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國成為第二大經濟體的精確時間
2011年3月3日日本內閣府公布數據之時,日本退居世界第三,中國成為世界第二!
經過三十年的壯觀增長,中國終於超過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之後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11年3月3日:日本內閣府發布的數據顯示,日本2010年名義GDP(國內生產總值)為54742億美元,比中國少4044億美元,中國GDP超過日本正式成為第二大經濟體。
② 中國什麼時候成為第二大經濟體
2010年8月16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歷經三十年飛速發展,中國在第二季度超越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雖然對此早有預期,但這仍是中國統治力的強有力證明和一個重要里程碑,世界將開始視中國為一個超級經濟大國。本周一東京宣布第二季度日本GDP大約是1.28萬億美元,稍稍落後中國的1.33萬億美元,超越終告實現。
8月16日早,日本政府公布第二季度產出為1.28萬億美元,略低於中國的1.33萬億美元。日本第二季度經濟增長為0.4%,低於預期。這證明中國經濟將會全年超過日本。專家預言,在逐步超越了德國、法國、英國和日本後,中國最早將在2030年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2009年,美國的國民生產總值為14萬億美元。
③ 中國在哪一年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2011年8月17日報道中國已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估計,2014年美國經濟規模是17.4萬億美元,而中國的經濟規模則是17.6萬億美元,中國在2014年已經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
在世界上排名靠前的幾個主要經濟體為美國,歐盟,中國,日本,德國,因為中國等國家經濟發展迅速,所以這些經濟體之間的排名經常發生變動。而排名也是依據經濟體實際的國內生產總值GDP來確定的。
(3)我國什麼成為經濟第二大國擴展閱讀
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今天發布的「2015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在「最具創新力經濟體」排行中,高收入經濟體繼續占據壟斷地位,但中國在中等收入經濟體中脫穎而出,逐漸躋身「最具創新力經濟體」前列。
該報告指出,盡管高收入經濟體在本年度排行榜上占據壟斷地位,但作為中等收入經濟體,中國的表現是個例外。中國的排名脫穎而出,名列第29位。中國創新表現已經非常接近於排名前25強的高收入經濟體,特別是在諸如人力資本開發和研發資金投入等方面。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經濟體
④ 我國成為第二大經濟體是哪一年
我國成為第二大經濟體的精確時間是二零一一年三月三日,二零一一年三月三日,日本內閣府公布數據,日本退居世界第三,中國成為世界第二,經過三十年的壯觀增長,中國超過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之後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二零一一年三月三日,日本內閣府發布的數據顯示,日本二零一零年名義國內生產總值為五萬四千七百四十二億美元,比中國少四千零四十四億美元,中國國內生產總值超過日本正式成為第二大經濟體。
簡介。
中國國土面積和美國大致相當,供不應求的資源卻負載著地球五分之一的人口。中國人均收入只有3600美元,和諸如阿爾及利亞、薩爾瓦多、阿爾巴尼亞等赤貧國家相當,而美國人那邊則是46000美元。
然而中國政府的指導方針卻鮮有質疑,中國開始用其不斷增強的外貿統治力、龐大的外匯儲備和美國債券持有量、對石油煤炭鋼鐵等一切自然資源的追求在重塑世界經濟格局。中國已是世界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中國領導人在外交舞台上愈發自信,依託於上萬億美元的能源交易,開始能在亞非及拉丁美洲施加巨大的影響力。
⑤ 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原因是什麼
根據有關報道,二季度中國GDP超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能夠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不外乎這幾個原因。
1.人口眾多. 這個是毋庸置疑的,中國人口是美國的5倍, 日本的10倍, 德國的20倍,韓國的30倍,多人口創造高的GDP.
與中國人口數量差不多的印度在創造GDP方面卻遠遠落後於中國,這是因為除了人口眾多,還有其他方面的原因成就了中國成為"第二經濟強國"
2.中國已經最大限度地在教育,醫療, 公務員工資,電信, 石油,房價電力等各個行業與發達國家接軌, 而這些行業為中國貢獻了大量的GDP收入.
