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巴馬有哪些鄉個鄉的特產有什麼
巴馬有11個鄉分別是:巴馬鎮、燕洞鄉、甲篆鄉、那社鄉、所略鄉、局桑鄉、西山鄉、平洞鄉、東山鄉、鳳凰鄉、那桃鄉、百林鄉。巴馬特產有:巴馬香豬、珍珠黃玉米、火麻油、巴馬酒、茶籽油、木薯澱粉、輝綠岩等。
Ⅱ 農村以什麼為標准
農村,相對於城市的稱謂,指農業區,有集鎮、村落,以農業產業(自然經濟和第一產業)為主,包括各種農場(包括畜牧和水產養殖場)、林場(林業生產區)、園藝和蔬菜生產等。跟人口集中的城鎮比較,農村地區人口呈散落居住。在進入工業化社會之前,社會中大部分的人口居住在農村。以從事農業生產為主的農業人口居住的地區,是同城市相對應的區域,具有特定的自然景觀和社會經濟條件,也叫鄉村。 農村是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在生產力高度發達的未來社會中,城市與農村的本質差別將消失。在不同的國家、不同時期、不同地區,所規定的農村統計口徑有所不同。例如:美國,1950年以前規定,凡是人口在2500人以下的、沒有組織成自治單位的居住地就算農村;1950年以後規定,不論其是否組織成自治單位,凡人口在2500人以下或人口在每平方英里 1500人以下的地區及城市郊區都算作農村。歐洲各國一般以居住地在2000人以下者為農村。 農村2 在中國沒有直接規定「農村」這一統計指標的口徑,僅規定了「市鎮總人口」和「鄉村總人口」這兩個人口統計指標。國家統計局解釋,「市鎮總人口」指市、鎮轄區內的全部人口;「鄉村總人口」指縣(不含鎮)內全部人口。其中,「市」是指經國家規定成立「市」建制的城市;「鎮」是指經省、自治區、直轄市批準的鎮。1984年規定,凡縣級地方國家機關所在地,或總人口在2萬人以下的鄉,鄉政府駐地非農業人口超過2000人的,或總人口在2萬人以上的鄉,鄉政府駐地非農業人口佔全鄉人口10%以上的,均可建鎮。
Ⅲ 廣西的區域特徵及農業生產情況
廣西壯族自治區是一個沿海的省級行政區,位於中國南部邊疆,簡稱桂。南瀕北部灣,北、東、西三面分別與貴州、湖南、廣東、 雲南等省相鄰。西南與越南毗鄰,陸界國境線637公里。大陸海岸線長1595公里,島嶼697座,島嶼海岸線長604.5公里。全區陸地面積23.666萬平方公里,轄8地區、5地級市、7縣級市、63縣、13自治縣。是中國5個少數民族自治區之一。南邊沿中國南海的北部灣,西南與越南交接。陸地面積23.67萬平方公里,是中國西南內陸連接沿海地區的樞紐。廣西在中國全方位開放以及在大西南聯合開放開發中佔有戰略地位和主導作用。廣西還是中國唯一具有沿海、沿江、沿邊優勢的少數民族自治區 廣西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主要特徵是夏天時間長、氣溫較高、降水多,冬天時間短、天氣乾暖。年平均氣溫21.1℃。最熱月是7月,月均氣溫23—29℃;最冷月為1月,月均氣溫6—14℃之間。年日照時數1396小時。≥10℃年積溫達5000—8300℃,持續日數270—340天。年均降雨量在1835毫米。桂南防城、桂中金秀—昭平、桂東北的桂林和桂西北的融安為多雨中心,年降雨量均在1900毫米以上。桂西左、右江谷地和桂中盆地是主要旱區,年降雨量僅為1100—1200毫米。 2003年末,廣西總人口4857萬人,居各省區市第10位,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205人,比全國平均多70人。在總人口中,城鎮人口1411萬人,佔29.1%;農村人口佔70.9%。 廣西是我國5個民族自治區之一。世居有壯族、漢族、瑤族、苗族、侗族、仫佬族、毛南族、回族、京族、彝族、水族、仡佬[族/url]等12個主要民族,另有25個其他少數民族成分。漢族人口約3000萬人,佔全區總人口的61.6%;少數民族人口1800多萬人,佔38.4%。其中壯族人口1500多萬人,佔全區少數民族人口的85.7%。 