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為什麼日本在80年代經濟大衰退

為什麼日本在80年代經濟大衰退

發布時間:2022-09-10 00:10:00

❶ 日本90年代的經濟衰落的原因

1,日本經濟、金融自由化和國際化步伐加快:

在日本歷史上,1985年是一個極具特殊意義的年份,這一年日本發生了許多足以影響日本歷史、改變日本命運的大事。

20世紀70年代,日本開始了經濟、金融自由化和國際化進程。20世紀80年代,這一進程迅速加快。1985年,日本政府發表了《關於金融自由化、日元國際化的現狀與展望》公告,揭開了日本經濟、金融全面自由化、國際化的序幕。

2,日本政治國際化進程加速:

20世紀80年代初,日本政府提出,日本要從一個「經濟大國」走向「政治大國」,在1985年的「廣場會議」和1986年的「盧浮宮會議」中,日本均成為美國最堅定的盟友。

3,日本經濟增長模式的轉變:

從1980年起,國際社會要求日本開放國內市場、改變出口導向型經濟增長模式的呼聲越來越高。1985年的日本《經濟白皮書》指出:出口導向型的經濟增長模式已經不可持續,日本必須擴大內需,以緩和與國際社會的關系。

(1)為什麼日本在80年代經濟大衰退擴展閱讀;

1,日本泡沫經濟的教訓;

第一,匯率的調整並不能阻止經濟的泡沫化,第二,尤其在CPI的穩定時期,我們更應該當心資產的泡沫化。

我們應處理好眼前的經濟繁榮與經濟的長期持續健康發展之間的關系。在我國當前反對加息的理由之一是,經濟過熱並非全局性的,所以加息有可能影響經濟繁榮。

2,日本泡沫經濟的背景;

1985年9月22日,世界五大經濟強國(美國、日本、德國、英國和法國)在紐約廣場飯店達成「廣場協議」。當時美元匯率過高而造成大量貿易赤字,為此陷入困境的美國與其他四國發表共同聲明,宣布介入匯率市場。

此後,日元迅速升值。當時的匯率從1美元兌240日元左右上升到一年後的1美元兌120日元。由於匯率的劇烈變動,由美國國債組成的資產發生賬面虧損,因此大量資金為了躲避匯率風險而進入日本國內市場。

當時日本政府為了補貼因為日元升值而受到打擊的出口產業,開始實行金融緩和政策,於是產生了過剩的流通資金。

❷ 日本80年代經濟危機是怎麼造成的..

美國強迫日本的日元升值,幾乎翻了兩倍,導致日本的出口停止,國內經濟出現倒退。

希望採納

❸ 80年代日元升值為什麼會使日本經濟倒退十年

因為當時老美最大的債券國就是日本,而且美國為了減少貿易逆差與日本簽訂了廣場協議,讓日元升值再加上當時美元貶值,瞬間由於匯率變化日本的錢就蒸發了一大部分,最重要的是因為貿易利潤降低導致熱錢迴流到日本本土,炒熱了當時的房地產股票市場,通俗說他們做貿易賺的錢都不夠房地產幾天賺的多,導致東京地價被炒成了現在的天價,最後導致經濟泡沫破裂而倒退了二十年。其實這次日本最失敗的地方在於沒有把賺到的錢換成實體經濟,而是繼續用錢賺錢,給老美這種專門搞虛擬經濟的玩死,老美的廣場協議明顯就是抽血行為,日本當時實在太自大了,搞得最後被抽血抽得頭暈了還說沒什麼事,也有很多人打死都不認為當年是老美坑了日本。

❹ 日本在80年代發展的很好,為什麼突然舉步不前了喃

日本在80年代,准確的說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繁榮是泡沫時代的產物。80年代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第二次經濟高速發展時期,但不同於第一次的由製造業帶來的經濟騰飛,第二次經濟大發展依靠的卻是資本,是投機者對股市和土地的大量投資,沒有實業作為支撐,短短5年,這次繁榮就隨著泡沫破裂而戛然而止了。

但是日本政府錯誤的貨幣政策讓日本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日本銀行不斷降低利率,超發貨幣等等使得社會上充斥著廉價資本,這些資本鮮有優質的投資機會,於是就大部分轉移到房地產和土地買賣上,使得房價股價大幅上漲。由於缺乏實業的支撐,日本政府又沉迷於各種飆升的經濟指數,使得這種虛假的泡沫經濟越來越嚴重,最終只能硬著陸,開始了為期十年的經濟衰退。

