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世界上有哪些經濟圈
世界上有三大經濟圈。北美經濟圈,歐洲經濟圈,亞洲經濟圈。
中東本來可以形成一個以能源為資本的經濟圈,但被美國扼殺在襁褓里了。現在這場「戲」還一直在中東上演著。
歐洲經濟圈是美國最害怕的,它可以擠壓美國的全球利益。例如空客與波音之間的競爭。美國當然不願看到團結的歐盟坐大,於是南聯盟戰爭爆發了。可悲的是,歐洲人參加了打敗自己的戰爭。
亞洲本可以把自己的經濟范圍作大,但97年的一場金融風暴,席捲了亞洲國家的小龍、小虎們幾十年積累的經濟成果!
我們常在媒體上看到「經濟全球化」這個名詞,其真正的含義就是:由美國來安排世界經濟秩序。全球化就是美國化。被美國利用的這些國家,為什麼不得不咽下這些苦果?因為他們對美國的依賴太深了!尤其是日本,經濟上是強人,政治上是太監。
冷戰結束後,美國在尋找新的對手,這是他確保世界霸主地位,維持有利於他的世界格局重大戰略意義。這時候中國出現了。「中國經濟堅挺、政治上獨立」。中國的崛起,同時也牽動著世界其他國家的心。蛋糕就那麼大,多一個人吃,別人就少分一塊。美國人曾統計過,現在把大陸、港、澳、台的生產總值相加,已超過一萬多億美金,外匯儲備則躍升世界第一。這些數字還會因中國經濟的蓬勃發展,而成倍數增加。到時一個新的、以中國為首的「中華經濟圈」將誕生!這顯然會威脅到美國國家利益的核心。於是,美國開始著手他亞洲一石三鳥的戰略:將大陸、台灣、日本捲入一場戰爭之中。破壞由大陸、港、澳、台組成的中華經濟圈,削弱日本,拖垮或肢解中國。
B. 我國四大經濟圈有哪些
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京津冀、大東北「四大經濟圈。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
C. 中國有哪幾個核心經濟圈
網路上所轉,樓主參考——
http://ke..com/view/1730143.htm
中國三大經濟圈就是長三角,珠三角和環渤海,三大都市圈各有規模,三大經濟圈定位也不相同。
珠三角面臨南中國海,為西江、北江、東江的匯合處,也即珠江的出口處,水陸交通發達、海外聯系便捷,是內地沿海南部通向世界的重要門戶地區。珠三角素有「珠三角」、「大珠三角」之分。近年來又提出了「泛珠三角」的概念,其包括廣東、福建、江西、湖南、廣西、海南、四川、貴州、雲南九個省區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簡稱「9+2」。這說明了珠三角的迅速崛起以及有著巨大的拓展空間,並且有望成為世界矚目的特大經濟區。珠三角發展特色主要表現在:實現了富饒地區的快速城市化;形成了「外向導入式」為主的發展模式;呈現出以農村城鎮化為主導的「爆發式」城市化;表現出多中心、高強度、聚集式的城市群發展形態;勾勒出內、中、外三個圈層的「圈層式」經濟與城市發展特點;在城市與鄉村的連接地區出現了一種「既非城市又非農村」的特殊空間結構形式。
長三角緊臨東海,為我國最大的內河長江的出口處,長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國城市化程度最高、城鎮分布最密集、經濟發展水平最高的地區。長三角包括上海市、江蘇省八個城市和浙江省六個城市,共計十五個城市,以後又有浙江台州市加入了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即所謂的「15+1」。它以上海為中心,南京、杭州為副中心,包括江蘇的揚州、泰州、南通、鎮江、常州、無錫、蘇州,浙江的嘉興、湖州、紹興、寧波、舟山,共15個城市及其所轄的74個縣市,以滬杭、滬寧高速公路以及多條鐵路為紐帶,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長江的黃金通道流經29個主要城市,把長三角引向內陸腹地,是世界與中國大陸連結的重要門戶地區。長三角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成為全國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長三角的發展特色主要表現在:形成綜合性產業基地;城市化呈現結構性大發展;城市綜合實力全國領先,圈層特徵明顯;城市與城鎮工業化水平較高;城市大物流條件初步形成;城市教育科技實力雄厚,高層次人才密集;城鄉居民生活水平比較富裕,全國領先。
