲,特別是無伴奏、無指揮的多聲部侗族「大歌」,以其古樸優美的曲調、獨特的演唱方式享譽海內外。
民族舞蹈多姿多彩,動作剛勁有力、豪放瀟灑,被稱為「東方迪斯科」的苗族木鼓舞和莊重的踩鼓舞,有純朴活潑的蘆笙舞,有侗族的「多耶舞」。這些舞蹈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是中華民族文化百花園中的奇葩。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活動與民族習俗緊密聯系,與各民族的歷史和生產生活環境息息相關,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情趣和鄉土氣息,主要有苗族的「劃龍船」和武術,侗族的被譽為「東方橄欖球」的搶花炮等等。
民族工藝美不勝收,有早在宋代就作為貢品的苗族蠟染和侗族的侗錦以及苗族侗族的刺綉、具有鮮明特點的民族服飾和首飾等,都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
民族建築在中國建築史上獨樹一幟。苗、侗、水、瑤、畲等民族的干欄式吊腳樓,土家族的衙院庄園,侗族的鼓樓、花橋都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很高的藝術價值。
經濟社會發展現狀:建州以來,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黔東南州經濟和社會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苗鄉侗寨煥發出前所未有的活力與勃勃生機,國民經濟穩步發展,整體實力不斷增強。
2008年,是黔東南州發展進程中極不尋常、很不平凡的一年,先後遭受了百年不遇的低溫雨雪冰凍災害考驗和百年不遇的國際金融危機沖擊。面對困難和挑戰,全州各族幹部群眾,努力克服各種困難和不利因素的影響,保持了經濟社會加快發展的良好勢頭,各項工作取得新的成就。全州生產總值達228億元,人均生產總值5112元,農村經濟全面發展,農、林、牧、漁各業均保持了持續發展,以從江椪柑、榕江西瓜、臍橙、台江、雷山金秋梨、從江、榕江、劍河香豬、香羊為代表的綠色產業,特色產業正在逐步形成。工業規模逐步擴大,擁有凱里電廠、施秉恆盛冶煉廠、鎮遠青酒集團、全江化工公司、凱里鐵路鉛鋅廠、凱晟鋁業公司、岑鞏國恆錳業公司、凱里中密度纖維板廠、凱里瑞安水泥廠和陽光鋁廠等一批骨幹企業。
旅遊業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的態勢。秀美的山水、眾多的名勝古跡,充滿厚重原生文化色彩的民族風情,讓越來越多的中外遊客留連忘返。2008年全州接待國內旅遊人數1388萬人次,旅遊總收入75億元,刺激第三產業經濟的連帶發展,全年第三產業增加值達到92.8億元,增長12.8%。
基礎設施不斷改善。近幾年,黔東南州委、州政府抓住中央增加投資、擴大內需的機遇,加大以交通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力度,加大投入,通過改善交通基礎設施以優化黔東南的區域位置。繼貴陽—新寨高等級公路黔東南段、凱里—麻江高速公路竣工後,玉—凱高速公路已正式通車,貴廣快速鐵路和廈蓉高速公路正在建設中,昆明經貴陽過黔東南至長沙快速鐵路專線擬於10月份動工新建。目前全州公路通車里程7184.1公里,實現縣縣通油路,鄉鄉通公路。88%的行政村通了公路;鐵路建設快速發展,湘黔鐵路、黔桂鐵路過境232.5公里,湘黔鐵路復線建設已全線竣工通車;民用航空建設載入史冊,黎平機場已正式通航;能源、郵電通訊等事業近年得到迅猛發展,全州16個縣市拉通了國家電網,全部實現市話交換程式控制化,鄉鄉通電話,行動電話網路覆蓋全州,暢通八方的交通通訊新格局已初步形成,對外開放投資環境日趨改善。
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社會事業健康發展。2008年黔東南州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11616元和2450元。城鄉居民家庭居住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年末城鎮居民人均居住面積為25平方米;年末農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積為21.38平方米。城鄉居民家庭擁有的耐有消費品不斷增加,不少家庭生活開始邁向小康;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Ⅵ 貴州省哪些縣經濟條件比較好
