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經濟學是怎麼定義「經濟戰爭」的
從狹義上講,它是指雙方為破壞、癱瘓或直接打擊消滅對方的軍事實力、經濟實力而採取的各種措施和行動的總和,這種經濟戰爭通常採取軍事斗爭的形式,因此又稱破壞性經濟戰爭。
㈡ 西方列強對中國進行經濟掠奪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一、西方列強對中國進行經濟掠奪的主要方式有:
1、控制中國通商口岸。列強通過與清政府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可以憑借低廉的價格,將商品傾銷到通商口岸,導致通商口岸及附近地區的手工業者破產;
2、剝奪中國關稅自主權。列強通過《南京條約》、《北京條約》等獲得的戰爭賠款,以關稅作為抵押,使我國喪失了關稅自主權,為列強的你一步經濟侵略打開了方便之門;
3、對華傾銷商品和資本輸出。通過《馬關條約》列強獲得了在華投資的權力,紛紛在華設廠,外國資本的擠壓,嚴重阻礙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4、操縱中國經濟命脈。《馬關條約》和《辛丑條約》的簽訂,使清政府背上了沉重的債務,為了償還賠款,清政府不得不舉借外債,列強趁機開設路礦利權,進而控制中國的經濟命脈。
二、西方列強簡介:
本義是在同一行列中的強者,舊時指世界上同一時期內的各個資本主義強國。如:西洋列強英國、美國、法國、德國、俄羅斯、奧地利、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荷蘭、比利時、瑞典、丹麥(以上統稱為」西方列強「)。
㈢ 經濟戰的經濟戰歷史
經濟戰 由來已久,古代戰爭中斷敵人糧秣等各種作戰物資的供應,就是經濟戰的一種方式。在近代和現代戰爭中,經濟戰更加受到重視。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美和德、意等國之間為維護和破壞大西洋交通線的斗爭,以及相互間對工業生產基地的攻擊,曾對戰爭進程產生過很大的影響。日本的1000萬噸商船在美軍打擊下,到戰爭結束時幾乎損失殆盡,致使工業原料斷絕,兵工廠無法開工,成為日本戰敗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局部戰爭,經濟斗爭的特點也非常明顯。
㈣ 請問什麼是經濟戰爭 如果一個國家經濟癱瘓了會是什麼後果
經濟戰爭分為三種 第一 貨幣戰爭,以控制貨幣匯率,操控別國經濟,進而控制國家。
第二 糧食戰爭,以糧食為要挾,先給他國造成假象糧食很充裕不值錢,當他國糧食緊缺時,在以高價賣出,以獲取高額暴利,阻礙國家發展。
第三 石油戰爭,與上面類似。
一般以戰略資源為主,要挾他國,以牟取暴利。 如果一個國家的經濟癱瘓了的話 那麼這個國家也就離亡國沒有多遠了。經濟癱瘓我說大道理你可能不懂 我就這么說吧假如你現在有一百塊錢人民幣你可以買很多的東西 但是如果國家的經濟癱瘓了 那麼 你的錢就成了廢紙。
㈤ 資本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進行經濟侵略的方式主要是什麼
資本帝國主義列強對近代中國進行經濟掠奪的主要手段:
1、控制中國通商口岸;
2、剝奪中國關稅自主權;
3、對華傾銷商品和資本輸出;
4、操縱中國經濟命脈。
拓展資料:
一.資本帝國主義入侵對中國的影響:
1、資本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的侵略首先進行了最為重要的軍事侵略。
在侵華戰爭中,外國侵略者殺害了大批中國人民並用武裝嚴重的干涉中國的內政。戰爭之後,資本帝國主義列強迫使中國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攥取在中國的經濟、政治特權,劫掠中國的財富,破壞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通過侵華戰爭帝國主義列強獲得了在中國領土上駐兵的特權。這使中國幾乎已經沒有獨立的領土主權可言。資本帝國主義向中國勒索巨額賠款,造成中國嚴重的財政危機,直接破壞和阻礙中國的經濟發展。列強在侵華戰爭中公開搶劫中國的財富,肆意破壞中國的文物和古跡。
