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是新的經濟增長點
新經濟增長點是指在經濟成長和產業結構演變過程中,能夠帶動整個國民經濟上一個新台階的新興產業或行業。
就是具有較大的市場需求和潛在的市場需求,成長性好、技術和資金密集度高,能夠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和升級,具有高技術附加值的新產品或服務。
三層含義:
1、新經濟增長點必須是產業關聯效應強的產業或行業,他具有回顧效應、前瞻效應和旁側效應,他的發展能帶動相關產業、行業和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
2、作為新經濟增長點的產業或行業,必須有旺盛的市場需求和發展潛力,成為主導的消費熱點,並由消費需求市場作為支撐,拉動生產建設和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上一個新台階。
3、新經濟增長點是隨經濟成長階段和產業結構的升級而不斷發生變化的,不是一成不變的,只有當國民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條件成熟時,某一產業或行業才會成為新經濟增長點。
Ⅱ 未來經濟新增長點在哪裡
創新,開發新技術。因為房地產的紅利已經消耗完,勞動密集低成本手工型產業逐步移到印度,越南等國家。
Ⅲ 中國經濟未來的兩大增長點是什麼
對中國經濟未來的發展情況,人們都非常關注。中國經濟還要增長和發展,要研究清楚新的增長點在哪裡。從現在來看,增長點有這兩個:
一、全方位開放
過去的開放經常講兩句話:擴大出口、吸引外資。擴大出口是利用國際市場,吸引外資是利用國際資本。當時我們剛剛改革開放,選擇這個戰略是對的。因為當時沒有國內市場,所以要利用國際市場擴大出口。過去我們窮,缺乏資本,所以要吸引外資。
中國的這個戰略差不多幾十年了,但是目前遇到一些阻力,所以中國現在必須走向全方位開放,讓別人搭我們的「便車」。這種全方位開放必然會推動全球化的進一步發展。
現在學術界把全球化分三次。第一次是在1750年-1950年,當時全球化的主要方式就是殖民,以殖民推動。二戰的結束,就標志以殖民為特徵的全球化結束了。
河北省清河縣一家新能源汽車公司的工人在電動汽車生產線上忙碌。
人工智慧——
人工智慧時代已經悄悄到來了,有人講現在是第四次工業化:前三次分別是機械化、電氣化、信息化,現在是智能化。中國將大力推動人工智慧。
高端裝備製造——
我們的高端裝備製造還有差距,許多醫療設備生產不了。為什麼有人看病非要從縣醫院往省醫院跑,因為省醫院有設備,縣醫院沒有。未來將把高端裝備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要加大發展。
這8個戰略性新興產業一旦發展起來,每年給我們帶來的GDP總量難以估量。
2.服務業
未來,服務業將成為推動中國發展的第二個重要產業。服務以人口為基礎,我們的人口接近14億人,更要大力發展。去年我們國家消費的貢獻首次超過了投資,其中重要的原因是服務業在消費中的貢獻率大幅上升。
下一步要繼續發展,把服務業分四大類:
第一類,消費服務業。包括餐飲與商貿、養老與健康;
第二類,商務服務業。包括商事服務、家庭財產管理服務、園區管理服務等等;
第三類,生產服務業。包括技術服務、設計/外包服務等等;
第四類,精神服務業。包括滿足人們精神需要的,影視、音樂、戲劇、旅遊、休閑、娛樂、文化、出版、體育等等。精神服務業去年給我們提供了13萬億,有非常大的前景。
我估計未來中國服務業領域將有許多新的增長貢獻和投資貢獻。我們國家向國際開放服務業,組建新的移民局就是圍繞這個目的。
3.現代製造業
製造業分傳統製造業和現代製造業。凡是生產私人產品的(吃穿用),都叫傳統製造業;生產公共產品的叫現代製造業。傳統製造業給我們的支撐點差不多飽和,但公共產品嚴重短缺,生產公共產品的現代製造業就逐漸上升為支撐的產業。
要大力發展現代製造業,重在五個點:第一,航空器製造與航天器製造;第二,高鐵裝備製造;第三,核電裝備製造;第四,特高壓輸電裝置;第五,現代船舶和現代海洋裝備製造。這五個要點一旦發展起來,給我們每年提供GDP總量也相當巨大。
結語
我們下一步增長的重要動力,來自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因為結構調整要產生新的支撐產業,這些產業發展的背後要求中國必須擁有技術話語權,而技術話語權將影響和帶動中國相關產業的發展。(節選,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魏傑)
Ⅳ 中國經濟的新增長點是什麼
中國經濟的轉折,即新增長點確實在於深化改革。
外生變數驅動的模式可能對中國新一輪的經濟增長的貢獻不那麼突出了,我們主要的任務是發展內生驅動。
這就要做好
1、內生技術能力的提高,從微笑曲線上看,我們要不斷完善產業結構,逐步擺脫加工工廠的局面,建立完整產業體系。在短期刺激與穩定經濟的同時,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進行結構調整,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2、內生市場需求。過去消耗過剩產能主要依靠投資,這樣的方式只會帶來更大的過剩產能,所以要轉變為依靠出口與國內消費來消化產能。
3、關鍵在於經濟結構的調整,要在加快上下功夫。
4、而現在改革的主要困境在於,政府是否肯放開權利,進一步搞市場機制,讓市場的開放程度更高,深化市場體制改革,政府只有不再一面想用市場逐利,又一面想過度干預市場,才能繼續深化。
Ⅳ 十三五時期我國將出現哪些新的經濟增長點