貴州省經濟強縣
貴陽市:雲岩區、南明區、白雲區、烏當區、小河區、花溪區、清鎮市、開陽縣、修文縣、息烽縣
遵義市:紅花崗區、遵義縣、仁懷市、匯川區、赤水市、桐梓縣
六盤水市:盤縣、鍾山區
安順市:西秀區、平壩縣
畢節地區:金沙縣、畢節市
銅仁地區:銅仁市
黔南州:都勻市、福泉市
黔西南州:興義市
黔東南州:凱里市
Ⅶ 黔東南有哪16個縣
黔東南州轄凱里市及麻江、雷山、丹寨、黃平、施秉、鎮遠、三穗、岑鞏、天柱、錦屏、黎平、從江、榕江、台江、劍河15個縣和凱里經濟開發區。
黔東南總面積3.0337萬平方公里,東西相距220公里,南北跨度240公里。地勢西高東低,自西部向北、東、南三面傾斜,海拔最高2178米,最低137米,歷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說。境內溝壑縱橫,山巒延綿,重崖迭峰,原始生態保存完好,境內有雷公山、雲台山、佛頂山等原始森林,原始植被保護區與自然保護區29個,其中雷公山自然保護區為國家自然保護區。
(7)黔東南哪個縣城經濟大開發擴展閱讀:
地理環境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地處雲貴高原向湘桂丘陵盆地過渡地帶,根據地層岩石和地質外營力作用,境內可劃分為岩溶地貌區和剝蝕、侵蝕地貌區。
鎮遠至凱里一線之西北屬岩溶地貌區,常見的地貌形態有峰叢、峰林、石林、溶洞、溶窪、天生橋、暗河等。
鎮遠至凱里一線之東南屬剝蝕、侵蝕地貌區,主要由碎屑岩組成,山體大、切割深,常形成脊狀山。
州境總體地勢是北、西、南三面高而東部低。中部雷公山區和南部月亮山為中山地帶,西部和西北部為丘陵狀低中山區,東部和東南部為低中山、低山、丘陵、盆地。境內大部分地區海拔500—1000米。最高點為雷公山主峰黃羊山,海拔2178.8米,最低點為黎平縣地坪鄉井郎村水口河出省處,海拔137米。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地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具有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熱同季的特點。年平均氣溫14-18攝氏度。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5―8攝氏度;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24-28攝氏度。由於地理位置和地勢的不同,各地氣溫有一定差異。
總體趨勢是:南部氣溫高於北部,東部氣溫高於西部。境內年日照時數為1068-1296小時,無霜期270-330天,降雨量1000-1500毫米,相對濕度為78-84%。
Ⅷ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包括哪些縣
麻江、丹寨、黃平、施秉、鎮遠、岑鞏、三穗、天柱、錦屏、黎平、從江、榕江、雷山、台江、劍河共15縣。
黔東南總面積30282.34平方公里,東西相距220公里,南北跨度240公里。地勢西高東低,自西部向北、東、南三面傾斜,海拔最高2178米,最低137米,歷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說。
境內溝壑縱橫,山巒延綿,重崖迭峰,原始生態保存完好,境內有雷公山、雲台山、佛頂山等原始森林,原始植被保護區與自然保護區29個,其中雷公山自然保護區為國家自然保護區。
(8)黔東南哪個縣城經濟大開發擴展閱讀:
位置境域: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於貴州省東南部,地跨東經107°17′20″-109°35′24″,北緯25°19′20″-27°31′40″。東與湖南省懷化地區毗鄰,南和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河池地區接壤,西連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北抵遵義、銅仁兩市。
全境東西寬220公里,南北長240公里,西距省府貴陽160餘公里。
Ⅸ 請問貴州哪些城市在重點開發呀
摘要 貴州十四五規劃建議當中說到將繼續推進黔中城市群建設,同時新增7個黔邊經濟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