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河南安陽將來會發展超過河北邯鄲嗎
邯鄲市邯鄲市與安陽市雖屬於兩個不同的省份,但自古都是一對兄弟都市,邯鄲市的西邊武安縣和南邊的臨漳在清末民初時就歸屬於安陽市,一直到建國後才劃屬邯鄲市,此外,這兩地在歷史上多次成反復交叉重合,兩地的文化藝術,語言表達,生活習慣,交通出行,季風氣候均極其類似,兩城距離60KM左右,高鐵動車連通僅十幾分鍾左右,說其是兩城,倒不如將其稱為一城來的合適。
河北邯鄲和河南安陽在各個領域都很類似,這與它們的地理位置與人文歷史有很大的關系,兩地相距極盡,兩者之間互為競爭關系,與其互相競爭倒不如抱團進步,假如能由現行政策統一規劃,就能夠防止許多自然資源的浪費,將兩地自然資源集合起來辦大事兒,那麼兩城的未來將前途無量,只不過,這談何容易。
⑵ 安陽市屬於哪個省
安陽,河南省地級市,古稱相、殷、鄴、鄴城、鄴都、鄴郡、相州、彰德等,簡稱殷或鄴,位於中國中北部、河南省最北部;
地處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界處,東接濮陽,西臨長治,南接鶴壁、新鄉,北臨邯鄲。
安陽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甲骨文的故鄉、周易的發源地、紅旗渠精神的發祥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豫晉冀三省交界地區區域性中心城市,是京津冀周邊協同發展區城市,是省委、省政府支持建設的重要區域中心城市。
安陽地處北暖溫帶,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溫適宜,但酷寒暑熱,旱澇交替。
歷年平均氣溫12.7℃~13.7℃。安陽市全年可照時數為4431.8小時~4432.3小時,平均實照時數為2368.0小時~2526.1小時,占可照時數的53%~57%。全年平均日照百分率為55%。
全市最早初霜日為9月30日,最晚為11月21日,平均初霜日為10月23日。最早終霜日為2月17日,最晚終霜日為4月26日,平均終霜日為4月4日。
⑶ 什麼是中原經濟區建設
中原經濟區(原名:中原地區經濟技術協調會)成立於1985年9月,是當時的邯鄲市長白錄堂和新鄉市市長劉仲軒倡議並協商兄弟地、市同意,在平等自願基礎上成立的,歷經20年風雨,現經濟區有晉、冀、魯、豫四省接壤區十三市,包括山西省的長治市、晉城市;河北省的邯鄲市、邢台市;山東省的聊城市、菏澤市、臨清市;河南省的新鄉市、安陽市、焦作市、濮陽市、鶴壁市、濟源市組成的跨省區域性經濟合作組織。目前,這一區域國土總面積97444平方公里,總人口5601.6萬人,119個縣(市、區)。
中原經濟區實質上只是借用了中原之名而並非史學界嚴格意義上的中原,目前中原經濟區包括 、安陽、焦作、新鄉,鶴壁、濮陽、濟源6個中原城市和長治、晉城、邢台、邯鄲、臨清、荷澤、聊城等中原周邊城市。中原經濟區的形成是沿海地區發展的重要支撐,是中部崛起的重要基地。是繼「長三角」、「珠三角」、「京津翼」三大經濟區之後,於1985年中原13市聯合成立的又一龐大經濟區域,從該區域成立到2005年的生產總值就已經達到6190.87億元,比1985年翻了4翻多,年均增長16.1%,目前該區域已形成冶金、煤炭、機械、化工、電力電子電器、汽摩配製造、紡織、建材、醫葯、煙草等工業體系。強勁經濟發展,加快了中原經濟區的崛起,也將成為環渤海經濟圈之後新的經濟隆起帶,成為帶動和促進全國發展中堅力量。
