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宏觀經濟學l1和l2代表什麼意思
在宏觀經濟學中,L代表貨幣需求,L1和L2用來代指兩種不同的貨幣需求。
貨幣需求是一個商業經濟的范疇,發端於商品交換,隨商品經濟及信用化的發展而發展。在產品經濟以及半貨幣化經濟條件下,貨幣需求強度(貨幣發揮自身職能作用的程度,貨幣與經濟的聯系即在經濟社會中的作用程度,以及社會公眾對持有貨幣的要求程度)較低;在發達的商品經濟條件下,貨幣需求強度較高。
四種需求:
現代經濟理論認為,居民、企業等持有貨幣是出於不同的動機,它包括交易性動機、預防性動機和投機性動機等。與此相對應,貨幣需求也可以分為交易性貨幣需求、預防性貨幣需求、投機性貨幣需求和安全需求等。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貨幣需求
❷ 請教經濟學:IS,LM,這些模型當中:r,y,I,S,L,M,MS分別指的是什麼意思 謝謝
r:利率
y:產出,一般就是GDP
I:投資 investment
S:儲蓄 saving
L和M:一個是貨幣供給,一個是貨幣需求
MS:貨幣供給 money supply
❸ 經濟學lkne分別代表什麼
L代表的是勞動力、K代表的是資本、N代表的是勞動力數量、E代表的就是要素投入。
經濟學是研究人類社會在各個發展階段上的各種經濟活動和各種相應的經濟關系及其運行、發展的規律的學科。經濟學核心思想是物質稀缺性和有效利用資源,可分為兩大主要分支,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
經濟學起源希臘色諾芬、亞里士多德為代表的早期經濟學,經過亞當·斯密、馬克思、凱恩斯等經濟學家的發展,經濟學衍生出了演化證券學、行為經濟學等交叉邊緣學科。隨著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經濟學研究和應用受到國家和民眾的關注越來越高,理論體系和應用不斷完善和發展。
❹ 西方經濟學中,為什麼用L表示勞動投入,有K
L表取自labor
有名詞勞動; 勞工; 努力; 工作; 的意思
K表示資本
❺ 西方經濟學中,為什麼用L表示勞動投入,有K表示資本投入呢
勞動力的英文是labor,資本是capital,讀音是以/k/開頭,故用L表示勞動投入,有K表示資本投入.
❻ 經濟學中的i表示什麼意思 比如i等於s(總需求等於總供給) i大於s(總需求大於總供給)
I代表投資 S代表儲蓄,在兩部門(居民和企業)經濟中,總需求包括居民戶的消費需求和廠商的投資需求,供給是全部勞務和產品的總和,也即是各種生產要素供給的總和,即勞動、資本、土地和企業家才能的總和,生產要素供給的總和可以用生產要素取得的收入來表示即為工資、利息、利潤和地租,即為居民的收入總和,居民的收入可以分為消費和儲蓄兩部分.因此:
總需求AD=C+I 總供給AS=C+S 總需求=總供給時即C+I=Y=C+S I=S
因此,兩部門國民經濟均衡的具體表現:投資=儲蓄
I=S是宏觀經濟學的理論基礎.當S<I時,說明總需求大於總供給,或供給不足,這時在國民經濟中容易導致超前消費,物價上漲,出現通貨膨脹;當S>I時,說明總需求小於總供給,或供給過剩,這時在國民經濟中容易導致物價下降,產品滯銷,企業開工不足和設備閑置,出現失業;所以,一國在一定時期內的總需求等於總供給,即S=I,這時才不會出現通貨膨脹和失業.在國民收入均衡中,儲蓄可以看作是經濟中一部分貨幣的暫時離開,對國民收入具有收縮作用,是漏出因素.投資對經濟增長具有刺激作用,能使國民收入擴張,是注入因素.如果注入小於漏出,國民收入收縮;注入大於漏出,國民收入擴張;注入等於漏出,國民收入實現均衡.
