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結合當前經濟形勢談談如何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一)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認真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加大對自主創新投入,著力突破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技術。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支持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究、社會公益性技術研究。引導和支持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充分利用國際科技資源。進一步營造鼓勵創新的環境,培養造就世界一流科學家和科技領軍人才,使創新智慧競相迸發、創新人才大量涌現。
(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要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堅持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方針,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
(三)統籌城鄉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事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大局,必須始終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強農業基礎地位,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長效機制,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堅持把發展現代農業、繁榮農村經濟作為首要任務,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健全農村市場和農業服務體系。加大支農惠農政策力度,嚴格保護耕地,增加農業投入,促進農業科技進步,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以促進農民增收為核心,發展鄉鎮企業,壯大縣域經濟,多渠道轉移農民就業。提高扶貧開發水平。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培育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發揮億萬農民建設新農村的主體作用。
(四)加強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和中華民族生存發展。必須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放在工業化、現代化發展戰略的突出位置,落實到每個單位、每個家庭。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建設,為保護全球氣候作出新貢獻。
(五)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優化國土開發格局。縮小區域發展差距,必須注重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引導生產要素跨區域合理流動。要繼續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大力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積極支持東部地區率先發展。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突破行政區劃界限,形成若干帶動力強、聯系緊密的經濟圈和經濟帶。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發展扶持力度。幫助資源枯竭地區實現經濟轉型。更好發揮經濟特區、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在改革開放和自主創新中的重要作用。走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形成輻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極。
(六)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健全現代市場體系。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堅持平等保護物權,形成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相互促進新格局。深化國有企業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優化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推進集體企業改革,發展多種形式的集體經濟、合作經濟。推進公平準入,改善融資條件,破除體制障礙,促進個體、私營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以現代產權制度為基礎,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