中原經濟區地處晉冀魯豫四省交界區域,特有的資源條件和交通優勢奠定了其承東啟西、連南貫北的戰略地位,賦予了它吸引力較大、輻射力較強的特點。一是獨特的區位優勢。地處經濟較發達地區和資源豐富地區的結合部,增長潛力較大、成長力較強,是東、西、南、北經濟對流的中轉站和交匯點。它作為全國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重要基地之一,對我國的現代化建設起著重要的基礎作用;它的物產和勞動力資源以及巨大的購買力市場,對東部沿海的發展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它處於我國由東向西的技術梯度和由西向東的資源梯度交匯區,對我國東西部發展起著重要的協調作用;同時它處於中原腹地,又是革命老區,對全國的穩定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二是深厚的文化底蘊。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中原文化博大精深,文化底蘊十分深厚。它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 「甲骨文」的故鄉,《周易》的誕生地。有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邯鄲、安陽、聊城、鶴壁的浚縣,還有山河壯麗的太行風光、巧奪天工的人工天河紅旗渠、博大精深的古代文明、光輝燦爛的文物遺存。三是豐富的礦產資源。這一區域物華天寶、資源豐富,形成了西有煤田、東有油田、西、北有鐵礦的主要礦產分布格局,為區域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黃河、漳河、衛河、汾河橫穿本區,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縱貫全境,在華北地區水資源條件相對較好。適宜的氣候條件,肥沃坦盪的華北平原,為工農業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提供了保障和便利。四是具有雄厚的產業基礎。依託豐富的資源條件,中原經濟區已經形成了具有綜合發展、相對均衡的工業體系。
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戰略構想,是貫徹落實中央領導同志關於河南科學發展重要指示精神的深入實踐,是改革開放以來歷屆省委、省政府團結帶領全省幹部群眾積極探索的重要成果,是中原崛起戰略的持續、延伸、拓展和深化。中原經濟區是中原崛起、河南振興的載體和平台,是探索一條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的「三化」協調科學發展路子的載體和平台,是明晰定位、整合優勢、凝聚合力的載體和平台,是河南擴大對外開放、加強交流合作、實現互利共贏的載體和平台。中原經濟區是客觀的存在,建設中原經濟區是歷史的必然,有利於國家區域經濟布局的進一步完善,有利於國家統籌協調梯次推進發展重大戰略的實施,有利於國家在中部地區形成新的經濟增長板塊,有利於河南在全國發展大局中明晰發展定位、發揮自身優勢,有利於河南堅持走一條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的「三化」協調科學發展的路子,有利於遵循經濟發展規律特別是區域經濟發展規律更好地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中原經濟區在全國大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一是區位優勢,二是基礎優勢,三是文化優勢,四是人口優勢,五是糧食優勢
1985年以前,晉冀魯豫四省交界許多地段,由於分屬於不同的省份,加上財政狀況、重視程度的不同,很多路存在寬窄不同,質量不一,有的乾脆就對不上頭,成為了「斷頭路」;由於資源、信息的不共享,安陽和邯鄲幾乎同時都建立起了自行車廠,當時的經營狀況比較理想,隨著兄弟間競爭的殘酷,盛極一時的狀況難以維繼,導致最後的破產。這種以行政區劃為基本界限而各自為戰的經濟發展方式和經濟結構趨同等種種弊端,致使這一區域各地市的綜合經濟實力始終未得到顯著提高。
24年來,得益於中原經濟區的凝聚力,中原的人氣合了,煤、鐵、油,棉、面、果等分散的資源和特產聚合為區域發展的新動力。
(一)各類商貿活動不斷,區域內合作日趨緊密。