廣西共設14個地級市;設109個縣(市、區),其中7個縣級市,57個縣,12個民族自治縣,33個市轄區;基層設748個鎮,515個鄉,61個民族鄉。 地級市:南寧市(首府) 柳州市 桂林市 梧州市 北海市 崇左市 來賓市 賀州市 玉林市 百色市 河池市 欽州市 防城港市 貴港市 縣級市:岑溪市(屬梧州)、憑祥市(屬崇左)、合山市(屬來賓)、北流市(屬玉林)、宜州市(屬河池)、東興市(屬防城港)、桂平市(貴港代 (一)自然景觀 1.峰林景觀 廣西的峰林是發育完美的熱帶岩溶地貌的典型代表。它們平地拔起,氣勢超群,造形奇特。形態最典型、風景最秀美的是桂林、陽朔一帶的石灰岩峰林,曾被明代旅行家徐霞客譽為"碧蓮玉筍世界"。此外,在桂東北、桂中、桂東南、桂西等地也隨處可見石灰岩峰林。 2.岩溶洞穴 廣西洞穴眾多且景觀優美,素有"無山不洞,無洞不奇"之稱。據統計廣西溶洞約有10萬個。在瑰麗多姿的溶洞里,石乳、石筍、石幔、石柱、石花、石蓮、石林等琳琅滿目,美不勝收。比較著名的有旱洞型的桂林的蘆笛岩、七星岩,柳州的都樂岩,武鳴的伊嶺岩,北流的色漏洞、玉林龍泉洞等;有水洞型的桂林冠岩、荔浦豐魚岩、灌陽龍宮、鍾山碧水岩、馬山金倫洞等以及考古陳列型的桂林甑皮岩(是中國有代表性的新石器時代古人類洞穴遺址)和龍隱岩(存有唐代至清代摩崖石刻200多件),柳州白蓮洞(中國史前人類文化的重要遺址)等。 3.山地景觀 廣西海拔高於1,500米的山峰有數十座,大多山體雄偉,氣勢磅礴,林木蔥郁,景色優美,動植物資源豐富,適於科學考察遠足攀登。如貓兒山、大瑤山、大明山、元寶山等 4.河湖水景 廣西河流眾多,清澈娟秀,在地域上多與奇峰相配,形成一派山環水繞,山水相依的秀麗景色。除舉世聞名的灕江外,景色優美的還有融水的貝江、資源的資江、宜山的下規河、大新的黑水河、崇左的左江、寧明的明江等。湖泊風景多以較大的湖泊或水面為主景,湖岸的山丘、原野和農家村舍、田園風光或城市風貌等為襯景而組成。如桂林的榕湖、杉湖,南寧的南湖,柳州的龍潭,貴港的東湖,陸川的龍珠湖等。此外,廣西還有不少水質優良、水面寬闊、群山環抱、湖光山色十分秀美的水庫,如靈川青獅潭、百色澄碧河、富川龜石、邕寧大王灘、合浦洪湖江、玉林寒山等水庫。 5.瀑布景觀 位於中越交界的歸春河上游的德天瀑布聞名遐邇,其瀑面寬100多米,高約80米,呈三疊狀飛瀉而下,水聲轟鳴,勢若奔馬,非常壯觀。其他著名的瀑布還有資源的寶鼎瀑布、隆林的冷水瀑布、靖西的三送嶺瀑布、龍州的響水瀑布、上思的應天府瀑布等。 6.泉流景觀 在八桂大地上,泉流眾多,分布廣。冷、熱、溫、沸四泉均有,其中分布最廣的是溫泉。比較著名的有龍勝溫泉、陸川溫泉、象州溫泉、全州炎井溫泉、平樂仙家溫泉。這些溫泉流量大,水溫適宜,含多種有益人體的礦物質,四周風景宜人,是度假、療養、休閑的好去處。 7.濱海景觀 廣西的海岸線長達1,595公里,島嶼眾多,海水清澈,沙灘潔凈平緩,濱海風光十分誘人。其中最著名的有北海的銀灘,10公里長灘,沙自灘緩,風輕細浪,陽光明媚,是國際、國內遊客嚮往的"三S"(陽光、沙灘、海水)旅遊熱點;還有"大、小蓬萊"之稱的潿洲、斜陽島嶼風光,兩島均有古火山遺址;北海還有觀濤日出勝地之稱的冠頭嶺。欽州的龍門七十二涇,以72條水道環繞100多個島嶼,泛舟其間,猶如進入學宮,別具一格,引人入勝。此外,還有江山月亮灣和大平坡、東興澫尾金灘等。 (二)人文景觀 1.文物古跡和革命紀念地 廣西歷史悠久,古人類、古建築、古文化遺址、古水利工程、石刻、墓葬等古文物及革命斗爭紀念遺址眾多。經國務院和自治區政府頒發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就有140餘處。比較著名的有年代久遠的柳州白蓮洞、桂林的甑皮岩、南寧豹子頭等古人類遺址,興安靈渠等古水利工程,寧明花山壁畫,著名的古建築有桂林王城、容縣真武閣、柳州柳侯祠、興安嚴關、恭城的文廟、合浦的大士閣等。近現代的一些革命活動紀念地,如太平天國的發祥地一一桂平金田鎮、百色紅七軍軍部、龍州紅八軍軍部舊址、欽州劉永福故居、李宗仁故居、抗戰時期的八路軍駐桂林辦事處等都具有考察、參觀和瞻仰的價值。 