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市場經濟中如何對待市場調節

市場經濟中如何對待市場調節

發布時間:2022-09-06 18:11:41

Ⅰ 市場對經濟如何進行調節的論文 800字

價格機制
是指價格調節社會經濟生活的方式與規律。
所謂價格機制,是指在競爭過程中,與供求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市場價格的形成和運行機制。價格機制包括價格形成機制和價格調節機制。
價格機制調節經濟的條件:
1各經濟單位作為獨立的經濟實體存在
2存在市場
3市場競爭的完全性
[1]價格機制調節經濟的作用
1作為指示器反映市場的供求狀況
2價格的變動可以調節需求
3價格的變動可以調節供給
4價格可以使資源配置達到最優狀態
市場機制通過價格機制發揮作用
市場機制要發揮調節作用,必須通過價格機制才能順利實現。這是因為:⑴價格是經濟信息的傳播者。從社會生產的一切領域,從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提供和傳遞著各種經濟信息,價格變動情況是反映社會經濟活動狀況的一面鏡子,是市場經濟運行的晴雨表。⑵價格是人們經濟交往的紐帶。社會產品在各個經濟單位、個人之間的不停流轉,必須通過價格才能實現。⑶價格是人們經濟利益關系的調節者。在市場經濟中,任何價格的變動,都會引起不同部門、地區、單位、個人之間經濟利益的重新分配和組合。
(一)價格機制能解決社會生產什麼、生產多少;如何生產;為誰生產這三大基本問題
1.企業生產什麼,生產多少,首先必須以市場為導向,即以市場供求狀況為導向,而市場供求狀況,又必須看市場價格情況。如市場上某種產品相對於其用途過於稀缺,其價格過高,說明供不應求,生產經營者就有多生產經營該產品的動機,而消費者就有少用或不用該產品的動機,這將引起價格下落,直到其稀缺程度符合其用途為止。如果某種產品相對於其用途過於豐裕,說明供過於求,其價格又過低,消費者就具有多使用該產品的動機,而生產經營者則具有少生產或不生產該種產品的動機。這將帶來價格上漲,直至其稀缺程度符合其用途為止。因此,生產經營者決定生產什麼,生產多少,是以市場價格信號為根據作出決策的。
2.企業在決定生產什麼和生產多少以後,就必須解決如何生產問題,也就是如何配置資源問題。是多用勞動力,還是多用資本(包括機器設備);是用普通材料,還是用高檔材料;是用一般技術,還是採用較高技術。關鍵是要看其成本價格是高還是低。如果使用資本比使用勞動力成本較低,那就採取多用資本少用勞動力;如果採用一般技術比採用較高技術成本高,那就採用較高技術。企業在決定如何生產問題時,必須通過成本核算,選擇成本最低的方案進行生產。通過競爭,促使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以提高市場佔有率,取得更多利潤。
3.產品生產出來之後,如何在人們之間進行分配,也就是為誰生產問題。企業最關心的問題,是誰能買得起他們所生產的產品,它決定於市場上各種集團、家庭、個人的收入情況。產品價格的變動,和作為收入的生產要素價格的變動,將決定人們對產品願意支付的價格水平及支付結構,使產品在資源所有者之間進行分配,那些擁有資源較多,或昂貴資源的人,將是富裕的並能購買大筆數量的產品;那些擁有資源較少的人,將是不富裕的,只能購買較少的產品。所以,價格能將產品的產量在資源所有者之間進行分配。
(二)價格能調節多次收入分配
價格能決定和調節產業間,行業、企業間和企業內部的收入分配。
首先,市場價格能決定各個產業之間的收入不同。如過去第一產業的產品價格相對較低,而第二產業的產品價格相對較高,則第一產業獲得的收入比第二產業要少。以後價格經過不斷調整,第一產業的產品的價格逐漸提高,第二產業的產品的價格相對穩定,有些還有下降,第一產業收入增加,第二產業收入有所下降。這是價格對產業部門之間的收入分配,是第一次分配。
其次,市場價格能決定行業間、企業間的收入不同。如在第二產業中,電子產品價格高、利潤大,行業、企業收入較多。其他有些行業、企業產品價格相對較低,其收入也較少,這是價格對行業、企業間的收入分配,是第二次分配。
再次,市場價格對分給企業的那部分收入,又必須通過工資、利息和利潤進行再分配,這是第三次分配。
(三)價格機制還直接影響消費者購買行為
消費者在收入不變的情況下,某種產品價格上漲,而相關產品價格穩定或下跌,將促使消費者多購買相關產品,少購買或不購買某種產品。某種產品價格下跌,而相關產品價格上漲,將促使消費者多購買某種產品,而少買或不買相關產品。
消費者收入增加,價格相對穩定,將促使消費者增加消費量。消費者收入增幅低於價格漲幅,則消費者實際收入減少,會影響消費水平,相應減少消費量,但生存資料不會減少,而享受資料和發展資料會相應減少,消費者收入增幅高於價格漲幅,消費者實際收入增加,會相應提高消費水平,增加消費量。除了增加一些生存資料消費,還會增加享受資料和發展資料的消費。
生存資料價格穩定,享受資料和發展資料價格下跌,將促使消費者提高消費結構,增加享受資料和發展資料的消費。生存資料價格上漲或下跌,由於生存資料的需求彈性較小,購買消費生存資料不會發生很大變化。如享受資料和發展資料價格上漲或下跌,由於其需求彈性較大,其需求量將會相應減少或增加。