以開發中原地區資源為重點,以促進區域經濟繁榮為目的,開展了多形式、多內容、多層次、多渠道的橫向聯合與協作。一是舉辦各種類型的商品交易會,促進區域內商品流通。先後舉辦了安陽春節物資調劑會、長治輕紡產品交易會、聊城農副產品交易會、邢台協作項目洽談會、邯鄲食品博覽會、北方糖酒博覽會、國際建材博覽會等等,成交額達300多億元;二是協進協出各類物資,調劑餘缺,互通有無,金額達260億元;三是積極交流經濟技術協作項目4000多項;四是為建設項目爭取貸款和拆借資金。爭取國家低息橫向聯合貸款1800萬,拆借融通資金37億元。
(二)改善交通功能,構建區域聯系紐帶。
中原經濟區瞄準影響和阻礙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的交通問題,首先修通了一批地市間的斷頭公路,初步改善了區內交通狀況。聯合投資修建了館(陶)聊(城)地方窄軌鐵路,成為我國第一條跨省的地方鐵路。以中原經濟區名義爭取國家有關部委支持,1994年架起了豫魯邊界上的東明黃河大橋,解決了兩岸人民世世代代無橋的不便。高速公路建設日新月異,現在市與市之間基本實現了高速互通。區內京廣線、京九線、邯濟鐵路穿越而過;京珠高速、青蘭高速、二(連浩特)廣(州)高速等縱橫交錯,四通八達;邯鄲機場、長治機場都已通航。目前,有關成員市正在聯合推進邯(鄲)黃(驊)鐵路建設、邯長、邯濟鐵路擴能改造等重大交通設施項目,區域內大交通的格局已初步形成。
(三)加快行業協作網路建設,打造合作平台。
先後組建了包括發改、廣電、旅遊、文化、統計、人事、教育等部門在內的30多條行業協作網路,解決了一市一地一系統內部辦不了、辦不好的事情,現已成為中原經濟區交流與合作最具特色、最具活力的板塊。文化方面:開展多種形式的文化交流與合作,發掘區域民間共有文化資源,每年五一期間的舉辦「中原民間藝術節」已成為區域內代表性文化活動。旅遊方面:整合區域內的旅遊資源,打造「中原游」精品旅遊旅遊線路。水利方面:2003年,河南省濮陽市與山東省聊城市密切協作,共同爭取國家支持,順利實施了金堤河幹流疏通和彭樓引黃入魯灌溉工程,較好地解決了區域灌溉排水問題。環保方面:2005年,邯鄲市與安陽市聯合查處了岳城水庫上游的一些污染企業,解決了飲用水源地跨省界污染問題,保證了邯鄲、安陽兩市人民的飲水安全。通過這些寬領域、深層次的合作,有力促進了各成員市的優勢互補、互動發展。
(四)高層專家高度關注,群力謀劃合作遠景。
多年來,中原經濟區走出中原,向專家學者請教,向友好經濟區請教,積極向國家有關部委匯報並取得了工作支持,探討區域經濟工作的新路子、新舉措。中央、全國人大和國家機關有關工作委員會及有關部委領導長期關注、支持中原經濟區工作,有力促進了區域經濟的發展。
中原經濟區雖然是四省交界區域十三市自發成立的經濟合作組織,但通過過去的工作,各成員市都大獲收益,今後合作的發展前景廣闊。我們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國家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為指導,以合作、發展、共贏為主題,致力在發揮承東啟西作用和產業發展優勢中盡快崛起,打造重要的內陸經濟增長極,實現區域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一)建立加強合作的組織協調機制。
為了進一步推動中原經濟區的經濟合作,使之更富有成效,就必須使已有的合作機制制度化,並有時間上的連續性,這樣才能使區域經濟合作得到更快發展。一是健全完善政府層面的組織協調機制。在每年的年會、每半年的政府秘書長會議基礎上,還應加強各成員市政府部門的雙邊、多邊合作與交流,發改、商務、統計、文化、交通、旅遊等要加強經常性的溝通聯系,實現信息共享,相互借鑒,共同提高。二是建立健全民間層次的協調機制。通過建立民間團體、行業協會、專業組織的定期交流制度,大力推進民間的交流與合作。三是建立研究層面的協調機制。由十三市科研院所、大專院校、研究部門的專家學者以論壇、研討會、座談會的形式,對成員市加強溝通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有關戰略問題進行研究探討。