2.民族風情 廣西是以壯族為主體的多種少數民族聚居的少數民族自治區,他們各自的語言、服飾、建築物、生活習慣、風土人情、喜慶節日、民間藝術、工藝特產、烹調技術等,構成了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為民族風情觀光旅遊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如壯族的三月三歌節、瑤族的達努節和盤王節、苗族的踩花山、仫佬族的走坡節、侗族的花炮節,以及別有風味的打油茶等,都充滿著濃郁的民族風情,吸引著人們去觀光。 3.現代建築群體和園林藝術 40多年來,廣西的城市建設已打下良好的基礎。新的建築群、道路、橋梁、園林綠化等都有很大成績。 廣西的園林各具特色,南寧市的公園、植物園以南亞熱帶風光為特色,桂林、柳州的公園多以中亞熱帶風格為主體,因地制宜,利用當地自然景觀(如岩溶景觀、水體景觀等)和古建築構成各具特色的園林藝術。近幾年建設的柳州龍潭公園,以自然景觀為襯托,集廣西少數民族的建築形成於一體,頗具特色。 (三)風景名勝區 目前,廣西共有3處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即灕江風景名勝區、桂平西山風景名勝區、寧明花山風景名勝區。還擁有隆安龍虎山風景名勝區、貴港南山一東湖風景名勝區、百色澄碧問風景名勝區、陸川謝魯山莊風景名勝區、三江的林溪一八江風景名勝區、鹿寨的香橋岩風景名勝區、北流的勾漏洞風景名勝區、容縣的都嶠山一真武閣風景名勝區等29處自治區級風景名勝區。有7處國家級歷史文物保護單位,即桂平的太平天國金田起義舊址、容縣經略台真武閣、三江的程陽風雨橋、合浦縣的大士閣、寧明的花山崖壁畫、興安縣的靈渠、中國工農紅軍紅七軍司令部及紅八軍司令部右江革命軍事委員會舊址。另有220處自治區級歷史文物保護單位,有11個國家級森林公園,即北海的冠頭嶺國家森林公園、桂林國家森林公園、南寧良鳳江國家森林公園、三門江國家森林公園、桂平龍潭國家森林公園、龍勝溫泉國家森林公園、上思和防城的十萬大山國家森林公園、元寶山國家森林公園、八角寨國家森林公園、姑婆山國家森林公園、大桂山國家森林公園。有1個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即北海銀灘旅遊度假區。 廣西是礦產資源富集區,素有"有色金屬之鄉"的稱號,發現的礦種近百種。其中,銦儲量雄居世界之冠,比世界其他國儲量的總和還多,錳、錫礦儲量均佔全國總儲量的1/3。 廣西礦產種類多,儲量大,分布較集中,開發前景廣闊。發現的礦產近百種,探明儲量的70種。其中儲量居全國前10位的有53種,居全國首位的錳、錫、砷、膨潤土等14種,列全國第2~6位的有釩、鎢、鋅、銻、銀、鋁、滑石、重晶石等25種。此外,天然氣、石油資源也有開發前景。 廣西的河流多,落差大,水流急,水力資源開發的潛力很大。 (一)水資源總量 廣西為全國水資源豐富的省區。水資源主要來源於河川徑流和入境河流,河川徑流包含地表水和地下水排泄量,河川徑流與地下水補給量之間存在相互轉化的關系。廣西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1,880億立方米,佔全國水資源總量的7.12%,居全國第5位。入境水量為716.7億立方米。1996年廣西人均水資源量為4,138立方米,每公頃為7.2立方米,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河川徑流為23%,地下水為9.2%。 (二)水資源的分布 廣西全區流域集雨面積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共計937條,總面積為2364275平方公里,其中集雨面積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69條。