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飛機坐經濟艙是窮的表現嗎為什麼
飛機坐經濟艙不一定是窮的表現,有可能是因為搶別的倉位沒有搶到,而只剩下經濟艙了,所以坐飛機的話,做經濟艙的,一定是窮人,也有可能是有錢人,因為沒有搶到位子,因為急事,所以只能坐經濟艙
❷ 坐經濟艙飛美國是什麼感覺
你好,非常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這問題問題好奇怪啊,一架飛機一般大多數座位都是經濟艙坐頭等艙和商務艙的人士不足整架飛機乘客的10%。也就是說,大多數人坐飛機都是坐經濟艙。即便是飛地球那一面的美國,絕大多數人也是經濟艙。、
縱使大家都知道商務艙和頭等艙會舒服很多,尤其是長途飛行,但礙於經濟原因,絕大多數人依然是購買的經濟艙。尤其飛美國這樣的長途航線,經濟艙經常遇到折扣。有時候國內飛美國航線的往返機票也就2000多元。商務艙和頭等艙由於資源稀缺,通常降價幅度不大,除非你經常購買有折扣。
總之,大部分都是坐經濟艙,所以既然大部分人都能坐著沒事,甚至那些經常出差的空中飛人都沒有什麼問題,你也別太矯情了。
我本人在國外生活了10年以上,周遊了43個國家,長途飛機坐了無數次。國內與美國之間的航線也飛了很多次。我自己都是坐的經濟艙。國內飛美國的航線中,最長的航線大概是14.5個小時。我曾經坐過全世界最長的航線之一的新加坡飛紐約航線,19個小時。
坐超過8小時的長途飛機的經濟艙,有以下幾點讓你比較舒服的:
1. 選座位。
一般現在坐飛機都可以提前值機,你可以經濟艙離廁所比較近的位置。我還有個特別建議是,你選擇靠後一點兒的位置,因為大部分人會比較喜歡坐在前面一些,航空公司也會從前往後安排座位。如果飛機不太滿,後排的位置空出來的幾率大一些。這是我坐了無數次跨國長途航班總結出來的。只要航班沒有爆滿,我旁邊通常有空位,會舒服很多。
多數長途航班會採用787之類的大型客機,內部座位一般是343結構,一排10個座位。這樣的情況下,一家三口其實選擇邊上3個位置還是不錯的。也有的航空公司闊氣一點,安排242結構或者333結構,也就是一排8-9個座位,這樣情況下,一家三口可以選擇中間3個坐位會很方便。單獨一個人出行,選擇242的旁邊的2個座位中靠過道的一個座位,如果選擇後排的座位,飛機不太滿的話,很大概率旁邊沒有人,你就非常舒服了。
(我在飛機上)
2. 准備好打發時間
一般飛機上都可以開手機,只是需要調到飛行模式。那麼准備幾款自己喜歡的小 游戲 ,小視頻來看看是不錯的。我之前為了休息眼睛少看屏幕,也在機場買過英文 娛樂 雜志,看看也很好。飛機上的機上 娛樂 系統也可以體驗。我也曾在飛機上看過一些電影。飛機上,我建議只看劇情片、故事片等電影,需要畫面效果的動作片、科幻片是不適合在機上看的,大大影響觀感。
對於睡眠有需求的人,可以帶上眼罩和頸枕,方便需要的時候可以休息。
(我做過的少數幾次商務艙,可以平躺)
3. 注意活動
飛機提供餐食的時候一定要就餐,哪怕不太餓。高空身體其實很缺水,要多喝水,少喝咖啡和碳酸飲料。如果長途飛機相當於熬夜,其實體力消耗很大,適當補充體力是必須的。另外也不要一直坐在座位上,每隔一段時間適當地下來走動一會兒,上個廁所什麼的,有利於血液循環。
作為一個從北京直飛往芝加哥接近13個小時的中美旅行者,很誠實的告訴你以下幾點:
第一飛行時間太長了,飛行過程太痛苦了。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備。
第二,上飛機以後,要盡量睡覺,能睡多久算多久多久。