一是創新發展。全會提出,堅持創新發展,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創新發展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創新驅動是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要求。只有通過創新驅動,中國經濟才能實現由大到強。如果說,黨的十八大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升為國家戰略。那麼五中全會則進一步強調了創新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和基點地位。內涵也大為拓展,由過去強調的科技創新,發展為理論、制度、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創新,涉及到促進創新的體制架構、培育發展新動力、拓展發展新空間、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構建發展新體制等諸多層面。 二是協調發展。全會提出,堅持協調發展,必須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系,重點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在增強國家硬實力的同時注重提升國家軟實力。面對發展中出現的新問題新挑戰,以黨中央提出科學發展觀,五個統籌是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包括城鄉協調發展、區域協調發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人與自然協調發展、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協調發展等。五中全會堅持科學發展觀,提出協調發展理念,除了城鄉區域協調、經濟社會協調,還提出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在增強國家硬實力的同時注重提升國家軟實力。從字面看,統籌指的是統一籌劃,與兼顧相連,有主次之分,兼顧部分處於無足輕重的地位,容易被忽視,而協調指的是正確處理好各種關系,各種關系處於同等重要地位,沒有主次之分。協調發展與五個統籌相比,范圍更廣,要求更高。 三是綠色發展。全會提出,堅持綠色發展,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推進美麗中國建設。
Ⅵ 中國經濟的新增長點在哪兒
中國經濟未來存在三個增長點,這里按照有可能爆發的順序列舉如下。
第一個增長點就是民生性、公共消費型基礎建設投資。公共消費型基礎建設投資指的是直接進入未來百姓消費的、具有一定公共產品性質的基礎建設投資,包括高鐵、地鐵、城市基礎建設、防災抗災能力、農村的垃圾和水處理、空氣質量的改善、公共保障性住房的建設等等。
中國經濟的第二大經濟增長點就是已有生產能力的綠化和升級。中國的製造業從生產能力和產出量上講已經在全球名列前茅,但是各種生產設備往往是高污染、高能耗的,把這樣的產能升級為現代化、有效率的產能,需要投資,這個投資的過程將長期拉動中國的經濟增長。
中國經濟的第三大經濟增長點是居民消費。中國居民消費自從2007年以後,每年佔GDP的比重在不斷上升,根據我們的測算,目前已經上升到45%左右,但是居民消費真正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增長點,其比重超過GDP的50%,恐怕還需要4-5年的時間。
Ⅶ 新的經濟增長點有哪些
挺多的領域會是新的經濟增長點,如高新科技、清潔能源、物聯網等。
Ⅷ 中國經濟有哪些新增長點和新動力
思路一:對傳統製造業生產技術的改造升級。
縱觀整個製造業,從農副產品加工業到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再到計算機、通訊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總共涉及多達30個子行業。一方面,在國家淘汰落後產能的大背景下,製造業的固定資產投資出現一定的回落,有大量的陳舊生產設備需要淘汰,大量的閑置車間和工廠需要關閉。另一方面,隨著劉易斯拐點的到來,中國人口紅利逐漸消失,勞動力成本不再廉價,傳統製造業的生產線將面臨由人工向機器自動化的改革。因此,未來製造業的固定資產投資將指向對原有生產線的改造升級,用自動化和智能化的生產線代替之前的人工生產線,就如同80年代的美國將計算機技術引入鋼鐵、汽車工業的生產線,生產效率的提高和人工成本的節約,將使中國傳統製造業商品在全球貿易中保持優勢競爭地位。
從中長期的角度來分析,對製造業生產線的改造升級,以自動化和智能化代替原有的手工勞動,將從固定資產投資和製造業出口貿易兩個方面拉動中國經濟的增長。
思路二:產業格局由傳統製造業向高端製造業轉變。
我們認為,產業格局由低附加值的傳統製造業向高附加值的高端製造業的轉變,關鍵因素在於核心技術的自主研發。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以廉價勞動力為核心競爭力的低附加值製造業支撐了我國長期以來「走出去」的貿易出口戰略,拉動了過去30年的經濟增長。但如果從製造業商品的生產鏈角度來看,中國「世界工廠」的稱呼似乎並不是什麼美譽,用最通俗的方式來說,我們的勞動力在整條生產鏈中付出了最多血汗,卻賺回了最少的報酬,唯一欣慰的是,中國經濟的確一直被這樣的方式所拉動。但隨著勞動力成本的提高,這種「受累不討好」的增長方式已經開始變得難以為繼,未來我們必須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和品牌,才能從製造業中創造更多附加值,從而使高端製造業及其出口貿易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思路三:風險資本進入高新科技。
不管是從發展高端製造業的角度出發,還是從經濟衰退的過程(尤其是美國八九十年代的例子)中看,發展高新科技對於一國經濟的強大支撐都毋庸置疑。而除了政府直接加大對高新科技研發的投入和扶持以外,民間資本是一股必須要被利用的關鍵力量。如上對美國90年代發展高新科技經驗的分析,將風險資本注入中小型高新科技研發企業,對於它們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僅成就了一批世界范圍內的頂尖高科技企業(如蘋果),而且這些高新科技支撐了美國90年代的經濟發展。
目前中國市場上,風險資本進入中小高科技企業的制度並沒有那麼完善,並且關鍵在於我們自己的科技公司是否真正在做核心技術的研發,或者研發出的技術是否真的具有核心競爭力。
Ⅸ 新的增長點什麼意思