主要河流分屬珠江流域西江水系,長江流域洞庭湖水系,桂南直流入海域與百都河紅河水系。 1.西江水系 西江流域主要河流有南盤江、紅水河、黔潯江、鬱江、柳江、桂江、賀江,西江流域總面積為30.49萬平方公里,其中廣西境內集水面積共計20.24萬平方公里,佔全流域集水面積的85.7%,水資源總量約占廣西水資源總量的85.5%。 南盤江。為紅水河主源,是珠江流域西江水系幹流的源頭。河長936公里,廣西境內流域面積為4,16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19.43億立方米,產水模數每平方公里為46.7萬立方米。 紅水河。自蔗香起經廣西樂業、天峨、南丹、來賓等縣,至象州縣石龍鎮與柳江匯合?河長659公里,流域集水面積為43,79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324.99億立方米,流域產水模數每平方公里為74.67萬立方米。 黔潯江。黔海、江自象州縣石龍鎮三江口,流經武宣、桂平至梧州與桂江日匯合,河長172公里,河段集水面積為21,680平方公里。產水模數每平方公里為67.9萬立方米,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147.3億立方米。 鬱江。鬱江發源於雲南廣南縣境內楊梅山,是西江流域的最大支流。流域集水面積為90,800平方公里,(含越南境內面積),其中中國境內集水面積為79,207平方公里,廣西境內集水面積為68,125平方公里。鬱江流域水資源總量為371億立方米,產水模數每平方公里為54.46萬立方米。 柳江。柳江發源於貴州省獨山縣南部里納九十九灘,上游稱都柳江,是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第二大支流。河流跨越黔湘桂3省區,流域面積為58,270平方公里,水資源總量為373.92億立方米,河流入境水量為87.4億立方米,產水模數每平方公里為89.23萬立方米,是廣西水資源較豐富的河流。桂賀江。桂江和賀江位於廣西東部地區,流域集雨面積為26,927平方公里,水資源總量為274.7億立方米。其中,桂江為182.7億立方米,賀江為92億立方米。產水模數每平方公里為102萬立方米,是廣西水資源豐富的區域之一,且降水比其他區域來得早。 一)森林資源的概況 廣西地域寬廣,加上亞熱帶季風氣候,雨量充沛,熱量豐富,有利於森林長,境內廣泛分布著多種類型的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森林資源豐富,是中國南方重要林區之一。 據1990年第五次森林資源連續清查復查及近年的復查結果,全區森林資源現狀如下:林業用地面積為1,319.57萬公頃,占廣西土地總面積的55.54%。其中:有林地面積813萬公頃,占林業用地面積的61.6%;灌木林地面積157萬公頃,佔11.9%;未成林的林地面積162萬公頃,佔12.3%;宜林地面積187萬公頃,佔14.2%。按林種分,用材林面積376.87萬公頃,占林分面積79.06%;防護林面積85.96萬公頃,佔17.94%;薪炭林面積12.96萬公頃,佔2.7%;特用林1.44萬公頃,佔0.30%。森林覆蓋率達38.2%,再加上未成林的造林地,占林業用地的87%(即綠化程度),1995年3月1日廣西被中共中央國務院授予全國造林滅荒達標的先進省(區)之一。活立木總蓄積量為25,524萬立方米。其中:林分蓄積量21,359.23萬立方米,占活立木總蓄積量的83.68%;蔬林蓄積量1,290.18萬立方米,佔5.05%;散生林蓄積量2,367.73萬立方米,佔9.28%;四旁樹蓄積量506.86萬立方米,佔1.99%。按組成樹種歸類分,杉木蓄積量3,204.47萬立方米,占活立木總蓄積量的12.55%;馬尾松(包括雲南松)蓄積量7.842.60萬立方米,佔30.73%;闊葉林蓄積量14.476.93萬立方米,佔56.77%。