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怎麼理解經濟下滑

怎麼理解經濟下滑

發布時間:2022-09-07 14:02:20

A. 經濟衰退是什麼意思啊

經濟衰退是指資產階級經濟學家對經濟危機的一種說法。認為經濟危機只是經濟發展中暫時的「衰退」現象。經濟衰退表現為普遍性的經濟活力下降,和隨之產生的大量工人失業。嚴重的經濟衰退會被定義為經濟蕭條。
應答時間:2021-12-20,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B. 如何客觀理性地認識當前國內經濟增速下滑

增長中的回落
當前經濟增速的持續回落,既要引起高度重視,加強預調微調,防止過度下滑,同時,也是預料之中的,是可以接受的,不必過度擔憂,更不應下「猛葯」。
一是目前我國各項主要經濟指標總體上繼續保持了較快增長,下滑只是增長速度的減慢,與歐盟經濟出現負增長、陷入衰退有著很大的不同。從宏觀經濟景氣狀況來看,目前我國整體經濟仍處於基本正常的「綠燈區」下限,並沒有進入偏冷的「淺藍燈」區。
二是經濟增速的下滑並沒有超出年初預定調控目標。上半年,GDP增長7.8%,比上年同期回落1.8個百分點,但仍高於全年7.5%的預期增長目標0.3個百分點;財政收入增長12.2%,同比雖回落19個百分點,但仍高於全年公共財政預算收入9%增長目標3.2個百分點。
三是增長的目的是為了改善人們的福祉,因此判斷經濟運行狀況的好壞,不能只看GDP增速的高低,關鍵要看就業狀況和居民生活狀況。上半年,物價漲幅回落,城鄉居民收入實際增速超過經濟增速,就業穩定增加,表明目前的經濟運行狀況總體還是基本正常的。
四是從反映下階段經濟走勢的先行合成指數來看,下半年企穩的可能性較大。特別是,通過對企業應收賬款和產品資金佔用兩項指標的長期觀察,企業去庫存化已經初見成效,這對穩定下半年經濟增速是一個利好。同時,專家們也指出,經濟增速的回穩不等於進入穩定回升的通道,經濟下行是否結束、是否出現「拐點」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五是經濟增速的適度下滑,為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提供了良好的契機。利用市場倒逼機制,進行企業的重組和資源的優化配置,有利於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有利於經濟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C. 如何客觀理性的認識當前國內經濟下滑的問題

關於這一點,學術界是有爭論的。一種觀點認為,中國經濟已經告別了高速增長的階段,增長速度的下滑實際上是一個新的探底過程,中國經濟的潛在增長速度應在7.5%甚至7%以下,因此,當前的下滑是一個長期的趨勢。由此帶來的一個基本推斷就是,中國經濟下滑是不可能通過任何政策的、人為的努力加以改變的,頂多隻能短期內緩解。
本人不同意這一觀點,最重要原因是中國人均GDP仍然只是美國的20%,種種歷史數據表明,在這個趕超階段,經濟仍然有接近8%的增長潛力。中國未來即使像拉丁美洲國家一樣,而不是像東亞國家那樣步入發達國家的行列,即便延續拉美國家的經濟發展規律,中國未來十年的經濟增速也能夠保持在8%的水平。
再者,中國目前仍然有改革的基本動力,主要政策制定者在改革問題上的決心非常鮮明堅定,整個社會已經形成改革的共識。因此,中國不會像日本那樣,步入一個停滯不前的發展陷阱。
所以,當前中國經濟增長下滑是另有原因的。總體說來,中國經濟處於一個新舊增長點的交替時期,新增長點還沒有完全釋放出來,而舊增長點的動力已經匱乏。具體說來,新增長點在城鎮化、在居民消費、在產業升級,而這些紅利都必須要經過不懈的體制改革才能夠釋放;而傳統的增長動力,包括出口以及房地產和投資的快速增長已經乏力,因此中國經濟出現了一個增長動力的斷檔期。
中國經濟增速下滑的另一個原因,是這一輪的改革,包括得到民眾廣泛支持的反腐運動,對短期經濟增長具有收縮作用。這與上世紀80年代以及90年代初的改革完全不同。與此密切相關的是,本輪經濟下滑的一個直接導火索是早前應對金融危機的4萬億擴張性政策的影響。這一政策的副作用是導致中國負債率在過去5年之內翻了一番,達到GDP的250%。高杠桿率帶來了當前融資成本較高的結果,在很多地區更是出現了新債補舊債所帶來的虧損窟窿的怪象。