❼ 宏觀經濟學L代表什麼
L可能代表貨幣需求
貨幣需求是指社會各部門在既定的收入或財富范圍內能夠而且願意以貨幣形式持有的數量。在現代高度貨幣化的經濟社會里,社會各部門需要持有一定的貨幣去媒介交換、支付費用、償還債務、從事投資或保存價值,因此便產生了貨幣需求。貨幣需求通常表現為一國在既定時間上社會各部門所持有的貨幣量。對於貨幣需求含義的理解,還需把握以下幾點:
1、貨幣需求是一個存量的概念。它考察的是在某個時點和空間內(如:1997年底,中國),社會各部門在其擁有的全部資產中願意以貨幣形式持有的數量或份額。而不是在某一段時間內(如:從1996年底到1997年底),各部門所持有的貨幣數額的變化量。因此,貨幣需求是個存量概念,而非流量概念。
2、貨幣需求量是有條件限制的,是一種能力與願望的統一。它以收入或財富的存在為前提,在具備獲得或持有貨幣的能力范圍之內願意持有的貨幣量。因此,構成貨幣需求需要同時具備兩個條件:
1)必須有能力獲得或持有貨幣。
2)必須願意以貨幣形式保有其財產。
二者缺一不可,有能力而不願意持有貨幣不會形成對貨幣的需求;有願望卻無能力獲得貨幣也只是一種不現實的幻想。
3、現實中的貨幣需求不僅包括對現金的需求,而且包括對存款貨幣的需求。因為貨幣需求是所有商品、勞務的流通以及有關一切貨幣支付所提出的需求。這種需求不僅現金可以滿足,存款貨幣也同樣可以滿足。如果把貨幣需求僅僅局限於現金,顯然是片面的。
4、人們對貨幣的需求既包括了執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職能的貨幣需求,也包括了執行價值貯藏手段職能的貨幣需求。二者差別只在於持有貨幣的動機不同或貨幣發揮職能作用的不同,但都在貨幣需求的范疇之內。
❽ 西方經濟學中l等於m/p中的m是什麼
西方經濟學中l一般代表投資,其他的:C代表消費,G代表政府購買,NX代表進出口,M代表收入,W代表工資等等。
m=M/P 或者 M=mp
m,代表實際貨幣量;
M,代表名義貨幣量;
p,代表價格指數;
I=I(r)=e – d r
e,表示自主投資;
d,表示投資需求對利率變動的敏感程度;
– d r=△i/△r ,是指利率上升(下降)一個百分點引起投資減少(增加)的數量,表示引致需求。
(8)經濟學L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函數:i= i(r)
線性形式: i = e – d r (e=自主投資 r=利率(實際利率) )
d=投資需求對利率變動的敏感系數 或利率對投資需求的影響系數
d=△i/△r 是指利率上升(下降)一個百分點引起投資減少(增加)的數量。
3.實際利率=名義利率-通脹率例如:名義利率=10%,通脹率=5%, 則實際利率=5%。
名義利率:根據名義價值計算的一項金融資產的收益率。
實際利率:根據實際價值計算的一項金融資產的收益率。
❾ 在宏觀經濟中l m表示什麼
L表示貨幣需求。M表示貨幣供給。
LM曲線是所有滿足貨幣市場上的均衡所需的收入與利率水平的組合點的軌跡。由於在給定的貨幣供給下,收入水平的上升增加了貨幣需求量,因此必須通過利率的上升,造成貨幣的投機性需求的下降,才會恢復貨幣市場上的均衡,所以LM曲線是正斜率的。
LM曲線的斜率主要取決於貨幣需求相對於收入和相對於利率的彈性之比,貨幣需求相對於收入的彈性越小,相對於利率的彈性越大,則LM曲線就越平坦。LM曲線的移動是由貨幣供給的外生性變化和自發性貨幣需求的變化所引起的。凡是在LM曲線右方的點都表示貨幣市場上存在過剩需求,而在LM曲線左方的點都表示貨幣市場上存在過剩供給,只有在LM曲線上的點才剛好滿足貨幣供給與貨幣需求相等的要求。
(9)經濟學L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LM曲線發展
LM曲線上每一點上都代表了貨幣市場達到了均衡,代表了貨幣市場上人們願意持有的貨幣數量正好等於實際能得到的貨幣數量。LM曲線主要受貨幣政策的影響。擴張性的貨幣政策(中央銀行擴大貨幣供應量),將會使收入不變的情況下,利率水平下降,即LM曲線向右平行移動。
宏觀經濟 即宏觀層面的國民經濟,包括一國國民經濟總量、國民經濟構成(主要分為GDP部門與非GDP部門)、產業發展階段與產業結構、經濟發展程度(人類發展指數、社會發展指數、社會福利指數、幸福指數)。宏觀經濟 指總量經濟活動。是指整個國民經濟或國民經濟總體及其經濟活動和運行狀態,如總供給與總需求;國民經濟的總值及其增長速度;國民經濟中的主要比例關系;物價的總水平;勞動就業的總水平與失業率;貨幣發行的總規模與增長速度;進出口貿易的總規模及其變動等。
一般認為此詞1933年由挪威經濟學家RAGNAR FRISCH(1895--1973年)在建立「宏觀經濟學」時所提出。宏觀經濟的主要目標是維持高水平和快速增長的產出率、低失業率和穩定的價格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