㈡ 如何發展經濟
第一,人均GDP水平在世界上排在很低的位次上,我國仍然屬於低收入的發展中國家。1998年,按匯率法計算,人均GDP750美元,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5.3%,在低收入國家之列(低收入國家標准為人均GDP低於760美元),排在世界第149位;按購買力平價計算,人均GDP3220美元,為世界平均水平的5l.9%,在中低收入國家之列(中低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為人均4080美元),排在世界第129位。這一水平與印度尼西亞(人均GDP的匯率值為680美元,購買力平價值為2790美元)和玻利維亞(人均GDP的匯率值為1000美元,購買力平價值為2820美元)比較接近。 第二,社會物質財富遠不夠豐富,尚需要大量創造。人均能源消耗當量和人均電力消耗量可以集中反映社會財富的豐裕程度,也可以反映居民的生活水平。1996年我國人均石油消耗當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人均1684千克)的53.6%,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人均5346千克)的16.9%;人均電力消耗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人均2027千瓦時)的33.9%,高收入國家(人均8121千瓦時)的8.5%。 第三,產業結構層次低,結構升級任務繁重。從三次產業的構成來看,1998年第一產業比重為18%,高於世界平均水平13個百分點;而第三產業比重僅為對%,低於世界平均30個百分點。從製造業內部結構來看,消費品製造業的份額為36%,高於世界平均水平3.2個百分點;資本品製造業的份額為32.5%,低於世界平均水平8個百分點。資本品製造業多為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消費品製造業多為勞動密集型產業。發達國家一般都具有發達的資本品製造業,且其比重明顯高於消費品製造業的比重。發展中國家的情況則剛好相反。如1997年,在發達國家中,美國資本品製造業的比重為48%,消費品製造業的比重為29%,前者比後者高19個百分點;日本資本品製造業的比重為50.3%,消費品製造業的比重為24.l%,前者比後者高26.2個百分點;而在發展中國家中,巴西(1995年)資本品製造業的比重為29.l%,消費品製造業的比重為32.8%,前者比後者低3.7個百分點;印度尼西亞資本品製造業的比重為22.8%,消費品製造業的比重為51.8%,前者比後者低29個百分點。通過比較可見,我國製造業內部結構狀況與發展中國家接近,而與發達國家相差甚遠。 第四,一半左右的勞動者在初級產業就業,勞動力需要大規模轉移。在發達經濟中,初級產業就業份額一般都低於10%,1998年美國為3.l%,日本為5.4%,而1997年中國為48.7%,與印度尼西亞水平(45.7%)相當。這說明,我國大部分居民依賴來自於初級產業的收入生活。 從三次產業就業比重來看,我國也與許多發展中國家相近。1998年我國基礎設施、服務業和其他部門就業份額之和為37.5%,高於孟加拉國的水平(29.2%),與泰國的水平相近(3.6%),但低於許多發展中國家的水平,如印度尼西亞(43.0%)、埃及(5l.5%)、哥倫比亞(79.3%)、巴西(62.4%)等;更低於多數發達國家的水平,如美國(81.1%)、日本(72.9%)。 第五,居民消費結構層次低,消費結構需要升級。人們通常用恩格爾系數(居民食物消費支出占居民總消費支出的比例)來判斷消費結構層次的高低,恩格爾系數越小,消費結構的層次越高;反之亦然。1998年,我國城鎮居民消費的恩格爾系數為44%,農村居民消費的恩格爾系數為53.4%,整體上我國居民消費的恩格爾系數當在44%與53.4%之間,處於很低的層次上,與人均GDP小於或等於1000美元(PPP)的國家組別相當。在這個組別,食品消費支出占居民消費總支出的比重平均為48%。有人認為,由於城鎮居民享受福利住房消費,按統計年鑒有關數據測算的居民消費結構低估了城鎮居民住房消費的比重,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高估了城鎮居民食品消費的比重。但實際上,隨著住房制度的改革,這種低估或高估的程度已經很小。 第六,尚有3400萬農民和數以百萬計的城鎮居民處於絕對貧困狀態,收入分配關系有待改善。在同一種社會制度下,經濟越發達,人均GDP水平越高,收入越均等。改革開放以來,居民收入普遍得到增長,但是,不同階層的居民並沒有平等地享受經濟增長所帶來的繁榮。隨著改革的深入,我國居民的收人分配越來越不均等。據世界銀行估計,中國的基尼系數由1984年的0.30上升到1989年的0.35,並進而上升到1995年的0.415。另據國家統計局測算,1996年,中國的基尼系數是0.424,1997年是0.425,1998年是0.456。另外,目前我國尚有3400萬農村居民沒有擺脫貧困,城市貧困階層也在不斷擴大。因此,必須在經濟增長的基礎上,消除絕對貧困,改善收入分配狀況。 第七,人口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化任務艱巨。1997年,我國城市化水平只有32%,低於世界平均水平14個百分點,尚未達到中低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42%),低於高收入國家78%的平均水平46個百分點。 第八,成人文盲率高,教育普及任務重。