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經濟進入滯漲期是什麼意思
經濟發展停滯,同時通貨膨脹,主要成因是由於貨幣超發,引發了通貨膨脹,市場凌亂沒有投資熱點,發出來的錢無法進入實體經濟投資領域,就只能進入實體經濟的民生領域,尋求保值。央行看到物價上漲,就要緊縮銀根。而企業,由於銀行緊縮銀根就會陷入經營困難。如此越是通脹,就越要緊縮,就越是經濟停滯,各路資金就越要購買資產品尋求保值,從而加速物價上漲,推動通脹,如此循環下去,周而復始。可以引發大面積失業和動盪
② 二戰後經濟「滯漲」的表現,結果,影響
「滯脹」引發的思考滯脹全稱停滯性通貨膨脹(Stagflation),「滯」是指經濟增長停滯,「脹」是指通貨膨脹。在經濟學,特別是宏觀經濟學中,特指經濟停滯(Stagnation)與高通貨膨脹(Inflation),失業以及不景氣同時存在的經濟現象。通俗的說就是指物價上升,但經濟停滯不前。它是通貨膨脹長期發展的結果。實體經濟:成本上漲,需求不足,增發貨幣,流通不暢,結構不均,實體需求仍然不足,持續經營困難;虛擬經濟:虛擬流通過剩,效率低下,資金轉移,效率還低,再轉,通貨膨脹,就是沒價值。實體經濟由於成本的上漲和工人工資要求上漲兩頭擠的壓力,業績停滯。同時,虛擬經濟資源配置功能發揮不到位,錢投到哪兒都不好再賺錢了,賺誰的錢,錢都在你手上呢,哪兒還有餘錢往你那錢窩里鑽啊?由於成本上漲而引起的貨幣的增發,沒有真正用到消化產出增加的那部分成本上,沒有形成真正的對應的需求。真是錯亂所致啊。政府是沒錯的,人民也沒有錯,因為,這不是國內的簡單的矛盾,也不是一個國家所獨有的矛盾,更不是一個國家能輕易解決的矛盾,它是市場而聯系起來的世界上普遍存在的問題。我們人類生活在這個地球上,不說為了什麼,就是為了生活,也要吃喝,還要玩樂。吃喝:吃喝有現成的,還可以靠智慧和雙手的勞動生產出自己想吃的想喝的。玩樂:可以玩自己,玩別人,也可以造東西玩兒,玩出花花,滿足精神需求,和過剩的慾望。活著的價值:有人為了自己,吃好喝好,生活好,就滿足了。有人為了責任,不可避免的不能只為了自己,還有家人,老的小的,特別是那個需要感情來維系關系的對方。有人為了小家,有人為了大家,有人為了國家,有人為了全世界。當初的願望總是很美好的,可真站在能實現自己當初願望的那個位置上,他又不能全部為了自己的願望了,還要考慮到自己的組織和身邊的人的慾望,當初的願望就不純潔了,就打折了,社會發展的效率就低下了,社會發展的水平就完不成期望的水平了。也許這就是現實,現實是很完全的,但不是完美的,因為它裡面有太多的0.5/3-1.2/3的人的俗套,是實現社會(持續自然溜冰爬雪山過草地開飛機坐火箭去火星)發展的必需的犧牲。大概這就是社會發展的社會必須付出的成本,地球還是地球,人們只不過是在倒蹬地球上的土,地上和地下的資源,低空的資源(應用不多也沒法多)。人們應用食物、實物也只不過是來回倒蹬。虛擬的東西到能滿足人的幻想,因為虛擬的產生本身緣自人的幻想。心理學家給我們有個啟示:幻想可以有,但不能亂,亂了就是浪費時間和糧食;好的幻想就是理想,他必須有價值,不光滿足自己,得能與人共享才行。個人有個人的家,家裡都還有其他的人,個人有個人的願望,要管好家,就得照顧家裡所有人的願望,才能當好家,才能維持好家。家是國家社會的單元,國家是世界的單元,都管好自己的家,過好自己的家,這樣家就不亂,家家都不亂,世界就太平了。但是自家不亂,搞不好家和家會亂啊,亂起來,人性的弱點顯露無遺,人類的控制力弱的只剩1/10。但就石油資源來說,由於各國經濟利益導致的政治參與,使得有限的資源不能得到良好的配置。搞得經濟動盪,雞犬不寧,弄不好,積怨久了,打起來了;弄好了,和平解決,弟兄們都照顧到,繼續往前走。好像娛樂,打牌,輸了就得上貢,上一張大牌沒問題,娛樂一下罷了;上了錢,就是賭博了,賭博能掙錢,說明人的腦子通過打牌能掙錢。關鍵打牌不是勞動啊,沒有真正的實際價值的產生啊。說他們最終的目的是不勞而獲一點也不為過。也不怪他,人類發展到今天這個地步,不就是懶出來的嗎。帝國主義相對發達的國家的人啊,有發達的思維,也有發達的幻想,他們的幻想的目的是很明確的,無非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活著的附加有點多的慾望。他們知道不勞也能獲,他們信神,神眷顧著他們,或者說照顧著他們。我們說: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就是沾染了不幹凈的東西,也還是能洗掉的,就是真的洗不掉了,要不再來個「耶穌」重新給大家洗牌。。。。。。。。人們有句話叫「好自為之」,但願「明天會跟好」。