D. 美國連續兩個季度經濟出現下滑,也不意味著衰退,經濟衰退如何定義

經濟衰退的定義是指國內連續兩個季度或以上的經濟負增長,通常用國內生產總值(GDP)來衡量。其中還統計了包括就業率、公民收入、工業產出和消費指數等。

影響經濟衰退有什麼原因?

影響經濟衰退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突發戰爭或者重要商品短缺。當然也和政策、貨幣供應量等等有關。當經濟快速增長時,企業有生產更多商品以擴大利潤的動力,但一旦遇到其他因素導致的訂單下降,就會導致產能過剩,同行的激烈競爭壓低利潤,裁員和失業隨之而來,公司股票下跌經濟衰退。同時,由於經濟增長帶來的貨幣供給過多,通貨膨脹率會上升,商品價格上漲意味著公民消費支出的增加,其他消費支出的減少也會導致一些供給能力過剩。無論如何,經濟的擴張本身就含有經濟衰退的可能。

E. 經濟下滑的原因

中國作為一個轉型經濟和發展中經濟,並不否認其體制機制必然存在許多需要改進的問題。但著名經濟學家林毅夫認為,從2010年第一季度以來的增長速度下滑,更多的是由於外部性的、周期性的原因造成。這一觀點值得關注。
中國從2010年第一季度以來的連續十八個季度的增長減速,這是改革開放以後中國第一次碰到的情形,持續長達四年多的增長減速是不曾有過的。
在這種狀況下,大家對中國發展的前景有很多憂慮。
尤其在國外有一派觀點認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減速是由於中國經濟體制內部的結構性原因造成的,那些內因要解決起來相當不容易,因為涉及到結構性改革,從國外的經驗來看很難推行。
按照這種判斷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會繼續下滑,導致的結果可能會使改革開放這三十多年積累下來的矛盾總爆發,從而認為中國經濟的崩潰是不可避免的。
當然這是比較極端的,但對中國的前景非常憂慮的人還是不少。中國常講對症下葯才能葯到病除,持續的經濟增速的下滑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拿發達國家的標准來看,一定有體制的落後性。中國還是一個轉型中國家,必然也有體制的扭曲性,這兩點都不能不承認。
從標準的理論來看,體制的落後性和制度的扭曲性也必然都要付出一定的代價。
但是重要的問題是從2010年第一季度以來的經濟增長速度下滑,是不是真的就是這些體制機制的內因造成的?
如果真是內因造成的,改起來很難,可能會像悲觀論者認為的,崩潰難於避免。
如果不是內因,即使能改,要不是對症下葯,忽視了問題的真正原因,採取的措施對解決造成經濟下滑的原因沒幫助,還可能惡化了經濟速度的下滑。
所以,雖然這個問題已經有不少討論,還是有必要正本清源把它弄清楚。
並不否認中國作為一個轉型經濟和發展中經濟,其體制機制必然存在許多需要改進的問題。但筆者個人認為,從2010年第一季度以來的增長速度下滑,更多的是由於外部性的、周期性的原因造成。
最明顯的理由是:中國2010年的增長速度10.4%,2011年9.3%,2012年7.7%,2013年7.7%,同一個時間里,印度呢?2010年10.1%,2011年7.1%,2012年變成5.3%,2013年只剩下4.9%,和中國一樣下滑,而且下滑的幅度比中國還厲害,總不能說因為中國的體制機制問題造成中國經濟增長速度下滑,連帶把印度也往下拉?
再來看,同樣是金磚四國之一的巴西,2010年是7.5%的增長速度,2011年接近崩盤了,2.7%。2012年完全崩盤,只有0.9%的增長,2013年才恢復到2.2%。增長的態勢和中國一樣,下滑的幅度也比中國嚴重,同樣不能說因為體制機製造成中國下滑,把巴西往下拉得更厲害。
新興市場經濟體有這樣、那樣的體制、機制問題,一些高收入、高表現經濟體,像韓國,2010年的增長速度是6.3%,2011年 3.7%,2012年只有2%的增長,2013年恢復一點,不過是2.8%。
既然是高收入經濟體,照理說存在的體制機制問題非常少,但是表現情形跟中國完全一樣,下滑的幅度也比中國厲害。
新加坡,是一個了不起的國家,是現在亞洲地區唯一的人均收入超過美國的國家,也是二戰之後,少數幾個從中等收入進入到高收入並超過美國的國家之一。
它在2010年增長速度是14.8%,2011年是5.0%,2012年是崩盤,1.3%。2013年恢復到3.7%。從這些高表現經濟體來看,它的發展態勢和中國一樣,而且下降幅度比中國厲害。