環渤海位於中國東部沿海的北部地區,通過京津唐城市帶引向中國北方腹地,區位特殊,工業密集、城市密布,是內地沿海北部通往世界的重要門戶地區。由京津領銜的環渤海灣經濟區產生於1986年,一般認為,狹義上是指遼東半島、山東半島、京津冀為主的環渤海濱海經濟帶,其目標是打造以北京、天津為雙核的世界級城市。從更大的范圍來說,已形成了「5+2」戰略合作格局的框架,即河北、山西、遼寧、山東以及內蒙古中東部五個省區,北京和天津兩個市。環渤海地區發展特色主要表現在:形成了中國重要的工業密集區和大型城市群;區域規劃發展的起步較晚,區域經濟發展相對於珠三角和長三角明顯落後;開始全力構建環渤海經濟圈區域經濟發展新平台,建立「多贏」的區域協調和合作新機制。
長三角的優勢是商業貿易氛圍良好,商業環境好,國際化程度高,有強大的品牌消費市場,民營經濟強大,同時一頭兩翼(中心--上海,南京、杭州為副中心)結構最合理。
珠三角的優勢是思想觀念開放,和在香港台灣的投資商溝通相對比較容易,地域上比較方便,建立了和市場經濟相匹配的制度和文化條件,以深圳一些上市公司為代表的珠三角企業成為了中國最優秀的最有投資價值的藍籌公司。
環渤海的優勢是自然資源豐富,離國家的政策和決策中心最近,有著強大的重工業基礎,房租便宜。
濟圈中長三角的增長速率最低,環渤海最高,但是如果按購買力平價來計算,2006年長三角已經超過了以東京為首的關東地區,是整個東北亞地區(日本韓國,包括港澳和新加坡)這個區域最大的經濟區,到2020年長三角的經濟規模會是關東經濟圈的兩倍同年珠三角會超過關東區。
長三角雖然富裕,但包容性最差,尤其以上海最嚴重,而且蘇浙滬的語言不同,蘇滬溝通還好,但與浙江人共同語言就成了一種障礙。相對而言深圳的包容性就高的多,因為深圳很多都是移民,但語言也是一大障礙,環渤海應該是包容性最大而且語言交流最容易的
D. 環渤海經濟圈發展的重大意義有哪些
第一、環渤海地區屬資源型經濟區域,自然資源豐富,且分布相對集中,易於開發利用。其中,能源儲量居全國首位,原油產量約佔全國總產量的43%,煤炭探明儲量佔全國煤炭總儲量的60%以上,在中國居重要地位,已探明對國民經濟有重要價值的礦產資源達100多種。環渤海經濟圈還有豐富的海洋資源和漁業資源,同時是中國重要的農業和畜牧業基地,糧食產量佔全國的23%以上,牛羊養殖居中國之首。
第二、該地區海陸空交通發達。區域內擁有40多個港口,構成了中國最為密集的港口群,海運、鐵路、公路、航空運輸線路密集,形成了以港口為中心的陸海空立體交通網路,成為溝通東北、西北和華北經濟和進入國際市場的重要集散地。已初步形成以京津為中心,以沿海開放城市為扇面,以五省會城市為支點的多功能、外向型的城市群。
第三、該區域產業結構調整凸現新的優勢,金融環境正在改善。京津冀已經形成了能源、化工、冶金、建材、機械、汽車、紡織、食品等八大支柱產業,同時以優勢的教育、科技資源帶動了高科技產業發展,新興的電子信息、生物制葯、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等已成為這一地區的主導產業,天津濱海新區正在建設世界最大的金融區,並對國際金融改革提供嘗試。
第四、該區域科技資源和人才資源高度聚集,教育資源堪稱中國最優,學科門類齊全,師資力量雄厚、科研成果豐碩。北京的重點高校佔全國的1/4,天津有30多所高等院校和國家級研究中心。全區擁有高等院校376所,佔全國的27%,高等院校教師約佔全國的1/3,高校學生數約佔全國的1/4以上。從1990-2006年,該地區普通高校數和在校生規模所體現出的整體培養能力一直很強,五省市在中國的比例穩定在22%~24%,超過「珠三角」、「長三角」兩經濟圈的總和。
E. 環渤海經濟圈包括哪些城市
秦皇島,秦皇帶對比上述兩座城市。雖然經濟並沒有它們發達,但秦皇島卻是最適宜居住的一個城市。屬於那種面積小,人口少,但是環境優美的海濱小城市。且近幾年它的經濟也在迅速增長,未來的發展肯定也不會差。甚至也有超越上述兩座城市的可能。通過比對上述三座城市,可以看出中國的經濟確實再以一種不可思議的速度發展著,而你最看好哪座城市的發展呢?你覺得哪座城市的發展潛力會更大呢?
