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經濟主要靠什麼帶動
地產當然算一塊大頭,但是現在中國房地產被很多炒房團炒高的太離譜,買商品房也不再是為了住而且謀求以暴力的價格出售,導致中國更多需要房子的老百姓買不起房子,但你會發現房產開發商還是不停在造房子,還是有更多的人不停在買房子,因此房價的路路高漲不能代表中國經濟的發展速度,其實已經到了界點,泡沫已經浮現了,我們真正要中國經濟速度發展就必須拉動內需,讓真正需要房子的老百姓買得起房子,讓他們人人都可以安居樂業的工作,而不是成為房奴,一輩子就在還清一套房貸,或者連當房奴的資格都沒有,那樣的話,沖擊的不僅僅是中國的經濟了,更可能是政治!
『貳』 中國的主要經濟來源是
如果是經濟收入(我理解為GDP),則投資、消費、出口(三架馬車),最主要是出口,與出口導向相媲美的拉動經濟馬車,在中國顯然非固定投資莫屬。當資本和市場相遇,空前規模的固定投資開始風生水起。2003年以來,中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超過了23%,以房地產為例,1997年至2006年間,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年均增幅超過20%,為同期GDP年均增幅的2倍,房地產開發投資對經濟增長的總貢獻率達到了五分之一。
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房地產業迅速成長並帶動了銀行、土地、鋼鐵、水泥、建材、裝修、家電等上下游產業發展。隨之增收的,不僅僅是當地財政,還有與房地產業相關的各行各業。收入增加之後的人們,開始要求改善居住條件,房地產業的市場因此日漸擴大,行業不斷向前發展。
就像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一樣,追隨其後的人們暫時失去了理智——有人發現,房地產不僅僅是消費品,而且還是價值可觀的投資手段
出口和投資,就這樣成就了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經濟發展的奇跡。而同為拉動經濟增長的的三駕馬車之一的消費,則多年持續低迷。這導致了中國內需的長期低迷。老百姓為什麼不敢花錢?一方面,收入增長低於經濟增長,可支配收入不足;另一方面,教育、醫療和住房等已經市場化,而社會保障體系又不完善。這使得很多老百姓對未來難以把握,從而不得不放棄生活必需之外的消費需求,把錢存起來以備不虞之需。
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是稅收。稅收占我國財政收入的91%以上。並且近年每年稅收的增長均高於GDP的增長。
『叄』 為什麼當年會用房地產帶動中國經濟發展
首先從中國經濟發展起步談起:
一、並不是房地產帶動的中國經濟,真正帶動中國經濟的是私有化。改革開放以前,國家限制了住房標准,因此國有企業和機關只能按照級別來分房,所以住房建設比較慢。其實只要國家放寬限制,各單位自己建房的成本遠低於從房地產商手裡買房成本,同樣可以拉動住房建設。所以開放的結果是房地產市場迅速發展,炒地皮,搞房地產開發的人賺了大錢。然後這些個體老闆的錢流進股市、國有企業改制、私營企業、地下錢庄,隨著中國這個世界大加工廠的高速運轉,出口快速增長,外匯儲備急劇上升,國內物價快速上漲,各種現象……,一直走到現在這步。
二、其實中國發展的道路可以有多種選擇。但時間不會倒轉,過去的已經過去,不可能有第二次機會。因此談論哪種道路更好,從理論上研究會有一些價值,對今後道路選擇有借鑒作用,但是對普通人而言可能顯得脫離了實際。
三、真正關心發展問題的人士,至少應該關注「中國發展的十大戰略問題」,但十大問題究竟該如何排位,有各種不同版本,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本人版本中的按照重要程度排序為:人口問題、意識形態、資源與環境、科技與教育、社會分配、產業發展、軍事與外交、政府職能、法律建設、財政金融。
四、從烏托邦到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再到共產主義,沒有絕對正確的社會形態,只有暫時可行的社會形態。
『肆』 究竟我國的經濟是哪一行業拉動的,或者哪一行業對中國經濟的拉動最大
雖然製造業很強,但是拉動經濟的不是製造業。而是金融業。金融是經濟的核心,以金融業為核心的第三產業服務業才是經濟增長的最大增長點。
我們常說創新,創新,創新依靠的不是製造,造的多不如造的巧,現代市場的核心競爭力是產品的質量,而非數量。中國要想進一步升級,就需要提高金融行業的質量,高質量的金融才會孕育高質量的服務業,高質量的服務業,才有可能推動製造業創新升級。
很多專家都在提要振興實體經濟,但是如果你真的要振興實體經濟,就離不開虛擬經濟,離不開金融行業的提升,如果金融沒有質的提升,實體經濟如同缺水的植物,要麼乾旱而死,要麼洪澇而死。金融是控制水的供給,沒有你們看不上的虛擬經濟,實體經濟就如同沒有營養供給。
『伍』 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動力來自哪裡
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動力來自以下幾點:
1、一是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
2、二是經濟韌性好、潛力足、迴旋空間大的基本特質沒有變。
3、三是經濟持續增長的良好支撐基礎和條件沒有變。