按林種劃分,用材林蓄積量15.365.33萬立方米,占林分蓄積量的7194%;防護林5,689.80萬立方米,佔26.54%;薪炭林106.77萬立方米,佔0.51%;特用林195.38萬立方米,佔0.91%。按優勢樹種劃分,杉木林面積79.70萬公頃,占林分面積16.63%,蓄積量2.880.37J萬立方米,占林分蓄積量的13.48%;馬尾松面積16248萬公頃,佔3398%,蓄積量6,366.25萬立方米,佔29.81%;闊葉林面積236.7萬公頃,佔49.39%,蓄積量12.112.61萬立方米,佔56.71%。 (二)主要林種資源1.天然林 廣西地處亞熱帶南部地帶,從南到北隨著緯度的升高,溫度下降,植被出現類型更替。南部屬北熱帶季節性雨林,如十萬大山林區、龍州弄崗自然保護區等為這一植被的典型分布區,以大無患子科等熱帶種原為代表;中部為南亞熱帶,以棒科植物為主的常綠闊葉林;北部為中亞熱帶,以殼斗科植物為代表的常綠葉林,以資源縣花坪林區為代表。因此,天然林以常綠闊葉林為主,其他尚有亞熱帶落葉闊葉林、亞熱帶針葉闊葉混交林、亞熱帶針葉林等。其中,亞熱帶針葉闊葉混交林僅分布於百色地區。天然闊葉林較集中連片的有九萬大山、大瑤山、海洋山、西大明山、貓兒山、富川西嶺、大明山、花坪林區、姑婆山等。 由於廣西處於亞熱帶的特定環境,生長著多種能供特殊用材的珍貴樹種,主要有可供軍工、造船用的柚木、鐵力木、格木、母生、紅椎等;供製樂器特種工藝用的檀香、小葉紅豆、蘇木等;供製特殊器材、高級傢具用的梘木、金絲李、坡壘、桃花心木、降香黃檀等。珍貴樹種全區均有分布,但以十萬大山、都陽山、龍州、寧明,以及桂中大瑤山、桂北九萬山、花坪林區、貓兒山等最為豐富。2.人工林 廣西的人工林以松、杉、桉等用材林和油桐、油茶、八角、肉桂、栲膠等經濟林為主. (1)杉木。杉木生長的立地條件,以中亞熱帶地區海拔500米~1,000米的砂頁岩山地,溫涼濕潤的地區生長最宜。杉木林主要分布在北部、西部土地山區,其優良品種主要有融水苗族自治縣白雲鄉、拱洞鄉一帶的自糠杉和四榮鄉一帶的四榮油杉等。 (2)松樹。廣西松樹分為馬尾松、雲南松兩種。馬尾松是強陽性樹種,宜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砂頁岩丘陵山地生長,廣泛分布在東部砂頁岩、花崗岩山地;雲南松樹耐干環境,廣泛分布在西部雲貴高原邊緣的樂業、天峨、西林、隆林等縣。主要優良樹種有忻城縣古蓬鬆和寧明縣桐棉松,以及引進國外濕地松等。 (3)桉樹。廣西桉樹品種很多,主要樹種有大葉校、窿緣桉、檸檬桉、細葉桉、柳桉、尾葉桉等。窿緣桉、檸檬桉、尾葉桉已大量用於造林,尤以檸檬桉為主。主要分布在太陽輻射強度大的左右江流域和桂南沿海一帶。 (4)竹子。廣西竹子主要分鞭生竹、叢生竹兩大類。鞭生竹以毛竹為主,主要分布在中亞熱帶桂林、梧州地區北部。叢生竹喜歡濕熱的環境;主要分布在南亞熱帶桂東南及桂西石山地區。 (5)經濟林。經濟林總面積約99萬公頃。其中:油料林面積58萬公頃,佔58.76%;特種經濟林面積16.8萬公頃,佔16.9%;果樹林面積20.16萬公頃,佔20.4%;其他經濟林面積3.8萬公頃,佔3.9%。主要有:①油茶。廣西主要木本食用油料樹種,主要分布在三江、融安、龍勝、昭平、荔浦、永福、鳳山、巴馬、陽朔、鹿寨、平樂、岑溪等縣。1990年面積約50萬公頃。②油桐。主要有千年桐、三年桐兩個品系,都是陽性樹種。千年桐主要分布在廣西南亞熱帶海拔400米以下土山丘陵左江流域一帶;三年桐分布較廣,主要分布在海拔700米以下低山丘陵,以紅水河、融江、右江等流域為主。1990年面積約6.24萬公頃。③八角。廣西特產之一,適生南亞熱帶海拔300米~1,000米酸性土坡,主要分布在桂西南及桂南各縣(市),1990年面積為11.52萬公頃。④肉桂。為南亞熱帶樹種,喜濕潤,主要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下低山丘陵,即海江流域和十萬大山一帶,1990年面積為2.40萬公頃。 廣西土地資源概況 (一)土地資源的類型和特徵 廣西在區域上屬雲貴高原向東南沿海丘陵過渡地帶,形成了復雜多樣的地貌類型: 1.