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重磅:美國2萬億基建計劃來襲,繼續大放水給我們帶來什麼影響
在1.9萬億巨額財政刺激計劃出台後,拜登政府緊鑼密鼓繼續開啟「燒錢模式」,下一波高達4萬億的大基建計劃已經啟動,先期2萬億的財政刺激方案已經浮出水面。拜登又以「中國競爭」為噱頭來推動這一計劃,希望將這一巨大基建計劃作為他老人家任期內的最大政治遺產,並希望通過增加企業賦稅來為此買單。拜登的這一2萬億刺激計劃具體是什麼?計劃能夠如願獲得通過嗎?將對中國及全球造成怎樣的影響?
根據美國媒體披露,此輪基建刺激計劃,是拜登主導的「重建與發展」(build and better)計劃中的重要一環,其立意直指中國,刺激計劃的核心目標為:重塑美國經濟政策,加強對中國的競爭和抗衡。
拜登在美東時間31日在賓夕法尼亞州的匹茲堡市對這項名為「美國就業計劃」(America job plan)計劃發表演講,詳細闡述財政資金的用途,將重點覆蓋橋梁、道路等傳統基建內容,也將包括網路、基站等新基建的范疇。
該項計劃涵蓋能源、民生、製造業等多個領域,將直接投入約2.25萬億美元的財政資金。其中3000億美元將用於更新、重建和擴建美國本已落後不堪的、在前日暴雪極寒天氣中陷入癱瘓的電網系統(這也是服務於拜登主推的低碳和清潔能源以及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3000億美元用於提振製造業,促進製造業迴流並解決就業壓力;3000億美元用於居民住房建設;6500億美元用於公路、橋梁等傳統基建建設;4000億美元用於家庭護理人員的投入和老年人以及殘障人士的護理;還有額外的4000億美元用於補貼清潔能源稅收的抵免。
該計劃的另一個重要目標是改善環保、教育和 健康 體系。主要包括替換飲水系統中所有含鉛軌道,封堵成千上萬的廢棄油氣井,保證所有美國家庭接入寬頻網路,對公立中小學、大學進行翻新改造,升級退伍軍人醫院大樓和聯邦政府大樓,提高護理人員的工資,加大 科技 研發和投資等等。
拜登政府的精明之處就在於,把國內基建落後和貧富差距的矛盾和苗頭轉嫁給中國。
拜登計劃將「競爭和抗衡中國」作為推動國會批准該項巨額財政刺激計劃的重要理由和出發點,因為當前與中國競爭是民主黨和共和黨的共識,拜登對這份財政計劃「信心」充足,認為該計劃毫無疑問會獲得批准,並且將重振美國經濟建設。
一是電動 汽車 市場。拜登在談及對電動 汽車 產業的投資時表示,美國的電動 汽車 市場不足中國的30%,認為這種情況是「不可接受」的。拜登提議投資1740億美元,來追趕甚至未來「超越」中國電動車市場。具體包括在2030年前建立50萬個電動 汽車 充電站,提升刺激民眾購買純電 汽車 的稅費減免獎勵,將越來越多的校車更新為電動 汽車 ,加速聯邦政府車隊的電動化。
二是加大對 科技 的投資,強化與中國在 科技 領域的競爭。該計劃指出,在過去25年裡,美國是少數幾個在研發方面的公共投資佔比逐年下降的大國之一,而中國正在逐年加大 科技 研發,其研發投入支出已經躍居世界第二的水平。拜登提議美國國會批准1800億美元的投資,以提升美國在人工智慧、生物 科技 、半導體、量子計算、通信 科技 和清潔能源等關鍵技術領域的領先優勢,並升級美國的實驗室和研究基礎設施。拜登還提議投資350億美元用於推進氣候減排方面的技術突破,使美國能夠引領全球氣候和環保大旗。
如此巨大的開銷,當然不會由美國政府來負擔支出,因為美國政府已經財政赤字、借債累累。這2萬億,其中一部分將交給印錢機器美聯儲,繼續開啟印鈔機和直升機撒錢模式,通過全球人民的生產值和勞動力來為美國人買單。另一部分將轉嫁到企業和稅收層面,從美國企業和外資企業身上收割。
此項2萬億計劃的另一個附屬計劃也浮出水面:拜登政府在推出「美國就業計劃」的同時,還提出如何支付這筆開支的計劃,即美國製造稅收計劃(made in America tax plan)。該項計劃建議將美國的企業稅率由目前的21%提高至28%,同時還包括一系列稅費改革措施,打擊企業藉助稅費政策漏洞避稅,提高跨國企業在海外投資和盈利的稅負,迫使跨國企業回國投資和經營。同時,該項計劃還主張取消目前稅法中對化石燃料企業的政策優惠。這一系列稅收政策都與特朗普時期的減稅政策大相徑庭,意在去特朗普化的同時,收割那些曾經在特朗普時期支持特朗普和從中獲益的企業。