❺ 二十世紀80年代,日本經濟發展速度放緩的原因是什麼

主要原因是日本經濟出現了很大的問題,然後受到了美國的打擊。

❻ 80年代日本經濟衰退的原因

80年代後期,日本經濟出現了非常奇特的經濟過熱現象, 即一般商品的價格和服務收費非常穩定, 而作為儲蓄手段的資產價值,尤其是最具代表性的股票價格和土地價格,卻出現了突飛猛漲的局面。這種資產價格脫離了經濟實體而突然增大的現象很像氣泡的膨脹,因而這一經濟現象被稱為 「泡沫經濟」 。
1989年末開始, 就已出現 「裂縫」 。 同年 ,新的一屆日本銀行總裁上任僅8天就著手整治過熱的經濟和虛假的繁榮實施所謂的「電激療法」。幾個月內,多次提高政府的貼現率, 並對商業銀行施加壓力, 停止其對不動產企業及股票投機者貸款。這一系列措施使日本的「泡沫經濟同被利針戳了一下,開始泄氣了。其導火索雖然是日本政府和中央銀行的緊縮政策,但根本原因無疑是泡沫經濟本身。正因為它本來就是一種「泡沫的」、「虛擬的」 資產價格的上漲, 並沒有現實經濟的條件為基礎, 所以遲早會破滅。 更何況, 泡沫經濟的形成以及迅速膨脹, 本來就是以金融自由化為主要內容的金融政策所造成的。

❼ 日本經濟快速下滑,根本原因在於什麼

實際上日本經濟並沒有真正的下滑,只是這幾年因為老齡化的原因,加上少子化,發展就開始停滯了,雖然廣場協議似乎對日本經濟產生了不利影響,但實際上更多的原因是八十年代房地產泡沫經濟造成的,當時日本經濟看上去非常的厲害,實際上幾乎都是水分,後來擠出了水分以後,才是真正的經濟狀況,但是日本的科技,製造業在世界上依然有著很高的地位,不少產品都是佔了頂端領域。

因此,不要以為日本經濟真的下滑了,日本這幾年科技依然還在不斷地進步,諾貝爾獎年年都有這個也不是浪得虛名,而我國各方面要追上日本,也是需要一定的時間的,像越南,印度這些發展中國家發展速度也是相當的驚人,但是成為發達國家的話,還是存在一定難度的。

❽ 20世紀80年代日本經濟泡沫的原由

以下是轉發

泡沫經濟主要是因為日本貨幣政策的失誤。

1.教訓一:貨幣政策應該是圓潤的、穩健的,過度擴張與突然收縮都有可能對國民經濟產生破壞性影響。在日本泡沫經濟形成的過程中,極度擴張的貨幣政策起了火上加油的作用;在泡沫經濟破滅的時候,突然收縮的貨幣政策又起了雪上加霜的作用.

不少人認為,日本的泡沫經濟是由於「廣場協議」之後日元升值造成的。本文的研究表明,「廣場協議」之後,日元的確出現了大幅升值,但真正對日本經濟產生破壞性影響的並不是日元升值本身,而是當時極度擴張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廣場協議」之後,日本當局允許日元大幅升值,但又擔心貨幣升值帶來的通貨緊縮問題,因此,在1986-1988年實行了過度擴張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結果導致了20世紀80年代末的嚴重資產泡沫(黑田東彥,2003)。

從1986年到1987年2月,在短短的14個月里,日本銀行連續5次降低中央銀行貼現率,從5%大幅降低到2.5%,不僅為日本歷史之最低,而且為當時世界主要國家之最低。1987年,日本政府減稅1萬億日元,追加5萬億日元的公共事業投資,後又補充2萬億日元財政開支。過度擴張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使日本的貨幣供應量持續上升,1987-1989年,日本銀行的貨幣供應量(M2+CD)增長速度分別高達10.8%,10.2%和12%,造成國內過剩資金劇增。在市場缺乏有利投資機會的情況下,大量過剩資金通過各種渠道流入股票市場和房地產市場,造成資產價格暴漲。 與貨幣政策的極度擴張一樣,貨幣政策的突然緊縮也同樣會給國民經濟帶來災難。「日本泡沫經濟破滅並引發危機,至少從直接感受上是日本銀行刻意挑破泡沫的結果」(清水啟典,1997)。因為在泡沫無法自我支撐時,正是經濟系統存在流動性壓力和危機的時候,此時的正確做法是採取「凱恩斯療法」,即先放鬆銀根,然後再慢慢收縮,這樣能夠使泡沫在一種有序的政策引導中有一個時間過程去慢慢地釋放。而1989-1990年,日本銀行緊急收縮信貸的做法「無異於拒絕向一個掉進冰窟中的醉漢提供他所需要的酒和毛毯一樣,可能致他於死地」(羅賓斯,1979)。實際上,面對經濟泡沫,如果只是簡單地採取收緊銀根政策,必然會對正常的經濟活動造成破壞性影響,這是一種非常愚蠢的行為,就好比城裡有房子失火,消防隊不是向房子噴水,而是掘堤淹城一樣(三木谷良一,2002)。