Ⅱ 市場調節的三種方式

計劃經濟,市場經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市場調節的方式有計劃經濟,市場經濟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三種方式,計劃經濟能夠高度有效地集中人力,物力和才力進行重點建設,集中有限的資金發展重點產業,有利於實現國民經濟重大比例關系合理化,尤其是通過有計劃的收入分配保證總供求的平衡,避免經濟發展中的劇烈波動所導致的資源浪費,宏觀經濟效益提高。
市場調節就是價值規律的自發調節,是根據價格信號反映供求缺口而指導企業生產,它在資源配置和經濟結構調整中有自我調節,自動平衡的功能,這主要是通過價格機制和利潤機制來進行的。

Ⅲ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調節有哪兩方面怎樣發揮它的作用求大神幫助

一個是無形的手,一個是有形的手。 眾所周知,構成市場的主要元素有生產、消費與流通。在流通中除生產與消費外,還加進來了一個商家。除此之外,還有貨幣及與貨幣有關的金融業;還有與流通有關的運輸業;還有與流通有關行政管理,包括廣告人和經紀人等等,一個真正的市場就是由這諸多的元素共同組成。他們共同構成的凝聚力就是在市場中存在著各自的市場利益。其利益的來源都在於商品中所蘊藏著的可變的商業利潤 我們今天所見到的這個五花八門的繁榮市場,是在早先社會中逐步產生發展出來的。它建立的根基就是人的主體需要與社會的分工。最早的市場是從樸素的、原始的物物交換開始的,那時的生產與消費直接發生關系。只是到後來才逐漸出現貨幣和流通的領域,並由此形成了生產、經營與消費的三位一體的市場模式。其它的方面,也就因為市場發展的規模化和復雜化應運而生。 在早期的市場,一般而言,都是比較純客觀的,帶自然色彩的自然經濟市場,如將生產與經營當成供給一方的話,那麼市場的運轉的動力就主要是來自於供給與消費這一對矛盾運動的結果。如從客觀的市場調節規律來說,這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古典經濟學創始者斯密在《財富論》中所闡述的比較客觀的價值規律的作用。斯密從他的商品價值觀中認定在商品中存在有兩種價格,即自然價格與市場價格。市場價格就是指市場上實際出賣的價格。而自然價格則是指與工資、利潤、地租的自然率或平均率相一致的價格。斯密認為,自然價格是市場的中心價格,在市場的運作中,市場價格可能會高於、低於或等於自然價格,但不管怎樣,市場的價格卻總是以自然價格為波動中心,並不斷趨向於自然價格。而操縱這一規律運動的手就是客觀市場中供銷的矛盾運動。這是一隻無形的手,在調控著市場經濟的有序進行。 市場經濟的發展,包括近代和今天的市場,事實上已早非是原始時代那種自然經濟的純客觀的自然市場了,參加市場活動主體的人因市場規模化而復雜化了,市場的方方面面,每個人都有各自的主觀能動性參與到這個市場中來,都會為了各自的利益,在積極地參與市場行為中毫不示弱地進行角逐。消費者的原則就是要購買物美價廉的商品;而生產經營者,則要在市場行為中盡可能獲取更多的利潤;其它方面也各有自己的心計。如果是價格合理,買賣公平,這自然是好的,因它符合以自然價格為中心的價值規律學說,但往往市場的運轉並非如此單純,作為生產和經營者一方,他們為了謀取更大的利潤,就必然會在生產、流通領域和價格上做盡文章,其它各方也會有相應地作出反應。因此在市場中就會有另一隻手有形或無形地伸出來,一樣可以起到調節市場的作用。這種調節作用其主要手段就是利用他們立足市場的主體地位和實力,想方設法控制目標市場和壟斷其市場,控制目標商品和壟斷其商品。