毫無疑問,美國企業和全球勞動者成為了拜登政府財政刺激計劃買單者,而拜登政府則空手套白狼賺足了眼球,積累了政績。
拜登政府的小算盤打得很好,但實際獲得通過並最終得到落實難上加難。
共和黨方面已經對拜登的計劃提出了諸多不滿和質疑。的確,共和黨也支持基礎設施建設,但反對增加企業的賦稅。為企業減稅是建國時期共和黨「費盡周折」才達成的成果,被拜登這么一收割就會付之一炬,共和黨與企業界的關系也會漸行漸遠。建國兄一定會發動國會內部的鐵粉議員來反對該項計劃。共和黨大佬麥康奈爾公開對外表示,拜登的2萬億財政刺激計劃更像一個特洛伊木馬計劃,因為它將逼迫政府進一步舉債,並且使得眾多部門增加稅負。
拜登已經預料到這一方案會受到共和黨的強大壓力,所以打算另闢蹊徑,再次動用預算調整程序(budget reconciliation),這一程序可以使得2萬億基建計劃規避冗長的國會辯論,在沒有共和黨議員支持的情況下以簡單多數獲得通過。但「很可惜」,民主黨內部已經有很多溫和派議員公開表示不支持拜登運用這一程序,2萬億刺激計劃必須在得到共和黨支持的情況下進行。拜登可以繞開共和黨議員,但無論如何難以繞開民主黨,所以,基本上這一計劃獲得通過的概率非常低,拜登的兩萬億基建大夢或許要提前破滅。
我們先不談這項巨額基建計劃通過的概率非常渺茫,即便獲得通過,其實施起來也非常困難,更不用說對中國實現有力的競爭。
首選,就新能源 汽車 而言,中國已經進入了快速發展期,未來電動 汽車 的普及會以幾盒倍數的增長,各類新勢力 汽車 廠商層出不窮,全球都在追逐中國的電動 汽車 市場份額。美國的確有特斯拉,並且是世界新能源的翹楚,但美國的交通架構、用車理念嚴重限制了電動 汽車 的發展,其市場份額也非常有限。大量的鐵銹州、紅脖子州崇尚大排量的 汽車 文化,電動 汽車 很難得到普及。並且美國電力網路交錯復雜,電力設施極其老舊,要實現充電網路的互聯互通,並不是幾千億美元就足以支撐的。
再來看基建,美國在全球基建投入排名是第13位,中國是第1位。中國已經全方位進入新基建時代,而美國還在修補老舊橋梁,力圖傳統基建。中國在大力布局5G建設,研發6G網路,美國卻還在力爭加大投入建設寬頻。不得不說,在基建領域,中國和美國已經形成了代差,我們也足以站在實力差距的角度同美國講話。
再從經濟增長的角度來看,拜登寄希望於通貨財政刺激來提振美國經濟。恐怕這一目標也要落空。美國的經濟復甦依靠的是服務業,美國經濟結構之中70%的GDP也是來自服務業,而服務業恢復的力度並不取決於財政刺激的力度,財政刺激計劃只能是隔靴搔癢。拜登2萬億刺激計劃只會造成進一步的通脹,使得全球縮水和貶值,美元自身也會受到沖擊。另外,調高企業稅負的政策,也會削弱企業創新的積極性,導致實體經濟活力下降,最終反噬美國自己。
2. 美國參議院通過1.9萬億經濟救助計劃,是否能挽救美國現在的窘境
確實能夠在短時間內起到一定的舒緩作用,但是對於美國長久的經濟發展還是非常不利的。
那對於每一個人來說,他們雖然說大多數的美國人他們並沒有存款的習慣,所以說在這次疫情爆發以後,他們沒有了工作,沒有了生活來源,所以說大多數的人連吃飯都成了一個問題,而政府則是經濟救助計劃,其實能對一些底層所有的人給予一定的幫助和救援,但是更為關鍵的還是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盡早促進全民疫苗普及,只有這樣把疫情控制住才能夠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才能從根本上緩解美國目前出現的問題,才能夠提高美國的就業率,底層人民的收入提高相關民眾的生活水平。
3. 美國瘋狂印鈔,給全球帶來怎樣的影響
美國瘋狂印鈔,導致全球進入通脹時代。
在當今疫情之下,為了刺激經濟恢復,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大規模釋放流動性,即自2020年3月開始,美國採取了超強財政刺激計劃和超寬松貨幣政策,瘋狂印鈔,導致全球進入通脹時代,下面,我們就共同聊聊吧。