1995年,我國男性成人文盲率為10%,女性為27%,比較接近於中低收入國家的水平(男性為12%,女性為27%),普及教育、消除文盲是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 第九,勞動資本比低,生產要素質量需要提高。1995年,我國勞動資本比僅為每個勞動者2200美元,不及美國人均115600美元的1/50,歐盟人均144200美元的1/60,日本人均281900美元的1/120,甚至低於印度尼西亞(人均4600美元)和菲律賓(人均對孤美元)的水平。不斷增加資本積累,並用以裝備勞動者,是長期的艱巨的任務。 第十,貿易結構不發達,國際競爭能力需要大力提高。國際經驗表明,隨著經濟的發展,一個國家的貿易結構將發生由以出口勞動密集產品為主、進口資本密集型產品為主向以出口資本密集產品和服務產品為主、進口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的轉變。目前,在我國的出口結構中,勞動密集型產品的比重較高,而資本密集型產品(如機械及運輸設備)的比重較低;在進口結構中,勞動密集型產品的比重較低,資本密集型產品的比重較高。這說明我國的貿易結構仍處於不發達階段。 另外,從產業的貿易依存度來看,我國的貿易結構也處於不發達階段。一般說來,貿易結構越發達,資本密集型產品越具有國際競爭能力。反之亦然。目前,由於加工貿易已佔我國對外貿易的較大比重(1998年加工貿易出口占總出口的56.9%),總量層次上的貿易結構難以反映我國的國際競爭能力。我們認為一般貿易進口結構和一般貿易出口結構能更好地反映貿易結構的發達程度和國際競爭力的高低。1995年,在我國的一般貿易進口中,依存度居前5位的是儀器儀表(18.6%),其他交通設備(12.9%),電子通訊設備(佔12.0%),機械(l0.8%)和汽車(9.6%)。在一般貿易出口中,依存度居前5位的是服裝(14.2%),紡織業(13.4%),煉焦煤氣(13.3%),木材加工和傢具(11.5%)和皮革製品(11.3%)。這種資本密集型產業進口依存度較大出口依存度較低、勞動密集型產業出口依存度較大進口依存度較低的格局表明,我國勞動密集型產業國際競爭能力較強,資本密集型產業國際競爭能力較弱。改善貿易結構,提高國際競爭力,任務艱巨
㈢ 經濟形勢不好,到底該如何理財
以往大家都說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是:投資、出口、消費。在三駕馬車同時乏力的大趨勢下,想通過理財實現財富的保值升值,實數困難。
(2)適當購置黃金
十年一遇的金融危機尚在醞釀之中,風險還是在以不可預見的速度積聚,資產泡沫仍然得不到根治。
一旦發生大的黑天鵝事件,很容易給已經經受沉重創傷的經濟帶來更多不可估量的嚴重影響。」盛世買房,亂世屯金」是普通人較為合理的選擇。
在理財之前我們需要清晰得認識到其中的風險,切勿在虧損之後追悔莫及。說實話,作為一個資金薄弱、專業知識又有所欠缺的普通人想通過理財獲得收益真的是太過於困難了。還是穩扎穩打地工作賺錢比較實在。
㈣ 怎麼才能更好的發展社會經濟
更好的發展社會經濟的條件:
1.加大企業間競爭,激發競爭意識,形成熱火朝天的競爭態勢。
2.要在競爭中取勝,最好的辦法就是要更加社會化,使社會分工,更加精細化、更精專化,使企業更具有競爭力。
3.提高技術水平、提高生產效率。
4.優化公平競爭環境。
㈤ 經濟到底如何發展
誰說的啊 經濟的增長是創造出來的物品的增長 是GDP的增長 二樓的說的經濟學研究的是配置稀缺資源這個沒錯 但你配置它幹嘛 當然是要更有效率地生產 你說經濟沒有增長那如何解釋我們的生活水平提高 不要說和唐宋時比了 就是在10年前 家有電腦的坐在這上網的也是少數呀
一國生活的水平取決於它所生產的物品和勞務 那兩個人並不是把貨幣換來換去 而是在生產交換物品和勞務 就是創造國內生產總值GDP GDP越高生活水平越好 用馬克思的話來說就是勞動創造了價值
貨幣只是一般等價物 國家印刷的 沒有國家的法律規定貨幣只是廢紙一張
所以你要理解經濟的增長是因為生產創造出來的東西多了
要區分宏觀經濟和微觀經濟的范疇。。。考察現金的流動是在家庭和企業之間循環的 家庭向企業提供勞動力 企業向家庭支付工資 共同生產了物品 然後這些物品又被企業賣給家庭 家庭向企業支付貨幣購買物品
要注意的一點是企業也是由家庭組成創立的 市場上無數個企業和家庭共同生產了物品構成了整體宏觀經濟 用來交換的錢的總量是不變的 但是家庭和企業生產的物品多了 這種情況下一單位貨幣所能購買的物品多了 也就是市場上流通的貨幣不足 通貨緊縮 所以國家有必要每年根據多生產的物品(GDP)增發相應的貨幣 (當然要准確衡量GDP是不可能的,一不小心發多了就通膨了^-^ 不過現實的經濟比我說的復雜多了,通膨的原因沒那麼簡單)
所以說我們的社會是個專業化分工的社會 在自然經濟的時代每個家庭都是自給自足一個家庭要生產供整個家庭要用的全部物品:食物,衣服。。。但形成企業分工合作後,有的人專門生產食物有的人專門生產衣服 這樣比所有的物品都由自己生產的效率要高 創造的GDP就更多 當然這些多生產出來的就以貨幣這種一般等價物的形式來交換 大家的生活也就更好了。。
至於一樓理解的那個分工合作的觀點沒錯 但是空出來的人並沒有去挖黃金 現在大部分國家都廢除金本位了 也就是說在以前你拿多少單位的貨幣到國庫去可以兌換多少單位貨幣 但是現在貨幣就是法定貨幣國家不讓你兌換了 為什麼呢 因為這樣可以更好地進行宏觀調控 他想印多少貨幣就可以印多少了這樣可以實行貨幣政策控制通貨膨脹和緊縮 這在金本位的制度下是不可能的
本來國家大部分的人都是從事農業的但因為分工只要一小部分人就可以養活全國人口 那麼空出來的這些人到哪去了呢 就是到第三產業服務業去了 所以在發達國家的第一產業比重是很小的第三產業的比重是很大的 這就是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呀~~~
你說的 人人都有很多存摺,但卻沒有足夠的黃金來提取 應該改成沒有足夠的物品來提取 這樣才是通貨膨脹的真正原因~^-^
㈥ 如今實體經濟陷入低谷之中,要怎樣才能走出來