山地 山地是廣西主要的土地資源類型。1995年末統計,海拔在400米以上的中低山山地面積為932.5萬公頃,占廣西土地面積的39.4%(其中,海拔800米以上的中山山地佔23.5%;400米~800米的低山佔15.9%)。廣西山地以山高、坡陡(坡度30°~40°)、切割深、光照少為特徵,主要分布於廣西東北和西部;在土地利用上,以林、牧業為主,是廣西水源涵養林、用材林基地和牧草地,進一步開發利用潛力大。 2.丘陵地 丘陵地海拔為200米~400米,面積為684萬公頃,約占廣西土地總面積的28.9%,是僅次於中低山以外的主要山地資源類型。其主要分布於中低山地邊緣及主幹河流兩側;以桂東南、桂南、桂中一帶較為集中。這類土地與中低山地相比,有坡度緩(坡度5°~25°)、土層厚、谷地寬、光照條件好、人類活動頻繁等特點;在利用上多宜性較突出,諸土地利用類型均有,尤以林地、旱坡草地為主,土地利用上有較大潛力。目前制約因素主要是缺水,土壤較貧瘠,生態脆弱,如利用不當,容易造成水土流失,不易恢復。 3.石山 廣西是中國主要的岩溶發育區,石山分布面積為435.4萬公頃,約佔全區土地總面積的18.4%是廣西比較特殊的土地資源類型;主要分布於桂西、桂中、桂西南、桂東北及桂西北局部地區。石山山地以山高、坡陡、植被少、土層稀薄、蓄水性差為顯著特徵,素有「九石一土」之說,是人類生活自然條件較惡劣的地區,目前廣西606萬貧困人口,136萬特困人口中的大部分就分布在這一類山地中。在土地利用上,以灌雜術和旱地為主,旱、澇頻繁,土地開發利用難度大。 4.台地 台地海拔在200米以下,面積為149.1萬公頃,約佔全區土地總面積的6.3%。主要分布於桂南、桂中、桂西南、桂東南一帶。該類土地一般地面平坦、起伏和緩、土層深厚、光照充足,是人類勞動、生活的主要區域,條件僅次於平原土地類型;在土地利用上以農業為主,是廣西旱作農業、經濟作物、果木林的主要種植區。但由於其地勢相對平原較高,往往因水源缺乏致使土地利用不夠充分。宜農荒地主要分布在這一地域內,有很大的開發潛力。 5.平原 廣西平原面積為553.8萬公頃,佔全區土地總面積的23.4%。主要有沿海、沿江的河流沖積平原及岩溶區的溶蝕平原、中低山區的山前沖積平原等。平原面積比較狹小,最大的潯江平原僅629平方公里。平原主要分布於桂南沿海、桂東南、桂中及左江河谷。平原地勢平坦、土層深厚、自然肥力高、水源充足、光照條件好,十分有利於發展農業,是目前廣西最主要的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生產基地,也是工礦居民、城鎮聚集區。土地利用相對較充分,目前大部分已開墾成水田或旱地,如鬱江一潯江沿岸平原、南流江三角洲、玉林盆地等是廣西水稻、甘廉、花生、水果等的主要生產區域。 6.水域 廣西水域面積為47.3萬公頃,約佔全區總面積的2%,以河流、水庫、湖泊、塘、泉為主。其中,集雨面積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937條,有大中小水庫4,439座,塘壩7.4萬座,是廣西漁業養殖、農業灌溉、水力發電、水上交通的主要區域,經濟效益較為顯著。 另外,廣西還擁有沿海灘塗面積1.005平方公里;淺海0米~5米水深面積1,438平方公里;5米~10米水深面積1,159平方公里;10米~15米水深面積1,206平方公里;15米~20米水深面積2,685平方公里。目前僅灘塗及0米~5米淺海得到一定的開發,進一步開發潛力大。
Ⅳ 我國農村主要經濟形式
A說法錯誤,我國農村主要的生產資料是土地,而土地屬於集體的,因此農村經濟是集體經濟,不是國有經濟,故排除;
B說法正確,我國農村主要的生產資料是土地,而土地屬於集體的,因此農村經濟是集體經濟,故入選.
C說法錯誤,混合所有制是不同所有制的聯合,而題干強調目前我國農村的主要經濟形式,故排除;
D說法錯誤,個體經濟屬於非公有制經濟形式,而目前我國農村的主要經濟形式仍然是以公有制經濟中集體經濟為主要形式,故排除.