第三,其實多半你是睡不著的,對此建議每1~2個小時活動活動筋骨,上上廁所。一般來講美航的飛機都是波音大客機,非常寬敞,有活動的空間,在這個寬敞的地方壓壓腿,伸伸懶腰很重要,因為長途旅行,預防血栓形成,非常有意義。
第四,老美飛機空調開得非常的低,非常的冷,很變態。所以說一定要准備好厚衣服。別指望飛機上那些冷漠的「空奶」給你提供的薄薄的毯子能起很大作用。
第五飛行之前最好做做功課,簡單的掌握一下點飲料等這些簡單的口語表達。美國飛機上都是些老太太為您服務可以,黑人中年婦女也有,華裔的老太太也有,別指望他們的蹩腳的中文會給你帶來什麼優質的服務。
第六說說最重要的就是倒時差的這個問題了。其實對於時差問題不必太在意,不要給自己太強烈的心理暗示,把它當成女人生孩子就太過了,沒有必要。其實順其自然,困了就睡不困就不睡,就這么簡單。
第七,說一個最關切身利益的話題,經濟艙和商務艙如何選擇?坦率的說時間長了都很難受。如果你有很多的錢呢,自然可以奢侈一點。如果你和我一樣也就是一個普通的旅行者,那麼建議,還是就經濟艙吧。畢竟省下來幾大千,還是可以在美國做很多事情。
再補充一點,上飛機的時候一定要把手機的電充滿,充電寶的電也一定要備足,十幾個小時的長途飛行,手機沒有電你會生不如死。別指望飛機上有什麼美國大片或者是華語大片等著你,做夢去吧。
祝您旅途愉快。
頭一回飛美國,飛舊金山,記得去程是10個半小時,坐的是東航波音777-300ER,靠窗座位,飛機起飛是下午2點左右。
由於是第一次飛美國,一開始的2~3小時自然是感覺很新鮮。上了飛機,看看風景,拍拍照,玩玩座椅後面的 娛樂 系統,看看電影什麼的,一點兒都不感覺厭倦。
大約3小時後,天開始黑了,飛機上發了第一頓餐食,主食是茄汁蝴蝶面,因為非常難吃,所以印象特別深,我隨意扒了兩口就不想吃了。然後吞了一粒自備的褪黑素,准備睡一覺,但引擎的轟鳴聲實在是太吵了,搞得我愣是沒睡著。這個時候 娛樂 系統玩膩了,天黑了也沒風景可看,又睡不著。大約6~8個小時的時候是感覺時間過得最慢的時候,心裡開始明顯感覺有些煩躁。擠在狹小的經濟艙渾身不自在,要知道又是靠窗座位(東航777採用的是3-4-3布局),要出去活動活動還得跨過2個人,有種想馬上下飛機的沖動。
大約9小時左右,飛機沖出黑夜,在飛機上迎接日出感覺還是不錯的,而且又是剛剛經歷了煎熬的6小時,真的有種迎接曙光的欣喜。見到北美大陸的那一刻,盡管一宿沒合眼,我整個人又開始興奮起來了,因為對於我來說千里迢迢飛越茫茫太平洋,終於要踏上一片未知的新大陸了。
工作原因經常往返芝加哥和上海,總得來說就是累,但習慣就好,畢竟一下子飛13-14個小時也不是鬧著玩的。因此我總結了一些小技巧,至少對我來說很好用。
1.盡量選擇前半夜的飛機,這樣上飛機就可以睡覺,雖然引擎的聲音可能吵得你心煩;
2.出發前一天盡量少吃東西,目的在於少上廁所,飛機上廁所很狹窄,飛機也時不時晃盪,而且我不喜歡和那麼多人共用馬桶;
3. 帶上頸枕,睡覺用,脖子不累;
4. 盡量選擇靠走廊的位子,可以隨時起來站過道上活動筋骨,上廁所也方便;
5. 准備一雙拖鞋,放鬆雙腳使用,如果有腳臭,那請三思!!!哈哈!!!
6. 出發前家裡沖個澡,保證你在飛機上體感舒適;
7. 准備一罐木糖醇,飛機餐後清潔口腔用,畢竟飛機上刷牙不方便,但如果刷了牙那更好;
8. 靠近機翼後面的位子盡量少選,引擎噴氣口噪音不是一般大,個人感覺A350的噪音比B777小一點;
9. 帶一塊小方巾用來洗臉,擦手也可以;
上個月從上海去巴西,途經芝加哥轉機,中間休息三小時,然後又飛了十多個小時去巴西聖保羅,下飛機天昏地暗,但上面的技巧多少幫助了一點...