一是美國瘋狂印鈔,給全球埋下輸入性通脹風險。我們知道,美元是當今世界主要的貿易和結算貨幣,世界大宗商品大多都以美元定價,因此,過度印鈔將有引發通貨膨脹的風險,同時,美聯儲實施量化寬松政策,將導致市場流動性過多,美元有大幅貶值的風險,這將引發新一輪資源價格上漲,給全球輸入性通脹埋下隱患。
綜述:美國瘋狂印鈔,意味著世界各個國家的金融秩序將會遭到嚴重破壞。當大量的美元流通到市場後,將產生全球范圍的通貨膨脹,後果嚴重。大量印鈔是美國遇到問題時採取的一貫做法,可以說,對世界上的任何國家都沒有好處,世界各個國家都將為美國的瘋狂印鈔行為買單。當前,疫情已經嚴重打擊了經濟市場,而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大國,美國經濟也受到嚴重影響,開始印製大量鈔票,很容易引起貨幣貶值,並導致全球進入通貨膨脹。其實,瘋狂印鈔在短時間內,將消耗美元的全球地位,但從長遠來看,它將加劇美元的通貨膨脹,甚至最終將導致美元貶值。
4. 美國的經濟危機的影響
美國的經濟危機的影響:
美國次貸危機是因次級抵押貸款機構破產、投資基金被迫關閉、股市劇烈震盪引起的風暴,它導致全球主要金融市場出現流動性不足的危機。美國次貸危機從2006年春季開始逐步顯現的,到2007年8月席捲美國、歐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場。
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通常採用固定利率和浮動利率相結合的還款方式,即購房者在購房後頭幾年以固定利率償還貸款,其後以浮動利率償還貸款。隨著美國住房市場的降溫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級抵押貸款的還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購房者的還貸負擔大為加重。這種局面直接導致大批次級抵押貸款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償還貸款,進而引發「次貸危機」。
美國作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其次貸危機的爆發瞬間就影響了全世界的金融中心以及一些周邊國家,其范圍也遠遠不僅僅是次貸危機方面,而是蔓延到整個金融行業。盡管美國經常項目赤字一直在下降,但其仍佔GDP約6%,因消費的產品遠多於其生產的產品,美國人仍是世界其他地區最大的需求來源之一,其需求的急劇下降極大得影響了其他地區的經濟,一度造成世界各國的恐慌。
5. 蘋果一度成美國首家市值3萬億美元的上市公司,有哪些意義和影響
蘋果一度成美國首家市值3萬億美元的上市公司,有哪些意義和影響?下面就我們來針對這個問題進行一番探討,希望這些內容能夠幫到有需要的朋友們。
蘋果的確是一隻傑出的強勢股,並且估價是可持續性的。針對投資人而言,應對最近銷售市場的可變性,蘋果由於其強勁的財務報告和現金流量也變成投資人的一個安全性的心靈的港灣,由於蘋果將這種資產用以項目投資新品、股份回購及其根據年底分紅向公司股東退還資產。
6. 美國參議院通過1.9萬億美元刺激方案 ,會對我們有影響嗎
目前這項救助計劃已經得到了美國參與了通過。不過在投票的時候,我們也可以看出來是非常小的優勢。通過了這一項救助計劃。要知道在當時他們只拿到了50票贊成,同時還拿到了49票的反對。這一次的經濟救助計劃可以說直接讓全球所有的國家都非常的震驚。要知道在短時間內美國已經拿出了2.8萬億的救助金。這些就租金都是直接發放到美國國人的手中,所以說會對國內的金融以及國際金融造成非常嚴重的沖擊。那麼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這樣做對我們有哪些影響。
第三,如何看待這一次的救濟政策?