3.人民幣升值的影響,特別是近期人民幣對日元的持續升值, 為中國GDP超過日本創造了條件.
4.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這個不需要多解釋, 4萬億投入所帶來的相關行業的發展給GDP帶來數倍的貢獻。
5.灰色收入部分, 這是一個龐大的數字. 灰色收入會轉化為消費,帶動GDP的上升.
6.部分企業的"財務技巧", 為了是銷售額上一個台階,為了盡快進入TOP 500行列,有些大企業投機取巧, 通過成立進出口公司, 銷售公司,分銷中心的方式使銷售額成倍增長.
⑥ 中國 什麼時候成為第二大經濟體
經過三十年的壯觀增長,中國終於超過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之後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日本內閣府發布的數據顯示,日本2010年名義gdp(國內生產總值)為54742億美元,比中國少4044億美元,中國gdp超過日本正式成為第二大經濟體。
大約10年前,中國還是世界第七大經濟體,2007年超越德國成為世界第三。中國經濟規模何時能超越日本一直是近些年來國內外經濟學家關注的話題。
事實上,中國經濟規模從去年第二季度起就超過日本。當時的數據顯示,日本第二季度的gdp(國內生產總值)為1.28萬億美元,而中國的二季度gdp為1.33萬億美元。
中日兩國全年經濟排名的懸念直到昨天才正式揭曉。日本內閣府昨天公布的初步數據顯示,去除物價變動因素且經季節調整後,2010年第四季度日本實際gdp環比下降0.3%,按年率計算下降1.1%,這是日本經濟五個季度來首次出現負增長,最終,2010年日本名義gdp為54742億美元,比中國少4044億美元,這也是1968年以來日本經濟首次退居世界第三。
⑦ 中國是什麼時候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
2010年中國GDP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
2009年,中國GDP為4.9092萬億美元,日本為5.0675萬億美元,中國比日本少0.1583萬億美元。2010年第二季度,中國GDP為1.33萬億美元,日本為1.28萬億美元,中國超過日本0.05萬億美元,中國首次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中國社科院發布2011年《經濟藍皮書》指出,2010年中國經濟總量首次超過日本,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中國絕非第二經濟強國,現在中國經濟發展到了轉折關頭,迫切需要轉變發展方式。
藍皮書指出,中國經濟一旦「超日」,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之後,可以帶來之喜,顯而易見。但更應看到由其帶來之憂。總量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不等於人均的第二大經濟體,也絕非第二經濟強國,現在中國經濟發展到了轉折關頭,迫切需要轉變發展方式。
(7)我國什麼成為經濟第二大國擴展閱讀:
中國經濟在世界舞台上的成功讓人刮目相看,最近三十年的每年經濟增長率都在百分之十左右。四年前,成為世界最大出口國。按照國內生產總值(購買力平價),周一中國將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國。
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按照國內生產總值,即購買力平價計算。如果以名義GDP(也稱現價GDP)演算法,中國還需要幾年時間才能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不過很多人認為,按照國內生產總值(購買力平價)的演算法更為公平。
美國自從1872年以來作為世界最大經濟國的地位,在一百四十多年後被中國代替了。但是從歷史長河中看,從14世紀開始三百多年裡,中國也曾是世界的最大經濟體。
現在中國再一次成為最大經濟國,這對在國際組織上的權力制衡和話語權的分配尤其重要。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關於話語權分配的討論已經持續了很久。當現在中國向世界證明了自己的經濟實力後,會為之帶來政治的權力。
中國和其他新興經濟體一直強調和推動要改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里的話語權。新興國家已經批判了該組織對發達國家,如希臘,葡萄牙進行經濟支援。如果中國能夠得到更多的影響力,將會改變現在的情況。權力的制衡也將出現變化。
最近幾年中國的經濟增長率一直徘徊在每年百分之七左右。雖然較之幾年前,增長率略微下降,但是這是因為中國的經濟正在走向成熟。如果沒有不可預測的情況發生,未來幾年中國將會一直處於世界經濟的桿位。