③ 70年代經濟滯漲特徵及導火索
1、主要資本主義國家70年代經濟滯脹的主要特徵是
與以往傳統的周期性生產過剩危機不同,70年代以來的結構性經濟危機,從時間上看比周期性危機要長得多;從表現形式上看,結構性危機往往是生產停滯或低速緩慢增長;從波及面看,結構性危機期間各國不是同步發展,時而伴生美元危機、能源危機,時而伴生貿易失衡、信用危機;從直接導因看,主要由結構失衡而觸發的。
經濟滯脹是這一時期的主要特徵。作為滯脹現象,兼有生產停滯或緩慢發展和通貨膨脹現象。造成滯脹經濟的深層原因是,西方發達國家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對內對外經濟干預政策處於交替調整時期的綜合產物。與滯脹經濟惡化的同時,西方發達國家的社會生產力發展正面臨大調整:舊工業、舊技術、舊工藝、舊產品所體現的「夕陽工業」不景氣,進行改造需要時間,新工業、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所體現的「朝陽工業」取代「夕陽工業」尚需時間;新科學技術革命的發展正面臨新的脫皮轉折期,形成強有力的新的生產力也需時間;勞動力又遇新的調整。以美國為例,1950―1965年進入市場的勞動力增加了9.8%,1965―1980年增加了40.5%,1950―1960年就業人數為690萬,1970―1980年增加到1860萬人,但失業人數和失業比例有增無減。與以往不同,出現了地區性、部門性的結構性失業現象,從而使失業問題的解決面臨新難題。
2、它的導火鎖是石油漲價。
在這期間,西方世界經濟關系的結構發生了新的調整。表現為從1971年起,美元霸主地位的結束,美日歐經濟關系面臨新的調整和從1973年由於中東「石油戰」的結果,西方廉價石油原料時代宣告結束。它打破了長期以來西方列強壟斷世界經濟秩序的局面,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西方世界70年代以來的經濟。
與此同時,作為西方經濟主流的現代凱恩斯主義經濟學說,面臨難以解決滯脹經濟的嚴重危機,西方世界的強化國家干預政策的某些弊端,追求最大限度利潤和社會嚴重不公矛盾的加劇,對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帶來影響,促使西方國家尋求新的調整對策。 回答者: yxydq - 五級 2007-10-3 22:01
④ 經濟「滯脹」現象怎麼理解
「經濟滯脹」,是指一國或地區的經濟增長停滯,同時失業與通貨膨脹大幅上升的經濟現象。伴隨外部環境明顯變化,要密切關注推動價格上漲的輸入性因素可能產生的不利影響,包括上游產品價格變動可能帶來的傳導壓力。還要辯證分析、正確判斷經濟基本面,努力保持經濟平穩健康增長。
「經濟滯脹」,在經濟學上有著十分明確的理論含義。通常情況下,經濟增速變化,會對失業率和物價產生此消彼長的影響。一旦經濟「停擺」或增速下滑,失業率上升,若物價也出現不降反升的異常現象,就是「經濟滯脹」。通俗地說,就是增長停滯與通脹並存。
(4)經濟滯漲表現有哪些擴展閱讀:
「經濟滯脹」大體可從3個方面加以重點觀察:
其一,增長是否停滯。看增長,既要觀察總量變化,又要分析結構性因素的影響。
其二,是否出現通貨膨脹。看物價,既要觀察居民消費價格、工業品價格和服務價格,也要觀察相關貨幣政策。
其三,失業率是否高企看就業。無論增速或物價是否存在波動,只要就業穩定、失業率較低,經濟就不會出現大問題。
⑤ 中國經濟已經陷入嚴重滯漲的現象有哪些
工資下降、物價上漲、產能過剩、就業不足
⑥ 滯漲的危害和滯漲產生的原因
滯漲的危害
對短期的影響