他們甚至還有能力操控整個市場,包括金融、工商、財稅、土地(與房產市場有關)、中價等這些直接或間接相關的市場管理部門,用經濟手段收買他們使其為自己的目標服務。 其次就是大搞促銷手段,利用宣傳媒介對產品進行包裝,開展各種直接或間接的推銷活動,要造成一種所謂「良好的」促銷輿論環境,誘導消費。有了這樣兩個前提,商家下一步就會在商品的生產和流通中對應付出的成本上進行最大程度的壓縮,以及在市場價格的哄抬上大做文章。盡量拉大這兩者的經濟差距,如果這樣實現了,這就是商家牟利的最佳手段。而這樣造成的實質結果呢,就必然會使商品的價值與價格分離;造成斯密所說的自然價格與市場價格的分離;造成物非所值;造成有的甚至是以次充好,產品偽劣,坑害消費者,最後實現商家有利或暴利可圖的目的。 這時的市場運作,就絕不是符合客觀價值規律的市場運作,供銷矛盾雙方,消費者完全處於被動地位,市場幾乎完全按照商家意圖進行運作,市場價格也已不是客觀的那個圍著自然價格而轉的市場價格,而是由商家完全所操控的市場價格。因此,這只手對市場的調節是違規的、無道義的、有時甚至的違法的。 我還認為,在我們的經濟學理論研究中,對於這一隻手的研究是忽視的,在排除那些明目張膽的經濟犯罪外,其他的非道義的商家經營謀略,往往都不約而同暗自地將其歸結到前一隻手,即價值規律裡面去認識了。將這樣一個人為的操作當成規律,我認為這是不對的,同時,在供給與消費矛盾雙方平等地位上來說,對消費者也是不太公平的。 關於供給與消費兩個矛盾的方面,從古典到現代的經濟理論,又尤其是現代的經濟理論,在理論研究中存在著一個十分明顯的偏向,這就是研究供給一方太少,研究消費一方太多。如從19世紀中葉奧地利、英、法等國的邊際革命和邊際效應學派的建立,到馬歇爾以後的經濟理論,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在研究消費者的消費心理和行為,形成一門片面的微觀經濟學說。而對於生產者和經營者利慾熏心的經濟心理和行為卻沒有去研究,或者說是隱藏起來了,這就形成了現代經濟學這種跛足的樣子。 最後一隻手,自然就是指政府的市場行為,即市場的宏觀管理。這一理論的產生,經濟理論界都較公認地認為是始發於20世紀30年代美國的凱恩思的宏觀經濟理論。就是因為有凱恩斯這一理論的影響作用,才使美國經濟逐漸走出了30年代世界經濟大衰退的陰影。從此,這一理論也為世界經濟理論界所認識。其實,從宏觀經濟角度看,政府的經濟行為在開拓和推動市場經濟發展中,在每個國家早都以不同的形式存在著,只是人們在凱恩斯之前沒有從理論上去概括加以認識而已。西方資本主市場的開拓與發展,之所以有今天這樣的規模,許許多多都與政府的直接或間接的參與有關,所謂的五百年來,在人類現代化進程的大舞台上,相繼出現了九個世界性大國,如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和美國。面對這些國家,我們只要去讀讀這些國家的歷史就可知道,產生這些代表資本主義世界的大國,它們只所以能成規模地開拓國內外的市場,形成資本主義世界的大市場,這都與每個國家政府的積極參與直接相關。這些參與包括有經濟的、政治的、文化的、乃至軍事的等等。既於我們社會主義國家,在計劃經濟年代,這一隻獨斷的手的存在就更是最清楚明白不過了。 三、三隻手調節市場的關系 前一隻手是客觀的經濟規律自身的作用,是一隻無形的手在操控市場的運作,它是客觀、公正自然的,因而是市場穩定平衡和健康發展的保證。後兩只手是人為主觀意志力的作用,這兩只手只有當它們是符合市場規律進行調節時,也就是說,三者統一時,市場才有可能平穩健康的發展。