2.教訓二:貨幣政策決策應是科學的,慎重的,任何重大的失誤都有可能把經濟推入絕境。同時,貨幣政策應是靈活的,必須根據經濟形勢變化及時進行調整。「如果日本銀行能在1987年或1988年就提高利率、緊縮銀根的話,日本的泡沫經濟問題或許可以避免」。

在日本泡沫經濟形成的過程中,至少有兩次因為日本銀行對形勢的判斷的失誤,錯過了貨幣政策調整的最佳時機,造成了無可挽回的後果。一次是1986年,日本出現了「日元升值蕭條」,實際上,這次經濟衰退的時間非常短暫,完全是日元升值後市場的自動調整,很快日本經濟便恢復增長。然而,日本政府由於判斷失誤,作出了過度反映,並由此開始實行極度擴張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另一次是1987年秋天,當時世界經濟出現了較快增長,1987年9月底,美國、德國等開始調高利率,日本也准備於1987年年底以前提高中央銀行貼現率。恰在此時,1987年10月19日,「紐約股災」爆發。「黑色星期一」之後,世界經濟很快恢復增長,西方主要國家紛紛尋找機會,提高利率,日本銀行卻決定繼續實行擴張性貨幣政策,維持中央銀行貼現率在2.5%的超低水平上。日本銀行是在1989年5月份才提高貼現率的,這時距離黑色星期一已經19個月了,距離日本銀行實行超低利率已經27個月了(見圖9、圖10)。「長期的超低利率政策,使得本來資金已經十分富裕的日本經濟體系內到處充斥著廉價的資金,引發了資產價格的惡性膨脹」(鈴木淑一,1993)。現在看來,「如果當時日本銀行及時緊縮銀根、提高利率的話,日本的泡沫經濟問題就有可能避免」(清水啟典,1997)。

3.教訓三:貨幣政策應該是獨立的,不應該過分遷就行政干預和國際壓力。貨幣政策的調整關繫到宏觀經濟穩定和國民福利水平,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把貨幣政策作為政治交易的工具。從這個意義上講,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中央銀行的獨立性。

當貝克的「國際經濟協調新措施」開始實施時,中曾根政府與里根政府正處在外交政策上的密切合作期,此時,日本政府曾把貨幣政策作為改善美日貿易關系、提升日本國際形象的一個重要政治工具。

比如,1986年,日本銀行連續五次降低中央銀行貼現率,固然有應對「日元升值蕭條」的原因;同時也是受大藏省干預而不情願作出的。大藏大臣竹下登同樣也是屈服於中曾根和美國的壓力。如上所述,在日本銀行連續五次降低中央銀行貼現率的行為中,第四次降息在很大程度上是日本政府與美國政府討價還價的結果;第五次降息更是日本政府為了能夠在七國首腦會議中獲取政治上的主動權而採取的行動。

又比如,1987年10月「黑色星期一」之後,由於日本經濟增長較快,日本銀行打算提高利率、收緊銀根,而且此前美國和德國已經上調了其中央銀行貼現率,但是,由於美國政府對「黑色星期一」心有餘悸,認為此時日本實行緊縮性政策、提高日元利率可能會導致日元大幅升值、美元大幅貶值,從而引發全球性的經濟衰退,所以,一再要求日本和德國繼續實行擴張性貨幣政策。日本銀行最終放棄了提高利率計劃,一直到1989年5月。正是這一拖延造成了日本資產價格的劇烈膨脹。與日本的情況相反,德國政府置美國反對於不顧,1988年開始實行緊縮性貨幣政策。1988-1992年德國貼現率由2.5%提高到了8.7%,保證了經濟的穩定運行。

實際上,德國也是當時參與國際經濟協調的主要國家,但是,由於德國中央銀行的獨立性受到國家法律的保護,所以,每當美國就貨幣政策問題向德國政府施壓時,德國政府總是以德國《中央銀行法》為依據,毫不含糊地向美國政府表明,德國的貨幣政策是由德國中央銀行完全獨立作出的,德國政府無法影響之,更無法干預之。在回顧這段歷史的時候,日本一橋大學清水啟典教授曾說過,德國中央銀行的獨立性成就了德國經濟;日本中央銀行的依附性損害了日本經濟。很明顯,日本中央銀行的獨立性是西方七國中最弱的一個(清水啟典,1997)。