F. 中國有幾個經濟圈,其范圍包括哪些城市另外山東的經濟是實力怎麼樣,大家知道的山東有名的城市有哪些
中國主要有三大經濟圈:環渤海灣經濟圈、長江三角洲經濟圈和珠江三角洲經濟圈。
環渤海經濟圈包括北京,天津,唐山,秦皇島,承德,滄州,廊坊,沈陽,大連,鞍山,本溪,營口,盤錦,丹東,濟南,青島,煙台,淄博,威海,濰坊,日照,東營,濱州23個城市。
長三角經濟圈是以上海為中心,南京、杭州為副中心,包括江蘇的蘇州、無錫、徐州、揚州、泰州、南通、鎮江、常州、鹽城、淮安、連雲港、宿遷,浙江的寧波、溫州、嘉興、湖州、紹興、舟山、台州、金華、衢州、麗水,安徽的合肥、馬鞍山,蕪湖、滁州、淮南共30個城市。
珠三角經濟圈,包括廣州、深圳、清遠、佛山、茂名、東莞、汕頭、中山、揭陽、珠海、汕尾、江門、肇慶、陽江、惠州共15個城市。
其他在發展經濟圈有:
大西南經濟圈在崛起
在我國西部欠發達地區,「大西南經濟圈」這一區域經濟日益引起國內外的廣泛關注。
合肥經濟圈:
在安徽參與泛長三角合作和中部崛起的黃金機遇中,合肥、淮南、六安、巢湖、桐城五市中心城區及環巢湖地區,將構成「一小時生活圈」,城市「串門」只需20分鍾。。
西三角經濟圈:
以中國西部三個特大中心城市成都、重慶、西安為支撐點,將形成聯接大西部南北版塊的經濟合作區域,將成為中國西部經濟重心和中國西部經濟高地。
另外:山東的經濟實力是全國前三名的,比較有名的城市有:1、濟南2、 青島3、 煙台4、 濰坊5、 淄博 6、濟寧7、 臨沂8、 東營9、 泰安10、威海11、德州12、濱州13、聊城14、棗庄15、菏澤16、日照17、萊蕪。
G. 雙城經濟圈包含哪些城市
成渝雙城經濟圈包括綿陽、德陽、眉山、重慶、成都、雅安、樂山、遂寧、南充、潼南、銅梁、合川、重慶主城區、資陽、內江、自貢、榮昌、大足、雙橋、永川、璧山、廣安、墊江、梁平、達州、開縣、萬州。
1、綿陽
綿陽,別稱「中國科技城」,四川省地級市,位於四川盆地西北部,涪江中上游地帶。東鄰廣元市的青川縣、劍閣縣和南充市的南部縣、西充縣;南接遂寧市的射洪市;西接德陽市的羅江區、中江縣、綿竹市;西北與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甘肅省的文縣接壤。
2、德陽市
德陽市,別稱「旌城」,四川省地級市。位於成都平原東北部;地處龍門山脈向四川盆地過渡地帶;西北部為山地垂直氣候,東南部為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德陽市毗鄰省會成都,位於絲綢之路經濟帶和長江經濟帶的交匯處、疊合點,傾力打造成都國際化大都市的北部新城。
3、眉山
眉山,四川省地級市。位於四川盆地西南邊緣,介於岷峨之間,因峨眉山而得名。是國家級天府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素有「千載詩書城」「人文第一州」美譽。面積7140平方公里,轄東坡、彭山兩區和仁壽、洪雅、丹棱、青神四縣。
4、重慶
重慶,簡稱「渝」,別稱山城,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長江上游地區經濟中心、國家重要的現代製造業基地、西南地區綜合交通樞紐。
5、成都
成都,簡稱「蓉」,別稱蓉城、錦城,是四川省省會、副省級市、特大城市、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核心城市,成都地處中國西南地區、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腹地,境內地勢平坦、河網縱橫、物產豐富、農業發達,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自古有「天府之國」的美譽。
H. 除了南極圈、北極圈,還有什麼什麼圈﹖
就地理因素而言,除了南極圈、北極圈,還有以下圈:
地圈
水圈
岩石圈
大氣圈
地殼圈
地幔圈
地核圈
軟流圈
外核液體圈
固體內核圈
生態圈
生物圈
經濟圈
等等
I. 中國有幾個經濟圈
答:中國有五個主幹經濟圈,有四個經濟圈是在大陸的東南西北四個角落。
珠江三角洲(華南)
中心城市:香港,廣州,澳門,深圳
長江三角洲(華東)
中心城市:上海,南京,杭州,蘇州
四川盆地(華西)
中心城市:成都,重慶
京津冀(華北)
中心城市:北京,天津,唐山
台灣島
中心城市:台北,高雄
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京津冀正好是在我國中部的東南西北四個角落,是我國的經濟主幹四區。
J. 長三角經濟圈是指哪些地方
長三角經濟圈是以上海為中心,南京、杭州、蘇州、無錫、寧波為副中心,包括江蘇的揚州、泰州、南通、鎮江、常州、鹽城、淮安,浙江的嘉興、湖州、紹興、舟山、台州、金華、衢州,安徽的合肥、馬鞍山,共22個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