(二)增創優勢,積極爭取國家政策支持。
今年以來,國家先後出台了《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關於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等重大區域經濟戰略規劃,這充分表明活力頻現的區域經濟正成為提振中國經濟的強大力量。中原經濟區作為中部乃至全國較早成立的區域經濟組織,要及早動手,組織力量研究應對國家部署新一輪區域規劃這一歷史機遇的具體措施,創造條件爭取國家政策的支持。當前,要重點研究打破行政分割和地區封鎖,在區域內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商品和要素市場問題;研究產業政策、對外開放與招商引資政策的協調問題;研究產業分工協作與企業集團跨省兼並重組中出現的問題;中原經濟區城市群的構建與推進城市化問題;重大經濟建設項目的擺布及基礎設施建設的共建共享問題;十三市協調一致,共同爭取國家扶持政策問題。同時,積極對外向上開展推介活動,介紹中原經濟區的優勢,爭取國家在經濟布局方面將中原經濟區作為一個重要板塊來安排,力爭國家層面的支柱產業擺布到中原經濟區。
(三)制定區域性優惠政策,打響中原品牌。
由於十三市分別隸屬於四個省,受行政區劃因素的影響,相互間合作的深度有待進一步增強。因此,有必要制定一些利於開展區域經濟協作的區域性優惠政策。一是區域性產業政策。用產業政策引導區域產業協調,合理配置資源,避免重復建設,優化區內產業結構。二是制定適應經濟規律的投融資政策,確保區域性重點交通、能源、通訊等基礎設施項目的資金來源。三是利用外資政策上要參照國際慣例,制訂出台有利於國際經濟組織、跨國公司在區域內投資的政策措施,推動中原經濟區的迅速發展。
(四)加強協作,發揮整體優勢。
區域經濟合作的最終目的是建立統一、開放、暢通的大市場體系,形成真正意義上的物流、人流、資金流,實現區域內資源的合理配置。中原經濟區距離這一目標還有一定差距,需要在今後的工作中,進一步深化區域經濟協作,擴大合作范圍。一是要加強區域統籌規劃和協調。突破行政區劃的界限,充分利用產業上各有所長的差異,實現優勢互補。二是推進和參與四省邊境的經濟協作。利用處於四省交界區域這一區位優勢,大力促進邊境貿易,有計劃有步驟地建立若干個商品交易市場、集貿市場和區域性現代物流中心。三是加強政府的主導作用。重點提供良好的投資環境和基礎設施,減少地區間、行業間、所有制間經貿發展和企業聯合的障礙,推動資源、生產要素在地區間自由流動與優化配置。四是加強企業間的協作,推進企業在本區域內按照優化組合生產要素的原則開展各種形式的經濟技術協作,鼓勵企業強強聯合,組建區域性企業集團,培育區域領軍企業,打造中原行業品牌。
中原經濟區區位得天獨厚,自然稟賦優良,文化底蘊深厚,合作交流廣泛,社會聯系緊密,區域協作發展氛圍良好,具有進一步加快一體化發展的綜合優勢和巨大潛力。我們將共同正視影響區域協作發展的現實因素,進一步按照統籌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原則,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爭取國家和有關部委、各省政府的指導和支持,主動學習借鑒兄弟經濟區的先進經驗,高效組織協調,密切多元合作,全力推進中原經濟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建設中原經濟區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從全國區域大格局來說,中原經濟區的建設將使全國區域發展的布局更加合理、更加全面。民建中央完全支持中原經濟區的建設,下一步將通過進一步的工作共同促成中原經濟區上升至國家戰略層面。