2、資本帝國主義列強為了統治中國在政治中採取了控制中國政府,操縱中國的內政、外交等措施。
控制中國政治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把持中國海關。其中包括徵收出口關稅,管理港口,主辦郵政,涉及與外國人交涉的各種事務。中國海關的高級職員全部由外國人充任。資本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經濟侵略的方式除了強迫中國支付巨額的戰爭賠款外,主要是利用其與清政府簽訂的不平等條件賦予的特權。進一步擴大對中國的商品傾銷和資本輸出,進行掠奪和榨取,逐步把中國捲入資本主義的世界市場。關稅自主權是國家重要的經濟主權。
資本帝國主義列強逐步控制了中國海關的行政權。中國海關不僅不能起抵制外國商品傾銷保護民族經濟的作用,反而成為外國對中國進行經濟侵略的一個重要工具。帝國主義列強利用不平等條約賦予的特權。在中國獲取超額利潤,壓制中國微弱的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資本帝國主義通過操縱中國的經濟命脈來控制中國的經濟,為自身獲得最大限度的利潤。
3、帝國主義列強控制了中國的現代交通運輸業並且還控制了中國沿海和內河主要航道的航運業。
資本帝國主義的經濟侵略不僅阻礙中國民族工商業的發展,而且對中國的農業經濟也造成嚴重破壞。資本帝國主義列強的入侵使中國在經濟上喪失了獨立性。中國廣大地區特別是農村的經濟都瀕臨破產。外國帝國主義的侵略導致了近代中國經濟的落後和人民的貧困。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進行文化滲透,麻醉了中國人民的精神,摧毀了中國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資本帝國主義侵略、壓迫中國人民的過程,同時中國人也在反抗他們的侵略。為了捍衛民族生存的權利,實現民族復興,他們在長時間里進行了不屈不撓、再接再厲的英勇斗爭。
二.帝國主義的侵略給中華民族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但是中國人民得到了教育,極大地促進了中國人的思考、探索和奮起。民族危機激發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不斷地斗爭與探索使中華民族燃燒起了新的希望,標志著中華民族進一步的覺醒。
㈥ 中國古代有什麼經濟戰爭的著名例子
管仲楚國購鹿的手法。
齊桓公問管仲:「楚國是一個強國,其人民精通格鬥的技巧。我們要舉兵討伐楚國,恐怕力不從心。一個楚國就很麻煩了,以後的路該怎麼走?」管仲說:「大王您出高價購買楚國特產的鹿吧。這一招准管用。」齊桓公於是在與楚國交接的邊境上設立了一座小城,並派人到楚國購買活鹿。楚國活鹿的價格為八萬錢一頭,管仲讓齊桓公派中大夫王邑帶了二千萬錢去楚國大肆搜購。楚王聽說了這件事情,對其宰相說:「金錢,是人都喜歡的,也是國家賴以生存的東西。而鹿,不過是禽獸而已,楚國多的是,即使都不要也無所謂。現在齊國出那麼多錢來買我們不需要的東西,這是我們楚國的福氣啊!老天讓齊國這個傻冒來便宜我們,太好了!趕快發布命令,讓老百姓趕緊捕捉活鹿,盡快把齊國手上的錢換過來!」
為炒作這一事件,管仲還煞有介事地對來自楚國的官方采購商人說:「你能給我弄來二十頭活鹿,我就賞賜你黃金百斤;弄來二百頭,你就可以拿到千斤黃金了。楚國就算不向老百姓征稅,財用也夠了。」於是楚國上下都轟動了:無論官方還是民間,無論男女老少,全都來勁了,頗有點「全民炒股(或炒房)」的意味。老百姓都放下手頭的農活,漫山遍野地去捕捉活鹿。這個時候,管仲讓大臣隰朋悄悄地在齊、楚兩國的民間收購並囤積糧食:楚國靠賣活鹿賺的錢,比往常多了五倍;齊國收購囤積的余糧,也比往常多了五倍。
於是,管仲對齊桓公說:「好了,這下我們可以安心去攻打楚國了!」齊桓公問:「為什麼?」管仲回答:「楚國拿了比往常多五倍的錢,卻誤了農時,糧食又不可能幾個月時間就可以收割的,楚國到時候一定會去收購糧食的。到時候我們封鎖邊境就行了。」齊桓公恍然,於是下令封閉與楚國的邊境。結果楚國的米價瘋漲,楚王派人四處買米,都被齊國截斷,逃往齊國的楚國難民多達本國人口的十分之四。楚國元氣大傷,三年後向齊國屈服。