如果不是這樣,市場當然不可能平穩,甚還會朝著病態惡性的方向發展。 在社會的實際生活里,這三者的關系必然會受到社會兩個方面的因素制約,一個是經濟的動態環境;另一個是社會的所有制的關系。如果經濟動態環境本身就是好的,經濟是繁榮的,商家有錢可賺,消費者也有充足的消費能力,供銷的矛盾自然不會太突出,三種市場調節的方式也同樣會容易趨向緩和和統一。只有在經濟不景氣,消費者的可支配收入緊張的時候,因供銷矛盾的突出,三種調節方式的不協調也自然就會隨即產生出來。 從社會生產關系而言,在資本主義社會里,政府肯定是資本的代言人,因此政府的市場行為也肯定是為資本的增殖而賣力的。所以後兩只手總是會經常地捆綁在一起的,也就是說,這兩種市場調節行為往往總是趨向一致的,它們的目的就是要主動地操控整個市場,不管是否符合客觀經濟規律。而在我們國家就完全不應該是這樣的,因為社會主義的性質的決定,政府的市場行為首先就應慮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當然,這個人民包括有商家與消費者兩個方面,因此,為了維護大家的利益,政府在利用行政的、法律的、輿論的、經濟的手段監管市場時,就決不允許任何一方面破壞市場的正常秩序。其中,尤其是佔有市場主體地位又可參與進來進行市場調節的的商家,更要進行嚴加監管。政府有責任要看好這只為了牟取暴利,隨時都有可能伸出來干擾市場正常秩序的黑手。 我國現階段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應該是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多種經濟成分同時並存的一種體制,政府當然就是這種經濟體制的代言人。但是要指出的是,政府的立場應該體現出以公有制為主的鮮明態度,其次才去考慮私有者的利益。私有經濟在市場上進行合法的牟利,政府當然應該大力扶持,鼓勵他們為自已創造出輝煌的業績,同時也為社會的繁榮與進步作出貢獻。政府的市場行為就是要在宏觀的角度進行調節,使市場較嚴格地按照客觀經濟規律去運轉,隨時警惕商家那隻為不正當牟利伸出的黑手。如發現市場波動較大,遠離規律而去的時候,這時的政府,一是要檢查的自己的市場行為是否合符規律,二是要觀察是否有另一隻手在主宰市場的運行。如發現這些問題,政府都應毫不猶豫地進行糾正和干預。如發現有市場嚴重的違規和違法行為,政府就應運用行政和法律的手段進行控制和打擊。 當前我國市場經濟價格的上漲風雖然在國家的干預下,起到了一定的抑製作用,但仍處在一個不穩定的時期,市場價格究竟是結構性的還是通貨膨脹的前兆,還很難說,總之,目前市場的價格仍處於一個要往上竄的勢頭,這就說明我們政府的宏觀調控還是無力的。首先就是對於房市價格這個「腫瘤」(是良性還是惡性還不知)沒有動手術切除,現在政府在供給上採取措施,大量投資建設經濟適用性房和廉租房,這無凝是對的,但像武漢這樣,將經濟的廉租房建在離市區較遠的郊區,市內的好山好水好地點幾乎全給開發商霸佔,這也是極不公平的,也不利於從根本上來解決這個由房產商所製造出的供銷矛盾。針對目前我國市場這種狀況,關於市場調節,我認為政府這只手該出手時就出手,不能遲疑。其具體措施包括有:1、查處一切市場中存在的不法行為,給予狠狠的打擊,遏制歪風;2、對於一些高價運行的商品,由政府投資大力開發產品,保障供給,極時地緩解供銷矛盾;3、在需要的一定時期內,對某些不合理的商品價格見風漲時採取限價政策,保持市場的平穩;4、要積極地引導消費,讓消費者走出一些由商家布下的陷井,以免在黑暗中盲目地跟風走,吃虧上當。讓消費者消費得更理性、更陽光,保護消費者的利益。