今年4月份飛的美國洛杉磯,經濟艙,國航來回。
機票是提前了4個月買的,全程都是國航的機票(杭州飛洛杉磯,國航需要北京轉機)。
機票總計價格6900元,飛機時長16個小時,人均3500不到。
時間點巨好,去程:北京時間16:10—洛杉磯時間18:10,回程:洛杉磯時間14:10—22:00北京時間,兩地時差15個小時。
萬萬沒想到!!!在線選座那天,還有加價的位置,在緊急出口處,前面空間大,腳能伸直。林森森好像接收到了神的召喚(內心OS:做人,得對自己好一點),在我刷牙的間隙強行選了加價的位置,每個600元,共1200元。導致機票價格直線上漲近20%。
林森森做個參考:身高176cm,體重呵呵
加錢的位置:中間面壁的那一排(面壁兩側是衛生間),兩邊空姐站著的位置
國航經濟艙餐食(個人覺得不如ANA全日航的好吃,不喜勿噴)
本人過去十多年因為工作需要,橫跨太平洋的次數超過了150次,而絕大多數都是坐經濟艙的。什麼感覺?12小時以內、沒有滿座還行,14小時以上的全滿客艙,十分痛苦。而近些年波音747飛機逐漸退休,取而代之的是波音777,787或是空客的350,用空客380飛中(中港台)美之間的航班很少。其中,空客350與波音787的經濟艙廁所實在少了些。
橫跨太平洋或是接近北極航線到美國,冬天因為高空氣流等因素,會比夏天飛得時間短,當然,冬天反向從美國飛回亞洲的時間就比較長,動輒飛行時間就是14-17小時,在任何機型的飛機上,待超過12小時都是一種折磨了,至少,我飛了150次以上的經驗累積就是,超過13小時以後是比12小時以內痛苦很多。
另外,搭乘的飛機機型也是有差距的。
過去越太平洋航線多數是波音的747飛機,這只老母雞雖然笨重,但即使是經濟艙相較是舒適些的,3-4-3的座位排列,32英寸的座位空間,17寸的座椅寬度,以及足夠的廁所數量(多數有11個廁所),都還比較舒服。之後大多航空公司多採用了波音的777來取代747的航線,777的經濟艙也是3-4-3的排列(只有少數是3-3-3),多數航空公司的座位安排也是32寸距離與17寸座椅寬度,也還算舒適,但已經沒有747感覺好了,廁所數量多數在7-10間之間,經濟艙能使用的廁所多數有7間。
在空客推出350以對決波音777以後,空客350的經濟艙坐位數不比777少,座位間距多數也還在32寸,寬度16-17之間,但廁所數量就少了,多數全飛機只有7-8間廁所。類似的還有波音787飛機,787雖然采3-3-3的座位,但座位間距32寸,座位寬度16-17寸,胖點的人少那一寸是少了很多舒適度的,另外,787的廁所也偏少,多數只有8-9間。經濟艙座位比較多的機型,長程飛行就難免排隊了。
至於是否滿座是因為,如果沒有滿座的情況,運氣好會遇到旁邊沒有坐人,等於多出一些空間,即使是擺東西都好,被打擾的機率也低。而如果是全滿或接近全滿的航班,遇上旅行團或很多嬰兒,那就真的是需要耐心與忍受折磨了。
我最近幾年每年都要飛一次美國,都是乘坐經濟艙。而且是從中國某二線城市飛往美國某二線城市,一共兩次轉機,中國一次,美國一次,全程二十多個小時,最長的一段十二至十四個小時。最長的這一段確實不太好受,以我目前五十多歲的年紀還可以忍受,年紀更大以後就不好說了。
我每次都會出一點選座費,選擇最前面的座位,以我的腿長正好可以把腿伸直頂在前面的牆壁上,相對比較舒服。有一次有一個大叔找到我,想跟我換座位,年紀好像跟我差不多,不知道怎麼想的,呵呵,可能不太了解規矩吧。這種座位的缺點是大概率旁邊坐的是帶小嬰兒的人,會比較吵鬧。好在我很喜歡小孩,不睡的時候看看小朋友,跟小朋友笑笑,也比較有趣還不寂寞。
拖鞋和外套是必不可少的。我每次一上飛機就會換上拖鞋,讓自己舒舒服服的,自己給自己營造一個賓至如歸的感覺
❸ 比爾蓋茨為什麼堅持坐經濟艙
關於頭等艙,有一則傳聞:
麥肯錫坐飛機只坐頭等艙,他解釋說:「我在頭等艙認識一個客戶,就能給我帶來一年的收益!」
而比爾蓋茨呢?有人在經濟艙看到他,問他為什麼不坐頭等艙,蓋茨說:「頭等艙比經濟艙飛得快嗎?」
有人說,麥肯錫倡導的是機遇戰略,而蓋茨倡導的是節儉戰略。
我認為,不應該從字面做淺顯的意圖猜測,更多應從發言者的角色來判斷。
那麼,為什麼蓋茨會選擇經濟艙?