F. 如何理解中國目前經濟發展的「下行」趨勢

當前經濟下行是由多種原因所致
一、當前增速下行是由多種原因所致。
一是趨勢因素。
中國經濟在經歷了35年的超高速增長之後,由於受人口紅利減少、環境約束趨強、技術創新不足等因素影響,潛在增長率下降,增長速度存在「下台階」因素。
二是周期因素。

除了趨勢性因素以外,中國經濟下行也存在周期性因素。改革開放35年來,中國經濟經歷了三個大的周期,而三次周期有一個共同的規律就是,每當面臨國內外
經濟危機時,中國都成功地通過思想解放來帶動改革開放,而改革開放則帶動了經濟高漲。80年代是如此,92年是如此,98年以後其實也是如此——只不過改革紅利的顯現存在著時滯有所拉長的現象。而當前的經濟下行,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前些年改革大幅放緩所致。
三是外部因素。

毫無疑問,當前中國經濟下行也與當前國際金融危機未了、世界經濟增速放緩密切相關。歐洲、日本經濟不景氣,美國經濟雖然有所好轉,但由於美國國內儲蓄率
上升、再工業化推進以及頁岩氣革命等因素,美國經濟的好轉未必能給中國的出口帶來大的利好,相反,美聯儲退出量寬政策會倒逼我央行提息壓力增大,使中國的
貨幣政策處於兩難境地。而俄羅斯最近面臨的新的危機,則有可能使中國經濟進一步受到外部因素牽制。
四是暫時因素。
不可否認,也有一些暫時性的因素導致了中國經濟的下行。比如說,「八項規定」等反腐敗措施,使得政府消費增長受到了抑制;而審計地方債等措施,也使得政府投資增長受到了抑制。我們既不能否定這些措施在政治上的正確性,但同時也不能否定它們對經濟增長的負面影響。

G. 為什麼經濟下滑

經濟運行,是和人口,產品出產,產品使用等相互影響的。人口減少,產品出產過盛,產品使用減少,經濟運行就會萎縮。萎縮得不到控制,逐步就會經濟下滑,形成趨勢。一時很難逆轉,趨勢慣性之力。

閱讀全文

與怎麼理解經濟下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全國哪個地方國營經濟發達 瀏覽:143
體彩有多少錢用於體育事業 瀏覽:268
上海哪些藝校美女多 瀏覽:996
美女用什麼手機好 瀏覽:603
愛情小金庫怎麼開通 瀏覽:766
二次婚姻如何協議 瀏覽:1001
三圈排查表的身體健康狀況寫什麼 瀏覽:925
中國導盲犬事業用英語怎麼說 瀏覽:852
事業單位社保都交哪些 瀏覽:836
怎麼寫老師講故事 瀏覽:759
張晉婚姻現狀如何 瀏覽:362
忠於職責的故事有哪些 瀏覽:115
海水素食經濟魚類有哪些 瀏覽:574
幸福人總部電話是多少 瀏覽:818
臨沂市的經濟房怎麼申請條件 瀏覽:565
三十多歲健康的男人多少斤 瀏覽:862
你長這么大最幸福的時刻是什麼 瀏覽:913
李現的故事是什麼 瀏覽:885
如何判斷婚姻衰敗 瀏覽:340
有沒有哪些純潔愛情的故事 瀏覽: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