故選:B
Ⅳ 長壽村巴馬在什麼地方。
巴馬瑤族自治縣位於廣西西北部,與百色、田陽、田東、平果、大化、東蘭、鳳山、凌雲等市縣相毗鄰。全縣轄12個鄉鎮,總面積為1971平方公里。巴馬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這里居住著壯、瑤、漢等12個民族,2003年末全縣總人口24.02萬人。全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6.81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63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23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95億元。 長壽村巴馬位於中國西南部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內陸,處於亞熱帶地區.最近,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命名巴馬為"長壽村",而稱巴馬為"生產長壽葯的地方"。在長壽村巴馬80多歲的老人需要輪流向他們的長輩——那些百歲老人甚至更高年齡的老人盡孝.常常看到五代人同住在一個屋檐下.世界衛生組織專門組織了研究小組來到這里,最後,飲食被認為是長壽村巴馬人長壽的主要原因。巴馬人主要吃糙米,玉米,甘薯,亞麻籽和南瓜等食物.從不吃精加工的碳水化合物(如精米白面),三餐以蔬菜為主,水果都是在樹上即摘即吃.這樣的飲食中卡路里,脂肪,動物性蛋白質和鹽的含量都很低,而纖維素,復合碳水化合物,植物蛋白和抗氧化物的含量又極其豐富,與科學合理的飲食結構正好相符,而且巴馬四面環山,與外界隔離,沒有汽車,工廠,超市以及快餐店,人們每天還是用牛在梯田上耕種,盤陽河水清澈,純凈,空氣非常新鮮。
Ⅵ 廣西巴馬縣,旅遊,氣候,經濟,交通,怎麼樣
巴馬瑤族自治縣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西北部,與百色、田陽、田東、平果、大化、東蘭、鳳山、凌雲等市縣相毗鄰,全縣總面積1971平方公里,人口23.8萬,現轄12個鄉鎮,境內居住有瑤、壯、漢等12個民族。是世界五大長壽之鄉中百歲老人分布率最高的地區,被譽為「世界長壽之鄉·中國人類聖地」。
巴馬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境內山多地少,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土地對於當地農民顯得萬分珍貴和珍惜。巴馬的山最高處海拔1216米,最低處221米,一般在600至800米之間,境內盤陽河由北向南悠然而下將巴馬一分為二,更是巴馬境內石山區和土山區的界河。巴馬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20.4℃,年無霜期337天以上,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晝夜均小有溫差,人居自然環境和氣候條件十分宜人,風秀、谷幽、氣香、水甘是對這里綠色大自然恰到好處的概括。特別是這里的空氣十分的清新,被譽為天然氧吧,世外桃源。這里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一般為每立方厘米2500個,盤陽河谷及一些長壽村屯竟高達3萬多個 ,是首都北京的100至750倍。
巴馬是革命老區,是右江革命根據地的中心腹地。20世紀二三十年代初,鄧小平、張雲逸、韋拔群等老一輩革命家,曾在這里領導和指揮如火如荼的革命斗爭,著名的盤陽起義、萬崗起義和停歲阻擊戰就在這里打響。
雖然巴馬境內山多地少,人民生活、生產條件還較困難,但少有而宜人的自然因素令這里物華天寶,人傑地靈,這里有一個叫「巴盤屯」的小村,村裡515人中,百歲老人就有七人,是聯合國評定壽鄉標準的200倍,人稱這里為「長壽聖殿」,更為特別的是這里的每戶人家都基本出一個教師,故此人們又將巴盤屯稱為秀才村。以前這里的孩子長到10歲才去上學,上了中學才能看到電視,頭腦發育的階段眼裡看到的都是險山、秀水、奇石,看不到污染本性的東西,但他們聰明,智商高,這么一個小村建國以來為國家培養輸送了大中專生63名,其中博士生兩名,研究生兩名,目前有兩名正在國外深造,無論從上著名大學的人口比率,還是從接受教育的時間條件來看,恐怕也是一些大城市望塵莫及的。
在這塊神秘的土地上,獨特的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巴馬壽鄉探秘游已列為廣西十大旅遊精品線路之一,境內有桃花源般令人難以忘懷的盤陽河秀麗風光,有被英國探險隊稱之為天下第一洞的百么洞、有令人如夢如幻般經歷三晝夜的祈壽宮(百鳥岩)水上溶洞;還有美如西湖的賜福湖風光、弄友原始森林、龍洪田園風光、龍洪天然八卦景觀、東山瑤族風情、瑤族競技大觀及好龍天坑等旅遊資源。
長壽之鄉這神秘而特殊的水土還繁育了眾多珍貴土特產,其中巴馬香豬、火麻、紅粳米、珍珠黃玉米、茶籽油、板粟、黑麻山羊、蛤蚧、油魚、巴蕉竽粉絲等便是典型代表,由於它們均生長於獨特、封閉、無污染的自然環境中,被國際自然醫學會推薦為「綠色長壽食品」,特別是「巴馬香豬」曾是明、清時代宮庭貢品,十分名貴,巴馬因此被國家命名為「中國香豬之鄉」。巴馬是桂西茶油主要產地之一,現有油茶林26萬多畝。目前已開發生產的長壽系列食品有蛤蚧大力神酒、巴馬春、巴馬玉液,茶籽火麻調合油、精煉茶油、玉米香酥、玉米糊、旱藕粉絲。礦產資源主要有鈦、硅、錳、銻、鐵、金、輝綠岩、水晶、滑石、大理石、方解石、玻璃礦、雲母礦等。此外,瑤族善射,百步穿揚,全國的許多射弩冠軍就出生在巴馬的東山鄉,故巴馬還有「中國射弩之鄉」以及與周邊縣共同組成的「世界銅鼓之鄉」等殊榮。