首先,蓋茨的企業已成為行業的老大,具有自主定價權。換言之,要怎麼玩,看他自己樂意。對於一個在鼎盛時期的企業而言,根本不需要主動出擊去尋找客戶,它們正處於使用者集體無意識的保護、追捧與擁護中。
所以在飛行選擇上,蓋茨所考慮的,第一是成本和價值,價格最低者優先選擇。在這里,有個推理成立:公司在創業時期和鼎盛時期都極其重視關心成本,在上升時期,會把出行成本轉移為尋找目標客戶的成本。
其次,我認為蓋茨倡言的經濟艙,還有一種人本的含義:主動、刻意地與大眾拉近距離,形成親切友好的品牌感覺。
是的,對鼎盛期的品牌而言,最重要的已不是品牌忠誠度和知名度的建立,而是親切感和價值觀的建立。鼎盛時期的品牌,一舉一動都代表著對未來世界的反思、對資源和環境的珍視。這里還有一個潛台詞:鼎盛時期的品牌最應該重視的是危機公關,親民政策可以有效規避很多大眾不信任的聯想。想想當下的熱點,富二代炫富是不是很招人嫌?
三流企業比價格與實惠,二流企業比技術與模式,一流企業比感覺與認知,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美國大選時,總統候選人會通過參觀老年社區營造親和力,新生品牌為了弱化市場的質疑,往往會通過多種途徑贊助慈善機構,這些都是一個道理。「親切」成為很多品牌在這三五年間主動思考的核心關鍵詞。
雖然你不認識我,但是我認為你和我是一樣的,我們是相似的。
因為我們同在經濟艙,我在你跟前,很親切。在經濟艙,不同職業、不同年齡、不同性別的人們,平起平坐,沒有等級之分。看的雜志、喝的水、吃的熱狗、安全帶的質感,都一樣,是一種刻意的公平。
我一直認為,在一個刻意公平、一視同仁的制度下,游戲參與者的等級或許會消失。在等級看似消失的瞬間,彼此選擇信任——這可能就是經濟艙效果吧
❹ 頭等艙的價格比經濟艙貴那麼多,為什麼還有很多人喜歡坐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人們對於交通工具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了,現在的交通工具選擇也比較多樣,飛機,高鐵,火車,汽車等等交通工具,各有優劣,這些年來,中國的高鐵發展較快,對火車和飛機的客流量都造成了一定沖擊,不過火車和飛機的地位還是比較難撼動的。
所以頭等艙和經濟艙相比,並不僅僅是空間的大小,這些隱藏的服務,更加吸引人,對此,你們是怎麼看的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❺ 飛機坐經濟艙是窮的表現嗎
我覺得坐不起飛機才是窮的表現,還坐得起飛機的,那應該都比我富裕,哪怕你坐行李倉,也不一定就是窮,可能是找刺激呢。
不知道你這是從哪來的思想,可能眼光一直都比較高吧,那要是這樣說來,飛機不做專機是不是都是窮的表現呢?因為竟然連個專機都沒有,那怎麼還好意思坐飛機呢?