這一次的救濟政策說實話對於美國民眾肯定是一件好的事情,但是對於其他國家的人來說就不是一件好事了,因為美元可以通過他們的霸權不斷的收割其他國家的商品,從而保證他們的供應,但這樣一來就會損害別人的權益。所以這一次的補助金政策出來之後,很多國家都表示強烈的反對,不過很明顯,現在已經於事無補。當然,除了這些之外,大量的現金流入市場也會導致國內的通貨膨脹出現。
7. 對富人增稅,你覺得3萬億基建計劃意味著什麼
美國新任總統一上台就提出基礎設施建設投資3萬億美元,將修繕城市,重修高速公路、橋梁、隧道、機場、學校和醫院等。
二是是搞基建出身,大搞基礎設施建設是他輕車熟路的強項。曾經是美國最具知名度的房地產商之一,人稱“地產之王”。依靠房地產和股市,擁有紐約、新澤西州、佛羅里達州等地黃金地段的房地產,並且創建“梭運航空”,也是新澤西州“將軍”職業足球隊老闆。在風景怡人的城鎮興建數幢豪華大廈與別墅,還購買價值一億美元的豪華遊艇、此外還擁有私人飛機。作為一個絕對成功的商人,非常熱衷於政治,有鮮明的保守主義政治理念,大搞基建對他這個地產大佬而言,是老本行,有著職業老感情,可以說情有獨鍾。他深知從政以後抓這個,不失為發展的良策。因為基礎設施建設是一個國家發展的前提和基礎,沒有基礎設施建設的先行,發展就會受到嚴重製約。復興美國,從基建開始。
8. 美國市場的1.9萬億資金流入市場,會造成什麼影響呢
2月27日,美國眾議院投票通過了1.9萬億美元新一輪經濟救助計劃,本輪經濟計劃是由美國總統拜登提出的,該經濟救助計劃主要是為受疫情影響的美國家庭和企業提供財政支持,以此來增加美國經濟的增長活力。
目前的全球經濟都是捆綁在一起的,沒有一個國家可以獨善其身,美國這種經濟救助計劃,看起來只是美國的政策,但是一旦這些資金流入市場,會給全球的經濟發展帶來較大的影響。
大家好,我是老徐,一個在努力奮斗的金融民工,請大家關注我,共同探討財經問題!
9. 美國簽署2.2萬億刺激法案 會不會對中國經濟造成什麼影響
美國簽署2.2萬億刺激法案會不會對中國經濟造成的影響是。有利於維護世界各國的經濟穩定,積極刺激民眾消費,有利於推動經濟,貨幣有可能會貶值。具體如下:
經濟學家指出,雖然巨額財政刺激能暫時平息市場對疫情的恐慌情緒,但這一政策治標不治本,只有將疫情防控放在首位才能加速推動經濟金融回歸平穩軌道。不僅如此,這種「寅吃卯糧」的做法還將給美國經濟埋下長期隱患。
雖然美聯儲已將基準利率降至零附近,有利於美國政府減少舉債成本,但新增的2萬億美元支出無疑會進一步擴大財政缺口,這可能需要數年甚至數十年的時間才能彌補。「不能通過無休止地印鈔或借錢來支持經濟,這樣做只是把負擔轉移給我們的後代,會導致國家破產,惡性通貨膨脹。」
目前由於全球衛生安全情況持續惡化,美歐經濟遭受到嚴重打擊,市場流動性高度緊張,工業品價格普遍走低,所以國際市場暫時呈現的是通縮現象,後期一旦衛生安全情況有所好轉,經濟活動只要一抬頭,全球流動性就會急劇膨脹。
3、向航空公司撥款250億美元,向貨運公司撥款40億美元,專門用於支付員工工資、薪酬和福利,另外分別撥款250億美元和40億美元,用於貸款和貸款擔保;為「對維護國家安全至關重要的企業」提供170億美元貸款和貸款擔保;撥款1170億美元用於醫院和退伍軍人醫療;
4、提供160億美元用於國家戰略葯品和醫療用品儲備;向小企業提供3500億美元貸款,用於支付薪酬和福利,相當於僱主每月工資的250%,最高貸款額為1000萬美元;針對被迫停業的企業或總收入較上年下降50%的企業的稅收抵免,