在建設中原經濟區過程中,首先要特別注意區域內各地的共同性和互補性,要注重發揮各自優勢,同時又要注意彼此間的互補互融,這樣才能相互促進,共贏發展。其次,在發展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打破行政區劃對區域經濟發展的約束和限制。現在有一些經濟區存在的明顯問題就是還不能很好地建立區域內統一的市場,統一的規劃。第三,在建設中原經濟區過程中,一定要從本地區實際出發。要找出薄弱環節,找准優勢特點,准確定位支撐產業的發展方向,走出一條符合實際的具有本地區特色的發展之路。第四,要走出一條創新的道路。河南農產品資源豐富,又是文化大省,有著厚重的文化底蘊,河南還有勞動力、交通、區位等諸多優勢,怎樣發揮這些優勢,走出一條創新的發展之路,需要認真研究。從我國發展情況看,許多地方在發展經濟過程中存在創新不夠的問題,事實上我國現在一些產業的基礎很好,已經具備了做大做強的實力,要著眼未來,考慮怎麼把它發展壯大,創出我們自己的民族品牌。
四、推進區域經濟發展的建議
(一)國家應把重視區域經濟發展落實到經濟區來。
從全國區域經濟發展的戰略高度出發,應高度重視經濟區工作。特別是對非沿海欠發達地區的經濟區、對急待加快發展的中西部經濟區更要關注支持。對多年來自發組織又實效明顯的經濟區要在國家層面正式授名,同時選定可行的、可以真正形成經濟板塊的區域,統一指導制定發展規劃,明確功能定位,指導錯位發展、聯體發展、互補發展,研究實施相應的扶持發展政策。
(二)組建高層次的經濟區指導或推進組織,以利更好地打破行政區劃阻隔。
國家和有關部委應盡快指導成立由有關領導及知名人士參加的經濟區高層協調指導組織,充分利用其社會工作關系和影響力,推動打破行政區劃,充分發揮各城市優勢,廣泛開展橫向經濟聯合,為經濟區的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三)建議國家發改委地區司能夠在涉及區域合作的重大項目中給予更多的支持,並適時地給予牽頭協調。象邯長、邯濟鐵路擴能改造項目,涉及河北、山西、山東三省,單一的依靠市級聯合爭跑,推進難度較大,需要國家發改委協調有關部委及三省、相關市。建議國家發改委對於這樣的跨區域合作的重大項目建設給予必要的支持。
(四)有的放矢地搭建發展平台,培育中心城市。
國際化、國家級的重大的經貿活動等應有針對性地向經濟區傾斜,特別是重點向區域中心城市更多安排,如定位於「四省交界區域中心城市」的邯鄲市,是中原經濟區產業基礎最雄厚、經濟總量最大、城市功能最完善的區域性中心城市,通過國家和有關部委的重點支持,一定會更好地發揮其對區域內城市的輻射和帶動作用。同時,國家和有關部委應更多地關注和統籌規劃區域性重大項目,特別是基礎設施項目,鼓勵支持和有效指導聯合申報、實施區域性交通、旅遊、能源、信息等公共服務類項目,致力資源共享,倡導和諧競爭、合作共贏,避免惡性競爭和重復建設。
(五)加強區域經濟的宣傳,增強經濟社會認知度。
國家部委應積極指導、聯系國家級媒體,特別是經濟類媒體,加強對區域經濟的宣傳報道,宣傳各經濟區發展成果,更加廣泛地研究區域經濟發展的新情況、新問題,營造合作發展氛圍,增強認知度。積極組織國家和相關機構舉辦有關區域經濟發展的會議、論壇等研討、交流活動,並支持各經濟區適時爭取自主舉辦相關活動,創造條件,抓住機遇,促進合作發展。
⑷ 安陽在哪裡,屬於哪個省份
安陽位於河南省最北部,地處山西、河北、河南三省交匯處,西臨長治,東接濮陽,北臨邯鄲,南接鶴壁、新鄉,總面積5599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525.31平方公里,中心城區建成面積110平方公里,下轄1個縣級市(林州市)、3個縣(安陽縣、內黃縣、湯陰縣)、4個市轄區(文峰區、北關區、殷都區、龍安區)、1個城鄉一體化示範區(安陽新區)、1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安陽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1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紅旗渠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共有20個鄉、49個鎮,43個街道辦事處,231個社區居委會(含林州市31個社區),2266個行政村。