4、四是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前進態勢沒有變。
(5)中國的經濟是哪裡帶動的擴展閱讀
2015年7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長春召開座談會,就中國當前經濟形勢作出四個「沒有變」的科學歸納,為我們應對挑戰,把握未來確立了信心。
1、隨著中國經濟體量不斷增大,7%左右的經濟增量已相當可觀,在目前世界上仍屬較高增長水平。
同時,伴隨著7%經濟增長率的是物價基本穩定,居民收入增長略高於經濟增長,就業保持在5%左右。
經濟增速適度放緩有利於改善市場供求關系,緩解資源環境和物價上漲壓力,把工作著力點放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切實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上,保持經濟長期可持續發展。
由此顯示,中國經濟正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具有保持中高速增長的大格局。
2、經濟韌性好是因為經過改革發展,我國已經建立起了完整的國民經濟體系,奠定了較為厚實的物質和技術基礎,形成了較強的抗風險能力。
潛力足是因為我國經濟有著龐大的內需市場和投資前景,在外部環境持續疲軟情況下,內需將繼續成為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迴旋空間大是由中國人口眾多、地域面積廣、區域差異大、消費層次多等因素決定的。
3、一是新型經濟彰顯市場動力,中國工業化和城鎮化仍處於加快發展過程之中,並與信息化高度融合,創造出新動力。
二是國家戰略增添市場活力,「一帶一路」戰略全面推進,將帶動沿線地區經濟全面布局,實現區域經濟高層次、高起點開放發展。
三是創新驅動激發市場潛力,我國經濟正由勞動力、資本、資源三大要素投入,轉變為創新驅動,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充分發揮人力資源在市場經濟中的重要作用。
4、從三大產業分析,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9.5%,比上年同期提高2.1個百分點;從需求結構分析,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繼續提升。
由此可見,產業轉型、結構優化、層次提升,都將使中國經濟持續保持穩中求進的態。
『陸』 中國的經濟是靠什麼發展起來的
經濟學理論認為勞動、資本和技術都是經濟發展的源泉。中國過去三十年把世界上最廣大的勞動人口積極性調動起來,中國的廉價勞動在世界上非常具有競爭力;中國擁有世界上前列的儲蓄率,就是不差錢,鐵公基創造了巨大的GDP;中國靠市場換取了大量技術也為經濟發展注入了活力。但就這三項基本要素,中國的經濟至少是現在這個樣子。如果體制上再解放一下,那就更不得了了。但是如果改革停滯不前,中國接下來幾年乃至幾十年可能會陷入經濟增長極慢的中等收入陷阱中。
『柒』 中國的經濟主要依靠什麼帶動,是房地產嗎
中國接下來主要是要依靠消費來拉動經濟增長,主要是擴大內需,特別是農民的消費需求,中國9億農民這個廣闊的市場需要政府以及企業的慢慢引導,才能真正發揮其作用。就業的增加,主要是要改變我們的就業觀念,正對大學生而言,則是要提倡自主創業,起步點不要定的過於高。農民工就業的話,就要提高自己的職業技能。
『捌』 中國的經濟是誰帶動的
是世界帶動的,如今的中國經濟與慍世界的聯系非緊密,世界經濟影響了中國,中國經濟也影響了世界。
『玖』 中國的經濟主要是從哪些方面拉動的。
主要是建築業 聽郎咸平 講的
『拾』 中國主要的經濟來源靠什麼
發展的主要動力是內需、消費、投資和出口。此外,從發展因素看,優化經濟結構、把握結構調整和布局優化是主線,提高經濟效益、增強科技創新動力是主攻方向,保障民生、促進和諧是主攻方向。首要任務。
依據:
1、國民生產總值反映了經濟發展的財富增長。流通、管理和服務中成本和時間的分配和效率直接影響生產的質量和效率。因此,越是精簡、廉潔、高效的管理、服務、流通環節,越能促進經濟發展。
2、生產要素的變化包括數量的增加、結構的變化和質量的提高,以及實現經濟增長的途徑和方式。
3、經濟發展方式的內容不僅包括經濟增長方式的內容,還包括產業結構、收入分配、居民生活、城鄉結構、區域結構、資源利用和生態環境等內容。
(10)中國的經濟是哪裡帶動的擴展閱讀:
就當代經濟而言,發展的含義相當豐富復雜。發展總是與發達、與工業化、與現代化、與增長之間交替使用。 一般來說,經濟發展包括三層含義:
1、經濟量的增長,即一個國家或地區產品和勞務的增加,它構成了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
2、經濟結構的改進和優化,即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技術結構、產業結構、收入分配結構、消費結構以及人口結構等經濟結構的變化;
3、經濟質量的改善和提高,即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效益的提高、經濟穩定程度、衛生健康狀況的改善、自然環境和生態平衡以及政治、文化和人的現代化進程。
經濟發展是通過經濟結構的改進和優化、經濟質量的改善和提高達到經濟量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