我可是不敢有這樣的想法,在我看來,平時回家的時候主要有三種選擇,不論哪一種對你來說應該都是窮人的選擇了。
首先是最窮選擇,坐火車中的硬座,我想這樣的體驗您可能都沒有過,畢竟那就是給窮人准備的出行方式 ,應該也算是國家給它的子民的一種福利待遇吧,所以能走就不錯了,還要什麼自行車呢。
第二種也是火車,不過是硬卧了,同樣的距離,價格要比硬座高出一倍還多,環境當然也好了不少,畢竟可以躺下了,然後如果睡眠質量比較好的話還能睡一覺,這樣如果是晚上坐車的話就不會太辛苦了。白天到達的話還可以正常辦事兒。
第三種則是長途客車了,這個的費用一般來說要比硬卧還要貴,而且不一定可以躺著,只不過速度快,所以才會更貴一些,不過安全系數就要比火車低得多了,所以一般適合那種比較趕時間的窮人。
真是慚愧,我還沒坐過飛機呢,所以不論是經濟艙還是什麼別的艙我也不知道具體是什麼樣子的,反正在我眼裡越貴的那肯定待遇越好唄。
如果你真的覺得坐經濟艙很窮的話,那麼下次出行前還是先買一架自己的私人飛機吧,而且要僱傭專職的飛行員,只起停於自己的私人機場;除此之外,都是窮的表現,不要懷疑,沒錯的!
❻ 說說你為什麼喜歡坐火車吧
你為什麼喜歡坐火車?有時候心情不太好,或者遇到不愉快的時候我就有想過自己一個人去做火車,坐一段短途的火車,平靜一下自己的心情回復一下狀態然後又是重新的自己,有時候在我看來,我已經把坐火車看成了一個習慣。除開這樣的原因還有就是坐火車便宜呀,比如有時候出了趟遠門碰上節假日機票可以說是相當昂貴了所以坐火車便宜,這也是會選擇火車的原因呢。
❼ 聊聊你坐飛機的經濟艙是怎樣的感受呢
我覺得除了擠一點只要不暈機,其實感覺還是可以的,空姐們的服務很周到,飛機上的環境很好,也很衛生,只要你的旁邊坐了一位有素質的人,這趟旅行還是愉快的。
❽ 坐飛機坐經濟艙是什麼體驗
香港飛倫敦,國泰航空的B777,還有一次是洛杉磯飛台北,華航的嶄新B777-300ER。這兩次體驗都是比較新的B777,尤其是華航的那架,椅子也舒服,娛樂系統也完美,噪音也相當溫和。一般有經驗的人都會帶上U形枕,但是說實話,那兩次都沒有用上。國泰的那次旁邊坐了一對英國夫婦,金發碧眼的女士一路上很愛聊,再加上應有盡有的多媒體系統。一點兒也不無聊,還交換了哪些電影值得看的心得。而且有USB電源就是不一樣,幾乎一路都是攝影作品,隨便選一張聖彼得堡航拍夜景。
❾ 坐飛機經濟艙好還是商務艙好
空鐵管家給你提供飛機倉位的區別如下:
頭等艙
一般指在飛機上,或輪船上的一種檔次比較高的艙位,由於其價格相對經濟艙昂貴,一般由一些公務人士或商務人士來選擇乘坐。頭等艙的座位寬敞,旅客可以在座位之間的桌子上打牌或者攤開自己的文件。雞尾酒是免費的,食品更加精美,如果你想要,還可以供應香檳。乘務員只照顧10到15位旅客,所以旅客的每項要求都能立即得到滿足。
商務艙
在國內通常稱為公務艙。
一般民用航班提供給乘客的座位分為頭等艙,公務艙(商務艙),經濟艙(南航在飛某些國際航線上有豪華經濟艙)。
公務艙的價格是經濟艙全價的130%。
在地面上,享受在機場的優先辦理乘機手續和托運行李(免費30公斤)。免費使用公務艙候機室和優先登機。
飛機上,座椅要比經濟艙寬大,座位間距也寬敞,乘坐也要比經濟艙舒適。提供的餐食和飲品也比經濟艙好一些。
再有就是如果你是這個航空公司常旅客會員的話,里程是按照里程的130%累計的。
國內航線上,買公務艙的話,一般飛行時間至少2個小時以上,
經濟艙
就是比較便宜的艙位。
經濟艙是旅行時座位等級較低的一個艙等。雖然座位不很舒適,空間有限,但因為價格比較便宜,還是受到很多旅客的歡迎。比如飛機上有頭等艙,商務艙,這兩個都比較貴,所以一般人士都會選擇經濟艙。飛機經濟艙的座位設在客艙靠中間到機尾的地方,占機身的四分之三空間或更多一些,座位安排的比較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