⑧ 我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根本原因
首先最主要、最根本的原因是:通過改革開放,中國的經濟被搞活。在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我國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成分並存的經濟制度,既讓國有企業掌握著國家經濟命脈,又讓民營企業異軍突起,極大的活躍了市場,創造出前所未有的財富。社會的公平化越來越強,以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分配製度,調動了人民的積極性,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推動經濟的發展。在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一下子解決了廣大農民的溫飽問題,2006年1月1日,我國取消了延續2000多年的農業稅,還給農民發放種糧補貼,農民的種糧積極性一下子提高起來,農業作為國之根本快速實現了機械化。在改革開放背景下,我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市場和計劃相結合,經濟宏觀調控和市場自由競爭完美結合,既避免了資本主義條件下的經濟危機,又很好的利用了市場,這就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第二,也是主要原因,就是經濟全球化的趨勢。我國順利加入WTO以後,中國的產品順利的進入了國際大家庭,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我國快速的利用國際市場,既推動全球的經濟復甦,又拉動了內需,中國成為全球經濟最活躍的分子。不斷的創新對外投資和合作方式,中國製造、中國創造不斷的湧入世界,中國的改革開放遇到了經濟全球化,發展迅速理所應當。
第三,人口眾多也是GDP快速增長的原因。12億人口的大國,經濟一旦起速,總量的增長是很多國家難以預料的。中國人口是日本的10倍,難怪他們不斷的驚呼,中國發展太快了!.
綜上,中國經濟的進步是不可阻擋的,第二大經濟體也是名副其實,很多經濟學家預測,2030年前後中國的經濟總量超越美國是不可避免的。
⑨ 我國哪一年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在2010年中國GDP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經過三十年的壯觀增長,中國終於超過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之後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日本內閣府發布的數據顯示,日本2010年名義GDP(國內生產總值)為54742億美元,比中國少4044億美元,中國GDP超過日本正式成為第二大經濟體。
2000年,中國還是世界第七大經濟體,2007年超越德國成為世界第三。中國經濟規模何時能超越日本一直是近些年來國內外經濟學家關注的話題。
美國《華爾街日報》用「一個時代的結束」來形容這一歷史性時刻。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日本東京大學社會科學研究所客座教授袁鋼明昨天再次強調,國際上衡量國富國窮的指標是人均GDP,「目前中國人均GDP只是日本的十分之一,中國還是一個『窮國』的事實並沒有改變,國內媒體應該淡化這一變化,避免國際輿論借機再度炒作『中國經濟威脅論』」。
(9)我國什麼成為經濟第二大國擴展閱讀:
有這樣幾個事實反映了中國地位的凸顯:
第一,在金融危機條件下,中國經濟一枝獨秀,保持了高速增長。2010年中國GDP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第二,2010年10月,G20財長會議決定IMF將向中國等新興大國轉讓6%的投票權,其中,中國的份額將由3.72%躍升至6.39%,投票權也將從目前的3.65%升至6.07%,一舉超過英、法、德成為IMF第三大股東。
中國投票權的上升並沒有動搖美國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所擁有的否決權,也沒有動搖發達經濟體的主導權。
第三,中國研製成功世界上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天河一號」,其速度比原本位居世界首位的美國「美洲虎號」快47%,被認為是走向科技大國的重要表現。
第四,中國海軍艦隊多次遠赴亞丁灣、索馬裏海域執行護航任務。
第五,在全球治理層面,中國在聯合國安理會發揮重要作用,作為G20和「金磚四國」成員參與制定和協調國際經濟規則,作為基礎四國的成員參與氣候變化談判,中國的國際話語權顯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