㈦ 中國如何與美國打經濟戰
中國與美國一直在貿易,但沒有到成為」經濟戰」的程度。中國一直處於貿易順差,美國是貿易逆差。
相關參考:
幾年來,美國對中國的所做所為,特別最近美國的信用評級機構惠譽和穆迪相繼下調了中國評級,炒作中國地方政府債務,再加上近來美國對日本向市場大量放水而不加以制止,還操縱G20「放縱」日本打貨幣戰,美國財長傑克?盧更是無視中國所取得的改革成就和所做的妥協,公開點名中國「干預匯市」,以此來壓迫人民幣升值。美國這樣的做法,讓我覺得無論是軍事上還是經濟上,我們都應該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在表面和平穩定的世界裡,美國正在策劃和正在實施著一個驚天的陰謀,那就是發動一場針對中國的經濟戰,目的是消滅所有能挑戰其霸權的國家,軍事上重返亞太戰略也只是為其發動這場經濟戰服務,而不是真正的與中國真刀真槍大幹一場,這樣代價太大,這不是美國的目的,他真正的目的是運用其綜合實力上的優勢,用非軍事方式(也就是經濟戰爭)來打垮和瓦解中國,使中國再也無力挑戰其霸權。
其實這種方式,美國已經對曾經威脅其霸權地位的國家用過幾次,美國每次發動經濟戰爭都以勝利而告終,從而使其世界霸權得以延續。第一次經濟戰爭的對手是日本,美國利用盟主地位,用一個「廣場協議」迫使日元急速升值,迅速刺破了日本房地產市場這個大泡沫,並沉重打擊了以出口為導向的日本經濟,最終使日本經濟一敗塗地,從此成為日本失去的二十年,徹底成為了美國的走狗;第二次經濟戰爭的對手是前蘇聯,美國利用其強大的經濟實力,誘使前蘇聯與其進行軍備競賽,最終用經濟拖垮了落入其圈套的前蘇聯,使前蘇聯最終解體分裂成十幾個國家,成為了二流國家再也無力挑戰其世界霸權;第三次經濟戰爭的對手是歐盟,由於美國不願看到一個統一強大的歐洲出現,威脅其世界霸權,美國就利用其控制的信用評級機構和國際炒家,對歐洲各國痛下殺手,現在幾年過去了,歐洲還是無法走出危機,甚至面臨解體威脅,這樣歐洲也就無法實現一體化,更無法挑戰美國的世界霸權。以上這幾個就是經濟戰爭的典型戰例,都是沒有硝煙的戰爭,但它的威力卻遠勝常規戰爭,也都做到了「不戰而屈人之兵」,都是綜合實力更強大的美國取得了最終勝利。如今,放眼世界,能對美國發出挑戰的國家就暫時只有正在崛起的中國了。這第四次經濟戰爭很明顯就是要對中國下手了,因為現在從實力上也只有中國能挑戰其霸權地位,對這點我們應該有清醒的認識。
從前面的例子可以看出,為了維護其霸權,美國是不管你是不是其盟友,都不會手軟,一樣會痛下殺手。由於中國與前面那些對手有所不同,所以只用一種手段,無法打垮中國。況且中國也從前面經濟戰中吸取了教訓,在匯率上,中國怕步日本後塵,始終沒有屈服,中國也不是美國的跟班,所以無法迫使中國簽訂任何人民幣升值的協議;在軍事上,有了前蘇聯的滅亡教訓,中國也不上美國人的當,始終按照自己的步驟來發展軍事,不與美國進行軍備競賽;不過在貨幣政策上,中國無法奈何得了美國,因為美國有美元霸權,在這方面中國吃了很大的虧,損失巨大,但也無力反擊,眼睜睜的看著自己辛辛苦苦賺來的美元無情縮水,這就是美元霸權的威力。
現在美國正在利用其世界霸權,在極力打壓全球反對力量的同時大力扶持安倍政權,對日本政府日益右傾化視而不見。在軍事方面,以美日同盟為基礎,暗中支持日本軍事現代化進程,企圖以日本為先鋒通過製造緊張局勢來牽制中國的發展;在經濟方面,美國公開支持日本的「安倍經濟學」,用扶持日本經濟的方式來打擊中國經濟,甚至放出風來說「安倍經濟學」的失敗會危害世界經濟。於是在這一戰略的支配下,美國操縱歐盟和日本向市場大量放水,大量搜括中國和世界其他新興經濟體的財富。這樣一來,也變相迫使人民幣升值,最近四天人民幣的升值幅度等於去年一年的升幅,從而促使大量熱錢流入中國,據統計,近兩個月來熱錢流入中國的金額高達萬億元,而且是直奔已成泡沫的房地產市場,繼續吹大房地產這個大泡沫直到其破滅。顯然這些錢不是為利而來,是懷有其他目的的,因為中國的房地產已成泡沫,隨時都有可能破掉,這是全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情,那些逐利資本沒那麼笨,在此敏感時刻進入中國房地產市場。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服務於美國對中國進行的經濟戰,企圖內外夾擊在經濟上擊垮中國。除此之外,美國還利用重返亞太戰略,不斷在中國周邊煸風點火,南海爭端、東海爭端和朝核問題都有美國的身影,目的是破壞中國周邊的和平環境,使中國忙於應付,以此來擾亂中國經濟建設,這也是為其經濟戰服務。只要中國經濟垮了,社會就會不穩,就會發生動亂,中國也會由此象前蘇聯那樣解體成幾個或者更多的國家。這樣,中國的問題就象安倍此前向外宣稱的那樣,不用戰爭就解決了。然而,未來會如美日所設想的那樣發展嗎?我想事實終將會給美日開一玩笑,他們的霸權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一天天的的減少,直到最後的終結。