5、用於留住員工,其價值相當於危機期間所支付工資的50%;要求團體醫療計劃和保險提供商提供與新冠疫情有關的預防服務,無需分擔費用;推遲針對僱主的工資稅,要求2021年年底前繳納一半遞延稅,2022年年底前繳納另一半遞延稅;
6、禁止接受政府貸款的企業在償還貸款滿一年前回購股票;禁止去年至少獲得42.5萬美元收入的員工或高管加薪;阻止總統特朗普及其家族企業接受納稅人緊急救助,這項規定也適用於副總統彭斯、行政部門負責人、國會議員及其家人。
10. 美國債務危機對中國經濟影響有多大
首先可以確定的是中國經濟正在著陸,至於是硬著陸還是軟著陸這目前是人民討論的焦點,而這是在美國的債務危機前就已經達成共識的了。
毫無疑問美元的債務危機,一定會對世界經濟造成影響,中國自然更加復雜。至於是好事還是壞事,這點要綜合來看,如果應對的好,這可以變成中國的機遇,應對的不好將對中國經濟造成無與倫比的打擊。
先從壞處說吧。
首先,便是人民幣的升值問題。一旦美國債務危機爆發,國際貨幣美元必然大幅貶值。由於人民幣的匯率和美元長期綁定在一起所以人民幣必然對美元大幅升值,同時對所有的非美元貨幣(由於貿易,國際油價,金價都是以美元結算)將會貶值。這還只是其一,而且之前美國的救市計劃的一大舉措就是打開印鈔機,開始印鈔票,現在又開始實施零利率政策,這必然使人民幣對美元更進一步升值,而對其他貨幣進一步貶值。
其次,隨著人民幣的對美元升值還會造成的是人民幣對內的大幅貶值這將使中國國產生通貨膨脹。中國人民將會繼續忍受的低工資,高物價之苦。通貨膨脹從何而來,主要有兩點。第一,中國的外向型經濟策略主要依賴出口,所以中美貿易順差巨大,說白了就是美元進的多,出的少。所以中國手裡攢著大把大把的美元(3.19萬億外匯是今年6月份咱們對外公布的數據,其中超過60%都是美元也就是說至少有1。9萬億)而政府要對沖掉進入的熱錢就要讓央行打開印鈔機按照現行匯率印6.4倍的人民幣,這讓中國實際流通貨幣比名義上高出了20%。第二,我剛剛說過由於國際貿易,原油,金價等統統都是以美元作為結算所以美元的貶值必然造成,農產品和原材料價格的上漲,中國勢必會受到輸入性通脹的影響。
與此同時,長依靠投資出口拉動的中國經濟,將會受到由於人民幣升值而出口下降的影響。僅僅是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就會使一批中國出口企業倒下。二來中國商品搶占國際市場主要是靠中國人的廉價勞動力,和價格優勢。但是現在人民幣的升值,將使中國的出口企業喪失唯一的優勢。所以美國的債務危機是對中國出口企業的一大考驗。
另外就是中國的財政縮水在所難免,中國不僅有世界上最龐大的以美元為主的目前已經超過3萬億的外匯儲備,還有持有相當大的美國國債。這點你需要了解沒美國的貨幣和國債的關系,美元是債務貨幣所以緊密的和美國國債聯系在一起。關於美國國債和發鈔的關系以及國會調整債務上線的這點叫wongsiewwei的朋友的例子以及解釋的相當到位。我再簡要解釋一下相信LZ你就完全懂了,美國的國債,除了美國國內外別國也可以持有。一般美國回購國債就是對經濟不滿意增加美元,增加貨幣流通性(美元指數會上升),發行則反之。美國現在債台高築卻還頻發國債是為了彌補財政赤字提高債務上限這種方法,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借新債還舊債,小朋友都知道寅吃卯糧只能解決一時之需不能實際解決問題。也就是說,如果美國不斷提高債務上限,那麼當債務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危機就自然爆發了。就像現在歐洲的那些國家樣。美國政府方面就像叫wongsiewwei的朋友說的基本不靠譜,債務上線已經成了共和黨人反對奧巴馬和民主黨人的一個武器。全世界人民目前都看出美國國會內部在打嘴仗,他們政府對恢復全球經濟基本是不靠譜的,所以目前包括美國在內的金融行業的人都對經濟恢復沒什麼信心。這可能成為全球經濟的第二次低谷的信號。中國擔心的這個美國的大債主將討不到錢,就這么簡單。我們攢著的美元蒸發。