(4)安陽歸哪個經濟圈怎麼發展擴展閱讀
安陽位於河南省最北端,與河北、山西兩省毗鄰,總面積5599平方公里,市區面積為543.6平方公里。轄1個縣級市(林州市),3個縣(安陽縣、內黃縣、湯陰縣),4個市轄區(文峰區、北關區、殷都區、龍安區)、1個城鄉一體化示範區(安陽新區)、1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安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1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紅旗渠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20個鄉、49個鎮,43個街道辦事處,218個社區居委會(其中林州市30個社區),2266個行政村。
截至2014年底,全市總人口443.52萬,其中居住在城鎮的人口225.75萬人、占總人口的50.9%,居住在鄉村的人口217.77萬人,占總人口49.1%;全市常住人口398萬;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792人。少數民族人口1萬餘人,有漢、回、蒙古、滿、壯、苗、藏、彝等43個民族。
安陽地勢西高東低。西部系太行山東麓,東部屬黃淮海平原,地形復雜多樣,平原、山地、丘陵、泊窪分別占總面積的53.8%、29.7%、10.8%、5.7%。安陽市地處半濕潤地區,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熱同期。1991年以來,年平均氣溫13.9℃,年平均無霜期212天,年平均降水量584.8毫米。
⑸ 網友建議安陽鶴壁合並發展,這樣建議的出發點是什麼
近幾年在網路上不斷有安陽、鶴壁合並的討論,近期討論的更是火熱。根據國家城市發展的戰略部署要求,以後大城市會越來越吃香,小城市只能淪為大城市的附屬。區域競爭越來越表現為大城市之間的競爭,拆的越碎越吃虧,所以為了實現經濟社會更好的發展,合並一些中小城市確實有必要。
只有理順了安陽鶴壁的結構,才能更好的為豫北安陽區域的發展注入更強大的動能。期待盡快破解,河南發展的深層次結構矛盾問題,釋放發展的潛力,為人民創造更便捷的生活,讓各類資源處於最佳的位置,發揮最大的效益。
⑹ 安陽歸哪管啊
歸河南管河南省安陽市 (Anyang)位於河南省最北部,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殷墟所在地、漢字之都、甲骨文之鄉、《周易》的誕生地、上古顓頊帝嚳二帝陵墓所在地、隋唐著名的瓦崗寨起義地、岳飛故里、紅旗渠精神發源地。同時也是中原經濟區重要的中心城市。
⑺ 河北省安陽市屬於哪個市
安陽市是河南省下轄的地級市。
位於河南,山西,河北三個省的交界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七大古都之一,有非常多的名勝古跡,其中最為出名殷墟和大運河衛河(永濟渠)滑縣段是世界文化遺產。
擴展材料:
安陽市的自然資源
水土資源
安陽市地表水資源貧乏,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8.67億立方米。2012年,安陽市水資源總量9.03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資源量3.72億立方米。安陽市境內共有水庫157座,總庫容4.74億立方米。[22]
礦產資源
安陽是河南省重要的礦產資源市之一,開發利用條件較好。
至2014年,安陽市已發現包括能源礦產、黑色金屬礦產、冶金輔助原料非金屬礦產、建築材料用非金屬礦產、化工原料非金屬礦產等9大類50種(含亞種)。