滯脹的物價持續上漲現象會造成嚴重的通貨膨脹,經濟產量下降會導致企業提供的勞務和物品減少,從而導致失業率上升,企業甚至會面臨破產倒閉,整個經濟呈現衰退的趨勢。高通脹率影響財富分配並扭曲價格,高失業率使國民收入下降。
對長期的影響
在長期中,物品與勞務的產量在一段時期內仍處於較低的水平,但是,隨著工資、價格和感覺根據較高的生產成本進行調整,最終衰退會自行消失。例如,低產量和低就業會加大使工人的工資下降的壓力,較低的工資又增加了供給量。
隨著時間的推移,當短期總供給曲線移回到原來的位置時,物價水平下降,產量接近於其自然率,經濟回到總需求曲線與長期總供給曲線相交的位置,這一過程也就是經濟的自我糾正。
滯漲產生的原因
經濟學家提供造成滯脹的兩個主因:
經濟產能被負面的供給震盪而減少。例如石油危機造成石油價格上漲,生產成本上升及利潤減少,引致商品價格上升同時經濟放緩。
另一原因為不當的經濟政策。例如中央銀行容許貨幣供應過度增長,政府在商品市場和勞動市場作出過度管制。
在分析1970年代的滯脹時提供了兩種解說:首先是油價暴漲,繼而中央銀行使用過度刺激的貨幣政策對抗經濟衰退,形成物價/薪資螺旋(price/wage spiral)。
(6)經濟滯漲表現有哪些擴展閱讀:
滯漲的解決方法
對付滯脹,中央銀行很難依靠單一的貨幣政策來消除滯脹,因為採用緊縮貨幣政策,一提高利率,企業經營成本加大,經濟就有可能更加蕭條,甚至引發倒退,若採用寬松的貨幣政策(即印銀紙但同時沒有抵押),降低利率,刺激了經濟增長,但又會引發惡性通貨膨漲。
因此,政府應該擴大公共財政支出,同時減稅,加上適度提高利率來壓抑通漲,隨著時間過去則可逐步消除滯脹。但此方法可能增加國債負擔。
⑦ 什麼是「滯脹」
滯脹是指經濟停滯與通貨膨脹並存的情況。一般而言,在經濟快速發展時期會出現一定的通貨膨脹,而適度的通貨膨脹也可以促進經濟發展。所以通貨膨脹與經濟停滯並不常見,經濟學界認為滯漲的發生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經濟產能被負面的供給震盪而減少,例如原材料價格上漲;二是因為不當的經濟政策,比如縱容貨幣供給過度增長。
歷史上,經濟滯脹的代表時刻是20世紀70年代的美國,當時因為中東戰爭以及對美石油禁運,受此影響,美國經濟產能減少;另一方面,由於石油價格上漲,且當時盛行凱恩斯主義、實行擴張性財政政策,使得通貨膨脹率也同時走高。
【拓展資料】
滯脹重要影響:
1.對經濟短期的影響
滯脹的物價持續上漲現象會造成嚴重的通貨膨脹,經濟產量下降會導致企業提供的勞務和物品減少,從而導致失業率上升,企業甚至會面臨破產倒閉,整個經濟呈現衰退的趨勢。高通脹率影響財富分配並扭曲價格,高失業率使國民收入下降。
2.對經濟長期的影響
在長期中,物品與勞務的產量在一段時期內仍處於較低的水平,但是,隨著工資、價格和感覺根據較高的生產成本進行調整,最終衰退會自行消失。例如,低產量和低就業會加大使工人的工資下降的壓力,較低的工資又增加了供給量。隨著時間的推移,當短期總供給曲線移回到原來的位置時,物價水平下降,產量接近於其自然率,經濟回到總需求曲線與長期總供給曲線相交的位置,這一過程也就是經濟的自我糾正。
3.對菲利普斯曲線的影響
在短期中,滯脹使經濟產量下降,物價上升,引起較高的失業和較高的通貨膨脹,通貨膨脹和失業之間的短期權衡取捨向右移動,即菲利普斯曲線向右移動。
因為長期中通貨膨脹和失業之間不存在權衡取捨,無論通貨膨脹率如何,失業率都趨向於其自然率,因此,滯脹不會導致菲利普斯曲線移動。
⑧ 經濟滯漲現象
滯漲的含義就是一方面即經濟發展衰退,一方面又出現了通貨膨脹,是經濟陷入了低增長高通脹的局面,擴張的財政政策失去了刺激成長的效果,而僅僅導致通貨膨脹。
通脹一般指因紙幣發行量超過商品流通中的實際需要的貨幣量而引起的紙幣貶值、物價上漲現象。其實質是社會總需求大於社會總供給。
因此,通脹只是滯漲的一個表現。經濟的滯漲一定伴隨著通脹,而通脹的時候卻不一定代表一個經濟體進入滯漲。
希望能夠幫助到你,如果還有什麼問題請直接HI我
⑨ 滯漲的特徵是什麼
一方面經濟增長緩慢或停滯, 及由此引起大量失業, 另一方面是通貨膨脹加劇, 物價持續上升, 這兩個方面狀況同時並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