當然了美債危機對中國也不是沒有積極的方面。
首先,人民幣升值迫使中國改變現有的貨幣特別是匯率政策。另外經濟政策也必須有所調整,在重視出口的同時,必須要擴大內需,增加消費和對外投資。這些不能只是口號,只說不做是行不通的。
同時,人民幣的升值意味著政府以往靠廉價貨幣政策和低人力成本的中國模式必須結束了,以往總是喊著要優化產業鏈,這便是一個機會。美債危機可以讓中國出口企業重新洗牌,淘汰掉一些沒有技術含量和生存能力的企業。而以高新技術為主的產業,由於較低的需求價格彈性和較高的產品附加值將得以生存並佔有一席之地。此外,以往和內陸出口企業比起來擁有對比優勢的沿海出口企業他們的優勢將會下降,這對於內陸出口企業的發展也有幫助。如果說,這一洗牌對中國經濟沒有震動肯定是假,不少工人會失業,失去他們可能是奮鬥了數年才得來的血汗錢。但是洗牌本身的積極目的恰恰在於淘汰掉了不該有的,這是任何時候任何經濟體要想發展的必經過程。工人的血汗錢是錢納稅人的錢也是錢,以往出口企業掙錢掙的缽滿盆滿,是靠老百姓和納稅人支付通脹而養活起來的。不能以全國人民的力量養活不該存在的東西,你能說這種模式正常嗎?所以假如中國出口行業真能完成轉型,這不論對於中國還是對出口企業本身都是件好事。
當然了,政府如果真的想幫助那些失業的工人們,就得遲早讓他們轉行,並給他們漲工資。
另外由於當時08年由於美國次貸危機而引發的全球金融風暴的時候,中國政府跟著不甘寂寞湊熱鬧也搞了個「四萬億」名曰「救市」,雖說這讓中國在2009年一躍成為了世界第二經濟體,彷彿世界經濟「風景這邊獨好」。但這其實不是我們想要的,「四萬億」僅僅是央行給出的大體數目,其實有全國各省的救市數額是中國在這場國際金融風暴中的投入將遠遠超出四萬億。救市舉措讓中國喪失了擠壓泡沫的最好時機,加入當時釋放了泡沫中國今天將是另一個局面了。所以美債危機如果中國政府有遠見,恰恰可以加以利用成為釋放中國經濟泡沫的好機會。
比如好的例子是日本經濟在80年代的時候和中國差不多,也是以出口為主的外向型的經濟。但就在日本人歡欣鼓舞,幻想這超越美國的時候美國人的一個「廣場協定」狠狠的給了日本一拳,日本金融泡沫被戳破導致股市大跌。加上此後的亞泰金融危機,日本經濟一夜間走下了神壇,在復興的路上。知道千禧年底和2001年才勉強得以恢復。與之成為對比的是美國90年代在兩位比爾(比爾蓋茨和比爾柯林頓)的帶領下的經濟空前繁榮。不過必須提的是日本經濟轉型恰恰是在90年代改變的。日本人正是在90年代開始和西方接軌變,在重視出口的同時也重視內需和消費,同時擴大對外的投資。而且日本人的消費習慣和理念正是在90年代產生了改變和西方接軌。中國恰恰可以學習日本這點,這是中國和國際接軌的一個好時機。
綜上所述,美債危機對中國是個巨大的挑戰,但也可以是個機遇。就看看中國人能不能未雨綢繆了。
同時我們政府和老百姓的思維觀念也要有所變化,早日從GDP的神壇中走出來,緩慢持續增長比什麼快速增長要靠譜。現在政府放棄喊什麼保八的口號是個比較好的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