當前的實體經濟的發展遭遇瓶頸,可以說是日漸低迷,社會上有太多的民營中小微企業舉步維艱,有的甚至是關門倒閉。那麼,未來是實體經濟路在何方?這是全社會有識之士值得關注探討的問題。作為一名創業老兵,才疏學淺,只能發表一些淺陋的看法,僅供大家一起討論交流。
實體經濟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如果說在目前經濟形勢下,實體經濟路在何方?作為一名創業老兵,我認為以上幾方面,就是重點,就是方向。
㈦ 如何推進經濟發展
1、通過全面深化改革,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進一步釋放創新創業活力;
2、進行科學的宏觀調控,為提高創新創業質量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3、發揮財政、稅收的作用,為提高創新創業質量提供政策支持;
4、堅持創新發展理論,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發揮創新對經濟發展的第一驅動作用,培育創新創業發展新動能;
5、發揮供求、價格和競爭機制的作用,推進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
溫馨提示:以上解釋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5-18,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㈧ 如果經濟不好了,作為普通工薪族我們應該如何應對
疫情的大爆發,使各種經濟都發展得不如以前,在經濟蕭條的時候,作為普通工薪族我們應該要開源節流。
01、要應對經濟蕭條,首先要做到節流節流就是節省日常的開支。我覺得如果在經濟不好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要節省開支。平時注意用水電,如果人不在就一定要記得關燈關空調,洗完手就要及時關水龍頭。這樣子不僅節省了水電費,還可以為綠色地球做一份貢獻。
不過若不想兼職,也可以在自己的本職工作上更加認真努力,升職加薪對經濟不佳時期而言也可謂是雪中送炭。
所以,只要開源節流就可以有效應對一些經濟問題。
㈨ 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如何賺錢
目前做實體生意風險也大,在電商新型產業的沖擊下傳統行業已經日落西山,選擇稍有不慎就血本無歸。一般來說,處於成長周期中開創階段的產業是朝陽產業,這種產品被認為是有廣闊和美好的發展前景的。如電腦、通訊、旅遊、金融、高附加值農業都是標準的朝陽產業,現在金融現貨近幾年發展非常迅速,很多地方現貨市場已經逐步替代了股票投資,現貨相對股票有一系列的優勢
一: 交易時間
股票:交易時間與上班時間重疊,投資者很難均衡交易時間與上班時間 沖突。
原油:24小時可以進行交易,投資者可依照個人時間來安排,隨時進出市場。
二: 產品選擇
股票:市場中有千餘種股票,投資者要每天在數千種股票中選擇正確的股票投資難度相當高。
現貨原油:主要從事原油交易,投資者可以很快了解價格的變化型態及貨幣的變化。
三: 資金的靈活性
股票:想要在股票市場一天賺3000-5000人民幣,必須至少投資30000-5000 0人民幣,盡管在這兩個市場皆有可能會損失,但在原油交易市場有以小博大的機會。
現貨:現貨操作都是結合國際上最先進的杠桿交易,讓自己的資金最大化,增加資金利用率。同樣實際投入5萬,10%的波動收益能達到10萬。
四: 利潤空間
股票:目前中國股市設有漲停限制,即同天內股價最高只能漲10%,最低只能跌10%,股票必須交納稅金千分之三。
現貨:交易沒有漲停限制,利潤空間很大,很適合做短線投資,手續費僅為萬分之八每桶。
五: 市場的操縱性
股票:股票是公司和企業的行為,只有公司經營的好,投資者才可以通過股票分紅和二級市場的差價獲利;一旦公司經營不好,其股票價值就會一落千丈,甚至退市;或者由於大莊家操作等原因導致投資者大幅虧損。目前,中國股市正處於改革期,未來的不確定性又使股票投資風險性陡增。
現貨:交易市場是在國內外上動作最大的市場,不論有多少投資者在這個市場中交易,皆無法控制這個市場,因為原油交易不是國家行為,也不是企業行為,國內的現貨市場是一個比較成熟,透明的有效市場,現實中還沒有哪一個財團或者國傢具有操縱的實力,有相對的價格體系,這是原油的獨立性,經營風險和價格操縱的風險很小。現貨投資幾乎不存在暗箱操作的情況,各種與原油相關的信息,比如美國經濟數據、美元指數價格波動、各國央行態度、突發性事件等都是公開透明的,投資者可以根據公開信息作出判斷。
六: 受經濟的影響
股票:股票市場中,僅在股市上揚景氣好的時期,才能賺到錢,然而 經濟發展是個循環,景氣達到顛峰之後隨之而來的即是衰退期,在這樣的情況下,當股市下跌時,身為當沖交易人很難成為贏家。
現貨:該市場沒有所謂的「牛市」或者「熊市」,不論經濟景氣好與壞,雙向操作(可以買漲也可以買跌),您需要做的就是順勢而為之。
㈩ 經濟危機下,中國應如何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中國將始終不渝地走和平發展的道路,始終不渝地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積極發展同世界各國的交流與合作,積極參與國際社會應對金融危機的努力,致力於促進世界經濟增長,促進人類文明進步。只要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妥善應對來自國內外各種風險和挑戰,就一定能夠實現在金融危機下經濟持續又好又快發展,就一定能夠讓中國的力量更加堅實、更加壯大,就一定能夠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不斷推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