根據目前的國際形勢來分析,雖然地球足夠大,但在美國的眼裡卻容不下一個能挑戰其世界霸權的國家存在,用我們中國話來說就是「一山不能容二虎」。我們可以看到美國的戰略意圖應該是這樣的:覺得多年來對中國的和平滲透和多年來在中國國內所培植的親西方勢力已成氣候,資本主義憲政已深入人心,至少中國人現在在思想上已有點混亂了,共產主義信仰在執政黨內部也有所動搖,現在是對中國實施最後一擊的時候了。於是,對華經濟戰可以明目張膽公開實施,不用再象過去那樣暗地裡進行了,所以,在貨幣政策上利用美日歐金融霸權,操縱日歐向市場大量注水,讓熱錢大量流入中國,迫使中國發生通貨膨脹,產生資產泡沫;然後再全面圍剿人民幣(這是現在正在進行的戰略),壓迫人民幣加速升值,進而掠奪中國改革開放幾十年所形成的財富,這就是我們現在所看見人民幣對內貶值而對外卻升值的怪現象了;最後再利用其控制的信用評級機構和國際炒家聯合對中國痛下殺手,迅速撤出前面進入中國的熱錢,引發中國貨幣、匯率雙重危機,直到發生經濟危機,從而刺破中國的大泡沫,最終擊垮中國經濟。進而引發嚴重的社會危機,導致社會動盪,為最終解體中國埋下伏筆。如果這樣還不行,就再利用其軍事霸權在中國的周邊製造緊張局面,引發經濟混亂,直到把中國經濟搞垮(美國重返亞太戰略就是為這一戰略服務的,並不是為了要和中國決一死戰,這不符合美國利益)。
㈧ 經濟戰的經濟戰內容
經濟戰的主要內容有兩個方面,一是削弱對方的經濟基礎,遲滯其經濟發展,打擊其經濟補給;二是保護己方的經濟,加速動員和發展本國經濟,保障軍隊的物資供應。其根本目的是給敵方造成經濟恐慌,動搖其進行戰爭的物質基礎,使敵人的經濟陷於崩潰,以便戰而勝之。進行經濟戰的手段和方式很多,如:進行經濟偵察,搜集經濟情報,襲擊敵國的工礦企業、軍工廠、科研機構和經濟中心等重要經濟目標;破壞敵國的鐵路、公路、隧道、橋梁、車站、港口和機場等交通設施和車輛、船舶和飛機等運輸工具;對敵方實行經濟封鎖,禁運戰略物資,斷絕同敵方的貿易、信貸、金融和科技等一切經濟來往,並盡可能斷絕敵國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經濟聯系;與中立國簽訂各種條約或協議,制止中立國向敵國輸出物資,並從中立國獲得所需要的物資;在國際上搶購敵方急需的物資,使之難以獲得其供應;使用武力直接奪取敵國的原材料產地、資源和經濟中心,擴大佔領區,以壯大自己的經濟實力。
提高戰時經濟生存能力是現代戰爭條件下經濟戰的一個重要方面。其措施主要有:建立必要的戰略物資儲備,保證戰時邊疆生產;合理布局生產力,避免過分集中,建立起軍民結合、平戰結合的工業體系,提高重要經濟目標的防護能力;戰時將重要的科研機構、軍工企業、倉庫、通信樞紐轉入安全地區;對交通運輸線和運輸設施進行技術改造,提高其運輸能力和防護能力;保護礦產資源,特別是軍工生產和戰爭急需的資源和原材料;保衛和扼守重要的經濟目標和地區,提高戰略後方支持戰爭的經濟潛力,進行反封鎖戰,打破敵人經濟封鎖。
㈨ 戰爭形式有哪些
形式:
1、常規作戰
2、核戰
3、特種作戰(局部作戰)
4、和平演變方式的政治戰。
5、斬首行動的直接洗腦戰術(不一定完全依賴特種作戰的方式。而且斬首的速度快。聯合國來不及制裁)
㈩ 美國 在 經濟戰爭 上 有 什麼 慣用 的 手段
最慣用的就是 經濟制裁!
比如中東那裡的,就限制人家的經濟命脈---> 石油輸出
然後想盡一切辦法,把軍隊開到你家裡去, 軍隊都進去了, 你說你還有什麼可言?
軍隊進不去的,就想辦法 圍住你, 找機會 進去, 你的經濟線都給 堵住了
現在美國不是航母多麼, 你的海上線路不是就給切斷了
很多大型集裝箱,貨物都出不去了,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