4.教訓四:雖然理論和實踐都表明低通脹有助於促進經濟增長和金融穩定,但是日本的案例表明,在低通脹條件下,仍有可能發生資產價格膨脹;並且在低通脹條件下,資產泡沫破滅可能會對經濟產生更大的危害,因此,即使在經濟增長、物價穩定的形勢下,中央銀行也要對資產價格膨脹保持警惕。

20世紀80年代後半期,為什麼日本銀行無視資產價格的劇烈膨脹,堅持實行擴張性貨幣政策呢?一個重要原因與其貨幣政策目標有關。根據日本《中央銀行法》規定,日本銀行的貨幣政策目標是維持物價穩定,防止通貨膨脹。從物價水平上看,日本在20世紀整個80年代中都非常穩定,即使是在資產價格急速上升的1986-1990年間也是如此(見圖11)。經濟增長、物價穩定的現實使日本銀行相信日本經濟仍處在正常運行之中,忽視了資產價格的膨脹。資產價格過度膨脹是造成日本泡沫經濟的主要原因,對資產價格的忽視是日本中央銀行的一個深刻教訓。日本銀行在反思泡沫時期的貨幣政策時認為,當時拘泥傳統的物價水平目標,忽視了資產價格是一個重大失誤。 傳統經濟學認為,在一個物價水平低而穩定的環境中,可以保證經濟長期、持續、穩定地增長。但是,日本的案例表明,即使在低通脹條件下,仍有可能發生資產價格膨脹。因為當物價穩定,名義利率下降時,「貨幣幻覺」會使人們誤認為實際利率也在下降,從而發生大規模的借貸活動。同時,在低通脹期間,中央銀行容易認為貨幣供應量上升是貨幣實際需求增加或貨幣流通速度減緩的結果,從而繼續擴大性貨幣供給。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在低通脹條件下,資產泡沫破滅可能會對國民經濟產生更大的危害,因為在這種情況下,資產價格的實際調整隻能通過名義價格的大幅下降來實現,而名義價格的急劇下降會對家庭、企業和金融部門的資產負債狀況產生嚴重沖擊,進而危及金融體系和國民經濟安全。不僅日本的案例證明了這一點,經濟學家Kent and Lowe通過對澳大利亞20世紀70年代初與80年代末兩次房地產泡沫比較分析後發現,雖然這兩次資產價格實際跌幅相近,但由於前者發生在通貨膨脹率較高時期,後者發生在物價水平較穩定時期,因此,後者的名義價格跌幅更大,造成的經濟衰退更嚴重。為了避免資產價格膨脹和最終崩潰所帶來的破壞,應當把資產價格納入貨幣政策的監測目標范圍之中。即使是在經濟增長、物價穩定時期,中央銀行也應該對資產價格的異常波動提高警惕。

原文:http://..com/question/557099373.html

❾ 上世紀九十年代,高速發展的日本為何出現了經濟衰退

最主要是因為上個世紀日本簽訂了廣場協議以後,出現了房地產泡沫破裂的情況,這也讓日本經濟出現了大幅度的下滑。並且現在日本的經濟也沒有得到一個完全的恢復。當然,日本和美國當時簽訂廣場協議就是為了維護美國的利益,當時日本政府已經非常清楚這個廣場協議一旦簽訂的話會給日本的經濟帶來很大的壓力,不過後來經濟衰退的影響確實是日本政府沒有想到的。因為到後來已經發展到了不可控制的局面。

現在的日本經濟已經嚴重的依賴美國的市場,一旦美國的經濟出現嚴重的衰退的話,一定會給日本經濟帶來非常大的打擊。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日本在80年代經濟大衰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美女在海邊怎麼贊美 瀏覽:709
美女說我唱歌很好有天賦怎麼回答 瀏覽:943
如何平衡生育與事業的矛盾 瀏覽:668
為什麼有的人一定要愛情 瀏覽:358
經濟與管理屬於什麼類 瀏覽:985
生涯規劃故事怎麼寫 瀏覽:650
第十課幸福是什麼 瀏覽:773
三國演義的故事及人物有哪些 瀏覽:614
什麼都沒有自己的健康重要 瀏覽:572
石台事業編什麼時候體檢 瀏覽:550
守護愛情的小保安什麼梗 瀏覽:552
幸福有時像什麼有時像什麼 瀏覽:191
國民經濟形勢對投資有哪些影響 瀏覽:246
愛情的顏色是什麼作文 瀏覽:622
健康甘肅里的備注怎麼填 瀏覽:50
男人事業和婚姻哪個重要 瀏覽:737
合法婚姻和事實婚姻的界定有哪些 瀏覽:113
美女你好你在哪裡上班的乾的什麼 瀏覽:980
適合自己的就是幸福下句該怎麼說 瀏覽:361
愛是什麼韓國愛情動畫 瀏覽: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