巴馬的基礎設施建設迅速發展。公路四通八達,縣城位於國道323線和省道322線的交匯處,是桂西通往桂東南沿海地區和大西南地區的咽喉要地,距南昆鐵路70公里。可從田陽、田東、大化三條線路通往首府南寧。城市服務功能日趨完善,水、電、路、通訊等均較便利,銀行、保險、商業、學校、醫院、廣播電視、電腦網路等均已配套。
巴馬作為國家西部大開發地區的一部分,在享受國家特殊扶持政策的同時,已經出台一系列有自治縣特色的,更加寬松的適應西部開發的投資優惠政策。神奇美麗的壽鄉正在借西部大開發的東風,敝開胸懷,熱忱歡迎國內外各界人士前來投資興業、洽淡貿易、旅遊觀光、休閑度假,共創壽鄉輝煌、共享長壽之樂,為您添福增壽!
參考資料:http://gx.people.com.cn/gx/bamaxian/index.htm
Ⅶ 廣西巴馬縣為什麼貧窮 巴馬縣貧困現狀是什麼
巴馬縣相對廣西很多縣不貧窮,比隔壁鳳山就好得多
已經在
貧困縣摘帽名單中
縣城不用說,長壽村,坡月一代的養生的候鳥人那麼多,旅遊接待和蓋房來出租不說,
賣烤乳豬,火麻製品這些收入可觀,很多農民家房子都蓋了好幾層,以後還會規劃改建成
度假村
Ⅷ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是以什麼為單位的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是指原人民公社(現在的鄉、鎮)、生產大隊(現在的村)、生產隊(現在的村民小組)建制經過改革、改造、改組形成的合作經濟組織,還包括經濟聯合總社、經濟聯合社、經濟合作社和股份合作經濟聯合總社、股份合作經濟聯合社、股份合作社等。
我國《憲法》第八條規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實行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農村中的生產、供銷、信用、消費等各種形式的合作經濟,是社會主義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經濟。參加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勞動者,有權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經營自留地、自留山、家庭副業和飼養自留畜。
城鎮中的手工業、工業、建築業、運輸業、商業、服務業等行業的各種形式的合作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經濟。
國家保護城鄉集體經濟組織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鼓勵、指導和幫助集體經濟的發展。」
《土地管理法》第十條還規定:「
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依法屬於村農民集體所有的,由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經營、管理;已經分別屬於村內兩個以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民集體所有的,由村內各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小組經營、管理;已經屬於鄉(鎮)農民集體所有的,由鄉(鎮)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經營、管理。
」
《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三條也規定:「
國家實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制度。
農村土地承包採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的家庭承包方式,不宜採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山、荒溝、荒丘、荒灘等農村土地,可以採取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承包。
」
Ⅸ 農村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什麼
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
所謂家庭承包經營責任制,是在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的前提下,將土地的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開來,土地的所有權仍然屬於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土地的使用權則依據人口或勞動力的多少劃分給農戶承包經營。
我國農村實現家庭承包經營制度,沒有改變農村土地的集體所有制,只是改變了農村土地的經營方式,符合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規律要求,符合農業生產自身的特點,符合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現狀,也有利於推動我國的農業現代化。家庭承包經營責任制是我國農村經濟制度的基礎,也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經營方式的基礎。
家庭承包經營責任制和集體統一經營相互依存,構成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的雙層經營體制,其中,家庭承包經營是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