煤及煤層氣、鐵、熔劑灰岩、水泥灰岩、冶金用白雲岩、玻璃用石英砂岩、含鉀頁岩、霞石正長岩、水泥粘土、飾面石材、地下(熱)水等礦藏均是安陽市的優勢礦藏。其中冶金用白雲岩、含鉀砂頁岩、霞石正長岩居全河南省第一位,熔劑用灰岩、玻璃用石英岩居第三位。
煤、鐵及石灰岩已形成安陽礦業的三大支柱,霞石正長岩、含鉀頁岩是安陽的特色礦產。
⑻ 安陽,濮陽,鶴壁哪個發展的好,那個更有好的發展潛力
安陽、濮陽和鶴壁都是河南省的三個地級市,同時都在河南省的北部,但是這三個城市的差距還是比較大的,首先我們來看一下濮陽市和鶴壁這兩個城市,可以說這兩個城市之間的差距還是小一些的,因為濮陽和鶴壁無論是從地域面積,還是從人口上來看,在河南省都是比較靠後的。
同時濮陽市和鶴壁市這兩個城市的經濟實力,在河南省也是排名比較靠後的,因為人比較少,所以經濟總量也就不高,但是安陽市就不一樣了,安陽市是河南省的一個工業比較強的城市,這個城市無論是經濟總量還是人口等各個方面在河南省都是比較靠前。 像河南省有名的鋼鐵企業安鋼集團,就在今天的安陽市,可以說也為河南省的經濟做出了不少的貢獻。如果說是看城市發展潛力的話,濮陽市和鶴壁市也很難超過安陽市,畢竟安陽的人口總量在那放著呢,所以說鶴壁市。和濮陽市還是很難超越的。
安陽是河南省的重要工業基地, 地處山東、山西、河北省、河南四省毗鄰處。它是甲骨文和《周易》的故鄉, 成就了安鋼、安彩、安煙、安化、安電等龍頭企業。 紅旗渠、殷墟遺址,文字博物館、太行大峽谷,未來發展潛力很大。
濮陽得名於濮水之陽。 濮陽位於河南省的最東北,西面和北面分別與山東菏澤、河北邯鄲交界,西鄰安陽和鶴壁,南接新鄉。 有「中華龍鄉」美譽,主要礦藏有石油、天然氣、煤炭、鐵、鋁等。 是 省重點石化基地,擁有中原油田等國家石化基地。 濮陽又被稱為「雜技之鄉」。
鶴壁市位於河南省北部,位於淇水之濱,太行山東麓,因世傳「雙鶴棲於南山峭壁」而得名。 是豫北城市群的中心,又是晉冀魯豫四省十市經濟協作區的中心,承東啟西、聯南接北,潛力無限。
據說有意向建立安陽―濮陽―鶴壁經濟圈,經濟戰略協作區,共同發展。
希望鶴壁吧,雖然大學在安陽一普通的二本就讀,但是工作依然考到了鶴壁,非常不易,且家庭安在了鶴壁……噗~所以還是覺得鶴壁不錯,首先環境方面,人口方面等都是優勢,不喜歡擁擠熱鬧臟兮兮的城市……嘿嘿祝福鶴壁 祝福我的家庭和所有朋友們,狗年大吉!
只是在網路上查到了相關信息
濮陽地區位於河南省的最東北部,西面和北面分別與山東菏澤、河北邯鄲交界,西鄰安陽和鶴壁,南接新鄉。是河南省向東開放、對接山東半島城市群的橋頭堡。
安陽位於河南省的最北部,素有河南「北大門」之稱,八大古都之一,豫北地區的區域性中心城市。該市北接河北邯鄲,西鄰山西長治,東臨濮陽,南鄰鶴壁和新鄉。
鶴壁位於河南省豫北地區,是豫北地區空氣和環境質量最好的城市之一,該市,西、北、東三面被安陽市環抱,南鄰新鄉。地理位置相對安陽和濮陽靠南一些。
具體的城市發展可能需要當地人來回答會比較有信服力一些。
個人拙見,不喜勿噴。謝謝。
雖然我是一個實打實鶴壁人,但是不可承認安陽的發展潛力更大一點。首先安陽市人口眾多,地方又大。給發展帶來了豐富的勞動力以及土地資源。其次,安陽市區要比鶴壁大很多,人口也比較集中,交通也是非常的便利,比濮陽和鶴壁要更開闊。市區的規模更是讓鶴壁和濮陽拍馬也趕不上。再有,安陽市的 歷史 悠久,殷墟文化坐落於此,給安陽市披上了一層古城氛圍。這對安陽市以後的發展是有潛移默化的利處的。總之,我認為安陽有更好的發展潛力。
安陽,綜合其實還是看具體從事那個行業。我是學醫的,但是從我的角度是濮陽,濮陽人民醫院是豫北唯一個地市級三甲醫院。安陽,綜合其實還是看具體從事那個行業,我是學醫的,但是從我的角度是濮陽,濮陽人民醫院是豫北唯一個地市級三甲醫院。
鶴壁,地理中心,交通便利,三個地市的交匯處。
1.安陽
河南省一個地級市,位於河南省北部,處於京津翼城市群。
安陽同時也是國家的 歷史 名城,也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
面積:5599平方公里
人口:448萬
資源:水資源3.72億立方米,共有水庫157座。
還有煤,鐵,石灰岩等礦產資源!