Ⅳ 簡述市場調節的作用

市場調節的作用:
1、市場可以調節商品供求;
2、市場也可以調節物質利益在不同利益集團之間的分配;
3、市場還可以調節經濟資源在社會各方面間的分配。
拓展資料:
1、市場調節是價值規律對經濟運行的自發調節。即供需變化引起的價格波動,調節社會各部門勞動和生產資料的分配,調節生產流通。符合商品經濟的客觀要求,能夠合理配置資源,將企業的生產經營與市場直接聯系起來,促進競爭。但是,市場調控是盲目的,所以在社會主義條件下,有必要加強宏觀調控。市場調節 通過市場供求關系變化引起的價格變化對社會經濟活動進行調節。
2、市場: ①商品交換關系的總和,也是商品交易的場所。它反映了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等各種經濟關系。它可以按照商品種類、地區、行業、發展程度等進行分類。隨著商品交換和生產的發展,它應運而生,直到資本主義社會成為佔主導地位的經濟現象。參見「市場經濟」。 ②從流行的范圍和地位來看:這種觀點在工人階級中還是有一定市場的。調整:調整數量或程度以適應要求。修復、調理。根據節奏調整一首曲子。指陰天晴天,風雨混合均勻適度。
3、特點:微觀,市場調節在單一商品的供求平衡上具有靈活方便的特點,但難以自發實現社會總供求的宏觀平衡;事後,市場調節以價格為基本信號,但只有在供需矛盾時才會發生價格變化,因此沒有預先調節的功能。自發性,由於追求更高的利潤,哪裡有更高利潤的市場機會,各種市場資源就會自發增加。盲目,由於市場上的每一個生產經營者都無法從宏觀層面准確把握市場前景,也無法掌控經濟變化的趨勢,所有生產經營者的決策都將是盲目的。滯後,在個體經營者看來,合理的決策可能在宏觀層面有所滯後。市場調控是一種事後調節,從價格形成、價格信號傳遞到商品生產調整都有一定的時間差。

Ⅳ 談一下我國政府和市場經濟如何進行調節

通過經濟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進行宏觀調控。經濟手段包括財政政策和計劃,經濟手段有時是政府制定的經濟政策;法律手段有時是政府制定的經濟法規;行政手段則是政府發布的經濟命令。
經濟手段
這是指政府在自覺依據和運用價值規律的基礎上藉助於經濟杠桿的調節作用,對國民經濟進行宏觀調控。經濟杠桿是對社會經濟活動進行宏觀調控的價值形式和價值工具,主要包括價格、稅收、信貸、工資等。
經濟手段中的政策:稅收政策、信貸政策、利率政策、匯率政策、產品購銷政策、價格政策、扶貧政策、產業政策等。如:國家恢復對儲蓄存款利息所得徵收個人所得稅。
法律手段
這是指政府依靠法制力量,通過經濟立法和司法,運用經濟法規來調節經濟關系和經濟活動,以達到宏觀調控目標的一種手段。通過法律手段可以有效地保護公有財產、個人財產,維護各種所有制經濟、各個經濟組織和社會成員個人的合法權益;調整各種經濟組織之間橫向和縱向的關系,以保證經濟運行的正常秩序。
法律手段的內容包括經濟司法和經濟立法兩個方面。經濟立法主要是由立法機關制定各種經濟法規,保護市場主體權益;經濟司法主要是由司法機關按照法律規定的制度、程序,對經濟案件進行檢察和審理的活動,維護市場秩序,懲罰和制裁經濟犯罪。
如:河北省質量技術監督系統在2000年春節熱銷商品中查獲假冒偽劣「五糧液」「劍南春」酒,承德「露露」「大白兔」奶糖等假冒偽劣商品,價值200多萬元。
行政手段
這是依靠行政機構,採取強制性的命令、指示、規定等行政方式來調節經濟活動,以達到宏觀調控目標的一種手段。行政手段具有權威性、縱向性、無償性及速效性等特點。社會主義宏觀經濟調控還不能放棄必要的行政手段。因為計劃手段、經濟手段的調節功能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如計劃手段有相對穩定性,不能靈活地調節經濟活動;經濟手段具有短期性、滯後性和調節後果的不確定性。當計劃、經濟手段的調節都無效時,就只能採取必要的行政手段。尤其當國民經濟重大比例關系失調或社會經濟某一領域失控時,運用行政手段調節將能更迅速地扭轉失控,更快地恢復正常的經濟秩序。當然行政手段是短期的非常規的手段,不可濫用,必須在尊重客觀經濟規律的基礎上,從實際出發加以運用。如政府下令關閉污染嚴重的小煤窯、小油田等.
國家宏觀調控,應該以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為主,輔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形成有利於科學發展觀的宏觀調控體系,充分發揮宏觀調控手段的總體功能。