安陽市 歷史 底蘊雄厚,區位條件也很好,資源也豐富,很有潛力。
2.濮陽
同樣是河南省的一個地級市,位於河南省東北部。
面積:4188平方公里
人口:394.06
資源:中原油田,是中國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
濮陽市的資源也很多,且都是重要資源。
歷史 底蘊也不錯,被譽為「中華帝都」
3.鶴壁
同樣也是河南省的地級市,位於河南省北部。
面積:2182平方公里
人口:163萬
資源:煤炭 瓦斯氣,水泥灰岩等。
資源同樣很多,三座城市不相上下, 歷史 底蘊也很強,鶴壁最早可追溯3000年前的商朝。
總結:三座城市都有濃厚的 歷史 底蘊和大量的自然資源,都很不錯。
但我更看中安陽,畢竟是中國八大古都,知名度各方面都很好,容易吸引企業和遊客。而且又處於京津冀城市群,有更多的發展資源。
不來那個城市,不知道那個城市的潛力,安陽、濮陽的人,為什麼來鶴壁買房居住了,那不是因為鶴壁房價低,是因為鶴壁屬於人類居住的地方!鶴壁房價也在8...9千一平方,恆大來了房價上漲到一萬多一平方!
安陽的發展會更好,因為安陽地處河南,山西,河北交匯處,交通四通八達,107國道從北至南,安林高速直達山西,京珠高速連接河南河北,高鐵站,雲歸鐵路,火車站,當然還有飛機場也在建設當中,而且周邊 旅遊 資源豐富,緊鄰太行山脈,周邊水庫有彰武水庫,岳城水庫,小河水庫,雙全水庫,小南海水庫,水資源豐富。
安陽是一座 歷史 文化古城名人匯集,湯陰岳飛,洹河畔旁袁世凱,曹操古墓。還有更久遠的文峰塔,殷商文化甲骨文,司母戊大方鼎,太多了說不完。。。。
⑼ 河南主要經濟區域是怎麼劃分的
《河南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規劃綱要》中將全省劃分為中原城市群、豫北地區、豫西豫西南地區和黃淮地區四個經濟區。中原城市群:是以鄭州為中心,包括洛陽、開封、新鄉、焦作、許昌、平頂山、漯河、濟源在內的城市密集區。該經濟區域位於河南省中部,各城市之間距離較近,距離中心城市鄭州大都在100公里以內。該區域內礦產資源豐富,工業門類齊全,交通便利,全省90%以上的高等院校聚集此地,區位優勢顯著,發展基礎較好。從經濟發展來看,中原城市群在河南省經濟發展中處於「龍頭」地位。豫北經濟區:豫北經濟區由安陽、鶴壁、濮陽3市組成,位於河南北部,與山西、河北和山東省相鄰。工農業基礎較好,油氣、煤炭資源比較豐富。豫西、豫西南經濟區:包括三門峽和南陽2市,位於河南西南部,與山西、陝西和湖北省相鄰。工業有一定基礎,煤炭、有色金屬資源比較豐富。黃淮經濟區:包括駐馬店、商丘、周口和信陽4市,位於河南東南部,與湖北、安徽和山東省相鄰。以平原為主,河網密布,農業發展條件優越。河南省的四個經濟區域之間的經濟總量、產業結構、工業化程度、城市化水平等各方面都存在較大差異,並且這種差距有繼續擴大的態勢,區域差異的擴大會嚴重製約河南省經濟發展整體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因此,為加快縮小區域經濟發展的差異,要堅持統籌區域協調發展。
⑽ 京津冀為什麼有安陽
京津冀城市群並沒有安陽。京津冀城市群是我國政治、文化中心,也是中國北方經濟的重要核心區,這個概念,是根據首度經濟圈發展而來的。
京津冀城市群包含了北京、天津、保定、唐山、廊坊、石家莊、秦皇島、張家口、承德、滄州、衡水、邢台、邯鄲、定州、辛集。
京津冀城市群是發動北京的輻射帶動作用,打造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別的城市群。
京津冀城市群整體定位是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別的城市群,這個群推動了區域經濟結構和空間結構,旨在探索超大城市、特大城市等人口經濟密集地區有序疏解功能,還可以有效治理大城市病的優化開發模式。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安陽是河南的地級市,這個城市曾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也是早期華夏文明的忠心之一,歷史上曾先後有商朝、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等在安陽建都,故安陽素有「七朝古都」之稱。
安陽是京津冀周邊協同發展區城市,也是一個重要區域的中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