Ⅵ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靠什麼調節經濟活動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調節有兩只手:「看不見的手」是指市場調節作用,「看得見的手」是指國家對經濟宏觀調控。
1、市場的調節作用是靠「看不見的手」進行的自發調節,通過價格、供求和競爭,調節資源,優化配置;
2、國家的宏觀調控是通過經濟、法律和行政手段這只「看得見的手」引導市場,使市場按價值規律的要求去發展。國家的宏觀調控要遵循價值規律的要求,而市場的基礎作用只有在國家的調控下,才能克服自發性、盲目性和滯後性的弱點。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兩只手」缺一不可,「兩只手」結合起來才能推動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

Ⅶ 什麼是市場經濟市場到底需要靠什麼來調節

市場經濟就是通過價值規律(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起作用,由市場自發調節供需,最終達到資源優化配置的經濟!
市場經濟內在的調節機制就是價值規律。但是現在各國基本沒有完全的市場經濟,政府都會不同程度的干預市場,政府幹預手段很多,主要有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兩類。比如,政府可以通過調節利率、再貼現率、財政轉移支付等等來調控經濟!

Ⅷ 當前市場政府調節通常使用哪兩種手段

當前市場政府調節通常使用哪種手段
1、經濟調控手段
經濟調控手段是市場經濟國家普遍使用的重要調控手段之一,它是指政府根據價格形成的內在規律和市場供求規律,調節商品的需求和供給,影響價格形成的各種要素,從而達到調控市場價格的目的。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經濟調控手段主要有:貨幣政策、財政政策、投資政策、進出口政策、重要商品儲備制度、價格調節基金制度等。
其中,貨幣政策的四大工具為法定準備金率,公開市場業務和貼現政策、基準利率;財政一般用財政政策干預市場,主要是進行宏觀調控,包括稅收、預算、國債、購買性支出和財政轉移支付等手段。

2、法律調控手段
法律調控手段是用法律規范來調整價格關系,使價格的制定、調整、實現、爭議及裁決等行為法制化。
用法律手段調控價格,主要是規范價格調控的形式;規范價格調控和干預的許可權;規范價格行為主體的權利和義務;規范價格監管機構的設置、職權、責任;規范價格違法行為的檢查與處罰方法;規范價格調控手段和措施的運用。

3、行政調控手段
行政調控手段是指政府用行政命令方式,對商品價格的形成、變動所進行的直接管理。
行政手段主要有:對少數重要商品和服務價格實行政府指導價或政府定價、限定差價率或者利潤率、規定限價、實行提價申報制度、調價備案制度以及集中定價許可權和凍結價格。

閱讀全文

與市場經濟中如何對待市場調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三圈排查表的身體健康狀況寫什麼 瀏覽:923
中國導盲犬事業用英語怎麼說 瀏覽:850
事業單位社保都交哪些 瀏覽:834
怎麼寫老師講故事 瀏覽:757
張晉婚姻現狀如何 瀏覽:360
忠於職責的故事有哪些 瀏覽:113
海水素食經濟魚類有哪些 瀏覽:572
幸福人總部電話是多少 瀏覽:816
臨沂市的經濟房怎麼申請條件 瀏覽:563
三十多歲健康的男人多少斤 瀏覽:860
你長這么大最幸福的時刻是什麼 瀏覽:911
李現的故事是什麼 瀏覽:882
如何判斷婚姻衰敗 瀏覽:337
有沒有哪些純潔愛情的故事 瀏覽:646
事業單位半年獎績效怎麼回事 瀏覽:951
什麼事業最出息 瀏覽:422
信成健康是哪個國家的 瀏覽:803
低碳經濟發展促進會是什麼 瀏覽:375
無懈可擊之美女如雲什麼時候播 瀏覽:881
幸福觸手可及去哪裡能看到 瀏覽: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